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只叫网络的“蜘蛛”吐着它那密而稠的丝,铺张开来,布着一张弥天大网,其势头有增无减,欲将全球各角落都掌控。
空间的缩小范围好像把什么都拉近了,信息的网罗尽收眼底。上一秒发生的事情,在下一秒就能感到它的出炉。来自遥远国度的消息的火速传来,感觉也不真实,似近亦远……远在天边的朋友,在电脑视频中出现,和你面面相觑。这感觉又似远亦近……
正是网络这个虚幻的国度,她那若有若无,虚幻缥缈,似近似远的朦胧,将我们紧紧笼罩。
……
每次打开网络,迎面扑来的字句,诗意得着实叫人窒息。感受现实生活之外的情愫,体会由文字符号敲打在一起的心情,也许这就是网络给我们这群与她一起成长的90后最多的曼妙了。
伴随着青春少年里迷惘、不安和焦躁,网络用她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平台,轻易地侵袭入我们的生活,有时她仿佛是个老师,通过她海量的知识控制我们的轻狂骄傲、偏执倔强,告诉我们人外有人。有时她仿佛是个长辈,驱赶我们的孤僻冷漠、玩世不恭,通过她无限宽广的交友能力告诉我们生活的真知……
通过网络,我们可以不错过任何一个稍纵即逝的灵感,吐露肺腑之言,记录所思所感,让敏锐的目光点亮生活。在需要帮助时,让灵魂在非理性、非现实的空间里自由放逐能像风一样空灵自由,得到快活。
周国平说:“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也许网络正是给我们那个位置的赞助者,电脑的这一头,你敲击着键盘,电脑的那一头,别人目不转睛地关注着你的文字;电脑的这一头,你下载着心爱的小调,电脑的那一头,别人却在喋喋不休地批判你的调子;电脑的这一头,电脑的那一头,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却同住在网下。就那样似近亦远,似远亦近。
网络规范化 如今这个现代信息社会,电脑也随之走进了千家万户,上网聊天成了各中小学生的业余爱好,这普遍的现象,也促使了网络语言的泛滥…… “dd”(弟弟)、“gf”(女朋友)、“pmp”(拍马屁)、“酱紫”(这样子)、“偶(我)”、“kpm”(肯德基、皮萨饼、卖当劳),“偶稀饭粗稀饭(我喜欢吃稀饭)”:“晕倒,楼主刚从火星归来?(指不懂你的意思)”拿着这几个词语让家长认认,相信,很多人看了都会一头雾水,但这些话在孩子们中间却十分流行。走进各所大中学校,我们随处可以听见“恐龙”“青蛙”“灌水”“bf”“mm”等这样的网络语言,若无注解,真不知其所云何以?一位语文教师说,网络语言已渗透进学生的语言文字交流里了,有的同学在作文或日记中使用相当数量的“网语”,句式雷同,表意模糊,有些简直是莫名其妙,单纯为了表明自个的“时尚个性”。个别作文好的学生还能稍微变通。但总体而言,她不赞成学生本末倒置,单纯求新求异,而忽视传统文字的魅力与表现力。还有一位小学教师说,现在的学生开口“哇噻”闭口“酷man”的,让人不知所云。更可怕的是,有些学生在作文,尤其是日记、周记里面充斥着大量的类似语言。据了解,学生们都是从网上学来的。这位老师呼吁,现在学生上网的越来越多,而学生们又正处于打基础的时候,如果对网络语言不加以控制,很可能会对传统正规语言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美国学界有句话:“也许垃圾处理不属于学术,但是垃圾处理的历史则是名正言顺的学术。”同样,网络语言也许不是学术,但网络语言研究则不仅是学术,而且是跨学科的尖端学术。”网络语言的语境的不同使它表现出以下的特点:语言的口语化,简短零碎,直观,虽然采用的是类似书写的方式,但因急于表达谈话主题,常常会直接切入,少铺垫和描述。上网族年龄的年幼化,自我化又使网络语言充满朝气,幽默,活波,富于创新,出现许多新的表达方式,如语言符号的交叉使用。如此繁杂的内容,我想你看也看晕了吧。 汉字是我们国家的文明根源,是我们祖先的灵魂创造。我们不应该随之改动。倒退n年,谁也没有料想到网络的影响力如此之大,就像美国快餐麦当劳,kfc以其全球的统一产品、服务,迅速征服了中国食客的胃,网络文化以更快的速度成为青年人的新宠,并大有越来越火热的趋势。也许它是智慧的,简洁的,或者它是粗糙的、乱改的,它可能让正常人不会正常说话,也可能让很少说话的人说起话来让人捧腹大笑,这就是网络语言的力量。无论它的出现是否好是坏,毕竟他已经走进了网络,活跃在电脑屏幕上。现在改变也许是太晚了,但是,我们是不是该自我约束呢? 我们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我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我们是否应该自觉地遵守我们自己的语言规范呢?规范我们的语言,振兴我们的国家,这才是我们的责任,才是我们的本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