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6年10月6日-26日,拉马丁在埃克斯城布尔热湖滨结识了朱丽·查理。聪明而有教养并熟悉巴黎文学界的朱丽,使向往荣誉的青年诗人倾慕不已。1817年1夕i 8日,拉马丁赴巴黎与朱丽相会,在四个月的欢聚中又一次领略了结合的幸福。8月21日,拉马丁赴埃克斯,但朱丽因缠绵病榻终未如约而至。12月25日,拉马丁在米利突然得知朱丽当月18日在巴黎病逝,悲痛欲绝。1818年8月,拉马丁在寂寥惆怅中写成《孤独》。 这首诗始而以浮现于内心深处的特别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显示出诗人对如烟往事的追忆与眷恋。那沐浴着斜晖的高山,那浓荫如盖的老橡树,那任人游目骋怀的原野,那变化不定的图画,那漾起涟漪的平湖,那代表光明的月亮,依然历历在目;旅人驻足谛听的那庄严的钟声,依然素回耳际……可谁料而今,山河如故,玉颜不见;风景依旧,倩影无存/这物是人非的残酷现实,怎不叫他柔肠寸断呢?唯其创巨痛深,他才面临良辰美景而无动于衷。终日凝眸,四处寻觅,伊人却杳如黄鹤,了无踪影,他不禁黯然神伤,万念俱灰。既然幸福已随伊人一去不复返,那么,无论雕栏玉砌,桂殿兰宫,抑或蓬牖茅椽,绳床瓦灶,无论富埒王侯,贵为天子,抑或箪食瓢饮,鹑衣百结,他自然都置之度外;既然太阳只属于活人而不能给死者以丝毫温暖,那么,夕阳西下也罢,旭日东升也罢,阴云密布也罢,晴空万里也罢,他自然也都漠然置之,因为伊人消失,整个世界在他看来就只是一片空虚,满目荒凉。他之所以对万物一无所求,对宇宙一无所图,是因为他梦寐以求的,仅仅是伊人而已。 诗人执著的追求进而从现实世界转向幻想世界。他从痛苦的深渊中体验到,在这尘世,他不过是个流亡者,而那自有真正的太阳照亮又一片天空的乐土,才是他的归宿。只有在那里,他才能与伊人重逢,再度获得希望与爱情,再度获得美满的幸福。这种憧憬成了他的精神支柱,他终于向呼啸的朔风寄托了真诚的渴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