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是的 精而短 短而精 你这不知道吗 呵呵呵
把心境发挥的好,精而短且有力,不须压韵,只求境界,通俗,易懂,
诗歌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诗可以分成抒情诗和叙事诗,格律诗和自由诗等.诗的基本特征是凝炼性、跳跃性和音乐性.
诗歌
(一)诗歌的特征:
诗歌可以说是文学的第一形态,远古时代最早的口头文学可能就是诗歌,像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弹歌》、《击壤歌》、《南风歌》等都是以诗歌的形式出现的,尽管这时它们作为诗歌还很不成熟,以后经过文人整理加工的《诗经》、楚辞也透露了这方面的消息。在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歌唱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以及萨福、品达等人的诗作,为西方文学史写下了第一页。诗歌之所以早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出现,与其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和琅琅上口、便于传唱的特点密切相关。
郭沫若说:“诗的本职专在抒情”,“情绪的律吕,情绪的色彩便是诗。诗的文字便是情绪自身的表现”。(郭沫若:《论诗三札》,《郭沫若论创作》第243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诗歌突出地表现出它的抒情性,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抒发诗人的内心情感,在其中总是回响着激情的音响,闪耀着理想的辉光。关于这一点,我国古人有大量的论述,《毛诗序》说,诗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陆机《文赋》说:“诗缘情而绮靡”,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与元九书》。)汤显祖说:“世总为情,情生诗歌,而行于神。”(汤显祖:《耳伯麻姑游诗序》。)王夫之说:“诗以道性情,道性之情也。”(王夫之:《明诗评选》卷5。)正因为如此,所以在诗歌中,与情感活动密切相关的想象、天才、灵感、直觉、通感等审美心理起着重要的作用,诗人常常把这些审美心理标举为自己的旗帜和徽号,这就使得诗歌往往带有鲜明的主观倾向和个性色彩。像李白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苏轼的词《念奴娇·大江东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都再好不过地体现着这一特征。
诗歌以抒情为主,它不需要像小说、戏剧那样去全面地再现人物、情节、场面,但也并不完全排除对于现实生活客观内容的展示,诗歌仍然需要描绘种种人与事、景与物,然而这种进入诗歌的客观生活内容不能不有其特殊性,它是诗人透过情感的有色眼镜所看到的世界,无不带有诗人自身的情感色彩,而且这种人与事、景与物也往往只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一个局部、一个环节,正如一滴水能够映照出太阳的光辉一样,通过它能够十分概括、精练地辉映出整个大千世界,折射出诗人的湛深感受,进而创造出一种感人的艺术境界。如雪莱的《西风颂》、《致云雀》等就是如此。
正因为诗歌在把握客观生活内容时具有以小见大、以少总多的特点,所以往往需要用极少量的语言去表现相当丰富的内容,这就要做到精练;同时也要求用最恰当的语言充分表达思想感情,这就要做到准确。因此诗歌的语言往往有一个千锤百炼的提炼过程,比起小说、戏剧、散文来,在这方面的要求更高。“新诗改罢自长吟”,“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炼字未安姑弃置”(陆游),“一字千改始心安”(袁枚),都是对于这种艰苦的推敲和锤炼过程的生动描述,而那些经过千锤百炼而提炼出来的千古名句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等更是为人们所熟知。
诗歌还要通过鲜明的节奏和和谐的韵律构成优美的音乐性。诗歌是抒情的,而人的情感隐含着生命的节律,这种生命的节律正是通过节奏在诗歌中得到表现。节奏即诗句在声调上的抑扬开阖、起伏顿挫所构成的节拍。诗歌常常把不同声调的字词错落有致地配置在诗句之中,造成高低、强弱、长短、缓急等变化,使得读来铿锵有力、琅琅上口,通过鲜明的节奏感增强其表现力。另外,诗人感情抑扬开阖的变化,也总是在诗歌的节奏中得到相应的表现,诗人的心情轻松愉快,往往表现为明快流畅的节奏,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人的心情悲伤哀怨,往往表现为低沉缓慢的节奏,如杜甫的《哀江头》。韵律就是诗通过押韵而构成动听的旋律。除了自由诗外,一般诗歌都讲究押韵,而我国诗歌的押韵往往放在诗行偶句的末尾,所以又称“韵脚”。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同时,押韵也能加强诗歌的节奏感,一般地说,韵脚越密,节奏越急;反之,韵脚越疏,节奏越缓,而这两者,也决定于作者的情感。如闻一多的诗《一句话》:“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首诗出于激切的情感而采用了密集的韵脚和快速的节奏,构成了一种急促有力的音乐美。
(二)诗歌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原则,诗歌又可以进一步分成不同的样式。按其有无情节来分,可以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其有无格律来分,可以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按其是否押韵来分,又可以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这里仅对抒情诗和叙事诗稍作分析。
抒情诗。抒情诗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一般说来,它不去详尽地描绘客观生活内容,即使有时对客观的人物、事件和景物作一些描写,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些事件和景物仍然只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寄托而已。如何其芳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艾青的《黎明的通知》、光未然的《五月的鲜花》等都是现代抒情诗的名篇。根据作者抒发的情感内涵,抒情诗又可以分成颂歌、情歌、哀歌和讽刺诗等。
叙事诗。叙事诗是用诗的形式讲述一个故事或事件。它与抒情诗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它所吟唱的内容中,有人物、情节和环境,也就是包含叙事性作品所具备的基本要素,但它是满怀激情地叙述这一切,在其中灌注了深厚的情感,从而抒情的成分又占了很大比重。像《孔雀东南飞》、《木兰辞》、拜伦的《堂·璜》、普希金的《欧根·奥涅金》等,都属于叙事诗。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叙事诗又可以分为史诗、诗剧等。
当然抒情诗和叙事诗的分类并不是绝对的,有的诗歌并不能明确地划归其中哪一种,而是兼有二者的特点,如屈原的《离骚》、杜甫的《北征》、白居易的《琵琶行》、元稹的《连昌宫词》、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阮章竞的《漳河水》等。
(一)测试要点 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阅读诗歌对提高文化修养和文学鉴赏水平都有很大的好处,因此,高考十分重视有关诗歌鉴赏的测试。那么,鉴赏现代现代诗歌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背景。可以说,每一首诗的产生都是有背景的,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1933年在狱中写成的,艾青因参加革命而被捕,在铁窗内,他看到窗外雪花纷飞,想起了自己的保姆,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诗。了解这一背景对理解整个诗的内容是大有帮助的。当然对有些诗歌背景了解得不特别细致也不会影响对其内容的理解,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第二,要把握诗歌的形象。现代诗歌总会在诗中塑造艺术形象,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从而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诗中的意境。如2000年试题诗歌鉴赏题,阅读郑敏的诗《金黄的稻束》。这首诗用象征的手法塑造了“金黄的稻束”这一艺术形象。“金黄”指稻束的成熟,那么,“金黄的稻束”就是指劳动的成果和结晶了。全诗由“金黄的稻束”这一中心形象引发的联想,由点及面、由空间而时间地形成了探寻劳动的意义,表现了对人类劳动中生命力消逝的沉思。理解了这一点,也就从整体上把握了诗歌的主旨。
第三,要理解诗歌的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行间。所以必须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如99年高考试题阅读艾青诗歌《我爱这土地》,该诗塑造的“一只鸟”的形象,使人体味到诗人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也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也就能正确把握诗歌的主题了。
第四,要品味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要求凝练而概括,用最恰当的字句充分而圆满地表达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共有四个小节,每节开头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概括了诗人生活道路的四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所选择的四个形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都是乡愁的载体,各有特色,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前面冠以“小小的一枚”“窄窄的一张”“短短的一方”“浅浅的一湾”等词语,回环往复,委婉和谐,如泣如诉,充分表露了作者思念祖国母亲的情感,也给人以韵律美的感受。 高考现代诗歌鉴赏的考点主要也是设在以上几个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