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文学取得极高成就的时期;盛唐(一般指玄宗开元元年至代宗永泰元年)乃是唐诗的黄金时代。李白、杜甫的出现标志着唐诗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李白、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银河中的两颗巨星。“阖辟纵横,变幻超忽,疾雷震霆,凄风急雨,歌也;位置森严,筋脉联络,走月流云,轻车熟路,行也。太白多近歌,少陵多近行。”(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
盛唐精神哺育了李白,盛唐之衰又无情地粉碎了他的期望,理想和现实的尖锐矛盾迸发出激情的火花,构成了李白诗歌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基本内容。
早年也深受盛唐文化的熏陶,生活态度基本是盛唐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盛唐气象”的影响,高唱自己的理想。但由于社会矛盾的巨流把他卷入生活的底层,使他接触到“安史之乱”的现实和苦难的人民,再加上谋官的失败,使他从追求理想的生活境界,逐渐转向对人生的现实思考,沉郁的心境代替了他早期的自豪,最终磨练成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成了盛、中唐转折期一位承上启下的伟大诗人。
李白生于唐朝盛期。其家庭是一个官宦之家。生于书香门第的他天生就是为诗而生。在李白20岁时以才华与剑术而闻名乡里,当时的唐朝为官的有两中办法入仕一是参加科举另一是他人举荐。。李白诗气冲天才华横溢他决定要人为他举荐。。当时的白居易在朝为官。当他看到李白的诗时大呼文曲星下凡。李白在一群重才的官员举荐下进入了朝廷。。。但是他那放荡不羁的性格却不可能在官场混下去。。终究李白是李白。。他最终选择了离开
李白身上的爱国情怀为盛唐所称颂、、、其身的性格与盛唐的文化分不开的、、、、、
“开元全盛日”、“天宝承平时”,讲的是盛唐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繁荣昌盛状况,如政治开明,思想比较开放,社会秩序稳定,人口增加,经济繁荣,各族间联系密切,国际交往频繁等,史称“开元盛世”。生活于这样环境、条件中的知识分子,大多具有积极进取、追求功名、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因此,对个性解放的热烈追求,大胆的批判精神和昂扬进取劲头就成了盛唐诗歌的重要特征,亦有人称之为“盛唐气象”。在这些诗歌中多表现这种盛世的自豪感,多追求个人价值,重在精神生活的自由和个性的发扬;而诗歌情调又多充满着健康、乐观、奋进向上的气氛。 自信心理、通达胸怀在李白身上表观的非常突出。李白一生,从“仗剑去国”,出蜀远游,到供奉翰林,乃至流放,虽满怀“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但一辈子也没正式被朝廷任命为官吏,“供奉翰林”只不过是宫中的一个弄臣而已。李白不愧为盛唐文化心理氛围熏陶下成长起来的诗人,虽屡遭挫折,但仍不屈不挠,昂扬进取,坚持在反映时代精神的道路上前进、探索;李白在盛唐时代精神的哺育下,养成了一种感情奔放,乐观激愤,兴奋超越抑制的心理特征;他的理想,他的苦闷,他的忧伤,都具有当时思想解放浓厚的时代特色一—狂放的理想主义。正如范传正所说:“慷慨自负,不拘常调。”(《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序》)这种狂放的理想主义,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就成了盛唐气象的代表、典型。他在积极浪漫主义作品中所反映的就是盛唐的时代精神、面貌。因此说李白将盛唐精神发挥到了极致;随着公元762年他的去世,盛唐诗风也就告一段落了。 李白诗歌特征是积极浪漫主义——主要表现在理想主义、反抗精神和英雄性格方面,即表现理想与观实的矛盾,表现反权贵、轻王侯、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和狂放不羁、追求个人自由等方面。一种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火热情绪不断地从他的诗中流露出来。从李白所处的时代看,“开元盛世”繁荣昌盛的背后,埋藏着深刻的危机。李白的“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是为了要使帝国在统一、安宁、昌盛的道路上继续向前发展。这种理想必然同黑暗的现实发生尖锐的矛盾。由于现实的险阻,使他“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其一)在广袤的世界上竟没有自己的一条出路。 李白的理想主义往往带有狂放性、幻想性,而这与他的自负、自信的性格相连结。他常以大鹏自喻,要“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他还常以鲁仲连、范蠡、乐毅、吕尚、管仲等自许,又常追韩信、郦食其,以壮士自居,幻想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凭着个人的才智和勇气,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赠张相铰》其二)“终燃不受赏,羞与时人同”。(《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现实社会却是“谁贵经纶才?”(《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尽管如此,他对自己的前途仍充满自信,“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基于自负与自信,他又有一种怀才不遇、愤世嫉俗、傲岸不屈的思想性格,“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赠蔡山人》)李白的傲岸正是表现对权贵的蔑视,对王侯的轻视。他揭露权贵的肮脏灵魂和血腥罪恶,怒骂他们是鸡狗。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一诗中,一方面抨击讽刺了斗鸡者、哥舒翰辈,一方面又将董龙之辈靠崇上邀宠的行径,视为令人不耻的鸡狗;而他自己却是“一生傲岸苦不谐”。他以严子陵自喻,表明无心于朝政,“达也不足贵,穷亦不足悲。”“钟鼓馔玉不足贵。”这种思想是盛唐诗人的普遍思想,富贵者也可以没落,贫贱者亦可能富贵。因此不能一味追求富贵,不能为富贵所束缚。诗人的磊落襟怀,放荡无羁的精神,为他的诗作披上了一层夺目的光彩。在作品中诗人的自我形象,非常鲜明,他激情如火,浩气如虹。突出表现了李白粪土王侯,浮云富贵,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反权贵精神。李白对权贵是高傲的、桀骜不驯、飞扬跋扈的,对帝王也敢于不驯,“天子呼来不上船。”(杜甫:《饮中八仙歌》)他明确表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新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他与黑暗现实不合拍,与世俗庸碌不相融。而对一般老百姓则是谦逊、亲切的,如《丁都护歌》、《宿五顶山下荀媪家》等,都表现了对穷苦人的关切和体贴。 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征还表现在狂放不羁、追求个人自由方面,这一点在吟咏山林、隐逸求仙或描写饮酒的诗中显得最为突出。他在现实黑暗中找不到出路,他在现实中所见到的“富贵之家”多是腐朽、庸俗的,使他深切感受到庸俗虚伪世态炎凉的可怕,以及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和束缚,于是采取一种不与合作,背道而驰的作法:放荡无羁,天马行空,急切追求个人自由和解脱,迫寻已经失落的某种理想境界。他呐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他既感到自己不自由,渴望摆脱羁绊,同时也是对一种不平凡自由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大鹏不受任何羁绊,可以自由地翱翔于宇宙之间。这正是李白所向往、所追求的“无情游”(《月下独酌》)的最高自由境界。直到临终还念念不忘“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临终歌》),这种狂放不羁,追求个人自由的思想性格,在山水描写中表现得也很突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这是一种给人以壮大的、生命感的景色,唤起的感情色彩不是灰暗的而是鲜亮的,它是对生命的肯定和珍惜,体现着信心和力量。“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庐山谣》)他所写的江河是奔腾千里不可阻挡的形象,他所描写的峰峦是“连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难》)的奇险挺拔,高出天外。这些也都曲折地表现了李白要冲决束缚、追求自由的热情。李白认为现实社会是黑暗的。不自由的,因此他要到山林、仙境、醉乡中去寻求自由和解放;他这是借游仙、纵酒来蔑视现实社会的庸俗和虚伪。在《将进酒》一诗中,李白是借饮酒来摆脱愤懑、摆脱愁情的束缚,具有积极反抗的情绪。这首诗也是李白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他抒发的虽是一种愁情愤懑,但其中却蕴涵着自我肯定。李白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但却只能放任饮酒,用酒来浇铸心头的愁,来追求个人解脱。这不免又带上了颓放、消极的色彩。“抽刀断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这也是对黑暗现实的一种消极反抗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历史学家划分盛唐为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大致相当于公元八世纪上半叶。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鼎盛期,也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巅峰。在这四十余年中,人民安居乐业。根据《旧唐书·玄宗纪下》记载:天宝十三载,全国管郡总三百二十一,县一千五百三十八,户九百六十一万九千二百五十四,口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庙堂之上,无非经济之才。表著之中,皆得论思之士。而又旁求宏硕,讲道艺问,昌言嘉谟……长辔运驭,志在于升平。贞观之风,一朝复振……年逾三纪,可谓太平。”虽然在这期间有着连绵八年的安史之乱,生产力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民不聊生,唐帝国元气大受损伤的同时也暴露出最高统治集团的腐朽本质,但是这仍然没有使当时的人民群众对李唐王朝的向心力最终破灭,各个阶层,派系还是讴歌李唐,控诉安史,为平叛战争表现了热情的支持。
??
??和中国封建社会其他朝代相比,唐代是一个文化比较自由的时代,唐代诗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和时代的脉搏是一致的。[1]其中的代表人物李白则“言出天地外,思出神鬼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皮日休语[4]。而植根于盛唐气象,在李白诗歌中表现出的“豪气干云”,始终贯穿在他的诗歌里。乐观自信,不论有什么样的挫折,困难和打击,也许有着当时的苦闷和忧愤,但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诗人的勇气。而这种勇气的生成,除了是他作为富商家庭的优越感之外,就是盛唐时代总体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
??"气象”云云,最初见于严羽的《沧浪诗话>> 。《沧浪诗话·诗辩》里一则里有这样的见解:“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再则说:“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与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三则里又写到,学诗“当以盛唐为法”在谈到诗法中则又提出:“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虽然书中并未将“盛唐气象”作为论述中的专有术语完整地提出,但是他在《答吴景仙》中有段话:“坡、谷诸公之诗,如米元章之字,虽笔力劲健,终有子路未事夫子时气象。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其不同如此。”透过朦胧含糊的措辞,其实不难看出,严羽所谓的“气象”不外是指艺术风格的表现罢了。而“盛唐气象”云者,也不外指盛唐诗歌的精神风貌和艺术风格。
??
??而当代学者提出“盛唐气象”的最早见于林庚先生在《北京大学学报》上发表并以此为题来说明盛唐诗歌审美特征的文章:
??
??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他发展的盛况,理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思想性格。这时代性格是不能离开了那个时代而存在的。盛唐气象因此是盛唐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时代是出现在百年来不断上升的和平繁荣的发展中,是有了几百年来成熟了的封建社会中民主斗争的方式。它是一个进展的较为顺利的解放中的时代,一种春风得意一泻千里的展望。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大道如青天”,“明月出天山”,……这一个富于创造的解放的时代。它孕育了鲜明的性格,解放了诗人的个性。它的那些诗篇永远是生气勃勃的。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它丰富到只能用一片气象来说明。
??
??“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将进酒》),盛唐诗歌正像这句诗写的一样,恣意纵横,神来之笔。
??
??那么,“盛唐气象”所包孕的时代精神,时代风貌的特征又是什么呢?李泽厚先生说:“是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像。”“即使是享乐、颓丧、忧郁、悲伤,也仍然闪烁着青春、自由和欢乐。”[2]。比如他的"燕山雪花大如席",他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痛快淋漓,天才至极,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一切都是冲口而出,随意创造,却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2]
??
??由此可以看出,作为“盛唐气象”内核的东西,是青春的光热、生命的歌颂、自然的美丽、祖国的庄严。是一种自尊自强、自由自在的人性自觉与人格独立,是一种青春浪漫、飘逸开朗、清丽率真、雄阔远大、浑厚和豪迈的气魄歌唱自己远大理想,追求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境界。而诗人李白,以他丰富的想像,大胆的夸张,天然清新的语言,壮浪纵恣的风格,使他成为盛唐诗坛上最耀眼的一颗巨星。
??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关于他名字的来历,其族叔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而另一种说法是李白六岁时还没有名字,这年春天的时候,父母带他去踏青,三人即兴吟诗,最后李白以“李花怒放一树白”的句子夺魁,故以白取名。第二中说法虽然有明显的穿凿附会痕迹,但也在某种意义上显露了李白少年时就表现出的杰出才华。
??
??关于李白的出生地,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出生于四川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二是出生于中亚细亚的碎叶城(唐时属安西大都护府,在今之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三是出生于长安。而为现代学术界普遍认肯的是第二种,出生于碎叶。
??
??按出生于碎叶说,李白大约五岁时随父亲来到四川。而李白的父亲又是什么人呢?父亲李客生平不详。“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而李白的家境身世之谜也就有了陈寅恪先生认为的李白父亲之所以名“客”,是因为“西域人其名字不通于华夏,因以胡客称之。”以李白祖上因罪窜谪西域系胡人为立足点而发覆的。而蒋志先生的《李白家世诸说评议》一文。按“逋”的引申义来解释范传正在《李公新墓碑并序》里的那一段话。他认为“李白出身微寒,其父是陶渊明式的隐士。”安旗先生则在《李太白纵横探》一书中据清代学者王琦《李太白年谱》上记载的:“白本宗室子,厥先避仇客居蜀之彰明。”断定李白文父亲是一位快意恩仇的“侠客”。
??
??而最能令人信服的第四种说法是郭沫若先生在《李白与杜甫》里认定的“李客必然是一位富商,而且还是‘一个商人地主’。”他这样写到:
??
??……可见李白的家世,同中国惟一的女帝武则天的家世,有点相仿佛……正由于有类似的家境,便赋予李白以双重的性格。一方面他想提高门弟获得一定权势,这一意识便结想而为凉武昭王九世孙的传说。另一方面又使他能保持着一定的平民性,能和中下层的民众接近。有时仿佛还能浮云富贵而粪土王侯,又庸俗又洒脱,这就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
??
??的确,徜徉于唐代文学长廊,李白性格特征的养成似乎都离不开这四种环境的影响。“散金三十万”,骑鹤下扬州。《新唐书·李白》首段,便这样写到:
??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徒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名之。十岁诵之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任侠,轻财重施……往见贺之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
??
??在李白身上,爱国主义,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侠客精神可谓交织融合,难分彼此。他二十五岁出巡远游,隐居安陆,客鲁郡。期间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而归;至天宝初,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又被谗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乱起,入永王李璘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受囹圄,长流夜郎。途中遇赦东归,往依族叔李阳冰,不久病逝。在他六十二年的生命里,李白足迹踏遍祖国大好河山。在人生道路上的坎坷多递,再加上诗人横溢的才华,至今有存诗九百余首,内容及其丰富,而由此而生的万千气象,也可以说是盛唐气象的折射吧。
大国强国的优势心理,使这一代人慷慨天成,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的,坦然的状态。无疑,作为盛唐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李白,他的一字一句里无不对这种状态有着高度的评价和热情的诵扬。即使是"忧思""愁绪",也是来得那么有力度,那么有气派,完全不是禁锢在某一小的领域不能挣脱,而是那种恢弘的大气的"忧""愁"。对友人:他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通过难以言状的想象,人格化里皎洁的明月,朋友虽然分离,然而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可以看见它思念对方。明朗坦荡,是唐人说的话,而对朝廷的腐败深恶痛绝,控诉淋漓尽致,却又好象能超然事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坦荡宁静。即使是在悲愤中控诉黑暗的现实,也是蔑视功名富贵的,感情强烈,气势非凡的。。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