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35313833题的提问与回答模式
一 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考查内容
诗歌鉴赏,主要是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把握。
二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像飘荡在远天的片云一样远客异乡;与明月一起,孤独地面对漫漫长夜。颔联为工对。“天共远”,承江汉客;“月同孤”,承一腐儒。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慨叹自己飘泊无依。不过,在明月的皎洁和孤清中,我们又体会到了诗人的孤高自许,的心,仍然是光明的。永夜长夜。我虽已到暮年,就像日将落西山,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逐渐好转。颈联为借对,“落日”比喻暮年,而非写实。“秋风”句是写实。诗的意境阔大而深沉,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积极用世、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疏”,复苏。
三、四两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诗人写远浮天边的片云,隐喻自己飘泊不定,居无定所垢流浪生活;写永夜孤悬的明月,暗示自己孤独冷清,无依无靠的悲苦处境。片云夜月与诗人同孤共远,可想而知人在旅途的艰辛困苦,也可见出诗人思归之情的急切、深沉。特别不可忽视的是,皎皎明月虽然远在天边,孤独落寞,可是它的银辉四射,朗照万物让天地生色,这分明又象征着诗人效忠君王、忧虑民生的耿耿忠心,换句话说,诗人的一片忠心象高天孤月一样皎洁明亮。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200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
答:(题干要求紧扣几个意象分析,步骤一“再现画面”可略去)“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步骤二),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步骤三);“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步骤二),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描写手法主要有:
1. 情景交融 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
2. 对比烘托 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3. 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4. 用典 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 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6. 使用叠词 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7. 托物言志 感物抒怀,隐晦的表情达意, 含蓄蕴藉.
8. 细节 真实准确传神
9. 白描 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修辞手法主要有:
1.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 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 比拟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 夸张 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 对偶 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 反问 加强语气
7. 设问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双关 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
要特别注意以下高考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1)衬托(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 声寂衬 以乐景衬哀情)
(2)各种修辞手法(比喻为更形象生动,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3)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4)虚实结合(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
(5)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的之情)
(6)观察角度的变化(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步骤一)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步骤二)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步骤三)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词句的语言把握如:
诗眼---- 词类活用-修辞效果-绘声绘色绘形绘态
佳句---- 句式省略-句式倒装-节奏音韵对仗平仄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
答:“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步骤一),诗人玉阶伫立仰见飞鸟,归期无望(步骤二)“空"字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步骤三)。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2004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题)
答:①“绕”字好(步骤一),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步骤二),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步骤三)。
②“晓”字好(步骤一),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步骤二),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步骤三)。
只答“绕”字好或“晓”字好,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只从字音角度来比较“绕”与“晓”的,言之成理,给2分。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