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配乐
背景音乐在起到的作用比朗诵本身要大。契合的音乐能更快更好的把观众带入意境。
2、姿态
端庄的仪态、丰富的表情。朗诵者还可以适当化妆,可以运用灯光布景。
3、不模仿他人
朗诵切记模仿他人。比如说,曾因此诗一举成名的人,或者是在朗诵方面已经获得成就的名家。因为别人的表达处理源于他的性格、气质、经历、体味、情感等。如果不是自己真实情感的流露而是一味地去模仿别人的情感,就会有一种缺少内心支撑,有形无魂的感觉。
4、不上调,要自然
由于诗歌具有节奏感强、音律音韵方面的特点,所以有些人从朗诵起来喜欢上调,这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模式,使人听了很容易厌倦了这种固定模式。
5、注意“啊”的处理
诗朗诵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感叹词“啊”用的比较多。诗人往往用“啊”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浓郁情节,但是如果朗诵者体会不到或者是表达功力欠缺,都不能够处理好语气词。
扩展资料:
诗歌朗诵举例:
《春晓》--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这是一首格律诗,朗诵这首诗时,应该注意每个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诗的节奏。每行诗句都可处理为三处停顿: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念到“晓、鸟、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前两句是写诗人早上醒来后看到的景物,朗诵时要用柔和、舒缓的语调,音量不要过大。“鸟”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扬,表现出诗人见到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明朗景象。后两句写诗人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不知园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
在读“花落知多少”时,要想象出落花满园的景象。可重读“落”字,再逐渐减轻“知多少”三个字的音量,表现出诗人对落花的惋惜心情。
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歌朗诵
1、区分诗类,注意风格
应该有准确、深入的理解和体会,相应的激情以及丰富的表达技能之外,对风格的把握也不能够忽视。不同类别和不同风格的诗应该有不同说完表现形式,朗诵时要区别对待,选择最适当的方式来表现。
2、不模仿他人
别人的表达处理源于他的性格、气质、经历、体味、情感等。如果不是自己真实情感的流露而是一味地去模仿别人的情感,就会有一种缺少内心支撑,有形无魂的感觉。
3、不上调,要自然
由于诗歌具有节奏感强、音律音韵方面的特点,所以有些人从朗诵起来喜欢上调,这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模式,使人听了很容易厌倦了这种固定模式。
4、注意“啊”的处理
诗朗诵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感叹词“啊”用的比较多。诗人往往用“啊”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浓郁情节,但是如果朗诵者体会不到或者是表达功力欠缺,都不能够处理好语气词。
扩展资料
技巧
朗诵前的准备
朗诵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
(一)选择朗诵材料
选择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文章,。因为形象感受是朗诵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干瘪枯燥的书面语言对于具有很强感受能力的朗诵者也构不成丰富的形象感受。其次,要根据朗诵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在众多作品中,选出合适的作品。
(二)把握作品的内容
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1.正确、深入的理解
朗诵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需要透过字里行间,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首先要清除障碍,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词、成语典故、语句等的含义,不要囫囵吞枣。望文生义。其次,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才不会把作品念得支离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内容。
2.深刻,细致的感受
有的朗诵,听起来也有着抑扬顿挫的语调,可就是打动不了听众。如果不是作品本身有缺陷,那就是朗诵者对作品的感受还太浅薄,没有真正走进作品,而是在那里“挤”情、“造”性。听众是敏锐的,他们不会被虚情所动,朗诵者要唤起听众的感情,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
3.丰富、逼真的想象
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象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朗诵
朗诵艺术中的一般语言技巧
一、 停连
1.停顿包括:文法停顿、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心理(情感)停顿。
● 文法停顿:第一种按照行文的标点符号进行停顿,第二种由文章结构决定的,这种停顿是为了表示文章的层次,段落,部分等所作的停顿。停顿是有思想,有内容的,并不是空的。
● 语法停顿:由句子的语法结构造成停顿。①某些介词前面或后面②方位后③动词后④某些连词前面或后面(因为,如果,和等)
●逻辑停顿:一般较短,只相当于顿号所作的停顿。有强调性停顿,并列式停顿,呼应性停顿(有些词具有领属关系,比方说,是、想、要、有、像、如等,其后要停顿)领词,尾词停顿。
●心理停顿:由心理情绪决定的,常有激发诱导的意味。达到的效果“此时无声胜有声”“虽无言,却有情;虽无声,却意无穷”
例如:美丽的梦 / 和美丽的诗一样,
都是可遇 / 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 / 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 / 出现
——席慕容《初相遇》
2、与停顿相反的一对观念——连贯(用~表示)
朗诵过程中,思想情感一直处于积极的运动状态,在意思延续或激情澎湃的地方,必须一气呵成,这就需要用语流连贯的表达技巧。
例如:你的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二、重音——重音的读法
1、低中见高法:就是把要强点的字词读得重一些,响一些。这是最常见的方法。
2、实中转虚法:虚声指声轻气多的声音。采用重音轻读的形式。
3、快中显慢法:把某些字词的读音有意拉长,形成拖腔。
4、连中带停法:运用停顿来突出重音,几乎每个主要的重音都离不开它。
三、节奏:节奏是在一定思想感情起伏的支配下,呈现出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音形式的循环往复。
基本要领:句首不同起,句尾不同落,句腰不同峰。
例:《最后一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沉稳型
《春》《天上的街市》 ——轻快型
《沁园春 雪》《济南的冬天》——舒缓型
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诗歌需在不断的诵读中方能体现其神韵,现代诗歌更是如此。一般来说,朗读现代诗歌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如徐志摩的名诗《再别康桥》,写的是离愁别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字上,而且,这愁,不是哀愁,不是浓愁,而是轻淡的柔愁,愁中又带有一丝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带有一丝对母校眷恋的深情。
二、根据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读的语速。诗歌朗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稍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稍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就要力求平稳、不紧不慢。” 如我们今天学习的 《我爱这土地》的语速要慢一些。
三、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声音的长短。把握好诵读的“轻、重、缓、急”,恰当地分好“音步”,产生鲜明的节奏感,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
再以《再别康桥》为例: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整节诗比较轻柔,但轻柔之中依然有强调部分。其中,红色词可稍读重一些;而下画单线部分的三个“轻轻”虽然属于这节诗中重点强调的部分,但根据诗歌意境来看,不能重读。那么该怎么处理呢?我们可以这样处理:语速放缓慢,声音稍微拉长。这样,两种强调处理,各有不同,一种重读,一种轻读拉长,“歌”的韵味便出来了。
四、根据语境,正确处理诗句的停顿。这样才能使诗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些。” 有时则需根据诗歌内容和语意关系来断定。
总之,现代诗歌诵读,具有很大程度的表演性。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投入真情,反复吟咏,方能读出诗歌的感染力,用诗歌特有的魅力打动读者。
四、语气:包括诵读的抑扬(语势及语调)、顿挫(停连)轻重(重音)、徐疾(节奏)等的变化。
诗歌朗诵首先要体会诗的感情,要用普通话,咬字吐音要清晰,不要太快,读到急促处可快一些。总的来说要抑扬顿挫,即根据诗歌的内容声音该低就低,该高就高,该快就快,该慢就慢。把诗歌里的各种情感要表达出来,要能抓住人的心。
诗歌朗诵首先要体会诗的感情,要用普通话,咬字吐音要清晰,不要太快,读到急促处可快一些。总的来说要抑扬顿挫,即根据诗歌的内容声音该低就低,该高就高,该快就快,该慢就慢。把诗歌里的各种情感要表达出来,抓住人的心。音准,断句正确,抑扬顿挫。 要有感情,注意重读和断句,不要紧张咬字清晰,
朗诵艺术中的一般语言技巧
一、 停连
1.停顿包括:文法停顿、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心理(情感)停顿。
● 文法停顿:第一种按照行文的标点符号进行停顿,第二种由文章结构决定的,这种停顿是为了表示文章的层次,段落,部分等所作的停顿。停顿是有思想,有内容的,并不是空的。
● 语法停顿:由句子的语法结构造成停顿。①某些介词前面或后面②方位后③动词后④某些连词前面或后面(因为,如果,和等)
●逻辑停顿:一般较短,只相当于顿号所作的停顿。有强调性停顿,并列式停顿,呼应性停顿(有些词具有领属关系,比方说,是、想、要、有、像、如等,其后要停顿)领词,尾词停顿。
●心理停顿:由心理情绪决定的,常有激发诱导的意味。达到的效果“此时无声胜有声”“虽无言,却有情;虽无声,却意无穷”例如:美丽的梦 / 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 / 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 / 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 / 出现
——席慕容《初相遇》
2、与停顿相反的一对观念——连贯(用~表示)
朗诵过程中,思想情感一直处于积极的运动状态,在意思延续或激情澎湃的地方,必须一气呵成,这就需要用语流连贯的表达技巧。
例如:你的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二、重音——重音的读法
1、低中见高法:就是把要强点的字词读得重一些,响一些。这是最常见的方法。
2、实中转虚法:虚声指声轻气多的声音。采用重音轻读的形式。
3、快中显慢法:把某些字词的读音有意拉长,形成拖腔。
4、连中带停法:运用停顿来突出重音,几乎每个主要的重音都离不开它。
三、节奏:节奏是在一定思想感情起伏的支配下,呈现出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音形式的循环往复。
基本要领:句首不同起,句尾不同落,句腰不同峰。
例:《最后一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沉稳型
《春》《天上的街市》 ——轻快型
《沁园春 雪》《济南的冬天》——舒缓型
现代诗歌朗读技巧诗歌需在不断的诵读中方能体现其神韵,现代诗歌更是如此。一般来说,朗读现代诗歌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如徐志摩的名诗《再别康桥》,写的是离愁别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字上,而且,这愁,不是哀愁,不是浓愁,而是轻淡的柔愁,愁中又带有一丝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带有一丝对母校眷恋的深情。
二、根据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读的语速。诗歌朗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稍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稍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就要力求平稳、不紧不慢。” 如我们今天学习的 《我爱这土地》的语速要慢一些。
三、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声音的长短。把握好诵读的“轻、重、缓、急”,恰当地分好“音步”,产生鲜明的节奏感,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
再以《再别康桥》为例: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整节诗比较轻柔,但轻柔之中依然有强调部分。其中,红色词可稍读重一些;而下画单线部分的三个“轻轻”虽然属于这节诗中重点强调的部分,但根据诗歌意境来看,不能重读。那么该怎么处理呢?我们可以这样处理:语速放缓慢,声音稍微拉长。这样,两种强调处理,各有不同,一种重读,一种轻读拉长,“歌”的韵味便出来了。
四、根据语境,正确处理诗句的停顿。这样才能使诗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些。” 有时则需根据诗歌内容和语意关系来断定。
总之,现代诗歌诵读,具有很大程度的表演性。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投入真情,反复吟咏,方能读出诗歌的感染力,用诗歌特有的魅力打动读者。
四、语气:包括诵读的抑扬(语势及语调)、顿挫(停连)轻重(重音)、徐疾(节奏)等的变化。扬顿挫,富有感情,声色并茂,再加点动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