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复习一、诗歌类型(一)山水田园诗 特点:1、以描写意象为主(意象包括景、人和场景),常用白描手法。 2、景物中蕴藏诗人情感(借景抒情)。 常见景物氛围:宁静/幽静/静谧,优美,闲适自然,生机盎然。 常见思想感情:a、热爱大自然。 b、对闲适的隐居(或者农村)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C、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暗讽。 D、寄寓作者对生活、人生的独特感悟。例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注:接舆,春秋时期的隐士,狂放不羁。曾经用狂歌的方式劝讽孔子。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2、简析颔联尾联人物形象特点。3、全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分析:题目问写景的特点,其本质是问诗歌从哪些角度写景。常见的写景角度有:虚实、动静、远近、俯仰、色彩、视听、白描与渲染等。类似的问题还有“写景的角度有哪些?”“从写景角度对全诗进行分析”等。另,即使题目未要求分析,最好还是简单分析一下。 答案:诗歌的写景特点有:a、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诗中“寒山”“柴门”“渡头”“落日”“孤烟”等景物是静止的。“秋水潺潺”“暮蝉”等景物是动的。宁静的山林中只有水声和蝉鸣,更反衬出山林的寂静。 b、由近及远。诗人先写近处的山林与流水,再写远处的渡头,落日,孤烟。景物层次分明。 2、答案:a、颔联刻画了一位年事已高,神态安闲的隐士形象。从“倚杖”可以看出诗人上了年纪。从“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位隐居山林闲适恬淡的隐士。 b、尾联刻画了裴秀才狂放洒脱的狂士形象。诗人用楚狂接舆形容裴迪,渲染其狂士形象。“狂歌”也能看出裴秀才狂放不羁的形象。 3、分析:根据对作者的了解以及题目的“辋川闲居”可以推测诗中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又“送裴秀才”可以看出对朋友的友情。 答案:表达了诗人闲居之乐和对朋友真挚的友情。诗人描述了一副幽静美丽的山居图画,并且倚杖、听蝉、送友,陶然自乐,可以看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从依依相送与用“接舆”赞赏友人可以看出诗人与朋友真挚的友情。(二)边塞军旅诗1、常见景物氛围:壮阔,雄奇,瑰丽,苍凉/荒凉,萧瑟。2、常见情感: a、表现边疆将士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豪情,以及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战斗精神。 b、抒发诗人报效祖国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理想。 c、表达诗人(或战士)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d、对将士艰苦生活的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的讽刺。(20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1、分析:这道题考察学生信息提取的能力。从题目和诗中的边塞特有的地名和景物都可以看出。要求学生对边塞常见地名称谓如塞上,玉关,阳关,黑山,燕然山,燕山,阴山,凉州,楼兰,金河。常见人名如:羌、羯、胡、夷、单于,吐谷浑。常见事物如:轮台、旌旗、烽火,戍楼,辕门。常见乐器如:羌笛,琵琶,胡笳、芦管、号角,鼓常见音乐如《折杨柳》《梅花落》《关山月》等有所了解。 答案:诗歌中所描述的金河、玉关、青冢、黑山,都是边塞特有的地名。马策、刀环都是战争武器。题目的“征人”也点明了是远征的士兵,从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是边塞诗。 2、分析:这个问题其实在问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已经点明了感情是“怨”,降低了难度。考察学生从景物与场景中分析感情的能力。 分析情感的常见答题模式是:景物+技巧+情感。如“诗歌用借景抒情的方法,描写了……(具体景物+特点)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答案:诗中写战士年复一年的在边塞频繁调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生活紧张而艰苦。边地到了三春,依然处处白雪,环境严酷。这些都体现出战士对征戍生活的怨恨。(三)咏诗怀古诗1、常见景物氛围:荒凉/衰败,苍茫/萧瑟,壮阔,生机勃勃2、常见感情:a、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b、表达作者对某个历史事件的深刻认识。 c、借古人生平表达自己的不得志。 d、对现实的批判与劝讽。3、特征:题目多以“览古,怀古,…史”为题,诗中出现著名历史人物,历史遗迹,历史事件。(2007年湖北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 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分析:怀古诗中的写景是为了抒情,最常用的手法是“对比”,以达到或借古讽今,或感叹兴衰等目的。这两首诗,分别从“惟此”和“惟有”看出对比的手法。 怀古诗中常见对比有三种:a、将永恒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作对比。b、将过去的繁华与如今的荒凉作对比。c、将植物的繁盛与人事的萧条作对比。 答案: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答案:第一首诗通过对比宫外寒雪纷飞,宫内绿树掩映的巨大差异,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咏史抒怀,将华清宫古代欢乐荒淫与如今萧条寂寞的场景作对比,追寻变化原因,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四)羁旅行役诗/离别诗1、常见景物氛围:凄清/冷清,静谧。2、常见景物:月亮,大雁,鲤鱼,梅花,柳,浮萍,飞蓬,沙鸥,高楼等。3、常见情感:a、客居他乡的孤独,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b、与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c、怀才不遇遭贬谪的愤懑。 d、感叹贬谪环境的艰苦,对前途的忧虑。例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写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 1、分析:这道题考察诗歌画面,属于诗歌鉴赏基础题。答题模式:先将具体时间、地点、景物画面逐一描述,再概括整体画面氛围。 答案:前两句描写了在十五月圆之夜的晚上,庭院中洒满了皎洁的月光乌鸦在树上安静的栖息着,天气寒冷,桂花上滴满了露水,湿漉漉的。描绘了一幅宁静,空灵的画面。 2、分析:这道题考察炼字。诗歌中常见的炼字包括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炼字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使所描写的景物更加生动真切,构思更加精巧。二是更有利于表现情感。分析炼字最常用的方法是“替换”,将所要赏析的字用普通常见的词替换,分析表达效果的差异。炼字题的答题模式是:“修辞手法+好处作用” 本题的提问方式属于开放型,答任何一个好,言之成理即可。一般都是原题中的字号。答案:“落”字给人以形象的动感,将抽象的秋思具体化,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被每个人捧在手里。“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五)咏物诗1、主题:a、表达对所咏之物的喜爱。 b、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 c、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怀;对他人的批判与不满。2、常见事物的固定象征:梅兰竹菊蝉莲松,高洁坚贞。丁香,愁思。梧桐,凄凉悲伤。大多数意象要具体判断。3、特点:用描写的手法,反映事物某方面的特点,用来反映自身类似的品质。重点在意象分析。手法:托物言志,托物抒怀,拟人,比喻,双关,借代。 柳 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⑶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答案:“逐”字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柳枝追逐春风,凸显了柳条的蓬勃生机,喻示作者早年春风得意的生活。2、分析:分析任何一种技巧,答题模式都是先说明诗歌中具体如何应用了这种技巧,再点出其作用。常见手法的作用要求记忆。 答案: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3、分析:考察通过意象分析思想感情。答题模式:技巧+所借意象+具体感情。与借景抒情类分析思想感情类似。 答案:作者运用托物抒怀的手法,写柳条在春天活力四射,到了秋天沧桑萧条。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附:诗歌鉴赏的四个切入角度:1、语言:包括炼字与语言风格。2、写景:写景角度与景物氛围。3、结构:诗歌结构上的技巧与特点。4、抒情:抒情方式以及情感模式。 学好每一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积累每一方面有哪些题型,答题方法是什么。做题时确定题目考查哪一方面。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