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始质朴的特征
1.以词、句方式对古代乃至原始部落生活印记的复现。
2.对“以血亲指认的、温馨古老的诗性精神”的建造。
3.表现出民间倾向。
二.植根大地的特征
1.表现在海子走进农耕社会而对生长万物大地的无限亲近。
2.表现在对大自然的挚诚贴近。
三.神秘与深邃的特征
1.这绿于海子对存在的思考。
2.表现在海子对沉积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的诗性挖掘上。
上述三特征不是孤立的,多是交织渗透
的。“麦子"意象正是这些特征的凝聚,成了海子诗的代名词。供参考。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4日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长诗《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第二合唱剧残稿、长诗《大扎撒》(未完成)、话剧《弑》及约200首抒情短诗。曾与西川合印过诗集《麦地之瓮》。他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但其大部分作品尚待整理出版。他认为,诗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西川撰文)(注:2001年4月28日,海子与诗人郭路生(食指)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海子的第一首诗是《亚洲铜》最后一首诗是《春天,十个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