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是金代最有成就的诗人。其绝句追慕杜甫和苏轼,感情沉挚,风格刚健。元好问,字裕之,系北魏拓跋氏的后代。曾任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金亡不仕。其感时伤乱之作,风格尤为沉郁。《客意》: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这是诗人晚年之作,抒发了思家盼归的急切心情。首句从环境的清冷来渲染客意的孤寂。本来离家在外,孤身一人,已甚孤寂,偏偏又是雪天客居他乡,一盏青灯相伴,孤枕难眠,更显寂寞清冷。正是这孤寂的心境,把诗人的心绪引向归途。次句“眼中了了见归途”便是写枕上思绪茫茫,仿佛清清楚楚看见了归家之途。这种思绪的幻化,把思归心情更深化了一层。
后两句,沿着幻化的思绪,从空间向家乡靠近。“山间儿女应相望”,仿佛看见儿女们在山间登高远眺;“十月初旬得到无”,仿佛听见他们在推想:十月初旬,父亲能不能回到家里。从家乡儿女方落笔,写儿女盼父归家的殷切心情,更反衬出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这首诗,作者从“客意”中表现出对儿女的深爱,语言平易,感情真挚深厚,读来诗味极浓。
客意 元好问
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客居他乡的游子,难免会有思乡的情怀,偏偏又遇到这飞雪寒夜、贫屋青灯的凄凉情境,怎能不令诗人倍感孤独、寂寞呢?“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首联即用冷清的环境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顺承而下写到自己孤枕难眠,在半醒半梦中仿佛清清楚楚的见到了归家的路程,进一步渲染诗人内心思乡的愁绪;至最后两联,诗人似乎远远看见了孩子们在门前眺望,盼望着爹爹的归来;明明是是自己思念亲人,诗人却偏偏说家人是如何思念自己的,这和白居易的“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曲折婉转的写法,更加反衬出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这首诗用语自然朴素、明白晓畅、感情真挚,读来令人动容。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