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点30分,配着音乐的上课铃声响过,四川省什邡市芳亭四小的孩子们进入板房教室,开始了一天的学习。
教室里,老师耐心授课,孩子们认真聆听,积极举手答题。下课后,孩子们跑到操场上锻炼、打球,板房小学一下喧闹起来……
这是记者重访汶川大地震重灾区时最常见的一幕。在北川、在绵竹、在平武、在都江堰、在陇南、在汉中、在梁坪,琅琅的读书声再次响起。记者看到,新的校舍正在加紧建设,各地全力以赴恢复正常教学,争取让孩子们早日进入更安全、更舒适的校舍。
重视科学规划抓紧校舍重建
4月24日下午,北川县擂鼓镇,一群背着书包的小学生从校车里出来,回到自己“板房的家”。几个孩子跑到乒乓球台前玩耍,还有的孩子在观战,夕阳的余晖给孩子们的小脸抹上一层温暖的色彩
时针已指向傍晚6点30分,什邡市教育局的电话仍铃声不断。简陋的办公室里,局长蒲堂全不断地接听,语速极快,“我们在全力推进灾后重建,现在学校重建的开工率已达到90%。我们还在往前赶,不断调整计划,及早安排、及早动手、及早规划,硬件重建和软件重建工作同步进行。”
学校重建,如何保证规范有序?什邡市的做法是“五统一”,统一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监管。“统一实施”,学校重建工作由市委书记、市长负责,市建设投资公司作为项目业主进行实施;“统一规划”,有关部门严格按国家灾后重建要求,科学论证,充分征求各界意见后制定规划;“统一设计”,设计单位按国家学校重建设计标准设计,专家对方案审核把关,好中选优;“统一招标”,公开招标信息,对重建的设计和施工单位进行招标;“统一监管”,由市政府有关部门组成项目监管小组,对资金使用和进度把关,建立严格的资金使用统一审批制度。
地震前,什邡市有各类学校126所,震后经过科学论证,规划重建学校69所,新建校舍54万平方米,维修加固校舍7.1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8.2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项目63个;今年12月底前,将完成66所学校的重建;明年3月,剩余的3所学校也将全部完工。
北川县擂鼓镇在建的幼儿园、小学和初中连成一片,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对口支援擂鼓镇灾后重建的山东省济南市援建指挥部规划建设部部长高燕告诉记者,这些学校建筑按照“8级抗震、9度设防”的要求设计施工,能够抗震级为8级、烈度为9度的地震,框架结构、整体浇筑,承建单位都具有建筑施工一级资质,“建学校责任重于泰山,半点不敢马虎”。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豆坪镇的豆坪小学是陇南受灾最严重的学校之一。去年10月,豆坪小学的孩子们搬进了3层楼的新校舍,校名也改为明德小学。“我喜欢现在的学校,新教室很明亮,灯亮亮的,新课桌椅也是亮亮的。”明德小学二年级学生李广喜说。
记者从四川省教育厅了解到,学校重建严格执行《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有关建设标准,以及《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国家标准和规范。为了防止超标准建设,省政府办公厅还印发了《四川省汶川地震学校灾后重建建筑设计装修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不超标准、不搞不切实际项目(如体育馆、游泳馆),不盲目攀比、不铺张浪费,不过度装修和豪华装修。经过争分夺秒的艰苦奋战,截至4月17日,39个重灾县已开工建设学校2215所,占规划数66.31%。从总体上看,与其他公共服务设施重建相比,学校恢复重建走到了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