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日本人决心与大清国一战,以在英、法之后,瓜分到它在大清国国土上的利益。日本人已经等得馋涎欲滴了——“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务之急。为实行此事,可以采取任何手段。”
北洋舰队——悲壮的黄海海战
1894年9月17日,大清国北洋舰队从朝鲜返航至鸭绿江口外的黄海时,等候在那里的日本海军舰队迎面而来。
中午时分,阳光照射在海面上,海水泛着耀眼的波光。12时50分,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号主炮首先开炮,炮弹呼啸着从日舰“吉野”号上方飞过。几分钟之后,北洋舰队“镇远”号的炮弹击中了日舰“先锋”号。日本人用四艘快速舰死死缠住北洋舰队中火力最弱的“超勇”号和“扬威”号,致使两舰最终中弹起火。这时,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被炮弹巨大的爆炸震落于指挥台下,这位大清国的海军将领拒绝进舱避弹,坐在甲板上继续指挥战斗,然而旗舰上的信号系统已被打坏,丁汝昌的指挥口令已无法发出。混战中,几艘日舰绕到了身后,北洋舰队开始两面受敌。然而,与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中每战必败的陆军不同,北洋舰队所有的水兵没有怯战。日舰“赤城”号被猛烈的炮火轰击,包括舰长板元在内的所有官兵全部死亡。北洋舰队中弹起火的“超勇”号直到沉没的最后时刻,火炮依然还在发射。
海战持续到14时20分时,北洋舰队炮弹已经打光的“致远”号与日舰“吉野”号迎头相遇。“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五短身材,头发稀疏,人称“邓小辫子”,打仗时爱犬跟随身边。他知道“吉野”号是日舰主力,于是下达了撞沉“吉野”的命令。中国近代史上极其珍贵的一幅壮烈画卷展开了:“致远”号大副陈金揆亲自操作鼓轮,那些还活着的清军水兵全部站在前甲板上,等待着与日舰同归于尽的时刻。那个时刻没有到来,“致远”号中了水雷,除7名水兵获救外,全舰官兵全部殉国。邓世昌的尸体漂浮于海面,爱犬衔住他的辫子不放,直到尸体被打捞上来。
在“致远”号中水雷的同时,一发炮弹落在了北洋舰队“经远”号的指挥舱内,管带林远升的头颅被炸碎,几乎全舰水兵随舰沉入海底。15时30分,北洋舰队坚持作战的军舰仅为4艘,而日舰为9艘。日舰以其中的4艘围攻北洋舰队的“来远”号和“靖远”号,5艘围攻“定远”号和“镇远”号。“定远”号和“镇远”号都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型铁甲舰,日本海军决心将这两艘军舰击沉,以实现“聚歼清国海军于黄海”的预谋。可就在这时,从“定远”号上射来的重磅炮弹击中了日军旗舰“松岛”号上的弹药舱,黄海海面瞬间响起十分恐怖的巨大爆炸声,“松岛”号上113名水兵被炸上了天空,而舰上的炮手全部死亡。日舰当即下达了退出战斗归航的命令。
孤军作战——北洋舰队亡于威海卫
就在北洋舰队与日本海军血战的时候,防守大清国东北边境的清军却在一发不可收拾地逃跑,以致日军仅放了一排枪就渡过了鸭绿江,然后长驱直下攻占金州、大连、旅顺、海城。大清国辽东尽失之后,1895年2月7日,日军20多艘战舰开始对驻防威海卫的北洋舰队进行最后的攻击。由于威海卫南岸炮台已被日军占领,北洋舰队不得不腹背受敌地作战。两天以后,北洋海军鱼雷舰队避战逃跑,解除了鱼雷威胁的日军趁势轰击刘公岛,史书记载为“炮弹如雨”。威海卫大势已去。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命令丁汝昌率领舰队突围。这时候,美国人浩威和严威德受大清朝廷的指派出现在这场战争中。他们是这样向大清国描述自己的绝技的:我们能够设计一种战船,“轰击敌舰时,无论敌人停泊还是行驶,都能将其击沉”;我们能让“我方鱼雷靠近敌人舰队时敌人没有察觉”;我们能够轻易把普通商船“改造成标准的战舰”;我们能够在48小时之内把海面布置成天罗地网而“不用水雷”,我们能让烟雾缭绕于海面使敌人“闻而气闷即退”。于是,大清皇帝亲自颁发了让他们“顾问”北洋海军的任命。而当威海卫海战打响后,这两个洋顾问只忙碌着一种“绝技”:迫使丁汝昌投降。北洋舰队孤军作战,丁汝昌悲愤已极,最后时刻,为不使“定远”号和“靖远”号落入日军之手,遂下令将其炸沉。然后,大清国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自杀,丁汝昌的副手刘步蟾自杀,刘公岛护军统领张文宣自杀,“镇远”号管带杨用霖拒绝出面接洽投降,自杀。
1895年2月17日16时,雨雪交加,日本联合舰队开进威海卫。
大清国北洋海军舰队全军覆没。
中日甲午战争至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