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知观志士之所为,而天下无志者可以愧矣;观仁人之所为,而天下之不仁者可以思矣。”新学期伊始,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高二学生翻看自己的语文教材时发现,这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八股文将是他们接下去要学习的内容。除此之外,新教材选编的八股文还包括明朝初期王鏊的殿试之作《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和曾国藩的《与诸弟书》。(9月3日《新京报》)
在开历史的倒车
在笔者看来,尽管“八股文入选教材”流露出了当地教育人士的良苦用心,但是,恐怕部分教师借力八股文指导学生“有体写作”的希望,可能只是一番美好愿景而已。
原因就在于,八股文退出教育舞台,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教育进步的必然。八股文“刻板”有余,灵动不足,不过是一种戴着镣铐跳舞的文体。这一封建科举制度的产物,与当下的教育观格格不入,将其引入教材,指望其能引领教育,无疑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除此之外,仅凭教材中零星点缀的3篇八股文,就想让学生学习其思维过程,了解其中的由浅入深、起承转合,指导孩子们“有体写作”恐怕有点儿不现实。毕竟,八股文并不符合大众的语言习惯,不仅读起来结结巴巴,理解起来更是云山雾罩,即便对少数天资聪颖的孩子来说,恐怕也是“囫囵吞枣”罢了。 ——杨兰(公务员)
不要一棍子打死
八股文固然有许多糟粕之处,但并非一无是处,其逻辑严密、由浅入深、起承转合的写作方法还是值得借鉴的。现如今的许多同学,写起文章洋洋洒洒,但是缺乏起码的层次推进,看上去下笔千言,但实际上没有章法,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鉴赏一下八股文也没有坏处。
世界上没有绝对,只有相对。正如鸦片,作为毒品久吸上瘾,是坏东西,但是作为药品,却对人们有好处。对待八股文也应该采取这种态度。
况且,此次杭州高级中学入编的八股文,篇数极少,是通过精挑细选选出来的。在目前教材出版市场化、教材编写多样化、教材编纂个性化的呼声之下,八股文进入语文教材,也算是一种敢吃螃蟹的举动,对此需要宽容,切莫一棍子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