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此次学习,我终于领悟到了我们初中说明文的教学内容与教育价值。 说明文,要教些什么?如何确定它的教学内容?对此,老师们最熟悉的、固有的说明文知识就是:1 .抓特征 2 、讲方法 3 、理顺序 4 、语言准 但我认为,说明文的阅读目的,主要就是获取信息,说明方法是次要的。知道了说明方法,并不代表读懂了文章,准确获取了信息。例如:读药品说明书中的“一日三次,一次三片”,不在于知道“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而是弄清楚“一日”是 12 小时还是 24 小时,“三次”是饭前还是饭后。教《统筹方法》,让学生明确了“下定义”、“举例子”、“列图表”的说明方法,但“统筹方法”究竟是什么东西,多少人都理解错了啊! 说明文的教学要点和教育价值: 1 、说明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说明的事物或事理。其教育价值在于: 训练学生的信息筛选和加工的能力(说明文最适合做快速阅读训练)。 学生在说明文阅读中的突出问题: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信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也就是事物的特征或原理)。我曾做过一项实验:让一位初中生默读《奇妙的克隆》第一部分,然后问她“什么是克隆”,结果是她回答不出要点,看着书也答不出。这反映了学生缺乏准确提取文章信息的阅读技能。 因此, 说明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说明的事物或事理。例如:《大自然的语言》,要读懂什么是“物候”?物候与气候的关系是什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要读懂花儿有各种颜色的成因。有些教师教读这些课文时,喜欢在文学性语言上做文章、寻找教学点;但对于说明文来说,这是第二位的事情。 对于任何文本来说,如果不能首先读懂它的内容,不能从内容中得到求知、愉情、启思的收获,那么探讨写作方法或表达技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怎样写”的问题必须以“写了什么”为基础,即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语文课当然不是科学课、常识课,但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正是训练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读懂那些科学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学完一篇说明文,对其中的科学知识仍是一知半解、稀里糊涂,就算知道了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特点,又怎能代表阅读能力的提高呢?其实,对许多说明文而言,弄清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并不困难,比如《大自然的语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说明顺序,作者已经非常清楚地用“首先”、“其次”等提示语、用段首设问句的方式,点明了写作思路;“举例子”“引用”等说明方法,学生也很容易辨认。真正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文章介绍的那些科学事理,学生真的能读明白吗?乃至所举的例子,究竟在说明什么,学生理解了吗? 2 、说明文教学,要注意提高学生阅读科技文章的兴趣,间接培养科学精神(好奇、探索、求真、严谨……)。 优秀的科普文章,对于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科技爱好,历来起着重要作用。我们之所以说“间接”培养科学精神,是因为: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素养的训练,还是要靠理科来完成;语文课上阅读科技文章,只能通过语言文字本身的逻辑性,来感受作者思维的科学性。 新课标也体现了这种精神:“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那么,我们就要思考:科学精神与科学的思想方法,指什么?有哪些具体内涵?一般说来,有这样几个要点:注重观察、讲究实证、求真务实、敢于创新。人教版教材在八年级下册,有相关的知识短文可供参考。 3 、说明文教学,还要注意体会自然与科技中的人文内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