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读者》第8期刊登了署名麦子的作者的文章《》,吹皱了亿万读者的心湖。文中用大量的笔墨写了一个农民家庭出身的贫寒学子,通过18年的奋斗,终于融入了国际化大都市,字里行间充满了从农门跳出的艰辛和不易。看过这篇文章的读者无不拍手叫好。
无独有偶,3年后的《读者》第8期又刊出优游写的一篇《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文中对3年前的那篇文章提出质疑,认为出身的不同,身份的不同、城乡差别的存在将继续影响已经跳出农门的学子。即便是在大都市相同的天空下,富贵学子和寒门学子依然有天壤之别,于生活的细微处无所不在的呈现出来。作者感慨地写道,别说18年,即便是再多的年华叠加,我仍然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又一个三年之后,《读者》第2期刊登了王石川的《奋斗了18年,咖啡还能喝多久》。作者以高学费,高房价、还有医疗等等社会问题作为论述背景,认为寒门出身的学子们很可能在种种因素下,再次返贫,沦为穷人。所以作者质疑:奋斗了18年,咖啡还能喝多久?
我把这3篇与喝咖啡有关的文章一一找来,对照很久,跃跃欲试,觉得有话要说。
这3篇文章透视的社会问题并不涉及寒门学子,一杯咖啡背后的问题其实有深远的普适性。我不是哲学家,也不是经济学家,我只是在太阳下和一群大妈聊聊家常、闲话菜价的中年“煮”妇。在众所周知的股市疯狂的2008年,连街上修补皮鞋的工匠都议论股价。我夜不能寐,擦拳磨掌,在股市3000点的时候杀入。开户之后一路高歌,一直挺进6000点。我在梦里都要笑醒,恨不得把全家的口粮钱省下来买了股票。没有想到股市风云莫测,到达6000点以后,一路从云端跌入低谷,跨年后继续跌至一千六七百点。心,从沸点到了冰点。我用了一年时间弄明白了一个道理:曾经那些股票上的数字和辉煌,只不过是纸上富贵了一把。
痛定思痛,我决定平凡的日子简单过,不在指望什么横财。儿子在两年前过生日的时候,骑着阿姨给他买的赛车,神气的对我说,老妈,我现在怎么说也算有房有“车”了。他的快乐和幸福丝毫不亚于大人拥有4个轮子的汽车时的心情。我说,我们全家可以人手一辆,加起来有6个轮子呢!比那4个轮子的还多2个,而且低碳环保,能锻炼身体。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母子那天乐翻天的场景。
前一阵子,一位网友豪情壮志地对我说,黄山的房价还会涨,言下之意他会再度买房投资。我说,你口袋殷实,买房之举易如反掌,我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也不想再为那些钢筋混凝土卖命了。虽然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投资带来的收益能很大程度上提高生活品质,但我有自知之明不想也有太多的负累。
2011年的第一天,我和朋友聚餐,我在酒店里把菜都点齐上桌了,打了无数个电话,朋友才在一桌酒菜凉了之后赶到。她气喘吁吁地说:“堵车耶!一个多小时呢。”言语之间又是无奈又是自豪。是啊,想想看,连我们这个三线小城市都堵车了!在我的印象里,堵车这么严重的事情应该只发生在大城市里。
过去的6年,这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功利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内心的需要。即便是由于内心的需要,匆忙,也并不可取。不论拥有什么样的事业,我们都要给自己的心灵保留一处空间,放置一些内在的从容和悠闲。过去的6年,我有很多很多的感悟,我不在固执地一定要求最好,不在刻意攀比。当然,物质年代,要保留一些限度之内的追求,但一定不要迷失自己。很喜欢优游的那篇文章的结尾:“至此,喝不喝咖啡又有什么打紧呢?生活态度的优雅与否,不取决你坐的位置、所持的器皿、所付的茶资。它取决你品茗的态度。”
如此说来,其实,不喝咖啡又如何?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