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是一本精致、隽永,充满温情和智慧的读本,许多人都对她爱不释手。在这个假期里,有了一些闲暇的日子,可以让自己好好地静静地享受书香的沁润,这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情啊!于是有了那么一个阳光的午后,我斜躺在橘黄色的沙发上,捧着《读者》精精有味地看了起来……
从卷首语《人生如诗》,看到名人轶事《一封家书》;从杂谈随想《纸币上的文明》看到生活之友《收藏幸福》,我的心里一直随她时而深情款款、如歌如泣,时而轻快活泼、诙谐幽默……在这样的午后,我像朋友一样和她分享着喜悦的心情。
不知不觉地,我的书页翻到了最后一页,一篇短小的文章《生命的林子》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良久地沉浸在文章的意味之中。
传说玄奘刚剃法在法门寺修行,有人劝他,法门寺是个名满天下的名寺,水深龙多,集纳了天下的许多名僧,你若想在僧侣中出人头地,不如到偏僻的小寺中。
玄奘觉得有理,便想辞别。方丈领着他先去了一个山头,山头上的两三棵松树,特别高大,但乱枝纵横,枝干短而扭曲;又去看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林子,林子里的松树棵棵修长挺拔。
方丈说:“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它们为了一缕阳光,为了一滴雨露,奋力向上生长,于是它们棵棵可能成为栋梁。而零零星星的三两棵松树,在灌木中不愁阳光,没有树和它竞争,就成了薪柴。”
玄奘猛然醒悟,留在了法门寺,留在了这片生命的林子里。
文章虽然说的是玄奘在法门寺修行得到方丈指点,最终打消了另寻偏僻小寺,而选择了留下的事情。但是,对于我们今天认识自己的人生之路不都有很大的帮助吗?试想,我们教师的成长,何尝不需要这样一片生命的林子呢?林子里的每一棵树都郁郁葱葱,它们不是“揠苗助长”,而是慢慢张大,凭着“耐性”——根深深扎进泥土岩石,身体向上迎接阳光风雨。就这样不停的向上延伸,永不停歇,直到死亡。而在水泥地面上铺一层沙子的蒜苗,虽然成长得很快,可是时间一长根扎不下去,身子必然发黄枯萎,最后只有死掉。因此,我想说,文章中那片林子里的每一棵树,都可以成为人类的教师。因为它最好的诠释了“成长”的内涵。
在附小做教师已经21年了,在这所百年名校丰厚文化的润泽下,每一个教师都不敢有半点的懈怠,大家在继承中创新,在竞争中奋力向上,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相互的合作和帮助也成了教师之间彼此给予的力量。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片生命的林子,我们才得以不断地汲取营养,也正是因为大家都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才不会让每一个附小人沉湎于过去的成绩中。大家身处这样一个优秀的集体,虽然竞争力是很大的,个人的发展也往往需要做出更多更大的努力,就像那林子里的每一棵树,它们为了一缕阳光,为了一滴雨露,要奋力向上生长一样。但是,我们并不后悔,因为我们都可能成为栋梁之才。在附小,你永远会感到你的周围集聚了一群群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朝气蓬勃又锐意进取的教师朋友,他们跟你一样昂扬向上,执着奋进。你只要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这片热爱的沃土中,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用自信、慈爱和智慧、激情点燃人生之路,你就会成就自己的未来!
《读者》上的这篇文章《生命的林子》让我回味许久许久……
朋友们,读一本好书让我们驱除心中的浮躁,当我们一本一本地“啃”着好书,把营养慢慢送进心灵的河床,就好比往智慧的银行里储蓄。当然,除了读书,还需要经验的积淀,实践的智慧。亲身经历和亲身实践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财富。
因此,朋友们,珍惜自己拥有的这片生命的林子吧!
三年级:繁星雨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