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如果
那时,我们还很好。
她总是在清晨在我家窗台下大叫我的名字,声音如银铃,悠悠而又清脆。我从窗台望下,晨光打在她身上,映出少年的单纯与美好,然后两个小身影走向晨光,留下一地友谊的足印。当时的画面就像天使镶嵌在画板之上,永恒而又耀眼。在学校吃午餐时,常常同用一个汤匙一个碗,想起她,心中不免涌动了些许暖暖的感动。那时的我们一起约定,要乘着火车,随心欣赏各个地方,直到找到一个全是薰衣草的地方,居住一直到老。当时彼此的笃定现在依旧活跃在我的心脏,随血液流经每个地方,温馨而又有些撕扯的疼痛。那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们越来越远,犹如两条原本交叉的直线在某种契机之下突然背道而驰,然后的然后,这昔日的死党成了陌生人,恩,最熟悉的陌生人,从前的交集成为两个人彼此缄默的借口。
那个小青春里的悲曲,小青春里的画面犹如泛黄的照片配上飘渺的音乐,极力想要抓住,转瞬间,却无从寻找。流星再美,也是曾经。
那时的我们,就在自己的世界里沉沦,直至麻木转而堕落,她走过我家门前,步履从未有过一丝犹豫或不舍,急急的步伐总是透着一股不可凝视的凛冽,直颤到心脏。我也开始固执,从最初的想要挽回到最后的旁观相望。那时的我就知道回不去了。什么都回不去了。是该祭奠流年的,它总是掺着一些悲伤,你的,亦有我的。
思绪回来了,覆在脸上的双手里有一种温热顺着纹路一直向下,我知道,我还想她。那个在我生命中饰演了什么什么的女子。
其实一切都没变,一切又都在变,随它去吧,生命中总有些遗憾才精彩。
那时,我们还很好。
例二:
突发奇想地整理了一下以前的东西,发现了很多我早已遗忘的东西,包括上面的那些。或许是我已经习惯颓废,以至于忘记了那么那么多的荣誉证书。我很搞笑的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原来我曾经那么优秀埃我给了自己肯定的回答,因为这些数不清的荣誉证书、和那个班长的职位。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间想哭、又或许只是单纯的想哭吧。本来想全部一张一张把这些奖状都拍下来,可是拍了几张,就觉得厌了。于是放下手机,开始自拍,可是就是捕捉不到自己的微笑,每一张照片都写满感伤。狂哭之后,我告诉自己,那只是曾经,就算有再多的荣誉,也仅仅只能代表过去的我是优秀的。现在,我可以说,我一无所有,没有朋友、没有成绩、没有瞩目……一切幸福都不会属于我,至少在求是是这样的。
如果可以重来,我选择回到过去,然后永远都不要回来。如果可以,我只想停留在那一刻。很想念那舞台、那曾经属于我的舞台,可是我再找不到那舞台。青春对于我而言不过之是一张没有冲洗的底片,有的只是黑白。
其实跟男生玩暧昧的女生都是寂寞的,像周旋于一场假面舞会,热烈跳舞放声唱歌、最后音乐结束,舞会散场,谁都不是谁的谁。
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于是便出现了这么拙劣的文。只是想借此来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或许就像zyt所说是我太浮躁、该沉稳些,冷静些。说真的,不是我不想、而是我不知道要怎么去面对这残酷的现实,面对这么多汹涌而来的伤害,我无言以对,我只能拼命用叛逆伪装。所以、zyt对不起,是我违约了,我原以为我可以做到的,可是现在我认输了。不过还是谢谢你一直以来对我的好。
如果说我对求是只有恨,那么为什么在我将要离开的时候,我竟如此不舍,甚至有一种冲动想要继续留下来。那里真的还有值得我留恋的东西吗?那又会是些什么呢?他、她、它。
答应自己,下一秒不再沉沦、不再抑郁、过去了的一切已平息。希望这一次不是说说而已。
如果时间……我们常幻想着,时间倒流。可三年走过,我蓦然回首,才发现,时间没有如果。
当我还在努力堆砌着一个个关于我们的故事时,时间却无情的剥落我们一起走过的小径上的感情石子,坍圮了我们的心灵防线,措不及防的我们任岁月的逆流涌动在身上,木然望着已经消逝的一切,仿佛还在昨天,你的音容笑貌、一颦一笑依然历历在目。可剧烈的疼痛告诉我,你、你们已经不在,我却留在那毕业的月台,不住眺望,在那远方,有同一片蓝天,有同一份记忆。谁不愿意放开手中拽紧的芳香,谁忍心看那心中的温馨变得荏苒,谁又踌躇在不完整的断章中,默默守望,默默拥抱住轻轻消散的记忆,模糊了视线。眼中的晶莹一片片落下,胶糊住了想要挽留的手臂,任凭风沙漫卷,云飘渺、雨轻灵,那是我为你创造的相思。相思爬满我的肩膀,我依偎在繁华的街道。车流不息,霓虹闪烁,流开了真实,我又沉寂在沸腾的人际乱流中,只能无助的告诉自己:时间没有如果。
我们还无知,我们还不懂事,我们知道的并不多,我们还没能到达豁达的彼岸,望不穿如绸如绵的思念吧,就似一齐纷飞的落雁,落在时间的角落,偷偷告诉它最初的脚步,渐行渐远,就这样放它走罢,这不是我迟早的挽留,而是我成长的释怀,我才明白,只有分开后才会释怀,只有失去才会看开。蹒跚的步履,复刻在歪歪扭扭的青春的回忆录,烟雨蒙蒙忆当年,那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意境抑或境界,那是我们追寻不到的唯美吧?绫罗绸缎披盖的是蓝色的忧伤,星罗棋布勾画的是淡淡的情怀、杨花漫漫搅乱的伪装。
三年游走在莠齐的生活中,只在一刻,肤浅变得深刻,变得刻骨铭心。彻夜未眠,记忆摆摆荡荡在微醺的繁华中间,友谊不会逾期,也许也不会永远,始终认为友谊是一场与时间的马拉松赛,谁也不知道谁会比谁先退出,谁又坚守在等待的班车,谁潸然,谁头涔。时间不过如是,我们却无能为力,许下的诺言不过浮影泡藻,谁的承诺笑了谁。总在兜兜转转得安慰别人,可是,医人者何尝自医,是否沉沦在自甘悲伤的低谷,时间在每个心灵中间悸动,那是一种心惊胆战的相思。
是什么,使他拒不出仕,不畏威逼利诱?
是什么,使他琴声幽咽,却从不忘他的民族?
是什么,使他傲然挺立,不屑俯首称臣?
是尊严。
为了尊严,个人的尊严,他坚守理想情操。
孟氏芳邻,谢家宝树,嵇康一身清骨傲岸,不流于俗世,蔑视官场上的黑暗污俗。当晋帝请他入朝为官时,他断然拒绝。这是他的尊严,不同流合污,只希望遗世绝俗。为了他的尊严,他毅然拒绝了几次三番的邀请。即使皇帝震怒,为了尊严,何惧?他最终被判死刑。临刑前他白衣飞扬,自是名士风骨。为了尊严,他不悔,为了尊严,他无畏,只因尊严无价。一曲《广陵散》传唱天地。音落,捧酒一杯,这一杯,了却俗世纷纷,红尘滚滚,这一杯,乾坤同醉,只敬尊严。
为了尊严,民族的尊严,他挺起民族不屈的脊梁。
萧邦诞辰200年了,这位卓越的音乐家,为了尊严,即使在异国时,也牢牢记住了民族的尊严。波兰被侵占,波兰民族在敌人铁蹄之下。《离别曲》清幽的乐声倾泻了一地,哀凄动人。萧邦被迫离开波兰。波兰民族正在身穿丧服,萧邦又该如何?为了尊严,萧邦仍保留着波兰民族的传统;为了尊严,他也曾向污辱嘲笑波兰民族的人大骂;为了尊严,他对敌国派来邀请他演奏的人厉声拒绝。他曾说过:“波兰民族的尊严绝不可弃!为了尊严,我的一切都是为了尊严!”
为了国家的尊严,他始终傲然挺立。
去国多年老尽少年心。苏武出使匈奴,却不幸被拘。为了尊严,他绝不投降,国家尊严安能抛!为了尊严,即使在北海边牧羊,他始终记得把汉旌高举,为了尊严,纵饥寒无食,他从不卑膝求饶,他代表的是大汉。为尊严而战,纵使生活困顿,孤凄冷寂。为了尊严,不俯首,不屈膝,尊严无价。
的确,尊严无价。
然而,现实却有那么多人抛弃尊严。张家界景点改名为“哈利路亚山”便是一例。如此媚外,置国家尊严何地?置人民尊严于何地?
须知,尊严无价。
点评:能始终围绕“尊严无价”的题义展开论证,中心明确,选例恰当,嵇康、萧邦、苏武比较有代表性。分论点由个人、民族、国家层递设置,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内容较为充实。卷面和书写都不错。
但全文过于追求形式的严整而忽视了论证,语言稍显生硬。结尾关于“哈利路亚山”的论述有些小题大做,且没有相应展开。
(3号文43分)
为了尊严
尊严,是每个人生存的基础;尊严,是推动每个人不断前进的动力;尊严,是支撑一个巨大拔地而起的有力支柱。尊严,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但对我们却是无比重要。我们必须为了我们的尊严,而努力奋斗,誓死捍卫。
纵观历史的长河,为了捍卫尊严而产生的故事并不少。
为了尊严,陶渊明选择不为五斗米折腰,当时陶渊明虽然在朝廷任职,但却仍生活贫困。官吏为他送来了五斗米,但要他为这些阿谀奉承的小人,这些贪官污吏鞠躬感谢,而陶渊明为了尊严,选择抛下官牌,脱下官袍,独自一人来到东篱下隐居采菊,于是便有了“悠然见南山”的闲情。这就是陶渊明,一个为了捍卫尊严而不折腰的陶渊明。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尊严比五斗米还重要,因为他知道若向五斗米低头,他将一辈子失去自己的尊严,抬不起头做人。“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连乞人都会为了尊严而不受施舍,更何况我们的陶渊明呢?
个人为要尊严而奋斗,而一个种族也要为尊严而战。
为了尊严,黑人浴血奋战。也许你不是出生在那一年代,你根本不知道白人对黑人的严重歧视。但我看完了《飘》后,我深切地感受到黑人的痛苦。他们被白人任意使唤,作为奴隶,他们毫无权利可言。于是,南北战争爆发了,解放了黑人奴隶。但歧视仍在继续。黑人们饱受失去尊严的折磨,终于,他们选择为了尊严而战,黑人马丁·路德·金是第一个站出来的,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黑人们重新获得了自己的尊严,黑人种族,在他们一生中,他们不知为尊严浴血奋战多少次,为了尊严,他们拿起捍卫的武器;为了尊严,他们不再向白人低头;为了尊严,他们一直勇往直前……就这样,尊严一直支持着这一种族走下去。
为了尊严,画家墨翟驾起了帆船。
“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睡醒,世界将为之所改变。”这是拿破仑说过的一句话。山东画家墨翟,因听航海家说,出门远航这么久,从未见过一艘中国船。他决定为了祖国的尊严,进行一次无动力帆船环球旅行。他来到拿破仑的墓碑,用中文写下一句:“中国已醒了。”这一刻,他是伟大的,因为他用自己的行动去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为了尊严,每个人,每个种族,每个国家都竭尽全力去拼搏奋战了,因为他们知道,尊严是生存的基础。
点评:本文作者能正确理解题意,能围绕“为了尊严而努力奋斗”这一观点,展开论述,结构完整,论述有层次感,符合议论文的写作要求。文章对陶渊明、马丁·路德·金、墨翟等几个事例的举例分析,基本到位。引用“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分析经典名著《飘》,让文章增色不少。但文章语言粗糙,表达不严谨,尤其是首尾段的排比句,显得很空洞;全文说理思路不够严密,逻辑有点混乱。墨翟事例与末段论述有些脱节。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