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似乎一直不断地把自己交给江西的山山水水,井冈山、三清山,他们都用自己的独特的美和风格吸引着我们匆匆的脚步。龙虎山归来已有数日,留在脑海的印象除了它的石头,就是它的水,它们也让我再次感受到了武夷九曲溪的奇和漓江的秀。龙虎山有很多吸引游客的地方,但它给我们的感官享受却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象鼻山、仙女岩和金枪峰了,那形态逼真传神,真令人叹为观止。象鼻山看着不大,较之桂林的象鼻山更显年轻的姿态和年轻的灵性,犹如一头小象轻俯大地,亲近自然。仙女岩隐藏在山岩的一处深凹,宛如刚从泸溪沐浴上岸的仙女,珠丝不挂,那隐秘神圣的女子私处,就这样真真切切地展现眼前。暗暗观察四周反应:饶有兴趣者有之,轻声感叹者有之,掩面含羞者有之,认为伤大雅者有之……
在如此众多的世俗的眼光里,仙女岩却依然是坦然的从容的,她的圣洁和纯真给人不可言喻的震撼。清风拂面,那一刻所体会所感觉到的竟是一种面对大自然山水从未有过也从未曾体会过的崇敬,崇敬自然的伟大,崇敬生命的伟大,崇敬母亲的伟大,这种感情,没有造作和虚伪,只有简单的崇敬。
相对于仙女岩的含蓄和内敛,金枪峰当然就是阳刚的代表了,也更显山露水。夕阳中,金枪峰就那样静静地矗立于水的彼岸,波光鳞鳞的水面,不断有飞鸟寂静掠过,投下丝丝剪影,很多的蜻蜓一直盘旋在水面,飞舞在我的周围,逼仄着我的镜头,造成一种光影错乱的美。我知道,没有人,也没有任何一个镜头,能留住这一刻力和量的美。面对它,不得不佩服自然造物的神奇。
有山有水的地方总是透着别样的灵动,坐着平稳的竹排行进在水面上,脚下渗着溪水,在阳光下眯着双眼打量周边的风景,随着水浪一波一波轻柔地敲打着你坐的竹椅儿,于是干脆有人脱下鞋袜,光着脚做了回“赤脚大仙”,看着溪水慢慢的漫过光洁的脚背,那真叫“晶晶亮透心凉”,比冰镇可乐还可乐。
沿岸风景的旖旎,莫过于一路的石头风景了,这些石头本身就是一个个神秘而古老的传说,但善良的人们还是爱把这些形态各异的石头赋予自己的美丽想像,僧尼峰、丹勺洞、仙菇石、玉梳石、仙桃石等等,有的雄伟壮丽,有的玲珑纤巧,有的像人,有的似兽,有的如物,不一而足。
龙虎山有三绝,其中之一就是这些位于崖壁上的悬棺,也叫崖墓群,坐在竹排上仰望崖壁,大小不一的石洞里安放着不少的棺木。虽然后来观看了悬棺安置表演,那是采用一种悬吊的方法把棺木荡进崖壁上的石洞,可即使这样也还是有几具棺木的地理位置实在没法对他的安放做合理的解释,至今还是个不解之谜。这个情况和武夷山的悬棺之迷颇有些相似,据说那个时候由于战争频繁,民不聊生,所以此地的先人大都选择了悬崖绝壁作为死后的安身之所,以示后人的“趋吉”和“尽孝”之意。且不论这些传说有多少的真实性,但起码表示我们追求真善美的灵魂。
漂流中,竟然遇见一位“名人”——鲁迅石。从一个侧面望去,那突兀在水中央的巨石就如一尊地道的鲁迅木刻像,突出的前额,浓重的眉毛,粗黑的短髭,凝视的眼神,面容依旧是那么的严肃和沉重,莫非又是在构思一篇铿锵有力针砭时弊的檄文?莫非又是在提醒我辈人别忘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警言?想起他那句名言“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如今看他出现在中国道教第一名山,倒也是别有一番趣味的。
河水在暗暗的流动,蕴藏着生机,那种内在的生命力博大而不可抗拒,似乎可以在瞬间造就一切,也可以在刹那毁灭所有。河面上有来来往往的竹排行走,有好多当地的妇女煮了些粽子、玉米棒等小吃放在竹排上兜售,妇女们都肤色如铜,一双手因常时在水中浸泡显得有些发白,但表情安详而平和,这是她们生命里普通又普通的一天,也有成群的鸭子和鸬鹚闲散的悠游,有那种“渔歌互答,此乐何及”的意境,几乎就要带着我远离人世的尘嚣,融化在这碧绿碧绿的水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