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尾 也 有 艺 术 美
——写 好 文 章 的 结 尾 之 二
【技法指导】
有人说,文章写到最后一句,已经不是你写文章,而是文章写你。是的。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收口好坏,直接决定着筐篓质量的高低。作文也是如此。
写好文章的结尾,除了可以于平平常常之中显其纯真之外,还可以讲求一些艺术之美。
一、联想(或想象)式结尾——结尾采用联想或想象,以求言简而意丰,辞约而旨远的艺术效果。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一种有目的的、主动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们在写作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尾时的想象和联想,更是作者心灵深处溅出的一朵富有诗意的浪花,往往蕴涵着深刻的涵义和思想性。例如杨朔先生的《荔枝蜜》以“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结尾。梦境中,作者联想到自己,是心中强烈愿望的表现。他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他愿意置身于劳动人民的队伍里,给社会贡献“极好的东西”。人生的价值,就在于给人以“极好的东西”,这就是作者运用联想传达给读者的一个不朽的至理。作品结尾虽只有一句话,却蕴涵着丰富的意义和感情,这便是联想和想象的功效。
二、抒情点题式结尾——文末抒发情怀,以情传理,使读者在感情的陶冶中增强信念。这种结尾妙在用文章燃烧起来的炽烈情感点燃读者心中的火焰。例如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就是这样结尾的——
我望着这群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作者引用陆游的诗句,使梨花寓意双关,点明本文的主题:这盛开的梨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梨花;还是哈尼族小姑娘的代名词;更是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中以“我”读父亲来信时,在晶莹的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作结,一句“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寄托了儿子对父亲深沉的思念,更激起了读者对善良纯朴、爱子至深的父亲的同情、敬重和赞美,感人至深的亲情也深深打动了读者。
三、创造意境式结尾——通过描写来创设意境,唤起读者的共鸣。
文章贵在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使内情与外物相融合,深意与画面相交织,从而打动读者,感染读者,唤起丰富的联想。在文章中,外物就是客观事物,内情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境,则是二者融合而成的艺术境界、艺术画面。以《春》为例——
“春天象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象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象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一组排比,三个比喻,绘出了春天的“新”、“美”、“壮”;虽不着一“爱”字,然而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虽不着眼于具体景物的描绘,而境界全出。“娃娃”、“小姑娘”、“青年”,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进程;“领着我们向前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意和境在作者对春天的描写中协调统一,浑然一体。
同样,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结尾部分对那片紫色阴影的描绘,既是对现实景物的描写,又是对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的烘托,可谓意随境生,境由意起。
四、欧·亨利式的结尾——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具有“突转”艺术的结尾。
邹世华的小说《英雄一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天生丽质的姑娘在遇歹徒抢击银行时,挺身而出,被砍了数刀,保住了国家财产。当领导、同行、记者来到医院探望,等候着她的惊天动地的话语时,姑娘一醒来的第一句话是向人要一面镜子。结尾处,文章这样写道——
英雄有些吃力地把镜子举起来,朝着自己的脸庞上下左右地照了一会儿。
“没有伤着脸……”英雄又说了一句话,然后甜甜地笑了。
两位领导面面相觑,《晚报》记者手中的笔在空中停下,只有录象机把英雄的笑真实地记录了下来。
这样一个“陡转”的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出乎在场所有人的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心灵美的姑娘也爱外表美。
清人袁枚曾说过:“凡做人贵直,而做诗文贵曲。”结尾“突转”,是文曲多变的技法之一,它能使文章情节跌宕,波澜起伏,产生令人回味的无穷魅力。
文章的结尾没有固定模式,但求新求异,求别具一格是相同的。无论你用哪一种结尾方法,都要注意变化创新。
【名篇精段】
(故事情节:有两个同室的病人,靠窗的一位每天都给另一位讲述窗外美丽动人的情景。不靠窗的那位心里很是不平: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一天晚上,靠窗的那位病情恶化。另一位本来只要一按铃,护士就会赶到的,但为了那靠窗的位子,他没那样做。第二天,医护人员静悄悄地抬走了尸体……)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只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外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垛墙。
——(澳大利亚)泰格特《窗》
(故事情节:在一位将军的率领下,一支红军部队在漫天飞风更狂了。大风报告书上可以看出:小B静不下来,成绩上不去;小C稳重,成绩好。
小B的爸爸常让他向小C学习。可小B反而瞧不起小C。
一次,老师告诉大家《作文报》征稿,于是他俩都投了稿。
一天早晨,教室里。
“小B,你的文章发表了。”一个同学喊着。“真的?拿来我看。”正欲和同学较手劲的小B闻声跑了过来。他一把抓过报纸一瞧,果然,他的文章被印成铅字儿。他把报纸扔给了那个同学。“哈哈,咱的作文发表了。”小B狂叫着,站在小C面前,“怎么样?……”
“小C,上面也有你的文章。”那个拿报纸的同学喊道。“什么?”小B一惊,夺过报纸瞪大了眼,不错!停了一会,小B对同学们说:“稿费来了我做东,给大家买好吃的,你呢?”他问小C。小C说:“我想买几本书给大家!”“好!”同学们欢呼着,小B 却有些嫉妒。
“现在,让班长念念两人的作品,我们欣赏一下。”一个同学提议。小B 又神气起来:“让你们见识一下咱的水平。”但他没有说出声来。
班长仔细看了看报纸,笑了。大家莫名其妙,围上去一看,原来,小C的文章发表在作文园地一栏,而小B的文章却在文章病院一栏。
〖点评〗 这篇短文写得生动活泼,情节安排巧妙,集中刻画了小B的神态和性格,正当小B傲视于小C,神气十足时,文章写道:“小C的文章发表在作文园地一栏,而小B的文章却在文章病院一栏。”,这是典型的欧·哼利式的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使人忍俊不禁。
昨 日 重 现
邵静莉
“当我小的时候,我特爱听音乐……”每当听到这首歌,就会勾起我对昨天的回忆。
回首昔日美好的日子,感悟昨天,她是多么令人难以忘怀啊!可也许,昨天曾给你带来苦涩和乏味,但是没有关系,想想明天,一个崭新的日子,你就会有金色的希望,涌动的激情。
在每个人的心底深处都藏着一段美好的回忆,也许就是那段记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可能想让这一幕再次重演?
我也有过这种欲望。
我向往大海,儿时一次不平常的观海,让我对大海产生了永不磨灭的感情。我常神游于大海的浩瀚,回味它如诗的韵味,如画的魅力。
爸爸知道我的心思,带着我和妈妈再次来到海的身边,并在海边租了一套房子。爸妈各自忙他们的事去了,我一个人在那里出神的望着,仿佛昨天就在眼前,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亲切感。
夜幕降临,一轮弯弯的月亮悄悄地爬上了天空,皎洁而银白的光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的,使海增添了几分神秘。海的一举一动都被我看得清清楚楚,我甚至还听到了海的心跳。海边的晚上是很凉的,妈妈帮我披上了毛毯。我偎依在妈妈的怀里,倾听着那海浪的声音,大海好像在诉说着无数的故事。我有了一种迫不及待要了解他的欲望,可父亲说,今天太晚了,明天早点吧。只要起得早,还能看到海上日出呢。
忍受了一晚的思念,一大早,我就催着爸爸去看日出。登上海边的山,爬上那高高的山顶,俯视大海,领略着大海的波澜壮阔,享受着迎面吹来的海风,那滋味只能用一个字来表达——爽。
突然间,天际出现了彩霞。太阳像出浴的姑娘,羞羞答答地站起。挥洒青春的魅力,给海面披上了一层夺目的薄纱,增添了无穷的神韵……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昨日重现,给我美的回忆。
〖点评〗 重现昨日美好的向往,重现昨日难忘的经历。作者的笔处处含情。而结尾短短的20字,两次以“美”字作结,将自己的感受迁移给了读者,抒情性强,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写写练练】
课内作文
1.以“意外”为题作文,学习运用欧·亨利笔法。
2.以“再见,母校”为题,写一篇文章,可叙事,可写人,也可写景,学习运用另外三种结尾方法中的某一种。
课外练笔
任选本书“他山之石”栏中的记叙文,将其结尾改成想象式、创造意境式或抒情点题式结尾
结 尾 也 有 艺 术 美
——写 好 文 章 的 结 尾 之 二
【技法指导】
有人说,文章写到最后一句,已经不是你写文章,而是文章写你。是的。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收口好坏,直接决定着筐篓质量的高低。作文也是如此。
写好文章的结尾,除了可以于平平常常之中显其纯真之外,还可以讲求一些艺术之美。
一、联想(或想象)式结尾——结尾采用联想或想象,以求言简而意丰,辞约而旨远的艺术效果。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一种有目的的、主动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们在写作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尾时的想象和联想,更是作者心灵深处溅出的一朵富有诗意的浪花,往往蕴涵着深刻的涵义和思想性。例如杨朔先生的《荔枝蜜》以“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结尾。梦境中,作者联想到自己,是心中强烈愿望的表现。他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他愿意置身于劳动人民的队伍里,给社会贡献“极好的东西”。人生的价值,就在于给人以“极好的东西”,这就是作者运用联想传达给读者的一个不朽的至理。作品结尾虽只有一句话,却蕴涵着丰富的意义和感情,这便是联想和想象的功效。
二、抒情点题式结尾——文末抒发情怀,以情传理,使读者在感情的陶冶中增强信念。这种结尾妙在用文章燃烧起来的炽烈情感点燃读者心中的火焰。例如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就是这样结尾的——
我望着这群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作者引用陆游的诗句,使梨花寓意双关,点明本文的主题:这盛开的梨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梨花;还是哈尼族小姑娘的代名词;更是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中以“我”读父亲来信时,在晶莹的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作结,一句“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寄托了儿子对父亲深沉的思念,更激起了读者对善良纯朴、爱子至深的父亲的同情、敬重和赞美,感人至深的亲情也深深打动了读者。
三、创造意境式结尾——通过描写来创设意境,唤起读者的共鸣。
文章贵在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使内情与外物相融合,深意与画面相交织,从而打动读者,感染读者,唤起丰富的联想。在文章中,外物就是客观事物,内情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境,则是二者融合而成的艺术境界、艺术画面。以《春》为例——
“春天象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象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象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一组排比,三个比喻,绘出了春天的“新”、“美”、“壮”;虽不着一“爱”字,然而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虽不着眼于具体景物的描绘,而境界全出。“娃娃”、“小姑娘”、“青年”,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进程;“领着我们向前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意和境在作者对春天的描写中协调统一,浑然一体。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