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写出一篇600字以上的优秀作文来?这是每个临考师生最为关切的问题,通过对全国十年来多篇中考满分作文的分析,揭密一下这些满分作文是怎样“炼”成的,希望对同学有一点启发。
一、炼标题——芳草满园花满目。
俗话说得好“题好一半文”。文章的标题就好比一篇文章的眼睛,通过它,我们可以窥见文章的灵魂。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作家,为了给自己的文章拟一个靓丽标题,直至“为伊销得人憔悴”。近些年来,许多省市的中考作文为了鼓励和培养考生的创新精神,都有让考生自拟题目的要求。毫不夸张地说,题目拟得如何,不但存在着给阅卷老师第一印象的问题,甚至直接影响到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分。看许多满分作文的拟题方法,的确给人新颖的感觉:
1.引用流行歌曲,如《我的未来不是梦》、《一切尽在不言中》、《常回家看看》。
2.运用拟人、比喻、反复、设问等修辞格,如《一条海豚的幸福感受》、《生活好比一桌宴席》、《现在?现在!》、《成才全靠父母吗?》。
3.套用流行语,如《在桥一方》、《都是课外书惹的祸》。
4.借用成语或名句,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学无止境》。
5.活用熟语,如《关于“交往”条件的实验报告》、《交往说明书》、《低下头看看》。
6.采用散文化的语言或诗的语言,如《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着一袭美丽的绿袍》、《一丝甘醇沁心田》。
二、炼开头——举头已觉满眼春。
古人说 “凤头豹尾”,就是说开头要写得有姿有彩,像凤凰的头那样,有人说: “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 ,这些都说明了作文开头的重要。精彩的开头能一下子就打动评卷老师的心。由于时间与篇幅的限制,考场作文的开头讲究简洁、生动、优美,我们可以欣赏一下下面这些满分作文的开头:
1. 引名句,起点高远,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知识犹如浩瀚无垠的大海,哪有水源穷尽的一天?惟有以百折不回的毅力,勇往直前,方能采撷到知识果实( 广东《学无止境》 2. 巧博喻,形象开阔,如:像微风拂过竹叶,像碧波轻吻着海岸,像明星装饰着天幕,像冷雨滋润着土地。你的出现仿佛一道闪电划破了凝固的空气。( 盐城《一丝甘醇沁心田》)
3. 趣比拟,别开生面,如:嘿,大家好,我叫把握,与自信等人是胞兄胞弟,我们共同支撑着人的大脑活动与精神。你们可不要小瞧我啊,我的存在很重要呢。( 河北《我叫把握》)
4. 作排比,造势磅礴,如: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对人以和,待人用善,待人和善。(江西《待人和善》)
5. 巧设问,引人深思,如:团团黑黑的硝烟还围绕在你的身边吗?轰隆的飞机还盘旋在你头顶上的那一片天空里吗?哦,伊拉克女孩,你那双纯洁的双眼噙着泪水,你无助的眼神充满了恐惧。你在想什么?( 江西《今夜星光灿烂》)
6. 深抒情,生动感人,如:虽说雁过无痕,岁月无声,而白驹过隙的光阴却在生命的每一个空隙里不着痕迹的流动。流年的浪花总是涤荡在渺远的心际,水波涟漪般徐徐荡开,风中花瓣样轻轻坠落。是什么促使我们的忧伤、快乐、悲痛、幸福化作丝丝雨露……在静谧的夜里发起一轮轮的攻击?(丽水《永恒的情结》)
三、炼形式——巧持彩练当空舞。
独到的创新设计,能使由“赤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彩绸在空中亮出美不胜收的舞姿;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能使精心包装的中考作文充满灵气和魅力。我们谈作文要创新,许多同学往往只注重作文内容、立意、语言等方面的“出巧”。其实,好的作品更需要漂亮的包装,我们如果少用传统的“三段体”形式,给作文换一套新颖的“外装”,就会带给阅卷老师新与美的视野与享受。看全国满分作文,各种各样的创新形式让人拍案叫绝。比如
1、日记体式:围绕一个主题,用清晰的时间概念展示出事件的全过程。日记是一个人心灵的真实反映,所以这种文体,既能吸引读者,增强真实感,写法上还避免了单纯的记叙形式。如:安徽满分作文《体验“女朋友”》就以日记的形式表现了自己与女生交往的一段经历,每则日记着力写好一个小镜头,以此见证他的独特体验。 深圳满分作文《留下》则用日记记录下三个时间段亲朋给自己的电话留言,来表现“非典”时期的非常爱意。叙述事件的发展情况或表明作者对生活的见解,新颖独特的构思,让人拍手叫好。
2、小标题串联式:如同电影拍摄手法,将围绕主题的文章材料进行多方位甚至是随意的抓拍几个镜头,使整个事件由孤立到联系,从片面到全面,形成一个整体。各个镜头用小标题或者序号标列,能给人层次分明,
考场作文具有随意性、不稳定性和雷同化等积弊,这似乎从它仓促萌生的时候就埋下了祸根。如何写出稳定的、高水准的、新颖别致的考场作文呢?我认为关键是要能够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打开学生自己丰富的生活宝库,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下面依写作活动的流程,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一点粗浅的见解。
一、 审题解读阶段
清人刘熙载说:“文莫贵于遵题”。这就是说,考生通过读题,要能准确理解作文的要求和命题的意图以及话题的内涵。初中生写作时容易急于求成,轻率下笔,不稳重,缺少仔细揣摩、反复推敲的习惯。因此,在平常的写作教学中,应该训练学生在草稿上勾画一下话题、命题或是材料重心和关键点,明晓题目的限制与开放部分,揣摩适合的文体类型等等,都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审题和拟题的盲目性的随意性,避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二、联想发散阶段
在草稿上准确读解题目后,思维进入联想阶段。在联想发散的过程中,要养成随时动笔简要罗列出大脑中浮想的各种信息,不打断思维的流动过程,不回头去推敲是否新鲜合理,要坚信联想出来的信息肯定与文题存在关联并有用武之地。联想的内容可以是与题目有关的观点、名言警句、名人典故,新闻事件、时代潮流等。我们的教师常认为学生缺少素材是因为读书太少,生活不注意积累,实际上,这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学生不知道如何在稿纸上将一串串的思维火花与平常读书生活中相关甚至关系不大的东西一一串联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激活自己的素材库,丰盈写作内容。
在短时间里思考出来的很多东西,尽管有些还不妥当,有的甚至荒诞不经,但是它足以体现漫无边际想思维的优越性。那就是沿着其中任何一条合理的思路在草稿上拓展开去,都可以完成一篇作文。
三、整合定向阶段
a) 整合
经历联想发散阶段,空空如也的稿纸上,一下铺满了大量信息,其中有的平淡无奇,有的似是而非,有的难以把握。即使是适合的,新鲜的,恰当的,也显得杂乱无章,形同散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草稿纸上删去无关的,将剩下的材料分几类进行整合,形成不同的内容,思想和观点。当然由于时间紧迫,整合后的素材和观点还显得松散粗糙,还需要进一步斟酌,整理和充实。
b) 定向
面对众多的有用信息,需要确定写作的方向,立什么样的意,用什么样的素材等,这是定向要考虑的问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