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同学认为,既然话题作文是“开放作文”、“创新作文”,既然没了“脚镣手铐”,那么,我就可以随情由性,信马由缰,海阔天空,“为所欲为”了。其实不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它只是片面地理解了“开放”与“创新”的含义,而没有切中要害,把握实质。这里,我们有必要就三个方面加以澄清。
一、立意创新不等于观点偏激
立意创新是话题作文创新的关键一环。逆向求异,反弹琵琶,另辟蹊径,超凡脱俗,想别人所未想,发别人所未发,确实能够开辟话题新领域,创造立意新天地。但是,有些同学却因此走上了极端,以致于发出奇谈怪论,让人大跌眼镜。
比如,2002年湖北黄冈中招作文命题以“失去后才知道珍惜”为话题。有位同学运用逆向思维,写道:“失去后才知道珍惜’,这几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可我偏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失去后的东西并不值得珍惜。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该胸怀大略,志存高远,立足现实,放眼未来,不要一味地沉湎于往事,留恋过去。失去就失去吧。只要是自己的,永远也跑不了;只要不是自己的,无论如何也白搭。让我们潇洒起来吧……”
这段议论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但是,结合命题,再去仔细品味,发现它走了极端。命题是说,我们应该把握现实,珍惜拥有,否则将会后悔莫及。而上文作者却一味求新,力唱反调,以至于认为“失去就失去吧”。对于那些应该好好去珍惜的美好的东西,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这本身就是不正确的。这篇“创新”文章,不但没有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反而被打入三类卷,实在令人深思。
再如,有位同学就“中学生早恋”发表“高见” :“早恋有什么不好!早恋可以使我们孤独的心灵,找到一处避风的港湾;可以使我们苦涩的心灵,寻到一份甜蜜的慰藉;可以为我们疲惫的心灵,提供一处歇息的温床;可以为我们焦躁的心灵,提供一片解闷的阴凉……”
这段“宏论”,令我这位“思想保守”的老教育工作者心速加快,汗不敢出。我实在想象不出,这位同学怎么竟为“早恋”找出了如此美妙的借口?!他几乎把我们这些常年站在教育第一线的“老朽”们说得哑口无言。可是,他的这段看似颇为“创新”的论调,是永远也站不住脚的。它片面,偏激,只看一枝,不看根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大错特错!
可见,立意创新,必须把握好尺寸。命题者希望考生“创造性地写作”,但不提倡写文章太奇太怪。考生要“稳中求新”,既要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又要使自己的文章吸引阅卷者。这就要求考生“带着镣铐跳舞”。也就是说,创新要有所顾忌;要知道创新与偏激是有区别的,不管你的观点如何“新颖”,提出时一定要经得起推敲。
二、构思创新不等于不要章法
独特、新颖的构思,往往是话题作文创新成功的一半。但是有些同学却没有抓住这关键的一环。他们在构思上往往犯了一些浮躁的毛病,要么想象荒谬,不可思议;要么情节失真,不合情理;要么自相矛盾,不合逻辑。这些全都是一意孤行,想当然,不要章法。
比如有位同学以“友爱”为话题写了一篇文章《瞧这哥儿俩》,大致内容是:一万年前,上帝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布什,是美国的总统;老二叫萨达姆,是伊拉克的总统。这哥儿俩自小就脾性不和。老大心狠手辣,凶残暴戾;老二执拗倔强,惟我独尊。有一次,老二赌气,一把火将老大的世贸大楼烧个精光。老大气得发疯,去找王母娘娘评理。王母娘娘说:“我没有闲工夫管你们的事,我正忙着在中国开‘十六大’呢!”于是老大跑到英国,找到“狐朋狗友”布莱尔,合计准备狠狠地揍老二一顿……
这篇文章想象也可谓丰富,什么“一万年前”、“上帝”、“王母娘娘”啦,什么“美国”、“英国”、“伊拉克”啦等等,天上人间好不热闹。可是仔细想一想,却显得不伦不类,荒唐可笑。给人的不是想象之美,艺术享受;而是无稽之谈,不可思议。这种构思非但不能给自己带来好运,反而会引来阅卷老师的讨厌。
再如情节方面。有些同学为了引起阅卷老师的关注,博得老师的同情,往往不惜虚构自己是“父母双亡的孤儿” 、“双目失明的不幸者” 、“下肢瘫痪的残疾人” ,或者“曾经锒铛入狱而今悔过自新的回头浪子”等等。这种看似“鲜血淋漓”、“热泪涟连”的“感人”情景,实则是“外穿孝服,内穿红衣”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骗局,让人一看便知是哄人的把戏。这种构思,不是真正的“创新”。真正的“创新”,应是以“深刻的体验”来打动人,以“真实的情感”来震撼人。
三、形式创新不等于不要文体
“文体不限”是话题作文的一大亮点,也是话题作文“开放性”的重要标志。其实质是解放了考生“手脚”,为考生创造了充分展示特长的自由空间,使他们发挥出最佳的写作水平,从而使得一批才华横溢的考生脱颖而出。
但是面对“文体不限”四字,考生中有一部分同学却不能很好地把握,要么苦于“不限”,无所适从,难以确定,迟迟找不到下笔的“入口”;要么随心所欲,东拉西扯,云里雾里;要么文体杂糅,“非驴非马”,不伦不类。其结果有的为文体所累,有的为文体所害。实在可惜!
其实,虽说“文体不限”,但是对每一位考生个体来说还是“有限”的。命题者只不过为考生创设了一种选择的自由而已。考生写起来,还是要遵循一定的文体规范,体现相应文体的特点与要求,而绝不是写成多种文体杂糅的“四不像”。
再者,有的同学为了追求“文体创新”,硬是选择那些自己本不熟悉的文体,如话剧、小品、影视脚本等。其结果只能是丢了形式,也撒了内容。
所以,我们在审题的时候,首先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确定要选的文体,然后再去构思。如果你喜欢编织故事,那么就可以选择记叙性文体,如戏剧、童话、小小说等;如果你长于说理,那就可以选择议论性文体,如议论文、辩论文、演讲稿等;如果你善于抒情,那就可以选择抒情性文体,如抒情散文、日记、书信等;如果你想象丰富,那么就可以编写科幻小品;如果你喜欢写诗,那么不妨就酝酿激情,赋诗一首。这样,你就可以写出最理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