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无论记人、叙事、抒情,都在平实中蕴藏着运思的精巧,其间的人物描写尤为见奇、见妙。
外貌描写别开生面。《背影》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的描绘,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作细致的刻画:那肥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背影”,可以看作是父亲的一种特殊“面貌”。由于生活的暗示,作者有独特发现,选择了这个最佳的表现角度。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爱子情的真切,都通过贯穿全篇的“背影”表现出来。“背影”是父子惜别时最后留给儿子的印象,它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给予读者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
动作描写细针密缕。《背影》叙述父亲去买橘子,从走过去到回到车上来,动作很繁复。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到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在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上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组动作的描写,细腻而简练,给人一个过程的动态,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去丰富这种形象。“探”字显出毫不利索,“攀”字显示了高度并状出吃力的模样,“缩”字摹出了怎样的爬法,“倾”字点出爬的艰难。这些动词运用得都很适当,排列又有条理,特别富有感染力,使我们宛如看见了这些动作,实在于心不忍,为之难过。
语言描写具体入微。《背影》里记载父亲的话只有五六处,都非常简单。分别那天的四句话,更见出父亲深情的流露,所以作者特地描写下来。在作者再三劝父亲不必亲自送去的当儿,父亲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在到了车上,作者请父亲回去的当儿,父亲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再、在买来橘子将要下车的当儿,父亲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在走了几步回过头来的当儿,父亲说:“进去吧,里边没人。”这些朴实的话语里头,饱含了何等的关怀、体贴、挚爱、担心、不舍等等。平淡的话语里面有不平静的心情,它比千言万语更真挚,更感人。
心理描写点到为止。《背影》虽然没有大量的直接揭示心理活动,但有几处描写还是充分反映出人物的复杂心理。一是父亲在“我”悲伤至极、簌簌落泪之时。以“天无绝人之路”的话来安慰“我”,也用来聊以自慰。正因为怀有“侥幸心理”,他才“要到南京谋事”。二是父亲考虑再三,觉得非亲自送儿子不可,应该是“郑重心理”使然。三是“说定”不送,后来终于还是送了,实际上说而不定,很好的表现了父亲当时的矛盾心理。四是父亲用几番辛苦买来了橘子,连一个也不品尝,全部留给儿子受用,并因此感到“心里很轻松似的”,适当的表现了父亲至情至善的愉快心理。这些心理状态文中并未明确强调,往往夹杂在其他描写间一笔代过,却又是使人物形象丰满不可或缺的一笔。
就以上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的着墨而言,前三者均用正面描写绘形绘色,而后一项则采用侧面(也是间接)描写入丝入扣。所有这些描写都细节化了,精雕细刻,把一个慈父的形象真真切切地树立起来了。
既全面描写,又侧面突破,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背影》特定的人物描写技高一筹,值得我们认真玩味和借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