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需要创造,未来需要创造,新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作文教学正是最能引发学生创造意识的一种训练方式。因此,笔者提倡,让作文在绿色中创新,让学生的生命意识高扬。
一、绿色真情,萌发创造之芽
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大多是“奉命而作”,“为文造情”,使得作文生命日渐枯竭。而真正具有创造力,充满生命活力的作文,必须让学生“因情而感,因情而发”,“文达心声”。
首先,教师应在习作前教育学生敢于说真话,吐真情,敢于剖析自我,评判他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其次,教师应身先士卒,在下水文中尽吐真情,将自己心灵的大门向学生敞开,将自身感受、自身经验及习作方法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再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让学生充分体会文章的真情所在。
这样,创造就会在真实的生活基础与情感体验的沃土中萌发新芽。
二、日常观察,浇灌创造之树
教师应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让习作的创造之树拥有不竭的生活源泉。
常用的观察方法,有串联法和多角度观察法。串联法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余时间观察一个物品或一处景物,回到课堂上说说自己的观察收获,想想它们之间的联系与用处,然后进行整理归类,并展开合理想象,把它们串联成小故事。多角度观察法即指导学生在日常观察中对同一事物进行多次、多角度的观察。这样,长期训练下去,有助于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的提高,同时,课内外相结合,既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作文内容,又活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想象无所不在,让创造沐浴阳光
想象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思维的最大特点。想象是无垠的,更是无所不在的。
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内容,或就古诗的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进行写意想象,让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描绘出全诗部分诗句的优美意境。在教学《山居秋暝》后,让学生合理想象秋夜雨后山林的景色,这样融理解、想象、表达、学习、创造于一体的最佳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而且在创新作文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对美的感受和鉴赏。或就文章内容进行扩散式想象,让学生就文章中事件的
某个环节,进行合理想象,写出一个具体、生动的故事来。或就课文插图进行想象,指导学生想到画外之景,听到画外之音,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
其次,教师要大胆利用一切知识载体来指导学生想象,可以让学生就所看的戏剧、电影、电视,听的评书、广播中的人物、场面、情节进行复述,训练其再造想象力。还可以让学生对所欣赏的美术作品进行想象,将其立意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地描述出来。
第三,教师还应注意指导学生进行预测想象,即让学生推测某件事的后果,某个人物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多侧面,多角度推测结局,预料以后的发展变化。
第四,鼓励幻想,让学生的想象张开幻想的翅膀。幻想是儿童想象力的升华,让儿童对周围事物浮想联翩,幻想自己心中的童话,自己心中的科幻,进而启发引导学生写童话,写科幻故事。这是学生想象思维最耀眼的光芒。
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就某个词,某种感情进行具体的联想和想象。如,让学生就“害怕”一词想象,学生可能会想到一个人害怕时的样子、神情、言行……
儿童失去了想象就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再也无法在蓝天自由飞翔,其作文也会因此黯然失色,缺乏生机,看不到创造的光芒。富有创造力的作文必须让孩子尽情舒展其想象的翅膀,让创造在蓝天下沐浴灿烂的阳光。
四、个性求异,让创造自由呼吸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本质特征,是创造活动的主要思维形式,它可以对被人们认为完美无缺的定论持怀疑态度,提出新的观点;可以打破习惯思维的程序,从实际出发,闯出新路,使文章充满鲜明的个性,充满创造的气息。
求异不仅可以在立意上,还可以在选材上、体裁上、结构上、开头结尾上,遣词造句上。在训练学生求异思维时,可以让学生对同类多篇范文分析异同,求异习作;可以让学生对同一问题质疑、辨论,求异习作;也可以让学生就一题目尽情同题异作。
只要习作时本着在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大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学生的创造思维将在鲜明的个性中自由呼吸。
五、创作动力,让创造异样美丽
尽管让学生作文富有创造力的方法有很多,但不管教师使用哪种方法,都不可忽略学生创作兴趣的培养,因为创作动力是作文创造的关键,如编写班级优秀作文选、建立个人佳作手册、选优秀作文投稿等。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与灵魂,我们要利用作文教学这方最肥活沃的土地,多角度、多渠道、多形式地引异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其个性发展,提高其创新思维,为孩子的一生幸福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