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要体现原文的风格和面貌。也就是说,缩写不允许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不能改变原文的体裁,甚至连人称也不能变。要保持原文的主要事件,保持原文人物的基本特点。还有段落顺序,表达方法也都要维持原样。
第二,要按缩写的要求将原文的篇幅缩短或者去掉部分描写语句,或者把有些次要事件加以概括,或者删去无关紧要的介绍。缩到多短为止,这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而定。
第三,要衔接自然,首尾贯通,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
缩写的具体做法是:1、要先概括全文的中心思想和各段落大意;2、围绕中心弄清主要事件和材料,删掉次要情节和材料;3、缩写语言,把具体描写的句子变成简洁叙述的句子;4、最后要看衔接是否自然,首尾是否贯通。
春天,大雁排成“一”字和“人”字,从南方飞向北方;秋天,大雁排成“一”字和“人”字,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年复一年,它们总是这样。你知道大雁为什么会排这整齐的雁阵吗?
以前,大雁飞翔的时候,是不排队的。白天,它们忙碌了一天,晚上,就在河边的草丛里、芦苇丛中睡觉。每天夜晚,雁群里都有一只雁不睡觉,为大家守夜,防备猎人在夜里带着火枪来打雁。有这么一群大雁。这一天晚上,它们在小河边的草丛里休息。领头老雁不放心,临睡前嘱咐守夜的雁说:“从现在到天亮,你千万不能打瞌睡呀。要静静地听,仔细地看。一有动静,就赶快煽动翅膀叫醒大家,不然,猎人就会伤害咱们的。”守夜的雁不耐烦地说:“爷爷你去睡吧,我都知道了。”“你年纪轻,没有经历过受害的事,一定要多加小心呀。”“我会小心的。您怎么总是说个没完,多罗嗦!”老雁不再说什么,跟大家一起去睡了。
这时,正是秋末冬初时节,夜里小风一刮,竟“沙沙沙”地下起小雪来。守夜的雁又冷又困,它看看睡在草丛里的兄弟姐妹们,真想像它们一样,把脖子弯在翅膀底下,暖暖和和地睡一觉。它看看天,天已经快亮了。它想:“遇到这样的坏天气,打雁的人会来吗?我守了那么多回夜,都没遇到过打雁的猎人,今天怎么会那么巧就遇上他们啊。我还是去睡一会儿吧。”守夜的雁想来想去,就钻进草丛里睡觉去了。
猎人们都知道,守夜的雁在天快亮的时候最爱打瞌睡,遇到坏天气更大意,打雁人就趁这个时候,带着火枪来打雁了。打雁人找到了雁群,架起火枪,“轰”的一声,雁群中只飞走了一只大雁,其余的都被打死了。飞走的是那只老雁。它睡觉时也在惦记大家的安全,所以,它听到响动后立刻就醒了,但是,还没来得及叫醒大家,火枪就响了……
老雁飞走以后,把这件痛心的事告诉了所有的大雁:因为“一”只雁不小心,全家的骨肉都被“人”打死了!大雁们知道了以后,不但每回守夜更加小心,在天空飞翔时,还排成了“一”字和“人”字,用这整齐的雁阵告诫后代子孙们,千万不要忘记这惨痛的教训啊。
这也许只是一则纯粹的故事,但研究发现,雁群是由许多有着共同目标的大雁组成,在组织中,它们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当队伍中途飞累了停下休息时,它们中有负责觅食、照顾年幼或老龄的青壮派大雁,有负责雁群安全放哨的大雁,有负责安静休息、调整体力的领头雁。在雁群进食的时候,巡视放哨的大雁一旦发现有敌人靠近,便会长鸣一声给出警示信号,群雁便整齐地冲向蓝天、列队远去。而那只放哨的大雁,在别人都进食的时候自己不吃不喝,是一种为团队牺牲的精神。另外,雁群组队飞要比单独飞提高22%的速度,在飞行中的雁两翼可形成一个相对的真空状态,飞翔的头雁是没有谁给它真空的,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总有人带头搏击,这同样是一种牺牲精神。而在飞行过程中,雁群大声嘶叫以相互激励,通过共同扇动翅膀来形成气流,为后面的队友提供了“向上之风”,而且v字队形可以增加雁群70%的飞行范围。如果在雁群中,有任何一只大雁受伤或生病而不能继续飞行,雁群中会有两只自发的大雁留下来守护照看受伤或生病的大雁,直至其恢复或死亡,然后它们再加入到新的雁阵,继续南飞直至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