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山脚下,斜倚着五柳先生残破的小屋,在世人皆沉湎于金钱权势时,陶渊明选择了恬淡处之,吟诵着“少无
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诗句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宁静生活。正是这种恬淡的生活使他成
为了田园派的创始人。如果陶渊明没有回归这种恬淡的生活,想必他也不会专注于感受美好的田园生活,更
不会从这平静的生活中感悟人生,他也就不会成为田园诗的创始人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正是这份恬淡实现
了陶渊明的理想。因此,恬淡处世帮助我们成就自身的价值。
秋阳杲杲。南山,小路,蜿蜒;东篱,阳光、洒满。一个身影,白须、白袍,白色的衣角随风轻轻地摆动,
折下一盏金菊,
抬头仰望远处的夕阳,
拭去额头的汗珠,
挥罢衣袖,
他轻声吟道:
“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
他选择了掩埋记忆,忘掉所谓的功名利禄,忘掉所谓的封官拜爵,他醉心于田园之间,却得到了“悠然见南
山”的宁静和“复得返自然”的恬淡。掩埋了记忆,他得到了内心的宁静。
陶渊明大约生于东
晋
哀帝兴宁三年(
365
——
427
)字元亮,一说名潜,号
“
五柳先生
”
,死谥
“
靖节
”
,浔阳柴桑
(
今
江西九江
西南
)
人
,
出身于破落
仕宦
家庭。曾祖父
陶侃
,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
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曾任
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后弃官归隐。后世称靖节先生。有《
陶渊明集
》。
陶渊明
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弱),其二是淡,其三是远
李白
青莲居士,在梦中的天姥山的石阶上,脚著谢公屐,看海日,闻天鸡,醒来便仰天长啸出门去,不肯摧眉折
腰事权贵,他选择了骑鹿游名山,失去了权势,却得到了开心颜。
他选择了掩埋记忆,忘掉官场的尔虞我诈,忘掉当朝的浮云蔽日,他纵情于山水之中,却得到了“李白斗酒
诗百篇”
“诗仙美名千古传”的美誉。掩埋了记忆,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
“
谪仙人
”
,中国
唐代
伟大的
浪漫主义
诗人,被后人尊称为
“
诗仙
”
,其诗大多
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
杜甫
并称为
“
大
李杜
”
,且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
“
小李
杜
”
。
李白祖籍陇西
成纪
(现
甘肃
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公元
701
年
2
月
28
日(武后长安元年夏历正月十六)
生于
四川
省江油市
青莲乡
。
另一种
说法
是其父从
中原
被贬中亚西域的
碎叶城
(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
所生,
4
岁再迁回四川
绵州
昌隆县(今四川省
江油市
)。其父
李客
,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
盛唐
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
湘江
,东至吴、越,寓居在
安陆
(今湖北省安陆市)、
应山
(今湖北省
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
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理想。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
太原
、
长安
(今陕西省
西安
市),
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
山东
任城(今山东省
济宁
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
诗篇
。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
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
与韩荆州书
》,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
天宝
元年(
742
年),因道士
吴筠
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
翰林
,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
白初因才气为
玄宗
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
生活。
安史之乱
发生的第二年(
756
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
李璘
的
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
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
夜郎
(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族
叔
当涂
县令
李阳冰
,不久即病卒。
苏轼
赤壁下,飘荡着苏子的扁舟。被贬后的苏子并未借手中的笔无尽的诉说着不被认可的苦闷,恬淡的他只是借
了几分酒力信口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名句,也由此得出“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
臾”的人生哲理。若是他没能恬淡处世,而是一味的排遣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词美也无法吟咏间成
为绝唱,更不会在叹息间得出人生真谛。正是恬淡面对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使苏子于骇浪波涛间得出人生
真谛。
我也曾在如火的七月来到这里,昔日的秋水已非昨夜的波澜不惊。我听见远去的呐喊穿越时空,激荡回旋这
黄色的浑流。当曹孟德把他的杜康倒入了滔滔的江水,猎猎东风吹拂起周公瑾的衣襟,熊熊的烈火点燃了两
岸的芦苇,浓黑的烟雾弥漫了整个天际,于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那是历史的心跳与呼吸。
而今夜,我又来了,带着朋友,驾着扁舟,抱着美酒。还是千年前的明月,朗照着细草微风的原野;还是千
年前的江水,流淌着亘古不变的忧愁。只是千年前那场著名的战役,已找不到它的一丝一缕的痕迹。而我的
心,亦迷惘而空灵。
苏轼(
1037
年
1
月
8
日-
1101
年
8
月
24
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
“
东坡居士
”
,世称
“
苏东坡
”
。汉族,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
苏轼
是
苏洵
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
1057
年(
嘉祐
二年),与弟
苏辙
同登进士。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
“
三
苏
”
,父子同列唐宋八大家(
韩愈
,
柳宗元
,
欧阳修
,
王安石
,苏轼,苏洵,苏辙,
曾巩
)。史书记载苏轼
“
身
长八尺三寸有余,为人宽大如海
”
。苏轼中
进士
时二十一岁,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
地任职。
1080
年(元丰三年)因
“
乌台诗案
”
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
种田,故自号
“
东坡居士
”
,人称
“
苏东坡
”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
州、颍州、扬州、
定州
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
公。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