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以万事皆“借” 于人
“借”、“租借”、“借贷”,抑或是“凭借”,凡是“借进”,都诡异地隐藏着“利用”这层意思。中国古人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在知音相交纯粹得没有利益这个观点上,莎士比亚也有类似的言论:“不要随便借钱给你的朋友,也不要随便问你的朋友借钱。”可见,在“借进”这个意义上,做人做事都有一个原则:不可以万事皆“借” 于人。
求“借”于人,受制于人。
凡是借来的,无非是自己所不拥有的。而且从别人身上借来的东西,有点不可靠,多少还带有点屈辱和无奈的味道。借于人,是在借的这个方面,把自己的决定权交给了别人。中国建国初,国内先进水平的技术人才奇缺。然而当时国内有大量的基础设施需要政府组建,没有人才怎么办?当局选择了借,向苏联借了一队队的工程师,他们来到中国帮助设计建造水坝。可是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当苏联和中国一翻脸,一队队的工程师随之离开,留下了那尚未完工的水坝。由此可见,中国向苏联借进了人才,结果却给了苏联一个要挟的借口。求“借”于人,受制于人。又如刘备之借荆州,惹得东吴时时催还,离间了蜀吴的联盟基础,也就破坏了诸葛亮隆中对的宏图大计,最后在关键的时刻坏了大局。这就是求“借”于人,受制于人。自己没有的,自己去争取去打拼,不可以万事皆“借” 于人。
不“借”于人,自强不息。
借在一定程度上是灵活和机智,可是原则上长远的利益上,“借”于人是弊大于利。李嘉诚小时候在香港打拼,四处打工,而他的舅舅就在香港开了一家手表五金厂,家人们都劝李嘉诚就借着厂长舅舅的关系在厂里寻个一官半职。可是李嘉诚拒绝了。借着舅舅的关系,就只能被制约在小小的五金厂里。而且借来的不费吹灰之力得来的成绩,对个人的成长有甚意义!李嘉诚选择了独自出去打拼,不“借”于人,自强不息。最后属于他的不是蓬蒿之间的五金厂,而是天地那么广阔的长江实业帝国。
然而,不可以万事皆“借” 于人,不意味着绝对的不求于人。绝对意义上的不“借”,大概是另一种闭关锁国吧。他山之玉,可以“借”,借来见识,借来鉴赏,借来借鉴。把他山之玉借来然后吸收转化为自己的精华,也未为不可。不可以万事皆“借” 于人,也不是全部否定了“借”的积极意义。“借”在某种程度上,有快捷、方便等特点,而不可以万事皆“借” 于人,则侧重做人的原则和尊严,侧重国家和企业的长久利益,有条件的有范围的不可以万事皆“借” 于人。
在这个意义上,借,是一种依赖,是一种无能后的求助。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学会不要万事皆“借” 于人,学习上要有独立自主的习惯,慎于求助。题目的结果向对于思考的过程显得不重要。求“借”于人,受制于人。不“借”于人,自强不息。因此,不可以万事皆“借” 于人。
今天我借你钱,来世我还你钱
昨天我借你, 来世我在借你
后天我想借钱, 可没人借我
万天我借你,来世我不借你
一天,一头狮子抓住了一只狐狸,要吃狐狸,狐狸说:“狮子大王,您是一个人人佩服的好汉,在吃我之前,答应我一个条件好吗?” “什么条件?你就直说吧!”狮子傲慢地瞪着眼,哪儿把狐狸放在眼里。 狐狸闪动着令人捉摸不透的目光,说:“我最近在非洲收了一个徒弟,叫‘恶魔角’。他久闻您的大名,想和您比比武,您是高贵的大王,一定不会推辞的,是吧?如果您赢了,我就老老实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