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结构的安排
一,结构的形式和内容
结构作为整体,是演讲稿的形式范畴.但结构的构成,也有它的形式和内容.从整体看,结构是演讲材料的组织构造,是演讲者依据主旨,意图对材料进行组合,编排而成的一篇演讲稿的框架.分开看,它也有它的形式,即一篇演讲稿由哪几部分组成;也有它的内容,即哪个部分讲什么.结构的中心是回答和解决这次演讲"怎样讲"的问题.
二,结构的实质和作用
结构的实质是将来自各方面的分散的演讲稿构成因素(主旨,题材,材料等)组合成一个新的有机的整体,使构成因素的原有意义集中,突出出来并升华出一种新的意义和信息传播给听众.如鲁迅的《娜拉走后怎样》,其中有外国剧中的人物,有中国的实际,有它要阐述的问题,主旨和意图.当我们读它时,就觉得它是一个整体,原有分散的材料有机组合后具有了新的意义,产生了新的功能.这也就是结构的作用所在.
三,结构的一般模式
演讲稿结构的一般模式就是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所认定的"三一律".它由意义各不相同的三个部分即开头,正文,结尾所组成,如图:
开头 正文 结尾
"三一律"概括了任何演讲稿结构的形式特点.从形式上看,这三个部分各自独立,各有各的意义和作用;从内容上看,则是统一的,是同一个主题,题材和材料在不同部位的表现,要达到的是同一个目的.这里,开头处于演讲稿的重要位置,应该力求迅速引起听众的注意,力避拖沓,冗长和客套;结尾则在于使整个演讲给听众留下一个完整,清晰的概念,力求做到揭示题旨,加深认识,促人深思,耐人寻味,文字不可过长.
四,结构的特殊模式
一般说来,任何演讲稿的开头和结尾的结构方法及意义,作用都是一致的.但正文则不尽相同,至少有两种特殊模式.这里介绍的就是正文的两种特殊模式:议论式结构模式和叙述式结构模式.
1.议论式结构模式.即以普通论文方式安排的结构.由提出问题,分析论证和得出结论三部分组成.一般只提一个问题,得出一个结论,而议论方式则多种多样.其结构顺序一般是问题在前,分析论证在中,做出结论在后.如图:
问题 分析论证 结论
这其实是大"三一律"中的小"三一律".这个小模式前加开头,后加结尾,就是演讲稿结构的特殊模式:
演讲稿结构特殊模式(1)
开头 问题 分析论证 结论 结尾
由于这种结构特殊模式处于整个演讲稿的正文(主体)部位,就影响和决定整个演讲稿的结构.鲁迅《娜拉走后怎样》的开头和结尾两部分很简单,各用一句话:"我今天要讲的是'娜位走后怎样 '"和"我这演讲也就此完结了."正文用的是结构特殊模式(1),即提出问题,分析论证,最后结论.从实质上看,这个特殊模式也就是整个演讲稿的结构安排形式.
2.叙述式结构模式.即以听众的心理线索安排的结构.主要以趣味,情感打动听众,像小说,故事的开头.不明显分出问题,论证和结论的各部位,主旨于夹叙夹议中显露;所叙述的几件事或以时间为序,或以空间为序,从引人入胜的目的出发进行安排.如图:
夹叙夹议(往复)
……(2)
模式(2)中的每一番夹叙夹议都可以构成一个段落,一篇演讲稿可能由几个段落组成,并按时空顺序排列,不分先后部位.把它放在演讲结构的一般模式中则为:
演讲稿结构特殊模式(2)
开头 夹叙夹议(往复) 结尾
结构特殊模式(2)是这类演讲稿的主体,是展现演讲稿主旨的主要部分.它的材料取舍,安排与记叙性文章的方法相似.它可以通过"议"衔接,可以有较大的跳跃性,议论和抒情的成分可以多一些.
长篇演讲稿的开头和结尾仍不能太长,正文的结构常常是结构特殊模式(1)和(2)的结合:
开头 正文 结尾
观点 夹叙夹议中提出例证并进行分析 结论
曲啸,景克宁,史光柱的一些演讲就属此类结构.
运用演讲稿结构的特殊模式安排结构,首先要认识材料的本质和意义,把它置于最适合的部位上,才能从本质意义上阐释或引出论议或抒情,结论;其次要认清几种材料间的关系,使之在安排时或相同,或相反,或并列,或主从,或包容,或先或后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