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魅力在于真诚
这个真实的故事在大学里流传得非常广:有一位老师写了一本有关“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书,出版社没有给他稿费,而是让他自行推销一千册作为报酬。对那位老师来说,这远比讲课要难得多。
为了把书推销出去,他在党校学员队里搞了一次演讲,他说:“……当老师的在这里推销自己写的书,总不免有些尴尬。不过,如今作者也很难,写了书,还得卖书。出版社一下压给了我一千册,稿费一文没有,所以我不推销不行。这本书写得怎样,我自己不好评说。
不过有两点可以保证:第一,这本书是我用三年时间完成的,是我心血的结晶;第二,书的内容决不是东拼西凑抄下来的,是我自己长期思考的见解。前不久,这本书被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评为社科类图书的二等奖,这是获奖证书。说实话,对于我们这些教书匠来说,搞推销比写书还觉得难,只是硬着头皮来找大家帮忙。不过,买不买完全自愿,决不强迫。如果觉得这本书对你有用,你又有财力就买一本,算是帮我一个忙。谢谢。”
这位老师的演讲一下子产生了良好效果,一次就卖掉了300多册。这位老师不是专职的推销员,但是却获得了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成功在于他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自己的真诚,从而赢得了听众的信赖。这表明,在讲话中学会表达真诚要比单纯追求流畅和精采更重要。
想到这个故事,我不禁想起了某天去商场买电器的亲身经历。当我走进一家电器商店后,一台音色清纯透亮,低音浑厚震撼力强的音响便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时,一位男售货员热情地迎上来,满脸的职业微笑,开始主动地向我介绍这种新产品。他的介绍很专业,语言很流畅,从性能优势到结构特点,从价格比,到售后服务,都娓娓道来,还进行了演示。
刚开始,他的热情而熟练的介绍感动了我,令我对产品产生几分好感。正当我要问他一些什么时,他却还在连珠炮似地讲着,我怎么样都插不上嘴。他不管我懂还是不懂,也不管我的反应怎么样,反正就在我面前喋喋不休地讲下去,好像我不掏出钱他就不会甘休。
我的心里开始有几分不悦了。当听到他褒扬自己的品牌而贬低其他品牌时,我开始对他的动机产生了疑问:如此夸夸其谈后,产品性能是否果真高超?顿时,这种疑虑把先前产生的好感一扫而光。要不是出于礼貌,我早就走开了。正好这时来了一位顾客,我便乘机“逃”出了商店,把售货员因为白费了口舌而表露出的几分失望和怨愤抛在了身后。
我一直在思考,这位售货员绝对是一位训练有素且内行的推销员,但却又是一个不懂得说话奥妙的推销员。为什么他那滔滔不绝的介绍反而扑灭了顾客的购买欲望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
无数事实证明,说话的魅力并不在于说得多么流畅,多么滔滔不绝,而在于是否善于表达真诚!最能推销产品的人并不一定是口若悬河的人,而是善于表达真诚的人。如果你能够用得体的话语表达出你的真诚时,你就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建立起人际之间的信赖关系,对方也可能由信赖你这个人从而喜欢你说的话,进而喜欢你的产品。
不但推销员讲话要表露真诚,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也是同样道理。背得很熟,讲得最顺畅的演讲并不是好的演讲。虽然滔滔不色、一泻千里的演讲非常流畅优美,但是一旦缺少诚意,就极容易失去吸引力,变得跟一束没有生命力的绢花那样,非常美丽却不能鲜活动人,失却魅力。
所以,要想演讲得好的演讲者,也首先要想到的是如何把你的真诚注入到演讲之中,懂得怎样把自己的心意传递给对方。只有当听众感受到演讲者的诚意时,他们才会打开心门,接收演讲者演讲的内容,进而令彼此之间产生并实现沟通和共鸣。
话术不等于口才!话术不等于口才,中华古代典籍《张子家训》这样认为:你可以看到一个人说话很快,那只是他有表达欲望,君不见世界上能说话的人多了,还不是一样吃亏上当受骗?话术到底是什么?一些人把它简单的理解为说话的技术,但是更应该理解为“语言的艺术”。
1:观察 —— 鬼谷子为什么算命极准?那是因为他可以一眼就从你身上得到很多信息
2:语气 —— 只有创造出一个非常好的谈话条件才可以让别人愿意同你交谈
3:语调 —— 只有说话抑扬顿挫才可以“说的比唱的好听”,让人忘记了时间听你“废话”
4:语法 —— 只有频繁的运用各种排比反问才可以达到你想要的效果,比如排比之后加反问,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比如(我觉得,我觉得,我觉得,你觉得呢?难道不是么?:
5:表情 —— 只有表情丰富才可以增加对方的投入度,也达到了对话的基本表现力
6:眼神 —— 如果你不敢去看对方的眼睛,那么你的话术非常弱,不应该去吃话术这行饭,要让眼睛会说话,会笑,自然可以说动别人
7:动作 —— 适当的动作可以增加语言氛围的立体感,太多小动作会让别人反感你。
8:关键 —— 把握语言的关键是话术高低的分水岭,如果你不能三句话引起别人的兴趣,建议你放弃后面所有的话!举例(如果你是问别人借钱,如果三句话不能很好的传达出铺陈,句子重点,厉害关系,那么后面的辅助都可以节省了,因为谈话越久,他对于你的戒心和反感就越重,如果对方已经起了结束谈话的意念的话,无论你要做任何事,全部都会失败!:
9:心绪 —— 谈话要一心四用,1嘴上说的要控制语速和情感,2眼睛观察对方的表情 3分析他们
寒暄在人际应酬中的解析宣暄者,应酬之语是也。问候,也就是人们相逢之际所打的招呼,所问的安好。在多数情况下,二者应用的情景都比较相似,都是作为交谈的"开场白"来被使用的。从这个意义讲,二者之间的界限常常难以确定。
寒暄的主要的用途,是在人际交往中打破僵局,缩短人际距离,向交谈对象表示自己的敬意,或是借以向对方表示乐于与多结交之意。所以说,在与他人见面之时,若能选用适当的寒暄语,往往会为双方进一步的交谈,做好良好的铺垫。
反之,在本该与对方寒暄几句的时刻,反而一言不发,则是极其无礼的。
在当被介绍给他人之后,应当跟对方寒暄。若只向他点点头,或是只握一下手,通常会被理解为不想与之深谈,不愿与之结交。
碰上熟人,也应当跟他寒暄一两句。若视若不见,不置一辞,难免显得自己妄自尊大。
在不同时候,适用的寒暄语各有特点。
跟初次见面的人寒暄,最标准的说法是:"你好!""很高兴能认识您"."见到您非常荣幸".比较文雅一些的话,可以说:"久仰",或者说:"幸会".
要想随便一些,也可以说:"早听说过您的大名"、"某某某人经常跟我谈起您",或是"我早就拜读过您的大作"、"我听过您作的报告",等等。
跟熟人寒暄,用语则不妨显得亲切一些,具体一些,可以说"好久没见了"、"又见面了",也可以讲:"你气色不错"、"您的发型真棒","您的小孙女好可爱呀"、"今天的风真大"、"上班去吗?"
寒暄语不一定具有实质性内容,而且可长可短,需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而它却不能不具备简洁、友好与尊重的特征。
寒暄语应当删繁就简,不要过于程式化,像写八股文。例如,两人初次见面,一个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另一个则道:"岂敢,岂敢!"搞得像演出古装戏一样,就大可不必了。
寒暄语应带有友好之意,敬重之心。既不容许敷衍了事般地打哈哈,也不可用以戏弄对方。"来了","瞧您那德性","喂,您又长膘了",等等,自然均应禁用。
问候,多见于熟人之间打招呼。西方人爱说:"嗨!"中国人则爱问"去哪儿"、"忙什么"、"身体怎么样"、"家人都好吧?"
在商务活动中,也有人为了节省时间,而将寒暄与问候合二为一,以一句"您好",来一了百了。
问候语具有非常鲜明的民俗性、地域性的特征。比如,老北京爱问别人:"吃过饭了吗?"其实质就是"您好!"您要是答以"还没吃",意思就不大对劲了。若以之问候南方人或外国人,常会被理解为:"要请我吃饭"、"讽刺我不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多管闲事"、"没话找话",从而引起误会。
在阿拉伯人中间,也有一句与"吃过饭没有"异曲同工的问候语:"牲口好吗?"你可别生气,人家这样问候您,绝不是拿您当牲口,而是关心您的经济状况如何。在以游牧为主的阿拉伯人中间,还有什么比牲口更重要的呢?问您"牲口好吗?"的确是关心您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为了避免误解,统一而规范,商界人士应以"您好"、"忙吗"为问候语,最好不要乱说。
牵涉到个人私生活、个人禁忌等方面的话语,最好别拿出来"献丑".例如,一见面就问候人家"跟朋友吹了没有",或是"现在还吃不吃中药",都会令对方反感至极。
说话技巧:如何与人交谈?俗话说“美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尊重对方是进行成功谈话的前提条件。另外还有许多其它重要的谈话技巧,下面做一下简要介绍:
“闲扯”是与人交谈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学会闲扯
不善交谈,大多是不知道怎样抓住谈话时机。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与人交谈时,若能做到思想放松、随随便便、没有顾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那么谈话就能进行得相当热烈,气氛就会显得相当活跃。”
抱着“说得不好也不要紧”的态度,按自己的实际水平去说,是有可能说出有趣、机智的话语来。所以,闲扯并不需要才智,只要扯得愉快就行了。
适当地暴露自己,以自己为话题开始谈话,增加对方对你的信任
每个人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的事情,所以与人交谈的关键是要使对方自然而然地谈论自己。谁都不必煞费苦心地去寻找特殊的话题,而只需以自身为话题就可以,这样也会很容易开口,人们往往会向对方敞开自己的心扉。
附和对方的谈话,使谈话气氛轻松愉快
谈话时若能谈谈与对方相同的意见,对方自然会对你感兴趣,而且产生好感。谁都会把赞同自己意见的人看作是一个提高自身价值和增强自尊心的人,进而表示接纳和亲近。假如我们非得反对某人的观点,也一定要找出某些可以赞同的部分,为继续对话创造条件。
此外,还应该开动脑筋进行愉快的谈话。除非是知心朋友,否则不要谈论那些不愉快的伤心事。
学会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
理想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交流思想的基础之上的。在直抒胸臆之前,先听听对方的话是很重要的。一个人越是有水平,他在听别人讲话时就越是认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