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课标、说教材”活动的十个具体要求:
1、说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或学段目标。
2、说本学段或本册书或一个单元的内容标准。
3、说教材的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如有条件可把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
4、说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既能在横向上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说明逻辑序列,又能按照知识大类把整个学段(或相邻年级)的同类知识作简要纵向整合。
5、说教学建议。根据课程标准和所用教材的特点,谈具体的教学建议。
8、要能脱稿演讲(包括少看银幕和荧屏),内容熟练。
9、要语言流畅,简洁、生动,教态自然大方。
10、要以幻灯片制作以知识树为主,文字较少。清晰、大方、有新意。
二、说教材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把握整个学段的教材。每个学段的教师,不管是教哪个年级的,都要把本学科的整个学段的教材拿到手,对照新课标认真的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画出知识树,并写出教材分析。其次,要把握一册教材。一个真正有经验的教师首先要通读整册课本,对照新课标,了解编者的意图和知识的前后联系,画出整册书的知识结构图,写出教材分析。按照前边的路子仍然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共同设计出本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图张贴于教室墙壁。在新学期的开始不要急于讲第一课,而是给学生讲整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计划。第三,要把握一个单元的教材。教师在备课时不要只备一节教材或一篇课文,而要备一个单元。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各科教材基本都是按照主题的形式来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一个单元的主题,清楚编者围绕这一主题是如何选材和编排的。要提倡教师单元备课,集体备课,把一个单元的课时和活动整体安排。
通过“同课异构”活动,探讨高效的课堂模式,转变师生的教学方式,落实第二个支点。通过“导学教学案”的使用,引导学生自读文本,让学生“查、划、写、记、练、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八种意识”,培养“七种习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教师不断地用心训练和指导。
给你个例子吧。时间限制在12分钟左右。
现抽课题,但说课的套路基本一样。
一、 教材分析
(一) 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为高教版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第七章《财产清查》的部分内容。银行存款的清查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并且在实际工作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二)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未达账项的含义、类型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难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三)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理解未达账项的含义、类型,掌握“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2、 能力目标:(1)能正确辨别未达账项的类型,并会熟练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2)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协作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以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二、 教法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认知规律,精心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通过互相交流、启发、补充、讨论,使学生对知识有进一步的感悟,然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进行分层次巩固提高。
三、 学法分析:
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少积多、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课堂上经过老师的启发,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协作、讨论交流,理解并掌握本节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流程图:
(一)设疑导课(二)组织讨论(三)课堂练习(四)归纳小结
(五)作业布置。
(一)设疑导课(约8分钟)
设疑:(1)银行存款的清查能不能采用实地盘点法?
(2)若不能,应通过什么方法进行?
(3)清查过程中若遇到账实不符是什么原因?应如何处理?
根据本节课要讲授的内容,精心设计相关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导入新课,以引起学生急欲求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1、清查方法:银行存款的清查是通过与开户银行核对账目记录的方法进行的。即将企业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的对账单逐笔核对。
2、清查要求:清查之前将本单位所发生的有关银行存款收付业务记入“银行存款日记账”,再对账面记录进行检查复核,确定账簿记录是完整、准确的。然后将银行转来的“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 账面记录进行逐笔核对。
分析点明清查方法和清查要求,为以下重点、难点的设疑、讨论做好了铺垫。
(二) 组织讨论(约22分钟)
设疑: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出现账面余额不相等的原因是有哪几方面呢?
设疑后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兴趣。但这一问题利用学过的知识难以解答,故举例启发。
举例1:企业销售产品收到货款10800元,在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时记为108000元。
结论:双方或一方记账有错误。
举例2:(1)企业销售产品收到转账支票一张,面额1765元,企业已增加银行存款,开户银行尚未入账。
(2)企业开出转账支票一张,购买办公用品计480元;银行尚未接到通知,没有入账。
(3)银行代企业收到销货款3950元,银行已入账;企业尚未接到通知,没有入账。
(4)银行代企业支付水电费5000元,银行已入账;企业尚未接到通知,没有入账。
结合上述4笔账项,学生展开分组讨论,教师因势利导、适时点拨,得出如下结论:以上均不属于记账错误,是由于银行与单位凭证传递、核算时间不一致造成的。这时,教师给出“未达账项”这一专业术语。
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账面余额不一致的原因:
一是双方或一方记账有错误;
二是存在未达账项。
同时根据刚才的讨论,即可得出未达账项产生的原因和概念:
未达账项产生的原因:
由于银行存款日常的收付业务频繁,开户银行和本单位在办理结算手续和凭证传递、入账的时间不一致造成的。
未达账项:是指企业与银行由于核算时间不同而形成的一方已入账另一方尚未入账的会计事项。
根据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这一“认识的直观原理”,为加强学生的直观体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未达账项”这一专业术语,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未达账项的实例(见大屏幕)。
动画展示后,学生讨论归纳得出未达账项的四种类型:
(1)企业已收,银行未收
(2)企业已付,银行未付
(3)银行已收,企业未收
(4)银行已付,企业未付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根据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出的发展性教学的基本原则,我作了如下设计:
首先教师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基本框架进行板书,同时提出“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原理,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加、减什么类型的未达账项,银行对账单又应加、减什么类型的未达账项?最后学生思考讨论后,对原框架进行具体填充。
讲授例题:讲授过程中,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方法进行强调。
为了进一步明确“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针对以下问题讨论:
(1) 如果调整后的存款余额相等,说明什么?
如果调整后的存款余额不相等,又说明什么?
(2) 调节后的存款余额表明什么?
(3) 调整记录能不能作为单位调整账面记录的原始凭证?
结论:“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作用:
(1) 调整后的存款余额相等,一般情况下可以说明双方账面记录无误。如果调整后的存款余额不等,说明双方账面记录有差错,需进一步核对账目,查找原因,并加以更正。
(2) 调节后的存款余额表明企业可以支用的银行存款实有数额。
(3) 调整记录不能作为单位调整账面记录的依据,只有收到有关凭证后,才据以作账务处理。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踊跃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外,教师随时用恰当的方法来点拨学生,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师的积极性加上学生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课堂练习(约12分钟)
(1)选择题 (2)判断题 (3)业务计算题
(四)归纳小结(约2分钟)
(1)对本节主要内容归纳,进一步点明重点、难点
(2)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
(五)布置作业(约1分钟)
让学生根据学习、掌握的情况,找出自己的困惑或提出新观点、新看法。
可以换了内容,套路都差不多。
怎样研课标、说教材
一、“说课标、说教材”活动的十个具体要求:
1、说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或学段目标。
2、说本学段或本册书或一个单元的内容标准。
3、说教材的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如有条件可把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
4、说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既能在横向上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说明逻辑序列,又能按照知识大类把整个学段(或相邻年级)的同类知识作简要纵向整合。
5、说教学建议。根据课程标准和所用教材的特点,谈具体的教学建议。
6、说评价建议。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点,谈评价什么和如何评价。
7、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容,谈如何运用教材所提供的拓展资源和课外的资源。
8、要能脱稿演讲(包括少看银幕和荧屏),内容熟练。
9、要语言流畅,简洁、生动,教态自然大方。
10、要以幻灯片制作以知识树为主,文字较少。清晰、大方、有新意。
二、说教材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把握整个学段的教材。每个学段的教师,不管是教哪个年级的,都要把本学科的整个学段的教材拿到手,对照新课标认真的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画出知识树,并写出教材分析。其次,要把握一册教材。一个真正有经验的教师首先要通读整册课本,对照新课标,了解编者的意图和知识的前后联系,画出整册书的知识结构图,写出教材分析。按照前边的路子仍然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共同设计出本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图张贴于教室墙壁。在新学期的开始不要急于讲第一课,而是给学生讲整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计划。第三,要把握一个单元的教材。教师在备课时不要只备一节教材或一篇课文,而要备一个单元。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各科教材基本都是按照主题的形式来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一个单元的主题,清楚编者围绕这一主题是如何选材和编排的。要提倡教师单元备课,集体备课,把一个单元的课时和活动整体安排。
通过“同课异构”活动,探讨高效的课堂模式,转变师生的教学方式,落实第二个支点。通过“导学教学案”的使用,引导学生自读文本,让学生“查、划、写、记、练、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八种意识”,培养“七种习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教师不断地用心训练和指导。
这种以课标为指导,以教材为本源,以画知识树为主要形式的校本研究,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拓宽了教师知识面,启迪了教学智慧。教师能从宏观到微观,从一般到具体把握教材,从点、线、面三维立体式整合教材融会知识。心中有课标、口中说课标、课堂上落实课标,教师“身板”硬朗了,底气足了,注重教法、学法的研究,课堂目标达成度高了,效率也就有了。因此,我认为,研读课标、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课标、教材也应成为教师的枕边书。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