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用一句格言写一篇作文》1600字
精品文档
用一句格言写一篇作文
记得我读三年级的时候,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我想要的一件东西》,写完后交给老师批改。老师高兴地对我说:“你的这篇作文写的还不错!有进步,以后要继续努力!”还把我写的作文粘贴在墙上,老师再三叮嘱我,“得了好成绩不要骄傲自满,要保留着一份谦虚的心态” 。然而,我对这句话却没有真正的理解。
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表扬了我,并跟我讲“要虚心,不要骄傲”。我心理美滋滋的,把妈妈刚才的话当作耳边风。于是骄傲起来,心想:作文这“家伙”其实也没什么怕,一下子就可以应付了。从此,我的心被骄傲充溢着,书也不爱读了,上课也不专心听讲了,字也不好好地写了??
在一次作文课上,老师让我们写了一篇作文。我心想:“我第一次的那篇作文写得那么好,这次算得了什么”,于是漫不经心地写了一篇作文交上去。结果,我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老师严肃地对我说:“你看看你自己写的作文?我都看不懂,你看得懂自己写的作文吗?说给我听听。”我低下头,看了看自己写的作文,我傻了眼,心想:这是我自己写的作文吗?没想到连你自己也看不懂??老师又说:“你的这篇作文真是糟糕透了,中心思想不明确;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顺,哎??你呀,我表扬了你,就这样骄傲自满。希望
1 / 3
精品文档
你努力学习,提高写做能力,现在老师赠不一句名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回家后,我把老师赠我的名言写在硬纸板上,放在我的书桌前,作为鞭策我的座右铭。从此,我每天认真地听课,阅读各类读物,好好地练字。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格言成为我的座右铭,将永远鞭策着我。
2、
人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名言,人人都会用自己喜欢的名言作为你自己的座右铭,人人都会用自己喜欢的名言鼓励自己、教育自己。
我也有自己喜欢的名言,这句名言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名言出自我国春秋时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口中。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白。
这句名言常常在我的耳边响起,记得有一次,数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 讲一道思考题,因为这道题比较复杂,而且有些步骤又比较难懂,所以老师讲了两遍,讲完以后老师问我们懂了没有,有很多同学都点头试意,表示明白。可我还是有几步不明白,可我看见那么多的同学都懂,便想混弄过去。当 时我忽然想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2 / 3
精品文档
也。于是又问了老师,老师又认认真真得给我讲了一遍,这下我弄明了这道题的全过程。老师看到我高兴的表情,笑了笑。一段时间过去了,这个单元学完了 ,也该测试一下这个单元学的怎么了?就在这个单元测试的试卷里那道思考题出现了,我毫不犹豫的把那答案写了出来。很快试卷发下来了,我考了一个优异的成绩。我得好好谢谢这句名言,是它让我考了这样好的一个成绩。
从这件事以后我更喜欢这句名言了,它常常教育着我、鼓励着我前进、前进、再前进;它天天伴随着我成长、成长、再成长;它一直在我的前、后、左、右出现。 我喜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 3
作文二:《围绕孔子的一句名言写一篇作文》13000字
围绕孔子的一句名言写一篇作文
篇一:作文素材:孔子名言75句
作文素材:孔子名言75句
正心修身篇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释义】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为政》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4(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
【释义】孔子说:“人能够问心无愧地活在世上,是因为他正值;
不正值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为他侥幸地避免了祸害。”
5(子曰:“志于道,据于徳,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释义】孔子曰:“志向在道上,根据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文字、算术这六艺之中研习游乐来陶冶身心。”
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
【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释义】孔子说:“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8(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
【释义】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容易长寿。”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释义】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1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释义】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11(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12(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大意: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事。”
13(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释义】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14(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
【释义】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15(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慎言敏行篇
16.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释义】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17(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释义】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18(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释义】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19(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
【释义】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那么说话和行动都要正直;国家政治黑暗,难么行为要正直,而说话要谨慎随和。”
20(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
【释义】孔子说:“听到合乎原则的话,能不接受吗,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错误才可贵。听到顺从自己的话,能不高兴吗,而高兴之后能分析鉴别才可贵。而盲目高兴,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实际不改,对这种人我实在没有办法啊。”
21(子曰:“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宪问》
【释义】孔子说:“他的话大言不惭,要他做起来就很难了。”
22(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呢。”
23(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
【释义】孔子说:“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
24(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
【释义】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过大河,这种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谨慎小心,喜欢动脑子想点子来完成任务的人。”
25(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也。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季氏》
【释义】孔子说:“有益的快乐由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赞扬别人的长处为快乐,一多交贤能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快乐。以傲慢自大为快乐,以无所事事地游荡为快乐,以过度的宴饮为快乐,这是有害的。”
诚信友爱篇
2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释义】孔子说:“君子喜欢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喜欢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与此相反。
2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释义】孔子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经常忧愁。”
28(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即使大家都讨厌他,自己也不要随便附和,一定要考察一下;即使大家都喜欢他,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2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释义】孔子说:“不怕别人部料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30(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宪问》
【释义】孔子说:“不事先怀疑别人的欺诈,也不随意猜测别人的不诚实,然而却又能及早地加以察觉,这才是贤人啊~”
31(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
【释义】孔子说:“观察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考察他所走过的道路,了解他的心情、爱好,那么这个人的真实面目怎么隐藏得住呢,怎么能隐藏得住呢,”
32(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一个人有几句正确言论就推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言论。”
33(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
【释义】孔子说:“可以同在一起学习的人,未必能一起通向真理;可以一起通向真理的人,未必能共同坚守真理;可以一起坚守真理的人,未必都能做到通权达变。”
34(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可以同他谈话,却不同他谈话,这会错过人才;不可以同他谈话,却同他谈话,这是错说了话。聪明人既不会错过人才,也不会错说话。”
35(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谋划事情。”
3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有志之士、仁德之人,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肯勇于牺牲自己来维护仁德。”
3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
38(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志仁者。”——《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工匠要搞好他的工作,一定要事先修好他的工具。我们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为那些卿大夫中的贤人服务,与那些士人中的仁人交友。”
39(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释义】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三种。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转载自:.BdfQy.Com 千 叶帆 文摘:围绕孔子的一句名言写一篇作文)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
40(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颜渊》
【释义】孔子说:“诚恳地劝告他,好好地引导他,要使他仍然不听,也就算了,免得自找羞辱。””
仁德道义篇
41.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
【释义】孔子说:“只有仁人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关爱人,也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憎恨人。”
4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释义】孔子说:“花言巧语,又伪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啊~”
43(子曰:“君子道者有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释义】孔子说:“君子达到的三个方面,我都没有做到:仁德的人遇事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无所畏惧。”子贡说:
“这三点正是老师的自我评论啊。”
44(子曰:“君子义以为质,厉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做人的根本,用礼仪来实行它,用谦虚的话来表达它,用诚实的态度来完成它。这才是君子啊~”
45(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及所哺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
【释义】孔子说:“出门做事就像接待贵宾一样认真,役使老百姓就像承担重大祭祀一样慎重。凡是自己不愿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无论在邦国里做事,在家族里做事,都不要让人怨恨自己。”
46(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
【释义】孔子说:“刚强、果断、朴实、言语谨慎,这些品格接近于仁。”
47(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
【释义】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风气的地方是美好的。挑选住处,不选有仁风的地方,怎么能说是聪明呢,”
48(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面对着合乎仁德的事,可以不必对老师讲谦让。”
49(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宪问》
【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精彩的言论,而有精彩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而勇敢的人
不一定是仁人。”
50(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能安守穷困,小人穷困了就会胡作非为。
谦逊恭谨篇
51.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5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释义】孔子说:“少年子弟平时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讲信用,要广泛关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若还有富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53(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衰,吾何以观之哉~”——《八佾》
【释义】孔子说:“处在上位而不宽宏大量,举行礼仪时不严肃认真,参加丧礼时不悲伤。这种表现,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啊~”
54(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炊。其争也君子。” ——《八佾》
【释义】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抢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比赛射箭吧~比箭时,先相互作揖致意,然后上场;比
赛完毕下场后又互相敬酒。这才是君子之争。”
55(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释义】孔子说:“至于把我看成圣人和仁人,那我怎么敢担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从不感到厌烦,仅仅做到这些就是了。”
56(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泰伯》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只要他骄傲而吝啬,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一提了。”
57(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
【释义】孔子说:“在道德上不加以修养,在学问上不去讲习,听到合乎义理的事情不能跟上去做,有过错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感到忧虑的呀。”
58(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释义】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我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向我提了个问题,我原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我从他那个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加以盘问,得出答案,再尽量告诉他。”
59(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
【释义】孔子说:“君子安详宽和而不傲气逼人,小人傲气逼人
而不安详宽和。”
60(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雍也》
【释义】孔子说:“孟之反这个人不夸耀自己,他在队伍败退时留在最后作掩护,将要退进城门时,他鞭打着马匹说:?不是我敢于断后,是马不肯走哇。”
求知好学篇
61(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释义】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通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难才去学习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难也不学习,这种人是最下等的了。”
62(子曰:“吾十有五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
【释义】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上立身处世站稳脚跟,四十岁上学识多起来遇事不致迷惑,五十岁上知道了上天赋予我的使命,六十岁上对听到的言论能辨别真假是非,七十岁上怎么想就能怎么做,而不会越出规矩。”
63(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反复思考,结果却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6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释义】孔子说:“只一味读书而不知思考,就容易受骗;只一味思考而不去读书,仍然不能解除疑惑。”
65(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
【释义】孔子说:“我做学问的急迫感,就像追赶什么东西唯恐赶不上那样,而赶上了还又怕失掉。”
6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释义】孔子说:“对学得的只是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到,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怨怒,不是个有修养的君子吗,”
6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释义】孔子说:“温习旧有的知识时,能有新的体会、新的见解,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6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释义】孔子说:“君子在饮食上不要求饱足,居住上不要求安逸,做事勤快,说话谨慎,主动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足方面,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69(子曰:“苗而不秀这忧矣夫~秀而不实者忧矣夫~”——《子罕》
【释义】孔子说:“像庄稼那样只长苗而不开花的是有的吧~只
开花而不结果的也是有的吧~”
70(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
【释义】孔子说:“读书人如果留恋安逸的生活,就不配做读书人了。”
7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释义】孔子说:“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看作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检查自己,加以改正。”
7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释义】孔子曰:“对于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而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从中深感快乐的人。”
73(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释义】孔子说:“古时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7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
【释义】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做到: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
75(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
【释义】孔子说:“如能让我多活几年,到五十岁去学习《周易》,
便可以不再有大的过错了。
篇二:孔子作文
写作练习五材料作文导写及例文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从中引出一个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小孩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很感动,于是送了一头牛给他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当时一头牛价格昂贵,类似现在的一辆豪华摩托车。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这让他很苦恼。孔子听说此事后对这个学生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把一个沦为奴隶的人赎了回来,没有到官府报账,人们都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听说此事后,不仅不为自己的学生受称赞而高兴,反而非常生气,很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
【写作提示】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的故事。
材料的叙述对象是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
材料中的两位学生只是议论的对象,材料主要是表述孔子对这两件事的看法而不是重点写这两位学生的行为。所以材料的主要陈述对象是孔子。
选取角度应是孔子对这两件事的评价。
抓关键就是抓住孔子对这两件事的评价的关键句。孔子赞成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因为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孔子反对学生赎回奴隶后自己报账。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
辨明是非就是要明确孔子表扬学生接受奖赏、批评学生自己报账,这种做法是否正确。
分析原因:为什么别人批评学生而孔子表扬?为什么别人表扬学生品德高尚而孔子却很生气?这两件事究竟有什么联系?
由以上分析可以确定如下立意:
1(善举应该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
2(道德和利益统一。
3(符合义理,追求财富。
4(理智看待利益与道德。
5(利益和道德要追求社会价值最大化。
【例文】
道德旗帜下的沉思
抚卷于案,初对孔子的话语感到不解:义救鲁奴而不报账的学生受责备,同样是救人一命却收下谢礼的学生反得表扬。掩卷沉思,方觉意义深远。
看问题做事情应以谁为最大受益者为出发点。个人虽然收了贵重酬劳,但最大受益者却是国家和社会,孰大孰小,不言而喻。其实德与利的关系并非完全对
立,只是因为在我们的心中高树道德旗帜,使我们对一切与之稍有偏差的行为做出错误的判断。
古人云:“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间;德馨心必正,质雅品自高。”的确,道德是高尚的品格。从古到今,道德是永恒的话题,它是做人的基础,无德者不立。但是我们在推崇道德的时候又往往过激,好像道德与金钱是天生的不共戴天的敌人似的,在评价某个人的道德是否高尚时总会把所有的目光聚集在金钱上,这是不智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
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万元的首届“最高科学荣誉奖”,若照以上之论,那我们便应认为他没道德吗,不,袁隆平的二系法杂交稻技术的推广,让中国让世界多养活了亿万人口。相比之下,这500万对于他的贡献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国家之所以设此重奖,便是以此激励科学家为国做出更大贡献,让世人明白中国是个尊重人才的国家,从而吸引更多的本国人才、留学者和外籍科学家来华工作。“重奖效应”在这几年也确实卓有成效。
雅典奥运会中国取得历史性突破,赛后国家重奖了获金牌运动员,这件事引起很多议论,责难之语充盈于耳。但我认为重奖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激励更多的运动员创造佳绩,说不定我们2008年还会因此夺得金牌总数第一呢。不能认为运动员拿了奖金就丧失了道德,女排队员不是集体捐款给慈善机构了吗,无独有偶,来华赚得巨资的皇马队员不也在去年SARS流行时将集体签名出售球衣的巨款捐给了中国慈善协会了吗,
当然,我们不能见利忘义,应该正确看待和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前不久在雷州海岸面对落水渔民有人喊出的“先收费后救人”的话,不免让人寒心,韩
国某明星借“慰安妇”之名出“写真集”的事件更是让人为之愤怒,这种重利轻德,一心往钱里钻的行为令人不齿。
在许多情况下,只有将个人的“道德和利益”和整个群体、整个社会的公德和利益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处理好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我们不应偏颇地盗用道德概念,而应理性地看待和处理道德问题。
朋友,让我们用社会公德去审视个人的品行,用民族利益去维护社会公德吧~
“道”亦有“道”
第一个“道”是道德,第二个“道”是道理,这样一来,文题便清晰了许多。 自古法律用来维护社会的安定,而道德才真正意义上保证社会的秩序,而对道德的理解和评鉴又总能左右一个社
会中普遍的思潮。而真正定义道德的是行为,可见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既是由于社会的规范,又同时可以改变社会面貌。孔子的两个学生正是一种对社会道德的行为定义,而孔子的指教正在于告诫大众:一种道德的诠释需要更全面地考量对社会的影响。
我想孔子的具体说法读者都能理解,而这种说法的内在缘由我也在上段有了描述,那在这样一个要考量道德方式的前提下,所谓“道”亦有“道”才可以真正展开??
我便以中国作为背景,随着十年**动荡与改革开放的骤变,中国人对于道德的思维方式一直在快速地衍变中,同时也不断有因道德影响而产生的争论发生在媒体中,而其中绝大多数的道德事故都是针对个人的,很多民众总愿想当然地认为某个处于舆论一时焦点的对象该作出什么行为,但正因道德只是一种规范准则而非法律,因此道德只应提倡而非强制。其实即使乌托邦式的道德传扬都要比
就事论事地道德说教要聪明得多,前者是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而后者则是影响了社会心理,心若变,生活则会有所动荡。
道德的道理,在于非原则性的指导,在于社会的尝试和步进,是一种有机的调剂。比如在不久前的大地震后,很多诸如:“某明星身价很高却捐款甚微”的说法在日常交流中产生。而这样的指责往往能达到孔子指责的第二个学生的行为效果。即是你可以赞颂捐款多的人,但不应把捐款数量作为道德标准去卡所有捐款者的道义指数。这种道德规范便是无道理的,有缺憾的,社会需要
的是有更多捐出爱心的人,而不是一个人捐得更多。这其间便存在着道义的选择,亦是“道”亦有“道”。
我想孔子高明就在于看清了道德的本质,不是标榜个人,而是引守群体,所以道德的铺设方向,是一个社会是否成熟的直接表现。
评论:“道德回报”也需要制度表达
七旬老人15年资助13名贫困学子,晚景生病无人助。75岁老人沈兆骅,自1992年以来,先后资助了13位贫困学子,2006年,他被评为山西十大新闻人物。但他的善举并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被资助的学生不是境况不好无力照料老人,就是因为资助中断而再不跟老人联系。如今,老人身体每况愈下,陷入无人照料的境地。
《吕氏春秋》里有个“子贡赎人”的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贡,赎了一个流落国外的鲁国籍奴隶,战国时期人口稀少, 国君鼓励大家赎买外国奴隶来本国,
篇三:以孟子的一句名言为题的作文_议论文600字
以孟子的一句名言为题的作文_议论文600字
仁者无敌
在孟子看来,要想成为圣人就必须“保养本心”、善养“浩然之气”。孟子说这种“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能够“塞于天地之间”,听起来似乎充满故弄玄虚的神秘色彩,实则仍以保养本性和加强仁义道德修养为旨归。纷繁世间,酒色财气,人生总是充满了欲
望和诱惑,要想学做圣人就必须摆脱这些干扰。孟子认为,人们的差别不在于富贵贫贱,而在于能否保持高尚的道德,即做“仁人”。君子“以德服人”,“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抵御外在物欲干扰,保养良好天性,既需要好的环境,更需要个人持之以恒的努力。因此,孟子更强调个人的立志和坚持,强调君子必须“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孟子反对的是大家都将“仁义”抛诸脑后而把眼睛紧盯在“利”上,反对“见利忘义”和“后义而先利”。他认为,如果人人都“怀利以相接”,“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那就会导致人们不顾廉耻、互相倾轧,天下大乱。因此他提倡君子应该做到“仁民而爱物”,在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要舍利取义、“舍生取义”。
与老子的清净无为不同,孟子奉行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有一种“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轩昂霸气,这比孔子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无可奈何更为坚毅和充满斗争意志。他相信即使暂时遇到挫折和困难,那不过是一些必经的考验,人要想成功,必须经风雨、见世面。孟子认为人只有在逆境中奋斗,才能激发出强烈的进取精神。在面对困境时,“君子不怨天,不尤人”,“自任以天下之重”,以实现人生价值。
孟子还提出了理想的人生典范——大丈夫人格。在孟子看来,保持自我和完善人格才是理想的人格即所谓大丈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只有人格独立自主才能“无为其所不为”,才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仁人无敌于天下”,有了这样的修养和“浩然之气”,就能够无所畏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有墙时人就倚着强站着,没墙时人就自己站直了。
世态变幻无常,安逸和安乐本是一对双包胎,家庭富裕,不愁吃不愁穿,就读于一所贵族学校。两兄弟无忧无虑的生活,可以说神仙都不及,富裕的生活其实不错,这只不过是对于常人来说,但是这样的生活造就了这对双胞胎两种截然相反的性格,安逸是弟弟,安乐是哥哥,安照常理来说,哥哥应该比弟弟懂事早,然而事实却相反,弟弟安逸,懂得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他勤奋克苦,努力学习;然而哥哥安乐,却恰恰相反,每天都游手好闲,从不为自己的将来着想,贫玩,他总是认为,父亲是个百万富翁,有父亲的能力,不会让他受苦,
根本用不着他自己奋斗,只要他需要,父亲就会满足他;但是谁都会明白,就算是金山银山,照这样下去,也会坐吃山空的。
然而好景不长,安乐和安逸的父母感情不和,终有一天,父母离异,这对双胞胎必定要分开。法院判决,他们两个一个和父亲继续在这么富裕的家庭里生活,而另一个注定要跟着母亲生活,母亲是个普通的家许主妇,不像爸爸是个生意场上的高手,父亲拓手可得的东西,对于母亲来说却尤如登天,像是要经过万水千山,似乎比唐僧取经还要困难,才能得到。就这样,勤奋的弟弟
安逸,选择跟着母亲改名为忧患;而幼稚的哥哥安乐,继续跟着父亲,继续游手好闲的生活着。
忧患跟着母亲艰苦的生活着,过去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张口的忧患,对于这样的生活必然会有些不适应,但是他有坚韧的毅力,忧患更加的克苦,努力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母亲为之骄傲,为之自豪;日子虽然平淡,没有过去的风光,但是优秀的忧患总是会为母亲带来快乐,艰苦的生活,总是夹杂着甜密和幸福。时间一天天过去,岁月的年轮在不断的增长,忧患和安乐也渐渐的长大。就要面临高考,忧患的大学是进在咫尺,然而安乐却依然是个遥远的梦。
高考过后,成绩必然会有云泥之别。终于皇天不付有心人,成功不会给没有付出丝豪努力的人。忧患经过努力,勤奋,克苦,终于金榜提名;而安乐每天游手好闲,不努力,最终还是名落孙山。弟弟忧患和哥哥安乐就这样告别了他们的高中生活。忧患走向了理想的大学,继续寻求美好的未来,安乐不知悔改,命运会惩罚他。
在忧患中生存发展,在安乐中失败死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强弓劲弩,信臣精卒,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却不想在万千文人的惨叫声中,宫女嫔妃的歌舞声中,王公大臣的奉承声中,天下百姓的怨恨声中土崩瓦解。秦国,一个不可一世灭了六国,一个自诩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泱泱大国,
在安享了十四年的所谓的太平后,成为了历史。
当秦始皇兵强马壮的军队遍布六国时,他笑了,他认为自己是天下最最强大的,没有人能够打败他。此时的他,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可偏偏那些该死的文人,处处说他的不是,他愤怒了,于是,焚书坑儒,焚毁了多少人的梦想,坑害了多少人的幸福,再也没有人敢评论他了,但人们心里都窝着火。
偌大的宫殿中,秦始皇一人独坐正中,四面美女翩翩起舞,歌声经久不息,他喝着酒,看着一个个浓妆艳抹,彩裙飘动的舞女,一脸的陶醉;宫殿外,士兵们仍在往土坑中推下一个又一个反对暴政的文人;火光仍在继续,烧红了半边天,一捆捆耗费了文人们一辈子心血的竹简顿时化为灰烬??秦始皇依旧沉醉在歌声舞姿中。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有这个必要吗,人都死了,宫殿建得再好也是徒劳,可怜的阿房宫最后还是被项羽付之一炬,惜哉,悲哉,整个秦始皇陵,工程浩大,数不清的兵马俑,可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可这又能怎么样,秦始皇死后,还不是成为一堆白骨,还能在地下享受吗,
秦朝几百年的基业,在其最鼎盛时却在人民的反抗中不堪一击。秦始皇,这个秦朝最伟大的,甚至对中国的日后都作出巨大贡献的统治者为何让自己拼了一辈子换来的基业付之东流,这使我想到了孟子的那句千古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的,多年的沙场征战,使秦始皇成为第一个有能力统治全中国的君主。在战
争中,他顽强不屈,有勇有谋,带领秦军战胜一个又一个对手,那时的秦国是坚不可摧的。而统一了中国以后呢,焚书坑儒,就为了一时的美名;征丁无数,就为了生前死后的虚荣;沉溺于声色,更加快了秦朝的堕落。人们心中窝着的火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敲响了秦朝灭亡的丧钟;项羽、刘邦粉碎了秦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美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愿所有统治者都记住这句话。
作文三:《用大象、长颈鹿、小鸟写一篇文章》2200字
用大象、长颈鹿、小鸟写一篇文章
用大象、长颈鹿、小鸟写一篇文章
一、说教材
《长颈鹿与小鸟》是位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九章《除法》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长颈鹿给小鸟准备房子的问题, 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应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同时,把除法知识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以及估算的实际运用作为本节的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9的乘法口诀、除法的意义以及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节内容的知识在小学阶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学生之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多位数除以多位数、小数除法甚至分数部分都能做好一定的知识铺垫,同时本节内容较注重语言、图示、表格、符号四种问题表现方式的联系,为学生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已经能比较熟练地用2~9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并有了对除法含义的初步体会,还能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除法,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说3C知识建构
长颈鹿和大象
长颈鹿和小鸟
6
7
8
9
7× =56 ×9=72 8× =48 ×6=42 9× =63 3× =21 ×4=36 ×5=35
6
7
8
7× =56 9
×9=72 8× =48 ×6=42 9× =63 3× =21 ×4=36 ×5=35
6
7
8
7× =56 ×9=72 8× =48 ×6=42
9× =63 3× =21 ×4=36 ×5=35
6
8× =48 7
8
7× =56 ×9=72 ×6=42
9× =63 3× =21 ×4=36 ×5=35
6
7
8
9
8× =48 ×6=42 7× =56
×9=72 9× =63 3× =21 ×4=36 ×5=35
6
7
8
7× =56
9
8× =48 ×6=42 9× =63 ×9=72 ×4=36
×5=35
6
7
8
7× =56
9
×4=36
8× =48 ×6=42 9× =63 ×9=72 ×5=35
6
8× =48 7
×6=42 8
7× =56 ×9=72
9
×4=36 9× =63 ×5=35
42只
6只小鸟住 一间房子 需要准备几 间房,
48只
6只小鸟住 一间房子 需要准备几 间房,
56只
7只小鸟住 一间房子 需要准备几 间房,
8只小兔住一 间房子,我要 为它们准备几 间房子, 56只
小 动 物 回 家
猫抓老鼠
退 出
8
开门破密码 被除数:63 除数:9
7
开门破密码 被除数:48 除数:6
8
开门破密码 被除数:45 除数:5
9
开门破密码 被除数:32 除数:8
4
开门破密码 被除数:56 除数:7
8
长颈鹿与小鸟说课
《长颈鹿与小鸟》说课稿(精品)
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单元第一课时的《长颈鹿和小鸟》。再此之前学生已经对,,,的乘法口诀非常熟悉了,而本节是让学生如何熟悉运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基于对内容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掌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技能:
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熟练并运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动脑,重点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以及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态度与情感
通过情境的设计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内心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说重点难点:为了更好的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 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应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同时,把除法知识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以及估算的实际运用作为本节的难点。
说教法:为了更好的突破重点难点,我采用了直观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学习方法运用于本课。在本节课利用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
说教学理念:鉴于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低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我选用的是情景教学模式,把整节课串成一个大的情景——小动物去游玩,把枯燥的计算融入童话情境中,部分内容做成课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下面我将详细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说教学流程:
首先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在这里我编了一个童话故事:冬天到了,小鸟们从北方飞到南方过冬了,这个冬天它们准备住在温
暖舒适的长颈鹿宾馆里。(出示场景图)看到来了这么多的小客人,长颈鹿经理应该高兴才对啊~可是它却发愁了,怎样安排这些客人呢,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它解决这个难题吗,这时,让学生带着问题来看下一个场景图。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全作交流。
首先,先让学生看场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接着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并组织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栋房子住6只小鸟,有42只小鸟。
其次,教师再一次抛出问题:你们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拿出自己的练习本写一写。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说。( 在这里我让学生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谈谈列算式的理由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会说出:一共有42只小鸟,每栋房子在住6只,也就是求42里面有几个6,所以用42除以6。六七四十二,所以知道需要7间房。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像这样把42只小鸟6只6只地分在一间房,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列除法算式42?6来解决,刚才同学们应用了乘法口诀来计算除法的商,这个方法非常好。这节课我们着重学习用除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作文四:《写一篇好文章》2700字
浅谈新教育理念下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提高
彭福才 教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教师与其他的职业不同。它是关于人的工作,承担着文化的传承和人才培育的工作。尤其是作为一名亲自授课的老师,怎样才能做到、做好育人这一工作呢?这就关系到教师在课堂上怎样导入,怎样吸引学生,怎样启发学生,怎样去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课后怎样管理学生,怎样巩固,都是非常常用的课堂教学技能。教与学是师生心灵的交往,成功的教学不是靠教师单方面的传授。最主要是看怎么去引导,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通过多年的教学,我觉得学生的兴趣爱好、关心的热点不同,单方面的教材很难做到吸引所有的学生,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设计教学,以保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上课没多久,由于受到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学生的普遍性问题,但是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利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很大的收获呢?经过我几年的数学教学谈一点我的初浅看法。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
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的教学也有同样的道理,在开始阶段是很重要的,可以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七年级翻开刚拿到的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同时,学生刚走入新的学习环境,心思较为单纯。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的初中教学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我在教学第一章时,我先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设计对难学吗、有用吗?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等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的兴趣。又如在上第一章“展开与折叠”时,让俩俩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的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再如在截一个几何体时,教师利用切豆腐来演示,学生自己削土豆、切土豆,这样既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又得到亲身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学生热爱老师,热爱本学科。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
新教材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学生诱发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来培养持久的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1.注重课堂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上“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
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对所学知识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教师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本学科产生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三、注重指导,培养良好的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方法,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践中,我从兴趣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类推习惯。如上“字母能表示什么”时,可出示儿歌:一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退,1声扑通跳下水;两只
青蛙两张嘴,4只眼睛8条退,两声扑通跳下水;三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退,3声扑通跳下水;??
在这首儿歌中,假如有a只青蛙,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应有多少张嘴、多少只眼睛、多少条退,以及多少声扑通跳下水呢?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去推导,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效果;或组织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内容。同时,鼓励学生从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学生有进步,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2.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对变化原因、条件、 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情境把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上“平行”这一节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对观察所带来的收获感到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3.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进入所创设的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上“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还有在上“探索规律”这一节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学习规律。
4.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中或让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同学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主体的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另外,还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现象的形式引入,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教学工作博大精深,育人工作千秋万代。只要我们怀着一个热爱学生的心,热爱学生的情,用自己辛勤的努力叩击教学成功之门,不断的深入研究,努力实践,并将理论与知识融会贯通,课堂就会处处绽放智慧的火花,学生就会重新点燃学习数学的火焰,迸发学习的激情。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浅谈新教育理念下学生学习数学
兴趣的提高
单位:盘县淤泥乡苏座小学
姓名:彭福才
时间:二0一0年八月十日
作文五:《比如写一篇文章》600字
比如写一篇文章,也是需要逻辑的,但这种逻辑同数学逻辑并不相同.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 逻辑思维的能力一大半是与生俱来,另外一点可以靠后天培养,但是是否就一定要数学去完成培养的任务呢?那真不如去看侦探小说。
我也没有觉得刑警队的警察们数学好到什么地方去。
你们不曾写过长篇小说。你不知道那些国内外的数学很差的写东西的人当中,有多少可以将一个故事写到滴水不漏?有多少学历很低,只会进行三位数运算的妇女们,能从事业有成,文凭很大的老公身上揪准一切蛛丝马迹,进行精密的分析和推理,最终成功地捉奸。 对于百分之八十的人来说,这个部分的学习完全是为了四五年以后完全的忘记。 而为了百分之二十甚至更加少的人去牺牲大部分人的时间,是否值得。
专业学数学的有几个能吃上饭的?还不如卖羊肉串呢。陈景润数学学的好,哥德巴赫猜想都整出来了,要不是徐迟写了一篇报告文学,早就饿死了。
你可能说我狡辩,因为我怎么能知道他们逻辑思维能力是否很好。那既然你也知道,类似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东西是没有办法衡量的,那为什么一口咬定,某门学科可以培养人这个能力,而别的学科不能呢。你可能说我狡辩,因为我怎么能知道他们逻辑思维能力是否很好。那既然你也知道,类似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东西是没有办法衡量的,那为什么一口咬定,某门学科可以培养人这个能力,而别的学科不能呢。你去买菜用函数的啊!!!!
你去黄鹤楼还去算长江里的船距离你多远啊!!!!
你看到一排电话号码未必要想想它们之间有木有通项公式
作文六:《总想写一篇文章》400字
总想写一篇文章,名字就叫做—年轻人有什么?
思考了很久,我觉得是 XX!
曾几何时考入名校,我们带着一脸的稚气读过4年
第一次步入大学的校门,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 又曾何时走向社会,我们带着期盼开始工作 第一次正式上班总想把一切做好,心里有太多压抑的情感!
再回到开始
“总想写一篇文章,名字就叫做—年轻人有什么?”
激动 , 情感 ----- 表达不了所有
唯有激情最为恰当!
激情来源于投入。一个人可能有志向是一回事,能否实现却是另外一回事。
但是,如果你能立足本职,有奋斗目标,你就会顿悟,就会在你的工作中不断投入。 持久的激情最为可贵!
人们走过的每一个足迹,都是自己生命的留言;
留给今天翻过的日历,留给未来永久的历史。
说努力有点俗,却最真
记得网上有人说:你弱的时候,坏人最多!
坚持去做重要的事,摒弃思想的懒惰,
坚持多读书,多旅行,开阔自己的大脑,
久而久之,持续的激情成为生命的动力,
你会越发青春,越发精彩。
这篇原创的文章在这七夕来临之际
送给我认识的和认识我的朋友们!
祝你们拥有幸福的继续,差一点的争取
没想过的祝福别人吧!!
程2016/8/4日于苏州
作文七:《用骄傲和谦虚写一句名言俗语》23200字
用骄傲和谦虚写一句名言俗语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
(.chinazhaokao.)励志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用骄傲和谦虚写一句名言俗语》,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于谦虚与骄傲的谚语
用骄傲和谦虚写一句名言俗语 第一篇
关于谦虚与骄傲的谚语
70(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71(满招损,谦受益。
72(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7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74(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
75(痒要自己抓,好要别人夸。
76(满瓶不动半瓶摇。
77(好汉不提当年勇。
关于谦虚的名言
用骄傲和谦虚写一句名言俗语 第二篇
关于谦虚的名言
1、谦逊是最高的克己功夫。——莎士比亚
2、谦逊是反省的最高贵的收获,它建立起对抗骄傲的防线。——温刹斯基
3、谦逊是藏于上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发芽滋长。苏格拉底以谦接物者强,以善自卫者良。——林逋
4、谦逊可以使一个战士更美丽。——奥斯特洛夫斯基
5、谦虚与伟大是近邻。——谚语
6、谦虚温谨,不以才地矜物。——
房玄龄
7、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孟德斯鸠
8、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
9、谦虚日久人人爱,骄傲日久成孤人。——谚语
10、谦虚谨慎自矜其智非智也,谦让之智斯为大智;自矜其勇非勇也,谦让之
勇斯为大勇。——《弟子箴言?崇礼让》
11、谦虚谨慎和不谋私利,是人们所赞扬的美德,却也为人们所忽略。——莫洛亚
12、谦虚对于优点犹如图画中的阴影,会使之更加有力,更加突出。 ——牛顿
13、谦虚的学生珍视真理,不关心对自己个人的颂扬:不谦虚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炫耀个人得到的赞誉,对真理漠不关心。思想史上载明,谦虚几乎总是和学生的才能成正比例,不谦虚则成反比。 ——普列汉诺夫
14、谦虚的人,快来,让我拥抱你们~你们使生活温和动人……你们想不使任何人感到惭愧。——孟德斯鸠
15、谦虚不仅是一种装饰品,也是美德的护卫。 ——爱迪生
16、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林逋
17、谦让是身体的良心。——巴尔扎克
18、谦让别人就是处世之道。——野口英世
19、谦和的态度,常会使别人难以拒绝你的要求。这也是一个人无往不利的要诀。——松下幸之助谨慎是勇敢的一部分。——佚名
20、谦卑的人会变得高贵。——达?芬奇
21、谦,美德也,过谦者多怀诈;默,懿行也,过默者或藏奸。——徐学谟
22、器满则益,人满则丧。——林逋
23、气吞万里的海洋,何等浩潮壮阔~但它总是那么谦虚,始终把自己放得很低,因而能容纳百川的水流,吸收地球的雪雨。——中国锦言
24、你地位低微而显得谦卑,并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当你受人赞颂而仍然谦逊,是一种伟大而罕有的行为。——圣巴尔拿
25、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地道谢,浮夸的蝴蝶却是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泰戈尔
26、谨身事一言,愈于终身之诵。——韩婴
27、谨慎的人对自己有益有德行的人对别人有益。——伏尔泰
28、谨慎的人眼睛也许永不闭上。——爱默生
29、谨慎和自制是智慧的源泉。——罗?彭斯
30、谨慎即良师。——格罗汉
31、决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标准。 —— 巴甫洛夫
32、君子戒自欺,求自谦。——海瑞
33、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
34、慷慨,尤其是还有谦虚,就会使人赢得好感。 ——歌德
35、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谦虚的年轻一代~ ——巴甫洛夫
36、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
倨傲,则去之者多。——葛洪
37、力能胜贫,谨能防祸。——贾
思勰
38、美功不伐,贵位不喜。——《孔子家语?弟子行》
39、美丽只有同谦虚结合在一起,才配称为美丽。没有谦虚的美丽,不是美丽,顶多只能是好看。——塞万提斯
40、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
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泰戈尔
41、固然我有某些优点,而我自己最重视的优点,却是我的谦虚。——孟德斯鸠
42、高傲自大是成功的流沙。——
阿比
43、对骄傲的人不要谦逊,对谦逊的人不要骄傲。——杰斐逊?戴维思
44、当自我不被考虑到时,便没有骄傲或谦卑的余地。——休谟
45、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泰戈尔
46、当我们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人的时候。——司汤达
名言名句—谦虚篇
用骄傲和谦虚写一句名言俗语 第三篇
名言名句—谦虚篇
1、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陈毅
2、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鲁迅
3、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葛洪
4、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魏相
5、放荡功不遂,满盈身必灾。——张咏
6、虚已者进德之基。——方孝孺
7、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朱舜水
8、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
9、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谭嗣同
10、人生至愚是恶闻已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申居郧
11、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张廷玉
12、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老舍
13、昂着头出征,夹着尾巴回家,是庸驽而又好战的人的常态。——冯雪峰
14、我们不要把眼睛生在头顶上,致使用了自己的脚踏坏了我们想得之于天上的东西。——冯雪峰
15、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16、我们不能一有成绩,就象皮球一样,别人拍不得,轻轻一拍,就跳得老高。成绩越大,越要谦虚谨慎。——王进喜
17、“骄傲”两个字我有点怀疑。凡是有点干劲的,有点能力的,他总是相信自己,是有点主见的人。越有主见的人,越有自信。这个并不坏。真是有点骄傲,如果放到适当岗位,他自己就会谦虚起来,要不然他就混不下去。——**
18、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19、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谋的人多半是结局很不幸的。——培根
20、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孟德斯鸠
21、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加尔多斯【用骄傲和谦虚写一句名言俗语】
22、谨慎比大胆要有力量得多。——雨果
23、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列夫?托尔斯泰
24、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斯宾塞
25、谦逊可以使一个战士更美丽。——奥斯特洛夫斯基
26、国民的感情中最难克服的要数骄傲了,随你如何把它改头换面,与之斗争,使之败阵,扑而灭之,羞而辱之,它还会探出头来,显示自己。——富兰克林
27、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泰戈尔
28、自负对任何艺术是一种毁灭。骄傲是可怕的不幸。——季米特洛夫
29、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柏格森
30、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黄石公
31、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32、气忌盛,新忌满,才忌露。——吕坤
3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魏徵
34、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申居郧【用骄傲和谦虚写一句名言俗语】
35、虚心不是一般所谓谦虚,只是表面上接受人们的意见,也不是与人们无争论无批评,把是
非和真理的界线模糊起来,而必须保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当自己还未了解他人意见时不盲从。——徐特立
36、一分钟一秒种自满,在这一分一秒间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养品。——徐特立
37、真正的虚心,是自己毫无成见,
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缚,对一切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具体分析情况对于任何方面反映的意见,都要加以考虑,不要听不进去。——邓拓
38、为了彻底防止和克服思想上不同程度的主观主义成分,我们惟有要求自己,遇事都一定要保持真正的虚心。——邓拓
39、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40、我的座右铭是:人不可有傲气,
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41、钻研然而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华罗庚
42、我要做的事,不过是伸手去收割旁人替我播种的庄稼而已。——歌德
43、谦虚的学生珍视真理,不关心对自己个人的颂扬:不谦虚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炫耀个人得到的赞誉,对真理漠不关心。思想史上载明,谦虚几乎总是和学生的才能成正比例,不谦虚则成反比。——普列汉诺夫
44、无论在什麽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知道了一切。——巴甫洛夫
4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46、居高常虑缺,持满每忧盈。——简文帝
47、峣峣者缺,皎皎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范晔
48、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49、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宋濂
50、短不可护,护短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聂大年
51、啊~夸奖的话,出于自己口中,那是多麽乏味~——孟德斯鸠【用骄傲和谦虚写一句名言俗语】
52、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象克服骄傲那麽难的了。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富兰克林
53、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54、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苏轼
55、当我历数了人类在艺术上和文学上所发明的那许多神妙的创造,然后再回顾一下我的知识,我觉得自己简直是浅陋之极。——伽利略
56、要在座的人都停止了说话的时候,有了机会,方才可以谦逊地把问题提出,向人学习。——
约翰?洛克
57、不谦虚的话只能有这个辩解,即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富兰克林
58、一切真正的和伟大的东西,都是纯朴而谦逊的。——别林斯基
59、有了一些小成绩就不求上进,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攀登上一个阶梯,这固然很好,只要还有力气,那就意味着必须再继续前进一步。——安徒生
60、大多数的科学家,对于最高级的形容词和夸张手法都是深恶痛绝的,伟大的人物一般都是谦虚谨慎的。——贝弗里奇
61、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贝尔纳
62、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通常用一个字来称呼,这就是“愚蠢”。——高尔基
6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64、伟大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他们越认识到他们的不足。——卢梭
65、我们的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莱辛
66、卑鄙和高傲的动机只会满足愚人、武夫、人类的侵略者和掠夺者的贪于,人们应当放弃这
种动机,不要让这些诱人的饮料再麻醉那些自命不凡之徒~——圣西门
67、一个人如果把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东西算作自己的发现,这也很接近于虚骄。——黑格尔
68、蠢材妄自尊大,他自鸣得意的,正好是受人讥笑奚落的短处,而且往往把应该引为奇耻大辱的事,大吹大擂。——克雷洛夫
69、无论在什麽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不管人们把你们评价的多麽高,但你们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巴
甫洛夫
70、决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标准。——巴甫洛夫
71、不管我们的成绩有多麽大,我们仍然因该清醒地估计敌人地力量,提高警惕,决不容许在
自己的队伍中有骄傲自大、安然自得和疏忽大意的情绪。——斯大林
72、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3、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74、骄谄,是一个人。遇胜我者则谄,遇不知我者则骄。——申居郧
75、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朱熹
76、骄傲的人喜欢见依附他的人或谄媚他的人,而厌恶见高尚的人。??而结果这些人愚弄他,迎合他那软弱的心灵,把他由一个愚人弄成一个狂人。——斯宾诺莎
77、骄傲的人必然嫉妒,他对于那最以德性受人称赞的人便最怀忌恨。——斯宾诺莎
78、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斯宾诺莎
79、自卑虽是与骄傲反对,但实际却与骄傲最为接近。——斯宾诺莎
80、显而易见,骄傲与谦卑是恰恰相反的,可是它们有同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就是自我。——休谟
81、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黑格尔
82、卑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徐特立
83、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弧立。——徐特立
84、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毕达哥拉斯
85、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约翰?洛克
86、最盲目的服从乃是奴隶们所仅存的唯一美德。——卢梭
董仲舒名言
用骄傲和谦虚写一句名言俗语 第四篇
1、名生于真,非其真弗以为名。
2、众少成多,积小致拒,故圣人莫不以掩致明,以微致显。
3、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末石全为善也。
4、治乱兴废在于己。董仲舒名言。
5、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
6、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7、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8、百乱之源,皆出嫌疑。
9、仁者所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
10、得志有喜,11、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董仲舒名言。
12、教化立而奸那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好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13、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14、天之道,有序而时,有度而节。循天之道以养其身,谓之道也。
15、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16、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
17、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18、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19、人之受命于天也,取仁于天而仁也。
20、圣人为天下兴利也。
21、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22、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23、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24、欲审曲直,莫如引绳,欲审是非,莫如引名。
25、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
26、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2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28、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
29、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30、匿病者不得良医。
31、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情者人之欲也。
32、事在勉强而矣,勉强求学则见闻广而智力明,勉强修养,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33、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
34、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35、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36、善无小而不举,恶无小而不去。
37、承天意以从事,任德教而不任刑。
38、能使万民往之,而得天下之群者,无敌于天下。
39、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
40、至廉而威。
作文八:《以孔子或名字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6000字)》9200字
以孔子或名字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
议论文(6000字)
以孔子或名字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作文指导:
(一)指导学生审清题意
1、出示要求:以孔子或名字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内容不限,题目自拟,600字左右。注意立论要有依据。
2、提炼要点: 请同学们仔细审题,说清要求中有哪几个要点需要注意,
(1)以孔孟名言为题。(题目自拟) (2)写一篇议论文
(3)立论要有依据 (4)字数要求
(说到第2点时要检查学生对议论文知识尤其是三要素的掌握情
况)
(二)指导学生选论题,明确中心论点
请每个同学选一句你最喜欢的孔孟名言,提炼观点,并确定文章的中心论点。(想设分论点的话说出你的分论点) (思考一分钟之后在班内交流)
教师参与: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
中心论点:虚心学习,不耻下问是获得成功的有效途径。
(三)指导学生选择论据、运用论据。
以上面老师选的名言和论点为例指导如何选论据、用论据。(重点指导事实论据) 下面是老师为同学们提供的一组事实论据,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1、哪些论据是多余或重复的,应删去,理由是什么,
2、对留下的论据应如何安排先后顺序,理由是什么,
参考论据:
1、白居易虚心求教 2、欧阳修署名 3、辛弃疾不耻下问
4、李时珍为撰写《本草纲目》虚心向下层人民求教 5、水稻之父袁隆平虚心求教
6、关羽大意失荆州 7、项羽不听范增劝告而终至失败 8、马谡不听陈平意见失街亭 (学生应能讨论得出:2指属于个人谦虚的美德,不是虚心向他人学习,6主要批评了关羽的大意,而不是没虚心向他人学习,2和6都不能直接证明论点应删去;1和3都写的是诗人在作诗时向他人请教有重复,应删掉其中一个;1或3、4、5属正面事例应放在前边,可按时间顺序排列;7和8属反面事例应放在后面,也可按时间顺序排列。) 引导学生得出选论据的规律:
1、论据必须充分。
2、所选论据必须符合论题,并能直接有力的证明论点。
3、所选论据必须有典型性、代表性,还要从正反两发面考虑。
4、事实论据应精炼概括。
5、事例后要辅以分析议论,议论要紧扣中心论点或本段分论点。
6、议论中可适当引用名言警句作道理论证。
(四)指导学生恰当运用论证方法。
上面我们在选择论据的过程忠已自觉的运用了两种论证方法,是哪两种,(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议论文中还可运用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道理论证:能充分有力的论证论点,增强说服力)
(比喻论证:能生动形象的论证论点,使说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小结:上面我们学习了写议论文时,如何选论题,明确中心论点,选取论据,恰当运用论证方法,这些都是些好议论文的关键。但对于一篇文章题目、开头和结尾的写法也不可忽视。下面我们就回忆一下议论文关于这三方面的知识。
(五)指导学生拟好题目、写好开头和结尾:
1
1、指导学生拟好题目
议论文题目的两种基本类型:1、论点型 2、论题型
当堂训练:为你已选好论题、论点的那篇文章拟个合适的题目,拟好班内交流。
2、巧设开头,引人入胜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话很富有哲理,对于议论文的引论来说,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议论文的开头多姿多彩,谁能举出常用的几种方法,便于大家巧设开头,写好第一步。
提示:(1)亮观点,单刀直入 (2)打比方,隐喻题旨。
(3)讲故事,引入主题。 (4)引名句,扣住中心。
(5)摆现象,揭示论题。
当堂训练:请每个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自己的文章写一个开头。写完后交流。
3、指导学生写好结尾
结尾的方式与开头一样也是多姿多彩的,这里归纳几种:
(1) 总结全文,卒章显志。 (2)提出希望,激励人心。 (3)留下“余音”,发人深省。
无论是哪一种结尾都要力求与开头有所照应,使文章机构完整。
四、出示范文作简要分析。
引导学生从论点的提出、论据的选择、论证方法的运用及题目、开头、结尾的写法等各方面分析其优缺点。当堂交流,再总结写法。
五、当堂综合训练:
同学们:下面就为你的议论文整体构思,写出提纲。(完成后交流)
提示:选名言,说论点?拟定题目?写好开头?精选论据,安排结构?说结尾
六、布置下节课任务:根据这节课的作文构思和提纲组织成文。
附范文:
学而不思则罔
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曾这样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在学习中,倘若只知道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将毫无收获。孔子的话是很有道理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与思要紧密结合。
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补充,两环紧扣,缺一不可。正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过程那样,只学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囫囵吞枣;举一而不能反三,那是未经消化、吸收,所学知
识无法化为“己有”。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学与思想结合,是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必由之路,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在马列主义传播到中国大地的时候,以**、**等为领导的共产主义者,在汲取马列精髓的同时,结合中国实情,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试想,革命先辈们如果不是学与思、思而再实践,而是一味生搬硬套,教条主义,那么中国革命怎能成功,文艺复兴的大科学家伽利略,倘若不是在学习中独立思考,“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能在当时产生,人类能够及早挣脱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理论的束缚,学而思,思而学,正是这些伟人成功的经验,同样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之源。
今天正是“知识激增”的时代,知识的领域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不知扩大了多少倍“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面对如此浩瀚的知识海洋,光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到达光明的彼岸的。因此,美国教育界正在努力改革原有教学体制,力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以适应明天的科学;欧洲、日本纷纷不其后尘,我们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明天的创造型人才,正是要从今天学生中培养起来。所以,我们更应该做到:在 2
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出独立的见解,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来等候明天的选择。
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学者、大师们成功的经验,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而培养学生这一能力,是今天的中国在明天得以崛起的希望。
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片面性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警世格言。其实,这句话是具有极大的片面性的。
不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例子举不胜举。譬如:越王勾践若不是在吴国受尽屈辱,他回国怎能卧薪尝胆呢,不卧薪尝胆,又怎会强盛起来而一举灭吴呢,中国女排如果不是在同世界强手对垒中受尽窝囊气,又怎会一跃而起创造出“五连冠”的奇迹呢,这些事实说明,人确实能在忧患中生存发展。
然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有条件的。这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看你有无理想,有无毅力,有无奋斗的精神。只要有理想,有毅力,有一股拼命奋斗的精神。那么处在忧患之中,自会求得
生存和发展;同样,有理想,有毅力,有了不断进取的精神,即使处在安逸的环境中,也决不会走向死亡的坟墓。
一个人,为忧患所困扰,不能挣脱忧患的泥潭,索性破罐子破摔,消极沉沦,不与劣境抗争,那么就不能在“忧患”之中求生。是“生”还是“亡”,关键在于人“为”还是“不为”。“为”,无论是处在忧患之中,还是处在安乐之中,都可以“求生”。“不为”,无论是处在逆境中还是顺境中,都难免一 “死”。
时代前进了,人民正在向小康迈进,处在忧患之中的人越来越少了,多数的人处在顺境之中。在强调“忧患之中”求生的同时,也应当讲讲“在安乐之中求发展”。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安乐”,把顺境当作起飞的宽广跑道,那么,我们就能主宰“生”和“死”,就能把握成功的钥匙。
有甲、乙、丙三个工厂,甲、乙两个厂都濒于倒闭,主管部门向甲、乙厂出示了黄牌。甲厂接到黄牌,干群一心,进行企业改革,大胆任用人才,加强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加强企业管理,结果,第一年扭亏为盈,第二年就获纯利10万元。而乙厂接到黄牌后,领导辞职,职工各自寻门路去了,终于闭门关厂了。乙厂并没有在忧患中求生。丙厂是个乡镇企业,原先固定资产只有3000元,工人8个。干了两年,其产品冲向了全省,年产值达21万,工人
50人。第四年,全厂职工已有100多人了,年产值达百万元。现在,丙厂的产品已畅销亚洲了。丙厂越办越红火,并没有在顺境中却步。可见,“为”字是多么重要啊~历史表明,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单位,或者是一个人,只要“为”,只要奋斗不息,就可以“弱变强”“强更强”;如果“不为”,坐等幸福或享清福,那么,“强”必转 “弱”, “弱”则趋于“亡”。
所以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还不能算作完美的警世之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是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之极。这部曾被古人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还具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题记
《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了老师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老师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其恕乎~”什么叫“恕”呢,孔子又用八个字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
比心,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学会宽容。
宽容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唐太宗李世民宽容、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 3
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宽容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结果成就了历史上着名的“贞观之治”。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宽容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霸业;蔺相如宽容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 古人尚能如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更需要调整自己心态,调整好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宽容。
《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小伙子在公共汽车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员让他擦掉。小伙子感到很难堪,不去擦。女售票员给了他个台阶下,自己用纸把痰擦掉了。事后小伙子很后悔,他给报社写了一封信,表示向这位售票员道歉。这件事启示我们:“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得理也让人,宽容的感化作用常比剑拔弩张作用要恒久得多。如果她不这么做,而
是硬逼小伙子去擦掉,结果不难想象。
然而,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宽容谈何容易~有很多时候,他会为一丝一毫的事情而斤斤计较,耿耿于怀。事情已经过去了,而他还是老在那想,这么可恶的事情我怎么可能原谅它呢,然后就是在不断的自我咀嚼中,不断的从中受到伤害,难以自拔~有时甚至要发誓“报仇”~哎,仔细想想,何必呢,让自己整天活在过去的种种痛苦和仇恨中,这样的生活是多么悲哀~
那么,怎样才能学会宽容呢,
首先,宽容需要沟通。当自己与他人发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其次,宽容需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要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宽容别人。
再次,宽容需要忘却。克制性的宽容,不是真正的宽容,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宽容,才是真正的大境界。
什么叫“半部《论语》治天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认为:《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有时候一两个字,就够我们用一辈子了。“其恕乎~”??就一个“恕”字,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人生坐标;就一个“恕”字,就是我们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的一张美好的通行证。
让我们学会去宽容别人吧~该放下时且放下,人与人能宽容相处,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让我们认真地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准则吧,我们的心园将是一片蔚蓝的天空。
虚心学习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孔子的至理名言,而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就在于他谦虚好学的态度,不耻下问的精神。圣人的言行告诉我们:虚心学习,不耻下问是获得成功的有效途径。
?从古至今,多少名人都不以“下问”为耻,虚心向身边的人学习,不断积累知识,丰富经验,而最终成就伟业,成为世代传颂的伟人。
?白居易,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在民间
广为流传。这都是因为,他作每一首诗后,都要向牧童或村妇征求意见,反复修改,直到他们满意,才算定稿。这位伟大的诗人并不因牧童和村妇的无知而轻视他们,因为他懂得真正的文学作品,必须得到人民的承认,所以他不耻下问,虚心求教于人民,终于使自己的诗和人格同为后人传诵。
?李时珍,明朝著名医学家。他为撰写医书,深入实际,亲自“采药”,同时向许多有实践经验的医生、药工、樵夫、渔夫等人请教,终于著成世界闻名的医学名著《本草纲目》。他的医学理论给后人留下许多启示,他因虚心学习,不耻下问终获成功的宝贵经验更让我们受益无穷。
?袁隆平,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却被赋予了“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美誉。原来,他 4
为了培植优质水稻,常常深入到田间地头细心观察,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虚心向农民请教,经过努力,他终于培育出了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这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成为中国的一代功臣。他的成功同样是源于虚心学习,不耻下问的美好品质。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这句名言通言是在告诉我们,以诚恳谦虚的态度,向自己身边的人虚心学习,你就
一定会不断进步,直至成功。若骄傲自满,不听取他人的意见,等待你的只有落后和失败。
?还记得那个西楚霸王项羽吧,当初何等的气概,最后竟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还不是因为他骄傲自满,不肯认真听取下属的意见,还记得那个被诸葛亮挥泪斩掉的马谡吧,不知他在耻笑下属王平“女子之见”的时候,能否想到就因为他的骄傲,不仅丧失了自己的生命,更让署过大大受损。
?面对这些成功和失败的例子,我们也应该反省自己:我们做到虚心学习,不耻下问了吗,不要让失败的教训在我们身上重演。当然,我们许多同学遇到问题总不虚心请教,不是骄傲,而是感到难为情,怕别人说自己无知。难道这些伟人成功的事例还不能让你认识到,虚心求教 不耻下问是美德吗,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我们抱着“人皆我师”的态度,在虚心求教中追求成功吧!
5
1
2
3
4
第二篇:以孟子的一句名言为题的作文_议论文600字 2600字
以孟子的一句名言为题的作文_议论文600字
仁者无敌
在孟子看来,要想成为圣人就必须“保养本心”、善养“浩然之气”。孟子说这种“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能够“塞于天地之间”,听起来似乎充满故弄玄虚的神秘色彩,实则仍以保养本性和加强仁义道德修养为旨归。纷繁世间,酒色财气,人生总是充满了欲望和诱惑,要想学做圣人就必须摆脱这些干扰。孟子认为,人们的差别不在于富贵贫贱,而在于能否保持高尚的道德,即做“仁
人”。君子“以德服人”,“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抵御外在物欲干扰,保养良好天性,既需要好的环境,更需要个人持之以恒的努力。因此,孟子更强调个人的立志和坚持,强调君子必须“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孟子反对的是大家都将“仁义”抛诸脑后而把眼睛紧盯在“利”上,反对“见利忘义”和“后义而先利”。他认为,如果人人都“怀利以相接”,“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那就会导致人们不顾廉耻、互相倾轧,天下大乱。因此他提倡君子应该做到“仁民而爱物”,在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要舍利取义、“舍生取义”。
与老子的清净无为不同,孟子奉行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有一种“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轩昂霸气,这比孔子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无可奈何更为坚毅和充满斗争意志。他相信即使暂时遇到挫折和困难,那不过是一些必经的考验,人要想成功,必须经风雨、见世面。孟子认为人只有在逆境中奋斗,才能激发出强烈的进取精神。在面对困境时,“君子不怨天,不尤人”,“自任以天下之重”,以实现人生价值。
孟子还提出了理想的人生典范——大丈夫人格。在孟子看来,保持自我和完善人格才是理想的人格即所谓大丈夫:“居天下之广
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只有人格独立自主才能“无为其所不为”,才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仁人无敌于天下”,有了这样的修养和“浩然之气”,就能够无所畏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有墙时人就倚着强站着,没墙时人就自己站直了。
世态变幻无常,安逸和安乐本是一对双包胎,家庭富裕,不愁吃不愁穿,就读于一所贵族学校。两兄弟无忧无虑的生活,可以说神仙都不及,富裕的生活其实不错,这只不过是对于常人来说,但是这样的生活造就了这对双胞胎两种截然相反的性格,安逸是弟弟,安乐是哥哥,安照常理来说,哥哥应该比弟弟懂事早,然而事实却相反,弟弟安逸,懂得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他勤奋克苦,努力学习;然而哥哥安乐,却恰恰相反,每天都游手好闲,从不为自己的将来着想,贫玩,他总是认为,父亲是个百万富翁,有父亲的能力,不会让他受苦,
根本用不着他自己奋斗,只要他需要,父亲就会满足他;但是谁都会明白,就算是金山银山,照这样下去,也会坐吃山空的。
然而好景不长,安乐和安逸的父母感情不和,终有一天,父母离异,这对双胞胎必定要分开。法院判决,他们两个一个和父亲继续在这么富裕的家庭里生活,而另一个注定要跟着母亲生活,母亲是个普通的家许主妇,不像爸爸是个生意场上的高手,父亲拓手可得的东西,对于母亲来说却尤如登天,像是要经过万水千山,似乎比唐僧取经还要困难,才能得到。就这样,勤奋的弟弟安逸,选择跟着母亲改名为忧患;而幼稚的哥哥安乐,继续跟着父亲,继续游手好闲的生活着。
忧患跟着母亲艰苦的生活着,过去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张口的忧患,对于这样的生活必然会有些不适应,但是他有坚韧的毅力,忧患更加的克苦,努力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母亲为之骄傲,为之自豪;日子虽然平淡,没有过去的风光,但是优秀的忧患总是会为母亲带来快乐,艰苦的生活,总是夹杂着甜密和幸福。时间一天天过去,岁月的年轮在不断的增长,忧患和安乐也渐渐的长大。就要面临高考,忧患的大学是进在咫尺,然而安乐却依然是个遥远的梦。
高考过后,成绩必然会有云泥之别。终于皇天不付有心人,成功不会给没有付出丝豪努力的人。忧患经过努力,勤奋,克苦,终于金榜提名;而安乐每天游手好闲,不努力,最终还是名落孙山。弟弟忧患和哥哥安乐就这样告别了他们的高中生活。忧患走向了
理想的大学,继续寻求美好的未来,安乐不知悔改,命运会惩罚他。
在忧患中生存发展,在安乐中失败死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强弓劲弩,信臣精卒,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却不想在万千文人的惨叫声中,宫女嫔妃的歌舞声中,王公大臣的奉承声中,天下百姓的怨恨声中土崩瓦解。秦国,一个不可一世灭了六国,一个自诩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泱泱大国,在安享了十四年的所谓的太平后,成为了历史。
当秦始皇兵强马壮的军队遍布六国时,他笑了,他认为自己是天下最最强大的,没有人能够打败他。此时的他,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可偏偏那些该死的文人,处处说他的不是,他愤怒了,于是,焚书坑儒,焚毁了多少人的梦想,坑害了多少人的幸福,再也没有人敢评论他了,但人们心里都窝着火。
偌大的宫殿中,秦始皇一人独坐正中,四面美女翩翩起舞,歌声经久不息,他喝着酒,看着一个个浓妆艳抹,彩裙飘动的舞女,一脸的陶醉;宫殿外,士兵们仍在往土坑中推下一个又一个反对
暴政的文人;火光仍在继续,烧红了半边天,一捆捆耗费了文人们一辈子心血的竹简顿时化为灰烬??秦始皇依旧沉醉在歌声舞姿中。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有这个必要吗,人都死了,宫殿建得再好也是徒劳,可怜的阿房宫最后还是被项羽付之一炬,惜哉,悲哉,整个秦始皇陵,工程浩大,数不清的兵马俑,可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可这又能怎么样,秦始皇死后,还不是成为一堆白骨,还能在地下享受吗,
秦朝几百年的基业,在其最鼎盛时却在人民的反抗中不堪一击。秦始皇,这个秦朝最伟大的,甚至对中国的日后都作出巨大贡献的统治者为何让自己拼了一辈子换来的基业付之东流,这使我想到了孟子的那句千古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的,多年的沙场征战,使秦始皇成为第一个有能力统治全中国的君主。在战争中,他顽强不屈,有勇有谋,带领秦军战胜一个又一个对手,那时的秦国是坚不可摧的。而统一了中国以后呢,焚书坑儒,就为了一时的美名;征丁无数,就为了生前死后的虚荣;沉溺于声色,更加快了秦朝的堕落。人们心中窝着的火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敲响了秦朝灭亡的丧钟;项羽、刘邦粉碎了秦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美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愿所有统治者都记住这句话。
作文九:《以孔子或名字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5800字
以孔子或名字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作文指导:
(一)指导学生审清题意
1、出示要求:以孔子或名字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内容不限,题目自拟,600字左右。注意立论要有依据。
2、提炼要点: 请同学们仔细审题,说清要求中有哪几个要点需要注意?
(1)以孔孟名言为题。(题目自拟) (2)写一篇议论文
(3)立论要有依据 (4)字数要求
(说到第2点时要检查学生对议论文知识尤其是三要素的掌握情况)
(二)指导学生选论题,明确中心论点
请每个同学选一句你最喜欢的孔孟名言,提炼观点,并确定文章的中心论点。(想设分论点的话说出你的分论点) (思考一分钟之后在班内交流)
教师参与: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
中心论点:虚心学习,不耻下问是获得成功的有效途径。
(三)指导学生选择论据、运用论据。
以上面老师选的名言和论点为例指导如何选论据、用论据。(重点指导事实论据) 下面是老师为同学们提供的一组事实论据,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1、哪些论据是多余或重复的,应删去,理由是什么?
2、对留下的论据应如何安排先后顺序?理由是什么?
参考论据:
1、白居易虚心求教 2、欧阳修署名 3、辛弃疾不耻下问
4、李时珍为撰写《本草纲目》虚心向下层人民求教 5、水稻之父袁隆平虚心求教
6、关羽大意失荆州 7、项羽不听范增劝告而终至失败 8、马谡不听陈平意见失街亭 (学生应能讨论得出:2指属于个人谦虚的美德,不是虚心向他人学习,6主要批评了关羽的大意,而不是没虚心向他人学习,2和6都不能直接证明论点应删去;1和3都写的是诗人在作诗时向他人请教有重复,应删掉其中一个;1或3、4、5属正面事例应放在前边,可按时间顺序排列;7和8属反面事例应放在后面,也可按时间顺序排列。) 引导学生得出选论据的规律:
1、论据必须充分。
2、所选论据必须符合论题,并能直接有力的证明论点。
3、所选论据必须有典型性、代表性,还要从正反两发面考虑。
4、事实论据应精炼概括。
5、事例后要辅以分析议论,议论要紧扣中心论点或本段分论点。
6、议论中可适当引用名言警句作道理论证。
(四)指导学生恰当运用论证方法。
上面我们在选择论据的过程忠已自觉的运用了两种论证方法,是哪两种?(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议论文中还可运用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道理论证:能充分有力的论证论点,增强说服力)
(比喻论证:能生动形象的论证论点,使说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小结:上面我们学习了写议论文时,如何选论题,明确中心论点,选取论据,恰当运用论证方法,这些都是些好议论文的关键。但对于一篇文章题目、开头和结尾的写法也不可忽视。下面我们就回忆一下议论文关于这三方面的知识。
(五)指导学生拟好题目、写好开头和结尾:
1、指导学生拟好题目
议论文题目的两种基本类型:1、论点型 2、论题型
当堂训练:为你已选好论题、论点的那篇文章拟个合适的题目,拟好班内交流。
2、巧设开头,引人入胜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话很富有哲理,对于议论文的引论来说,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议论文的开头多姿多彩,谁能举出常用的几种方法,便于大家巧设开头,写好第一步。
提示:(1)亮观点,单刀直入 (2)打比方,隐喻题旨。
(3)讲故事,引入主题。 (4)引名句,扣住中心。
(5)摆现象,揭示论题。
当堂训练:请每个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自己的文章写一个开头。写完后交流。
3、指导学生写好结尾
结尾的方式与开头一样也是多姿多彩的,这里归纳几种:
(1) 总结全文,卒章显志。 (2)提出希望,激励人心。 (3)留下“余音”,发人深省。
无论是哪一种结尾都要力求与开头有所照应,使文章机构完整。
四、出示范文作简要分析。
引导学生从论点的提出、论据的选择、论证方法的运用及题目、开头、结尾的写法等各方面分析其优缺点。当堂交流,再总结写法。
五、当堂综合训练:
同学们:下面就为你的议论文整体构思,写出提纲。(完成后交流)
提示:选名言,说论点→拟定题目→写好开头→精选论据,安排结构→说结尾
六、布置下节课任务:根据这节课的作文构思和提纲组织成文。
附范文:
学而不思则罔
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曾这样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在学习中,倘若只知道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将毫无收获。孔子的话是很有道理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与思要紧密结合。
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补充,两环紧扣,缺一不可。正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过程那样,只学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囫囵吞枣;举一而不能反三,那是未经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无法化为“己有”。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学与思想结合,是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必由之路,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在马列主义传播到中国大地的时候,以**、**等为领导的共产主义者,在汲取马列精髓的同时,结合中国实情,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试想,革命先辈们如果不是学与思、思而再实践,而是一味生搬硬套,教条主义,那么中国革命怎能成功?文艺复兴的大科学家伽利略,倘若不是在学习中独立思考,“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能在当时产生?人类能够及早挣脱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理论的束缚?学而思,思而学,正是这些伟人成功的经验,同样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之源。
今天正是“知识激增”的时代,知识的领域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不知扩大了多少倍“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面对如此浩瀚的知识海洋,光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到达光明的彼岸的。因此,美国教育界正在努力改革原有教学体制,力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以适应明天的科学;欧洲、日本纷纷不其后尘,我们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明天的创造型人才,正是要从今天学生中培养起来。所以,我们更应该做到:在
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出独立的见解,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来等候明天的选择。
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学者、大师们成功的经验,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而培养学生这一能力,是今天的中国在明天得以崛起的希望。
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片面性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警世格言。其实,这句话是具有极大的片面性的。
不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例子举不胜举。譬如:越王勾践若不是在吴国受尽屈辱,他回国怎能卧薪尝胆呢?不卧薪尝胆,又怎会强盛起来而一举灭吴呢?中国女排如果不是在同世界强手对垒中受尽窝囊气,又怎会一跃而起创造出“五连冠”的奇迹呢?这些事实说明,人确实能在忧患中生存发展。
然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有条件的。这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看你有无理想,有无毅力,有无奋斗的精神。只要有理想,有毅力,有一股拼命奋斗的精神。那么处在忧患之中,自会求得生存和发展;同样,有理想,有毅力,有了不断进取的精神,即使处在安逸的环境中,也决不会走向死亡的坟墓。
一个人,为忧患所困扰,不能挣脱忧患的泥潭,索性破罐子破摔,消极沉沦,不与劣境抗争,那么就不能在“忧患”之中求生。是“生”还是“亡”,关键在于人“为”还是“不为”。“为”,无论是处在忧患之中,还是处在安乐之中,都可以“求生”。“不为”,无论是处在逆境中还是顺境中,都难免一 “死”。
时代前进了,人民正在向小康迈进,处在忧患之中的人越来越少了,多数的人处在顺境之中。在强调“忧患之中”求生的同时,也应当讲讲“在安乐之中求发展”。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安乐”,把顺境当作起飞的宽广跑道,那么,我们就能主宰“生”和“死”,就能把握成功的钥匙。
有甲、乙、丙三个工厂,甲、乙两个厂都濒于倒闭,主管部门向甲、乙厂出示了黄牌。甲厂接到黄牌,干群一心,进行企业改革,大胆任用人才,加强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加强企业管理,结果,第一年扭亏为盈,第二年就获纯利10万元。而乙厂接到黄牌后,领导辞职,职工各自寻门路去了,终于闭门关厂了。乙厂并没有在忧患中求生。丙厂是个乡镇企业,原先固定资产只有3000元,工人8个。干了两年,其产品冲向了全省,年产值达21万,工人50人。第四年,全厂职工已有100多人了,年产值达百万元。现在,丙厂的产品已畅销亚洲了。丙厂越办越红火,并没有在顺境中却步。可见,“为”字是多么重要啊!历史表明,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单位,或者是一个人,只要“为”,只要奋斗不息,就可以“弱变强”“强更强”;如果“不为”,坐等幸福或享清福,那么,“强”必转 “弱”, “弱”则趋于“亡”。
所以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还不能算作完美的警世之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是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之极。这部曾被古人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还具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题记
《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了老师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老师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其恕乎!”什么叫“恕”呢?孔子又用八个字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学会宽容。
宽容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唐太宗李世民宽容、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
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宽容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结果成就了历史上着名的“贞观之治”。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宽容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霸业;蔺相如宽容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 古人尚能如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更需要调整自己心态,调整好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宽容。
《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小伙子在公共汽车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员让他擦掉。小伙子感到很难堪,不去擦。女售票员给了他个台阶下,自己用纸把痰擦掉了。事后小伙子很后悔,他给报社写了一封信,表示向这位售票员道歉。这件事启示我们:“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得理也让人,宽容的感化作用常比剑拔弩张作用要恒久得多。如果她不这么做,而是硬逼小伙子去擦掉,结果不难想象。
然而,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宽容谈何容易!有很多时候,他会为一丝一毫的事情而斤斤计较,耿耿于怀。事情已经过去了,而他还是老在那想,这么可恶的事情我怎么可能原谅它呢?然后就是在不断的自我咀嚼中,不断的从中受到伤害,难以自拔!有时甚至要发誓“报仇”!哎,仔细想想,何必呢?让自己整天活在过去的种种痛苦和仇恨中,这样的生活是多么悲哀!
那么,怎样才能学会宽容呢?
首先,宽容需要沟通。当自己与他人发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其次,宽容需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要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宽容别人。
再次,宽容需要忘却。克制性的宽容,不是真正的宽容,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宽容,才是真正的大境界。
什么叫“半部《论语》治天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认为:《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有时候一两个字,就够我们用一辈子了。“其恕乎!”──就一个“恕”字,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人生坐标;就一个“恕”字,就是我们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的一张美好的通行证。
让我们学会去宽容别人吧!该放下时且放下,人与人能宽容相处,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让我们认真地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准则吧,我们的心园将是一片蔚蓝的天空。
虚心学习 不耻下问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孔子的至理名言,而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就在于他谦虚好学的态度,不耻下问的精神。圣人的言行告诉我们:虚心学习,不耻下问是获得成功的有效途径。
②从古至今,多少名人都不以“下问”为耻,虚心向身边的人学习,不断积累知识,丰富经验,而最终成就伟业,成为世代传颂的伟人。
③白居易,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在民间广为流传。这都是因为,他作每一首诗后,都要向牧童或村妇征求意见,反复修改,直到他们满意,才算定稿。这位伟大的诗人并不因牧童和村妇的无知而轻视他们,因为他懂得真正的文学作品,必须得到人民的承认,所以他不耻下问,虚心求教于人民,终于使自己的诗和人格同为后人传诵。
④李时珍,明朝著名医学家。他为撰写医书,深入实际,亲自“采药”,同时向许多有实践经验的医生、药工、樵夫、渔夫等人请教,终于著成世界闻名的医学名著《本草纲目》。他的医学理论给后人留下许多启示,他因虚心学习,不耻下问终获成功的宝贵经验更让我们受益无穷。
⑤袁隆平,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却被赋予了“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美誉。原来,他
为了培植优质水稻,常常深入到田间地头细心观察,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虚心向农民请教,经过努力,他终于培育出了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这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成为中国的一代功臣。他的成功同样是源于虚心学习,不耻下问的美好品质。
⑥“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这句名言通言是在告诉我们,以诚恳谦虚的态度,向自己身边的人虚心学习,你就一定会不断进步,直至成功。若骄傲自满,不听取他人的意见,等待你的只有落后和失败。
⑦还记得那个西楚霸王项羽吧,当初何等的气概,最后竟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还不是因为他骄傲自满,不肯认真听取下属的意见?还记得那个被诸葛亮挥泪斩掉的马谡吧,不知他在耻笑下属王平“女子之见”的时候,能否想到就因为他的骄傲,不仅丧失了自己的生命,更让署过大大受损。
⑧面对这些成功和失败的例子,我们也应该反省自己:我们做到虚心学习,不耻下问了吗?不要让失败的教训在我们身上重演。当然,我们许多同学遇到问题总不虚心请教,不是骄傲,而是感到难为情,怕别人说自己无知。难道这些伟人成功的事例还不能让你认识到,虚心求教 不耻下问是美德吗?
⑨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我们抱着“人皆我师”的态度,在虚心求教中追求成功吧!
作文十:《[精品]以孔子或名字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6000字
以孔子或名字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作文指导:
(一)指导学生审清题意
1、出示要求:以孔子或名字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内容不限,题目自拟,600字左右。注意立论要有依据。
2、提炼要点: 请同学们仔细审题,说清要求中有哪几个要点需要注意,
(1)以孔孟名言为题。(题目自拟) (2)写一篇议论文
(3)立论要有依据 (4)字数要求
(说到第2点时要检查学生对议论文知识尤其是三要素的掌握情况) (二)指导学生选论题,明确中心论点
请每个同学选一句你最喜欢的孔孟名言,提炼观点,并确定文章的中心论点。(想设分论点的话说出你的分论点) (思考一分钟之后在班内交流)
教师参与: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
中心论点:虚心学习,不耻下问是获得成功的有效途径。 (三)指导学生选择论据、运用论据。
以上面老师选的名言和论点为例指导如何选论据、用论据。(重点指导事实论据)
下面是老师为同学们提供的一组事实论据,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1、哪些论据是多余或重复的,应删去,理由是什么,
2、对留下的论据应如何安排先后顺序,理由是什么,
参考论据:
1、白居易虚心求教 2、欧阳修署名 3、辛弃疾不耻下问
4、李时珍为撰写《本草纲目》虚心向下层人民求教 5、水稻之父袁隆平虚心求教
6、关羽大意失荆州 7、项羽不听范增劝告而终至失败 8、马谡不听陈平意见失街亭 (学生应能讨论得出:2指属于个人谦虚的美德,不是虚心向他人学习,6主要批评了关羽的大意,而不是没虚心向他人学习,2和6都不能直接证明论点应删去;1和3都写的是诗人在作诗时向他人请教有重复,应删掉其中一个;1或3、4、5属正面事例应放在前边,可按时间顺序排列;7和8属反面事例应放在后面,也可按时间顺序排列。)
引导学生得出选论据的规律:
1、论据必须充分。
2、所选论据必须符合论题,并能直接有力的证明论点。
3、所选论据必须有典型性、代表性,还要从正反两发面考虑。
4、事实论据应精炼概括。
5、事例后要辅以分析议论,议论要紧扣中心论点或本段分论点。
6、议论中可适当引用名言警句作道理论证。
(四)指导学生恰当运用论证方法。
上面我们在选择论据的过程忠已自觉的运用了两种论证方法,是哪两种,(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议论文中还可运用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道理论证:能充分有力的论证论点,增强说服力)
(比喻论证:能生动形象的论证论点,使说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小结:上面我们学习了写议论文时,如何选论题,明确中心论点,选取论据,恰当运用论证方法,这些都是些好议论文的关键。但对于一篇文章题目、开头和结尾的写法也不可忽视。下面我们就回忆一下议论文关于这三方面的知识。
(五)指导学生拟好题目、写好开头和结尾: 1、指导学生拟好题目
议论文题目的两种基本类型:1、论点型 2、论题型
当堂训练:为你已选好论题、论点的那篇文章拟个合适的题目,拟好班内交流。
2、巧设开头,引人入胜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话很富有哲理,对于议论文的引论来说,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议论文的开头多姿多彩,谁能举出常用的几种方法,便于大家巧设开头,写好第一步。
提示:(1)亮观点,单刀直入 (2)打比方,隐喻题旨。
(3)讲故事,引入主题。 (4)引名句,扣住中心。
(5)摆现象,揭示论题。
当堂训练:请每个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自己的文章写一个开头。写完后交流。 3、指导学生写好结尾
结尾的方式与开头一样也是多姿多彩的,这里归纳几种: (1) 总结全文,卒章显志。 (2)提出希望,激励人心。 (3)留下“余音”,发人深省。
无论是哪一种结尾都要力求与开头有所照应,使文章机构完整。 四、出示范文作简要分析。
引导学生从论点的提出、论据的选择、论证方法的运用及题目、开头、结尾的写法等各方面分析其优缺点。当堂交流,再总结写法。 五、当堂综合训练:
同学们:下面就为你的议论文整体构思,写出提纲。(完成后交流)
提示:选名言,说论点?拟定题目?写好开头?精选论据,安排结构?说结尾 六、布置下节课任务:根据这节课的作文构思和提纲组织成文。
附范文:
学而不思则罔
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曾这样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在学习中,倘若只知道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将毫无收获。孔子的话是很有道理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与思要紧密结合。
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补充,两环紧扣,缺一不可。正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过程那样,只学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囫囵吞枣;举一而不能反三,那是未经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无法化为“己有”。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学与思想结合,是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必由之路,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在马列主义传播到中国大地的时候,以**、**等为领导的共产主义者,在汲取马列精髓的同时,结合中国实情,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试想,革命先辈们如果不是学与思、思而再实践,而是一味生搬硬套,教条主义,那么中国革命怎能成功,文艺复兴的大科学家伽利略,倘若不是在学习中独立思考,“两个铁球同时
着地”的实验能在当时产生,人类能够及早挣脱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理论的束缚,学而思,思而学,正是这些伟人成功的经验,同样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之源。
今天正是“知识激增”的时代,知识的领域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不知扩大了多少倍“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面对如此浩瀚的知识海洋,光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到达光明的彼岸的。因此,美国教育界正在努力改革原有教学体制,力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以适应明天的科学;欧洲、日本纷纷不其后尘,我们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明天的创造型人才,正是要从今天学生中培养起来。所以,我们更应该做到: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出独立的见解,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来等候明天的选择。
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学者、大师们成功的经验,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而培养学生这一能力,是今天的中国在明天得以崛起的希望。
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片面性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警世格言。其实,这句话是具有极大的片面性的。
不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例子举不胜举。譬如:越王勾践若不是在吴国受尽屈辱,他回国怎能卧薪尝胆呢,不卧薪尝胆,又怎会强盛起来而一举灭吴呢,中国女排如果不是在同世界强手对垒中受尽窝囊气,又怎会一跃而起创造出“五连冠”的奇迹呢,这些事实说明,人确实能在忧患中生存发展。
然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有条件的。这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看你有无理想,有无毅力,有无奋斗的精神。只要有理想,有毅力,有一股拼命奋斗的精神。那么处在忧患之中,自会求得生存和发展;同样,有理想,有毅力,有了不断进取的精神,即使处在安逸的环境中,也决不会走向死亡的坟墓。
一个人,为忧患所困扰,不能挣脱忧患的泥潭,索性破罐子破摔,消极沉沦,不与劣境抗争,那么就不能在“忧患”之中求生。是“生”还是“亡”,关键在于人“为”还是“不为”。“为”,无论是处在忧患之中,还是处在安乐之中,都可以“求生”。“不为”,无论是处在逆境中还是顺境中,都难免一 “死”。
时代前进了,人民正在向小康迈进,处在忧患之中的人越来越少了,多数的人处在顺境之中。在强调“忧患之中”求生的同时,也应当讲讲“在安乐之中求发展”。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安乐”,把顺境当作起飞的宽广跑道,那么,我们就能主宰“生”和“死”,就能把握成功的钥匙。
有甲、乙、丙三个工厂,甲、乙两个厂都濒于倒闭,主管部门向甲、乙厂出示了黄牌。甲厂接到黄牌,干群一心,进行企业改革,大胆任用人才,加强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加强企业管理,结果,第一年扭亏为盈,第二年就获纯利10万元。而乙厂接到黄牌后,领导辞职,职工各自寻门路去了,终于闭门关厂了。乙厂并没有在忧患中求生。丙厂是个乡镇企业,原先固定资产只有3000元,工人8个。干了两年,其产品冲向了全省,年产值达21万,工人50人。第四年,全厂职工已有100多人了,年产值达百万元。现在,丙厂的产品已畅销亚洲了。丙厂越办越红火,并没有在顺境中却步。可见,“为”字是多么重要啊~历史表明,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单位,或者是一个人,只要“为”,只要奋斗不息,就可以“弱变强”“强更强”;如果“不为”,坐等幸福或享清福,那么,“强”必转 “弱”, “弱”则趋于“亡”。
所以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还不能算作完美的警世之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是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对论语的推
崇之极。这部曾被古人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还具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题记
《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了老师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老师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其恕乎~”什么叫“恕”呢,孔子又用八个字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学会宽容。
宽容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唐太宗李世民宽容、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宽容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结果成就了历史上着名的“贞观之治”。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宽容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霸业;蔺相如宽容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
古人尚能如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更需要调整自己心态,调整好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宽容。
《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小伙子在公共汽车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员让他擦掉。小伙子感到很难堪,不去擦。女售票员给了他个台阶下,自己用纸把痰擦掉了。事后小伙子很后悔,他给报社写了一封信,表示向这位售票员道歉。这件事启示我们:“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得理也让人,宽容的感化作用常比剑拔弩张作用要恒久得多。如果她不这么做,而是硬逼小伙子去擦掉,结果不难想象。
然而,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宽容谈何容易~有很多时候,他会为一丝一毫的事情而斤斤计较,耿耿于怀。事情已经过去了,而他还是老在那想,这么可恶的事情我怎么可能原谅它呢,然后就是在不断的自我咀嚼中,不断的从中受到伤害,难以自拔~有时甚至要发誓“报仇”~哎,仔细想想,何必呢,让自己整天活在过去的种种痛苦和仇恨中,这样的生活是多么悲哀~
那么,怎样才能学会宽容呢,
首先,宽容需要沟通。当自己与他人发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其次,宽容需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要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宽容别人。
再次,宽容需要忘却。克制性的宽容,不是真正的宽容,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宽容,才是真正的大境界。
什么叫“半部《论语》治天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认为:《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有时候一两个字,就够我们用一辈子了。“其恕乎~”??就一个“恕”字,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人生坐标;就一个“恕”字,就是我们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的一张美好的通行证。
让我们学会去宽容别人吧~该放下时且放下,人与人能宽容相处,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让我们认真地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准则吧,我们的心园将是一片蔚蓝的天空。
虚心学习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孔子的至理名言,而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就在于他谦虚好学的态度,不耻下问的精神。圣人的言行告诉我们:虚心学习,不耻下问是获得成功的有效途径。
?从古至今,多少名人都不以“下问”为耻,虚心向身边的人学习,不断积累知识,丰富经验,而最终成就伟业,成为世代传颂的伟人。
?白居易,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在民间广为流传。这都是因为,他作每一首诗后,都要向牧童或村妇征求意见,反复修改,直到他们满意,才算定稿。这位伟大的诗人并不因牧童和村妇的无知而轻视他们,因为他懂得真正的文学作品,必须得到人民的承认,所以他不耻下问,虚心求教于人民,终于使自己的诗和人格同为后人传诵。
?李时珍,明朝著名医学家。他为撰写医书,深入实际,亲自“采药”,同时向许多有实践经验的医生、药工、樵夫、渔夫等人请教,终于著成世界闻名的医学名著《本草纲目》。他的医学理论给后人留下许多启示,他因虚心学习,不耻下问终获成功的宝贵经验更让我们受益无穷。
?袁隆平,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却被赋予了“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美誉。原来,他为了培植优质水稻,常常深入到田间地头细心观察,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虚心向农民请教,经过努力,他终于培育出了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这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成为中国的一代功臣。他的成功同样是源于虚心学习,不耻下问的美好品质。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这句名言通言是在告诉我们,以诚恳谦虚的态度,向自己身边的人虚心学习,你就一定会不断进步,直至成功。若骄傲自满,不听取他人的意见,等待你的只有落后和失败。
?还记得那个西楚霸王项羽吧,当初何等的气概,最后竟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还不是因为他骄傲自满,不肯认真听取下属的意见,还记得那个被诸葛亮挥泪斩掉的马谡吧,不知他在耻笑下属王平“女子之见”的时候,能否想到就因为他的骄傲,不仅丧失了自己的生命,更让署过大大受损。
?面对这些成功和失败的例子,我们也应该反省自己:我们做到虚心学习,不耻下问了吗,不要让失败的教训在我们身上重演。当然,我们许多同学遇到问题总不虚心请教,不是骄傲,而是感到难为情,怕别人说自己无知。难道这些伟人成功的事例还不能让你认识到,虚心求教 不耻下问是美德吗,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我们抱着“人皆我师”的态度,在虚心求教中追求成功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用一句格言写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