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第二学期高中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900字
本学期,物理组紧紧围绕开学初制订的工作计划,围绕学校总体要求和教务处的具体布置,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认真落实两纲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抓落实,抓深化,抓课堂教学的常态管理,各项工作都能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完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业务学习
本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各次活动,特别是有关新课程的业务培训,走出校门,学习新课程的新理念,适应新课程的新变化,并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组内活动、备课组活动频繁,在相互交谈,相互学习、积极讨论的气氛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们的业务能力。
2. 课堂教学与研讨
高一、高二年级仍处在新教材的摸索中,高三年级围绕高考抓质量,教学任务都很艰巨。组内老师不仅能积极参与组内工作的研讨,还能主动承担公开课的研讨。高一年级老师的区级公开课“平均速度”,高三年级老师的“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在“落实两纲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展示活动中,其他老师的“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超重和失重”,“电路的研究”,“物理模型的建立”,四节课都得到了好评。作为七校联合体的成员,成功地组织了以我校物理组为主的物理教学研讨活动,交流了高三第一轮复习的内容和第二第三轮复习的设想。
3. 竞赛
本学期,高一高二年级都处于竞赛前的准备阶段,高三年级在市物理竞赛中有多人次获奖,取得了巨大的收获。
4. 学案研究与课题研究
根据学校工作的布置,导学讲义学案功能的研究,结合我组全国“十一五”子课题“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学习方法指导的有效性研究”的需要,“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高一高二年级在新课教学中,全面、系统地落实了导学讲义制度,高三年级的导学讲义主要落实在第二轮的专题复习中。
主要工作是:老师们提高了思想认识,达成共识,撰写导学讲义形成了制度化。由各备课组长负责各自年级的具体工作,落实到每一位老师,落实到每一个单元、每一节课,落实到每一份学案中。由高级教师、骨干教师主备,提前拿出讨论稿,备课组内交流讨论,完善后再交付学生使用。从具体操作情况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个学期的摸索,仍感到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哪一种模式更优化? 学案设计时,安排哪些内容? 达到怎样的深度难度? 等等,需要及时做归纳和总结,这也是下学期的工作重点之一。
作文二:《高中物理总结》9900字
椭圆的标准方程 典型例题一
例1 已知椭圆mx +3y -6m =0的一个焦点为(0,2)求m 的值.
分析:把椭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由c =2,根据关系a =b +c 可求出m 的值.
2
2
2
2
2
x 2y 2
解:方程变形为+=1.
62m
因为焦点在y 轴上,所以2m >6,解得m >3. 又c =2,所以2m -6=2,m =5适合.故m =5.
2
典型例题二
例2 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且经过点P (3,0),a =3b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分析:因椭圆的中心在原点,故其标准方程有两种情况.根据题设条件,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参数a 和b (或a 和b )的值,即可求得椭圆的标准方程.
2
2
x 2y 2
解:当焦点在x 轴上时,设其方程为2+2=1(a >b >0).
a b 0),知由椭圆过点P (3,
90
+=1.又a =3b ,代入得b 2=1,a 2=9,故椭圆的方22a b
x 2
程为+y 2=1.
9
y 2x 2
当焦点在y 轴上时,设其方程为2+2=1(a >b >0).
a b 0),知由椭圆过点P (3,
9022
.又,联立解得,a =81b =9,故椭圆+=1a =3b 22
a b
y 2x 2
+=1. 的方程为
819
典型例题三
例3 ?ABC 的底边BC =16,AC 和AB 两边上中线长之和为30,求此三角形重心G 的轨迹和顶点A 的轨迹.
分析:(1)由已知可得GC +GB =20,再利用椭圆定义求解.(2)由G 的轨迹方程
G 、A 坐标的关系,利用代入法求A 的轨迹方程.
解: (1)以BC 所在的直线为x 轴,BC 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设G 点坐标为
(x ,y ),由GC +GB =20,知G 点的轨迹是以B 、C 为焦点的椭圆,且除去轴上两点.因
x 2y 2
+=1(y ≠0). a =10,c =8,有b =6,故其方程为
10036
x '2y '2
(2)设A (x ,y ),G (x ',y '),则+=1(y '≠0). ①
10036
x ?'x =,?x 2y 2?3
+=1(y ≠0),由题意有?代入①,得A 的轨迹方程为其轨迹是椭圆(除
y 900324?y '=?3?
去x 轴上两点).
典型例题四
例4 已知P 点在以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上,点P 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为
4和3
2,过P 点作焦点所在轴的垂线,它恰好过椭圆的一个焦点,求椭圆方程. 3
分析:讨论椭圆方程的类型,根据题设求出a 和b (或a 和b )的值.从而求得椭圆方程.
解:设两焦点为F 1、F 2,且PF 1=
2
2
42,PF 2=. 33
从椭圆定义知2a =PF 1+PF 2=25.即a =5. 从PF 1>PF 2知PF 2垂直焦点所在的对称轴, 所以在Rt ?PF 2F 1中,sin ∠PF 1F 2=
PF 2PF 1
=
1
, 2
可求出∠PF 1F 2=
π
6
,2c =PF 1?cos
π
6
=
2510
,从而b 2=a 2-c 2=.
3x 23y 23x 2y 2
∴所求椭圆方程为+=1或+=1.
510105
典型例题五
x 2y 2
例5 已知椭圆方程2+2=1(a >b >0),长轴端点为A 1,A 2,焦点为F 1,F 2,P
a b
是椭圆上一点,∠A 1PA 2=θ,∠F 1PF 2=α.求:?F 1PF 2的面积(用a 、b 、α表示).
分析:求面积要结合余弦定理及定义求角α的两邻边,从而利用S ?=积.
解:如图,设P (x ,y ),由椭圆的对称性,不妨设P (x ,y ), 由椭圆的对称性,不妨设P 在第一象限.由余弦定理知: F 1F 2
2
1
ab sin C 求面2
=PF 1+PF 2-2PF 1PF 2cos α=4c 2.①
22
由椭圆定义知: PF 1+PF 2=2a ② 则②-①得
2
2b 2
PF 1?PF 2=.
1+c o αs
故S ?F 1PF 2=
1
PF 1?PF 2sin α 2
12b 2
sin α =
21+cos α
=b tan
2
α
2
.
典型例题六
x 2
+y 2=1,
例6 已知椭圆2
(1)求过点P ?且被P 平分的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2)求斜率为2的平行弦的中点轨迹方程;
(3)过A (2,1)引椭圆的割线,求截得的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4)椭圆上有两点P 、Q ,O 为原点,且有直线OP 、OQ 斜率满足k OP ?k OQ =-求线段PQ 中点M 的轨迹方程.
分析:此题中四问都跟弦中点有关,因此可考虑设弦端坐标的方法.
解:设弦两端点分别为M (x 1,y 1),N (x 2,y 2),线段MN 的中点R (x ,y ),则
?11?
?22?
1,2
?x 12+2y 12=2,?2
2
?x 2+2y 2=2,
?
?x 1+x 2=2x ,?y +y =2y ,
2?1
①-②得
①②③④
(x 1+x 2)(x 1-x 2)+2(y 1+y 2)(y 1-y 2)=0.
由题意知x 1≠x 2,则上式两端同除以x 1-x 2,有(x 1+x 2)2(y 1+y 2)将③④代入得
x +2y
y 1+y 2
=0,
x 1-x 2
y 1-y 2
=0. ⑤
x 1-x 2
(1)将x =
y -y 2111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y =代入⑤,得1
x 1-x 2222
2x +4y -3=0. ⑥
2
将⑥代入椭圆方程x +2y =2得6y -6y -
2
2
11
=0,?=36-4?6?>0符合题意,
44
故2x +4y -3=0即为所求.
(2)将
y 1-y 2
=2代入⑤得所求轨迹方程为:
x 1-x 2
x +4y =0.(椭圆内部分)
(3)将
y 1-y 2y -1
代入⑤得所求轨迹方程为 =
x 1-x 2x -2
2
2
x +2y -2x -2y =0.(椭圆内部分) (4)由①+②得
2
x 12+x 22
+y 12+y 2=2, ⑦
2
()
将③④平方并整理得
x 1+x 2=4x -2x 1x 2, ⑧ y 1+y 2=4y -2y 1y 2, ⑨ 将⑧⑨代入⑦得
2
2
2
2
2
2
4x 2-2x 1x 2
+4y 2-2y 1y 2=2, ⑩
4
()
再将y 1y 2=-
1
x 1x 2代入⑩式得 2
2
2
2x -x 1x 2+4y -2 -
?1?
x 1x 2?=2, ?2?
y 2
即 x +=1.
2
2
此即为所求轨迹方程.当然,此题除了设弦端坐标的方法,还可用其它方法解决.
典型例题七
(x -3)+y =64的内部与其相内切,例7 已知动圆P 过定点A (-3,并且在定圆B :0),
2
2
求动圆圆心P 的轨迹方程.
分析: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点P 满足的关系式.
解:如图所示,设动圆P 和定圆B 内切于点M .动点P
0)和定圆圆心B (3,0)距离之和恰好等到两定点,即定点A (-3,
于定圆半径,即PA +PB =PM +PB =BM =8.
∴点P 的轨迹是以A ,B 为两焦点,半长轴为4
,半短
x 2y 2
轴长为b =4-3=的椭圆的方程:+=1.
167
2
2
说明:本题是先根据椭圆的定义,判定轨迹是椭圆,然后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求轨迹的方程.这是求轨迹方程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
典型例题八
例8 已知椭圆4x +y =1及直线y =x +m . (1)当m 为何值时,直线与椭圆有公共点? (2)若直线被椭圆截得的弦长为
2
2
2,求直线的方程. 5
分析:直线与椭圆有公共点,等价于它们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有解.因此,只须考虑方程组消元后所得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已知弦长,由弦长公式就可求出m .
解:(1)把直线方程y =x +m 代入椭圆方程4x +y =1得
22
4x +(x +m )=1,即5x +2mx +m -1=0.
2
2
22
?=(2m )-4?5?m -1=-16m +20≥0,
2
2
2
()
解得-
5≤m ≤. 22
(2)设直线与椭圆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为x 1,x 2,由(1)得
m 2-12m
,x 1x 2=. x 1+x 2=-
55
根据弦长公式得
m 2-12?2m ?
= +1? -. ?-4?55?5?
2
2
解得m =0.
因此,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 =x .
说明:处理有关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问题及有关弦长问题,采用的方法与处理直线和圆的有所区别.这里解决直线与椭圆的交点问题,一般考虑判别式?;解决弦长问题,一般应用弦长公式.用弦长公式,若能合理运用韦达定理(即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大大简化运算过程.
典型例题九
x 2y 2
例9 以椭圆+=1的焦点为焦点,过直线l :x -y +9=0上一点M 作椭圆,要
使所作椭圆的长轴最短,点M 应在何处?并求出此时的椭圆方程.
分析:椭圆的焦点容易求出,按照椭圆的定义,本题实际上就是要在已知直线上找一点,使该点到直线同侧的两已知点(即两焦点)的距离之和最小,而这种类型的问题在初中就已经介绍过,只须利用对称的知识就可解决.
x 2y 2
解:如图所示,椭圆+=1的焦点为F 1(-3,0),
F 2(3,0).
点F 1关于直线l :x -y +9=0的对称点F 的坐标为(-9,6),直线FF 2的方程为
?x +2y -3=0
得交点M 的坐标为(-5,4).此时MF 1+MF 2x +2y -3=0.解方程组?
?x -y +9=0
最小.
所求椭圆的长轴
2a =MF 1+MF 2=FF 2=6,
∴a =3,又c =3,
222
∴b =a -c =35
()-3
2
2
=36.
x 2y 2
+=1. 因此,所求椭圆的方程为
4536
说明: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椭圆的定义,将问题转化为在已知直线上求一点,使该点到直线同侧两已知点的距离之和最小.
典型例题十
x 2y 2
+=-1表示椭圆,求k 的取值范围. 例10 已知方程
k -53-k
分析:根据椭圆方程的特征求解.
?k -5b >0这个条件,当a =b 时,并不表示椭圆.
典型例题十一
例11 已知x sin α-y cos α=1(0≤α≤π)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求α的取值范围.
分析:依据已知条件确定α的三角函数的大小关系.再根据三角函数的单调性,求出α的取值范围.
2
2
x 2y 2
解:方程可化为+=1.
11sin αcos α
11
>>0. cos αsin α
π3
因此sin α>0且tan α0,->0,这是容易忽视的地方. sin αcos α
1122
(2)由焦点在y 轴上,知a =-,b =.
cos αsin α
(3)求α的取值范围时,应注意题目中的条件0≤α0,n >0) ,且不必去考虑焦点在哪个坐标轴上,直接可求出方程.
解:设所求椭圆方程为mx +ny =1(m >0,n >0) .
2
2
2
2
由A (, -2) 和B (-2, 1) 两点在椭圆上可得
22
??m ?(3) +n ?(-2) =1, ?3m +4n =1,
即? ?22
??12m +n =1, ?m ?(-23) +n ?1=1,
11
所以m =,n =.
155
x 2y 2
故所求的椭圆方程为+=1.
155
说明:此类题目中已存在直角坐标系,所以就不用建立直角坐标系了,但是这种题目一定要注意已知点和已知轨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关系.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一般是先定位(焦点位置),再定量(a ,b 的值),若椭圆的焦点位置确定,椭圆方程唯一;若椭圆的焦点位置不确定,既可能在x 轴,又可能在y 轴上,那么就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方法是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求解时是分为根据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或y 轴上确定方程的形式、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a ,b 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a ,b 的值三个步骤,从而得到椭圆的标准方程.对此题而言,根据题目的要求不能判断出所求的椭圆焦点所在的坐标轴,那么就分情况讨论,这种方法解此题较繁.另一种方法直接设出椭圆的方程,而不强调焦点在哪一个坐标轴上,即不强调x 和y 的系数哪一个大,通过解题,解得几种情况就是几种情况.在求椭圆方程确定焦点在哪一坐标轴上的时候,可以根据焦点坐标,也可以根据准线方程.若不能确定焦点在哪一个坐标轴上,就用上述两种方法.
2
2
典型例题十三
例13 已知长轴为12,短轴长为6,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过它对的左焦点F 1作倾斜解为
π
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求弦AB 的长. 3
分析:此类题目是求弦长问题,这种题目方法很多,可以利用弦长公式
AB =+k 2x 1-x 2=(1+k 2)[(x 1+x 2) 2-4x 1x 2]求得,也可以利用椭圆定义及余弦定
理,还可以利用焦点半径来求.
解:(法1) 利用直线与椭圆相交的弦长公式求解.
AB =+k 2x 1-x 2
=(1+k 2)[(x 1+x 2) 2-4x 1x 2].
因为a =6,b =3,所以c =3. 又因为焦点在x 轴上,
x 2y 2
+=1,左焦点F (-3, 0) ,从而直线方程为 所以椭圆方程为
369
y =x +9.
由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得
13x 2+72x +36?8=0.
设x 1,x 2为方程两根, 所以x 1+x 2=-
7236?8
,x 1x 2=,k =3, 1313
从而AB =+k 2x 1-x 2=(1+k 2)[(x 1+x 2) 2-4x 1x 2]=(法2) 利用椭圆的定义及余弦定理求解.
48
. 13
x 2y 2
由题意可知椭圆方程为+=1,设AF 1=m ,BF 1=n ,则
369AF 2=12-m ,BF 2=12-n .
在?AF 1F 2中,AF 2
2
2
2
=AF 1+F 1F 2-2AF 1F 1F 2cos
1; 2
22
π
3
,
即(12-m ) =m +36?3-2?m ?63?所以m =
66
.同理在?BF 1F 2中,用余弦定理得n =,所以
4+34-3
AB =m +n =
48
. 13
2
(法3) 利用焦半径求解.
先根据直线与椭圆联立的方程13x +723x +36?8=0求出方程的两根x 1,x 2,它们分别是A ,B 的横坐标.
再根据焦半径AF 1=a +ex 1,BF 1=a +ex 2,从而求出AB =AF 1+BF 1. 说明:对于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有相交、相切、相离,判断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可以利用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看联立后方程解的个数:?0,两解则相交.直线与椭圆相交就有直线与椭圆相交弦问题,直线与椭圆的两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直线与椭圆相交弦.
典型例题十四
例14 已知圆x 2+y 2=1,从这个圆上任意一点P 向y 轴作垂线段,求线段中点M 的轨迹.
分析:本题是已知一些轨迹,求动点轨迹问题.这种题目一般利用中间变量(相关点) 求
轨迹方程或轨迹.
解:设点M 的坐标为(x , y ) ,点P 的坐标为(x 0, y 0) , 则x =
x 0
,y =y 0. 2
因为P (x 0, y 0) 在圆x 2+y 2=1上, 所以x 02+y 02=1.
将x 0=2x ,y 0=y 代入方程x 02+y 02=1得
4x 2+y 2=1.
所以点M 的轨迹是一个椭圆4x 2+y 2=1.
说明:此题是利用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这种方法具体做法如下:首先设动点的坐标为(x , y ) ,设已知轨迹上的点的坐标为(x 0, y 0)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使x ,y 与x 0,从而由这些等式关系求出x 0和y 0代入已知的轨迹方程,就可以求出关于y 0建立等式关系,
x ,y 的方程,化简后即我们所求的方程.这种方法是求轨迹方程的最基本的方法,必须掌
握.
这种题目还要注意题目的问法,是求“轨迹”还是求“轨迹方程”.若求轨迹方程,只要求出关于x ,y 的关系化简即可;若求轨迹,当求出轨迹方程后,还要说明由这种方程所确定的轨迹是什么.这在审题时要注意.
典型例题十五
x 2y 2
+=1上的点M 到焦点F 1的距离为2,N 为MF 1的中点,则ON 例15 椭圆
259
(O 为坐标原点)的值为( )
A .4 B .2 C .8 D .
3 2
解:如图所示,设椭圆的另一个焦点为F 2,由椭圆第一定义得MF 1+MF 2=2a =10,所以MF 2=10-MF 1=10-2=8,又因为ON 为?MF 1F 2的中位线,所以
ON =
1
MF 2=4,故答案为A . 2
说明:
(1)椭圆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 1F 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2)椭圆上的点必定适合椭圆的这一定义,即MF 1+MF 2=2a ,利用这个等式可以解决椭圆上的点与焦点的有关距离.
典型例题十六
x 2y 2例16 已知椭圆C +=1,试确定m 的取值范围,使得对于直线l :y =4x +m ,
43
椭圆C 上有不同的两点关于该直线对称.
分析:若设椭圆上A ,B 两点关于直线l 对称,则已知条件等价于:(1)直线AB ⊥l ;(2)弦AB 的中点M 在l 上.利用上述条件建立m 的不等式即可求得m 的取值范围.
解:(法1) 设椭圆上A (x 1, y 1) ,B (x 2, y 2) 两点关于直线l 对称,直线AB 与l 交于
M (x 0, y 0) 点.
∵l 的斜率k l =4, ∴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
1
x +n . 4
1?y =-x +n , ??4
由方程组?2消去y 得 2
x y ?+=1, ?3?413x 2-8nx +16n 2-48=0 ①
8n
. 13
x +x 24n 112n
于是x 0=1,y 0=-x 0+n =, =
213413
4n 12n
即点M 的坐标为(, ) .
1313
∴x 1+x 2=
∵点M 在直线y =4x +m 上,∴n =4?解得n =-
4n
+m . 13
13
m . ② 4
2
2
将式②代入式①得13x +26mx +169m -48=0 ③
∵A ,B 是椭圆上的两点,∴?=(26m ) -4?13(169m -48) >0.
2
2
解得-
22. 0,建立参数方程.
x y
(2)利用弦AB 的中点M (x 0, y 0) 在椭圆内部,x 0,y 0满足不等式0+0v t
2
2
22V -V x 0 2) t
2
2
纸带数据分析(专题)
一.求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二.求某点的瞬时速度
1)求中间某点 ; 2)求纸带两侧点 三.求加速度: 1)原理:?x
=aT 2
2
x -x =m -n aT () m n
a 1+a 2+a 3+......
2)基础方法:=
n
x 3+x 4)-(x 1+x 2)(
3)逐差法:对于4组 =
4T 2
4)图想法 四.计数周期:
1)两计数点间中间四点未画 T=0. 1 2)每隔5点取一个计数点 T=0. 1 五.误差分析:
六.注意:计算方法 单位统一 有效数字
图像专题
一.x-t 二.v-t 竖直上抛三种图像
三.相交问题 四.特殊图形含义
“ 谁先到“问题
一.思路:用V-T 图像面积求解
要点:面积(位移)相同时,加速度先大者先到 示例:
追及和相遇问题
一.思路:1)明确三者位移和速度公式 2)挖掘三者物理关系 二.方法: 1)二次函数的应用 2)临界
四.叠加体问题(平衡状态) 1)水平叠加体
思路:平衡状态;相互作用力
2)横向叠加体:(夹砖块):夹奇数块;夹偶数块
方法:整体隔离法;平衡状态;相互作用力
平衡中的“死与活”的问题
一. 针对研究对象:受力分析点 物体 结点 二.“死”:绳上的“挂、系、结”(不可动) “活”:绳绕滑轮、光滑杆、环等
三.死活差异 : 受力不同;力变化不同
电流的专题
1. 半导体专题:光敏、热敏
2. 串反并同专题:变化电路、故障电路 3. 电动机问题
4. 输出功率最大的问题 5. 等效电路问题 6. 内接外接问题
7. 电压表理想与不理想问题:计算应用 8. 限流分压问题
校验:电流表用串联;电压表用并联 二.如何确定合运动与分运动专题
圆周运动问题思路分析
1. 主要一些学生对受力分析不明确,故先讲向心力中受力分析 2. 对于公式只是选择及其变形 3. 列式时对应某些特殊点或位置
4. 对综合题型的总结和思维训练、并有效转化恰当的物理模型。
例如:圆锥摆,圆锥筒、单摆等
2v 注重训练:1)受力分析 2)理解向心力 3)解题套路(F =ma F =m )
作文四:《高中物理总结》10600字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张嘉骐 主编
GAO ZHONG WU LI GONG SHI ZONG JIE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赤,g 低纬>g高纬)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F 合=
两个分力垂直时: F 合=
22
F 1+F 2+2F 1F 2cos θ
2
2
F 1+F 2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 2 ? ≤ F≤ F1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 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静≤ fm (f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
m 1m 2r
2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m 2 / kg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向 即 G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M =
4πr GT
22
3
Mm r
2
=m
v
2
r
=m ωr =m
2
4πT
2
2
r =ma =mg '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 =
③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ω
④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T =
GM r
GM r
2
33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
4πr GM
,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
22
⑤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r =
GMT 4π
,周期越大,轨道半径越大。
⑥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a =小。
⑦地球或天体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变化:g ' =
GM R
2
GM r
2
,轨道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
GM r
2
=
GM (R +h )
2
R
2
2
特别地,在天体或地球表面:g 0=
4πr M
2
3
g ' =
(R +h )
g 0
23πr GT
ρ===ρT ⑧天体的平均密度: 特别地:当r=R时:23
4V GT R 3πR 3
3
2
=
3πG
b 、在地球表面或地面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即mg =G
gR
2
Mm R
2
∴
=GM 。在不知地球质量的情况下可用其半径和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来表示,此式在天
体运动问题中经常应用,称为黄金代换式。
c 也是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v =
GM r
=
gR =7. 9km /s
第二宇宙速度:v 2=11.2km/s, 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v 3=16.7km/s, 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7、 牛顿第二定律: F 合=ma =
?p ?t
(后面一个是据动量定理推导)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
牛顿第三定律:F= -F’(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8、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 V t = V0 + a t S = vo t +几个重要推论:
22
(1)v t -v 0=2as
12
a t2
(结合上两式 知三求二)
=v 0+v t
2v 0+v t
2
2
2
(2)A 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v t
2
=
s t
(3)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s
2
=
2
2
匀速:v t/2 =v s/2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 /2 I R t
P=IU>I r
(三)磁场
1、磁场的强弱用磁感应强度B 来表示: B =
F Il
2
2
2
U
2
R
t
(条件:B ⊥L )单位:T
2、电流周围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由安培(右手)定则决定。 (1)直线电流的磁场
(2)通电螺线管、环形电流的磁场 3、磁场力
(1) 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F= BIL(B ⊥I )(B//I是,F=0)
方向:左手定则
(2)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f = qvB (B⊥v) 方向:左手定则
粒子在磁场中圆运动基本关系式 qvB =
mv
mv R
2
解题关键画图,找圆心画半径
粒子在磁场中圆运动半径和周期 R =
θ, T =2πm t=T
2πqB qB
4、磁通量 Φ
或Φ
?Φ
=BS有效(垂直于磁场方向的投影是有效面积) =BS sinα (α是B 与S 的夹角) =Φ2-Φ1=
?
BS= B?S (磁通量是标量,但有正负)
(四)电磁感应
1.直导线切割磁力线产生的电动势 E =B L v (三者相互垂直)求瞬时或平均 (经常和I =
E R +r
, F 安= BIL 相结合运用)
?Φ?t
?B ?t
2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E =n =n S =n
2
?S ?t
B =n
Φ2-Φ1
?t
求平均
3.直杆平动垂直切割磁场时的安培力 F = 4.转杆电动势公式 E =
12BL ω
2
B L v R +r
(安培力做的功转化为电能)
5.感生电量(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量) Q =
?I ?t
?ΦR 1匝
*6.自感电动势 E 自=L (五)交流电
1.中性面 (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 Φ
m =BS , e=0 m ω
I=0
2.电动势最大值 εm =N B S ω=NΦ 3.正弦交流电流的瞬时值
,Φt =0
i=Im sin ωt (中性面开始计时)
I 1I 2
n 2n 1
4.正弦交流电有效值 最大值等于有效值的2倍 5.理想变压器 P 入=P 出
U 1U 2
=n 1n 2
= (一组副线圈时)
*6.感抗 X L =2πfL 电感特点: *7.容抗 X C =(六)电磁场和电磁波 *1、LC 振荡电路
(1)在LC 振荡电路中,当电容器放电完毕瞬间,电路中的电流为最大, 线圈两端电
压为零。
在LC 回路中,当振荡电流为零时,则电容器开始放电, 电容器的电量将减少, 电容器中的电场能达到最大, 磁场能为零。 (2)周期和频率 T =2π2、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1)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2)变化的电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 推论:①均匀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稳定的电场。
②周期性变化(振荡)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同频率的周期性变化(振荡)的电场;周期性变化(振荡)的电场周围也产生同频率周期性变化(振荡)的磁场。
3、电磁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叫电磁场。
4、电磁波:电磁场由发生区域向远处传播就形成电磁波。 5、电磁波的特点
⒈以光速传播(麦克斯韦理论预言,赫兹实验验证);⒉具有能量;⒊可以离开电荷而独立存在;⒋不需要介质传播;⒌能产生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 6、电磁波的周期、频率和波速: V=λ f =
λT
LC f =
12πfC
电容特点:
12π
LC
(频率在这里有时候用ν来表示)
8
波速:在真空中,C=3×10 m/s 三、光学 (一)几何光学
1、概念:光源、光线、光束、光速、实像、虚像、本影、半影。
2、规律:(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独立传播规律:光在传播时,虽屡屡相交,但互不干扰,保持各自的规
律传播。
(3)光在两种介质交界面上的传播规律
①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共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②光的析射定律:
a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共面;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是常
sin i sin r
=常数
数。即
b 、介质的折射率n :光由真空(或空气)射入某中介质时,有n =于介质的性质,叫介质的折射率。
c 、设光在介质中的速度为 v ,则: n =
c v
sin i sin r
,只决定
可见,任何介质的折射率大于1。
d 、两种介质比较,折射率大的叫光密介质,折射率小的叫光疏介质。
③全反射:a 、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的交界面时,入射光线全部反射回光密介质中的现象。
b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临界角。 临界角C sin C =
1n
④光路可逆原理:光线逆着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方向入射,将沿着原来的入射光线方向反射或折射。 归纳: 折射率n =
sin i sin r
=
c v
=
1sin C
=
λ真λ介
≥1
5、常见的光学器件:(1)平面镜 (2)棱镜 (3)平行透明板 (二)光的本性
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发展过程 (1)微粒说(牛顿) (2)波动说(惠更斯)
①光的干涉 双缝干涉条纹宽度 ?x =
L d
λ (波长越长,条纹间隔越大)
应用:薄膜干涉——由薄膜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叠加而成,劈形薄膜干涉可产生平行相间干涉条纹,检查平面,测量厚度,光学镜头上的镀膜。 ②光的衍射——单缝(或圆孔)衍射。 泊松亮斑 (波长越长,衍射越明显)
(2) 电磁说(麦克斯韦)
hc
( ①基本观点:光由一份一份不连续的光子组成,每份光子的能量是E =h ν= ②实验基础:光电效应现象
λ
③规律:a 、每种金属都有发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b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光的强度无关,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c 、光电效应的产生几乎是瞬时的;d 、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④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h ν=w +E km
逸出功 w =h ν0=
hc
λ0
光电效应的应用:光电管可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5)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是一种具有电磁本性的物质,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单个光子的个别行为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运动规律表现为波动性。波长较大、频率较低时光的波动性较为显著,波长较小,频率较高的光的粒子性较为显著。 (6)光波是一种概率波 四、原子物理
1.氢原子能级, 半径 E n =
E 1n
2
E 1= -13.6eV
能量最少 r n =n2r 1
r 1=0.53?10-10m
跃迁时放出或吸收光子的能量 ?E =h ν=2.三种衰变
h c
λ
衰变: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位新核的变化。
放出α粒子的叫α衰变。放出β粒子的叫β衰变。放出γ粒子的叫γ衰变。
① 哀变规律:(遵循电荷数、质量数守恒)
M -44
α衰变:M X →Z -2Y +2He Z
1M 010
β衰变:M X →Z +1Y +-1e (β衰变的实质是0n = 1H +-1e ) Z
γ衰变:伴随着α衰变或β衰变同时发生。
11? 3.半衰期 N =N 0? ?, m=m0(
2?2?
n
)n
4.质子的发现(1919年,卢瑟福)
4
2
He +7N →
42
9
14
178
O +1H
12
1
1
中子的发现(1932年,查德威克) 发现正电子(居里夫妇)
42
He +4Be →6C +0n
30
1
30300
He +13Al →15P +0n ,15P →14Si ++1e
27
5.质能方程 E=mc2 ?E =?mc 1J=1Kg.(m/s)2
1u 放出的能量为931.5MeV 1u=1.660566×10 6.重核裂变
235
92
2
-27
kg
U +0n →38Sr +
190
13654
Xe +100n +141M e V 原子弹 核反应堆
1
2341
氢的聚变 1H +1H →2He +0n +17. 6M e V 氢弹 太阳内部反应
六、狭义相对论
1.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力学规律在任何惯性系中都是相同的。 2.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1)狭义相对性原理:在不同的惯性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2)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3.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1)“同时”的相对性:“同时”是相对的。在一个参考系中看来“同时”的,在另一个参考系中却可能“不同时”。
(2)长度的相对性:一条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静止时的长度小。
即 l =l 0
?v ?- ?
?c ?
2
l ,是与杆相对运动的人观察到的杆长,l 0是与杆相对静止的人观察到的杆长)。
②这种长度的变化是相对的,如果两条平行的杆在沿自己的长度方向上做相对运动,
与他们一起运动的两位观察者都会认为对方的杆缩短了。
(3)时间间隔的相对性:从地面上观察,高速运动的飞船上时间进程变慢,飞船上的人则感觉地面上的时间进程变慢。(时间膨胀或动钟变慢)
?τ
?t =(式中?τ是与飞船相对静止的观察者测得的两事件的时间间隔,
2
?v ?- ?
?c ?
△t 是地面上观察到的两事件的时间间隔)。
(4)相对论的时空观:经典物理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是绝对的,二者之间也没有联系;相对论则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物质、时间、空间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体。
4.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
u ' +v
*(1)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u =(式中v 为高速火车相对地的速度,u ′为车上的
u ' v 1+2
c
人相对于车的速度,u 为车上的人相对地面的速度)。 对于低速物体u ′与v 与光速相比很小时,根据公式可知,这时u ≈u '+v ,这就是经
u ′与v 在一直线上的情况,当u ′与v 相反时,u ′取负值。 (2)相对论质量:m =
m 0?v ?- ?
?c ?
2
2
(式中m 0为物体静止时的质量,m 为物体以速度v 运动
时的质量,由公式可以看出随v 的增加,物体的质量随之增大)。
(3)质能方程:E =mc
常见非常有用的经验结论:
1、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μ=tanα;
2、物体沿光滑斜面滑下a=gsinα物体沿粗糙斜面滑下a=gsinα-gcosα 3 4、物体沿直线运动,速度最大的条件是:
5、两个共同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两物体间的弹力为 6、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它们具有相同的速度;
7、水平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小物体无初速度放上,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摩擦生热等于小物体的动能。
*8、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 吸热、放热综合以上两项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
9、电容器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断开电源时,电容器上电量不变;改变两板距离E 不变。 10、磁场中的衰变:外切圆是α衰变,内切圆是β衰变,α,β是大圆。 11、直导体杆垂直切割磁感线,所受安培力2
12、电磁感应中感生电流通过线圈导线横截面积的电量:。
13、解题的优选原则:满足守恒则选用守恒定律;与加速度有关的则选用牛顿第二定律
F=ma;与时间直接相关则用动量定理;与对地位移相关则用动能定理;与相对位移相关(如摩擦生热) 则用能量守恒。
作文五:《高中物理总结》18800字
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2.两个力的合力:F(max)-F(min)≤F合≤F(max)+F(min)。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F1/sinα1=F2/sinα2=F3/sinα3(拉密定理, 对比一下正弦定理)
文字表述: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u=tanα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11、“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12、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13、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14、两个分力F1和F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
垂直时有最小值。
1. 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
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
①1T 内、2T 内、3T 内. 位移比:S1:S2:S3.... :Sn=1:4:9:....n^2②1T 末、2T 末、3T 末...... 速度比:V1:V2:V3=1:2:3
③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
S Ⅰ:S Ⅱ:S Ⅲ:.... :SN=1:3:5:..:(2n-1)
④ΔS=aT2Sn-S[n-k]=k aT2a=ΔS/T2a =(Sn-S[n-k])/kT^2位移等分:
①1S0处、2S0处、3S0处速度比:V1:V2:V3:...Vn=1:√2:√3:...:√n②经过1S0时、2S0时、3S0时... 时间比:t1:t2:t3:...tn=1:√2:√3:...:√n③经过第一个1S0、第二个2S0、第三个3S0···时间比
t1:t2:t3:...tn=1:√2-1:√3-√2:...:√n-√(n-1)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v(t/2)=(v1+v2)/2=(S1+S2)/2T4.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
中间时刻的速度v(t/2)=(v1+v2)/2
中间位置的速度
5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前一半时间v1,后一半时间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v1+v2)/2[算术平均数]前一半路程v1,后一半路程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2v1v2)/(v1+v2)[调和平均数]
6.自由落体n 秒末速度(m/s):10,20,30,40,50n 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
第n 秒内下落高度(m):5、15、25、35、45
7.竖直上抛运动
同一位置(根据对称性) v 上=v下
H(max)=[(V0)^2]/2g
8.相对运动
①. S 甲乙=S 甲地+S 地乙=S 甲地
②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S 乙地
8.绳端物体速度分解
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的分速度和垂直绳的分速度。
10.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S =At+Bt^2
式中加速度a=2B(m/s^2)初速度V0=A(m/s)
即S=v0t+at^2/2则S'=v0+at
很明显S'(t)=v(t)说明位移关于时间的一阶导数是速度
11.小船过河:
⑴当船速大于水速时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t =d/v(船)
②合速度垂直于河岸时,航程s 最短s=dd 为河宽
⑵当船速小于水速时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t=d/v(船)
②合速度不可能垂直于河岸,最短航程s=dv(水)/v(船
)
12.两个物体刚好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接触时速度相等或者匀速运动的速度相等。
13.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的临界条件是: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时
与小车速度相等
14.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距离最大(小)的临界条件是:速度相等。
三、运动和力
1.沿粗糙水平面滑行的物体:a=μg2.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a=gsinα3.沿粗糙斜面下滑的物体a =g(sinα-μcosα)4系统法:动力-阻力=m总a
5
第一个是等时圆
8.下面几种物理模型,在临界情况下,
a=gtgα
11. 超重:a 方向竖直向上;(匀加速上升,匀减速下降)
失重:a 方向竖直向下;(匀减速上升,匀加速下降)
12. 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时,Vm=P/f
四、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
4
.向心力公式:
5.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使用向心力公式的办法: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向心力6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①绳,内轨,水流星
最高点最小速度v=√gR,
最低点最小速度v=√5gR,
上下两点拉压力之差6mg
②离心轨道,小球在圆轨道过最高点vmin =√gR
要通过最高点,小球最小下滑高度为2.5R
。
③竖直轨道圆运动的两种基本模型
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度释放下摆到最低点:T=3mg,a=2g,与绳长无关。
“杆”最高点vmin=0,v 临=√gR,v>v临,杆对小球为拉力v =v 临,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零vVB(2)A 的动量和速度减小,B 的动量和速度增大
(3)动量守恒(4)动能不增加(5)A 不穿过B (V'Ar真, 电流表内阻影响测量结果的误差。
安培表接电阻所在回路试:E 测R并测量值偏小;代替法测电表内阻rg=R替。半值(电压)法测电压表内阻:rg=R串,测量值偏大。
十二、磁场:
1. 安培力方向一定垂直电流与磁场方向决定的平面,即同时有FA ⊥I ,FA ⊥B 。2. 粒子速度垂直于磁场时,做匀速圆周运动:R=mv/qB,T=2πm/qB(周期与速率无关) 。
3. 粒子径直通过正交电磁场(离子速度选择器):qvB=qE,v=B/B。
磁流体发电机、电磁流量计:洛伦兹力等于电场力。
4. 在有界磁场中,粒子通过一段圆弧,则圆心一定在这段弧两端点连线的中垂线上。
5半径垂直速度方向,即可找到圆心,半径大小由几何关系来求。
6. 带电粒子作圆运动穿过匀强磁场的有关计算:
从物理方面只有一个方程:qvB=mv^2/R,
得出R=mv/qB,和T=2πm/qB
解决问题必须抓几何条件:入射点和出射点两个半径的交点和夹角。两个半径的交点即轨迹的圆心,
两个半径的夹角等于偏转角,偏转角对应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7. 冲击电流的冲量BIL △t=mvBLq=mv
8. 通电线圈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磁场力没有平动效应,只有转动效应。
9通电线圈的磁力矩M=nBLScosθ=nBLS有效:(是线圈平面与B 的夹角,S 线圈的面积)
10.当线圈平面平行于磁场方向,即θ=0时,磁力矩最大M=nBLS
十三电磁感应
1. 楞次定律:
磁铁相对线圈运动:“你追我退,你退我追”
通电导线或线圈旁的线框:线框运动时:“你来我推,你走我拉”
电流变化时:“你增我远离,你减我靠近”
2运用楞次定律的若干经验:
(1)内外环电路或者同轴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增反减同”
(2)导线或者线圈旁的线框在电流变化时:电流增加则相斥、远离,电流减小时相吸、靠近。
(3)“×增加”与“·减少”,感应电流方向一样,反之亦然。
(4)单向磁场磁通量增大时,回路面积有收缩趋势,磁通量减小时,回路面积有膨胀趋势。通电螺线管外的线环则相反。
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出的是平均电动势,在产生正弦交流电情况下只能用来求感生电量,不能用来算功和能量。
4.
两次感应问题: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结合安培定则和楞次定律依次判定。8感应电流生热Q=|W安|
十四、交流电
十五光学
1.光由光疏介质斜射入光密介质,光向法线靠拢。
2.光过玻璃砖,向与界面夹锐角的一侧平移;
光过棱镜,向底边偏转。
4.从空气中竖直向下看水中,视深=实深/n
4.光线射到球面和柱面上时,半径是法线。
5.单色光对比的七个量:
6双缝干涉条纹的宽度:x=Lλd;
单色光的干涉条纹为等距离的明暗相间的条纹;白光的干涉条纹中间为白色,两侧为彩色条纹。
7. 单色光的衍射条纹中间最宽,两侧逐渐变窄;白光衍射时,中间条纹为白色,两侧为彩色条纹。
8. 增透膜的最小厚度为绿光在膜中波长的1/4。
9. 用标准样板检查工件表面的情况:条纹向窄处弯是凹;向宽处弯是凸。
10. 电磁波穿过介质表面时,频率(和光的颜色)不变。光入介质v=c/n,λ=λ0/n
11.
十六
原子物理
加速度的是个不一定
1、物体具有加速度,但不一定做加速运动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加速运动;如果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减速运动。可见,物体具有加速度,但不一定做加速运动。
2、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但加速度的方向不一定改变
加速度的方向决定于合外力的方向。物体的合外力方向不变,则加速度方向就不变。如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虽然速度方向不断变化,但由于只受重力作用,所以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3、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变,但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不变
不少同学把速度v 和速度变化△v 混为一谈,认为v 的方向不变,则△v 的方向也不变,由得a 的方向也不变。事实上,v 的方向与△v 的方向并不同。如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先匀加速行驶,然后匀减速行驶,汽车的速度方向是不变的,但加速时△v 方向向前,a 方向也向前;减速时△v 方向向后,a 方向也向后。这时,虽然速度方向不变,但加速度方向却变了。
4、物体的速度大,但加速度不一定大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物体速度大但速度变化不一定快。比如,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快速匀速行驶时,虽然速度很大,但速度变化却为零。
5、物体速度等于零,但加速度不一定等于零
要注意,速度等于零并不一定就是静止。如竖直上抛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等于零,但并不处于静止状态,加速度并不等于零,而是等于重力加速度g 。
6、物体加速度为零,但速度不一定为零
根据公式可知,当a=0时,△v=0。△v=0,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静止,另一种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7、物体的加速度变大(小) 了,但速度不一定变大(小)
设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当U2>0,q 为负,则ε1εB ;W AB 为负时,电荷的电势能增加εA <εB 。所以,应用W AB =q (U A -U B )=εA -εB 时可以代人各量的符号,来判定电场力做功的正负。当然也可以用q (U A -U B 求功的大小,再由电场力与运动方向来判定功的正负。但前者可直接求比较简便。
2、如何分析电场中电荷的平衡和运动
电荷在电场中的平衡与运动是综合电场;川力学的有关知识习·能解决的综合性问题,对加深有关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这类问题的分析方法与力学的分析方法相同,解题步骤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某个带电体) 。
(2)分析带电体所受的外力。
(3)根据题意分析物理过程,应注意讨论各种情况,分析题中的隐含条件,这是解题的关键。
(4)根据物理过程,已知和所求的物理量,选择恰当的力学规律求解。
(5)对所得结果进行讨论。
【例题4】如图7—3所示,如果1H (氚核) 和4He (氦核) 垂直电场强度方向进入同—偏转电场,求在下述情况时,它们的横向位移大小的比。(1)以相同的初速度进入,
(2)以相同的初动能进入;(3)以相同的初动量进入;(4)先经过同一加速电场以后再进入。32
V 0
分析和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所受电场力远远大于所受的重力,所以重力可以忽略。带电粒子在偏转电场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做类似于平抛的运动,在原速度方向作匀速运动,在横向作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加速运动公式可得
11qE l 2y =at 2=) v 0
(1)以相同的初速度v 0进入电场,因E 、l、v 0都相同,所以y ∝q
q m y H 1?42=H H e ==H e H e H ?(2)以相同的初动能E k0进入电场,因为E 、l 、mv 2都相同,所以y ∝q
q yH 1=H =H e H e
(3)以相同的初动量p 0进入电场,因为E 、l 、mv 0都相同,由
1qE l 2qEml 2y ==∝qm m v 02(mv 0)
y H q m 1?33=H H ==H e H e H ?(412mv 0=qU 1由(U 1为加速电压)1qE l 2qEl 2El 2y ===v 011
y H 1=H e 因E 、l 、U 1是相同的,y 的大小与粒子质量、电量无关,所以:
注意在求横向位移y 的比值时,应先求出y 的表达式,由题设条件,找出y 与粒子的质量m 、电量q 的比例关系,再列出比式求解,这是求比值的一般方法。
3、如何分析有关平行板电容器的问题
在分析这类问题时应当注意
(1)平行板电容器在直流电路中是断路,它两板间的电压与它相并联的用电器(或支路)的电压相同。
(2)如将电容器与电源相接、开关闭合时,改变两板距离或两板正对面积时,两板电正不变,极板的带电量发生变化。如开关断开后,再改变两极距离或两板正对面积时,两极带电量不变,电压将相应改变。
(3)平行板电容器内是匀强电场,可由E =
论,两极板问电荷的叫平衡和运。U 求两板间的电场强度,从而进—步讨4、利用电力线和等势面的特性分析场强和电势
电力线和等势面可以形象的描述场强和电势。电荷周围所画的电力线数正比于电荷所带电量。电力线的疏密,方向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顺电力线电势降低,等势面垂直电力线等……可以帮助我们去分析场强和电势
【例题】有一球形不带电的空腔导体,
将一个负电荷—Q 放入空腔中,如图所示。
问:-Q
(1)由于静电感应,空腔导体内、外
壁各带什么电?空腔内、导体内、导体外的
电场强度,电势的大小有何特点,电场强度
的方向如何?
(2)如将空腔导体内壁接地;空腔导
体内外壁各带什么电? 空腔内、导体内、导体
外的场强,电势有何变比?
(3)去掉接地线,再将场电荷-Q 拿走远离空腔导体后,空腔导体内、外壁各带什么电?空腔内、导体内、导体外部的场强、电势又有什么变化?
分析和解本题利用电力线进行分析比较清楚
(1)把负电荷放人空腔中,负电荷周围将
产生电场,(画出电力线其方向是指向负电荷)
自由电子由低电势到高电势(电子逆电力线运动)
发生静电感应,使导体内壁带有电量为Q 的正电
荷,导体外壁带有电量为Q 的负电荷,如图7
所示。空腔导体里外电力线数一样多(因电力线
数正比于电量)空胶外电力线指向金属导体(电
力线止于负电荷)。越靠近空腔导体场强越大。
导体中无电力线小,电场强度为零,空腔内越靠
近负电荷Q 电力线越密,电场强度也越大。顺电
力线电势降低,如规定无穷远电势为零,越靠近图7
空腔导体电势越低,导体内部电势相等,空腔内
越靠近负电荷Q 电势越低。各处的电势均小于
零。
(2)如把空腔导体内壁接地,电子由低电势到高电势,导体上的自由电子将通过接地线进入大地,静电平衡后导体内壁仍带正电,导体外壁不带电。由于电力线数正比于场电荷,场电荷-Q 未变所以空腔内的电力线分布未变,空腔内的电场强度也不变。导体内部场强仍为零。由于导体外壁不带电,导体外部无电力线,导体外部场强也变为零。(要使导体外部空间不受空腔内场电荷的影响,必须把空腔导体接地。)
在静电平衡后,导体与地电势相等都等于零,导体内部空腔中电势仍为负,越靠近场电荷电势越低,各处电势都比导体按地以前高。
(3)如去掉接地线,再把场电荷拿走远离空腔导体时,由于静电感应,导体外表面自由电子向内表面运动.到静电平衡时,导体内表面不带电,外表面带正电,带电量为Q 。
这时导体内部和空腔内无电力线,场强都变为零,导体外表面场强垂直导体表面指向导体外,离导体越远,电力线越疏,场强越小。顺电力线电势减小,无穷远电势为零,越靠近导体电势越高。导体上和空腔内电势相等,各点电势均大于零。
当导体接地时,导体外表面不带电,也可用电力线进行分析。如果外表面带负电,就有电力线由无穷远指向导体,导体的电势将小于零,与导体电势为零相矛盾。如果导体外表面最后带正电,则有电力线由导体外表面指向无穷远,则导体电势将大于零,也与地等电势相矛盾.所以,本题中将导体接地时,导体外表面不再带电。
3、利用等效和类比的方法进行分析
当我们研究某一新问题时,如果它和某一学过的问题类似,就可以利用等效和类比的方法进行分析。
【例题】摆球的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用摆长为Z 的悬线悬挂在场强为E 的水平匀强电场中。求:(1)它在微小摆动时的周期;(2)将悬线偏离竖直位置多大角度时,小球由静止释放,摆到悬线为竖直位置时速度刚好是零。
五、电路解题的基本方法
1、解题的基本方法、步骤
本章的主要问题是研究电路中通以稳恒电流时,各电学量的计算,分析稳恒电流的题目,步骤如下:
(1)确定所研究的电路。
(2)将不规范的串并联电路改画为规范的串并联电路。
(使所画电路的串、并联关系清晰)。对应题中每一问可分别画出简单电路图,代替原题中较为复杂的电路图。
(3)在所画图中标出已知量和待求量,以利分析。
(4)应注意当某一电阻改变时,各部分电流、电压、功率都要改变。可以认为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及其它定值电阻的数值不变。必要时先求出 、r 和定随电阻的大小。
(5)根据欧姆定律,串、并联特性和电功率公式列方程求解。
(6)学会用等效电路,会用数学方法讨论物理量的极值。
2、将不规范的串并联电路加以规范
搞清电路的结构是解这类题的基础,具体办法是:
(1)确定等势点,标出相应的符号。因导线的电阻和理想安培计的电阻都不计,可以认为导线和安培计联接的两点是等势点。
(2)先画电阻最少的支路,再画次少的支路……从电路的一端画到另一端。
3、含有电容器的电路解题方法
在直流电路中,电容器相当电阻为无穷大的电路元件,对电路是断路。解题步骤如下:
(1)先将含电容器的支路去掉(包括与它串在同一支路上的电阻),计算各部分的电流、电压值。
(2)电容器两极扳的电压,等于它所在支路两端点的电压。
(3)通过电容器的电压和电容可求出电容器充电电量。
(4)通过电容器的电压和平行板间距离可求出两扳间电场强度,再分析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
4、如何联接最省电
用电器正常工作应满足它要求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要使额外的损失尽可能少,当电源电压大于或等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用电器额定电压之和时,可以将这两个用电器串联,并给额定电流小的用电器加分流电阻,如电源电压大于用电器额定电压之和时,应串联分压电阻。
【例】三盏灯,L 1为“110V 100W ”,L 2为“110V 50W ”,L 3为“110V 40W ”电源电压为220V ,要求:①三盏灯可以单独工作;②三盏灯同时工作时额外损耗的功率最小,应怎样联接?画出电路图,求出额外损耗功率。
5、在电路计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电路计算中,可以认为电源的电动势、内电阻和各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而各部分的电流、电压、功率(或各种电表的示数)将随外电阻的改变而收变。所以,在电路计算中,如未给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时,往往要先将其求出再求变化后的电流、电压、功率。
(2)应搞清电路中各种电表是不是理想表。作为理想安培计,可以认为它的电阻是零,作为理想伏特计,可以认为它的电阻是无穷大。也就是说,将理想安培计、伏特汁接入电路,将不影响电路的电流和电压。可以把安培计当成导线、伏特计去掉后进行电路计算。但作为真实表,它们都具有电阻,它们既显示出电路的电流和电压,也显示它自身的电流值或电压值。如真实安培计是个小电阻,真实伏特计是一个大电阻,将它们接入电路将影响电路的电流和电压值。所以,解题时应搞清电路中电表是不是当作理想表。
二、解题的基本方法
1、磁场、磁场力方向的判定
(1)电流磁场方向的判定——正确应用安培定则
对于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周围空间的磁场分布,要能熟练地用磁力线正确表示,以图示方法画出磁力线的分布情况——包括正确的方向和大致的疏密程度,还要能根据解题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图示(如立体图、纵剖面图或横断面图等)。其中,关于磁场方向走向的判定,要能根据电流方向正确掌握安培定则的两种用法,即:
①对于直线电流,用右手握住导线(电流),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则弯曲的四指所指方向即为磁力线环绕电流的方向。
②对于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应让右手弯曲的四指所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则伸直的大拇指所指方向即为环形电流中心轴线上磁力线方向,或通电螺线管内部磁力线方向(亦即大拇指指向通电螺线管滋力线出发端——北极)。
③对于通电螺线管,其内部的磁场方向从N 极指向S 极;而内部的磁场方向从S 极指向N 极。从而形成闭合的曲线。
(2)安培力、洛仑兹力方向的判定——正确应用左手定则
①运用左手定则判定安培力的方向,要依据磁场B 的方向和电流I 的方向.只要B 与IL 的方向不平行,则必有安培力存在,且与B 、IL 所决定的平面垂直。对于B 与IL 不垂直的一般情况来说,则需先将B 矢量分解为两个分量:一个是垂直于IL 的B ⊥,另一个是平行于IL 的B //,再依据B ⊥的方向和电流I 的方向判定安培力的方向。
在磁场与通电导线方向夹角给定的前提下,如果在安培力F 磁场B 和通电导线IL 中任意两个量的方向确定,就能依据左手定则判断第三个量的方向。
②运用左手定则判定洛仑兹力的方向,同样要依据磁场B 的方向和由于带电粒子运动形成的电流方向(带正电粒子运动形成的电流,方向与其速度v 方向一致,带负电粒子运动形成的电流,方向与其速度v 方向相反)。只要B 与v 的方向不平行,则必有洛仑兹力存在,且与B 、v 所决定的平面垂直。对于B 与v 不垂直的一般情况来说,则仍需先将B 矢量分解为两个分量:一个是垂直于v 的B ⊥,另一个是平行于v 的B //(或将u 矢量分解为两个分量:一个是垂直于B 的v ⊥,另一个是平行于B 的v //)再依据B ⊥的方向和v
的方向(或B 的方向和v ⊥的方向) 正确判定洛仑兹力的方向。
在磁场B 与已知电性粒子的运动速度v 的方向夹角给定的前提下,如果在洛仑兹力f 、磁场B 和粒子运动速度中任意两个量的方向确定,也就能依据左手定则判断第三个量的方向。
2、磁场力大小的计算及其作用效果
(1)关于安培力大小的计算式F =IlB sin θ,其中θ为B 与IL 的方向夹角(见图9—2),由式可知,由于角θ取值不同,安培力值将随之而变,其中θ取0、180值时F 为零,θ取90时F 值最大F m =ILB 。本式的适用条件,一般地说应为一般通电直导线IL 处于匀强磁场B 中,但也有例外,譬如在非匀强磁场中只要通电直导线段IL 所在位置沿导线的各点B 矢最相等(B 值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其所受安培力也可运用该式计算。
关于安培力的作用效果,解题中通常遇到的情况举例说明如下:
①平行通电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同向电流相吸,反向电流相斥。这是电流问磁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例证。
②在安培力与其他力共同作用下使通电导体处于平衡状态,借以测定B 或I 等待测值。如应用电流天平测定磁感应强度值,应用磁电式电流表测量电流强度。
【例题2】一种电流天平,用以测定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在天平的一端挂一矩形线圈,其底边置于待测匀强磁场B 中,B 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已知线圈为n 匝,底边长L 当线圈通以逆时针方向,强度为I 的电流时,使天平平衡;将电流反向但强度不变,则需在左盘中再加?m 砝码,使天平恢复平衡。试列出待测磁场磁感应强度B 的表达式。
分析和解本题应着眼于线圈底边在安培力作用下天平的平衡以及电流方向变化后天平调整重新平衡等问题.因此需对线圈及天平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确定有关量的量值关系。
对于第一种情况,即线圈(设线圈质量为M )通以逆时针方向电流时,根据左手定则判定其底边所受安培力F 的方向竖直向上。如果这时左盘中置砝码m 可使天平平衡,则应有mg =Mg -F ①
第二种情况,即线圈改通顺时针方向电流后,显然其底边所受安培力方向变为竖直向下。左盘需再加砝码?m ,以使天平重新平衡,这时则有
(m +?m ) g =Mg +F
由①、②两式可得2F =?mg ,F =②?mg
根据安培力的计算式,并考虑到线圈的匝数,有F =nILB 。所以待测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F ?mg =,即为所求。(2)关于洛仑兹力大小的计算式f =qvB sin θ,其中θ为B 与v 的方向夹角。
由式可知,由于θ取值不同,洛仑兹力值亦将随之而变,其中θ取0、180值时f 为零,θ取90时f 值最大f m =qvB 。本式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只讨论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而且大纲规定,洛仑兹力的计算,只要求掌握v 跟B 垂直的情况。
关于洛仑兹力的作用效果,解题中通常遇到的情况举例说明如下:
a 、如果带电粒子的运动速度v 垂直于磁场B ,即θ=90,带电粒子将在垂直于B 的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时洛仑兹力起着向心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向心=ma 向心,应为v 2qvB =m ,r
q mv 2πm B 。周期T =。角速度ω=。粒子动量的大小由此可得,圆运动半径r =12q 2B 2r 2mv =qBr 。粒子的动能mv =。b 、如果带电粒子的运动速度v 与磁场B 不垂直,如θ锐角,则可将v 分解为v ⊥(v ⊥B )
及v //(v ////B ) , 其中带电粒子q 一方面因v ⊥而受洛仑兹力f =qv ⊥B =qvB sin θ的作用,在垂直于B 的平面内做一个匀速圆周运动;同时,还因v //而做一平行于磁场的与苏直线运动。两分运动的合运动为沿一等距螺旋线运动其距轴的半径r =mv ⊥mv =sin θ,2πm 2πmv =cos θ。螺距d =v //?T =v cos θ?
作文六:《高中物理总结》8200字
高中物理必修2
高中物理结论及重要知识点
一.力 物体的平衡:
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 3.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μ=tg α. 4.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
貌合神离,弹力为零。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5.同一根绳上的张力处处相等,大小相等的两个力其合力在其角平分线上. 6.物体受三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三力汇交原理).
7.动态平衡中,如果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另一个力方向不变,判断第三个力的变化,要用矢量三角形来判断,求最小力时也用此法.
二.直线运动:
1
平均速度:
2 等分时间: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1:3:5:?? 等分位移: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 3.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t 上= t下,V 上= -V下
4.“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V =2aS求滑行距离.
5.“S=3t+2t”:a=4m/s ,V0=3m/s.
6.在追击中的最小距离、最大距离、恰好追上、恰好追不上、避碰等中的临界条件都为速度相等.
7.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中:
船头垂直河岸过河时,过河时间最短.
船的合运动方向垂直河岸时,过河的位移最短.
8.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时沿绳子的方向分解和垂直绳子的方向分解.
2
2
2
三.牛顿运动定律:
1.超重、失重(选择题可直接应用,不是重力发生变化)
超重:物体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此时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大于它的重力.
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此时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小于它的重力。有完全失重(加速度向下为g). 2.沿光滑物体斜面下滑:a=gSinα
时间相等: 45
时时间最短:
无极值:
3.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
M1和M 2 的作用力为
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都一样.
4.几个临界问题: a =gtg α 注意
α角的位置!
与
平面、斜面、竖直
弹力为零
弹力为零
5.速度最大时往往合力为零:
6. 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
不论是绳还是弹簧:剪断谁,谁的力立即消失;不剪断时,绳的力可以突变,弹簧的力不可突变.
12.同一皮带或齿轮上线速度处处相等,同一轮子上角速度相同.
3.在非匀速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中使用向心力公式的办法: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向心力.
4.竖直平面内的圆运动:
(1)“绳”类:最高点最小速度 (此时绳子的张力为零), (2)“杆”:最高点最小速度0(此时杆的支持力为mg ),最低点最小速度 5.开普勒第三定律:T 2/R3=K(=4π2/GM){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 6.万有引力定律:F =GMm/r2 =mv2/r=mω2r=m4π2r/T2 (G =6.67×10
-11N ·m 2/kg2)
7.地球表面的万有引力等于重力:GMm/R2=mg ;g =GM/R2 (黄金代换式)
8.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 =(GM/r)1/2;ω=(GM/r3) 1/2;T =2π(r3/GM)1/2 (轨道半径变大时,线速度变小,角速度变小,加速度变小,势能变大,周期变大)
9.第一(二、三) 宇宙速度V 1=(g地R 地) 1/2=(GM/R地) 1/2=7.9km/s(注意计算方法);V 2=11.2km/s;V 3=16.7km/s
10.地球同步卫星:T =24h ,h =3.6×104km =5.6R 地
(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
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11.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和最大环绕速度均为V =7.9km/s,卫星的最小周期约为86分钟(环地面飞行的卫星)
12.双星引力是双方的向心力,两星角速度相同,星与旋转中心的距离跟星的质量成反比。 13。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作匀速圆周运动
14。圆周运动中的追赶问题(钟表指针的旋转和天体间的相对运动)
T 1<T 2。
五.机械能:
1.求功的途径:
①用定义求恒力功. ②用动能定理(从做功的效果)或能量守恒求功. ③由图象求功. ④用平均力求功(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 ⑤由功率求功.
2.功能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功不是能.
⑴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数值上相等) ⑵电场力所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数值上相等)
⑶弹簧的弹力所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减少(数值上相等) ⑷分子力所做的功等于分子势能的减少(数值上相等) ⑷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增加(所有外力) ⑸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机械能守恒
⑹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等于感应电能的增加(数值上相等) (7)除重力和弹簧弹力以外的力做功等于机械能的增加
(8)功能关系:摩擦生热Q =f ·S 相对 (f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ΔE 损为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Q 为系统增加的内能)
(9)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但不会摩擦生热;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但会摩擦生热。
(10)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之间无任何关系, 但冲量等大反向。一对平衡力做功不是等值异号,就是都不做功,但冲量关系不确定。
3.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小物体无初速放上,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相对滑动距离等于小物体对地位移,摩擦生热等于小物体的动能. 4.发动机的功率P=Fv,当合外力F =0时,有最大速度v m =P/f (注意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5.00≤α<900 做正功;900<α≤1800做负功;α=90o 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
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 =3.6×106J ,1eV =1.60×10-19J.
六.动量:
1.同一物体某时刻的动能和动量大小的关系: 2.碰撞的分类 :
2.碰撞的分类 :
①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动能无损失
②完全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动能损失最大。(以共同速度运动)
③非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动能有损失。碰撞后的速度介于上面两种碰撞的速度
之间(大物碰静止的小物,大物不可能速度为零或反弹)
3.一维弹性碰撞: 动物碰静物: V 2=0,
(质量大碰小, 一起向前;质量相等,速度交换;小碰大,向后转)
4.A追上B发生碰撞, 满足三原则:
'<V B ') ①动量守恒 ②动能不增加 ③合理性原则{A 不穿过B (V A }
5.小球和弹簧:①A 、B 两小球的速度相等为弹簧最短或最长或弹性势能最大时
②弹簧恢复原长时,A 、B 球速度有极值:若M A ≥M B 时,B 球有最大值,A 球有最小值;若M A <MB 时,A 球最小值为零,B 球速度可求, 但不为极值.(如图)
1.物体做简谐振动:
①在平衡位置达到最大值的量有速度、动能
②在最大位移处达到最大值的量有回复力、加速度、势能
③通过同一点有相同的位移、速率、回复力、加速度、动能、势能、可能有不同的运动方向
④经过半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对称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⑤经过一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原来位置,一切参量恢复。
2.由波的图象讨论波的传播距离、时间、周期和波速等时:注意“双向”和“多解” 3.波动图形上,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上坡下,下坡上”;振动图像中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为“上坡上,下坡下”.(要区分开)
4.波进入另一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改变, 波长与波速成正比(机械波的波速只有介质决定)。
5.波动中,所有质点都不会随波逐流,所有质点的起振方向都相同
6.两列频率相同、且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波,在相遇的区域能发生干涉。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相遇处振动加强(△s= ± kλ k=0、1、2、3??) ;波峰与波谷相遇处振动减弱(△s= ±(2k+1)λ/2 k=0、1、2、3??) 干涉和衍射是波的特征。
7. 受迫振动时, 振动频率等于驱动力频率, 与固有频率无关. 只有当驱动力频率等于固有频率时会发生共振.
八.热学
1.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 原子核直径数量级1015米 2. 分子质量m=M/N (M为摩尔质量,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子体积为V 0=V/N (V为摩尔体积, 注意:如果是气体, 则为分子的占有体积)
3. 布朗运动是微粒的运动, 不是分子的运动.
4. 分子势能用分子力做功来判断, r 0处分子势能最小, 分子力为零. 5.分析气体过程有两条路:一是用参量分析(PV/T=C)、二是用能量分析(ΔE=W+Q)。内能变化看温度,做功情况看体积,吸放热则综合前两项考虑
6.一定质量的理想(分子力不计) 气体,内能看温度,做功看体积,吸热放热综合以上两项用能量守恒分析。
—
—
九.电场:
1.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的功对应,电场力的功等于电势能增量的负值(减少量) :W 电=-?E 电。
2.粒子飞出偏转电场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沿电场方向的位移的中心”。
3.讨论电荷在电场里移动过程中电场力的功基本方法:把电荷放在起点处,标出位移方向和电场力的方向,分析功的正负, 并用W=FS计算其大小;或用W=qU计算.
4. 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 整个是个等势体, 其表面是个等势面.
5. 电场线的疏密反映E 的大小;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势与场强之间没有联系.
6.电容器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 断开电源时,电容器电量不变;改变两板距离,场强不变。 7.电容器充电电流,流入正极、流出负极;电容器放电电流,流出正极,流入负极。 8. 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
①直线运动:不同时刻进入, 可能一直不改方向的运动;可能时而向左时而向右运动;可能往返运动(可用图像处理) ②垂直进入:若在电场中飞行时间远远小于电场的变化周期, 则近似认为在恒定电场中运动(处理为类平抛运动) ;若不满足以上条件, 则沿电场方向的运动处理同①
③带电粒子在电场和重力场中做竖直方向的圆周运动用等效法:当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沿半径且背离圆心处速度最大, 当其合力沿半径指向圆心处速度最小.
9.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电势和场强大小没有联系. 十.恒定电流:
1. 电流的微观定义式:I=nqsv
2.等效电阻估算原则:电阻串联时,大的为主;电阻并联时,小的为主。
3.电路中的一个滑动变阻器阻值发生变化,有并同串反关系:电阻增大,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或电压变大, 与它串联的电阻上电流或电压变小;电阻减小,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或电压变小, 与它串联的电阻上电流或电压变大.
4.外电路任一处的一个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外电路任一处的一个电阻减小,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路端电压减小。
5.画等效电路的办法:始于一点(电源正极) ,止于一点(电源负极) ,盯住一点(中间等势点) ,步步为营。
6.纯电阻电路中,内、外电路阻值相等时输出功率最大(R外=r),
7.含电容电路中,电容器是断路,电容不是电路的组成部分,仅借用与之并联部分的电压。稳定时,与它串联的电阻是虚设,如导线。在电路变化时电容器有充、放电电流。 恒定电流实验:
1. 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时,电压表和电流表在电路中, 既是电表,又是电阻。 2. 选用电压表、电流表: ① 测量值不许超过量程。
② 测量值越接近满偏值(表针偏转角度越大)误差越小,一般应大于满偏值的三分之一。 ③ 电表不得小偏角使用,偏角越小,相对误差越大 。
3. 选欧姆表时, 指针偏角应在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选档、换档后,经过“调零”才能进行测量) 。.
4.选限流用的滑动变阻器:在能把电流限制在允许范围内的前提下选用总阻值较小的变阻器调节方便; 选分压用的滑动变阻器:阻值小的便于调节且输出电压稳定,但耗能多。 5.分压式和限流式电路的选择:
①题目要求电压或电流从零可调(校对电路、测伏安特性曲线), 一定要用分压式。 ②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比待测电阻的阻值小很多时, 限流式不起大作用, 要用分压式。 ③用限流式时不能保证用电器安全时用分压式。 ④分压和限流都可以用时,限流优先(能耗小)。 6.伏安法测量电阻时,电流表内、外接的选择:
①R X 远大于R A 时, 采用内接法, 误差来源于电流表分压, 测量值偏大;
采用外接法,
, 测量值偏小.
, , 采用外接法
7. 电压表或电流表中, 电流大小与其偏转角成正比, 一般有左进左偏, 右进右偏 8. 测电阻常用方法:
①伏安法 ②替代法 ③半偏法 ④比较法 9. 已知内阻的电压表可当电流表使用;已知内阻的电流表可当电压表使用;已知电流的定值电阻可当电压表使用;已知电压的定值电阻可当电流表使用.
10. 欧姆表的中值电阻刚好等于其欧姆表的内阻.
十一. 磁场:
1. 圆形磁场区域:带电粒子沿半径方向进入,
2. 。
3.
粒子穿过磁场的有关计算,抓几何关系,即入射点与出射点的半径和它们的夹角
4. 最小圆形磁场区域的计算:找到磁场边界的两点, 以这两点的距离为直径的圆面积最小 5. 圆形磁场区域中飞行的带电粒子的最大偏转角为进入点和出点的连线刚好为磁场的直径
6. 要知道以下器件的原理:质谱仪、速度选择器、磁流体发电机、霍耳效应、电磁流量计、地磁场、磁电式电表原理、回旋加速器、电磁驱动、电磁阻尼、高频焊接等.
7。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匀强磁场和重力场中,如果做直线运动,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做匀速圆周运动,重力和电场力一定平衡,只有洛仑兹力提供向心力。
8。电性相同的电荷在同一磁场中旋转时,旋转方向相同,与初速度方向无关。
十二. 电磁感应:
1. 楞次定律的若干推论:
(1)内外环电流或者同轴的电流方向:“增反减同”
(2)导线或者线圈旁的线框在电流变化时:电流增加则相斥、远离,电流减小时相吸、靠近。
(3)磁场“╳增加”与“? 减少”感应电流方向一样,反之亦然。
(4)磁通量增大时,回路面积有收缩趋势,磁通量减小时,回路面积有膨胀趋势 2.运用楞次定律的若干经验:
①内外环电路或者同轴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增反减同”
②导线或者线圈旁的线框在电流变化时:电流增加则相斥、远离,电流减小时相吸、靠近。 ③“×增加”与“·减少”,感应电流方向一样,反之亦然。
④单向磁场磁通量增大时,回路面积有收缩趋势,磁通量减小时,回路面积有膨胀趋势。 通电螺线管外的线环则相反。 ⑤楞次定律逆命题:双解,“加速向左”与“减速向右”等效。 ⑥感应电流的方向变否, 可以看B-t 图像中斜率正负是否变化. 3. 磁通量的计算中,
无论线圈有多少匝, 计算时都为φ=BS
4. 自感现象中, 灯泡是否闪亮, 要看后来的电流是否比原来大, 若是,
则闪亮, 否则不闪亮. 日光灯线路连接.
5. 楞次定律逆命题:双解,“加速向左”与“减速向右”等效。
6.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出的是平均电动势,在产生正弦交流电情况下只能用来求感生电量,不能用来求功和能量。
7. 8.
9
十三. 交流电:
1.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中性面为垂直磁场方向,此时磁通量最大, 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 电动势为零
线圈平面平行于磁场方向时, 此时磁通量最小, 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大, 电动势最大。 最大电动势:E m =nBS ω
φ与E m 此消彼长,一个最大时,另一个为零。
2. 交流电中, 注意有效值和平均值的区别, 能量用有效值, 电量用平均值. 3. 求电量的方法有两种:①用平均电动势得q=nΔφ/R ②动量定理
4.非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的求法:I2RT或U 2T/R等于一个周期内产生的总热量.
5.理想变压器原副线之间量的决定关系:电压原线圈决定副线圈;电流副线圈决定原线圈;功率副线圈决定原线圈
6. 变压器中说负载增加, 实为并联的用电器增多, 负载电阻减小. 7.远距离输电计算的思维模式要记好.
U 线
P 线
线
8. 自藕变压器和滑动变阻器, 9.
十四. 电磁场和电磁波:
1. 电磁振荡中电容器上的电量q 与电流i 的关系总是相反。
2. 电磁场理论 :
①变化的磁(电)场产生电(磁)场
②均匀变化的磁(电)场产生的稳定的电(磁)场
③周期性变化的磁(电)场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 3. 感抗为X L =2πLf ;容抗为X C =1/2πfc
十五. 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通过平行玻璃砖,出玻璃砖时平行于原光线;光过棱镜,向底边偏转. 2.光线射到球面和柱面上时,半径是法线.
3.单色光对比的七个量:偏折角、折射率、波长、频率、介质中的光速、光子能量、临界角. 4. 可见光中:红光的折射率最小, 紫光的折射率最大;红光在介质中的光速最大,
紫光在介质中的
光速最小;红光最不易发生全反射, 紫光最易发生全反射;红光的波动性比紫光强, 粒子性比紫光弱;红光的干涉条纹(或衍射条纹的中间条纹) 间距比紫光大;紫光比红光更易引起光电效应. 5. 视深公式h ’=h/n (水中看七色球, 感觉红球最深, 紫球最浅)
十六. 光的本性:
1.双缝干涉图样的“条纹宽度”(相邻明条纹中心线间的距离)
2.增透膜增透绿光,其厚度为绿光在膜中波长的四分之一。
3.薄膜干涉中用标准样板(空气隙干涉)检查工件表面情况:条纹向窄处弯是凹,向宽处弯是凸(左凹右凸) 。
4.电磁波穿过介质面时,频率(和光的颜色)不变。
λ0c
λ=5.光由真空进入介质:V=n ,n
十七. 量子论初步
1. 个别光子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表现出波动性
2. 跃迁中, 从n 能级跃迁到基态时, 将会放出C n 2种不同频率的光.
3. 能引起跃迁的, 若用光照, 能电离可以, 否则其能量必须等于能级差, 才能使其跃迁;若用实物粒子碰撞, 只要其动能大于(或等于) 能级差, 就能跃迁. 4. 个别光子表现为粒子性, 大量光子表现为波动性.
十七. 原子物理:
1.磁场中的衰变:外切圆是α衰变,内切圆是β衰变,半径与电量成反比。 2.衰变方程、人工核转变、裂变、聚变这四种方程要区分 3.1u 相当于931.5MeV, 注意题目中的质量单位是Kg 还是u.
4.核反应总质量增大时吸能,总质量减少时放能, 仅在人工转变中有一些是吸能的核反应。
其它常见非常有用的经验结论:
▲ 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μ=tanα ;
物体沿光滑斜面滑下a=gsinα 物体沿粗糙斜面滑下a=gsinα-gcos α
▲ 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在速度相等时,距离 有最大或最小 ; ▲ 物体沿直线运动,速度最大的条件是: a=0或合力为零 。 ▲ 两个共同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两物体间的弹力为 =0 ,加速度 相等 。 ▲ 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它们具有相同的 速度 ; ▲ 水平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小物体无初速度放上,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摩擦生热等于小
物体的动能。
▲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大小看 温度 ,做功情况看体积 ,吸热、放热综合以上两项
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
▲ 电容器接在电源上, 电压 不变;断开电源时,电容器上电量不变;改变两板距离 E 不变。
10、磁场中的衰变:外切圆是 α,β是大圆。
22
11、直导体杆垂直切割磁感线,所受安培力F= BL V/R 。
12、电磁感应中感生电流通过线圈导线横截面积的电量:Q= N△Ф/R 。
13、解题的优选原则:满足守恒则选用守恒定律;与加速度有关的则选用牛顿第二定律F=ma;与时间直接相关则用动量定理;与对地位移相关则用动能定理;与相对位移相关(如摩擦生热)则用能量守恒。
测电阻的其它方法
▲ 等效法测Rx : 2、 等效法测Rv : 半偏法测Rv : 伏安法测Rv :
3、半偏法测Rg
4、已知内阻的电流表可当作电压表用: 已知内阻的电压表可当作电流表用:
作文七:《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物理教研组总结》800字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物理教研
组总结
本学期我校物理教研组工作,在上级教研部门指导和学校教务处直接领导下,在广大成员的共同的努力下,在教育教学研究和常规日常教学工作中以及学校教务处举办的各种公开课活动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现将本学期所完成的工作具体总结如下:
一、新学期初组织各年级教师依据学校要求的进度制定好本年级具体的教学进度,在教学中按照教学进度实施教学。
二、开学初,安排本组教师在本学期使用好我校校本教材——指导教学书,并对在使用中发现的问题作好记录,最终以模块为单位进行二次修改。
三、继续组织好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做到每次有主讲人、有主题,讲后有讨论,每个教师有收获。
四、11、12月份积极组织我组教师参加县、市级教师学科素养比赛教师最终我组吴永端、徐群贤、叶建锟老师以扎实的基本功、清晰的解题思路、广博的人文素养荣获县一等奖、市二等奖。邹瀚海老师被评为县优秀指导师,邹立定老师开出了市级选修课——电子电工,叶建锟老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90学时培训的学习,并“优秀学员”称号。
五、在本学期,积极鼓励物理组全体成员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参加各种教育培训、专题讲座,以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期间有多人次向上级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优秀教学设计。
六、高三年级教师积极做好了本年级高考研究工作,特别是在最后的一段时间,多次研讨以保证学生能在理综考试中考出好的成绩。
七、积极安排好本组下学期校本教材的研发工作,如教材校本化研究、最小作业量,知者加速校本练习整理等,并将按照学校计划按时按质完成。
八、继续充分利用高中物理组公共信箱,发挥资源共享作用。(
总之,本学期在物理组全体成员的努力下,为了我校物理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想了一些办法,采取了一些措施,做了一些实情,改革了一些方法,收到了一些效果。当然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希望在下学期的工作能够有所改进,争取做的更好,使高中物理组在我校的教研工作走在前列。
作文八:《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中物理及班主任工作总结》2700字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罗 章 俊
这学期来,本人担任高一、高二、高三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和高三班主任以及物理教研组长工作。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育、教学、教研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年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
一、师德和个人学习方面:
热爱并忠诚于人民的教学事业,教学态度认真,教风扎实,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三亚市教师远程培训、和“国培”,并做了大量的理论笔记和作业。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所写的教案《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荣获市高中组二等奖。
二、教学方面
,、备课
积极组织参加教研活动,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新课程标准。,虚心向同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
1
工作到深夜。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
,、上课
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辅导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为了辅导学困生,给他们吃小灶
,、作业
根据减负的要求,我把每天的作业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
三、班主任工作
作为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来实施对学生的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健康全面发展。本着这个原则我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要关心爱护学生,再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他们热
2
爱祖国,树立为"中华之振兴而奋发向上"的远大理想。增强集体观念,培养高尚的情操,形成一个遵守纪律、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集体。
(2)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
按照学校《一日常规》的要求对学生进行量化打分,班干部和学生代表轮流做文明监督岗人员,做好记录,把它作为每月评优和学期末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强化道德行为规范的作用,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
2、重视班委班风建设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要组织一个成功的班级,班主任首先要选择一些品学兼优、责任心强、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班队干部,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之成为同学的榜样,带动其他同学不断进取,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1)、选拔培养班干部
在班干部的产生过程中,实行民主选举的基础,经过班主任的优化组合而产生的班委会,得到了同学们的信任和拥护,具有较强的战斗力。我经常教育他们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进,教会他们如何分辨是非,及时阻止同学中的不良行为。
(2)、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3、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3
教育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遵守学习纪律,指导学生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
4、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对学生全面负责,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课业学习,而且要引导他们开展有益的科技和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养成良好习惯,增加社会知识,掌握一定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增长实际才干。本学期本班荣获了两次文明班级,在元旦举行的文艺晚会中,班级表演的节目荣获二等奖。
在班级工作中尽管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一定总结经验教训,使班级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五、物理教研组工作
本学期我们物理教研组在贯彻新课程改革方案,实施探究性物理课堂教学的模式,认真做好中、高考复习以及各年级正常的物理教学的基础上,针对教育改革的形势和实际教学的需要,加大了教研组工作的力度,开展了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工作。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物理教师的理论素养
1、全组教师参加三亚市教师远程培训和初中教师国培学习,通过学习课程改革的有关材料,,深刻理解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提高理论素养,把握新时期物理教学目标与重点,学习新教法,力求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具成效。
4
2、组织教师开展学习心得体会交流会,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并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教案等,多次在我校的博客上发表。在三亚市教育局教研室举行的教案评比活动中,我组的龙仕冠老师和本人的参赛教案均荣获二等奖,蓝天老师荣获三等奖。
3、为了扩大教师的眼界,多方面获取教学信息,加强向兄弟学校的学习和交流,安排了老师到五指山市参加新课教学观摩学习。
二(抓好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实践者,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教学投入。
1、定期进行教学常规调研工作,及时获取了反馈信息,不断地改进教学。
2、定期抽查教案、听课记录,检查作业批改情况。。
3、为了加强交流,提高学习的效果,我们教研组活动中安排4位教师主持集体备课活动。教师谈自已的心得体会,然后各抒已见,共同讨论。
4、相互听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本学期组内4位教师都开设了3节科组研讨课,本人也担起了1节全校公开课,并及时进行评课交流,受到听课教师和上级领导的好评。
5、本学期组织了八年级物理竞赛,加强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加强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科组的整体功能。
5
通过创建科组博客,建立试题库,课件库,教案库等学科资源,方便科组成员查阅资料,相互学习,提高工作实效,实现资源共享。
四、组织教师参与省物理中心教研组组织的在线研讨活动,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共同进步。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有不足,如教研氛围不够浓厚,第二课堂开展的不够活跃,教学方法较为传统,新理念新方法接触得不多,新课程的钻研很多地方不够到位,等等。
以上是我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及老师指正。我一定再接再厉,努力工作(
6
作文九:《201X—201X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物理教研组总结》1000字
201X—201X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物理?教研组总结? 201X—?201X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物理教研组总?结?
201X—201X?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物理教研组总结正文 综合工作总结?201X—?201X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物理教研组总?结教研?总结物理高中第一学期年度?
本学期我校物理教研组工作,在?上级教研部分指导和学?校教务处直接?领导下,?在广大成员的共同的努力下,在教育教学研究?和常规平常教?学工作中和学校教务处举行的各?种公然课活动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现将本学期所完成的工作具体?总结以下:?
?
一、新学期初组织各年级教师根据??学校要求的进度制定好本年级?具体的教学进度,在教学中依照教学进?度实施教学。?
?二、开学初,安排本组教师在本学期使用?好我校校本教材? 指导教?学书,并对在使用中发现的题目作好记录,??终究以模块为单位进行二?次修改。
?三、继续组织好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做?到每次有主讲人、有?
主题,讲后有讨论,每个?教师有收获。?
?四、1
1、12?月份积极组织我组教师参加县、市级教师?学科素养比赛教师?
终究我组吴永端、徐群贤、?叶建锟老师以扎实的基?本功、清楚的解题?
思路、广博的人文素养荣获?县一等奖、市二等奖。?邹瀚海老师被评为?
县优秀指导师,邹立定老师??开出了市级选修课 电子电工,叶建锟老?
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90学时培训的学习,并? 优秀学员? 称号。
?五、在本学期,积极鼓励物理组全体成员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参加??各种教育培训、专题讲座,以进步自己的理论?素养,期间有多人次向??上级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优秀教学设计。?
?六、高三年级教师积极做好了本年级高考研?究工作,特别是在最后??
的一段时间,屡次研讨以保证学生能在理综考?试中考出好的成绩。?
?七、积极安排好本组下学期校本教材的研?发工作,如教材校本化?研?究、最小作业量,知者加速校本练习整理等?,并将依照学校计划按?时?按质完成。
八、继续充分利用高中物?理组公共信箱,发挥资?源共享作用。(总?
之,本学期在物理组全体成??员的努力下,为了我校物理学科的教育教?
学工作,我们想了一些办法?,采取了一些措施,做?了一些实情,改革?
了一些方法,收到了一些效?果。固然在此进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题目,?
希望在下学期的工作能够?有所改进,争取做的更?好,使高中物理组在?
我校的教研工作走在前列?。?
?
作文十:《2010~2011年上学期高中物理教学工作总结》2400字
2010~2011年上学期高中物理
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物理的系统性强、较为抽象,学生普遍感觉难学。作为物理教师,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各方面做了探究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学期即将结束,现将本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学校的安排,本期我负责高三6班,高一1、2班的物理教学工作。高三6教学,主要进行了第一轮总复习。高一教学重点在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衔接,思维模式的转变,物理模型的建立上。
二、成绩和缺点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
(1)重三基。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针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我让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力求推导引出新的概念、定理和结论,使学生清楚地理解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如:在学习《超重、失重》一节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体会物理情景,我布置学生课外站在磅秤上亲自实验,从而加深了对这一物理过程的理解。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知识要逐步积累、扩展和延伸。不要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设法将难懂的知识通俗化,简明易懂,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如:在学习《波的传播》中我把问题口诀化:“上下坡反向”、“向右看齐”等。
(2)重能力。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能力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只靠机械地灌输,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严谨的学习作风。准确理解并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培养能力的基础。课堂练习和作业中,力求做题规范化。如:在主观性习题的求解中,要求学生必须指明研究对象,必须画图分析受力情况,必须写明所用的定理定律名称,必须突出关系式等。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逐步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运动学时,对一道习题,我用“图象法”“公式法”“实际演练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讲解。另外,课堂上分小组讨论,小组推荐让学生上台分析一些力所能及的习题,也是提高能力的关键。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一学生刚入校,学生普遍感觉物理比较难,甚至对物理失去信心。针对这种现象,我组织学生成立物理课外兴趣小组,课外实验,宣传物理思想、调动大家学习积极性、培养大家学习。我把两个班的学生结合起来,共同组成物理学习总组成员。我和两个班的物理课代表担任物理总组理事会成员,我们制定一个共同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根据月考成绩,把每个班的学生根据上、中、下合理分组,以6—7名学生为一学习小组,小组设组长一名,然后、按组进
行编号,更有利于学习的共同进步。让学习小组之间进行互相评比,在竞争中求发展。
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对物理的兴趣越来越浓,变成了“要我学”为“我要学”,成绩自然而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3、错题集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我还建立了错题集。错题集又名“双色笔记”,蓝笔抄题,红笔写分析感想。一周交一次,对错题集进行打分。比较好的得5分,有一些错或不整齐的给4分,错的较多的给3分,数量较少的给2分。对这样的措施,学生一开始还比较重视,时间一长就疲塌了,错题仍然错,不见长进。
后来,我改变了做法,对错题集整理比较好,符合要求的打个5分,其他情况不得分,只用红笔勾出错处。由于有些章节题目较难,多数做不好,只有少数几个得5分,也有时题目比较容易,多数能得5分。这样,学习好、整理认真的学生经常得5分,学习较差的学生也有机会得5分,学生的错题集上只出现5分,不出现其它的分数。一学期下来,我发现错题集比原来整齐多了 。每次错题集一发下来,学生都翻开看看,有的自言自语的说:真好,又得了一个5分。虽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5分,却使学生获得了一种成功的快乐。这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它可以转化成继续努力的愿望。虽然我不再做更多的工作,无形中作业质量也提上去了,错误率明显下降了。
三、方法和措施
(1)坚持课堂随时练
在平时教学中,有些章节知识容量非常丰富,学生是否掌握对下一节学习影响很大。我坚持进行了课堂10分钟随时小练习。通常情况下以概念填空或小计算题为主。通过随时地进行课堂小练习,有助于学生形成课后复习的好习惯,又进而促进教学。
(2)坚持周周定时练
我每周都要抽一节晚自习,让学生对本周所学的知识要点进行检测,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知识的遗忘先快后慢,每周一练将有助于学生对本周知识形成系统,及时地弥补知识,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3)坚持章节单元练
每学完一章之后,我都要对本章加以复习巩固。我精选习题,统一时间,统一考试。通过章节的单元练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更有助于学生把知识串联起来。同时也可以检测这个阶段学生对章节的学习情况,对于检测结果,进步幅度较大者,我在每周一课上给予公布,以形成激励。
四、存在的问题
教学一段时期后,要进行教学反思。我每个班随机找15 名学生进行研讨。让他们总结一下前一段学习中自己最成功的地方有哪些,不足的地方有哪些,老师应该继续提倡哪些,应该避免哪些,你对教学中有哪写建议。有一些同学很有潜力,但往往考试不尽如人意。我坚持每次月考后,开边缘生动员会。我把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开会,帮
助他们查找问题,并激励他们,你们有一个好的前途,很有希望,但考试成绩不理想,一定要仔细分析原因,相信你们会更优秀!也有些学生入学基础差,但我并不因此而忽视他们 。除了平时主动接近他们,和他们谈话之外,还专门为他们开激励会。告诉他们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老师相信你们能行。现在落后只是暂时的,只要你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成功就在不远方。
没有探索,就没有创新;没有尝试,就没有进步。探究与实践共行,汗水与心血同伴。凭着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去奋斗、去探索。在教学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必须倾注热情、付出心血、洒下汗水,需要脚踏实地的去探究。在今后,我一定要更加积极认真的投入工作中去,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而努力!
2010年12月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第二学期高中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