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李商隐《锦瑟》思想感情分析》1700字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了解作者及其诗歌 :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 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 ,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现存诗歌600多首,内容涉及比较广泛。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郁得于杜甫诗歌的精髓,绚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受益于李贺。诗中善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李商隐的诗歌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内容领悟:
大家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那么你最喜欢这首诗歌的哪一句或几句,并且翻译出来。
锦瑟呀,你为什么偏偏是五十根琴弦呢?聆听锦瑟繁弦的一音一节,都让我回忆起已逝的美好年华。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
我曾像庄周梦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终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无限的悲感和难言的冤愤,托负给送春归去带着凄音的杜鹃。
我身世悲凉,像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我理想破灭,如蓝田山日光煦照,化山中美玉为气烟。
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知无穷的怅恨?早在当时我已感到不胜惆怅。
情感揣摩:
首联:锦瑟牵情, 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 感伤深沉
颈联:对月而泣, 美梦如烟
尾联:追忆此情, 当时惘然
附:
《锦瑟》练习题
1、阅读李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
2、《锦瑟》用典比较多,请你找出来并分析一下这些典故的运用对表现人物心情有什么作用?(选择一两处即可)
答:
3、理解诗歌颔联的含义,并说明句中“迷”、“托”二词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心态。(3分)
4、这首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结合诗中的句子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 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2、参考答案:(1)“庄生晓梦迷蝴蝶”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诗人表现了这样的情景: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境。这里既是美好的梦境,又是虚幻的梦境,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2)“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无限伤感,亦表达殷切的思念。(3)“沧海月明珠有泪”,传说珠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 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男海鲛人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鲛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其凄寒孤寂的感伤。(4)“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升腾,远察如发,近观却无。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与典三所涵一致。
3、颔联含义:(我)对美好的情景却又是飘渺的梦境感到迷惑,只能将伤感思念之情托付给杜鹃。(或:我曾经像庄周梦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终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伤心托付给杜鹃。)“迷”、“托”二词刻画出诗人无端陷入困境,又无力自拔寻求寄托的真实心态。(3分;颔联含义1分,心态2分。)
4、这首诗寄托了作者对华年流逝的伤痛之情,以及对美好往事的追怀,理想境界的向往和渴望。如诗中“沧海月明珠有泪”写诗人遥望沧海,对景伤情,哭悼美好往事。“玉生烟”又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但又不能把握和亲近的理想景色。(4分;感情2分,举例2分。
作文二:《白居易《杨柳枝词》和李商隐《柳》都借咏柳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500字
白居易《杨柳枝词》和李商隐《柳》都借咏柳抒发了 诗人的思想感情,如果说 “ 白诗表达了自伤迟暮的思想感情,李 诗则表达了对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 ” 就是李代桃僵。因为 白诗 “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 日无人属阿谁 ” ,前两句写柳的风姿可爱,后两句抒发感慨,借 痛惜永丰柳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李诗 “ 曾 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青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 带蝉 ” , 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身世的生 动写照。
曾巩 :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作者介绍】 ?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 丰(今属江西省。宋仁宗时官至中书舍人。 ? 他是北宋散文家,诗也 写得有特色。所写七言绝句,不乏清新可喜的好作品。
【说明】 ?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 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 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解释】 ? ①倚 --仗恃,依靠。狂 --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 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 地变绿了。②解把 --解得,懂得。飞花 --柳絮。③这两句的意思是:
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 时候啊!
作文三:《思想感情探究》900字
龙源期刊网 ://.qikan..
思想感情探究
作者:许丽莎
来源:《高中生学习·高三版》2016年第04期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是高考诗歌板块包括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在内的四大考点之一。近五年,全国课标卷每年的每套试卷都无一例外地考到了这个考点,考查形式基本都是主观题。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说。
[情感概括题]
此类题目要求直接说出某诗句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设题方式一般为:
第×句诗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本诗抒发了哪些情感?/诗的×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考查以上四问,可知此类题提问都比较直接,指向性很强,要求明确。
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为:①整体感知,找出“情语”。从标题和正文中找到直接揭示作者感情的词语,这些词句以动词和形容词居多,大多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一般会在标题或正文的首句或尾句中,如“愁”“忧”“喜”“乐”“怜”“泪”“怅”等词语;②局部精读,捕捉“景语”。抓住核心意象,捕捉景物特征,借此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典故语,挖掘典故背后作者的用意。③分析概括,领悟情感倾向。
例1 阅读陆游的《鹊桥仙》,回答: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013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Ⅰ)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分析 前一问是对主旨内容的考查,后一问直指感情的归纳概括。“华灯纵博”“雕鞍驰射”的“当年豪举”看似激昂豪迈,但“谁记”二字一笔陡转,顿时引出理想落空的寂寞凄凉。上阕最后两句以“独”字为转折,将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志存复国大业之士却被闲弃不用进行对比,表现了诗人虽身寄湖山,但心存河岳,对世道不公的愤激之情。
不少同学在作答此题时,将第二问的思想感情简单概括为“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牢骚”,这是不完全符合答题要求的。概括题必须明确两点:基于何种原因或情境产生的何种感情基调。
作文四:《思想感情练习》9800字
思想感情 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减字木兰花 朱敦儒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 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 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注】 谢家,即唐代著名歌伎谢秋娘家。古诗词中常用谢家代指歌伎家。 请说说本首词上下阕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并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 抒怀的。 答: 答案 本首词上阕抒发了作者感慨年华已老、万事已休的心绪;下阕抒发作者 对国家败亡的痛惜心情。 作者巧妙运用了一连串的典故 (或答巧妙化用前人诗句) 来抒情:借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刘郎”自谓,感叹 自己漂泊的处境;借崔护《题都城南庄》诗“桃花依旧笑春风”感叹“世事无 常”,自己只有心灰意冷;借白居易在浔阳江上听琵琶因有感于天涯沦落而掉泪 来写自己因国破家亡而流离失所,自己的泪要多于白居易。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 萨 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注】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 沉水:沉香。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全词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答: (2)全词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充分表达词人情感的? 答案 (1)全词抒发的是一种深沉的思乡之情,“故乡何处是”一句直接点明 了这种情感,而“忘了除非醉”则更是将这种情感表现得深沉真挚。 (2)词的上阕写初春的景色及词人的感受,是为下阕抒发思乡的悲情作反衬。 “忘了除非醉”则直抒胸臆,说明这种思乡之情只有在醉时才能忘却。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南柯子?忆旧 仲 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阙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你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答案 (1)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
带沙”是近景;②用了视听结 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③运用了拟人 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 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2)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 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感慨的复杂心情,
“绿杨堤畔问 荷花: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写的是词人站在荷塘边, 突然想起来原来有一年, 也是这个时候, 他到过此地, 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 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 他禁不住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 “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 么?”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千秋岁引① (宋)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 台风②,庾楼月③,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④,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 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 后,思量着。 【注】①此词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后的晚年作品。 ②楚台风:典出宋玉《风 赋》,楚王游于兰台,有风然 而飒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③庾楼月:典出《世说新语?容 止》,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④担阁:耽搁。 (1)本词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对此加以概括。 (2)本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 (1)上片借“角声”“燕”“雁”等意象,描写了一幅凄清、冷寂、哀 伤的秋光图。 (2)①久客异乡、思盼归家但又身不由己的思绪。旅舍客馆令羁身异乡的客子 心中抑郁,砧上的捣衣之声 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角声”“燕”“雁”都寓有久别归家之意。②倦意官场 (或被名利所缚) “无奈被些名利缚, 。 无奈被他情担阁”名缰利锁, 缚人手脚, 世情俗态,耽搁自在生活。③借对昔日欢会、空负情人期约的描写,表达对无拘 无束的百姓生活的留恋与向往之情。其深层借以抒发自己对政治的厌倦之情。④ 历经沧桑后欲寄情山水(或:心归自然)而不得的痛苦之情。欲在景中寄托情感 而不得。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 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 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请简要分析上阕景物描写的特点。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抒情手法。 答案 (1)①动静结合。“坠叶”为动,明月是静。
②以声衬静。落叶的细碎之声,使夜的寂静特点更加突出。 ③从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 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练”的比喻使月光的洁白、静谧跃然纸上。 (2)写秋夜离人相思之情。 ①间接(借景)抒情:词的上阕在秋夜寒寂静
的画面中寄寓了词人深切的怀人之 情。(或借人物描写抒情, 词的下阕通过描写主人的愁意、愁容、愁态,刻画了一个因思人而深夜难眠的人 物形象。) ②直抒胸臆。词的下阕“酒未到,先成泪”“谙尽孤眠滋味”等,直接表达了主 人公的忧愁。 6 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滴滴金梅 孙道绚 月光飞入林前屋。风策策,度庭竹。夜半江城击柝声,动寒梢栖宿。 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梦绕夷门旧家山,恨惊回难续。 注:孙道绚,中原人,盛年孀居。在金兵南下之际,她同李清照一样,“漂零遂 与流人伍”,流徙江南,只身 寄居一室。 (1)上阕中有一个字用十分形象,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词看,作者传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飞”字用的传神。从视觉方面着笔。透过窗棂看到月光透过林梢, 穿入小屋,写出了不眠者眼 中的月光情态,境界极佳。 (2)词中表达了词人处于离乱寡居之中,恋旧居、爱旧国的思想感情。上片写作 者所处环境,由客观事物象征作者的心态,下片深入刻画词人内心世界.抒发出 怀念国都的思想。 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 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 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1)词中记述了诗人与参寥的哪些交游活动,请加以概括。 (2)“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 达作用。 (3)下片蕴含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 (1)答题要点:观钱塘潮,赏游西湖春景。 (2) 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象变化快的特征, 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 的 感慨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 之情。 或:比喻。以潮涨潮落喻人世的聚散离合,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 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3)表达了对与参寥在杭州的交游生活回忆和留恋之情,对友情的珍惜,以及 离别之际对参寥的劝慰和自我安慰之情,表达了自己归隐超脱的心志。(依依惜
别之情,对来年再聚的期待之情) 8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 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词的上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景的?运用了
哪种表达技巧?请对此作简要说 明。 (2)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画龙点睛,反映了作 者怎样的感慨? 答案 (1)从视觉写声:“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从视觉写色:“白鸟” 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 衬托:远近分明, 动静结合。 (2)从表面上看,作者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其实 从“又”、“浮生”等中隐隐可见作者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日复一 日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失落情绪。 9 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 【清】纳兰性德①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②! 注释:① 纳兰性德,字容若,清初著名词人。婚后三年,妻卢氏亡故,此诗作 于其妻亡故后。② “谢桥”,代指谢娘所在之地。谢娘者,於唐宋诗词通常泛 指所恋之美人。 (1)品味“瘦尽灯花又一宵”句中“瘦”字的表达效果 (2)“梦也何曾到谢桥”语中含有什么样的语气?联系全诗, 简要分析此句表达 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1)“瘦”字,拟人,形象生动,表现了灯花从亮到灭的过程;既是灯花 瘦,也暗含着作者因思念而心碎形瘦的情状。 (2)语中带有埋怨的语气,梦里又何曾与亡妻相遇呢。词人因思念亡妻而彻夜难 眠,希望醉眠入梦,在梦中与亡妻相遇,以解相思之苦,但即便是在梦中也不曾 见过亡妻,表达了作者对亡妻极度思念极度沉痛的情感。 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 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将欲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词的上阕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做具体 分析。 (2)“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用了谁的的典故?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答案 (1)上阙寓情于景,传达出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壮志难酬的孤愤 之情。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 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 的矛盾。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表现出一种沉郁含蓄
的风格。 (2)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 情。 11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
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 杜宇: 即杜鹃, 又名子规。 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 又有“杜 鹃吐血”的典故。 (1)词人写杜鹃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这首词在景物描写上极力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请结合词人“况半世飘 然羁旅”的身世说说这首词表 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泠泠”是清凉、清冷之意。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照进稀疏的竹 林,洒在竹林的地面,给人清冷之感。“泠泠”与第三句中的“寒”字照应,点 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 (一说:“泠泠”形容水声清越。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 仿佛听到一涨流水穿过竹根,发出泠泠的声响。“泠泠”与第三句中的“寒”字 照应,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 (2)寂寞之因: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被贬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声音,以动写静,反衬出夜的寂静,从而衬托 出他的寂寞情怀。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2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 尤袤 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树微茫。 只欠孤篷听雨,恍如身在潇湘。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⑴第一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⑵第二首诗中的“安得”二字反映了诗人内心怎样的矛盾?如此作结, 有何 妙处? 答案 ⑴分为两个层次。前两句为第一层次,对画中景物作客观描写:远处是万 里江天, 近处是一村烟树, 杳霭微茫, 一派烟雨迷蒙的景象。 后两句为第二层次, 写诗人看画时的主观感受,赞叹观赏米元晖画笔如见真山水,好像已置身于潇湘 之上。 ⑵画中的境界确是令人神往的, 可是, 要披戴绿蓑青笠, 就得抛弃纱帽官服; 长在江湖之上泛宅浮家,也就免除了尘俗的纷烦和仕途的荣辱。这在诗人的确是 个矛盾,“安得”二字便是发自内心的感慨。如此作结可谓一箭双雕,既抒发了 自己内心的感慨,又表现了对米元晖更高的评价:能绘出如此境界的画家,其人 之清高绝俗不言可知。
13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念奴娇?登多景楼① [南宋]陈亮②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 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注】①多景楼,
在江苏京口(镇江);②南宋孝宗 15 年,陈亮因反对南宋统 治者以“长江为界的南北定势”为借口而放弃北伐的主张,亲自到京口一带考 察。 (1)“河洛腥膻无际”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全词感情起伏变化很大,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答案 (1)借代;用“腥膻”代指(充满了腥膻之气)的敌占区,暗含对统治者苟 且偷安,不思恢复(收复失地)的批判(讽刺)。 (2)由开头对无人领会登临意的慨叹,对统治者只知借天险以求苟安(南宋朝 廷如六朝统治者一样出于自私的打算而苟安于一隅)的郁愤,转到对南宋有些人 (“王谢”)空发议论(空谈)却无北伐(收复)行动的讽刺, 再到最后转为抒发破敌 取胜的豪情(收复失地的必胜信念)。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村夜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这个变化的? (2) 《唐宋诗醇》称白居易的《村夜》 :“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 七绝中之近古者。”你 认为这样的评价合理吗?为什么? 答案 (1)孤独寂寞——想排遣烦闷——由于惊喜而忘了孤寂。诗人借景物的 变换写出感情的变化。 1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菩萨蛮 赵令畤①(北宋) 春风试手先梅蕊,頩②姿冷艳明沙水。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 【注】①作者与苏东坡过从甚密,东坡为爱其才,曾荐其于朝。东坡因政争遭贬 谪时,作者亦受牵累。②頩,读作 pīng,光润美好的样子。 (1)词中的第一个“先”指的是 ,第二个“先”指的 是 。 (2)指出这首词中“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答案 (1)春风最“先”使梅花吐出了嫩蕊 女人们最先把梅花连同钗饰插 在头上 (2)三四两句,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点出了梅花的风骨、品格。“不受众芳 知”,表明梅花的态度是不卑不亢,从容而自矜的。“端须月与期”,词情突然 扬起,说只有月亮才配与梅花作伴。前句抑,后句扬,抑扬之间,把梅花格调的 高绝,推上顶峰,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虽然遭遇挫折,但仍然要保持清高孤傲,卓
然不群的品质的襟怀和性情。 16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唐多令 邓 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 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 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
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1)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 (2)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双关,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 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 (2)作者用落雁、明月和芦花这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 意境,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和漂泊悲苦之情。 17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问题。 数 日 [宋]赵师秀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野 望 [宋]翁 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1)两首诗都写到秋天的景象,但是诗句中流露出的情感有所不同。赵诗流露 出一种 的感情,而翁诗则流露出一种 的感情。 (2)赵师秀和翁卷都是当时有名的苦吟诗人,两首诗的末两句均令人拍案叫绝, 请结合诗句内容分别赏析其 妙处。 答案 (1)赵诗流露出一种 懊丧(落寞、悲苦)的感情,而翁诗却流露出一种 闲淡(欣喜)的感情。 (2)赵诗末两句写由于树林稀疏使远山呈现出它的雄姿,却又被云遮去了一半。 一“放”一“出”,神采飞扬,显现出淡远的画镜,山却“一半无”,不禁让人 懊丧,写得起伏跌宕。 (或者结合诗句写出拟人手法及其好处) 分)翁诗末两 (2 句写的是诗人登山为了看水,却在水里看见了青山的影子;“闲”字(或者抓 住“忽”字赏析) 可以想见诗人闲淡疏放的风神与“野水”“青山”等清空悠远 景色正相契合; (或:写出了一种审美境界,山掩水,水映山,从山看水,从水 看山,从一事物身上看出另一事物的影子,语虽质朴,但理趣盎然) 1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子规 余靖 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易堕将干泪,能伤欲断魂。 名缰惭自束,为尔忆家园。
【注】范仲淹上书朝廷,要求对旧制进行整顿和改革,遭到守旧派反对,被贬为 陕西路宣抚使。当时诗人为集贤校理天章阁待制,与范仲淹交往甚密,于是上奏 章为范仲淹辩护,也被贬。这首诗即为此事所感而作。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2)请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对这首诗歌进行赏析。 答案 (1)①对范仲淹遭贬的同情及对执政者的愤慨。②无意于仕宦、归隐田园 的感情。 (2)这首诗歌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开头两联借景抒情,作者 描写了子规啼叫、疏烟明月、微雨落花等景物,写出了一幅春残之景,寄寓
了自 己的感情; 最后两联直抒胸臆, 联想到了范伸淹及自 己的遭遇, 诗人肝肠寸断, 涕泪滂沱,惭愧为名利所缚,感叹不如及早归隐田园。 19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答题。 天津桥①春望 雍陶②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③花。 [注]①天津桥:建于唐朝的东都洛阳洛水之上。②雍陶:晚唐诗人③上阳:指上 阳宫。上元年间始建,武则天、唐玄宗曾多次巡幸洛阳。安史之乱后,宫苑遂日 渐荒芜。 (1)具体说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⑵简析这首诗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1)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 烟,缕缕柳丝随风飘荡,斜拂岸边;描绘了一幅明媚、绮丽的津桥春日图。 (2)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先描绘天津桥边明媚、绮丽的春光,后转写金殿闭 锁,宫苑寂寥之景。人们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的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 岁重来,而大唐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这正是以乐景衬衷情(或答反衬) 。第四 句写宫莺不甘寂寞,衔着一片残红飞出墙外寻觅春光,从侧面烘托出上阳宫凄凉 泠落的景象,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国运衰微、今非昔比的伤感和哀叹 20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 答案 (1)①人在羁旅的寂寞孤独思乡之情,②身世苍茫、半生飘零的悲凉之 情,③壮志未酬的惆怅之情。 (2)示例一:这首词运用了味着这首词的主旨是写送春情怀。”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 ⑴①即将还家之喜;②为即将返家而沉醉之喜;③沿途赏美景之喜;④来 路艰难跋涉已成过往之喜。 ⑵不同意。全词抒发的是客子即将到家时的喜悦之情。全词通篇都是紧扣“喜还 家”三字构思下笔、写景抒情的。 2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 秦观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 人与绿杨俱瘦。 (1)分析末句“瘦”在词中的妙处? (2)本词前两句与后面几句,在情感上有何变化?请简要分析。 答案 (1)“人与绿杨俱瘦”用了拟人手法,一个“瘦”字,写出了主人与绿 杨的消瘦与憔悴,人物因伤春而瘦,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伤春忧思哀伤之情。 (2)前二句直笔写春,写莺歌啄花,写燕翔点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 三、四句却转作悲苦语,一个“冷”字,一个“寒”字,一个“瘦”字,表达了 伤春凄冷之情。 由赏春到伤春的变化。 本词用了反衬的手法, 从愉快之景象叙起, 乃欲反衬其心境之愈为悲苦。表达了词人借春光盛衰之过程,展示流转在节序交 替中的伤春念远之感,因伤春而引发怀人之悲苦与忧伤之情。 23 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完成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1)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 (2)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跳”字写出了雨之急、雨之大;“跳”这个动词绘声绘色地把雨 打荷叶的情景极为传神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2)上阙诗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看到的是满湖烟水,闻到的是阵阵幽香,因 而沉醉其中,忽然一阵急雨袭来,敲打船篷,致命名诗人午梦初惊,对急雨惊梦 不无遗憾抱怨之情;然而醒来一看,眼前出现的却是更加美妙的境界,感情由急 雨惊梦之遗憾变为咏荷上雨之欣喜,变化自然,水到渠成。
24 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完成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1)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 (2)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跳”字写出了雨之急、雨之大;“跳”这个动词绘声绘色地把雨 打荷叶的情景极为传神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2)上阙诗人梦中泛舟
西湖花底,看到的是满湖烟水,闻到的是阵阵幽香,因 而沉醉其中,忽然一阵急雨袭来,敲打船篷,致命名诗人午梦初惊,对急雨惊梦 不无遗憾抱怨之情;然而醒来一看,眼前出现的却是更加美妙的境界,感情由急 雨惊梦之遗憾变为咏荷上雨之欣喜,变化自然,水到渠成。 2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 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 酴醿:一种观赏植物。 (1)词的上片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试作简要分析。 答: (2)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答: 答案 (1)运用色彩对比、动静相衬的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嫩绿”与“红 英”对比,静态的嫩叶及小红 英与动态的蜂儿及燕子相衬。 (2)面对春的离去,作客在外的词人只好借酒消愁,混过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 接新一天的到来;表达了词人的伤春之情和飘零之感。 2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 萨 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注】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 沉水:沉香。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全词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答: (2)全词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充分表达词人情感的? 答: 答案 (1)全词抒发的是一种深沉的思乡之情,“故乡何处是”一句直接点明
了这种情感,而“忘了除非醉”则更是将这种情感表现得深沉真挚。 (2)词的上阕写初春的景色及词人的感受,是为下阕抒发思乡的悲情作反衬。 “忘了除非醉”则直抒胸臆,说明这种思乡之情只有在醉时才能忘却。
作文五:《思想感情2》4700字
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二)
1、(2016·山东卷·T 四)14. 阅读下面的元曲, 回答问题。(8分)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 灯火青荧对客船, 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 雪片与风鏖战, 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结合作品, 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4分)
2、(2014·江苏卷)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 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 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 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 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 日暮归来雨满衣。
(1). 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6·江苏卷·T10、11)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10、11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 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 戏用李广事, 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 匆匆未识, 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 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 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 要短衣匹马, 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 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 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 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 杜曲幸有桑麻田, 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 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
(1). 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 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2). 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6分)
4、(2015·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 明河浮太清。
风林一叶下, 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 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路, 炬火驿前迎。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 请简要分析。(3分)
③④①②②①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3分)
5、(2015·四川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 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 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 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 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 山空月色深”。(3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1、【解析】分析情感变化, 可以逐句地分析该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然后串联起来。“孤舟夜泊洞庭边, 灯火青荧对客船”, 借景抒情, 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情, 羁旅之思; “诗豪与风雪争先, 雪片与风鏖战, 诗和雪缴缠”表现诗人诗兴大发的激动之情; “一笑琅然”表现作者的乐观、旷达、豪放。综合以上分析, 可以看出诗人的感情变化是:孤独寂寞——豪迈旷达。 答案: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 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1分) 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1分) 风雪鏖战, “诗豪”与风雪争先, “诗”又与雪缴缠, 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与风雪的豪迈气概;(1分) “一笑琅然”, 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1分)
2、【解析】从诗句可揣摩作者的情绪。“九日驱驰”表明是欣然前往的, “寻君不遇又空还”看出是怅恼的, 从“诗思清人骨”可知友人是值得欣赏的。认真把握、解读每句诗, 情感的体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评分标准】须答出情绪的变化, “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一点1分, 要点一紧扣“乘兴”, 要点二紧扣“怅惘”, 要点三紧扣“欣赏”。
【解析】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城郭休过识者稀”, 是说不要经过城郭, 因为认识他的人少; “哀猿啼处”, 是说他住在深山老林里, 不然哪里来的“猿啼”; “柴扉”, 是说他家居简陋; “渔樵路”, 是说他过着渔樵生活, 是隐也; “日暮归来雨满衣”, 是说他完全与山相融, 亦隐也。
答案:城里少有人知; 家住深山; 与渔樵为伍; 居室简陋。
【评分标准】一点1分, 答出任意三点可得满分。
【解析】赏析结句的表达效果, 一般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作答。第一首诗结句, 从“门对寒流雪满山”来看, 这里写的是友人居住的生活环境, 结合前一句来看, 这里是在回答“诗思清人骨”的疑问, 答时要注意把握这一关系。第二首诗结句, 从诗句内容看是描述诗人日暮归来衣服被雨打湿的情景, 从“日暮”和“满”可以看出诗人的执着。
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 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 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 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
第二首诗的结句, 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 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 展示其生活情趣) 。
【评分标准】分别就两首诗结句进行赏析, 第一首诗结句赏析3分, 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 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 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三点各1分。第二首结句赏析2分,
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 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 展示其生活情趣) 。两点各1分。
3、【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作品内容, 领略作品艺术效果的能力。解题时, 应先通读文本, 理解大意。本词上阕之大意即如“序”所言, 是读《李广传》引发的联想, 所以可与此结合起来理解。此词上阕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据载:李广罢官闲居时, “尝夜从一骑出, 从人田间饮。还至灞陵亭。灞陵尉醉, 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 何乃故也! ’止广宿亭下。”开篇至“无言”数句即写此事。这里特别突出“故将军”一语, 以之居篇首, 表现了作者对灞陵尉势利的愤慨。同时, 词中直接用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语“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称赞李广, 表达了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美之情。一贬一褒, 憎爱分明。又载:“广出猎, 见草中石, 以为虎而射之。中石, 没镞。视之, 石也。”“射虎”二句即写此事。单人独骑横山射虎, 可见胆气之豪; 弓弦一响而巨石顿裂, 可见箭力之健。如此健者之李广而惨遭排挤, 足见当时朝政之昏暗。《李将军列传》又载:“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 而诸部校尉以下, 才能不及中人, 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 而广不为后人, 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 ”辛词中“落魄”二句即指此事。苦战而不得功勋, 英勇而反遭罢黜, 进一步说明朝政之黑暗。据此可概括上阕提及的李广的三件事及其表达效果。
答案:第一问:灞陵受辱亭尉,(1分) 射虎中石,(1分) 功高难封侯。(1分) 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 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1分) 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1分)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题时, 应先通读文本, 理解大意。下片首先用杜甫《曲江三章》诗意, 而又不尽相同。作者摘取杜诗而冠以“谁向”, 表示自己不想闲话桑麻, 了此余生。“要”字表明愿意追随李广, 罢居而不忘骑射, 关心国事。李广后来又被起用, 为“右北平太守”, “匈奴闻之, 号曰‘汉之飞将军’。”至于自己呢, 则绝不违背坚决抗战的初衷与朝廷中苟安之辈同流合污。“看”字亦含自明心迹之意。接着两句借古述今, 汉代重视边防, 多少人因边功而取得功名, 但却还有像李广这样敌人闻而丧胆的“健者”被等闲视之, 不得封侯。回顾自己少年时曾参加农民起义军抗击金兵, 但南归以后, 虽力主抗战, 却被排斥而长期退隐。那么, 自己与李广同一遭遇也就不足为奇了。“甚”即“为甚”之意, 是以设问加强感慨, 也在为自己的身世隐隐叹息。最后暗用苏轼诗意, 点出副题咏史旨意。然后概括整合, 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化用杜诗, 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 赞赏朋友的高风;(2分) 借李广自比, 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2分) 结句融情于景, 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2分)
4、【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抓住第二联的关键词“风”“叶”“露”“虫”, 可知作
者描绘了一幅秋天夜间的画面, 作者通过意象语言“风林”“叶下”“露草”“虫鸣”等关键词, 以声衬静, 营造了落寞、凄清的氛围。
答案:(要点) 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 叶子悄然落下; 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 百虫鸣叫; 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 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评分标准】准确理解上句和下句的意思, 各得1分, 写出全联的意境, 得1分。其他看法, 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思想感情要联系背景, 调动积累, 知人论世, 品读诗词, 理解内容, 分析情感。三、四两联作者走笔抒怀, 写卧病, 写吟诗, 然病中所思, 诗中所吟, 仍是难以忘怀的大散关, 那铁马冰河的边防重地, 那驿炬来迎的抗金前沿。体现了作者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
答案: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 仍壮心不已, 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 还想重返战场, 报效国家。
【评分标准】整体写出诗人的爱国情怀得1分,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得2分。意思对即可。
5、【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静”“彻”分别说静、动, 这有动静结合的意味。“风声彻”衬托出“谷静”“山空”“月色深”, 可见运用了衬托手法。本联写景, 从写作角度来说视听兼具, 视觉有“月色”, 听觉有“风声”。写景的目的, 首先要表现山中景物本身的美好, 然后才是为抒情服务。
参考答案:用山谷的幽静、空旷来衬托风声格外响亮, 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 动静结合, 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
【评分标准】答出“衬托”并分析效果得1分, 答出“视觉听觉相结合, 动静相结合”并分析效果得2分。
5、【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思想内容的能力。尾联“一遣樊笼累”表明作者当时身份是官员, 同时希望辞官不做, 获得自由; “唯馀松桂心”, “松桂”本身寓意高洁、坚贞, 同时结合标题“山”, 表明诗人回归山中(自然) 的情怀。
参考答案: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 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1分) 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起兴写起, 表明作者访问山家的缘由;(1分) 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 落日透过槐树洒下斑驳光影, 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1分) 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 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1分) 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1分)
【评分标准】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1分, 结合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赏析各1分。
作文六:《诗歌思想感情》2300字
三、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忧民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又如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典诗歌取材丰富,情感类型多种多样,大凡人类喜怒哀乐之情都在古典诗歌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而这些情感又因为个人经历、胸襟气度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分析诗歌题材内容入手,归结产生不同情感的原因,理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情感类型,然后将其分门别类,从而作为鉴赏新作时的参考。比如:忧国忧民之感慨(杜甫《春望》);国破家亡之痛楚(李清照《声声慢》);游子逐客之凄凉(白居易《琵琶行》);征夫思妇之幽怨(王昌龄《闺怨》);怀才不遇之寂寞(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报国无门之激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建功立业之豪迈(王昌龄《从军行》)等等
有忧国忧民:战乱离散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 2(有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热忱报国的激情, 赤诚献身的心声。 3(有思乡怀人:天涯羁旅的愁思、 思亲念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深意长的勉励、革命战友的思念、难舍难分的惜别。
4(有寄情伤逝:昔胜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凄美惆怅的记忆、悠长山水: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 5(有感时寂寞的思念。
6(有热情赞美:对英雄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对祖国的赞美、对亲情爱情的赞美。 7(有人生梦幻:青春的梦幻、理想的追寻。
8(有吟唱自然:自然的美妙、大地的景观。
1(有忧国忧民:战乱离散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 2(有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热忱报国的激情, 赤诚献身的心声。 3(有思乡怀人:天涯羁旅的愁思、 思亲念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深意长的勉励、革命战友的思念、难舍难分的惜别。
4(有寄情伤逝:昔胜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凄美惆怅的记忆、悠长山水: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 5(有感时寂寞的思念。
6(有热情赞美:对英雄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对祖国的赞美、对亲情爱情的赞美。 7(有人生梦幻:青春的梦幻、理想的追寻。
8(有吟唱自然:自然的美妙、大地的景观。
作文七:《诗歌思想感情》1700字
第一节 古代诗歌思想感情鉴赏
1、咏史怀古诗:
2、咏物诗:
3、山水田园诗:
4、边塞诗:
5、爱情诗、惜春诗:
6、羁旅诗、送别诗:
7、闺怨诗、宫怨诗:
8、游仙诗、梦幻诗:
常见意象
表一:
表二:
表三:
1、从作者的人生经历特点找出诗思想感情的线索。
我们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特点找出诗歌的思想感情。辛弃疾、陆游人生经历特点是,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因此,他们的诗词多抒写其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李清照人生经历特点是,南下前后的完全不同的命运和感情,于是表现出南下前闲适欢快,南下后忧愁郁闷。李白、苏轼、杜甫等都表现出人生经历特点与诗思想感情的高度对应性。大家可尝试着列出诗人经历特点和诗思想感情相对应的表。
2、从诗词的注解找出诗思想感情的线索。 有时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诗的注解常常是为了帮助读者明白诗歌思想内容。例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诗后注解提供了该诗的写作背景,从“流放途中遇赦”这一句看出,诗人应是带着轻快的心情写作此诗的。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好月。这样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衬托出诗人遇赦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古代文人的思想感情图解
(一)古代文人思想图解:
古人的理想人生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功成身退”。“独善其身”(可视为身退)和“兼济天下”(可视为功成)成了古代文人的两大思想主流。“穷”即政治失意,人生不得志,怀才不遇;“达”即建功立业,功成名就。独善其身,就是高洁(品性)人生或出世(精神)人生;兼济天下,就是入世(精神)人生。古人“身退”的前提是“功成”,但古代有作为的文人大多不能“功成”,只好走三条路,
其一,愤世嫉俗,郁闷伤感(信奉儒家思想的文人)如屈原,杜甫;
其二,黯然退隐,悠然闲适(信奉道家、佛家思想的文人),如陶渊明、孟浩然;
其三,愤世嫉俗,不得不想退隐,却又不甘心退隐,饱受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的煎熬(信奉儒家、佛家、道家思想的文人),如李白、苏轼。古代文人身退后,不再关注“兼济”之“天下”,而是关注自身的品性,为了让破碎的心灵得到慰藉,他们于是在“未功成”]和“黯然退隐”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高洁人生。他们认为,虽然未功成,但有高洁的人生,足以名垂名世。在现在列表格展现古人文人思想脉络。
寄托国家起用良将卫国的理想
(二)古代文人感情图解:
《老残游记·自叙》有一段文字很有意思。“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哭泣计有两类:一为有力类,一为无力类。痴儿呆女,失果则啼、遗簪亦泣,此为无力类之哭泣;城崩杞妇之哭、竹染湘妃之泪,此有力类之哭泣也。有力类之哭泣,又分两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尚弱;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甚劲,其行乃弥远也!《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王之言曰:“别恨离愁,满肺腑难陶泄。除纸笔代喉舌,我千种想思向谁说?”曹
之言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名其茶曰“千芳一窟”、名其酒曰“万艳同杯”者:千芳一哭,万艳同悲也!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妙语道出了古代名作,大多是“哭”的文学,也就是“悲情崇高美”的文学。古代文人大多有“兼济天下”、“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理想,但现实是,统治者仅把他们用来装点门面罢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古代文人失落伤感。正是这个失落伤感,激发了他们伟大的创作灵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功成”的文人往往因失去伤痛的刺激而丧失了创作灵感。所谓“江郎才尽”的典故就有这个道理。下面我列表格显示古代文人的情感脉络。
作文八:《思想感情》3600字
1.思想情感
思想——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
情感——寂寞(愁绪万端、欲说还休、凄清冷落、感伤失落、报国无门、物是人非)、
超脱(寄情山水、向往安宁)、
豪放(咏史述志、状景抒怀)、
婉约(闺中独处、思念情郎、泪洒楼台、月影自怜)、
思乡、怀友、题赠。愉悦、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伤感;激昂、奔放;乐观、豁达、仰慕、激愤;恬淡、闲适等: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官》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疾苦: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
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
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胜今衰的感慨:
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仕途失意的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送别感怀
依依不舍的留念:
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评价主旨类常用术语: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二、熟悉题目类型及答题要领
1.题目类型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2.解题格式
(1)所抒感情:
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2)概括诗歌主旨:
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3.答题要领
一、根据诗句内容,分析具体写什么
二、揭示主旨,揭示情感:
“描写了……抒发了……”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这首诗的内容主旨。 采桑子 欧阳修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一、整体感知内容。
二、明确地点(西湖)、时间(月夜),人物(诗人)、事件(荡舟西湖)
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鸥鹭闲眠、风清月白),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
三、根据“卒章显志”特点揣摩思想主旨。抓重点词语短语
“谁羡”、“便是仙”,诗尾句议论——解读主旨的关键。
景色宁静、美好,才会有“人在舟中便是仙”的感觉。
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
抒发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一、找出诗中主要景物
“霜草苍苍”、“虫切切”、“月明荞麦”、“花如雪”。
二、审视景物特点,景语皆情语,以景传情
前者冷清、愁苦;后者明亮,美好。
三、抓住体现人物心态的词语
“行人绝”“独出门”,
“独出门”——情感转变过程。首尾句, “霜草苍苍”、“花如雪”,景象截然不同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由原先的孤独寂寞,到独出门后去排遣烦闷,看到了明丽景色而感到特别喜悦的感情变化。
例3.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文后的问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辕山亭赋韵 江 总①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 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①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 ①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两首诗的内容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都写了故乡的菊花(关键句三、四句可知);
都写了重阳佳节(第一首题目可知:“九月九日”,即重阳佳节;第二首也写于这天,第一句关键句“登高”可知,因重阳节重要活动之一就是“登高”)的思乡(第一首诗关键语句第三句可知:思菊即思故乡;第二首题目则直接点明所抒之情:“思长安故园”)之情。
不同:第一首表现作者对故园的怀想(关键第三句可知)和思归(同上)之情,流露出归隐田园(注释“辞官”可知作者不愿为官;从“篱下菊”的用典可知归隐之情)的情怀
第二首表现作者对遭受战乱的故园的痛苦(第三句“遥怜”可知)之情,表现作者渴望收复失地(注释“边塞诗人”可知其身份是军旅诗人而非一般文人;注释“长安沦陷,故有此诗”可知其不甘之心)的心情。 例4.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文后的问题。
长干①曲四首(其一,其二)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②。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③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注] 长干,地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靠近长江边,吏民杂居之所。聚居于此的多为市民阶层,较少封建礼教的束缚,有较多的市民意识。②横塘,地名,此地也在今南京市,与长干接近。③九江,泛指长江。
这首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请联系诗意具体谈一谈。
两首诗形式上是两篇,实质是由一问一答组成的一个整体,必须补出其中跳脱的部分,才能理解诗意 一条船从一位女子身旁经过,女子偶尔听到船上人说话,操家乡口音,于是停船打问:“你的家在什么地方?” 自我介绍:“我的家在横塘。”
再往远处想,女主人公家住横塘,与长干接近,从小生活在市民中,没有过多受到“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仪范的熏陶,所以直言发问。
再者,女子长年累月看着单调寂寞的江流和山峦平畴,也许非常寂寞,听到家乡口音十分亲切,直言发问,无丝毫忸怩之态。
第二首是对方的答问,对方是一个男子,从第一首的首字“君”可看出
男子并没有马上回答女子的问话,而是自我介绍:我家住在长江岸边,长年奔波在外,经常在长江上来去,直到后来才告诉对方两人是同乡。可见他对对方很有好感
“生小不相识”,很惋惜;为什么?
甜甜的乡音、美好的容貌,相见恨晚。
初次相见,只能用如此平静的话语和口气作答。
由此可见,本诗展示了朴素的人情美、人性美,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例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文后的问题。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请分析概括本诗作者的观点态度。
叙事诗。写自己到洛阳寻访“才子”袁拾遗不遇,原来他被流放到江岭去了。
从“才子”和“流人”的对比可推知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君主的昏庸。
从三、四句还可体味作者的另一层感情:
深深挂念着被流放远地的袁拾遗,
这首诗通过写寻袁拾遗不遇、袁被远地流放之事,表现作者对他的深深挂念,流露对才子被流放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明确该诗所写内容(人,事,景,物)
抒发怎样的感情
阐发怎样的观点
表现怎样的志趣(感情,道理,情趣)
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
1.看背景
2.看体裁
抒情诗,注意情感。
叙事诗,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主题。 哲理诗,揭示蕴含的哲理
3.看技法
从技法入手,迅速把握主题。
4.看意象
从意象入手,迅速把握主题
5.看关键语句(标题、结句、诗眼)
关键语句,往往直接透露主题信息
作文九:《课文思想感情》4400字
1、《我们的民族小学》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2、《金色的草地》:大自然给我的们生活带来了乐趣,我们要热爱大自然。
a) 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第一件: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
第二件:我发现了草地会变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b) 草地为什么会变色,
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掌,会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c) 这篇课文主要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作者和弟弟快乐的童年生活。
3、《爬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a) 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
b)天都峰有什么特点,
一是高,二是陡。
4、《槐乡的孩子》课文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
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
a)槐乡的孩子可爱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 5、第五课《灰雀》中,列宁是怎样对待小男孩儿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列宁尊重、爱护小男孩,小男孩是一个诚实天真的人) , 列宁对灰雀的爱和小男孩对灰雀的爱有什么不同,(列宁的爱是
给灰雀自由,小男孩的爱是夺去灰雀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
鸟。)
6、高尔基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男是一个怎样的人,(高尔基关心爱护小男孩,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
,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什么,(一,说明小男孩很认真给
高尔基拍照;二,说明高尔基很有耐心地等小男孩) , 高尔基的代表作,自传体小说三步曲:《童年》 《在人间》 《我
的大学》
7、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坑,可它为什么没得卧进去呢,)
, 李四光是一个怎样的人,(李四光有着善于发问、勤于思考、不
断探索的好品质)
8、宋庆龄有着怎样的好品质,(诚实守信)
9、我知道描写守信用的成语有:
一诺千金 一言九鼎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言必行,行必果 10、我还知道的名人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11、闻鸡起舞是历史故事成语,意思是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13、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 ) ;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 ) ;七点( );中午十二点左右,( );下午三点,( );傍晚六点,( );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 ) 。
植物开花的时间,与 ( )、( ) 、( )和(昆虫活动的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14、听说蜜蜂有 ( ) 的能力,( )飞到哪里,它 ( )可以飞回原处。
, ( )它们逆风而行,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
( )它们确确实实地飞回来了。
, 蜜蜂靠的( ) 超常的记忆力,( )一
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 从《蜜蜂》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法布尔)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 (法布尔是一个做事严谨,实事求是的人。)
, 如果蜜源离蜂箱不到一百米。它们就会跳 (圆舞)。(详见课文后
的资料袋)
15、《玩出了名堂》中的“小人国”指的是 (微生物的世界) ,“居民”指的是 (微生物),“玩具”指的是(显微镜)。读了列文虎克的故事,我知道了(在玩耍中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 学了这篇文章,我知道(细菌)(病毒)(真菌)都是微生物。(详
见课文后的资料袋)
16、读了《找骆驼》的课文,我们认识了一位( 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老人。
, 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白天黑夜都在加倍赶路。( 日夜兼程)
十分有名。(远近闻名)
形容旅途十分辛苦。( 风餐露宿)
丝毫没有留存。(毫无保留)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学无止境 )
长途跋涉后,劳累疲乏。(风尘仆仆)
17、孔子,名( ),字( ),生活在 ( ) 多年前的( )。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 ) 。他的弟子将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我知道孔子的名言:( )、( ) 、( )。孔子在三十岁的时候,离开
家乡( ),去 ( )拜大思想家( )为师。 , 学习了《孔子拜师》,我知道了,人们敬重孔子的品行,是因为:
(孔子谦虚好学,不畏艰辛,求知若渴)。人们敬重老子的品行,
是因为: (老子谦虚有礼, 爱护晚辈,诲人不倦) 。 18、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写出这句话中的几组反义词。
( — )( — )( — )( — )
,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
了 ( ) 和( ) ;他发出的声音,
化作了( )。他的双眼变成了
( ) ,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
( );他的肌肤,变成了( ) ,
他的血液变成了( ),他的汗毛,变成了
( );他的汗水变成了 ( ) ?? 19、赵州桥的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 ) ,既 ( ),使( ), 又 ( ),( )了石料。
, 这座桥不但 ( ),而且 ( )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
上雕刻着(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 ,
(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 ( ), 前爪
相互抵着 ,( );还有的刻着( )。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 ), 真像活了一样。
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0、学了第五单元,我们了解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道了谦虚好学的(孔子)、诲人不倦的(老子) 和具有献身精神的(盘古);我们参观了位于河北赵县的(赵州桥) ,他是隋朝的(李春) 设计和参加建造的;我们还欣赏了名画(《清明上河图》)。
22、西沙群岛一带海水( )、( ) :有( ),( ),( ),(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 )着。因为海底( ),有山崖,有峡谷,海水( ) ,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这句话主要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是什么,)
, 《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是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
个可爱的地方。)这句话来写的,主要写(风景优美)和(物产丰
富)两个方面。写了(海水)、(海底)、(海滩)和(海岛)的景
物。
23、春天,树木 ( )新的枝条,( )嫩绿的叶子。夏天,树木( ) 葱 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 )严严实实,( )了人们的视线,( )
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 ( )乳白色的浓雾里。
, 课文按照( )的顺序介绍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
产。春天的画面里,有( );
夏天的画面里,有 ( );秋天的画面里,我
们看到 ( );冬天的画面里,我们看到
( )。
, 我最喜欢( )天,因为 ( )。 24、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成语。
应该有的都有了,一切齐备。(应有尽有)
物品质量好且便宜。(物美价廉)
全世界都知道。(举世闻名)
吃到很多好东西。(大饱口福)
全世界各地。(五洲四海)
晚上。(夜幕降临)
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琳琅满目)
26《科利亚的木匣》告诉我们: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因此,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请说说我们周围还有什么在起着变化。
27、《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28、《狮子和鹿》告诉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到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
,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好吵的呢~”这句话是陶罐说的,
“和睦相处”的意思是彼此有好的相处,从这句话可以看出 陶罐
谦虚友善。
, 29读了掌声这课你认识了怎样的一个英子,你对掌声有什么体
会,
英子开始是一个自卑忧郁的孩子在同学们的掌声鼓励下她变得活泼可爱,很坚强。
体会: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掌声献给别人,而当你身处困境的时候也要珍惜别人的掌声。
, 第一次:是鼓励的掌声,第二次是赞扬的掌声。 同学们的掌声鼓励着英子走出自卑的阴影。鼓励着英子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30、懂得实验能成功的原因。
, 女孩是一个出色的指挥者,具有舍己为人的品质。
, 同伴们能够团结合作,配合默契。
31、你认识了怎样的一个金吉娅,
金吉娅善良、有爱心,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作文十:《诗歌思想感情》8900字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
诗歌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 别枝惊鹊》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一、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忧国伤时 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穷。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二、高考诗歌鉴赏题思想情感的解读技巧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
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优秀的古典诗歌,它的形象塑造、语言特色,亦或它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应当都有可圈可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点之处。但一部作品所体现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表达出的观点态度,才是它的最大艺术价值之所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在。所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进行文学鉴赏活动,当然也是设计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的主要出发点。 ?建功报国 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一)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景物形象(即意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
?思乡怀人 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古典诗歌中,有不少意象的符号意义是固定的。这些意象,有着丰富特殊的文化内涵。它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们已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而是一种思想情感的象征。所以,对这些惯用意象的符号意义,我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们必须了解。如抒愁写恨时,常用“水”、“雨”等意象来表达,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柳”、“柳枝”等意象,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则常用来表惜别怀远,如: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故园情”。还有,松、竹、梅、菊象征人的高洁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等。 ?生活杂感
如2007年全国?卷,鉴赏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断火试新茶,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诗酒趁年华),在依题回答“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时,就得抓住“细风”、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意象)。因为作者选择的这些意象,体现了
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其深厚的寓情于景的功力,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心情无法排遣而又极力想
暂时排遣”的主旨相契合。
1
再如2007年浙江卷,选用了三首诗歌:唐人刘禹锡的《乌衣巷》、金人吴激的《人月圆》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及元人赵善庆的《中吕?山坡羊?燕子》。之所以把它们作为一组材料来进行比较阅读,原因之一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是三首诗歌中都塑造了一个相同的意象:燕子。请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如2007年福建卷,在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后加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人月圆》)“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这一交待诗作背景的注释,对于体会诗人流放遇赦的高兴巷陌乌衣夕照斜。”(《中吕?山坡羊?燕子》)后两句中的“燕子”,明显是从《乌衣巷》中化用而心情是很有价值的。
来。而《乌衣巷》中的“燕子”,则有着其特定的符号意义。吴激、赵善庆两位词曲作者剪裁唐再如,2007年湖南卷:
人诗句,以抒亡国隐痛。于是,对命题者的下述设问,答案就很明确了:这三篇作品均通过燕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子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二)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小序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标题中的信息,一般是提示诗歌的内容。如2007年江苏卷,鉴赏辛弃疾《鹧鸪天?送人》(唱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
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
问: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据标题“送人”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词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且题目中也提示:这首词以“送人”为题)。如果知道了这首词是送别词,那么词中所描写在回答上述提问时,就必须关注注释中的相关提示,以在“知人论事”的基础上体察诗人的“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等意象的含义就容易把握了,词人所表露的丰富、复的悲怆之情。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此时他(王安石)尚未拜相变法”,还处在仕途不遇之杂的情感(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中,“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辽国”,那可是个不无艰险的去程迷茫的郁闷之情)也就更加容易解读了。 处。根据注释中的交代,答题者作出时空上的拓展,就能将诗歌中表达的怆情悲意在更深的层
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次上加以把握。
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
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
注释中的信息,一般是交待诗作的背景。鉴赏诗歌要因人论诗,因时论诗,这就需要我们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在鉴赏时必须对诗人及创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有时考题会给我们提供有关这方面的注释,对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 这些注释必须重视。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例如,鉴赏刘禹锡的《乌衣巷》(2007年浙江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回答问题时,就得注意:这首诗运用了一个什么典故?再品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一个时味一下:作者运用这个典故,又表达了怎样一种心境。 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中隐含了一个典故:王谢堂前燕。朱雀桥,在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作为六朝都城建业(南京)的正南门外,是当时车马填塞的交通要道,至唐代已是野草丛生一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片荒凉之地了。乌衣巷,是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贵族聚居之处。据传王导家建有一堂,堂
上悬有书写“来燕”二字的匾额。诗人从燕子的飞离,引出了人事盛衰的变化,反映了整个封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
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建王朝贵族的共同命运。指出他们炙手可热的所谓荣华富贵,只不过是过眼烟云而已,并警示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当时的统治者切莫重蹈覆辙。
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当然,从典故着手去鉴赏一首诗,前提是能了解、分析出诗中运用的典故。这就需要我们
平时多读古诗词,在阅读中不断积累。
2
(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第三联
古典诗歌中经常运用的表达技巧,通常分为三类: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常用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双关、对比、设问、反问等。常用的表现手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法有:用典、联想、想象、象征、抑扬、照应,等。常用的表达方式有:描写、议论、抒情。 (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诗歌中的描写,从内容来看,有细节描写;从角度来看,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从技巧来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看,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古典诗歌中的议论与抒情,常常相伴相生。抒情方式可分为两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法是“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 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如, 要分析2007年高考江苏卷中辛弃疾的《鹧鸪天? 送人》蕴涵的思想感情,回答“下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一问,我们只要抓住最后两句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再结合全词来分析就可得出答案:不应把离别(相聚)视
如,2007年安徽卷: 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因为这首词的上片是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描写句,寓情于景;下片是抒情句,它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引发提升的,直抒胸臆,是全诗的重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心所在。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还有一种说理诗,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说理。诗人李白、陆游、苏轼等的作品,经常可以看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到深含理趣的诗句。诗中若出现蕴含理趣的诗句,我们就应该注意分析它的意义指向。
[注]?堵:座。 ?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轩举:意气飞扬。 如,杜甫的“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写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
命题者设题两道,考查对古代诗词中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分析,题干中明确要求然无私心的道理);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结合上片和下片的内容,指向明确。 山中”(意谓人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会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还有,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朱熹的(观书有感》中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或活水来”,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山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里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词作者直抒胸臆,“男儿身手和也属此类。
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2007年湖北卷,为两首唐诗的比较阅读题。这两首诗,都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述理发感。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吴融的《华清宫》“四郎飞雪晴去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再如,2007年福建卷: 通过写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形成空间对比,鞭挞无视人民疾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李约的《过华清宫》“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通过写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形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成今昔对比,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三、诗歌鉴赏情感类试题题目类型及解题格式和术语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一)题目类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二)解题格式:
什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评价(总分总式)
3
(三)答题要领: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二是揭示四、检测练习
主旨,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诗中“愁”的具体内容。 (四)常用术语: 1.长相思(白居易)
思想——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明人倚楼。( )
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2.菩萨蛮(辛弃疾) 慨等。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情感——寂寞(愁绪万端、欲说还休、凄清冷落、感伤失落、报国无门、物是人非)、超脱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寄情山水、向往安宁)、豪放(咏史述志、状景抒怀)、婉约(闺中独处、思念情郎、泪洒楼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台、月影自怜)、思乡、怀友、题赠。愉悦、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伤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感;激昂、奔放;乐观、豁达、仰慕、激愤;恬淡、闲适等。
(五)例题示范: 4.武陵春(李清照)
例1、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道诗的内容主旨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5.南乡子(王安石)
【解析指导】第一步认真阅读诗句,整体感知诗歌写的大致意思。第二步明确诗中提到地点(西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湖)、时间(月夜),人物(诗人)、事件(荡舟西湖)和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鸥鹭闲眠、风清
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 月白),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第三步,根据“卒章显志”的特点揣摩诗人的思想主
6.蝶恋花(柳永) 旨。抓住重点词语或短语“谁羡”、“便是仙”进行读解,诗句结尾句不再描写,而发议论,这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正是解读主旨的关键。前面景色描写非常宁静、美好,才会有“人在舟中便是仙”的感觉。这
种鉴赏题在解答时,通常“切分”为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二是揭示主旨。采用的作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 ) 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7.宿建德江(孟浩然)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8.虞美人(李煜)
例2、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9.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解析指导】第一步,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霜草苍苍”、“虫切切”;“月明荞麦”、“花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如雪”。第二步,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的特点,想景语皆情语,以景传情。你看前者冷清、
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愁苦;后者明亮,美好。第三步,抓住能体现人物心态的词语,如“行人绝”“独出门”等,尤
其从“独出门”可以发现诗人情感上有一个转变过程。表现在首句和尾句上,尤其是“霜草苍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 苍”和“花如雪”,两种景象截然不同。 10.对雪(杜甫)
【参考答案】 这首诗抒发诗人由原先的孤独寂寞,到独出门后去排遣烦闷,看到了明丽景色而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飘弃樽无渌,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感到特别喜悦的感情变化。 息断,愁坐正书空。( )
4
检测题答案
1.闺中怀人之愁,2.国破家亡之愁、报国无门之愁, 3.思友之愁、失意之愁,
4.伤春之愁、家国之愁,
5.昔胜今衰之愁,
6.思念情人的孤独之愁,
7.羁旅之客愁,
8.亡国之愁,
9.人生失意之愁,
10.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