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_过故人庄_的景与情》1800字
鉴赏者
文学教育2007.02
《
《过故人庄》是首著名的田园诗,作者孟浩然也是盛唐著名的隐士。这首诗,乍一读来,好像只是紧扣题目,完整地写了访问老朋友的农庄的经过;仿佛诚恳地说了一通辞别道谢的家常话,话说完了,
诗也结束了,
真是
“淡到看不见诗”。然而知人论诗,稍加咀嚼,便可体会到这番家常话,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构思和提炼,极为淳美。以拉家常的语言形式,抒写并赞美了恬静优美的农村风光和朴实真挚的友情。
诗的首联点题。“故人具鸡,是说老朋友用黍,邀我至田家”
鸡黍置办了酒宴,自己应邀到他的农庄做客,流露着朋友的盛情和诗人的欣喜。这似乎就像一则日记,叙述了一件刚刚经历的极其平常的事情。故人“邀”而我“至”,文字非常质朴,不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平常。这正是友谊深厚的至交之间的往来。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所特有的风味,又可以见出待客之简朴。这种不讲客套和排场的招待,往往能使朋友在更为亲切的、不分彼此的氛围中把心扉敞开。朴实的邀请,只能用朴实的笔调来写。这个开头平静而自然,不作丝毫渲染,既反映了挚友间的亲密关系,也显示了融融的气氛特征。
颔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说农庄座落在一围绿树里,背景是一溜之青山斜放开去,迁延至城郭之外,显示出农庄地处郊野,僻远幽静。上句是写近景,好像很随意地把一眼看到的农庄四周的景色采入诗中———绿树环抱,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悄然一转,将读者的视线引发开去,那城郭之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两句写农庄的自然景象,一近一远,一密一疏,顾盼之态如见,亲切之情可掬,表现出主人隐居的环境,同时流露着诗人情不自禁的欣赏和爱慕。“合”、“斜”二字极为传神却又完全像是信手拈来,
用得极其自然。
———“就”,这一连串词语的运用,透露了诗人想重来此地的心情。诗人在农庄愉快地度过了一天之后,临走时似乎根本没有想到要谢谢故人的盛情款待,却直截了当,毫不掩饰地直言还要再来这里度过那美好的重阳节,这就远远地超过了一般的感谢之辞。这种表示,出自诗人的内心,表现了诗人直率的心情和诚挚的情谊。
归纳起来,这首诗首联应邀赴约,颔联写农庄风光,颈联写田园情趣,尾联写再约相会,结构层次紧扣题目来安排。语言明白如话,但极具浓郁的诗意,抒发了赞美友情和田园、倾心于归隐的情怀。诗的总体风貌是平淡的,它所写的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描绘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感情也是恬适平淡的,没有什么极度的兴奋喜悦。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因此,从艺术上看,它虽是律诗,却像古体;虽然对仗工整,却很自然活泼;虽然描写景致,却是浑然见意。但这样平淡质朴的写法,决非平淡枯燥,它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真挚的感情。诗人在这个访问的如话家常的结构形式中,巧妙地交织抒写了“故人”和“我”两个人物,在正面赞美“故人”的同时,处处表露着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诗人自我的生动形象。即是说,全诗始终如影伴形似的同时出现“故人”和“我”两个形象,被赞美者和赞美者一起浮现在人们眼前,诗人坦白诚恳的胸襟和情怀,感人至深。因此这首诗,它如话家常,但并非客套,而是一片真心。它深入浅出,故貌似平淡而其味如醇酿。它技巧老到,却并无造作,而是浑熟自然。其平淡清腴的诗歌风格显露无遗,确有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唐诗别裁》沈德(潜)、“不钩奇扶异”《(郢州孟亭记》皮日休)的长处,从而深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谷明贵,教师,现居安徽当涂。
谷
明贵
过故
人庄》的景与情
颈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是说在农庄里,老朋友和诗人打开窗户,面对着场地和菜圃摆开筵席,端起酒杯一边喝酒,一边谈论着关于桑麻之类的农事,洋溢着宾主情投意合的乐趣。“话桑麻”取自陶渊明《归田园居》“相见无杂言,但话桑麻长”的语意,说明主客完全忘情在农事上了;而且更让你有一种置身田园之感,从而引起对农事的关怀,分享收获的愉快。于是我们仿佛嗅到场圃上的泥土馨香和不远处传来的桑麻芬芳;看到庄稼的茁壮成长和喜人收获。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结合,绿树、村舍、青山、场圃、桑麻和谐组合起来,构成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幅。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仿佛萦绕在我们的耳边。这里虽然只是叙述宾主欢晤、畅谈农事,但却很好地表现了诗人倾心于隐逸田园的生活情趣。
尾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就”是接近的意思;“就菊花”指赏菊,但又有不邀自—“还来”来的意味。“待到”——
作文二:《过故人庄的诗意》9300字
篇一:过故人庄的诗意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音:黍(shǔ),斜(xia),还(hái)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早年在家隐居读书,30岁曾到过长安应试求仕,失意而返回故里。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 不才明主
1
弃 之句,玄宗不悦,说: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孟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赞叹说: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赠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 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 浩然亭 。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 孟亭 ,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王维、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皮日休等人也与他关系甚好。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2
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杜甫说他、 清诗句句尽堪传 (《解闷》),又赞叹他 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 (《遣兴》)。皮日休则称: 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北齐美萧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先生则有 微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 。乐府美王融 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 先生则有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谢眺之诗句精者有 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先生则有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也。
(《郢州孟亭记》)其抒情之作,如《岁暮归南山》、 《早寒江上有怀》、 《与诸子登岘山》、《晚泊浔阳望庐山》、《万山潭作》等篇,往往点染空灵,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蕴藉深微,挹之不尽。严羽以禅喻诗,谓浩然之诗 一味妙悟而已 (《沧浪诗话?诗辨》)。清代王士碌推衍严氏绪论,标举 神韵说 ,宗尚王孟,曾举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一诗作为范本,说: 诗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分甘馀话》) 盛唐田园山水诗,在继承陶、谢的基础上,
3
有着新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诗派。其代表作家中以孟浩然年辈最长,开风气之先,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 冲澹中有壮逸之气 (《唐音癸签》引《吟谱》语)。如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联,与杜甫的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并列,成为摹写洞庭壮观的名句。清代潘德舆曾指出: 襄阳诗如 东旭早光芒,浦禽已惊聒。卧闻鱼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 、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
(《养一斋诗话》)然而这在孟诗中毕竟不多见,不能代表其风格的主要方面。总的说来,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苏轼说他 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 (陈师道《后山诗话》引),是颇为中肯的。
孟襄阳虽为唐山水诗之始创者,然其成就却居王维下,何也,一 因其才气不殆,二因其诗意常未若王维高远。孟浩然一生不仕,心有不 甘,此情多发之于诗,令其诗每有寒俭处。而王摩诘一生出仕入仕,几 经周折,于世情之变体味颇深,此情发之于诗,则往往意趣清远,无迹可寻。
虽则,孟诗亦自有其过人处。其诗之淡远处,既上继陶潜余绪,又 不减王维。如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 风鸣
4
两岸叶,月照一孤 舟 等句,真可谓 清空自在,淡然有余 ,不愧山水诗中之佳制也。
天宝四载(745)宜城王士源辑录孟浩然诗,得218首,其书已佚。现在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较王本多45首,其中窜入有别人的作品。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编辑本段]【朝代】
唐朝
(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在经济、政治、文化和中外交流等方面,中国在唐代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李唐王朝历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及哀帝共二十帝,中间在中宗、睿宗之际曾出现过短暂的武周政权。据开元二十八年(740)户部统计,全国共有三百二十八个郡、府,一千五百七十三个县。唐朝的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起单于府,南止日南;都西京长安(今陕西西安),以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为东都,通称 二京 。
[编辑本段]【体裁】
五言律诗:
5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律诗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都是八小句四大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注释】:
1. 过:拜访,探访,看望。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2. 具:准备。
3. 合:环绕。
4.郭:本指城郭,这里指村庄的四周。
5. 场圃:打谷场和菜园。
6. 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7.至:到。
8.轩:指窗户。
9.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
【译文】:
老友备好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的田舍做客。
村外绿树环绕,村子的四周青山斜立。
打开窗子面对打谷场和菜园,把酒对饮畅谈农事。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来饮酒赏花。
[编辑本段]【简析】
6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似乎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至庄)“绿树村边合”,近景。“合”,写出村边绿树环绕,自成一个幽静的天地。“青山郭外斜”,远景。“斜”,写出城外青翠的山峦遥遥耸立,构成一种旷远的境界。远景映衬近景,描写出故人村庄环境的旷远幽静,诗人来到这样环境的村庄,自然心情十分愉快,心旷神怡。
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大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于是,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
7
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告别)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由和灵便了。朋友相待的热情,诗人作客的愉快,彼此友情的深挚,都深含在“还来”二字中了。
[编辑本段]【评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这是一幅非常朴实的田园风景画。诚挚亲切的友情,典型农家生活场景,融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炉,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浓妆艳抹,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
8
超的表现。你只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这种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所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
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彩。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从他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似乎不难想见,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似乎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这不禁又使人联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9
杜诗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诗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之郁结与孟之恬淡之别,从这里或许可以窥见一些消息吧。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由和灵便了。你只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流露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不钩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记》)。“语淡而味不薄”(沈德)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譬如一位美人,她的美是通体上下,整个儿的,不是由于某一部位特
10
别动人。她并不靠搔首弄姿,而是由于一种天然的颜色和气韵使人惊叹。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篇二:过故人庄的诗意
您现在的位置:>>>> > 过故人庄的诗意 感谢 Nancy君 的投递 时间:2014-07-10 17:47 来源:过故人庄的诗意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注释:
1、过:拜访。
2、具:准备。
3、场圃:农家的小院。
5、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译文:
11
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
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
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
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
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
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
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诗由 邀 到 至 到 望 又到 约 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这是一幅非常朴实的田园风景画。诚挚亲切的友情,典型农家生活场景,熔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炉,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
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 语淡而味终不薄 (《唐诗别裁》)。也就是说,读孟诗,应该透过它淡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过故人庄》在孟诗中虽不算是最淡的,但它用省净的语言,平平地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也已经可算是 淡到看不见诗 (闻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它的诗味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12
这一开头似乎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 邀 而我 至 ,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 鸡黍 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走进村里,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奥孤僻。正是由于 故人庄 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才更显得畅快。这里 开轩 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 话桑麻 ,认为是 相见无杂言 (陶渊明《归田园居》),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
13
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于是,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从他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似乎不难想见,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似乎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这不禁又使人联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 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杜诗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诗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之郁结与孟之恬淡之别,从这里或许可以窥见一些消息吧。三联阅读3lian./zl/转载请保留
14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由和灵便了。你只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流露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这是所谓 篇法之妙,不见句法 (沈德潜《唐诗别裁》)。
不钩奇抉异 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 (皮日休《郢州孟亭记》)。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譬如一位美人,她的美是通体上下,整个儿的,不是由于某一部位特别动人。她并不靠搔首弄姿,而是由于一种天然的颜色和气韵使人惊叹。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
15
省净,使全诗从 淡抹 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 浓
饰盛妆 了。
篇三:过故人庄的诗意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
1.过:拜访,探访,看望.
2.具:准备.
3.鸡黍:指烧鸡和黄米饭.
4.合:环绕.
5.郭:指村外.
6.轩:窗户.
7.场圃:农家的小院.(场:打谷场.圃:菜园.)
8.话桑麻:谈论庄稼.
9.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10.菊花:既指菊花又指菊花酒.
11.把:拿、端.
12.重阳日:这里指夏历九月初九,人们常有登高、饮菊花酒
16
的习俗.
【大意】
老朋友准备好了饭菜,邀请我到他朴实的田家作客.
村子外围被一片绿树环抱,而郊外则是苍翠碧绿的小山包平斜着.
打开窗户面对着的是打谷场和菜园,我们两个端着酒杯边喝酒边谈论庄稼的长势.
等到重阳节的那一天,就再来这里边欣赏菊花常饮美酒.
【诗文赏析】
人称“孟襄阳”之诗无意求工而清新超俗,清新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此诗即可称是孟氏之代表作,全诗用平淡之语写平淡之事,恬淡之中见亲切.
青山绿树、鸡黍桑麻,好一派田园风光;场圃、老友、淡酒,真好比人间仙境,在这里,俗世名利、荣辱得失全如过眼烟云,飘然脑后.老友相聚,待以鸡黍之饭,普通简单的事情却被诗意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们留下了一个美的意境和幻想的空间.
这音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所写.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
17
静的田园生活,语言朴实清新,意境鲜明,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全诗清空如话,既不用典,也不生涩,读起来令人想到纯朴,自然而又真挚,一种古道热肠的友情跃然诗上,传诵不衰.
这首诗为什么能具有这样的艺术感染力呢
仔细想来,是因为诗人以喜悦的感情,写出了一个和平生活,美丽恬静的农村情景,既无名山胜水,也无异草奇花,有的是一片场圃,一片桑麻和具有淳朴感情的农家朋友.当诗人被邀到农家做客的时候,于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朴素语言展开了饶有古风的场景.鸡黍是农民款客最诚意的表现,通过鸡黍的具体描写,就令人浮起了田家的形象.田家的环境,是绿树绕村,青山远衬,故人把酒叙旧,面对着窗外的场圃,娓娓谈着桑麻的农事,充满了喜悦的情绪.主人的款待出自真诚,不仅以这次欢叙为难得,更约定客人来年重阳佳节再来做客,到那时篱菊已开,又另有一番赏心的情趣了.
孟浩然擅长于自然描写,与王维齐名.从《过故人庄》可以看到作者以清峭的情怀,感受到农村大自然的陶醉,承受到友情的温暖,因而能以朴质的语言抒发出美好的篇章,所描写的环境,令人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归去来辞》中的一些情节,但又各有特色,各有天地,而非艺术上的重复.
《过故人庄》能传诵下来,艺术上是具有纯朴的特点,语言上具有清新口语化的风格,大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致.
18
由此看来,好诗能去掉陈词滥调,写得自然,不涂饰,不堆砌,正如谢写出”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一样,于平淡之中见出功力.
这个应该很好找的!篇四:过故人庄的诗意
老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的田舍作客。幽美的村庄,四周绿树环抱,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推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圃,共饮美酒,闲谈农务。告别时就又盼望着快到重阳佳节,那时我还要来品尝美酒,观赏菊花。人称「孟襄阳」之诗无意求工而清新超俗,清新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此诗即可称是孟氏之代表作,全诗用平淡之语写平淡之事,恬淡之中见亲切。
青山绿树、鸡黍桑麻,好一派田园风光;场圃、老友、淡酒,真好比人间仙境,在这里,俗世名利、荣辱得失全如过眼烟云,飘然脑后。老友相聚,待以鸡黍之饭,普通简单的事情却被诗意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们留下了一个美的意境和幻想的空间。
19
作文三:《过故人庄的诗意》2800字
大过故人庄的诗意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过故人庄》诗原文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诗意译文
老朋友准备好了鸡和黄米饭,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断。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喝菊花酒,一起观赏菊花的美丽。
注释
(1)过故人庄:选自《孟襄阳集》。过:造访。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2)过:拜访,探访,看望。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3)具:准备,置办。
(4)鸡黍:指烧鸡和黄米饭。黍(shǔ):黄米饭。
(5)邀:邀请。
(6)至:到。
(7)合:环绕。
(8)郭:古代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9)斜:[xiá]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 应读xiá
(10) 开:打开,开启。
(11)轩:指有带窗户的长廊或小屋。
(12)面:面对。
(13)场圃:场:打谷场;圃:菜园。
(14)把酒:拿起酒杯。把:拿起。
(15)话:闲聊,谈论。
(16)桑麻:这里泛指庄稼。
(17)重阳日:阴历的九月九重阳节。
(18)还(huán):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返。
(19)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就:靠近、赴、来。这里指欣赏的意思。菊花:既指菊花又指菊花酒。指孟浩然的隐逸之情。
过故人庄的诗意鉴赏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一、二(首联)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颔联)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颈联)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尾联)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无渲染,开门见山,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是很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由此运用了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景物。这个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园田居》)。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读者感到是田园。于是,读者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读者耳边。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说:“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甫诗中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浩然诗中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甫的郁结与孟浩然的恬淡之别,读者从这里可以窥见一些消息。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变得自由和灵便了。诗中给读者的感觉是,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作者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地流露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不钩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记》)。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譬如一位美人,她的美是通体上下,整个儿的,不是由于某一部位特别动人。她并不靠搔首弄姿,而是由于一种天然的颜色和气韵使人惊叹。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
《过故人庄》诗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作文四:《过故人庄的教案》14300字
过故人庄的教案
篇一:过故人庄教学设计[正式使用]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教学目标
1、体验古人的思想情怀,提高文化修养,陶冶情操。
2、了解作者及背景,理解全诗大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一般方法【起承转合】,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过故人庄》的诵读、理解
教学难点
指导初步欣赏古诗词的方法。(起承转合)
--------------------------------------------------------------------------
一、导入 (10分)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过故人庄》。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诗歌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与王维齐名,人
称“王孟”。
他和王维等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年), 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感受。如《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二、解题
此诗选自《孟襄阳集》,是一首五言律诗。(板书:首联颔联颈
联尾联)专用于律诗,律诗共八句,每两句一联,一联至四联就是这个取名,其中律诗的对仗大致在中间两联, 即颔联和颈联。 过故人庄:过(探访)
这是孟浩然田园诗的代表作,写于早年隐居鹿门山时期。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下面先请同学们朗诵一遍。
朗诵完毕后,纠正字音:
鸡黍shǔ 邀yaō 郭guō 外斜xiá开轩xuān 场圃pǔ 重chóng阳
再朗诵:全班朗诵,教师朗诵,男女朗诵。(10分)
--------------------------------------------------------------------------
三,讲解(起承转合)(10分)
在鉴赏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个鉴赏诗歌的小知识,来帮助我们快速有效地理清诗歌的内容和感情表达---起承转合(板书“起承转合”)。 一提“起承转合”,有些同学可能会讨厌,不耐烦:都什么时代了,还说这个老掉牙的事?但是,这个东西
事、物,为后边的抒情或议论作准备。或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或开启思考、
引人注目,作用是点名主旨,统领全文,奠定基调,提供背景等等。与上下句的思路保持紧密的连贯,
传递缝合;
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举例: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0分)
--------------------------------------------------------------------------
四、诗歌赏析 (15分)
1、交流
(1)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的事。)
(2)你从哪里知道的,(首联: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明确:交代“过故人庄”的原因。主人待客仅用“鸡黍”,客人一请就到,这说明了主宾之间感情融洽,不拘常礼,可见友谊极深。(最自由的礼节,才是最真实的感情,往往是有求于人,才装腔作势装模作样,举例。)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作者与故人之间的感情如何,(板书:首联:起:故人邀我---真挚的感情)
1
所写之事。 “故人具鸡黍,”——故人:老朋友,旧相识。具:臵办,准备。鸡黍:肉鸡及黍米,代指田家的家常菜。
“邀我至田家。—真挚的感情、愉悦的情趣) 偕老)
2、下面两句(即第三、四句)
这两句承上文“田家”两个字,写田家四周的风景。同学们请看图,有哪些景物,如何布臵,(远处是山和树,近处是村庄—远景和近景),描写风景清新,淡远,幽静,色调丰富。这是写诗人初到时的观感。(板书:颔联:承:山村风光)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合:合拢,指环村皆绿树。郭:本义指外城,城、郭合成词时,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也可以泛指城墙;引申后,凡四周及外部皆称郭,此处郭指村郭??村庄的四面。斜:迤逦远去。(青山绿树的田园,大家觉得这风景怎么样,---清净、优雅、幽静 ) (板书:颔联:承:山村风光—清幽恬静的风景。)
4、第五、
景转而写人事,就是写朋友相聚饮酒的情形。
写见到故人时的场景及活动,呼应“田家”。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开:打开。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室,面:面对,看到。场:打谷场;圃:菜园;场圃作为一个词既可指场与圃(也可专指其一,复词偏义。把:拿,端。话:谈说,聊起。桑麻:桑蚕与麻作物,古人衣饰的原料主要有两种,一是种桑养蚕而得丝,一靠种麻织布的麻缕。这里桑麻又代指农事。 酒桌摆在廊子里,打开窗子,眼前是农家的晒谷场和菜园子,显得安静、平和;双方一边喝酒一边谈论什么,(桑麻:桑蚕和麻作物,这里泛指农事),又是多么愉悦,(板书:颈联:转:把酒闲谈))简直是什么样的场景,(世外桃源,与世无争),它可以使人心旷神怡,把世间的忧愁都忘得一干二净。有一种风景,是天上绝美;有一种心情,是无酒自醉~(板书:颈联:转:把酒闲谈—令人陶醉的场景)
5
相逢。 诗人期待什么时候再来,(板书:尾联:合:重阳再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阳:又称“重九”,指夏历九月九日这一天,因汉人的阴阳学说将数目也附会出阴阳,九这个散属阳,故九月九日称“重九”,又称“重阳”。就:动词。靠近、到,这里可解为观赏、亲近。重阳是汉人的节日,吃酒赏菊、持蟹赏菊是秋天,尤其是重阳节的文人雅事。
“重阳日”是农历9月9日,现在从“绿水”“青山”“桑麻”等语可以判定是农历三四月间。“就菊花”的“就”是到靠近、跟前来的意思,暗含欣赏之意。过半年再来欣赏故人家里的菊花,包含了再来做客的意思。这个道别语表现出了主人家很可爱,值得再来;主人待客热情,愿意再来;诗人率真,主动提出再来;主宾之间极其融洽;等等。 (用期望、志向作结尾,表达自己的志向:与故人的真挚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板书:尾联:合:重阳再来---融洽的感情、喜爱的情趣。) (15分)
--------------------------------------------------------------------------
五、简析和总结 (5分)
这首诗,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美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过”是“过访”、
“访问”的意思。
没有华丽的辞藻,
总结板书:本诗描绘了[农村秀美的农家生活, 表达了[诗人与故人的真挚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5分)
---------------------------------------------------------------------------
六、参考译文
老朋友准备好了鸡黍美食,约请我到他田庄相聚。
但见绿树将村庄四面环绕,青山在村外向远处迤逦延伸。
打开房舍就看到场地和菜园,端起酒来又谈起了蚕桑种麻的农事话题。 等到秋天重阳节这一天,(我)还要来欣赏(盛开的)菊花。
七、作业 (5分)
一、阅读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回答问题。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住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
答: ? 开轩面场圃(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算错)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答: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从景物描写的视角、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炼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
活环境的喜爱之情。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二、背诵、默写全诗
本诗描绘了[农村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恬淡闲适]的农家生活,表达了[诗人与故人的真挚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篇二:《过故人庄》教案 - 徐汇教育
上师大附中附属龙华中学预备年级语文组 刘卓 贾锋 作业
《过故人庄》教案
一般常态教学目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体会本诗“语淡而味不薄”的特点。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与“孟浩然”、 “田园诗”、 “重阳日”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具”、“黍”、“合”、“斜”、“轩”、“圃”、“桑麻”等实词解释。
口语交际训练设计目标:在这四幅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读一读,告诉大家。 阅读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目标:为什么诗人临走时要主动相约重阳再聚,
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导入,请学生回忆并简单介绍作者。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的诵读诗歌并正音。
2、请学生谈谈这首诗歌说了什么事。注意:请学生结合具体诗句来谈,将字、句的解释穿插其中。
诗人应邀赴约——欣赏田园风光——享受农家情趣——再约重阳欢聚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1、为什么诗人临走时要主动相约重阳再聚,注意:在具体分析中体会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适时插入对田园诗和重阳节的简单介绍。
2、你喜欢这样的聚会吗,你喜欢作者对这次聚会的记录即这首诗吗,具体喜欢哪句诗,注意:在学生的谈论中引导学生体会本诗“语淡而味不薄”的特点,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
四、延伸体会、拓展阅读
1、散读、齐读《读过故人庄》
2、讨论:这篇“读后感”和原文有哪些共同点,(如热爱田园生活、醉心田园风光等) 读《过故人庄》
作者:王爱民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引自孟浩然《过故人庄》
空气甜甜的把鼻孔打开
泉水甜甜的把胃打开
山花甜甜的把衣衫上的图案打开
我和一个村庄一起
被一声声鸟鸣一道道小溪
送出更远我要生出翅膀
不走名山大川
只在来过的这个村子的山坡下
作巢
用恬淡作砖用快乐作瓦
这是我心灵的家
一条比夏天更长的小径
像一根根琴弦
在凉风中不停地弹响
昆虫鸟儿是它跳动的音符
庄稼树木为它起舞
长高长大
它们的身体里已灌满了自强的水声
小河就源自这样的一声声蛙鸣
月亮银锣一响敲碎点点星光
黄瓜小葱萝卜白菜们
不用穿戴进城越过田垅就上炕
在饭桌上与我撞个满怀
一头露水里
溢出善良的瓜香 酒香
野花蹲在山坡上不说话
像念小学的妹妹
掰着手指头
她盛开在山村的枕边
会说悄悄话
一群羊蹭着远山 走走停停
好似我留在山里的朵朵白云
傍晚的一缕炊烟
帮我赶回此时
她们不再留恋风向
春夏秋冬四只大脚
穿上四只鞋子年年
给小村留下串串脚印
和脚窝里的鲜花雪花
我甚至还等待一场夏天的雨
等待
雨后的彩虹
从纸上升起
五、作业
必做:背诵、默写诗歌;掌握“具”、“黍”、“合”、“斜”、“轩”、“圃”、“桑麻”等实词解释。 选作:1、将本诗改写成一篇现代散文。
2、为本诗写一篇推荐文,将它介绍给你的朋友。
附:
电子课文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备课资料
1)孟浩然简介:(689,740) 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
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王维、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等人也与他关系甚好。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
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杜甫说他、"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又赞叹他"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皮日休则称:"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北齐美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乐府美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先生则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谢眺之诗句精者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则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也。"(《郢州孟亭记》)其抒情之作,如《岁暮归南山》、 《早寒江上有怀》、 《与诸子登岘山》、《晚泊浔阳望庐山》、《万山潭作》等篇,往往点染空灵,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蕴藉深微,挹之不尽。严羽以禅喻诗,谓浩然之诗"一味妙悟而已"(《沧浪诗话?诗辨》)。清代王士碌推衍严氏绪论,标举"神韵说",宗尚王孟,曾举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一诗作为范本,说:"诗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分甘馀话》) 盛唐田园山水诗,在继承陶、谢的基础上,有着新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诗派。其
代表作家中以孟浩然年辈最长,开风气之先,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
大的影响。他的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引《吟谱》语)。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联,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并列,成为摹写洞庭壮观的名句。清代潘德舆曾指出:"襄阳诗如'东旭早光芒,浦禽已惊聒。卧闻鱼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养一斋诗话》)然而这在孟诗中毕竟不多见,不能代表其风格的主要方面。总的说来,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苏轼说他"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陈师道《后山诗话》引),是颇为中肯的。
盛唐田园山水诗,在继承陶、谢的基础上,有着新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诗派。其代表作家中以孟浩然年辈最长,开风气之先,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诗以清旷冲淡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引《吟谱》语)。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联,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并列,成为摹写洞庭壮观的名句。
孟襄阳虽为唐山水诗之始创者,然其成就却居王维下,何也,一 因其才气不殆,二因其诗意常未若王维高远。孟浩然一生不仕,
心有不 甘,此情多发之于诗,令其诗每有寒俭处。而王摩诘一生出仕入仕,几 经周折,于世情之变体味颇深,此情发之于诗,则往往意趣清远,无迹可寻。
虽则,孟诗亦自有其过人处。其诗之淡远处,既上继陶潜余绪,又 不减王维。如"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 舟"等句,真可谓"清空自在,淡然有余",不愧山水诗中之佳制也。
孟浩然是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山水诗居多,或写游历所见各地山水景色,或写家乡自然风光。其中往往在抒写孤高的情怀中夹杂着失意的情绪,在以景自娱中融入了旅愁乡思的情怀。如《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他的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志。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等。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沈?
德潜评论说:“孟诗胜人处,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唐诗别裁》)闻一多说:“淡得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唐诗杂论》)他的田园诗写得平淡自然、质朴真淳,富有生活气息,如《过故人庄》农家的淳朴生活和乡村的自然景色,在淡淡的笔墨中都表现得十分自然而亲切,深受陶渊明
的诗风影响。但孟浩然的山水诗也有写得气象雄浑、境界阔大的,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2孟浩然的诗歌语淡而味浓,正如沈德潜所论:?“襄阳诗从静悟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他的诗歌善于运用平淡的语言,融入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意蕴,创造出清远拔俗的艺术境界,蕴含了浓厚的诗歌情致韵味。
2)山水田园诗
王维的诗歌描写山川美景,抒发融入自然的喜悦,读来清新自然;孟浩然的诗描写田园风光,表达对农家生活的热爱,读来朴质感人。王孟是盛唐时期的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人物。其中王维的成就最高,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他能将绘画的原理与技巧灵活的运用到诗歌创作中。
山水田园诗派
诗歌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起于机北朝时代晋宋之交的陶渊明与谢灵运,陶诗多咏田园,谢诗模范山水,各有突出成就,对后世诗歌创作都有很大影响。唐朝开国之后,由于政
治统一,政府奖励生产,生产力发展很快,几十年间,社会经济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给一些知识分子,造成了饱览山川田园风光的悠闲的物质生活条件。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人们思想活跃,许多知识分子为国建功立业之心很强,他们四海游学,广泛交际,遍览祖国名胜山水。于是,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的诗作也随之兴盛起来,诗人们以歌赞祖国山川壮丽抒
发壮志豪情,以描写田园闲适静美表现社会和平安定。由于唐代取士较为重视声名,一部分直接求仕困难的知识分子往往由隐而仕,走所谓的“终南捷径”。他们在隐居生活中,常常临水登山抒怀寄傲,游园写景乐隐怡闲。又加之唐初佛道盛行,文人们或隐遁山水虔诚向佛,或游历山川求仙访道,有更多机会接触自然,因而在盛唐时代产生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篇,并形成一个影响很大的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山水田园诗人在唐代诗坛上以独特的清新风格和卓越的才情创造出许多名篇,也影响到了后来的很多诗人,尤其是他们诗中那种对于精神世界的平和清淡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人生的态度,让很多诗人在苦闷的理想和现实面前找到了一条中和的道路。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除了欣赏诗歌本身的美之外,其在精神方面的启示也是有价值的。
山水田园诗派赢得了古代文人的普遍共鸣,虽然王维、孟浩然等代表人物没有李杜那样的盛誉,但在精神上可能更接近于传统的文人。从严羽《沧浪诗话》看,虽然他标举李、杜,但实际上倾向于王、孟。李白的豪放飘逸无人能及,因此虽然在诗坛地位颇高,但在后世却很寂寥,实在是座不可攀登不可模拟的高峰。相对于李白,杜甫可以说是另外一种情形,同为诗歌的巅峰,杜甫却成为后世师法的楷模,无数追随者争相模仿,成就了一批大诗人,也造就了一批只知道模拟甚至剽窃的庸人。无论怎么样,
李杜在后人的眼里,地位都是那么高高在上的。而王孟不同,同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诗歌以恬淡清幽的意境和平和近人的风格吸引着一代一代的文人。
山水田园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
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文人士大夫的物质?
生活优裕,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和佛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垫。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非为隐而隐,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此外,晋宋以来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也无疑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2(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
人。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3)孟浩然和隐居
隐居本是那时代普遍的倾向,但在旁人仅仅是一个期望,至多也只是点暂时的调剂,或过期的赔偿,在孟浩然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事实。在构成这事实的复杂因素中家乡的历史地理背景,或许是很重要的一点。
在一个乱世,例如庞德公(东汉名士)的时代,对于某种特别性格的人,入山采药,一去不返,本是唯一的出路。但生在“开元全盛日”的孟浩然,有那必要吗,然则为什么三番两次朋友伸过援引的手来,都被拒绝,甚至最后和本州采访使韩朝宗约好了一同入京,到头还是喝得酩酊大醉,让韩公等烦了,一赌气独自走路呢,正如当时许多有隐士倾向的读书人,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为着一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
篇三:过故人庄-教案
《过故人庄》教案
一(导语:
同学们:上周我们刚刚学过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大家背得很好,谁来说说王维为什么要写这首诗歌?(是为了表达他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洁身自好的志趣。)那今天老师领着大家一起来欣赏另一首山水田园诗: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二(介绍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孟浩然,
生:介绍孟浩然(怎么知道)
师:我们介绍诗人一般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朝代,作品,生平,诗歌风格,诗歌流派)有没有同学作补充,(怎么知道的)
师:那《过故人庄》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
生: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拜访一位山村友人所写。
师:那标题《过故人庄》是什么意思,
生:拜访老朋友的村庄。
师:过是拜访的意思;故人是“老朋友”的意思。那接下来听老师来朗读一下这首诗歌。
三(同学们:从哪里可以看出《过故人庄》是一首田园诗呢,大家回去一定预习过吧,大家可以各自先散读一会儿,结合注解说一说。
师:谁先来说,
生:我从首联“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看出。
师:给大家说一说。
生: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我到他家去做客。我从鸡黍、田家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田园诗。 师:很好,你抓住了关键的字词,那这个句子中的具是什么意思,(准备),老朋友准备了好饭好菜,诗人应邀赴约,(板书:应邀赴约)可见这老朋友之间(感情很深厚)。
师:这样,男同学一起来扮演一下诗人,朗读一下首联。(男女
分读)哎,这句话犹如日记叙述一般,娓娓道来,我们该怎么读,女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要娓娓道来,亲切自然。
师:你们来试试,读得很好。看来巾帼不比须眉啊。
师:还有谁做补充,哪里看得出是田园诗,
生:我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句可以看出。因为这句话写出了朋友家的优美风光。 师:怎样的风光,
生:村庄被绿树环绕着,倾斜的青山在城外蜿蜒。
师:我觉得你有个词用得很好,村庄被绿树环绕着,哪个词解释为环绕,
生:合
师:很好,老师仿佛见到了“山随平野尽”的景象,村庄开阔,青山连绵,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啊~板书:欣赏风光
师:谁给大家朗读一下,我们班的小记者:播音员的声音,真好听。
(个别读)
师:邹妙文这么一读,我们的视线更清晰了,谁来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什么样的村子,什么样的树,什么样的山,可能还有?????
生: 我仿佛看见了绿绿的树,青青的山,还有几间农舍。可能还有小溪流,村边的菜花???
师:你讲的真好,绿树环绕,青山逶迤,简直就是一幅田园山水
画,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没有类似的优美诗句,
生1:青山横北郭。
生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生3: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生4:篱落疏疏一径深,梳头花落未成阴。(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生5:儿童疾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生6: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村晚 雷震)
生7: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水口行舟 朱熹)
师:看来大家对诗歌的热情不减,记忆犹新啊。刚才是说了颔联,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一首田园诗呢,
生: 我来说颈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师:给大家说说。
生:打开窗子,看见一片打谷场和菜地,诗人和老朋友一遍喝着酒一边聊着庄稼事。
师:谷场和菜地给人(宽敞、舒展)的感觉,桑麻是指在(庄稼),就更让读者感到有田园气息。
师: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
师:诗人心情如何,
生:开心、愉快、心旷神怡。这样的农家生活真是一种(享受)。
(板书:享受生活 后改情趣)
师:那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诗人心旷神怡的样子,预备起???
师:真好。接下来我们来看尾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同学们,你怎么理解, 生1:等到重阳节那天,我还要和你一起喝“菊花酒”。
这说明什么,(1说明诗人非常喜欢和老朋友在一起,计算好了日子,还要和老朋友相聚。)(2很喜欢田园生活。)
师:“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就在文言中是什么意思,
生:靠近。靠近干什么(闻闻花香,欣赏欣赏)
师:就和哪个字相呼应,
生:邀。
师:很好,老朋友你不邀请我,我也会不邀自来,不要而就。板书:不邀而就 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个别读)
读的真好,我们来看一下(PPT),老师讲的这些重点字词有没有圈画出来,我们在平时理解诗句的时候一定要善于抓住诗句中的重点字词,并且要把语句表达得连贯,表达得清楚。
师:看来诗人对田园生活非常的(喜欢),非常喜欢和老朋友在一起,这种喜欢在诗句中自然地流淌,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全诗。
大家读的真好,平仄有声,乐在其中,如果能注意一下音节停顿,相信会读得更好。我们来温故一下五言古诗句的停顿:
1、古诗五言句按音节划分一般是:2/2/1。例如:绿树/村边/合。
2、有破读现象时,要按意义划分。例如:故人/具/鸡黍。
古诗节奏划分的标准是音节兼顾意义的。所以,懂字词,说译文是正确划分古诗节奏的关键。
我们再齐声朗读一遍。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大家读得很有进步,
哎,讲到这儿,老师很纳闷:为什么诗人临走时要主动相约,要重阳再聚,(PPT)大家不妨分小组讨论一下。(3分钟)
因为诗人觉得老朋友待客热情,淳朴,主客相处关系融洽。(人美)
生:联系诗句说一说。
师:那接下来诗人有没有写款待的情况,
师:主要的不是为了吃这顿饭,主要的是为了()
师:这顿饭虽然称不上什么美味,但这顿饭中包含着??????(包含的情谊,彼此的了解,彼此的情分比最醇的美酒还要醉人。)
师:除了老朋友待客热情,关系融洽之外,还有什么原因,
2.生:我觉得朋友家的环境很美,朋友当然欣然前往。板书(景美)
师:写了那些景,
生:近处,(绿树,村庄,场圃,菊花);远处,(青山)。
师:点拨1: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看见了什么,
明确:、
我看见了:青青的山,绿绿的地,清清的溪水和金灿灿的菊花;谷垛堆堆的稻场,郁郁葱葱的菜地;地里村民们在田间辛勤地劳动着;孩子们在捉迷藏、放牛、追蝴蝶??(大一点的孩子放牛,小一点的孩子在追蝴蝶)
点拨3: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闻到了什么,
明确:稻香、菊花香、泥土的气息、大自然的清新空气(空山新雨后,?????)。
点拨3: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听见了什么,
我听见了:鸡在叫:“喔~” “喔~”;
鸭在叫:“嘎~” “嘎~”
师:把酒话桑麻。桑麻是什么,我们仿佛听见诗人对老朋友说:庄稼事。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
(今年的桑麻种得的怎么样,)(明年准备还要种植桑麻吗,)(油菜花榨菜籽油很有收成,明年多种一点???)
师:难道一定是聊庄稼事吗,
生:家事
师:哪些家里的话,
(家里人身体都还好吗,)(朋友)
(年纪大了,要注意保养身体。)
师:告别的时候朋友很有可能会说:
(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
师:除了谈家事国事,他们很有可能还会谈
国家大事:最近咱们国家经济繁荣,人丁兴旺,我们才有闲情坐下来聊天啊~
3.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交流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杂事中。看来“还来就菊花”,不仅仅是环境美好,主客友情甚笃,聊天叙事的氛围也很美好。板书(氛围美) 还有谁来补充,老师还有个问题: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为什么选择重阳日,什么时候,干什么,(和朋友在一起????看来是个性情中人)为什么要喝菊花酒,不和糯米酒,菊花在古典文学中,它象征着什么,(长寿、隐逸)那为什么喝菊花酒呢(表明诗人隐归的思想)看来诗人不仅仅是乐在其中,而是醉在其中啊~
那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生:1.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生:2表达了对幽静,悠闲地隐居生活的热爱。
可以想见,在这样的生活中,诗人的身心倍感愉悦舒爽,自然心生依恋,有了再聚之念。让我们再次沉浸到诗歌中,感受一下诗人的这份感情。谁来读,
个别读 比赛读 齐读
师:我感受到了你的乐在其中,但我没感受到你的醉在其中啊,朗读诗歌的时候,老师在《月下独酌》中教过大家:阳声调要读的????则声调要读的????,我们还可以学着古人的样子,摇摇头,晃晃身,谁来试一试,大家推荐一下:
师:读得真好,让我们陶醉在诗中,跟着???再读一遍。来,??你来领读一下:
师:我终于知道,什么叫身临其境,什么叫醉在其中,你们真棒~
有人说本诗和《山居秋暝》
孟浩然,一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这其实是一种境界,现实生活中人都在追求一种境界,只不过有的人境界高,有的人境界低,孟浩然能做到这样,说明他已经真真正正地喜欢上了这种田园生活,那是一种真真实实的情感。
作文五:《过故人庄的赏析》500字
过故人庄
孟浩然
1. 诗人是通过哪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请任选一问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远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是2005年江苏盐城市,08年蒙古中考题)
答案:
1、开轩面场辅(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扣分)或“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从景物描写的角度、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练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例:
① 这两句近景与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②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③ 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绘出了村外青山及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作文六:《《过故人庄》的景与情》1800字
《过故人庄》的景与情
《过故人庄》是首著名的田园诗,作者孟浩然也是盛唐著名的隐士。这首诗,乍一读来,好像只是紧扣题目,完整地写了访问老朋友的农庄的经过;仿佛诚恳地说了一通辞别道谢的家常话,话说完了,诗也结束了,真是“淡到看不见诗”。然而知人论诗,稍加咀嚼,便可体会到这番家常话,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构思和提炼,极为淳美。以拉家常的语言形式,抒写并赞美了恬静优美的农村风光和朴实真挚的友情。
诗的首联点题。“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是说老朋友用鸡黍置办了酒宴,自己应邀到他的农庄做客,流露着朋友的盛情和诗人的欣喜。这似乎就像一则日记,叙述了一件刚刚经历的极其平常的事情。故人“邀”而我“至”,文字非常质朴,不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平常。这正是友谊深厚的至交之间的往来。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所特有的风味,又可以见出待客之简朴。这种不讲客套和排场的招待,往往能使朋友在更为亲切的、不分彼此的氛围中把心扉敞开。朴实的邀请,只能用朴实的笔调来写。这个开头平静而自然,不作丝毫渲染,既反映了挚友间的亲密关系,也显示了融融的气氛特征。
颔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说农庄座落在一围绿树里,背景是一溜之青山斜放开去,迁延至城郭之外,显示出农庄地处郊野,僻远幽静。上句是写近景,好像很随意地把一眼看到的农庄四周的景色采入诗中――绿树环抱,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悄然一转,将读者的视线引发开去,那城郭之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两句写农庄的自然景象,一近一远,一密一疏,顾盼之态如见,亲切之情可掬,表现出主人隐居的环境,同时流露着诗人情不自禁的欣赏和爱慕。“合”、“斜”二字极为传神却又完全像是信手拈来,用得极其自然。
颈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是说在农庄里,老朋友和诗人打开窗户,面对着场地和菜圃摆开筵席,端起酒杯一边喝酒,一边谈论着关于桑麻之类的农事,洋溢着宾主情投意合的乐趣。“话桑麻”取自陶渊明《归田园居》“相见无杂言,但话桑麻长”的语意,说明主客完全忘情在农事上了;而且更让你有一种置身田园之感,从而引起对农事的关怀,分享收获的愉快。于是我们仿佛嗅到场圃上的泥土馨香和不远处传来的桑麻芬芳;看到庄稼的茁壮成长和喜人收获。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结合,绿树、村舍、青山、场圃、桑麻和谐组合起来,构成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幅。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仿佛萦绕在我们的耳边。这里虽然只是叙述宾主欢晤、畅谈农事,但却很好地表现了诗人倾心于隐逸田园的生活情趣。
尾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就”是接近的意思;“就菊花”指赏菊,但又有不邀自来的意味。“待到”――“还来”――“就”,这一连串词语的运用,透露了诗人想重来此地的心情。诗人在农庄愉快地度过了一天之后,临走时似乎根本没有想到要谢谢故人的盛情款待,却直截了当,毫不掩饰地直言还要再来这里度过那美好的重阳节,这就远远地超过了一般的感谢之辞。这种表示,出自诗人的内心,表现了诗人直率的心情和诚挚的情谊。
归纳起来,这首诗首联应邀赴约,颔联写农庄风光,颈联写田园情趣,尾联写再约相会,结构层次紧扣题目来安排。语言明白如话,但极具浓郁的诗意,抒发了赞美友情和田园、倾心于归隐的情怀。诗的总体风貌是平淡的,它所写的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描绘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感情也是恬适平淡的,没有什么极度的兴奋喜悦。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因此,从艺术上看,它虽是律诗,却像古体;虽然对仗工整,却很自然活泼;虽然描写景致,却是浑然见意。但这样平淡质朴的写法,决非平淡枯燥,它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真挚的感情。诗人在这个访问的如话家常的结构形式中,巧妙地交织抒写了“故人”和“我”两个人物,在正面赞美“故人”的同时,处处表露着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诗人自我的生动形象。即是说,全诗始终如影伴形似的同时出现“故人”和“我”
两个形象,被赞美者和赞美者一起浮现在人们眼前,诗人坦白诚恳的胸襟和情怀,感人至深。因此这首诗,它如话家常,但并非客套,而是一片真心。它深入浅出,故貌似平淡而其味如醇酿。它技巧老到,却并无造作,而是浑熟自然。其平淡清腴的诗歌风格显露无遗,确有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唐诗别裁》沈德潜)、“不钩奇扶异”(《郢州孟亭记》皮日休)的长处,从而深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谷明贵,教师,现居安徽当涂。
作文七:《过故人庄的诗意》2200字
过故人庄的诗意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注释:
1、过:拜访。
2、具:准备。
3、场圃:农家的小院。
5、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译文:
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
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
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
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
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
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
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这是一幅非常朴实的田园风景画。诚挚亲切的友情,典型农家生活场景,熔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炉,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
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也就是说,读孟诗,应该透过它淡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过故人庄》在孟诗中虽不算是最淡的,但它用省净的语言,平平地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也已经可算是“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它的诗味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似乎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奥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田园居》),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于是,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从他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似乎不难想见,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似乎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这不禁又使人联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诗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诗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之郁结与孟之恬淡之别,从这里或许可以窥见一些消息吧。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由和灵便了。你只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流露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不钩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记》)。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譬如一位美人,她的美是通体上下,整个儿的,不是由于某一部位特别动人。她并不靠搔首弄姿,而是由于一种天然的颜色和气韵使人惊叹。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
* 忆江南的诗意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
* 渔歌子的诗意
作文八:《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教案》900字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过故人庄》教案”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的支持!
《过故人庄》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诗歌恬淡自然的语言特点。
2.体会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朴素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朴素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作者简介
二、整体感知
1. 解题:过故人庄(拜访老朋友的农庄)
2. 朗读,划分停顿节奏。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三、研读诗句
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1)这句诗什么意思,
(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诗人心情怎样,(开心、高兴)
2.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指名读。“合”,“斜”,(指名说)
(2)谁能把这句诗的意思说说,
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事。)
(2)发挥你的想象,请你说一说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些什么,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
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依依不舍
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本诗着力描写了农家生活的朴实与故人的热情,表达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朋友情谊的重视。
四、比较总结
同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作品,《山居秋暝》和《过故人庄》一写山水,一写田园,都表达了诗人返璞归真的人生愿望。
2
《山居秋暝》以清新之笔触描写自然山水;《过故人庄》描写农家生活的质朴与故人的热情,给人以温情脉脉之感。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过故人庄(五律)
孟浩然
首联:热情好客的故人
颔联:秀美的田园风光
颈联:质朴的农村生活
尾联:依恋不舍之情
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对友人情谊的珍视
语言特点:恬淡自然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您的在线图书馆
3
作文九:《过故人庄的读音问题》700字
关于《过故人庄》的几处读音
作者:张友法
P119)选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中的“日积月累” (了初唐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我在教学和多次的听课中发现,这首诗有几处,老师们常疏忽:
一、诗题“过故人庄”的“过”应读“guō”,而不是“guò”,其义为“拜访、探望”,而非简单意义上的“经过”,“过故人庄”就是“拜访老朋友的庄园”。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最新修订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191页对“过”的此义有清楚的解释。古文中与此处“过”同义的如:“于是冯谖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战国策?齐策》)。
二、“青山郭外斜”的“斜”读音应为“xiá”,根据古诗的押韵规则,“家、斜、麻、花”应同韵,按照“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押韵习惯,“斜”恰好在第四句,处在必须押韵的位置,所以,“斜”读音应为“xiá”。商务印书馆2006版的《古汉语词典》对“斜”的读音也有注明:斜,xié(旧读xiá)。类似例子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
三、“还来就菊花”的“还”,读音应为“huán”,因为在古音中没有“hái”的读音。虽然意义古今一致,皆为副词,但作为常识,我们应该让学生明晓。
为了语言文字的规范,我们提倡使用现代通用的白话文注音,但我们老师至少应让学生知道这些古今的异同,一则让学生对古诗音韵了解得更透彻,二为了不留下后遗症,如果我们不跟学生讲明白,等他们上了中学、大学,说不定以为是小学老师讲错了呢。
附: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作文十:《孟浩然《过故人庄》的意境》2400字
孟浩然《过故人庄》的意境
成都防水补漏 ://.8-s./
摘要:读孟浩然的诗,应该透过它平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过故人庄》这首诗,诗人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平铺直叙,将朴实的农家气氛,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真诚的情谊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大巧若拙地把艺术美巧妙地融入整个诗篇的血肉中,用平淡而蕴含着深厚韵味的言语,勾勒了一个浑然天成的诗的境界。
中国古诗词中,描写乡村景色,表现乡村生活题材的数不胜数,最早从《诗经》中就有许多描写田园农事的诗歌,反映日常农业生产,表现田园情感。一直到东晋陶渊明时期,田园诗走向成熟,谢灵运、王维更是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山居生活的诗歌。众多田园诗中,真正能勾勒出真实乡村景色,表现乡村生活的,首推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清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读孟浩然的诗,应该透过它平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过故人庄》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平铺直叙,讲述了一个毫无卖点,平淡无奇的故事,全诗没有一句夸张的句子,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动人的情节。它既没有李白诗的豪放飘逸,也有别于王维诗的恬淡宁静,它用最朴实无奇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朴实的语言,平淡的故事,浮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让人倍感亲切的淳朴真实的画面。画里没有名山大川,没有深山古寺,没有枯藤老树。有的,也只是故人、农家、青山、绿树等平淡无奇的日常景色。已经可算是“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然而就
是这样一首“平淡无趣”的诗,却流传几千年,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传唱,“语淡”是公认的,那么它的“味终不薄”究竟体现在哪里呢,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写的是故人招待诗人,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杀鸡做饭,邀请我到他家去做客。初读之下,这哪是什么诗,分明是随手写下的一则记事,或随口说出的一句话。没有过多的渲染,没有任何悬念,很直白的道来。细细读来,一股真诚亲切之感却油然而生。因为是“田家”,所以没有山珍海味,同样因为是“田家”一盘鸡黍更体现出故人的厚道与好客,鸡黍可能是故人能拿得出招待我最好的佳肴了。这朴实自然的诗句,既表现了诗人与故人之间的友谊真诚,不客套,不拘虚礼。同时,反映出田园生活的清淡。细细品味,平淡之中让人感到格外亲切,格外温馨。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写的是诗人进入村庄时的所见。上句描绘近景,一棵棵的绿树环绕在村庄周围,这里诗人用了“绿树”一词,点出了村庄的整体环境,是明朗的,充满生命力的,整个村子显的是那样清新宁静,使人不觉得有一丁点幽暗、孤僻;下句勾勒远景,“青山郭外斜”,举目远眺,远处青山依依相伴,给人的眼界以开阔感。诗人用平凡而自然的景物,恰到好处的表现出了山村景色的真实与宁静。诗人在这里没有使用田园诗里经常形容山居生活孤寂、宁静的“深山、孤寺、竹林、落花”等词语,也没有陶渊明笔下的“东篱、南山”等给人以超然物外,不食人间烟火的虚幻。而是用了最为普通的“绿树、青山”这两个景物,给整首诗定下了清新与明朗的格调,给人以生命感和真实生活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敢于面对、乐于面对现实生活。正是因为“故人庄”所处在这样清新、自然、明朗的大环境中,所以下一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显得更加温馨、自然。前面两句所写的是村庄的外景,这两句写的是内景和近景,诗人与朋友在室内饮酒,透过小轩窗,房屋前几块菜地里,种着几样农家日常食用的蔬菜,紧靠菜地的是一小块光
秃秃的打谷场,远处青山环绕,村子周围绿树成阴。房屋内,一对老朋友,喝着米酒,拉着家常,诗人看到窗外青葱的菜园和不远处的打谷场,不觉询问起年景的好坏,就这样诗人和故人拉拉家常,话话桑麻,朋友之间的那种温馨、融洽、真诚的氛围体现的淋漓尽致。读到此处,真让人忍不住潸然泪下。很普通、平常的几句话,一幅乡村初秋的景色便跃然于纸上。青山相依,绿树环绕的村庄里,诗人与故人相坐于窗下,把酒言欢。屋外是几块菜地,一个打谷场。我们甚至听到庄外树上的鸟叫蚕鸣声,嗅到了窗边菜地里的泥土味儿,看到了地里劳动着的男女老人和散学归来的儿童。“怡然自乐”不见得一定有,“黄发垂髫”却是真实的。青山、绿树、村庄、农舍、菜圃、谷场、桑麻这些和谐的构成了一幅山村景色图。它不同于桃花源的虚幻,给一种真真切切的真实感。农家特有的环境和与故人和谐的气氛,深深的感染了诗人。家常的菜肴,家酿的美酒,乡村的景色,真诚的友谊,朴实的话题,诗人完全沉浸在这样美好的氛围中了。
在这样一个天地里,什么政治失意,什么名利得失都会抛之脑后,不再想起。就连归隐山林这样“高雅”的话题都显的是那样多余和娇情。“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人深深被乡村生活所吸引,于是临别之际,向故人表达在重阳之日还来赏菊花的心愿,很直白,没有丝毫拘泥。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诗人与故人之间真诚而深厚的友谊的基础之上的。故人的真诚,诗人的率直,跃然于纸上。读到这里,我们仿佛又看到了重阳之日,菊花盛开,故人再次杀鸡做食,诗人再次来到故人的家里把酒言欢。一个普通的村庄,一顿农家饭,一对老友对饮,几句家常话题。描写直白,语言简单,文风质朴。连描述的层次也完全顺乎自然,每个句子都几乎没有费力锤炼的痕迹。朴实的农家气氛,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真诚的情谊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是那样的自然、和谐,不炫奇、不卖弄,是那样的信手拈来却浑然天成。语言风格与描写的内容是那样的和
谐一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平淡之中见功夫,平淡之中见真情。
就是在这无雕无饰的“天然”之中,诗人大巧若拙地把艺术美巧妙地融入整个诗篇的血肉中,用平淡而蕴含着深厚韵味的言语,勾勒了一个浑然天成的诗的境界,读后令人心旷神怡,回味绵长。
成都防水补漏 ://.8-s./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_过故人庄_的景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