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老年人集体朗诵诗歌》27700字
我骄傲,我是老年大学生 有一处这样的场所
一群花甲的老人
他们聚集在一起
享受着火红的晚霞 追逐着时代的步伐 这就是老年大学
---她就是我们共同温馨的家~ 伴随着欢快的乐曲
大家来跳起激情的舞 聆听着优雅的琴声 我们来唱支开心的歌 谁说年纪大,动作不灵活 看你多么帅,看我更活泼 不怕年纪大,只要心
开阔~ 横,竖 ,撇, 捺
一笔一画,挥毫潇洒
1
画驴,画鸟,画猴,画马 栩栩如生,出神入画
蟒河口,王屋山,相国寺,清明园 …………..
摄影机里,
留下了她们美丽的容颜
篇二:爱国主义诗歌集体朗诵
红五月爱国主义诗歌集体朗诵稿
搜集了一些大多关于爱国主义的诗歌朗诵稿。 《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献给老师》
《飞进新年的大门 》
《青春中国》
《世界,请听中国朗诵》
2
《黄河颂 》、
《中华少年 》、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青年节诗歌朗诵》、
《祖国,我爱你》、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我的祖国》(背景音乐:共和国之恋)、 《我们时刻准备
着》、
《歌唱敬爱的**》、
《五四青年节》、
《翻开五月的日历》、
《庆六一诗歌》
3
《2008中国骄傲》
《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那是一张熟悉的脸,
是我痛失亲人后看到的最亲切的笑脸, 它眼里闪着泪花,
话里充满着力量。
那一刻,
我感到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那是一张陌生的脸,
是我埋在瓦砾下看见的最勇敢的脸, 它撬开了残垣,
搬走了巨石。
那一刻,
4
我感到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那是一张美丽的脸,
是我躺在病床上看见的天使的脸,
它包扎着我的创伤,
注目驱走我的恐惧。
那一刻,
我感到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那是一张慈祥的脸,
是我奔离教室前看过的最镇定的脸, 它为了自己的学生,
成就了自己的永恒。
那一刻,
5
我感到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那是一张年轻的脸,
是我在排队长列里看到的最急切的脸, 它为了灾区的伤员,
献出了自己的殷殷鲜血。
那一刻,
(转 载于:.zaIdian.cOM 在 点 网:老年人集体朗诵诗歌)
我感到自已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那是一张忙碌的脸,
是我在救灾一线上看到的最疲惫的脸, 它眼里布满血丝,
来不及顾及自己的家人。
那一刻,
6
我感到自已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那是世上最可爱的脸,
是家乡地震后我不曾面见的男男女女的脸, 它远在他乡海外,
温暖的目光却紧紧地落在了我的身上。 那一刻,
我感到自已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地动天不塌,
大灾有大爱。
那一刻,
我感到自已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懒惰的智慧 2009-05-15 00:34
《献给老师》
7
平凡的人,平凡的手,
架起一座知识的桥梁。
走过冬的严寒,
走过夏的酷暑
培养出莘莘学子
一只粉笔
指点知识王国的迷津
一块黑板,
记下比海还深的真情
一个讲台,
映照着园丁浇灌鲜花的艰辛
8
三尺教鞭
挥向通往理想境界的途径
我们是繁星
您是月亮
把优美动听的故事“讲给”我们听
让我们能进入美好的梦境
清晨的阳光是您那灿烂的微笑
不管我们失败还是胜利
不管我们后退还是前进
您,都会用微笑鼓励我们再接再厉
老师
9
慈祥的母亲
老师
千万颗童心的梦想
老师
祖国赋予您特殊的使命
让您把一棵幼小的禾苗
培养成祖国的栋梁
老师
我要您那慈祥的面容永不变老
老师
我要您那明亮的眼睛永远不黯淡
10
老师
我要您那乌黑的头发永不变白
老师
我要您那疲劳的双手变的轻松
老师
我要为您歌唱,为您祝福
老师
您是我最敬佩的人~
懒惰的智慧 2009-05-15 00:35 《飞进新年的大门》
领:大地,又迎来一个新春, 小树,又增加一个年轮, 地
球,绕太阳转了一圈,
11
齐:新的的一年,向我们敞开大门。 领:请问小树,
根是不是扎得更深,
当春风吹拂大地的时候, 能不能给枝叶更多的养分,
甲:小树说,我的根须, 已经在大地扎深;
我将向树干、树枝和树叶, 输送更多、更好的养分。 领:请问大地,
怎样迎接新春,
报春花会不会开得更鲜, 小蜜蜂会不会更加辛勤, 乙:大地说,我将献出, 缤纷的花朵,丰收的歌声。 想信吧,报春花会更鲜艳, 小蜜蜂会把香甜的蜜献给人们。 领:哦,还要问你们, 可爱的红领巾,
当你跨进新年的门坎儿, 想怎样大步前进,
丙:过去的一年,
12
曾经那样激动人心; 老师在我的成绩册里, 写上新的“优”和满分。 在新的一年里,
我要创造性地学习本领。 像战士攻下一个个碉堡, 我要向文化山胜利进军。 丁:过去的一年,
文明之风吹遍城镇、乡村; “红领巾卫生街”的美丽容貌, 正是我们劳动的结晶。 在新的一年里,
我们要做精神文明的学生。 让祖国高兴地称赞她的孩子; 人人都有一颗美丽的心。 戊:过去的一年,
少先队活动丰富又新颖,
《中国园地》上的小红花呀, 又红又艳,多么喜人。 在新的一年里,
决不愧对我们胸前的红领巾; 要为它增添新的光彩, 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行动。 甲:过去的一年,
我们和操场的感情越来越深。 打球、赛跑,个子长高了一寸, 拔河、投掷,力气增加了几分。
13
篇三:年会集体朗诵词
2015年年会朗诵诗歌词
1、轻轻地,冬天即将远去, 饱含激情与希望的春天 正向我们款款而来 今夜,我们又聚首 回忆峥嵘岁月 展望春风万里
2、今夜我们又聚首
激动的双手端起醇香的美酒, 掌声与红包源源不断的发出 美妙的旋律在长空里飞扬 这必将是一个属于我们的 开启春天的辉煌之夜
3、2014年,悄悄画上了句号 带给我们太多的记忆 太多的收获 太多的感恩 太多的太多
1、感谢我们的家人 长夜里,
为我们留一份温馨的守候 那里有母亲的关爱 父亲的叮嘱
14
让我们忘记一天的疲惫 把责任与义务深深牢记
2、感谢我们的同事
在忙碌交织的岁月里我们会永远珍惜这份友情。 在困难与无助里我们共进退,同担当。 感谢一路有你们,给我们勇气和力量。
3、感谢我们的领导
在您的指导里我逐渐成长 在您的赞许中我学会了加油
您是大海中掌舵的领袖 带着我们到中流击水 看浪遏飞舟。
(诗歌:感恩有你 一路同行)
1、来吧
新年的春天
感谢你唤醒了沉睡的冻土 带给我们阳光和雨露、 感谢浩荡春风吹绿了山岗 带给我们希望与勇气
15
2、来吧2015年的春天 亲爱的伙伴们
让我们带着信念踏上征程 待到明年的今天 我们再聚的时候 硕果累累 星汉灿烂
合:让我们一起向着明天、奋勇前进~
张:借此机会我们金荟源幼儿园的全体员工在这里向辛苦一年的同事们领导们拜年了
合:祝大家新春快乐、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恭喜发财 红包拿来)
2014.12.31
16
作文二:《老年人的护理》500字
浅谈老年人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r86.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113-02
按照老龄化社会标准,我国在1999年2月20日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是社会中比较特殊的群体,关注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各
方面的健康成为医学界的研究焦点。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
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家属和护理人员要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和健康
教育来满足老年人对健康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最终使其身心健
康、生活愉快,安度晚年。
1 老年人的护理
1.1 饮食护理: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能增强老年人机体的抵抗力。
老年人新陈代谢率下降、活动量减少,热量消耗也相应减少。老年
人应给予适量蛋白质,限制脂肪,充足的维生素,适量无机盐,补
充水分。[1]
1.1.1 合理搭配食物:饮食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注意五味调和,多
样化。摄入适量的优质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和适量含钙、铁
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大豆及豆制品,能预防心脑血
管疾病和骨质疏松。[2]
1.1.2 合理烹调加工:老年人牙齿脱落、唾液分泌减少,味觉减退、
吞咽功能下降,影响食物的摄入和消化。烹调时要使食物柔软易消
化,色、香、味具佳。食物应切碎、煮透、煮烂,以利消化吸收。
作文三:《老年人的现状》38500字
退而不休成为我市很多老年人的现状 ://.dayoo. 2009-10-21 10:31 来源: 发表评论 (0)
编者按:10月26日是重阳节。我市早在1990年就已步入老龄化城市行列,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18.03万,占总人口的12.8%,且每年以3.5%的速度增长。在这个五彩斑斓的社会,老人们又书写着怎样的人生惊喜,叙述着哪些新鲜热辣的话题?本报将陆续关注老年人话题。
她今年满55岁,照理说,还有两个月,她就要离开这个停留了30年的英语讲台。离别的日子越来越近,她和学生却没有多少惆怅,因为他们都知道,退休后她还将返聘,继续教学生涯。
陈兆明,这位退休后立即再就业的老师,表示她极其乐意开始事业的 “第二春”:“现在还可以教,不想待在家里,那样没什么意思,比较孤寂。”她说,她的返聘,也是继续与学生的情缘,与同事的交流。
“一眨眼工夫就退休,其实真的挺不习惯。”今年2月年满55岁,目前已经离休的某社区主任珍姨就说,其实自觉还可以继续工作,却想着还是把岗位让给年轻人。不过,退休后将近半年的时间,珍姨还是社区的万事通,同事只要工作上有问题得不到解决,都会请教她。
记者随机采访了十位离退休不久的老人家,其中有6位表示 “有机会的话,愿意继续工作”。而目前,有就业愿望并且实现再就业的离退休老人基本都集中在高级技术、教师、医生等较为专业的岗位,为数不多。
市教育局老干科科长周旺根透露,目前全市逾5100离退休教师中,有再就业愿望且为所
在学校返聘的并不多。但该局并没有忽略这部分宝贵的资源。据介绍,大部分离退休教师
都没闲着,经常与年轻老师一起做学生的德育工作,利用他们多年的经历与学生进行沟通,
同时不断与在职老师交流经验。他透露,我市创建教育强市时,大部分镇区的地方志都出
自离退休老师之手。
在大部分人的概念里,医生是越老越值钱,今年74岁还在石岐区一药店当值的老中医
陈国光就认为,老年人再就业,最好有更多的自由性,“想休息时可以休息。”采访中,记
者发现,做生意也是部分老年人青睐的第二职业。
有人就认为,老年人再次走上岗位,是跟年轻人“抢饭碗”。而今年70岁才真正退休的某
饮食企业管理者陈柄就认为,老年人再就业尽管是分了职位,却是与年轻人公平竞争,让
年轻人更有危机感,而在岗位上还能给新上岗的年轻人以指导,岂不是一举两得?
点评
用足生命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一个精明、奋进的集体当懂得很好地利用这笔不可再生资源。
无疑,老年人的体力并不占优,然而,谁能说老年人的智力比其他年龄段的人差呢?反
之,当老年人逐渐适应这个信息时代,其专业特长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不仅能发挥积极作用,
也能成为在职者的引领。家庭里、社会上,老年人都希望发挥余热,继续专业研究也好,
在家含饴弄孙也罢,他们一直想的是:"我还有用。"或许,这就是他们对生命的态度--用足
生命。 陈健儿
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研究
樊金娥 刘建坤
(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12)
摘 要: 本文以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背景,试图通过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 状研究,了解整个东北部分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生活现状。此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 相结合的方式,对某村的125位老人就其生活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与个案访谈。研究发现, 在某村老年人生活中90%以上老年人的住房存在安全隐患,多数老年人享受不到医疗保 障,多数老年人在经济上要依赖于子女,部分老年人精神生活较少受到子女关注,老年人文 化生活内容单调形式极其单一。并针对某村这些老年人生活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对策 建议,期望通过此次对部分老年人生活情况的调查,为农村老年人生活理论研究提供数据与 文献资料,并扩展老年人生活实证研究的范围。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 生活状态; 困境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 2007)02-0016-10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中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2亿,占总人口的10%,中国已经进入老 龄化国家的行列。其中农村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总数的73%,农村老年人是推动我国进入老 龄社会的主体(贾海龙,管雷,中国中西部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黑河学刊.2005,05)。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人生活问题日益突显。与此同时,我国政府相继将“三农” 问题和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到政府工作日程上来,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重 视和提高全体人民生活水平的决心。为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政府不断加大农村扶贫工 作的力度,但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农村老年人生活水平普遍偏低,住房条件、医疗卫生条件 差,老年人占有的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农村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面临很多困难。而 专家学者对农村老年人现实生活状况的研究,由于我国城市老年人的文化水平与个人修养等 综合素质普遍较高,提出的问题也较为深刻,容易引起专家、学者、政府乃至社会的关注, 往往把研究重点放在城镇老年人身上,农村老年人文化素质普遍低于城镇老年人,在老年人 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仍默默无语,于是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就很容易被社会忽视,农村老 年人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因此,对人口老龄化、老年人问题的研究忽视了农村老年人现实生活状况的研究是不完整的 。研究农村老年人的现实生活状况,发现农村老年人现实生活中的困境,解决存在于农村老 年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对于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水平和提高全体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研究
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迎来了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上升到10%以上,农 村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大部分。与城市老年人相比较,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因 此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被提到政府工作日程上的同时,农村老年人逐渐受 到专家学者的关注。此前对农村老年人研究的相关文献,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研究视角:
1、关于农村老年人养老状态研究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梁鸿指出,现行状况下养老负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 年人的生活自给与自理能力,农村老年人“活到老做到老”这种行为模式,大大降低了农村 的养老压力。现行农村养老问题的焦点是养老经济保障,尤其是农村女性老年人口的养老问 题。中国目前的农村养老保障才刚刚起步,尤其是针对目前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其保障程度 还非常低,几乎是一个“空白”。即使在苏南一些很富裕的农村地区,老年人每年能从集体 获得一定数量的补贴,但这种补贴金额很小,根本无法靠它来维持日常生活。因此在这种客 观背景下,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活动周期要比城市老年人长,与城市老年人不同,农村老年人 在60岁以后,仍然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并依靠自己的劳动来维持自 己的生
活①。
杨宗传系统论述了家庭养老包括经济供养,生活服务和居住方式等多方面内容。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这几方面都出现了从家庭提供为主向社会提供为主过度的趋势。由于市场经济是一 种竞争的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年轻人为了更好地参与竞争,就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学 习和工作上,照料老年人的精力会相对减少。因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代 替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劳动的生产方式,必将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和家务劳动的现代化、社会 化,并引起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的家庭养老方式发生变化,使老年人生活由家庭负担的比例有 所下降,由社会服务的比重逐渐上升。当然,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习俗的根基较深,这 种转变只能是渐进的②。
廖鸿在其所做的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研究中提到,人口老龄化将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 题,从一些国家的经验来看,必须在老龄化高峰前二三十年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储备资 金,以应付老龄化高峰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压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众 多,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低,城乡发展不平衡。因此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立足于 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现有水平,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采取适应农村实际情况的办法, 走一条新的社会保险发展道路③。
西安交通大学人口研究所的张文娟、李树茁、胡平在“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性别差 异研究”中,研究了慢性疾病,认知能力,老年人得到的日常生活上的照料和经济帮助因素 分别对男性和女性生活自理能力的不同影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指老年人独立应对日常生 活活动的能力。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基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该能力的丧失也是老年人健康 预期寿命的终结。二是应用社会设施的生活自立能力,它衡量的是老年人进行社会活动的能 力。就目前农村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而言,女性的生活自理能力低于男性老年人。造成这 种差异主要是由于慢性疾病、认知能力、老年人得到的日常生活上的照料和经济帮助会对其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产生显著的影响④。
笔者了解到,赵细康在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主观评价分析的研究中得出结论,农村老年人对 家庭和谐状况和个人日常生活功能评价较高,对经济收入,营养状况和生活满意度则评价较 低。生活质量在客观和主观方面存在着分离和非正相关的现象。这说明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美 德对维持和保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家庭仍然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主 要载体,对日常生活功能评价较高说明农村老年人的自理能力较强,其对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相对较轻⑤。
张文娟、李树茁所做的“子女的代际支持行为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显示: 子女在中国老年人社会支持网中占据核心地位,其提供的代际支持是基于父母经济、生理状 况的恶化产生的需求。在农村目前的社会经济和养老保障体系现状下,代际支持成为许多子 女的负担,如果过于沉重,将会导致代
际关系恶化和主观生活质量下降。分析结果显示,起 居帮助对子女过于沉重,成为导致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下降的主要因素。儿子在农村老年人的 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代际支持极大的影响着老年人的主观生活质量。目前农村 地区的年轻劳动力外流现象逐渐普遍,居住距离的拉大减少了他们和父母接触的机会,引起 老年人家务帮助和日常生活照料资源的减少,但是外出打工带来的经济状况好转使外出儿子 成为老年人经济支持的主要提供者,弥补了其他帮助的不足。父母的要求,性别偏好,居住 空间距离对代际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调节作用⑥。
蒲新微在“当代老年人的生命状态及其价值”中指出,老年人以其丰富的人生彰显了巨大的 生命价值,但这种价值却由于当代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而被遮掩 了,面对这种境遇,老年人面对即将来临的现实生命之终结主要呈现出顺应自然归根复命的 释然心态,乐天知死、超越死亡的生死境界,反思生命以施教化的价值关怀,自由自觉休闲 生命的理想追求这样几种心态⑦。
笔者还了解到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概括了老年人生活的基本方面,包括老年人住房情况 、医疗情况、代际关系、精神生活,老年人医疗保健意识差,法律意识淡薄等内容。华中师 范大学政法学院的余松林于2003年8月-9月在湖北黄石进行了老年人问题调查,调查发现, 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来源主要靠自己的劳动,但农村老年人的收入很低;家庭赡养形式简 单,年轻人负担加重;老年人社会化保障程度低;治病困难,医疗水平低下;精神文化生活 匮乏,情感交流对象狭窄⑧。可见,农村老年人生活问题十分突出,有待于解决。
2、关于农村老年人生活状态的社会因素研究
贺寨平在“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网:何种人提供何种支持”中提到,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 亲属在提供支持的过程中起着首要的作用,而在亲属中,儿女的作用最大。一些重大的实际 支持和情感支持都来自子女,特别是养老的支持主要来自于儿子。这种情况有几方面原因造 成:一是,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农村居民老年以后主要依靠的就是亲属特别是 子女。二是,传统的赡养模式的影响,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就有“靠儿不靠女”的传统,即 ,家庭的赡养主要依靠儿子而不是女儿。现在农村这种情况并没有改变,因而养老和一些实 际支持还主要依靠儿子。三是,这种情况还因为农村的妇女地位低下而加强,由于女性在家 里往往没有决策权,充其量只有建议权,所以其对于父母的支持特别是经济支持更加难以实 现,这也体现在兄弟的支持要比姐妹大⑨。
对中国农村家庭老年人来自孩子的经济收入分析得出结论,按现有孩子数划分的农村老年人 家庭平均日常消费支出额随着现有孩子数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在2个孩子至6个孩子之间是递 减的递增;而当老年
人家庭现有孩子数达到5或6个时,家庭平均日常支出却迅速下降,这与 该研究的理论假设之一“老年父母日常生活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子女,即父母无积蓄或积蓄 不足,无其他收入”是吻合的。
研究还表明,目前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支出的来源主要依靠孩子的数量,但当孩子过多时 ,生活水平将大幅度降低。农村老年父母来自孩子的生活支持不仅要靠有一定数量的孩子, 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收入获得能力(人力资本水平)的大小(高低),孩子受教育水平越高, 对父母到老年时的经济支持程度越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越有保障。相反,过多的生育孩子 而他们又得不到较好的人力资本投资,不仅是孩子不具有较大的收入获得能力,而且父母也 无法从孩子那里获得有保障的经济支持。 农村老年人生活水平的高低依赖于子女的多少和子女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一般地说,现有 4个子女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较之其他老年人要好得多。换言之,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仍主 要依靠有更多的子女。尽管子女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会弥补孩子数量少的缺陷,但在经济发 展水平较低的农村,孩子的质量(人力资本)还不能够替代数量在养老方面的效应⑩。
3、关于农村老年人生活状态的研究特点
回顾相关研究,可以了解到学术界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的研究主要有以下特征:
第一,理论研究涉及范围广泛,但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缺乏可操作性。虽然以往的理 论研究能对老年人生活中显现的某个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针对所研究的问题提 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但有些对策建议由于受到社会现实和地区差异等因素的限制,不能 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即对策、建议缺乏可操作性。而且从文献的数据来源介绍 中我们可以发现,某些理论研究中使用的数据来自于撰写文章一年之前甚至几年之前的调查 研究,数据明显陈旧、老化。
第二,实证研究范围狭窄。实证研究主要是指社会调查,调查的对象在一定程度上被局限在 东部发达地区或中西部落后地区,几乎没有涉足东北地区老年人的调查。而且很多农村老年 人生活状况调查研究涉及农村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只对老年人生活状况进行了简单的 现象描述,虽然认识到一些老年人生活的特征对老年人生活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但并未对 其产生原因及如何应对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从对以往研究的回顾我们认识到,对东北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理论上 能够为农村老年人生活理论研究提供数据资料,并扩展农村老年人生活实证研究的范围;实 践上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东北农村地区老年人生活的实际情况,为提高东北农村地区老年人 生活水平,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标服务。
某村地处吉林省松原市的中西部地区,该地区以农业、畜牧业为主要产业,是东北农村地区 的典型代
表。通过对某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可以获得东北农村老年人生活现 状的典型资料,为解决东北地区老年人生活问题,提高东北地区老年人生活水平提供理论与 现实依据。
二、对农村老年人现实生活状态的调查
1、调查方法与研究路径
本次调查研究采取问卷法与个案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象为松原市某村老年人,调查时间 为2006年4月1日-2006年4月30日,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从农村125位老年人中随 机抽取了80位老年人进行调查与访谈。共回收有效问卷5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72.5%,并 获得个案访谈资料6份。
调查内容包括: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是否有老伴;住房状况;经济收入来源 ;与子女关系;老年人健康、医疗状况;家庭设施;子女赡养情况;老年人精神状态等。访 谈主要涉及老年人对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与子女关系,老年人精神状态,子女供养情况等 。调查取得的数据录入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某村老年人现实生活状态的调查结果
某村地处吉林省松原市的中西部地区,该地区丘陵与平原交错。当地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 主,草原面积广阔。最近几年由于环境恶化,连年干旱,且多风沙,经济发展居全市中下等 水平。
农村总人口1721人,60岁以上的人口125人,占总人口的7.2%。该村共427户,老年人共67户 。根据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的标准和目前我国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我国老年 人口每年增长200万,引自北京晨报2006年6月19日第53版),农村将在未来10年内进入老龄 化社会。 第一,农村老年型家庭的比例在上升
目前国内外对于老年家庭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在这里我们说的老年人家庭主要是指家庭 成员构成中含有老年人的家庭,包括有老年人与其子女或孙子女组成的家庭和有一位或两位 老年人组成的家庭。 农村老年型家庭的比例在上升。根据1990年农村计划生育调查,在1990年,农村家庭总数为 346户,老年人家庭为42户,占所有家庭的12.1%。根据本次调查所得的数据,农村现有居民 户数427户,其中老年人家庭67户,老年人家庭占总户数的15.7%,目前在农村每一百个家庭 中就有15.7个老年人家庭,
这说明农村老年型家庭的比例正在以每年0.225%的速度上升。
第二,农村老年人的现实生活状况表现
首先,是物质生活状况。
老年人住房状况
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有32.8%的老年人居住的是旧式土坯房,27.6%的老年人住的是砖平台 ,19%的老年人住的是砖挂面的房子,20.7%的老人住的是瓦房。这些老人中,20.7%的老人 居住的瓦房是与其子女一起居住的,这些老年人居住的瓦房多数是在其子女结婚前老年人与 其子女共同建造的,在其子女结婚后老年人仍然在和子女共同居住。在32.8%的土坯房和19% 的砖挂面房子中有90%以上是老年人单独居住的,这些老年人单独居住的房子多数是老年人 在其子女结婚后由老年人筹集资金,由其子女负责施工建造的。这些房子已经居住了15-30 年,对于砖挂面和土坯房来说,这样的使用年限是很令人吃惊的。因为一般土房子可以使用 8-15年,砖挂面房子可使用10-18年,这些老年人居住的房子90%以上已经超出了使用年限。
老年人医疗状况
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有37.9%的被访者认为身体状况一般,同样比例的老年人认为身体状 况良好,有24.1%的老年人身体多病。在被访问者中仅有8.6%的老年人每年参加一次身体健 康状况检查。享受医疗保险的老人占20.7%,所有这些享受医疗保险的老人都是企事业单位 的退休职工,即非农业户口居民。还有79.3%的老人不享受医疗保险,这部分老人都是农业 户口,从这一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村老年人享受医疗保险的人数接近于零。
在被访问的老年人中,44.8%的老年人经常服药,这里也包含一些回答身体状况一般和良好 的老人。有些老年人经常服药是为了降糖或抑制高血压病发作,经济条件好的子女愿意给老 年人购买此类药品,有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子女能在老年人提出买药的要求时花老年人给的钱 或想办法借钱给老年人买药。还有部分老人为了缓解白天劳动带来的疲劳服用镇痛片之类的 药品,这些老年人很多已经对镇痛片产生生理依赖,因为此类药品价格便宜而且容易买到, 他们主要是自己购买。
被访问的这些老人患病时的主要就医去处有乡镇医院、诊所、县市医院。有100%的老人没有 去过类似于结核病防治中心等专业病医疗机构。
其中请医生上门诊断的占1.7%,这种就医方式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会发生:其一,老年人病 的很重,已经不能独立去医疗机构就医,或在其子女亲属的陪同下仍不能去医疗机构治疗, 子女只好请医生上门为
老年人诊断;其二,老人行动不便又没有子女或亲属在身边陪同,只 好让邻居请医生上门诊断。同时由于请来的医生主要是乡镇诊所的大夫,他们在诊断时只随 身携带了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和药箱,并没有现代化的化验诊断设备,诊断方式不够科 学,其诊断结果也难以令人信服。但由于受到交通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子女也没有更好的办 法为老年人治病,老年人自身也只能对医生的诊断结果表示认可,在调查中一位老年人这样 说:“将就着治吧,治成什么样就算什么样吧!”。
笔者在调查中还了解到,在老年人就医方式问题上还存在着这样几种现象:
有62.1%的老年人在其子女的陪同下去诊所就医,因为诊所的收费便宜,而且有些诊所的医 疗设备要比乡镇医院齐全,服务态度好,有专业的护士照顾老年人,一旦老年人需要输液, 子女又忙于农事,子女可以放心地把老年人留在诊所输液,等子女从地里回来再把老年人接 回家。
有6.9%的老人到乡镇医院就医,据了解这些老人大多是医院医生或护士的亲朋好友。去医院 就医是出于对老医生的信任,在农村的乡镇医院里有几位行医多年的老医生。但这些老年人 自己和其子女大多不在医院买药,因为医院的药贵而且还得收取挂号费,能够确诊后,这些 老人的子女就到诊所或药店给老年人买药。
还有29.3%的老人去县、市医院就医。这些老年人的子女在乡镇机关、县城或市区工作,家 境相对较为富裕。有的年轻人为其父母购买了老年人医疗保险,有的老年人的子女有医疗保 险卡,老年人可以用其子女的保险卡就医。
老年人经济上对子女的依赖状况
其一,57.6%的老年人经济上完全依靠子女的供养。其中94.4%的老年人与子女共同居住,还 有5.6%的老年人单独居住。这些在经济上完全依赖子女的老年人90.2%年龄在60-75岁之间, 仅有8.8%的老年人年龄在75岁以上。他们都已经不再参加体力劳动,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这 部分老年人的衣、食、住、行都由其子女负责。
这些老年人很少追求穿着打扮,他们的很多衣服已经穿了几年,除非子女主动给老年人买衣 服否则老年人是不会提出要换新衣服的。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一日三餐都与子女在一起 吃,但子女很少为了让老年人增强身体免疫力而单独给老人做菜。有的家庭自家饲养奶牛, 年轻人会在每天早晨为老年人热一杯牛奶,为老年人补充营养。
其二,32.8%的老年人经济上部分依赖子女。这部分老年人都不与子女共同居住。这些老年 人的年龄集中在60-70岁,其中85.4%的老人仍然在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但因为耕地数量少, 有时收成又不好,参
加农业生产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子女在老年人经济困难时会给老 年人一定数量的经济支持。还有14.6%的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不好,不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他们都依靠自己的手艺(如有的老年人做豆腐,有的老年人做糖葫芦)或出租现有的耕地 来赚钱维持生活。由于他们的这些手艺活受到季节的限制,一年中只有几个月有经济收入, 而且收入又不多,大部分时间没有经济来源,日常家庭开支只能靠子女的经济支持。
其三,经济上完全靠自己的老年人。这样的老年人在农村占9.6%,他们也都不与子女共同居 住。他们当中有16.7%的老年人享受养老保险,他们养老保险的收入足够应付农村地区的低 消费水平的生活。还有41.7%的老年人有一定的积蓄,在经济上也完全依靠自己,并且在子 女遇到经济困难时能给子女提供帮助。剩下的41.7%老年人的子女都在外地打工,子女可能 一年或两年才回来一次,子女不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经济援助,老年人只好出租耕地并给饲 养牲畜的农民放牧来维持日常生活开支。这些老年人都曾经向子女索要养老费,但由于子女 本身经济紧张或儿媳的反对等原因,老年人至今尚未得到子女的养老费。 其次,是精神生活状况。
一是与子女一起居住的老年人,对自己精神生活状况的认知评价主要表现为:
64%的老年人认为他们过的很幸福。这些老人与其子女的关系很和谐,在子女忙时能帮子女 照看孙子女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并能为家庭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所以他们 在子女面前有一定的权威,能得到子女的尊重。他们很少干涉子女的生活,只要觉得年轻人 的行为是对年轻人自己或对家庭有利的,老年人都会允许年轻人去做。
21%的老年人认为他们生活的还可以。虽然与子女(多数是与媳妇或女婿)发生一点点小摩 擦,但在家人的帮助下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化解矛盾,两代人之间相互嫉恨的事情很少发生。8%的老年人虽然与子女居住在一起衣食无忧,但有时老人确实感到很不自在,因为他们得看 年轻人的脸色行事。老年人有时生怕自己会妨碍子女的生活,心理时常会产生紧张、焦虑等 情绪。
5%的老年人认为与子女生活在一起感到不愉快。两代人生活方式、处世方式都不同,老年人 看不惯年轻人的行为,对年轻人的行为很不理解,子女也不喜欢老年人的唠唠叨叨,经常产 生误会,家庭关系紧张。“虽然不感到孤独、寂寞,但烦心的事太多了!宁愿出去串门也不 愿整天呆在家里,更不愿意帮年轻人做家务,因为他们(年轻人)太挑剔了,不是这个不好 就是那个不对,干脆让他们自己干得了,我只管好自己住的屋子就得了。”还有2%的没有回 答,笔者认为原因不外乎家丑不可外扬。
二是单独居住的老年人,对自己精神生活状况的认知评价问题,主要表现为:
57%的老年人感到孤独、寂寞。有些单独居住的老年人整日为生活忙碌,到晚上才想起“又 过了一天了,今天他们(子女)还是谁也没来,都忙啥呢?……”
43%的老人中,有的认为,“儿女都有自己的那摊子事,你惦记他们干啥?咱们老了啊,过 一天是一天了呗!”(说话时眼含热泪)其实他们是惦记儿女的,内心肯定感觉到了孤独与 寂寞,只不过不说出口罢了。就算有些子女不孝顺,老人也忘不了问寒问暖;有的认为,“ 活着就那么回事,能吃点就吃点,能喝点就喝点,死了什么都没了,啥都不是你的了,活着 时候就得心大点,凡事别想那么多……”;有的认为,“活着就得有个目标,有个奔头,老 了也别懈怠了,还得往前奔啊……。”
三是农村老年人在对与子女进行心灵情感交流的认知与评价上,主要表现为: 63%的老年人认为能在需要时与子女进行心灵和情感上的交流,能倾听子女的想法,子女也 能时常主动倾听生活琐事给老年人心里带来的影响,帮助老年人排解内心的烦恼。
28%的老年人认为与子女的沟通情况一般,有时子女不太喜欢听老年人的唠叨,有事也不是 十分愿意与老年人商量,多数情况都是年轻人在老年人尚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决定。虽然有 很多事情与老年人自身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但老年人还是觉得子女忽视了他们的存在,自 己在家庭中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地位、有权威了。
9%的老年人认为与子女的沟通情况很糟糕,子女从不愿听自己对事情的看法,遇事从不与老 年人商量,在很多事情上自己的观点都与子女的观点发生冲突。这些老年人觉得子女忽视了 自己,心里十分难受,并且不知道怎样与子女沟通才能得到子女的关心。
再次,文化生活状况。
一是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程度情况
20%为文盲。这些老年人没有读过书,他们有的只会写自己和家人的名字,有的能看懂“计 划生育宣传单”上的少部分内容,再就只认识“磷酸二胺”、“尿素”、“复合肥”这类 简单的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词语。 35%读完了小学三年级,他们认识的字要比前面提到的老年人多一些,基本上能看懂电视上 的广告。有25%的老年人读完了小学,他们能给在外打工的子女写简单的书信,也能看懂子 女寄回的信笺,有时他们帮别的老年人念信时感到很是自豪。 20%完成了中学教育,那时的中学毕业其实相当于现在的高中文化,这些老年人是农村老年 人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人了。他们能看懂一些农业技术书籍和新农机具的使用说明书,并向其 他村民传授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农业新技术。
二是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内容
通过调查了解到,多年来农村老年人几乎没有参加过有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看电视成了他 们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他们平时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就是吉林卫视的《乡村四季》和《农村俱乐部》(因当地普遍接收不到别的电视频道)。
其中,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人,除了英语的电视节目看不懂之外,其他的电视节目都能看懂 ,他们有时还会在一起谈论看过的电视节目,有时向其他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解读一些电 视节目。部分老年人还喜欢听广播里的戏剧节目。
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与过去相比有所变化,但在内容和形式上则是十 分单一的。
三、关于农村老年人现实生活状态主要困境的分析
1、多数老年人住房存在着安全隐患
90%以上老年人单独居住的土坯房和砖挂面房子存在安全隐患。这些房屋已经使用了15-30年 ,严重超出了房屋的使用年限,但他们仍然在居住。原因是除了现有的房子之外,他们没有 别的住处,况且多年积蓄已经花在子女(尤其是儿子)身上,有的子女刚结婚没有什么积蓄 或子女结婚后要供孙子女读书,子女的经济状况也很紧张,老年人和其子女都没有足够的经 济实力建新房。
2006年4月吉林省松原市查干花地区(包括某村在内)发生了5.5级地震,这次地震造成74% 的土房倒塌,正常情况下5.5级的地震是不可能造成如此重大的损失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房 子的使用期过长,倒塌的房屋中有80%是老年人居住的旧房,幸好人们及时发现地震,没有 造成人员伤亡,否则不得而知后果将是多么严重。
2、多数老年人享受不到医疗保障
在农村地区,老年人在患感冒之类的小病时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但当老年人患突发性疾病或 脑血栓之类严重的疾病时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因为该地区老人患病时的主要就医去处是诊所 和乡镇医院。这些医疗部门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难以满足老年人患有突发性疾病时的治疗 要求。
53.4%的老年人在其子女的陪同下去诊所就医,因为诊所的收费便宜,而且有些诊所的医疗 设备要比乡镇医院的还齐全,服务态度好,有专业的护士照顾老年人,当子女没有经济实力 为老年人治疗时,这些
诊所就先让老年人进行治疗,等秋收时农民的粮食出售之后再向老年 人或其子女索要医药费。
6.9%的老人到乡镇医院就医,但这些老年人自己和其子女大多不在医院买药,因为医院的药 贵而且还得收取挂号费,在乡镇医院确诊后,这些老人的子女就到诊所或药店给老年人买药 。
29.3%的老人去县、市医院就医。其中,有个别的老年人因子女经济条件较好而能够享受医 疗保险,多数老年人则是用子女的医疗卡就医。
3、多数老年人经济上要依赖子女
调查显示,农村90.4%的老年人在经济上部分依赖或完全依赖子女。在与子女共同居住并在 经济上完全依赖子女的老年人中,90.2%的老人年龄在60-75岁之间,他们在身体情况较好时 ,尚能够参加一些体力劳动。但一般情况下,这些老年人都很少参加可以得到一些报酬的劳 动,而是在经济上依靠子女。这意味着部分老年人的人力资源浪费。因为身体较健康的老年 人组织起来可以从事一些维护公益卫生之类的低强度劳动,既能增加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减 轻年轻人的负担,还能为公益事业做贡献。
调查还显示,在上述老年人中,尽管有32%的老年人能够从事一定的农业生产或其他形式的 劳动,但由于耕地太少、非农业劳动受到季节性的限制,这些老年人往往不得不在经济紧张 时向子女求助,经济上对子女的依赖性得不到根本解决。
4、部分老年人精神生活较少受到子女关注
调查显示,农村63%的老年人能够在精神生活上得到子女关心。这些老年人的子女,能经常 主动倾听生活琐事给老年人带来的心理影响,帮助老年人排解内心烦恼。在家庭事务上,子 女能够尊重老年人的意见,两代人能够就一些问题进行协商,然后共同做出决策。
同时,调查还显示有37%的老年人精神生活较少受到子女关注。特别是当两代人出现矛盾、 关系紧张时,很少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子女往往不太理会老年人的感受,老年人心情 不好时更是很少得到子女宽慰。子女有事时也不愿意与老年人商量,多数情况下都是年轻人 自己做出决定。因此,老年人常常会觉得子女忽视了他们的存在,自己在家庭中不再像以前 那样有地位、有权威了,心情十分难受。同时也存在着不知道怎样与子女进行沟通的心理。
在对单独居住老年人的调查中,还发现57%的老年人感到精神上十分孤独、寂寞。
5、老年人日常文化生活内容单调形式过于单一
农村老年人文化生活内容单调、形式过于单一。多年来,他们几乎没有参加过一场有组织的 文化娱乐
活动,看电视已经成为农村老年人日常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 调查显示,95%的老年人在进入老年期后,基本上没有过读书看报的经历,原因一是,多数 老年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并不能准确地理解书刊、报纸上的内容。二是由于农村中的书 报几乎都是机关单位订阅,因经济原因普通老年人个人订阅书刊杂志的几乎不可能。
调查还显示,除了看电视以外,42%的农村老年人常常以打牌、打扑克、看电视等方式来消 磨闲暇时间,剩下58%的老年人中喜欢这类活动的老年人接近60%,但由于受到子女或老伴的 约束,这些老年人的业余爱好基本得不到满足。
由此可知,农村老年人的日常文化生活内容过于单调,形式极其单一。
四、对解决农村老年人现实生活困境的几点思考
1、解决农村老年人现实生活困境,必须改变农村经济发展环境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农村老年人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严重的住房安全隐患、多数老年人享受不 到医疗保障,多数老年人经济上要依赖子女,老年人日常文化生活内容单调形式过于单一等 困境,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都离不开经济支撑。
现实中,与南方或沿海地区农村相比,农村的经济发展还相当落后,农民仍然是世代以农业 和畜牧业为生,由于过度放牧和滥砍滥伐,农村的草原荒漠化十分严重,笔者在访谈中了解 到,现在草原产草量不及90年代的2/3,自然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而且近10年来,村民为了追求耕地产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农家肥成 本较高,投入量呈大幅度下降,耕地质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盐碱地越来越多,以前肥沃的 黑土地越来越少。这些直接导致了农村农牧总体收益大幅降低。 由此可知,出现农村老年人现实生活困境的重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因此,因地制宜 ,改变综合环境,打破原有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模式,不断探索农牧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的 经营方式,提高科学技术在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率,积极改变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是从根本 上解决农村老年人生活困境的现实路径。
2、解决农村老年人现实生活困境,必须尽快建构切实可行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通过对农村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现实生活困境之一的突出表现是医疗保障问题。对此,应从综合视角进行思考:一是,要发挥各级政府对合作医疗组织的管理职能,采取因地 制宜、民办公助、自愿量力等原则,逐步完善农村合作医
疗制度。二是,要积极发挥县级医 疗机构在农村医疗市场中的“龙头”作用,积极指导乡镇医院开展工作,不断加强农村医疗 卫生人员培训工作。三是,充分发挥农村乡镇诊所在农村医疗市场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有效 地帮助农村老年人解决患病就医难等问题。四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农村老年人参加医疗 保险,提高老年人自觉抗御风险的现实能力。
3、解决农村老年人现实生活困境,必须充分发掘村委会的积极功能
这是因为,农村老年人生活的现实环境,发生的一些实际问题,从组织层面看,有一个权威 管理机构 解决和协调的问题,这个权威管理机构理应是村委会。因此解决老年人的现实生活困境必须 充分发掘出村委会的权威管理功能。
一是,村委会应设立能代表老年人利益并为之服务的专门机构。该机构的代表应由村民选举 产生,其主要职责是组织老年人开展各项活动,维护与保障老年人的各种权益。
第一,该机构的代表必须定期听取老年人的意见和建议,在组织老年人文化活动时,活动内 容和活动特色要充分体现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以老年人为中心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第二,每次举行老年人活动时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与老年人权益有关的活动主题,通过开展老 年人 活动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活动的参加者不能仅仅局限于老年人,也要鼓励年轻人参 加,达到对年轻人的教育目的。
第三,当老年人的权益受损时,该机构的代表可以主动以村干部的身份出面维护老年人的合 法权 益,与相关村民协商解决老年人的问题。这样可以为此项工作打好群众基础,使此项工作深 入民心,并且为下届负责人树立榜样。
二是,村委会中的妇女工作,应在保证农村妇女权益前提下,充分发挥赡养老年人的社会监 督功能。
调查显示,在多子女尤其是儿子多的家庭中,关于赡养老人问题,儿媳的素质占有重要位置 。因此,对年轻的已婚妇女进行尊老、敬老、养老的宣传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要建立 养老、敬老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对于孝敬老年人的妇女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可以是精神 方面的,也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例如对那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但十分孝顺的家庭给予经济 上的支持等。这主要取决于村庄的风土人情和经济实力。对于那些不孝敬老年人的妇女要给 予舆论压力和道德上的谴责,并负责对这样的妇女进行说服教育,改变其自私的想法和行为 ,教育其不仅要在经济上供养老年人,还要在精神上关心老年人。
4、解决农村老年人现实生活困境,必须对年轻人进行“物质供养”与“精神慰藉”的双重 责任教育农村养老问题,与农村老年人的实际生活基础直接相关。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包 括物质和 精神上的双重供养。
笔者认为,由于农村老年人实际生活能力所限,“物质供养”问题与城市相比更为突出,这 是解决农村老年人生活困境的现实基础。同时,也由于农村老年人晚年实际生活能力的弱化 ,对子女的依赖性增强,他们所需要的“精神慰藉”更加现实。子女站在老年人立场,从老 年人利益出发,理解、关心和帮助老年人,尽量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则是自身不可推卸的 双重责任。这种赡养观是需要全社会大力倡导和积极建设的。这种赡养观的实现,从根本上 讲,是需要通过每个人的实践来完成的。只有这样,农村老年人养老生活质量才能得到切实 保证。因此,对年轻人进行“物质供养”与“精神慰藉”的双重责任教育,已经成为解决农 村养老问题的重大现实问题。 5、解决农村老年人现实生活困境,必须尽快提高老年人自我供养能力
这次调查结果表明,80%以上的老年人虽然不再参加农业生产,但他们还有一定的劳动能力 ,还可以参加低强度的体力劳动。其中,90.4%的老年人却在经济上部分依赖或完全依赖子 女。
现实中,据专家研究,“在60 岁后,仍然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继续从事生产劳动,并依靠自 己的劳动来维持生活。农村男性老年人在60 岁时,平均预期生活自给年数为6.133年,以目 前东北地区农村男性预期寿命70岁估算,老年人的整个养老期为10年。其中有6.133年老年 人是可以实现自我供养的,余下的3.167年靠子女供养。女性老年人60岁时的平均预期自给 年数为4.129年,较男性老年人偏低。以目前东北农村地区女性老年人预期寿命75岁计算,6 0岁后的4年时间通过自己劳动来维持生活,到65岁则完全依靠子女供养。这一过程持续的时 间较长,大约10年以后老年人死亡。如果能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供养意识,多数年龄在60-75 岁之间的老年人在一定时期内是能够实现自我供养的。”
以上数据表明:老年人在进入老年期后的一段时间里,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男 性老年人比女性老年人的生活自给时间要长,但预期寿命短于女性老年人。如果能鼓励老年 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我医疗保健意识,老年人靠自己劳动来维持生活的时间是可以 延长的。改变老年人进入老年期后,认为依赖子女是天经地义的观念,尽快提高老年人自我 供养能力,这是社会观念进步的表现,与年轻人赡养老人责任并不是矛盾的。
6、解决农村老年人现实生活困境,应当尽快将农村社会工作由可能变为现实
农村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阶段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 作的体现。它
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广泛发动各种社会力量在农村所开展的社会服务;农 村社会工作的目的在于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增进农村的社会福利,推动农村的社会发展。
农村社会工作,如果按工作性质来划分,农村社会工作可分为消极被动型和积极主动 型两类。所谓消极被动型的农村社会工作是指对发生各种困难的农村居民给予帮助或对已出 现的农村社会问题采取应急措施,如对“五保护”进行救济、对受灾地区的农民给予援助等 。所谓积极主动型的农村社会工作是指开展具有预防性和建设性的工作。预防是为了尽量减 少农村社会问题的发生,如搞好疾病预防,防止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等;建设性工作指为提高 农村居民的社会适应能力而进行的工作,如文化娱乐,农村文化教育、农业技术推广等。( 作者:佚名 转贴自:中国社工网 文章录入:huang 更新时间:2005-3-14)
让农村社会工作参与农村建设,对于老年人权益的保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 现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农村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农村地区的建设提供理论和实 践上的指导,参与农村建设。
二是,社会工作者介入农村的建设,可以运用专业知识建设、管理老年人社区服务机构 ,有利于我国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顺利过度。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还可以给老年人提供专业 性的服务与指导,为老年人做心理健康检查,对老年人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与治疗,老年人可 以花很少钱或根本不花钱完成心理疾病治疗。这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这对老年人保 持身心健康,提高精神生活质量都有很大帮助。在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这 对两代人关系紧张的老年型家庭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基于中国农村发展和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现状,农村社会工作可以通过实施以下几个方面工 作由可能变为现实:
一是,参与政府或社会组织对农民的培训。政府开始注重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 社会工作 者可以承担起培训组织者的角色,同时在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的同时,增加对农民的“组织 ”培训,因为要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必须使农民组织起来形成自己的农业生产与经营组 织,这样才能在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农民自己的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民利益在农业生产经营领 域的最大化。
二是,参与社会对农村地区的扶贫开发。各种农村扶贫机构,包括一些外国政府的援助机构 以及一些跨国公司在华开展扶贫活动,多是用直接投资的方法进行各种扶贫开发,社会工作 者可以参与其中,为这些扶贫开发提供各种服务,并总结、推广其成功的经验。
三是,进行广泛的农村调查,对农村进行系统而科学的调查,既是认知农村不可缺少的手段 , 也是
开展农村社会工作的前提。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发展现状差异很大,广 泛的调查、深入的研究不仅对农村社会工作来说是必须的,也是国家制定正确的农村政策所 不可缺少的基本依据。
四是,为进城务工的农民提供各种职业或非职业培训,加快其融入城市的步伐的同时,建设 、发展社区老年人服务机构,为留守老年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也为进城务工的农民解除了 后顾之忧。
五是,对社会、政府施加影响,促使政府推行更加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和农村老年人的社 会保 障政策,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农村的发展、关注农村老年人的现实生活状况。社会工作者也是 政府政策的影响者,社会工作者可以参与国家有关农村社会政策的制定、修改,在某种程度 上成为农民利益的代言人。社会工作者对政府政策的影响主要是把现有政策在运行过程中存 在的问题反馈给政策的制定者,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帮助政策的制定者或修改者完善政策, 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
通过对某村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了解到农村老年型家庭的比例在上升,老年人生 活中存在的主要困境是:多数老年人住房存在着安全隐患,多数老年人享受不到医疗保障, 多数老年人经济上要依赖子女,部分老年人精神生活较少得到子女关注,老年人日常文化生 活内容单调形式过于单一。要解决农村老年人现实生活困境,必须从这几方面着手:改变农 村经济发展环境,尽快建构起切实可行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充分发掘村委会的积极功能, 对年轻人进行“物质供养”与“精神慰藉”的双重责任教育,必须尽快提高老年人自我供养 能力,应当尽快将农村社会工作由可能变为现实。
通过对某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东北农村老年人生活 现状的资料,为解决东北地区老年人生活问题,提高东北地区老年人生活水平提供可参考的 现实依据。
注 释:
①梁鸿.农村老年人自理能力研究[R].人口与经济,2002,(4):21-30.
②杨宗传.社会养老: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J].中国社会工作,2003,(3):8-12.
③廖鸿.农村养老保险有备无患[J].中国经济信息,2004,(14):36-39.
④张文娟,李树茁,胡平.农村老年人生活的性别差异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人口研究所,2 003,(2):33-39.
⑤赵细康.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主观评价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2,(4):15-20.
⑥张文娟,立树茁.子女的代际支持行为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人口研究 ,2005,(5):10-13.
⑦蒲新微.当代社会老年人的生命状态及其价值[R].中国社会学年会论文,2005,(1): 21-28. ⑧余松林.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与思考[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6,(4 ):51-53. ⑨贺寨平.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网:何种人提供何种支持[R].中国社会学年会论文,2005, (2):12-19.
⑩王金营,李建民.中国农村家庭老年人来自子女的经济收入分析[J].人口学刊2004,(3 ):37-40.
参考文献:
[1]梁鸿.农村老年人自理能力研究[R].人口与经济,2002,(4):21-30.
[2]杨宗传.社会养老: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J].中国社会工作,2003,(3):8-12.
[3]廖鸿.农村养老保险有备无患[J].中国经济信息,2004,(14):36-39.
[4]张文娟,李树茁,胡平.农村老年人生活的性别差异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人口研究所 ,2003,(2):33-39.
[5]赵细康.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主观评价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2,(4):15-20.
[6]张文娟,李树茁.子女的代际支持行为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人口 研究,2005,(5):10-13.
[7]蒲新微.当代社会老年人的生命状态及其价值[R].中国社会学年会论文,2005,(1 ):21-28. [8]余松林.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与思考[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6(4 ):51-53. [9]贺寨平.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网:何种人提供何种支持[R].中国社会学年会论文,200 5,(2):12-19.
[10]王金营,李建民.中国农村家庭老年人来自子女的经济收入分析[J].人口学刊2004, (3):37-40.
[11]杜鹏,武超.1994-2004中国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的变化[J].人口研究,2006.30(2 ):20-22. [12]张俊良.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J].财政科学,2002,(5):15-17.
[13]贾海龙,管雷.我国中西部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J].中国改革论坛,2004.(3 ):25-27. [14]穆光宗.中国都市社会养老问题:以北京为个案[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2 ):45-48. [15]张文娟,李树茁.子女代际支持行为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人口 研究,2005,05:27-30.
[16]张文霞,朱冬亮.家庭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4):25 -32. [17]袁辑辉,张钟汝.老龄化对中国的挑战[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8]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87-191.
[19]郭士征,钟仁耀.社会保障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5):119-150;1 58-180. [20]胡苏云.医疗保险和服务制度[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75-86.
[21]袁方.老年学导轮[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86-90.
[22]梁鸿.农村老年人自理能力研究[R].人口与经济,2002,(4):21-30.
收稿日期:2006-06-07
作者简介:樊金娥(1954—),女,满族,辽宁宽甸人,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院长 。刘建坤(1980—),吉林松原人,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老年人市场分析
悬赏分:0 - 提问时间2007-10-30 19:46
谢谢,我急用
提问者: 250029864 - 一级
其他回答 共 1 条
2002年4月12日,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在马德里闭幕,这届大会的议题是发展中国家的老龄化问题,来自160多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和一些专家学者强调要把老龄化问题纳入各国的发展战略之中。
老年人对精神消费和物质消费方面有很大的市场需求。记者从2002年全国老年体育工作会议上获悉,2001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1.8岁。1981年中国人均寿命为67.77岁,20年间增加了4岁。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以3%的速度增加,80岁以上的老年
人以5%的速度增加,这意味着我国每年净增380多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50多万80岁以上的老年人。按照这个增长速度发展,专家预计,50年内老年人市场消费将达5万亿元。就我国而言,可供老年人消费的市场还远远赶不上老年人的真正需求,很多方面才刚刚起步,还有许多方面仍是空白。
商界有句名言,真正的市场、最好的市场莫过于待开发的市场。老年人从物质消费到精神消费的需求将构成一个巨大的市场,有眼光的工商企业应该把握商机,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虽说老年消费品价低利薄,但其潜力巨大。有资料表明,每年老年人的离退休金、再就业收入、亲朋好友的资助可达3000亿至4000亿元,具备一定的消费实力,市场前景可观,有利可图,值得投资开发。
从物质消费需求看,老年人对服装、保健食品等市场消费有很大的需求,但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老年人青睐服装展销 一年四季,北京市各种服装展销会都很火爆,然而光顾的多是老年人,某些展会上甚至出现了几乎全是“银发一族”的现象。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些城市老年消费市场还处在未开发状态,各式各样的服装很难有适合老年人穿的,无法满足老年人的要求。精明的商人为何对此视而不见,某商场服装专柜刘经理对记者说,大多数老年人崇尚节俭、不求时尚,所以经营老年用品利润太薄,毛利率多维持在10%左右,而流行款式的服装可达50%以上,儿童服装的利润更高。其实,如果厂商仔细分析一下目前老年服装市场的巨大潜力,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收益会非常可观。
在精神消费需求上,老年人有了更高的追求,不但要玩得尽兴,还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讲究生活质量。
保健食品单一待开发 “老爷子这两年的身体不如从前了,做儿女的想买点东西给他补补,可又不知道到底哪种管用。”站在北京一家商场的保健品销售处,面对着一货架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张女士仍然感到很为难。
如张女士一样,很多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也会遇到“想买,又不知买什么好”的两难境况。有调查表明,目前消费者对保健品的需求有增长趋势。但商场柜台上适合老年人食用的老年食品几乎是“清一色”的滋补品,但是究竟能有几个老年人能天天就着人参、鹿茸下饭呢?
老年人需要哪些保健食品呢?据最新报告显示,今后5年,最重要的功能食品将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发生的食品,将来的市场不仅是治疗有关疾病,而且是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如果一些厂家以传统中医药理论和实践为基础,揭示传统中医药治病防病的机理,开发老年营养保健食品,同时采用高新技术使食品在色、香、味、形等多方面更加符合老年人的特殊需要,那么这个市场不可限量。
游山玩水乐在其中 3月31日,哈尔滨的王金凤老人如愿以偿地登上了今年第一趟“夕阳红旅游专列”,开始了她为期14天的纵跨中国大陆之旅。
据了解,我国各大旅行社都开辟了老人旅行团,生意异常火爆。哈尔滨华运国际旅行社总经理陈颖介绍,这条哈尔滨———海南线路两趟“夕阳红旅游专列”的1700个名额在出发前10天就被预订一空。4月份发往西南的两趟专列的名额也已经订满了,老年人全都是自费旅游,老年人已经成为我国游客中的重要人群。
为“充电”上大学 3月20日,北京遭遇强沙尘暴袭击。黄沙满天,街上的行人几乎睁不开眼,好多人都取消了外出计划。然而,这一天,清华园老龄大学的老学员们依然准时赶到教室上学。
在一个教室里,一群老人正围着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太说笑着:“这么大年纪,今天这天儿您还来了!” 老太太名叫杜崇敏,今年已经91岁高龄,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从1992年老龄大学创办到现在,她已经读了近10年的“大学”。 其实,她早已经毕业了,可她现在还在坚持上学。
在人们的印象中,一般老年人退休后除了健身之外,更多是在家中以带孙子、打麻将消磨时间。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关注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他们学书法、美术、外语、电脑等各种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据了解,光北京市这样的老年大学就有二十几个,终身教育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学电脑鹤发不让童颜 随着电脑与因特网的日益普及,一个崭新的数字时代已经扑面而来,很多不甘心被时代抛弃而又勤奋好学的老人上网求知。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显示:2001年7月我国上网用户人数约达2650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网民占1.2%,达31.8万。预计今后两年老年网民将占到上网用户总数的10%以上。而开发出操作方便、步骤简单、适合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特点的电脑产品必将成为一大卖点。
与中青年相比,老年人收入不高,但退休者有固定收入,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内需的拉动,这个市场是有巨大潜力的。在欧美、日本,老年人的消费能力与年轻人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在我国一个有着亿万人的越来越大的 “银色市场”正等待着我们的企业去开发。
2010年预计中国老年人份额是多少? [ ]
悬赏点数 0 3个回答
重庆过客 2009-10-17 21:26:12 125.81.129.*
2010年预计中国老年人份额是多少?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