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30条有关批判性思维的规则》2900字
心理引言:我给出的以下30条建议,不会有成功学那么大的受众,但我真诚的希望对年轻人尤其是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有所帮助: ? ——心灵咖啡网
编者注:本文作者是 Prentice Mathew,原文发表在Medium上,题为《31 rules for a young critical mind》。
自助者天助,这一想法甚至催生了一个小型的新兴领域。我们书架上也摆满了各种成功学书籍,从Robert Kiyosaki 到全套的“ The Secret ”。
讽刺的是,这种所谓“人生指导”类书籍的井喷已经直接证明了其实没有一个人能够给个清晰明了的答案。更糟糕的是,这个新兴的领域可能建立在欺诈、误导、对流行心理学以及情感操控之上。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这就是当代年轻人所推崇的价值观。
认识到这一问题,除了伤感,更应该让人警醒。可能我给出的以下30条建议,不会有成功学那么大的受众,但我真诚的希望对年轻人尤其是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有所帮助。
1. 不要过分担心学校的问题
学校其实没那么重要。真正的学习其实是从你离开学校开始的。
2. 树敌
没有敌人只有朋友的人生,是不会产生坚定信念的。让人喜欢你很容易,你只需迎合大众口味就行。但别忘了,几乎所有对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都曾被深深的憎恶过,并且是被大多数人。大众化也是衡量平庸非常好的指标。
3. 不要为了谋生而工作
工作就是去做那些你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个定义注定了它是不讨喜的。不要将你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浪费在你所讨厌的事情上,这样你才有时间去沉浸在一种对味舒适的氛围之中。那些忙于“谋生”的人,人生对于他们而言,不过是慢慢老去而已。抵制“获得一份工作”的诱惑,别管那些试图劝你随大流的人。
4. 别生气
愚蠢的人才会生气,聪明的人则会去据理力争。说“我很生气” 并不能让你得到你应有的权利,这就跟小孩子易怒且喜欢抱怨差不多。
5. 不惜一切代价追寻真理
不要从权威、传统或者某本启示录中寻找和接受真理。要从自己的切身经验和体会中去寻找。如果你不能捍卫某一个态度和信念,那就放弃它。
6. 没有所谓的因果报应
因果报应只是一套调节世界不公平的说辞。它是懒惰和胆怯的借口,在我们不愿意去解决或相信问题和不公平存在时的给我们宽慰的托词。因果报应是一套非常可憎的信念体系,这样你就有了不为自己权利去奋斗的理由。
7. 训练思考能力
你的大脑是有逻辑和推理能力的,大脑也是这个星球上最厉害的武器。你要聪明的运用它,知道想象力和迷信的差别。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看他在想什么,而是要看他怎么去想。
8. 根本不存在灵魂伴侣
如果你足够幸运的话,更多的可能是你会找到一个伴侣。
9. 拒绝一切奴性思维
大部分人为了完全而放弃了自由,他们不明白的是,以自由换取安全的方式,最终会同时失去这两者。拒绝一切让自己低人一等,需要让你放弃批判性思维的机会。
10. 原则的重要性被高估了
原则是因时而异的,它基于你所掌握的信息,也会随着信息的改变而改变。总是这样。
11. 说出你的想法
你的想法只有说出来才有意义。生前何必不开口,死后坟墓永沉默。
12. 不要拒绝学习的机会
这是一个不存在什么禁忌的时代,只要行动起来,你总能找到你想学的东西。拒绝行动也是学习的最大的死敌,也是恐惧和傲慢的一种表现。接受现实,尽管可能你不喜欢,也不太愿意承认。
13. 保持思想开发,但不要大脑空空
这两者是有差别的,成年人的特质是他们会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来做决定。
14. 旅行
不要局限在跟同同样种族的国家内,多跟那些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人打交道。这会开阔你的眼界和想法,这是学校没法儿教的东西。
15. 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和错觉
个人是我实现最大的成就就是他能够有意识的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不管这个想法是对世界、宇宙还是对他自己的。
16. 学会享受批评
将你的情绪同你在做的事情和观点分开,允许其他人批评你也是自我进步的一种方式。经不起他人质疑的想法也不值得拥有。
17. 为了共识去争论
理性的同自己和他人争论,可以使用苏格拉底的方式,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没有比思辨更好的学习方式了。
18. 不要忍受不公平
生活是不公平的没错,但这不等于我们要去忍受它,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的去改善它。
19. 不要期望回报
荣誉、奖品、声望,这些都不是自我实现需要的东西。有过体验的人会知道,其实过程就是最好的回报。不要去追逐那些闪亮的小勋章——可以把它们当成惊喜,但绝非本质。
20. 读非小说类的书籍
真实的世界是非常奇妙的,去发现它。
21. 心存感激,但不要满足
满足感会带来自满情绪和倦怠。要对自己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激,但不要止步于此,
22. 要多角度去看问题
记住,此时此刻正有成千上万的人正面临着死亡和奴役,不管你现在碰到的问题是什么,你的处境其实不差。
23. 不要受限
传统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教条、仪式或者习惯,不要让它扼杀你。
24. 质疑所有权威
某些有影响或者受人尊重的人,都是因为人们的轻信造就的。他们将无知伪装成智慧,将虚情假意伪装成仁义道德。外表奢华的礼服和珠宝只是用来遮住他们裸露的躯体,其他别无用处。
25. 不合群没什么不好
不合群没什么不好。整体而言,人类是喜欢跟随并且爱群居的动物。而个人主义,尽管这个概念非常牛逼,但很少被实践。
26. 不要接受愚蠢
接受一个人的错误观点,比对某人生气的生气的结果更糟。让你的朋友去相信一个错误的诺言也等于直接扼杀了这段友谊。
27. 忘掉确定性
世界上唯一确定的就是:生命永远都是不确定的。谦卑只会有当你自知其无知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要学会去质疑那些被绝对信奉的东西。
28. 快乐被过分重视了
你对快乐越重视,追求的越多,甚至尝试用物质去买,它就离你越远。要追逐只会,不要追逐快乐。快乐的源泉来自你能够漂亮的完成任务,来自你对创造新事物的追求。快乐不是一个目标,而是某项副产品。
29. 人生没有意义
除非你自己去创造一个。命运也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它会弱化个人责任。你的命运还未书写,做什么、给周围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也都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30. 你要意识到你终究会死去
寿命预期是个错误的概念,人们通常会在40、30岁,甚至20多岁的时候死于疾病。将每一天当成自己的最后一天,当你不再为未来考虑是,你便会有不期而遇的惊喜。遵从死后可能会收到奖励还是惩罚的准则并非道德问题。你不会因为做了某事,而死后非常倒霉或者给你永生的权利。接受这个事实,开始比过去多珍惜现在的生活、那些爱你的人那么一点点。
心灵咖啡观点:
“亚洲人”和“西方人”在认知过程中存在根本的差异,一般来说,西方人依赖物体和逻辑来思考,而亚洲人靠物质和关系来认知,这些思维差异是可以定义和测量的。
在亚洲人看来,世界是复杂的,是由连续物质构成的,是整体可知的,而非分离孤立的,事物由集体决定而非个人控制。对于西方人来说,世界是相对简单的,世界是由孤立的物体构成,可以不受背景影响而感知,并且事物受个人高度控制。真是完全不同的世界,也十分有趣。
但是,不管你是亚洲人思维,还是西方人思维,批判性思维、反思思维一直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动力。没有自我教育、自我反思,就不存在人的自我意识,无法深刻认清楚自我、本我,更不要来谈超我了。
作文二:《有关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1000字
龙源期刊网 ://.qikan..
有关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
作者:胡奕彩 倪蓉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5年第01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国际社会对于人才和知识的要求越来越全面。英语专业学生在国际化交流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创新思维更是前进的动力。我国明确提出要建设创新型社会,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我国教育的首要任务。但是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的深刻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一直是我国教育最困难的部分。因此本文选取上海某大学的英语专业学生,以《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问卷》为工具进行批判性思维倾向的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有效的教学意见。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批判性思维的英文表达是“Critical Thinking”,这两个单词分别源于两个希腊词汇“kritikos”和“kriterion”,前者是指提出问题、理解意义并进行分析的能力,后者是指“标准,原则”,所以批判性思维就是指“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Paul & Elder)。
杜威(Dewey )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反省思维,这一概念后期逐渐演变为批判性思维。美国哲学协会于1987年委托Peter Facione耗时两年完成了“特尔斐”项目,将批判性思维定义为:有目的的、自我调控的判断,表现为解释、分析、评价、推断以及判断赖以存在的论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
国外对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相对成熟,而国内相关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以引进国外理论为主。部分学者,如罗清旭在《》中文版的初步修订等,对国外批判性思维理论和评测工具进行修订,并验证了信度和效度。批判性思维倾向也受到关注。刘义等(2009)调查了一所高校的679名学生,结果表明该校学生整体批判性思维倾向缺乏。高志远(2011)对武夷学院489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不明确,存在矛盾的情况。
综上,国内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广泛,英语专业学生没有受到足够关注。本研究选取英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为研究对象,更全面展示英语专业整体的状况,并对两组进行比较,最终为教学提供改进建议。
二. 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文随机选取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51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在收到的问卷中共有8分不合格的问卷,所以有效问卷为43份,其中本科生占21份,研究生占22份。
作文三:《思维的批判性》7100字
(五)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不仅善于评价和批判他人、他事,而且更善于评价和批判自己的一种智慧品质。具有思维批判性的人,不仅能够严格地考察、分析和检查别人的行为和思想,实事求是地作出评价,判断出是非和正误,更能严格地分析和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实际,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具有思维批判性的人,在处理问题时,总是以客观实际情况和实践作为检验的标准,实事求是地考虑正反两方面的条件,坚持真理,放弃谬误。相反,缺乏思维批判性的人,则自以为是,主观自恃,或者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思维批判性也是一切有作为、有成就者必备的智慧品质。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未上大学,坚持自学数学,19岁时,他敢于向权威挑战,指出当时数学方法中的错误。他在上海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解法不成立的理由》的论文,大胆指出了苏家驹教授的方法错误。他的论文引起了我国当时数学界的重视。在学习中,在科学上常常存在一种思维的惰性力量,把已有的教材和学说当成不可变的真理,严重地束缚着人们的创造力。具有思维批判性的人,在学习中要敢于有批判和怀疑精神,敢于怀疑传统的理论和方法,敢于标新立异。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李四光曾说过:“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很希望大家都取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压倒”。李四光就是敢于怀疑的典范。当国内外地质学权威判定中国第四纪无冰川时,年轻的李四光竟然提出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孚油行在中国钻探石油失败,“中国贫油论”盛行一时,李四光通过大量研究指出:“美孚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油田。”根据李四光提出的理论,中国陆续发现了大庆、胜利、任丘等一个个大油田该陷入被动了。”二、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品质的培养,也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特别重要的问题。思维能力是智力结构的核心。它在认识活动、学习活动中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具有高度的思维品质就是学会了如何学习,终生受益。…
它在整个教育新观念中的重要性外,更是由于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获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众所周知,在信息社会里,信息是首要的资源,然而,信息不断增长,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信息海洋。这些信息未必对我们都十分有意义和价值,并且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这意味着,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有选择性地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适当的评价,然后作出决策。面对各种扑面而来的信息、各种可选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他人的不同意见,我们都必须作出适当的评价。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离开了独立的批判性思维,我们就可能被信息的汪洋大海所淹没;被各种似是而非的解决方案所迷惑;被他人别有用心的真实谎言所误导。正因为如此,无怪乎人们把批判性思维列为未来社会的公民必须具有的五大技能之一,另外四项技能是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全球意识[8]。 1. 惯性思维 2. 思维创造性 3. 见解
4. 基于理论和实践基础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考问题时不受别人暗示的影响,能严格而客观地评价、检查思维的结果,冷静地分析二种思想、一种决定的是非利弊【1].具有这种思维另质的人,不仅关注事物的结论,而更注重得出这种结论的原由、根据.思维的批判性受思维的独立性、严密性、灵活性的制约,即思维的批判性往往是以独立思考为前提,严格于事物发展们合理性,力求严密、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同时又经常自身检验,灵活地处理问题,检验假设,去伪存真·因而,我们强调加强思维批判性品质的训练,对培养其它思维的优良品质,如独立性、灵活性等,也有很好的的促进作用.’.训练学生的思维批判性,不应局限于辨析命题的对与错,而应是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训练.依个人的实践体会,例述如下几种方式或途径: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倡导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
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是因为敢于打破常规,不循规蹈矩。我们每个人都知道钢铁的密度比水大,因此推测钢铁在水上必然下沉就是顺理成章的了,甚至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用实验来验证这一点。然而,如果这个常识占据我们的头脑,并阻碍我们的思维的话,恐怕到今天我们也只能划几只木船来作些短程的航行。
2、倡导学生质疑,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不盲从,不迷信,有主见,不固执,是一个人良好的自信心的体现。这种独立人格的形成与思维的批判性的成熟是同步的。正确的质疑是思维的批判性的外在表现。应鼓励学生多生疑,敢于否定前人,不盲目迷信书本,勇于质疑。勇于提出问题是一种可贵的探索求知精神,也是创造的萌芽。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充分肯定质疑在科学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他曾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取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压倒。”对已有的学说和权威的、流行的解释,不是简单地接受与信奉,而是持批判和怀疑态度,由质疑进而求异,才能另辟蹊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立新说。 3、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地交换意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靠教师进行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一种使学生身心极大解放的“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支持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求异思维,给学生个体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 4、积极开发学生的右脑。
一般说来,右脑具有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功能,阿基米德解决“皇冠
之谜”的疑难问题,达尔文对“植物生长素”的猜测等,都属于直觉思维。左脑所具有的是逻辑思维功能如装配、计算、书写等正逐渐为计算机所代替,所以我们就必需开发那些计算机无能为力的领域,例如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它们的发展,主要依靠右脑所具有的直觉思维。所以我们不仅要教育学生掌握健脑的知识、方法、和途径,而且在日常教育中应注重对学生右脑的开发与运用
一、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驾驭知识的能力 二、批判性思维是广义的创造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联系,两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二而一的关系。首先,创造性思维必以批判性思维为前提。没有批判性思维,就没有创造性思维。这是由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认识的能动作用,突破固定的逻辑通道,以灵活、新颖的方式和多维的角度探求事物运动内部机理的思维活动。它是复杂多样的人类思维模式的一种[1]。对于人类思维的活动方式,从不同的角度着眼可概括出不同的思维模式。前者从一固定的前提出发,遵照思考者惯常的推论定势,一直往下推衍,直至获得结论。后者无固定的推论前提,当思考者从原有观点出发,推不出所期望的结论时,他便尝试以其他观点为推论前提,探寻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角度。这种以变换观点、变换前提为特征的思维就是创新思维[2]。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新”,而不是重复,不是墨守成规。创新思维体现出来的创造力,即是首创事物的能力。包括构思新思路、创作艺术新形象、设计新产品、发明新技术、勾勒新图样、制定新规划等。离开“新”,就谈不上创造力,当然也就无所谓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具有五方面基本特征: (1)独立性。即与众不同,独具卓识。在创新思维活动中,“怀疑因子”和“抗压性因子”是构成独立性的关键。前者促使思维者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完美无缺”的事物提出疑问;后者促
使思维者力破陈规,锐意进取,勇于向旧的传统和习惯挑战。另外,主动否定自己,打破“自我框框”的“自变性因子”也是独创性的一个重要条件。(2)连动性。亦称联想性,即“由此及彼”的思维能力。通常表现为:纵向连动,即发现一种现象后,立即深入一步,探究其产生原因;逆向连动,即看到一种现象后,立即联想其反面;横向连动,即发现一种现象后,随即联想到特点与之相似、相关的事物。(3)多向性(发散性)。即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想问题。或表现为“发散机智”,即在一个问题面前提出多种设想、多种答案;或表现为“换元机智”,即灵活地置换影响事物的质和量的若干因素,从而产生新思路;或表现为“转向机智”,即思维在一个方向受阻时,立即转向另一个方向;或表现为“创优思维”,即在多种答案中用心寻找最优答案。(4)跨越性。即思维超出常规:或跨越时间进度,省略思维步骤,加快思维的前进性;或跨越转换角度,省略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的思维步骤,加大思维的跳跃性、灵活性。(5)思维的综合性。表现为创新思维中的思维统摄能力、智慧杂交能力和深刻洞察力。通过这些能力,创新思维能把大量概念、事实和观察材料综合在一起,加以概括整理,形成科学概念体系;能通过对前人智慧宝库中的精华的巧妙结合,形成新的认识成果。创新思维以“奇”、“异”制胜,而无论是“奇”还是“异”都是一种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体现,如果没有对已有认识成果的质疑、批判;没有对新思想、新观点的分析、论证,就谈不上创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而且,批判性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还不至此。创造性思维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创新始于问题的提出,终于问题的解决。曾有不少人对创新发展进程的结构模式进行过有益的探第4期贺善侃:批判性思维和认知活动15 新思维,即直接基于逻辑思维方法的创新思维。例如作为纯粹逻辑方法的演绎和归纳本身就具有创新功能:演绎外推可以进入人类未考察过的未知领域,归纳明显地具有探索未知的性质。而创造法也往往以逻辑进程为基础。许多创造法好似遵循逻辑步骤,但又不是机械地重复一般的逻辑推导,而是巧妙地运用逻辑规则,在看来不相关的事物间大胆地比照类推,从而激发创见。我们把这种创造法称作逻辑创造思维法。诸如,依据演绎逻辑的逆向思维法、置换思维法、移植思维法、离散思维法等或依据“思维倒转”的逻辑运用背逆常规的逻辑推导和技术以实现创新;或依据“改变结构以引起质变”的逻辑替换元素,变换组合,形成创新;或依据对象间的相通性、统一性实现科学概念、技术手段和功能的移植、渗透,实现创新;或依据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通过复杂系统的分化,开辟解决复杂问题的新思路。依据类比推理的模拟思维法、联想创新法等则或仿照一定的原型设计出类似动作、结构、行为;或由对象间的相似性触发联想,举一反三,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或设计出新产品。在此,逻辑思维法是创新思维得以展开的重要途径。以往,人们往往忽视逻辑方法在创新思维中的重要作用,甚至把它与创新思维完全对立起来,这其实是片面的。
创造思维法是一种探索性、发散性的越轨思维方法。它不拘泥于既成的逻辑步骤,不从已有的知识出发进行推导,而是大胆创新,突破常规,寻求新的答案。无论是逻辑性的创新思维还是非逻辑性的创新思维方法都离不开质疑、分析、论证、推断等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无不需要敏捷、机智的思维品格和丰富的想像力。这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创新思维的激发机制及具体实现进程中的表现。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方式和方法“总体综合”的结果。在创造性思维中,既有逻辑思维的理智,又有形象思维的勾画,还有灵感思维的直觉;既有作为逻辑思维方法的类比、分析、综合和演绎等,又有非常规思维方法的发散、收敛、统摄等。离开贯穿于其中的批判性思维,人类的认识活动势必肤浅、人类的认识活动只能平淡无奇,无所创新。创造性思维中的批判性思维具体表现为求异质疑能力、探求新知能力和综合推理能力,求异质疑能力的主要作用在于发现问题;探求新知能力的作用主要在于多角度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综合推断能力的作用则在于检验新观点、完成新理论、新设计、新产品等新成果。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原动力。可
以说,创造性思维是广义的批判性思维。
不同判断,提出不同意见,这是经常发生,毫不足怪的;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不同意见总是纠缠着、矛盾着,难解难分;人们通过批判性思维,在不同意见的争论中,经过逻辑论证、实践检验,互相补充,互相启发,才能明辨是非,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里所说的“意见争论”,正是贯穿于人们认识发展过程中的批判性思维。从意见到思想理论,是人们认识深化的必然过程。所谓意见,是未经充分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的阶段性认识成果。柏拉图认为,意见“既不是知识,也不是无知”,“乃是比知识暧昧,但是比无知明确的东西”,“是介于知识与无知二者之间的东西”。从认识论特征分析,意见具有如下特征: (1)多层次性。在认识过程中,它可表现为感性经验、知性判断、初步的理性综合;(2)多元性。对同一对象,由于认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反映的层次和侧面不同,可有多种意见并存,这些意见在实践中证实或根据需要取舍之前,都有存在的理由;(3)私见性。它属于特定认识主体的“主观见识”,尚未取得普遍性品格,即使是某种真理性或有效性的意见,也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尚未成为共识;(4)待验性。它作为阶段性认识成果,是对问题的探索性、尝试性解决,缺乏严密的逻辑论证,未经过实践检验[5]。可见,对于意见这种认识的“半成品”,必须进行批判性的考察、论证、检验,而对各种意见的考察、论证、检验,就是对各种意见的比较,其中难免有冲撞、质疑。这一整个过程,就是“意见争论”的过程。意见争论在认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达到真理的必经环节,也是形成辩证思维的必经环节。在意见
的矛盾斗争中还包含着观点的斗争。观点是带一贯性的看法,是贯
穿于意见之中,统摄着各种意见的。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或态度:一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一是主观盲目的态度。批判性思维提倡实事求是态度,主张虚心听取不同意见,不怀成见地开展自由讨论,像荀子所说的“以学心听,以公心辩”,这样,真理就会越辩越明。从这个意义上说,批判性思维是纠正错误、探索真理的思想武器。主观盲目的态度为批判性思维所不容。如果采取主观盲目的态度,总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虚心考察、分析,就有可能把自己的一点成见片面加以夸大,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说,批判性思维符合辩证思维的本性。辩证法的本质就是批判的、革命的。我们应从辩证思维的高度来认识批判性思维,而不能仅把批判性思维与普通逻辑思维或日常思维相联系。惯性思维又叫常规思维或顺势思维,决策学中把它称为基本假设思维。这种思维是指行为主体在处理一个问题,看待一件事情,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常常用以往的知识、经历、经验和直觉,不由自主地对问题的原因或结果直接作出条件性的判断,这样的判断在学术上就是所谓的“已知障”,即受到虚假事实的障碍而形成的思维定势。受惯性思维束缚的人,往往以一孔之见对眼前发生的事件进行处理,用主观和偏见来代替系统、全面、辩证的思维,就没有不出差错的,甚至有些差错会导致重大的挫折和失败。然而,如果能够巧妙反用对方的惯性思维,将计就计,就能够转弱为强,出奇制胜,这在指挥战争中不乏其例。在我们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一方面要注意随时消除惯性思维对自己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反用惯性思维来调整自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做到“以其人之
道,还治其人之身”,赢得主动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思维定势又称“习惯
性思维”,是指人们按习惯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表现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作特定方式的加工准备。它阻碍了思维开放性和灵活性,造成思维的僵化和呆板。这使得人们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受到阻碍。
思维定势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可以说思维定势是思维的惯性,或思维的惰性。在人的思维能力上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是人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累积下来的经验和形成自己独有的对世界、对客观认识、认知的规律、途径。所以思维定势具有明显的个体性。
2、定向方法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广义的方法泛指一切用来解决问题的工具,也包括解题所用的知识。不同类型的问题总有相应的常规的或特殊的解决方法。定向方法能使我们对症下药,它是解题思维的核心。
3、定势解决问题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必须有步骤地进行,并遵守规范化的要求。
思维定势是一种按常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它可以省去许多摸索、试探的步骤,缩短思考时间,提高效率。在日常生活中,思维定势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每天碰到的90%以上的问题。但是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思考,不利于创造。 (二)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
思维定势的作用
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容易使我们产
(一)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
思维定势对于问题解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问题解决活动中,思维定势的作用是:根据面临的问题联想起已经解决的类似的问题,将新问题的特征与旧问题的特征进行比较,抓住新旧问题的共同特征,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问题情境建立联系,利用处理过类似的旧问题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问题,或把新问题转化成一个已解决的熟悉的问题,从而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具体地说,在问题解决中,思维定势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定向解决问题总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目标,否则,解题将会陷入盲目性。定向是成功解题的前提。
生思想上的防性,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当新旧问题形似质异时,思维的定势往往会使解题者步入误区。
大量事例表明,思维定势确实对问题解决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当一个问题的条件发生质的变化时,思维定势会使解题者墨守成规,难以涌出新思维,作出新决策,造成知识和经验的负迁移。
提出问题和结论
参考文献
1. 刘儒德,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第十
二卷第一期
2. 美M.Neil Browne,Stuart M.Keeley著,赵玉芳,向晋辉等译,学会提问
-批判性思维指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第七版
作文四:《谈作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1000字
龙源期刊网 ://.qikan..
谈作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作者:刘淑君
来源:《考试周刊》2012年第93期
批判性思维是指能够抓住问题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当今社会,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精神气质,对于应付复杂多变的世界,提升现代社会生活的人文精神,都是必要的。
高中时期,学生个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进一步增强,是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进一步加强的时期,教师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可以有效增强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独创性和批判性。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所以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质疑能力,关心关注社会问题,张扬桀骜不驯的批判性思维。”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传统思维的束缚,很少对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缺乏批判性思维。在文章写作中更是如此。出于应试考虑,语文老师往往采用模式化、三段论的训练方式。通过投机取巧的装饰,将作文弄成“花拳绣腿”,猛一看差不多,仔细看却是一个“芦花枕头”,华而不实。就像杂文家王栋生批评的“没东西写就在故纸堆里找东西,或是生搬硬造,这样写作文就像在三鹿奶粉里加三聚氰胺,写出的只能是不值一看的烂文章”。久而久之,孩子独立张扬的个性思维、大胆另类的自我观点和社会思考力就会逐渐萎缩。 要改变作文教学现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笔者认为教师在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写作立意:鼓励个性追求
立意,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作文里的集中体现,是全文的统帅。当今社会,大千世界,异彩纷呈。以人为本、个性张扬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在这个思想、文化多元的时代,那种价值观、审美观一元化的作文思维模式遭到了挑战。而代之以“作文的审美多元化、价值标准多元化”的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鼓励学生在立意上体现个性。
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多层次立体地思维、逆向思维。在生活中,面对同一事物,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有新奇独立的感受和心得。同是面对冬日开放的梅花,陆游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而**却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立意虽不同,但同样脍炙人口。作文训练也都是面对同一个题目进行创作,因而更需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从更多的视角进行审视,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
作文五:《批判性思维论文: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思考》1800字
成绩
论文题目: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思考
课程名称:批判性思维
授课教师:?
院 系:?
年 级:?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这个学期我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批判性思维这一课程。
由于在小学和中学教育之中养成了较为被动的思维学习习惯,从课本、书籍、刊物、电视、舆论、电影中听到的我常常都不假思索的接受,甚至有时对一些非科学照常吸收。
这节课让我清醒的看到了一些事情,武装了自己的头脑,并且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己固定的思维模式,对于身边的事物有了一个更为清醒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而不再一味的去遵从和模仿。
一、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Critical)一词源于希腊文kritikos(Critic),意思是提问、理解某物的意义和有能力分析,即“辨明或判断的能力”。
对于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到目前,已有众多学者提出各自的观点。
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恩尼斯(Robert Ennis)1962年提出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
这个定义由伯林(Sharon Bailin)发展为:批判性思维是“对相信什么或如何行动的问题情景的透彻思考,思维者想要形成理由充分地批断并获得某种程度的成功,这种具体化为优质思维者的品质”。
到了20世纪90年代,批判性思维存在严重分歧,美国哲学学会运用Delphi方法(反复询问调查+专家意见+直观结果的方法)得出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综述:“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表现为解释、分析、评估、推断,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探究工具。由于这个原因,批判性思维是教育的解放力量,是一个人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强大资源。虽然批判性思维不等同于好思维,但批判性思维是人类普遍存在的,自我校准的现象。
最新的批判性思维定义由菲舒(Alec Fisher)和斯克里文(Michale Scriven)提出(1997):批判性思维是“熟练地、能动地解释和评估、观察、交流、信息和论辩”。
从这些我们能看到,批判性思维的含义一种是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观事实来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价的能力,其中包含着质疑、比较、鉴别、判断的过程,亦即
通常所说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此意义上,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是独立人格的基础。其次,它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能力——能对一件事情给出更多可选择的解释,并能运用所获得的新知识来解决社会和个人问题。因此,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是创造力的基础。离开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力便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批判性思维对我的影响
学习了这些后,我深度武装了自己的头脑。对周围世界的很多事情都豁然开朗。 比如,对于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看到的广告商的数据,像是“80%的受访者都用XX洗衣液”“90%的人都选择了XX爽身粉”,我会开始思考,如此庞大的数据,他的针对人群和区域是哪些?是适用于受访区域还是普遍使用?那些人都因为什么选择了这款洗衣液,是因为价格实惠还是因为包装还是因为质量?因为80%的人都选择了,是否意味着我也要选择?对于数据的片面性和诱导性,我能够更有理智的去思考整个问题,从而有效的利用数据进一步知道我们的行为,而不是被数据带着走。这让我对周围世界的看法更加明朗,而不是对于花哨的世界照单全收。
同时,在个人成长中,我学会了要勇于接受他人的批评,这也是应用到批判性思维的一种体现。我之前总是把别人的批评当做利剑,现在学会了批判性思维,我懂了要以建设性的态度接受批评的价值,以此作为挑战,把看问题的苗头转到另一面,会更有助于自身的发展。当然,我还要学会首先考虑批评的来源,权衡按照批评行事的利弊,判断出按批评行事的益处是否会等同于或大于所付出的努力,让批评激发的情感能量为我所用,而不是对自己造成障碍。
以上所举的例子,仅仅是我们应用的最基本的批判性思维。如今,大学生不仅需要站在问题本身的高度,运用实践能力,而更需要一些超越其他人,以更理性、更客观更大局性的思维方式,勇于创新,敢想敢做,依据各方搜集到的有力信息,讲求以事实论证,深刻分析事物本质,而非浅尝则止。
因此,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独立思考,探求真理,敢于质疑前人的经验结论,提出自己的大胆假设和创新,对各步推理进行评价。
这就是有关于我对“批判性思维”的拙见,望老师提出批评和修改意见。
作文六:《培养“批判性阅读“和“批判性聆听”的能力》500字
中国的母语教育从来不重视培养“听”的能力,就更不要说培养“批判性聆听”的能力啦!在许多人看来,似乎“说”与“写”是一种能力,需要培养;而“听”和 “读”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不需要培养。于是,“演说”和“写作”可以是一门学问;“听”和“读”却没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实,“听什么有益”,“怎么听有效”,“为什么必须这样听”……都大有学问。
美国天赋教育倡导“批判性聆听报告”,让我颇感震动!在中国,有哪个中小学校长在给报告人作开场白时,号召孩子们要“批判性聆听”嘉宾的报告?!孩子们给报告人,从来都是鲜花和掌声。殊不知,“批判性聆听”也是一种需要从小培养的能力。从小就逆来顺受,长大则难以独立自主。
然而,“批判性聆听”不是事事作对、处处唱反调;或者干脆为反对而反对,进行盲目批判。这就成了“造反有理”的红小兵。“批判性聆听”,讲究的是不盲从,把独立分析和理性思考作为思维的“过滤网”,去吸取说话者的精华。“批判性聆听”的关键是:既不要盲目地全盘接受,又要虚心地吸收对方的精华,然后去 “悟”出自己的思想。至于是不是要唱反调,倒不一定。许多时候,孩子的“起疑”、“存疑”,更像“批判性聆听”。简单地把“批判性聆听”看作“对着干”,完全是一种误解。
事实上,是否培养“批判性阅读“和“批判性聆听”的能力?也是培养“聪明的孩子”和培养“智慧的学生”的区别。
作文七:《有批判性的话题》1200字
今年我们探讨的话题是“有效与均衡”,这个题目本身代表一定的批判性,说明我们现在企业的CSR,特别是针对公益方面,还没有做到真正的有效,在均衡方面也不一致。
所谓“有效”,就是我们做公益不能满足于一个“有”,还要关注它的“效”怎么样。有效的衡量维度也有很多种,接下来的讨论环节我们也会涉及;所谓“均衡”,就是我们不能光盯着公益的某几个方面或者说能够容易被人关注的方面,而是要能够顾及更广泛的需要社会来解决的问题。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我觉得应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内,一方面是对外。对内就是企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企业公民,内部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种指标有没有达到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是法人,和自然人一样,都是国家公民。公民要承担的所有责任,企业也必须承担。
作为企业公民,不仅要遵守社会风尚的道德,也得遵守法律方面的底线,就像我们一直讲“人不能随地吐痰”,汽车企业也不能随便污染。我认为,这是企业社会责任不可或缺的一方面。
企业社会责任对外的方面,我认为是公益。现在关于怎么做公益谈得很多,特别是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但是在体系化和持续有效方面,做得确实很不够。
前段时间,我跟梅赛德斯-奔驰去了云南一个很偏僻的地方,从昆明坐车得五六个小时,很颠簸。北京奔驰销售公司的CEO倪恺到贫困人家家访时,坚决不让记者跟随,认为不需要被报道。他说我们不能做秀。
那所谓的“做秀”、“不做秀”又该怎么理解?我们经常讲要弘扬正能量,有些企业做公益得到宣传,也是在弘扬正能量,这算不算有效的一种实现途径?这也是一个问题,有待于今天论坛的讨论。
在公益“均衡”方面,企业做得还远远不够。什么方向能够吸引眼球,什么方向能够受到媒体的关注,企业就愿意在这个方向做公益。社会发展存在很多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我们不能只简单关注这几个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在选择做CSR项目的时候,要打开思维,扩大眼界,要做到“均衡”。
有时我们是坐着飞机千里迢迢跑到一个很遥远的地方做公益,成本很高,往往却忽略了我们身边的公益,这又该怎么理解?难道繁华的地方就不需要做CSR吗?现在每个城市都有很多义工项目,可以随时做公益,某种程度上这就体现了做公益的一种均衡性。
近两年,我们《汽车商业评论》组织了很多论坛,几乎涵盖了汽车产业链上的每一环,某种意义上讲,CSR似乎不算商业范畴,但我觉得CSR实际还是属于大的商业范畴,CSR的竞争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能够跟大家一起,特别是这次有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支持,来推动CSR的发展,能够对这个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帮助,我觉得也是一种功绩。
1998年的时候,我去广西百色地区进行扶贫采访,那真叫一个穷,和现在相比,我前段时间去的云南应该是有进步的。这说明,这些年工作,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公益项目,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我希望我们每个自然人、每一个企业公民都认真思考一下CSR,因为这涉及我们人活着的价值,也涉及企业存在的价值。(此为作者在2014中国汽车企业社会责任论坛上的演讲,ABR记者张硕整理,此处有删节)
作文八:《浅谈鲁迅的批判性》2200字
浅谈鲁迅的批判性
(2007-01-20 22:20:27)
转载
▼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1927年10月到达上海。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等。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这是我们对鲁迅最直接也最基本的认识. 许多年来, 人们不停的去认识鲁迅, 也在研究鲁迅. 历史上的鲁迅是一个客观存在,他的历史原貌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应该弘扬鲁迅的精神,第一个即是爱国主义的精神。中国改革需要这种精神,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另外还有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的精神。我们要承认中国现在落后,那就要学习。有一种“拿来主义”只要是有用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不是说一接触外来的事物就抖成一团,非常害怕。现在我们要缩小与世界的差距,就是要学习。再有文化的民族性,不能把这个和科学混为一谈,这也是鲁迅的精神。弘扬鲁迅精神是我们每一个国民的责任。
然而, 随着人们对鲁迅研究的深入, 瓶颈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当人们找不到角度去再深入的去研究鲁迅时, 一些人开始否定鲁迅, 包括对鲁迅的颠覆,对鲁迅的解构,都是在一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某些人想要从政治上、思想上、作品上、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 鲁迅作为一个人, 他也是有缺点的. 鲁迅也讲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鲁迅还说过,要求一本书完全没有错误,那没有一本书可读;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没有一个人配活。鲁迅也是一样的,要挑鲁迅的毛病很容易。
比如, 我认为有人称鲁迅改造了国民性, 从这一点上, 我认为不妥. 鲁迅只是提出了中国的国民性, 和国民性需要改造. 从中国人的淡漠, 冷酷, 到精神胜利法, 再到中国人的麻木. 他从始至终都只是提出和把中国人的国民性展现出来给人们看. 他并没有把改造国民性的方法提出来. 如果说, 中国人应该自己找出解决方法的话, 那么在鲁迅的看法和批判之下, 也就是在他的心中, 中国人在整体上完全不具备自我改造的能力. 所以, 改造国民性无从谈起.
所以说, 鲁迅是个社会批判家,他的文章是攻击时弊的, 也是揭露人的本能和弱点的. 什么时候时弊消亡了,鲁迅的文章也就失去了现实针对性,仅存留其历史文献价值。很多人读鲁迅的书,就是通过鲁迅作品来了解中国的过去,洞察中国的现在,展望中国的未来。鲁迅作为社会批判家,只要社会上有不公正、有苦难、有腐败,那就会有鲁迅的声音、鲁迅的身影。人们从鲁迅的作品里能够获得巨大的精神动力.
我们从十岁的开始看鲁迅的>,那时, 我们看到的是他的天真和浪漫. 后来我们看>,看到的是他敏感和不屈, 还有最后" 狂人"" 康复" 的无奈. 我们看>,看到的是他对封建礼教的痛恨和无能为力. 我们看>,看到的是他对革命和革命党人的同情, 以及对无知民众的无奈.
>里, 他批判的是吃人的礼教;>里, 他批判的是人世间的无情;>和>中,他批判的是中国人劣根性的麻木不仁和不幸亦不争的性格.>中,他批判的是当时国民的麻木和人与人之间既微妙有残忍的关系.
鲁迅一其敏锐的观察里和深刻的思想性, 用手中的那杆笔和胸中的一颗心画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肖像. 他用写实的笔触和透彻的观察, 将整个中华民族的美好和丑陋一一描绘在历史这张画布上. 中国人的善良直爽和冷漠麻木都是鲁迅爱这个国家, 和留恋这个国家的原因. 因为他生长在这片土地上.
" 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是鲁迅对这个国家, 这个民族和这个民族的人们的态度. 于是他开始批判. 批判地看那个社会, 批判地看那个国家, 批判地看那个时代,批判地看这个国家中所有的人和事.
作文九:《批判性思维的心得》400字
批判性思维的心得
14法学 尹湘怡
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相比更具有了理性,让我们能够更理性的思考。在没有学习批判性思维之前,我们日常很多的想法、语言都是存在漏洞的。而学习批判性思维能够让我们的思维、逻辑更严密,从而减少我们的想法、语言的漏洞。学习批判性思维,改善了我们的思维习惯,使我们更理性,这无论对于我们平常的生活思考,还是我们的学习、工作都是有极大的好处,有利于帮助我们取得成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面对着这个“大数据时代”,无论哪里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评论、消息、新闻、网络帖子等等。话语权是平等的,我们无法左右别人说的孰真孰假,但是学习了批判性思维,能容让我们更容易的辨别这些消息的真伪,而可以有效的使自己不要陷入“传播假消息”的漩涡中。让我们在这个充满信息、复杂纷繁的时代,保持清醒。
而对于学习、工作,学习批判性思维能够让我在学习与工作中得到更多的有效信息,用严密的逻辑方法让我们的学习、工作的效率提高,从而得到喜人的结果。
我们需要批判性思维,使得自己的世界观更加科学,从而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方法论。批判性思维,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变得更优秀。
作文十:《鲁迅杂文的批判性》4600字
鲁迅杂文的批判性
田素芹
摘要:鲁迅的杂文具有深刻的批判性、强烈的否定性歌颂新生力量和革命斗争的篇章。他一生关注中国的国民性改造问题,这一工作主要是由他的杂文来完成的。
鲁迅前期的杂文侧重对封建性旧文明、旧道德的批判,充分体现了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彻底反对封建文化的“五四”精神。其中,《热风》批判礼教、国粹、迷信、复古派,宣传科学、进化、人道,赞颂“新世纪的曙光”,是《新青年》作战的实录。《坟》主要是较长的杂文,对封建主义进行了广泛的批判。前期杂文在批判封建主义的同时,还探索和研究国民性的问题,暴露和批判了卑怯、惰性、保守等国民弱点。1925年--
和攻击性。鲁迅杂文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和独特完美的艺术形式,攀上了中国文学的高峰,进入了“高尚的文学楼台”。
关键字:批判性;幽默与讽刺
鲁迅的杂文内容广博丰富,它反映的中国社会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极具概括性和代表性,有对旧社会和复古派的批判,对封建性的反动政权及其反动政策的猛烈抨击;有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揭露、斗争;有对文化、文学战线上错误倾向的批评;有对社会病态心理和国民弱点的暴露针砭;还有
(三)心灵层面上的变易
对于秋瑾来说,心灵易装就是摒弃女人的“妻性”、“母性”,抛夫弃子,走向社会。长久以来,妻性、母性被做为特性来定义女人,而男性却较少与家庭联系起来且从来没有与“夫性”、“父性”等同起来,甚至从未见过此类的词汇出现。因此,对女性来说,现实只集中在家这一点上,外界因此变得模糊,家是女性肉体的寄身之地,更是她精神被毁弃之处。对于有着朦胧女权意识的秋瑾来说,她清楚地认识到,“贤妻良母”这样褒扬的词语背后实际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
家庭中,又须夫唱妇方随,闺门不出方为美,内言出间众人讥.女子无才便是德,读书识字不相宜.只合中馈供饮食,搓麻织布与缝衣.三从自古牢为例,四德由来不可移.女儿守节须从一,男子无妨笠众妻。亦有嫌妻刚烈者,谁言七出弃如遗.
———《精卫石》第一回
作为一个时代交替之间的女性,秋瑾的岁月中满是女性苦难的印痕,她对于女性生存状况的了解,不仅来自自身的经历、体验,也来自于女性规范的教科书,既包括“女四书”等书本形态,也包括实践着的女性提供的形象化的现实图景,圈定了女性生活形态。但这些教科书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秋瑾及其他女性提供了浮现的、表像化的图景以供仿范之时,更给卓尔不群的秋瑾提供了生动的反面例证。它让秋瑾更深地体会到,首要的是撕裂“女性=贤妻良母”的神话。出走前的秋瑾在传统之中疏离着并试图改写着传统,但因为遵守、屈从于男权的文学标准及道德行为标准,她在发泄自己的愤感与不满时,不得不躲躲闪闪,模糊、隐去自己思想中不为社会接受的深层意义,如用回避的方式标明丈夫象征意的死亡,而不是直接判定夫权在自己心中的溃化,这用西方女作家艾米莉·狄金逊的话说,就是“讲真理,但用倾斜的方式讲”,而这样做的代价就是失去自由,失去自我。在出走之后,秋瑾勇敢地判定了丈夫在自己心中的“死亡”。她的诗词中也不再有“怨”、“恨”之类的情绪激动,更多的是高昂,如
1926年间,鲁迅的杂文又有了政治斗争的内容,如《纪念刘和
珍君》等。深刻性是鲁迅杂文的又一重要思想特色,善于总结
(《宝刀歌》),等都是主体在追寻生命意义时的高歌,是在自我
超越基础的对社会的关怀。诗很直白、浅露,缺少潜沉的、扩张的意象,也缺少些沉着与冷静,但这毕竟展示了人类另一半在抗争时的经验与体验。女性被“放逐”既久,处于自奴自贱而不自知,锐气早已消失殆尽,到了秋瑾时代,己到了山穷水尽的绝境,罗曼罗兰曾说贝多芬“正是从这悲哀的深处,他企图去讴歌快乐”,超然于时代女性规范之上的秋瑾不是也在对痛苦的超越中“追寻快乐”,对命运进行挑战吗?
秋瑾性别易装的第三个层面是思想上的变易。秋瑾的时代是新的价值标准确立的萌发期,特别是1904年前后,女学堂、女报日益增多,康梁倡导的男女平等日渐广泛,同时,西方女权主义理论也渐入中国,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由“男女平等”进而为“男女平权”,秋瑾模的易装行为是在试图趋同于男性价值标尺之时,也明确意识到男女之间的差异,并开始有力地抵制这种差异,高扬女性独立的观念。秋瑾之易装并不只是做男人,否弃女人,而是试图做一个社会角色。她在诗中说,“为言今已扫浮尘”(《自题小照·男装》③,扫却的浮尘,不仅是男女服装上的差异,更是男女价值尺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感情方式等文化心理方面的差异。
参考文献:
[1]张法.文艺与中国现代性[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郭延礼.秋瑾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社,2004。
注
释:
①郭延礼.《秋瑾年谱》,齐鲁书社,1983,第36页。②秋宗章.《六六私乘》,郭延礼《秋瑾研究资料》,山东教
育出版社,1987,第页。
③《秋瑾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第78页。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229
社会斗争的经验教训,阐扬深刻的思想。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刑》揭示了“痛打落水狗”的原则。随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尖锐,鲁迅后期的杂文也有了发展。首先,政治斗争和时评的文字增多了,《而已集》以隐讳曲折的笔法,揭露了国民党的清党大屠杀。其次,鲁迅后期的杂文对旧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文学进行了更为广泛而深入的批判,对革命文学发表了更为广泛的建议。《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对左翼文学提出了众多宝贵建设性的建议。鲁迅后期的杂文,由于娴熟的掌握了辩证法,所以更为深刻有力。
一、杂文的批判性依赖于鲁迅的精湛的艺术手法.鲁迅的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它的文学特征首先表现在形象性。鲁迅极善于以新鲜贴切的比喻和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论述抽象深奥的道理,使说理形象化,把逻辑性和形象性、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紧密结合起来,和谐统一。同时,他艺术的形象性,还在于他在杂文中创造了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概括了社会上的某一类人群的普遍性特征。鲁迅杂文“展示了活的人间相”,即塑造形形色色的“社会相”艺术形象。鲁迅杂文善于运用“虚拟”,以敏锐的艺术感染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做根底,对生活素材进行捕捉、选择和提炼,将“个”与“类”相统一,使“形”与“神”融为一体,勾画出了形形色色的社会相,如“奴才相”、“流氓相”、“叭儿狗相”、“西崽相、“二丑相”等,它们组成了旧中国社会的百丑图,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和浓郁的审美旨趣。
其次,鲁迅的杂文还具有抒情性和讽刺性的艺术特点。他强调作家应当有分明的是非和热烈的爱憎。鲁迅杂文“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移人情”说明了鲁迅杂文情感化的审美特征。鲁迅杂文大都浸透了他是非爱憎的强烈情感,理性交融,用感情的激越来增强思想的表达效果,又以思想的深刻去加重情感的分量。鲁迅杂文表达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通过对比来体现现代作家主观感情的某种倾向,造成感情的强度;或运用环境、气氛的渲染来表达感情;或利用任务的对话、独白来传达感情,等等。
鲁迅的杂文文体多样,有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政论、文论等,不拘一格,为“古已有之”的杂文,开拓出极为广阔的天地。其风格也多姿多彩,主要风格体现为切实锋利、精炼泼辣。
善于运用曲笔是鲁迅杂文的一个突出的美学特征。在杂文构思布局的脉络上,;鲁迅善于借古喻今、声东击西,或以特定物象‘行动画面、环境气氛来寄寓一种抽象的思想或某种价值取向。如《现代史》通篇写了一个变戏法的场面,却让人领悟到反动政权更迭的实质。鲁迅杂文的隐曲性还表现为语言的模糊性、暗示性。鲁迅杂文大量采用了反语、比喻、夸张、象征、关联、戏仿、衬托等手法,形成一套“暗语”系统。如《热风·随感录三十九》粉刺国粹主义,说:“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即使无名肿毒,倘若生在中国人身上,也便‘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国粹所在,妙不可言”。正话反说,运用形象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国粹派。
二、讽刺幽默成为鲁迅有力的批判武器
无论是他的前期杂文还是后期杂文,他始终不忘讽刺幽默这一艺术技巧。鲁迅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但却是战斗的。而他的战斗武器无疑的主要是杂文。在他战斗的一生中,共
230
写下了杂文十六本。前期杂文主要包括写于1981年到1927年收集在《坟》等作品中,我们从题目中便可看出他的讽刺幽默味道,如《暴君的臣民》、《知识即罪恶》、《望勿“纠正”》、《五十八人心很古》等等题目,便多多少少带点讽刺幽默的味道。之后,由于时局的变化,二十年代的中国,风云多变,正是乱离之世,人们要求能有唤起斗志的军号,能有与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投枪和匕首。于是,鲁迅这个一向站在时代前沿的人民大众的精神向导,他的笔锋更加犀利、泼辣、尖锐,更加自觉的运用讽刺幽默来针砭社会、时代。他的笔锋时而直指封建军阀、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时而又指向革命文学陈营内部的不同已见者。真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和后期杂文相比,鲁迅的前期杂文虽然涉及的面也比较的宽广,但更注重批评,在艺术上其讽刺幽默艺术技巧臻于成熟时期,这不但体现在他杂文中更经常更自觉的运用,更主要的是他运用得更加出神入化,更加无与伦比,以至于使后继者根本无法攀登此高峰。这一时期,鲁迅更自觉的投入到阶级斗争的行列,他的杂文则趋向社会批评,善抓住事物的社会的、阶级本质予以揭露。其讽刺幽默笔调更加泼辣、大胆、直接。只要我们读一读他的杂文,眼前便会呈现那一幅幅图画:蒋汪之流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却在喊着救国救民的嘴脸;陈西滢、胡适等帮闲文人明明是被人收买,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上却打着拯救民众灵魂的反动本质:“胡羊”们跟在“山羊”背后摇旗呐喊却不知上当受骗的可悲局面……这一切的一切之所以清晰的映在我们的头脑中,是因为他始终使用的是一种讽刺幽默的笔调,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这种形象如此的鲜明生动,使得我们久久不能忘怀。更有趣的是这种现象贯穿于鲁迅杂文创作的始终。诞生于“五四”时期的鲁迅杂文,既具有政论性,又具有文学性。前者,表现为雄辩的说服力,为当时的政治服务;而后者,则具有更深远的价值。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杂文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而鲁迅杂文的文学性更直接表现出鲜明的形象性,我们可以从他的杂文中找出一系列形象画廊:叭儿狗、媚态的猫、落水狗、山羊、破落户子弟、京派、海派等等。一看见这些代名词,我们就可以想见他们的嘴脸,以引起或憎恶或鄙弃的感情。不防直接说,这些形象的刻画具有十分强大的战斗力。而此形象画廊的构成无疑得力于讽刺幽默技巧的使用。于是,我们不难窥见,鲁迅的讽刺幽默是一种战斗的需要.于是我们又可以进一步得出,由于有了这种讽刺幽默,一方面使杂文更适合于当时政治的需要,另一方面使杂文的文学更加突出,丰富了文学人物形象画廊。也许,这就是鲁迅的伟大之处,他始终以他那宽广的胸襟关注着人民大众的命运,以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的姿态来阐述马克思主义文艺为大众服务的观点,又以一个艺术家的大手笔使讽刺幽默大放艺术之光。自古以来,中国文人都有一股傲气,他们不愿意折腰侍权贵:老子、屈原、陶渊明、嵇康无一不如此,他们都阐释了他的个体存在价值。
鲁迅的杂文,是时代的战斗记录,形成了和现实密切结合的批判性、战斗性的思想特色,是丰富的思想艺术宝库,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他是中国议论散文的创造性发展,为中国文学开拓了一个新的富有生命力的体裁形式。
(作者单位: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天津师大学在读研究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30条有关批判性思维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