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关于蒙古族服饰》700字
蒙古族主要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青海、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区的蒙古族自治州、县;其余散居于宁夏、河北、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市、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蒙古族人口为5813947人。
蒙古族的服装以皮衣为多,男女都穿袍子,喜用红、绿绸子扎在腰里。冬天多穿羊皮袄、皮裤、皮靴,里套毡袜子。夏天都穿布裤子、皮靴。蒙古族人民很爱美,即使皮袄挂不起面子也要用红、黑布或绒线在领,袖和衣边上绣花边。
蒙古袍很肥大,除乘马放牧中能护膝防寒以外,夜晚还能当被盖。细而长的袖筒,在乘马持疆时冬防寒,夏防蚊虫。
肥大的蒙古袍腰带,主要的作用是乘马时能保持腰肋骨的稳定垂直。它的另一作用是冬保暖、夏防蚊虫。
蒙古族的男子,头顶都留有长辫子。腰间挂小刀和火镰。妇女喜欢戴首饰。已婚妇女梳两个长辫,用黑布做两只辫套把辫子装在里面吊在胸前。辫套上绣有花纹图案或缀以银质圆牌首饰,蒙语叫“哈都尔”。手戴镯子、戒指,耳戴耳坠。
头顶雁尾式帽,又称风雪帽,它的圆顶阻风力小,帽沿小,但能遮阴远视。船型月牙立筒靴,乘马伸蹬方便,离马徒步行走拨草性强,阻力小。靴子的立筒除能防寒防风外,、还能防止小腿肚和蹬皮磨擦。
蒙古族妇女佩带的饰物,除了头饰、耳环、项链、手镯、戒指以外。还有种佩挂在袍子右上襟扣子上的饰物,叫“哈布特格”。这种饰物,小巧玲拢,精致华美。
“哈布特格”宽约二寸,长约三寸。有月牙、金鱼二蝴蝶、桃、石榴、葫芦、五瓣花朵、花瓶、树叶等多种形状。有椭圆的、长方的、正方的、三角的,还有圆圈的。“哈布特格”是用两块浆过的硬布,垫上棉花,裹上绸缎,缝成的一个空心的小夹子,然后再用五光十色的金银丝线,绣上各种具有蒙古族风格的花纹图案以及花草鸟兽等。“哈布特格”,色彩斑斓,金边闪闪,工艺考究,造型美观。
作文二:《蒙古族服饰作文》5300字
蒙古族服饰作文
篇一:关于民族之花的作文
关于民族之花的作文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悠久的古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园。在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养育着千千万万的兄弟姐妹,他们不是一家,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每当我听到“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时,我就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我们五十六族兄弟姐妹在危难时刻,共度难关,克服了重重困难,创建了一个又一个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回首二零零八,你想起不堪一顾得五月十二日了吗?一个多么恐怖的日子,四川汶川发生了八级特大地震。当这个噩耗降临人间,祖国各地的人民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有的人还积极报名参加了志愿者。虽然,我们的民族不同,可是我们的心是永远紧紧相连的。就是我们这些小学生也不例外,在汶川发生地震之后,不论是哪个民族,同学们都献出自己仅有的“爱”,为他们捐款。我们学校的许多少数民族还捐了100元,200元。这可见各民族之间的情谊深似海!
我是一个苗族小姑娘,在新疆在克市第十八小学念书。在我的学校里,有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锡伯
族,壮族,蒙古族,回族还有苗族。我们在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整天生活在快乐之中。就这样,民汉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得在四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四年级的三十名同学参加了友谊会。在友谊会上,我们互赠了礼物,还做了丰富多彩的游戏,使我们民汉之间的友谊跟进了一步。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民族团结手拉手》的主题队会。再队会上,摸丽德尔,乔丽凡跳起了哈萨克族舞蹈。迪里亚尔,赛美拉表演了新疆有名的维吾尔族舞蹈。好有的同学的同学找来有关少数民族的食品,服饰,习俗等资料,让我们深刻地了解到了民族的习俗,风情。体现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只有民族团结,国家才能富强,繁荣。中国在世界上才能有立足之地。让民族之花开遍神州大地吧!
篇二:有趣的蒙古族 中一班
有趣的蒙古族(中班)
达旗民族幼儿园 郝媛媛
设计意图:
在以往认识少数民族只是通过图片向幼儿介绍,幼儿感到很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设计了本堂教学活动,让幼儿看看,认认,讲讲,跳跳中,学习认识蒙古族。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蒙古族的名称,居住地,服饰特点及生活习惯。
2.知道蒙古人也是中国人,萌发幼儿对少数民族的情感。 活动
过程:
1.开始部分。
引起幼儿观察认识蒙古族的兴趣。
师:今天班级来了两名远方的小客人,你们猜猜他们是谁,请两位穿有蒙古族服饰的幼儿边听音乐边跳舞来到幼儿面前。让幼儿猜一猜他们是那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然后两位小朋友自我介绍:我是蒙古族的小朋友。
2.基本部分。
(1)认识蒙古族的居住地,知道他们是中国人,是少数民族。
请两位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居住的。问:蒙古是哪个国家的,蒙古人又是哪个国家的人,为什么,
教师小结:各民族朋友是一家。
(2)认识蒙古族的服饰特点及生活习惯。
请幼儿分别比较汉族小朋友和蒙古族小朋友的服饰有什么不同,从中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
请幼儿跟蒙古族小朋友齐跳《我也骑马巡逻去》,使幼儿知道蒙古族人能歌善舞,会摔跤,骑马,射箭等。
3.结束部分。
幼儿听音乐《友谊舞》和两位蒙古族小朋友边唱边表演,表示各族人民是一家,相亲相爱不分离。
活动反思:
本堂活动设计,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方法,充
分调动起幼儿自己看,认,讲,跳等,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认识蒙古族,从中了解少数民族是一家。达到本活动的目标。
篇三: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篇一: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这就应了一句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而满族,就是这56 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下面,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 . 右大襟 . 紧腰身 . 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 . 如意襟 . 斜襟 . 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 典型民族服装。称
誉世界。
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 . 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
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 . 对襟 . 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 . 蓝 . 棕等色的棉 . 丝 . 绸 . 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奇葩。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们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认识。
篇二: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凉茶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
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
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篇三: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过年时的民风民俗过年时的民风民俗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其它的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惯,我只介绍汉族的。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与殷商时期。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一月一日叫春节。在春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
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比如我家今年的对联是由书法家亲自书写在红纸上的。有的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即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这些都是要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常年在外打工的人都赶在春节前回家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听说妈妈单位的一个北方阿姨介绍,他们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并且在十二点准时吃的。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在南方我们有过年吃年糕、包粽子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和粽子,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说了这么多,你也大致了解了吧,当然,少不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开心的看春节联欢晚会。
篇四: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响彻着蒙古族男儿的声音。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每年六月初四开始。“那达慕”有着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
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己的部队,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
射箭是那达慕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射箭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达慕大会一般举办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篇五: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泱泱夏日,盛开着56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我的家乡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那是个有趣的地方。每逢除夕早上,店铺早早的开了门,并放着喜庆的乐曲,人们也早早地出门逛街。但最有趣的还是我们这的集会,老师说我们这的集会原来叫做庙会,集会开3天。
在农历三月十七,集会前一天。小贩们在家就把自己的商品放在车上,开到自己的指定位置,然后在空地上搭个棚,把商品摆在棚里,再把棚的四周用布围上,这时准备工作就做好了。集会前一天就在人们迫不及待的心情中过去了。
农历三月十八,集会第一天,早上7点,小贩把棚上的布拉开,准备开张。半小时后,一些老人家就来了,他们都在给自己的子女买什么。八点半了,人渐渐多了起来,那叫个人山人海啊~我最喜欢逛集会,为的是有机会买到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从北往南,最北边是卖各个地方的食物—香气扑鼻~往南一点,是小孩子们喜欢的娱乐游戏,再往南走,就是卖日常用品和衣服的了,最南边是卖杯子、碗的。十一点人还是那么多,原来5分钟走的路,现在15分钟也走不完~小贩们在摊位上吆喝:“看一看了,我的锅炒菜不冒烟、不粘锅、不费油,买一个吧~”另一边就是买主和卖主为了价钱在争吵着什么。
农历十九、二十,人就没有第一天那么多了,可还是很热闹,每逢这3天,如果是假日的话,我就会在这呆一整天,我真希望每一天都有集会。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
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特色。
作文三:《蒙古族作文》800字
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住着蒙古包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是用奶招待客人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是披着大袍、绑着腰带、穿着靴子呢?
当然就是我们少数名族中被称为“马背名族”的——蒙古族。
蒙古族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现在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
这56个名族中的一朵“奇葩”,有着一段美丽浪漫的传说。传说在仕尔伯特人游牧的地方,有一座高耸入云的纳德山。一天,一位年轻的猎人在山顶湖岸忽然发现一群仙女在湖中嬉戏,那婀娜的身姿,动人的笑语,使猎人惊羡不已。他悄悄拿来一副套马的皮挎索隐身窥伺,仙女们却丝毫不觉。猎人飞来皮挎索套住其中一名仙女,并向仙女求爱,仙女答应了。不久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便成刀绰罗斯家族的祖先。
说到蒙古的仙女,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蒙古族那美丽的姑娘。它们五官精致,眼睛大而深邃,长发乌黑,瞧上一眼就能被深深地迷住。蒙古族的姑娘性格豪爽直接,敢爱敢恨,天真又直率。而蒙古小伙子也是十分俊朗,热情奔放。除了蒙古姑娘小伙的美貌,蒙古族的服饰也让他们锦上添花。蒙古族人民一年四季都穿着长袍,俗称“蒙古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女袍则比较紧身,以显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条和健美。蒙古族服饰除长袍外还有腰带、靴子、首饰等,更显示出蒙古人服饰的与众不同。
而蒙古人所住的蒙古包也是别具一格。蒙古包以圆形为总风格,无棱无角,呈流线形。包顶为拱形,其承受力最强,包身近似圆柱形,上下形成一个强固的整体。因此,草原上的沙暴和风雪,不会使蒙古包陷于灭顶之灾。蒙古包还有两大特点:适合自然环境、适应游牧搬迁,十分的方便。
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见的牛奶外,还常用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这些纯天然奶招待客人,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在蒙古遨游一番,定能品尝到不少新鲜天然的奶。
看啊,看那草原上放任不羁的脱缰野马;看那热情奔放的姑娘小伙们;看那驰骋在草原上的热情豪放的蒙古人!
。
作文四:《蒙古族的作文》1700字
蒙古族的作文
蒙古族的作文在我们祖国,谁都知道有56个民族。下面就让我带你去蒙古族玩一玩吧!你一定会大开眼界。在蒙古族有一种风俗叫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和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脖子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来蒙古族还有许多风俗,比如,敬神、骨肉进餐......带你一起唱歌,蒙古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表达出来。唱歌与对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开始喜欢蒙古族了呢?
蒙古族
[民族简介]
蒙古族,现有人口约4800,00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
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特别是明代以来,在历史、文学、语言、医学、天文、地理等方面,对祖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民间文艺方面,“好力宝”是蒙古族中流传很广的一种演唱形式,马头琴是最富特色的民族乐器。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唐代。“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了。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蒙古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为内蒙古、卫拉特、马尔虎--布里亚特三种方言。
[饮食习惯]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马壮,是酿制马奶酒的季节。勤劳的蒙古族妇女将马奶收贮于皮囊中,加以搅拌,数日后便乳脂分离,发酵成酒。随着科学的发达,生活的繁荣,蒙古人酿制马奶酒的工艺日益精湛完善,不仅有简单的发酵法,还出现了酿制烈性奶酒的蒸馏法。六蒸六酿后的奶酒方为上品。马奶酒性温,有驱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被称为紫玉浆、元
玉浆,是“蒙古八珍”之一。“手扒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方法之一。做法是将肥嫩的绵羊开膛破肚,剥皮去内脏洗净,去头蹄,再将整羊卸成若干大块,放入白水中清煮,待水滚肉熟即取出,置于大盘中上桌,大家各执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名。斟酒敬客,吃手扒肉,是草原牧人表达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当你踏上草原,走进蒙古包后,热情好客的蒙古人便会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上,唱起动人的敬酒歌,款待远方的贵客,以表达自己的诚挚之情。
[建筑特色]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纳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10几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纳”(用2.5米长的柳条交叉编结而成)架好,再架上顶部的“乌尼”(长约3.2米的柳条棍),将“哈纳”和“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然后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便大功告成。一户牧民就算在草原上安家落户了。蒙古包搭好后,人们进行包内装饰。铺上厚厚的地毡,摆上家具,四周挂上镜框和招贴花。现在一些家具电器也进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畅欢乐。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架设
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哈纳折叠合回体
积便缩小,又能当牛、马车的车板。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
骆驼或一辆双轮牛车就可以运走,两三小时就能搭盖起来。
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
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
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居住和使用。
作文五:《蒙古族习俗作文》3900字
蒙古族习俗作文
蒙古族习俗作文(一)
蒙古族人民大多居住在辽阔的大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奶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招待客人时用的“美味佳肴”。辽宁辽西的蒙古族比较早地从事农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食俗,还有一些东蒙地区独特的美食。如全羊汤、“手把羊肉”、蒙族馅饼、喇嘛糕等。
所谓的全羊汤,就是将新鲜的羊肉加上羊的心、肝、肺、肚、肠等下水,切成条状,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放上各种佐料食用。味道鲜美可口,很受人们的喜爱,全羊汤是蒙古族人民的特色饮食。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做“手把羊肉”必须选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将皮剥去后放入锅中,放入调料,进行蒸煮,可谓色香味俱全,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肴。因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来吃,所以叫做手把肉。
蒙古族的饮食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品尝过的,令我们感到很新奇!
服饰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蒙古袍很受蒙古族男女老幼的喜爱,是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衣着装饰。
蒙古族妇女头上的装饰品,用宝石、金银等制成,大多在节庆宴会上或探亲访友时使用,平时则用彩色长绸缠绕。蒙古袍两袖长而宽大,下面左右不分衩,领子很高;领口、袖口、衣边常用花边作为装饰。男袍大多为蓝色、棕色;女袍大多为红色、绿色、紫色。穿蒙古袍必备腰带和马靴,这样的着装使男子汉显得强悍潇洒;女子则显得身材苗条、矫健。蒙古靴有布靴、皮靴两种。布靴:美观别致、柔软轻便;皮靴:挺括光洁,结实耐穿。
蒙古族的服饰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尝试过的,令我们很向往!
民居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
蒙古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搬运轻便,十分适合蒙古族人们的生活。蒙古包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空气流通,光线也很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辽宁的蒙古族人现在大多数居住在与汉族或满族人相似的砖木结构的房屋,但是在室内的装饰上却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的居住习惯和地方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居住过的,我对蒙古族的民居的风格有着一种很强烈的喜爱!
这就是蒙古族人们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因为我是蒙古族的,所以我对自己的民族有着独特的感情!
蒙古族习俗作文(二)
维吾尔族的豁达乐观、回族的尊老爱幼、壮族的能歌善舞??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文化风俗。在那内蒙古的草原上,也有着这么一个民族,那里的人民热情好客,讲究礼仪。没错,他们就是骑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蒙古族!
蒙古族人民之所以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是因为他们以能骑、善射和身体强壮闻名。早在几百年前,蒙古族就以骑兵精锐、骁勇善战闻名,由成吉思汗带领,横扫欧亚大陆。欧洲人的刀剑哪能抵御住那呼啸而过的弓箭和坚硬的马蹄,纷纷败下阵来,连当时的大金朝和西夏族也被消灭了??不要以为蒙古族人很粗鲁,不懂文化,其实他们也有着极为讲究的文明礼仪。请客人进蒙古包时,主人会立在包外,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左手指门,请客人先进门。客人跪坐后,主人按照浅茶满酒的礼俗热情地献上奶茶和美酒,并把哈达献给客人。招待来客的佳肴有手抓羊肉和全羊席,以示蒙古族主人对来客的尊敬??蒙古族的餐饮礼仪也极其讲究,忌讳吃狗肉,不吃鱼虾等海鲜以及鸡鸭的内脏和肥肉。敬酒时,必须左手捧杯,用右手的无名指蘸一滴酒弹向头上方,表示先要祭天;第二滴弹向地,表示祭地;第三滴弹向前方,表示祭祖先,随后把酒一饮而尽。这独特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蒙古族人民的服饰多为绲边长袍,头上戴帽或缠布,腰带上挂着鼻烟壶,或是佩戴蒙古刀与荷包,脚穿马靴。因放牧需要,蒙古族人多住蒙古包,蒙古包的材料多为装配式的构件,可以随意安装拆除,便于携带使用。
跟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藏族的雪顿节、哈尼族的火把节一样,蒙古族也有自己传统而历史悠久的盛大节日——那达慕大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开始举行,席间有各种竞技游戏,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群众性盛大集会。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也梦想有一天,能坐在蒙古包里,喝上一杯香醇的奶茶吧?
蒙古族习俗作文(三)
古民族远在十二、十三世纪以前,就形成了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实行同一个氏族或部族不能通婚的习俗。当时,除王公贵族的姑娘不嫁平民百姓外,一般贵族和平民可以成婚。讲求伦常,严格辈分也是蒙古族婚姻的通例。
蒙古民族的成婚过程和形式,早在十三世纪以前就形成了郎才女貌的聘婚制度。当然这种聘婚都是由父母来决定的。据《蒙古秘史》记载,少年铁木真(即成吉思汗)的
亲事就是聘的,而且那时的婚礼仪式也比较简单。铁木真九岁时,其父也速该带他到其舅族部落聘婚,途中遇到德薛禅,德薛禅见铁木真“其目有烨,其面有光”,便说,“我有小女,亲家请婚之”。于是也速该到德薛禅家,“及观其女,则其面有光,其目有烨”,而感到合意,遂以一匹马作为给字聘妇的定礼,如此而已。
据说,从那时起,蒙古族称女婿为“胡里根”,就是把难的送到女家的意思。直到今天,蒙古族的结婚仪式,元、明以来受汉族和满族婚礼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套繁琐的礼节。其成婚大体上有以下几个过程:相看、下哈达(即订婚)、过礼、婚礼、回门等。
相看,就是男儿到一定的年龄,其父母即为之五色对象,得知某家有闺女,年岁相当,则托媒到女家提亲,然后两家父母彼此往来,互相了解家庭情况及男女性情,观看容貌,如果不合意就算了,尚不清楚能否成婚,所以在相看时,一般采取不公开的方式进行,如只说某年某月有朋友来家做客等,以免婚事不成,留下不好的影响。
蒙古人娶媳妇设三次宴才过门。第一哈达宴,第二送羊宴,第三娶亲宴,娶亲去七人。下哈达或哈达宴,即男女两家父母以为合意,选定订聘的吉日之后,由男方媒妁带着哈达、烧酒等行聘事宜。之所以将订婚称为下哈达既是吉祥福物,又是信物,所以以哈达为头礼,定下儿女亲事,也就是很自然是事了。
在哈达宴上议定彩聘礼及穿戴之后,再另行选吉日,约媒妁与亲友若干人,携带男方准备的牛、羊、布匹、绸缎和烧酒送到女家过礼。女方也邀请近亲若干人,共同议婚礼仪式。在婚礼仪式中后来定亲和过礼这两个仪式,其界限并不明显,有的把这两个仪式合并在一起进行了。
居住在各地之蒙古族的成婚过程和仪式,只是大同小异,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至于彩礼数目之多少,婚礼规模之大小,全由双方家庭的今年经济条件来决定,贫富贵贱相差很大。但蒙古人崇尚九数,认为九是最大的数,所以聘礼都从一九到九九址,如九只、四十五只、五十四只、八十一只等。一般“五九”礼居多。
举行结婚大礼时,新郎穿礼服。科尔沁地区则扎两侧坠白布“箭巾”的腰带,“箭巾”上挂腰子状的小荷包,头戴红缨帽,脚穿绣花大绒面黑色马靴,配挂弓箭,骑“质孙马”,因为就是图吉利而特定毛色的马。与伴郎和主婚人等数人,携带象征长寿的“金龟图”和彩车前往女家迎亲。
当到了女家门口时,女家则故意闭门不纳。这时双方都有一名职业和半职业祝颂家出面,以极其优美的诗句高歌长篇颂词,引经据典地回答彼此的提问,说明原委。在经过若干回合之后,女方才接受顶门哈达,始请新郎和迎亲人员入门。新郎呈献哈达于女家父母,女方父母接纳之后置于室内正中。
然后设丰盛的整羊酒席,与女家邀请的宾客一起款待迎亲人员。正席开始后,新郎到女家主婚人席前换穿女方备制的新衣。送亲人员随之,新娘与其几个姐妹同乘张彩蓬车,由女家送亲人员陪伴。这时姑娘即使心甘情愿,也要大声哭叫,否则被认为缺乏家教。
此时,男方正张灯结彩的功能接新娘的到来,及至,新娘与新郎先拜天、拜祖,再行拜火礼,以示家道兴旺。拜火礼毕,新娘另入一室梳妆打扮,换穿新婚嫁衣,然后拜见公婆和诸亲友,行叩头礼,男方举办的结婚大宴开始,仍是一片歌声,边饮边歌,直至次日天明。
送亲人员临走之前,长辈们还要到新娘住处恭喜和庆贺,并用一块石头压住新娘的后衣摆,预祝新娘在家里受到器重,成为里里外外一把手的好媳妇。当送亲人员喝罢欢送酒,起程回去时,新郎和伴郎等还要乘马欢送一程,大家都尽情纵马奔驰,互相追逐,并以夺帽为嬉。真是有呼有应,又嬉又戏,情景好不热闹。
新娘过门后的第三天清晨,首先要收拾炉灶倒灰,煮茶做饭,打扫房屋,开始承担家务,参加劳动。同时脱下华丽的嫁衣,换穿不加绣饰的、色调朴素的衣服,表示少女时代已经结束,必须老成持重。
至于蒙古族已婚姑娘的回门,不是在第三天,而是娘家人到女婿家探望女儿的大小两次“额尔格勒特”(意为探视)之后,即女儿过门后十三天半个月内娘家要去人看望一次,这次叫“巴嘎额尔格勒特”,意思是“小探视”,因此去的人少。再过半个月二十天后,娘家又到婿家去看望女儿一次,这次叫“依克额尔格勒特”,意思是“大看法”,去的人数比第一次多。在这次探望期间,双方两亲家母商定新娘回门的具体日期和住娘家时间的长短。
蒙古族的婚礼歌很有意思,虽也有地区之分,但总的有上马迎亲、闭门迎亲、闭门迎婿、献羊祝酒、求名问庚、新娘上马、新娘拜火等几大系列的宴歌。婚礼歌以祝、赞词贯穿整个婚礼议事,大都用比喻、夸张手法。
在《迎亲词》中这样形容新娘和送亲队伍:“鲜花似的红润/脂粉似的白净/劲松似的婀娜/白银似的纯洁/黄金似的贵重??望你们扬起的烟尘/好似彩云飞扬??”婚礼歌一般有独唱、合唱、对唱等形式。届时,人们按照婚礼本身的客观进程,分别在不同场合演唱。因为这些歌曲数量大,难度高,风格多样,礼仪要求特别强,先后次序上不能有半点差错,所以在结婚议事上,往往要聘请吟诵祝、赞词为职业或职业的民间艺人来唱。他们博古通今,能言善辩,以动人的歌声和风趣的谈笑来活跃气氛。
作文六:《关于蒙古族的节日,饮食,民居的作文》5100字
篇一:蒙古族习俗作文
蒙古族习俗作文(一) 蒙古族人民大多居住在辽阔的大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奶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招待客人时用的“美味佳肴”。辽宁辽西的蒙古族比较早地从事农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食俗,还有一些东蒙地区独特的美食。如全羊汤、“手把羊肉”、蒙族馅饼、喇嘛糕等。 所谓的全羊汤,就是将新鲜的羊肉加上羊的心、肝、肺、肚、肠等下水,切成条状,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放上各种佐料食用。味道鲜美可口,很受人们的喜爱,全羊汤是蒙古族人民的特色饮食。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做“手把羊肉”必须选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将皮剥去后放入锅中,放入调料,进行蒸煮,可谓色香味俱全,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肴。因为不
1
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来吃,所以叫做手把肉。 蒙古族的饮食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品尝过的,令我们感到很新奇~ 服饰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蒙古袍很受蒙古族男女老幼的喜爱,是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衣着装饰。 蒙古族妇女头上的装饰品,用宝石、金银等制成,大多在节庆宴会上或探亲访友时使用,平时则用彩色长绸缠绕。蒙古袍两袖长而宽大,下面左右不分衩,领子很高;领口、袖口、衣边常用花边作为装饰。男袍大多为蓝色、棕色;女袍大多为红色、绿色、紫色。穿蒙古袍必备腰带和马靴,这样的着装使男子汉显得强悍潇洒;女子则显得身材苗条、矫健。蒙古靴有布靴、皮靴两种。布靴:美观别致、柔软轻便;皮靴:挺括光洁,结实耐穿。 蒙古族的服饰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尝试过的,令我们很向往~ 民居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 蒙古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搬运轻便,十分适合蒙古族人们的生活。蒙古包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空气流通,光线也很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辽宁的蒙古族人现在大多数居住在与汉族或满族人相似的砖木结构的房屋,但是在室内的装饰上却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的居住习惯和地方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居住过的,我对蒙古族的民居的风格有着一种很强烈的喜爱~ 这就是蒙古族人们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因为我是蒙古族的,
2
所以我对自己的民族有着独特的感情~ 蒙古族习俗作文(二) 维吾尔族的豁达乐观、回族的尊老爱幼、壮族的能歌善舞??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文化风俗。在那内蒙古的草原上,也有着这么一个民族,那里的人民热情好客,讲究礼仪。没错,他们就是骑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蒙古族~ 蒙古族人民之所以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是因为他们以能骑、善射和身体强壮闻名。早在几百年前,蒙古族就以骑兵精锐、骁勇善战闻名,由成吉思汗带领,横扫欧亚大陆。欧洲人的刀剑哪能抵御住那呼啸而过的弓箭和坚硬的马蹄,纷纷败下阵来,连当时的大金朝和西夏族也被消灭了??不要以为蒙古族人很粗鲁,不懂文化,其实他们也有着极为讲究的文明礼仪。请客人进蒙古包时,主人会立在包外,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左手指门,请客人先进门。客人跪坐后,主人按照浅茶满酒的礼俗热情地献上奶茶和美酒,并把哈达献给客人。招待来客的佳肴有手抓羊肉和全羊席,()以示蒙古族主人对来客的尊敬??蒙古族的餐饮礼仪也极其讲究,忌讳吃狗肉,不吃鱼虾等海鲜以及鸡鸭的内脏和肥肉。敬酒时,必须左手捧杯,用右手的无名指蘸一滴酒弹向头上方,表示先要祭天;第二滴弹向地,表示祭地;第三滴弹向前方,表示祭祖先,随后把酒一饮而尽。这独特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蒙古族人民的服饰多为绲边长袍,头上戴帽或缠布,腰带上挂着鼻烟壶,或是佩戴蒙古刀与荷包,脚穿马靴。因放牧需
3
要,蒙古族人多住蒙古包,蒙古包的材料多为装配式的构件,可以随意安装拆除,便于携带使用。 跟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藏族的雪顿节、哈尼族的火把节一样,蒙古族也有自己传统而历史悠久的盛大节日——那达慕大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开始举行,席间有各种竞技游戏,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群众性盛大集会。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也梦想有一天,能坐在蒙古包里,喝上一杯香醇的奶茶吧, 蒙古族习俗作文(三) 古民族远在十二、十三世纪以前,就形成了一夫一妻制的婚
姻制度,实行同一个氏族或部族不能通婚的习俗。当时,除王公贵族的姑娘不嫁平民百姓外,一般贵族和平民可以成婚。讲求伦常,严格辈分也是蒙古族婚姻的通例。 蒙古民族的成婚过程和形式,早在十三世纪以前就形成了郎才女貌的聘婚制度。当然这种聘婚都是由父母来决定的。据《蒙古秘史》记载,少年铁木真(即成吉思汗)的亲事就是聘的,而且那时的婚礼仪式也比较简单。铁木真九岁时,其父也速该带他到其舅族部落聘婚,途中遇到德薛禅,德薛禅见铁木真“其目有烨,其面有光”,便说,“我有小女,亲家请婚之”。于是也速该到德薛禅家,“及观其女,则其面有光,其目有烨”,而感到合意,遂以一匹马作为给字聘妇的定礼,如此而已。 据说,从那时起,蒙古族称女婿为“胡里根”,就是把难的送到女家的意思。直到今天,蒙古族的结婚仪式,元、
4
明以来受汉族和满族婚礼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套繁琐的礼节。其成婚大体上有以下几个过程:相看、下哈达(即订婚)、过礼、婚礼、回门等。 相看,就是男儿到一定的年龄,其父母即为之五色对象,得知某家有闺女,年岁相当,则托媒到女家提亲,然后两家父母彼此往来,互相了解家庭情况及男女性情,观看容貌,如果不合意就算了,尚不清楚能否成婚,所以在相看时,一般采取不公开的方式进行,如只说某年某月有朋友来家做客等,以免婚事不成,留下不好的影响。 蒙古人娶媳妇设三次宴才过门。第一哈达宴,第二送羊宴,第三娶亲宴,娶亲去七人。下哈达或哈达宴,即男女两家父母以为合意,选定订聘的吉日之后,由男方媒妁带着哈达、烧酒等行聘事宜。之所以将订婚称为下哈达既是吉祥福物,又是信物,所以以哈达为头礼,定下儿女亲事,也就是很自然是事了。 在哈达宴上议定彩聘礼及穿戴之后,再另行选吉日,约媒妁与亲友若干人,携带男方准备的牛、羊、布匹、绸缎和烧酒送到女家过礼。女方也邀请近亲若干人,共同议婚礼仪式。在婚礼仪式中后来定亲和过礼这两个仪式,其界限并不明显,有的把这两个仪式合并在一起进行了。 居住在各地之蒙古族的成婚过程和仪式,只是大同小异,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至于彩礼数目之多少,婚礼规模之大小,全由双方家庭的今年经济条件来决定,贫富贵贱相差很大。但蒙古人崇尚九数,认为九是最大的数,所以
5
聘礼都从一九到九九址,如九只、四十五只、五十四只、八十一只等。一般“五九”礼居多。 举行结婚大礼时,新郎穿礼服。科尔沁地区则扎两侧坠白布“箭巾”的腰带,“箭巾”上挂腰子状的小荷包,头戴红缨帽,脚穿绣花大绒面黑色马靴,配挂弓箭,骑“质孙马”,因为就是图吉利而特定毛色的马。与伴郎和主婚人等数人,携带象征长寿的“金龟图”和彩车前往女家迎亲。 当到了女家门口时,女家则故意闭门不纳。这时双方都有一名职业和半职业祝颂家出面,以极其优美的诗句高歌长篇颂词,引经据典地回答彼此的提问,说明原委。在经过若干回合之后,女方才接受顶门哈达,始请新郎和迎亲人员入门。新郎呈献哈达于女家父母,女方父母接纳之后置于室内正中。 然后设丰盛的整羊酒席,与女家邀请的宾客一起款待迎亲人员。正席开始后,新郎到女家主婚人席前换穿女方备制的新衣。送亲人员随之,新娘与其几个姐妹同乘张彩蓬车,由女家送亲人员陪伴。这时姑娘即使心甘情愿,也要大声哭叫,否则被认为缺乏家教。 此时,男方正张灯结彩的功能接新娘的到来,及至,新娘与新郎先拜天、拜祖,再行拜火礼,以示家道兴旺。拜火礼毕,新娘另入一室梳妆打扮,换穿新婚嫁衣,然后拜见公婆和诸亲友,行叩头礼,男方举办的结婚大宴开始,仍是一片歌声,边饮边歌,直至次日天明。 送亲人员临走之前,长辈们还要到新娘住处恭喜和庆贺,并用一块石头压住新娘的后衣
6
摆,预祝新娘在家里受到器重,成为里里外外一把手的好媳妇。当送亲人员喝罢欢送酒,起程回去时,新郎和伴郎等还要乘马欢送一程,
大家都尽情纵马奔驰,互相追逐,并以夺帽为嬉。真是有呼有应,又嬉又戏,情景好不热闹。 新娘过门后的第三天清晨,首先要收拾炉灶倒灰,煮茶做饭,打扫房屋,开始承担家务,参加劳动。同时脱下华丽的嫁衣,换穿不加绣饰的、色调朴素的衣服,表示少女时代已经结束,必须老成持重。 至于蒙古族已婚姑娘的回门,不是在第三天,而是娘家人到女婿家探望女儿的大小两次“额尔格勒特”(意为探视)之后,即女儿过门后十三天半个月内娘家要
去人看望一次,这次叫“巴嘎额尔格勒特”,意思是“小探视”,因此去的人少。再过半个月二十天后,娘家又到婿家去看望女儿一次,这次叫“依克额尔格勒特”,意思是“大看法”,去的人数比第一次多。在这次探望期间,双方两亲家母商定新娘回门的具体日期和住娘家时间的长短。 蒙古族的婚礼歌很有意思,虽也有地区之分,但总的有上马迎亲、闭门迎亲、闭门迎婿、献羊祝酒、求名问庚、新娘上马、新娘拜火等几大系列的宴歌。婚礼歌以祝、赞词贯穿整个婚礼议事,大都用比喻、夸张手法。
篇二:蒙古族的民居民俗
蒙古族的民居民俗
7
蒙古族人民大多居住在辽阔的大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奶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招待客人时用的“美味佳肴”。辽宁辽西的蒙古族比较早地从事农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食俗,还有一些东蒙地区独特的美食。如全羊汤、“手把羊肉”、蒙族馅饼、喇嘛糕等。
所谓的全羊汤,就是将新鲜的羊肉加上羊的心、肝、肺、肚、肠等下水,切成条状,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放上各种佐料食用。味道鲜美可口,很受人们的喜爱,全羊汤是蒙古族人民的特色饮食。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做“手把羊肉”必须选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将皮剥去后放入锅中,放入调料,进行蒸煮,可谓色香味俱全,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肴。因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来吃,所以叫做手把肉。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蒙古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搬运轻便,十分适合蒙古族人们的生活。蒙古包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空气流通,光线也很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辽宁的蒙古族人现在大多 数居住在与汉族或满族人相似的砖木结构的房屋,但是在室内的装饰上却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这就是蒙古族人们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因为我是蒙古族的,所以我对自己的民族有着独特的感情~
8
篇三:蒙古族作文
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住着蒙古包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是用奶招待客人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是披着大袍、绑着腰带、穿着靴子呢,
当然就是我们少数名族中被称为“马背名族”的——蒙古族。
蒙古族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现在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
这56个名族中的一朵“奇葩”,有着一段美丽浪漫的传说。传说在仕尔伯特人游牧的地方,有一座高耸入云的纳德山。一天,一位年轻的猎人在山顶湖岸忽然发现一群仙女在湖中嬉戏,那婀娜的身姿,动人的笑语,使猎人惊羡不已。他悄悄拿来一副套马的皮挎索隐身窥伺,仙女们却丝毫不觉。猎人飞来皮挎索套住其中一名仙女,并向仙女求爱,仙女答应了。不久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便成刀绰罗斯家族的祖先。
说到蒙古的仙女,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蒙古族那美丽的姑娘。它们五官精致,眼睛大而深邃,长发乌黑,瞧上一眼就能被深深地迷住。蒙古族的姑娘性格豪爽直接,敢爱敢恨,天真又直率。而蒙古小伙子也是十分俊朗,热情奔放。除了蒙古姑娘小伙的美貌,蒙古族的服饰也让他们锦上添
9
花。蒙古族人民一年四季都穿着长袍,俗称“蒙古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女袍则比较紧身,以显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条和健美。蒙古族服饰除长袍外还有腰带、靴子、首饰等,更显示出蒙古人服饰的与众不同。
而蒙古人所住的蒙古包也是别具一格。蒙古包以圆形为总风格,无棱无角,呈流线形。包顶为拱形,其承受力最强,包身近似圆柱形,上下形成一个强固的整体。因此,草原上的沙暴和风雪,不会使蒙古包陷于灭顶之灾。蒙古包还有两大特点:适合自然环境、适应游牧搬迁,十分的方便。
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见的牛奶外,还常用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这些纯天然奶招待客人,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在蒙古遨游一番,定能品尝到不少新鲜天然的奶。
看啊,看那草原上放任不羁的脱缰野马;看那热情奔放的姑娘小伙们;看那驰骋在草原上的热情豪放的蒙古人~
。
10
作文七:《[优秀作文]蒙古族那达慕》600字
蒙古族那达慕?在蒙古族,每年的七、八月间都要在大草原上举行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它在蒙古有着悠久的历史。“那达慕”的意思是娱乐、游戏的意思。
那达慕分三个项目,“摔交”、“射箭”、“赛马”。这三个项目也被大家称为展示蒙古男儿气概的“男儿三艺”。
首先听我给你讲一讲摔交吧。摔交是大家最喜欢的项目。成吉思汗曾把它作为考核将士的一个重要项目。摔交是不分等级的,只要两个人中的其中一个膝盖以上的三个点着地就算输了。如果有一个人连续两年大败所有的对手,那人们就应称他为“巨人”要是一个帅气的男人,也会得到许多姑娘的爱慕。获胜的选手还会有丰富的奖品,如一只绵羊、几快茶砖,最高也得到一匹全鞭马。摔交不仅是勇气和力量的展现,也是智慧的较量。
其次,我再给大家讲一讲赛马。马是蒙古的重要的交通工具,参加赛马的一般是那年轻气壮的小伙子,这样不但可以炫耀自己在马背上骏马良骥,也可以使自己心仪的姑娘对自己有好感。而成人参加比赛时就只求稳而快。
最后,让我来给大家说说射箭吧。射箭对蒙古来说也很重要,因为他们平时打猎或打仗都要用它。射箭分静射和骑射两种。
静射是指一个人站在固定的一个位置,对箭的拉力和长度都不定。骑射是指骑士骑在马上射。不管是两种的哪一种选手们都是百发百中的。
那达慕现在仍是草原上欢庆丰收、物资和交流等活动举行的民间体育活动。它属于勇敢者的游戏。?这就是令人感兴趣的那达慕。
作文八:《蒙古族春节习俗作文》2200字
精品文档
蒙古族春节习俗作文
这篇《关于蒙古族春节习俗作文》是由聘才网小编网整理提供,请大家参考!
蒙古族春节习俗作文一
蒙古族过春节分“送旧”和“迎新”。送旧是腊月二十三清洁卫生打扫家,到傍晚要“祭火”。“祭火”是从萨满教传入的,蒙古族信仰喇嘛教后有所改变,蒙民把羊胸脯肉连同白“哈达”、肉米粥、黄油、酒等做祭品,然后由长辈点燃九个小灯,并将祭品投入旺火里烧,口里诵赞词,祝福家人幸福。祭火忌用红筷子而用白色或黑色的,因为蒙古族都认为“火”代表着一个家族的传宗接代、兴旺。烧完祭品后,全家进餐。有的把祭品的剩余送给附近亲戚吃。“祭火”的时辰为傍晚黄昏时,上祭品时,男人在前,女人在后叩拜。在古代,有钱人还专请喇嘛祭火。
腊月二十三以后,就准备过春节。有关衣食住各方面的事,如炸油果子,油食花样繁多,尤其供佛之品要讲美观。其次是包饺子。年三十是最热闹的一天,全家换新装,上午要上供祭佛,在佛柜供台上摆上各种奶食、油食,摆成小塔型,上边插上特制的金银花。还用十二个小铜盅倒满白水,一天换一次水,然后点上长明灯。同时,开始由对联(与汉族同,只是写蒙文)。晚上,备好饭菜后,在院外找一平地,铺好新毡,摆上酒、菜、肉,开始祭祖先。长辈嘴里念着高
1 / 4
精品文档
祖、曾祖的名字,把酒一盅又一盅地撒在地上,撒向天空。祭完祖先后,全家上席,晚辈敬酒给长辈送旧岁。这天,全家不论男女老幼,玩什么都可以。在牧区,男人下蒙古象棋,女人、娃娃玩“羊拐”,蒙语叫“沙”,一直玩到天明。初一凌晨,摆好饭菜上度给老人长辈敬酒,敬酒时要跪拜,男人双膝下跪,头往下低时双手向上下摆动。这时,长辈祝福你长命百岁,终身幸福等。未婚女子与男人一样叩拜,而已婚女人则右膝下跪,左膝半跪,右手在面额右侧上下摆动。新媳妇则须唱歌。初一不分男女相见第一名话是问:“新年好”、“过年好”,而不说“见面发财”之类的话。给亲戚拜年时,每人带蓝色哈达和酒。到亲戚家,先到佛堂或者供佛像之处,给佛像叩头,然后用自备的酒敬长辈。向长辈敬酒时,敬者必须戴帽子。长辈兄长向你敬酒,必须站起来等;而且喝完才算有礼貌,如不喝者可回敬。如今拜年时,已改为握手等新习俗了。牧区拜年时,不管你是否吃过饭,都煮饺子,实在吃不下可尝一个。
蒙古族春节习俗
关于蒙古族春节的来历说法不一,一是据五世达赖《黑白算答问》一书所说:“成吉思汗于公元1227年,取西夏国都,盛筵庆功,并以此为蒙历岁首,星宿月遂以正月见称”。星宿月是农历12月16日到1月15日,这与农历前后相差一个月。
2 / 4
精品文档
而鄂尔多斯地区延续下来的蒙古历是以白月、五月、六月等序数记月。以此看,蒙古历岁首当是农历四月。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算法,因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由来。接近年底,无论农区还是牧区,家家户户都要立起灯笼竿。
到年三十,要清扫庭院,搞好室内卫生。佛前要设一小小祭坛,把煮好的大块羊肉摆在祭坛上,供上乳制品和面制果品。
除夕之夜,要举行祭祖仪式。以往,在祭祖仪式申,还要进行锻铁活动。蒙古族有个古老的《化铁出山》的传说,人们把它看作是自己民族起源的传说。这一夜灯火通明。有的还请来蒙古民间艺人说唱“乌力格尔”(蒙古书)。青年们聚在一起唱歌跳舞。不参加歌舞的姑娘们则聚在一起耍“沙哈”(嘎拉哈)。普遍有守岁到午夜的习惯。
近些年来,蒙古族春节虽与汉族大体一致,并吸收一些汉族习俗,如吃饺子,放鞭炮等,但仍保留许多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如除夕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
大年初一,全家人郡要穿上节日服装,聚于一堂,叩贺新年。
首先由辈数最小的,向长辈拜年,依次进行;晚辈叩头,平辈请安;并装烟、敬酒、献哈达。长者受礼之后,要向弟、侄、儿、孙们表示祝福。祝福完毕,要给孩子们一些礼物和
3 / 4
精品文档
“压岁钱”。
天一亮,家族亲友间就开始互相拜年。远途的都要骑马或赶车来。叩节、拜年一般到正月十五前就结束。
在边远农牧区,正月十六清晨,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常在一起嬉闹的人还有“哈巴德”(打黑墨)的习俗。就是在对方熟睡时,偷偷在他前额上抹黑,涂物多为锅底灰。
蒙古族把正月称为“查干萨日”(汉语意为“白月”);草原上的春节活动主要有祭火、祝寿、拜年等,并且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正月(查干萨日)达到高潮。
勤劳远比黄金可贵。应届.毕业生.网,致力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4 / 4
作文九:《蒙古族作文400字》6600字
蒙古族作文400字
篇一:描写动物的作文400字
描写动物的作文400字
篇一:描写动物的作文400字
奶奶 养了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宝宝。它全身雪白,如果 冬天 它在雪地里玩耍,你根本找不到它,因为它的皮毛实在太白了。一条短小的尾巴,四条还站不稳的腿,耷拉下来的三角形耳朵,像两颗闪闪发光的宝石般圆溜溜的眼睛,一个湿漉漉的鼻子,一张贪吃的嘴巴,可爱的很。
小狗宝宝性格 温和,如果你对它好,它一见了你就会用头顶你的腿,或者举起两只前脚向你表示问候,让你和它玩耍。小狗宝宝也很会向你撒娇。记得我第一 次见小狗宝宝,那时我们互相还不熟悉 ,可它却跟在我的脚边,“呜呜”地叫着,直到我抱起它,才高兴 地伸出红红的小舌头不住地舔着我的手。
小狗宝宝,机灵的很,你每次给它送饭的时候,它总会叫几声,然后拱起屁股,再摇摇尾巴,好像说:“谢谢你,朋友 ,你吃饭 总是不忘记 我,你真是我的好朋友~”
记得那次,与小狗相处一个暑假后我要回去了,却一直没见小狗宝宝的影子,我想小狗宝宝一定是在哪里追着一群母鸡奔跑呢。于是,便安顿奶奶要照顾 好小狗宝宝,带着失落 的心情 上车了,
一路上车里没有我的一点欢声笑语,爸爸 妈妈 讲了许多笑话 ,我依旧沉默 不语。到家了,我突然听到一声熟悉的叫声,循声望去,看到从车座下面滚出一个小球球来,仔细一看,原来是小狗宝宝,我高兴的手舞足蹈,嘴也笑得合不拢了。原来小狗宝宝知道我要走了,趁我们不注意偷偷地跑了车座下面。
就因为小狗宝宝的机灵,我便叫它机灵鬼,我想这一点也不夸张
篇二:描写动物的作文400字
大自然 是个无比奇妙的世界,它用坚毅要我们懂得怎样生活 ,要我们明白生命
的真谛。
暑假的时候,我去了乡下的姥姥家。夏天 的黄昏,是蚂蚁“出勤”的最佳时间 ,我和弟弟 每天都会到山上去捉蚂蚁。
山上的蚂蚁很多,我和弟弟蹑手蹑脚的走向一只比较大的蚂蚁,当弟弟准备捉住它时,它好像一跃而起,从我的手掌心中逃脱,似乎跳出几厘米远。它为什么会跳出这么远,难道它的后腿很健壮有力吗,一连串的问题使我迷惑不解,我怀着好奇 的心情捉到一只蚂蚁,带回去看。
通过仔细观察 ,噢,我发现了,原来这只蚂蚁有一对约2厘米的翅膀,触角似乎也比别的蚂蚁大一些,蚂蚁怎么能长翅膀呢,弟弟又给我捉了一只普通的蚂蚁,那蚂蚁显然比长翅膀的蚂蚁小很多,弟弟说这只长翅膀的蚂蚁是“蚁王”。我把两只蚂蚁放到
小瓶里,让它们“决斗”,起先,蚁王被小蚂蚁狠狠地“啄”后来,蚂蚁被蚁王弄的“狼狈而逃”为什么蚁王开始不反攻,我上网查,原来蚁王一直在忍耐 。蚁王虽然是王,但却对“子民”忍让三分,不愧称王啊~我从蚁王的表现中学 到要忍耐。
蚂蚁是很小的动物,但它们的力量很大。一次,我看见一只小蚂蚁在挪一条弟弟扔下的鸡柳,对它来说鸡柳是一个“巨物”它左搬搬、右挪挪,就是没有点儿变化,蚂蚁看了看鸡柳,转身 走了。我想,这块鸡柳扔了就扔了,也没什么可惜,要是蚂蚁能好好的食用,也不错呀~我正准备把鸡柳扔到蚂蚁的洞口,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只见从刚才那只蚂蚁离开 的地方出现了很多蚂蚁。原来,蚂蚁是去召集了大量同伴来挪食物呀~很快,它们就将鸡柳挪回洞中。蚂蚁搬食物让我明白了团结 就是力量。
让我们共同去寻找大自然的启示吧,让它为我们创造辉煌,光明的道路。
篇三:描写动物的作文400字
星期天,奶奶从乡下到我家来,顺便给我带来了几个可爱的小生命——泥螺。
泥螺的外壳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我隐隐约约看见泥螺壳里有一些小灰点儿。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些小生命安置在装着清水的玻璃瓶里。
放学后,我去看望它们。只见大部分泥螺静静地呆在玻璃瓶底,好像在睡觉。有一只泥螺用吸盘紧紧地吸住玻璃瓶的边沿,好像
怕有人来把它抓走似的。不一会儿,它悄悄地把肉质的小脑袋从壳中伸出来,只见脑袋上长着两根细小的触须,这大概是用来分辨方向 的吧。触须下长着一双透明的像小米粒大的眼睛,真有趣。只见它的小脑袋慢慢地左右转动,好像在窥视有没有敌人来伤害 自己 。过了一会儿,它没发现什么危险,便放心地从透明的外壳中抽出了土黄色肉质的小身躯,缓慢地左右扭动,好像是“迪斯科”的慢动作 。这个小生命生活得多么悠闲 啊~
好几天了,我一直没给泥螺喂吃的,没想到它们竟活得好好的。我问爸爸:“泥螺吃什么呀,”爸爸说:“它吃水中的微生物,能使水变清洁,你可不能小看它啊~”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有人叫它清水泥螺,原来它还是令人尊敬的“水中清洁工”啊~
篇四:描写动物的作文400字
我家养了一只小鹦鹉,它的头上有一小簇红色的羽毛,就像戴着一顶帽子,所以我叫它“小红帽”了。
我家的“小红帽”会说话,有时侯还和我顶嘴。有一次,它把我惹生气 了,我不给它吃。我们吃饭的时候,它的双眼直勾勾地盯着饭桌上地美味佳肴,样子特别可怜。我忍不住又同情 它来,给它倒了一杯炒绿豆米。它高兴极了,直对我说:“小主人,谢谢~谢谢~”有时,它自己饿了,还会打开鸟笼钻出来,去柜子里找炒绿豆米呢~找到了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我写作业地时候,“小红帽”会一动不动地站在我的书桌上,看着左右跳动的笔尖,
听着笔尖在纸上写字时发出的沙沙声。有时它也会和我捣蛋,在我的作业本上踩上几个“小树杈”,踩完了还站在一旁一边欣赏 它的“得意之作”,一边观察我又什么反应。如果心情好,我就会笑着摸它的头;如果心情不好,我就会把它教训得眼冒金星。它总是一边大叫“小主人,对不起”以便到处乱撞;或者说“够了,够了,”就飞回自己得鸟笼里了。
“小红帽”就是我的好朋友。每当我不开心的时候,只要看着它可爱的样子,我的心情就会好转。它还学会了我妈妈的口头禅。在我做作业不认真时,来上一句:“小主人,认真一点呀~”哈哈,真是个聪明的家伙呀~
我以后再也不会骂它了,我爱我的小鹦鹉。
篇二:感谢作文400字
篇一:感谢的作文400字
感谢的作文400字
感谢的作文400字(一)
在我的记忆长河中,有许许多多我要感谢的人:我要感谢妈妈,是她给了我宝贵的生命。我要感谢爸爸,是他给了我宽广的胸怀。我还要感谢朋友,是她们给我了珍贵的友谊??但是今天我要感谢的人却是我的老师——王老师。记得在我刚上一年级的第一次语文测验中,我考砸了。拿到试卷后垂头丧气地走到座位上,眼泪也跟着刷刷刷地流了下来,心想这下完了,老师肯定再也不喜欢我了。没想到王老师看见后走了过来,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我说:
“一次失败不等于每次都失败,不要气馁,记住这句话,只要努力就会成功,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听了刘老师那亲切的话语,我又对自己重新充满了信心。从那以后,每次学习中遇到困难,老师的话语都会在我耳边响起,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方向。
教师节就要到了,我要把我心中最美最甜的语言送给全天下所有的老师:“老师们,谢谢您为我们付出的一切,您辛苦了~我们爱您~祝您节日快乐~”
感谢的作文400字(二)
我要感谢我的妈妈,是她把我抚养长大。妈妈在加气站上班,十分辛苦。下雨的时候,妈妈常被雨淋,夏天的时候,妈妈又常被太阳晒,晒得皮肤都黑了。可妈妈从不叫苦叫累,为了我,她什么苦都能吃。
妈妈对自己从来不舍得花钱,吃的穿的都尽量节省,对我却非常大方,我有什么要求,她总会尽量满足我。带我在外面吃饭的时候,妈妈吃的东西很便宜,尽让我吃好的,她吃不好的。为了我,妈妈努力地上班挣钱。妈妈每天早出晚归,整天忙里忙外的。生病了,妈妈还在上班,从来舍不得请假,我爱我的妈妈。
我要感谢我的婆婆、爷爷。在家里,婆婆爷爷配合得很好。婆婆买菜,爷爷做饭,每天换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让我吃饱吃好。从不曾抱怨,我爱我的婆婆爷爷,我非常感谢他们。 我更要感谢我的老师,是老师让我学知识,学做事,学做人,让我健康成
长。
我要感谢??
感谢的作文400字(三)
从小学开始,老师就教我我们朗诵~九年来不间断的早读,使我可以很快抓住一篇文章的感情~呵呵~可是,自从进入了中专以后,以前的一切都改变了?
不敢向从前一样,勇敢地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因为害怕其他同学异样的目光;有重大比赛时,总不敢报名,也因为害怕异样的目光;当自己有什么想法时,也不敢在课堂上勇敢地表述出来,也因为害怕同学的评论~这个懦弱的自己我很想把它从生命中除去,可它就像是影子,如同噩梦般的紧紧纠缠~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已遗忘是哪个伟人说的,知识现在看觉得非常有理~人生是自己的,为什么要让别人掌握呢。”我曾问过母校的老师,怕不怕人家的评论,她告诉了我:“让别人说去吧~说别人的人是懦弱的人,是她们自己没有实力,树人家评头论足~”想想,很有说服力哦~感谢给我鼓励的人,感谢给我建议和忠告的人,是因为这些唤回了我,唤回了愿意走自己的路,谈看人家谈论的我~唤回了一个真正的勇者~篇二:感恩作文400字 感恩
有的人懂得了勤奋,有的人懂得了孝敬,有的人懂得了尊重,懂得了珍惜。我懂得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情义——感恩。在我蹒跚学步时,是我的父母在一旁扶着;当我的人生路崎岖不平时。是
父母帮我走过坎坷;当我学习压力大的时候,是父母给我端了杯热茶;当我受欺负时,是父母为我打抱不平??父母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会感恩吗,
记得有一次,上学快迟到了,我对着妈妈说了起来:“妈妈,你为什么不早点叫我起床,我该迟到了~”我埋怨道。“好了,你快点,我到楼下等你。”妈妈一边说,一边走出门。我磨磨蹭
蹭地刷完牙,胡乱扒了几口饭,穿好衣服,匆匆赶到楼下。妈妈早已在楼下等候了。北风呼呼的吹着,我被冻得瑟瑟发抖。妈妈把他的大外套脱下来,给我披上。我喋喋不休的还在说:“你这么晚叫我起床,会迟到的,迟到批评的~”妈妈把车开得更快了。凛冽的风“嗖嗖”地从我耳边吹过,刮得我的耳朵生疼。我果然迟到了。
回到家,爸爸更我说:“你妈妈因为早上穿得太少了,冻感冒了,正在休息呢,你别吵到他。”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落了下来。这一切,都是因为我,都是因为爱呀~我跑到妈妈的床边,内疚地说了一声“妈妈,对不起”。
是那次经历,让我理解了父母的爱。让我学会了多一份关怀,少一分埋怨。多一份感恩,少一分厌恶~篇三:感恩父母(400字作文)
感恩父母
是谁把我们带到这个多彩的世界,是谁教会了我们走第一步,是谁教会了我们说第一句话认第一个字,是我们的父母。
虽然我的父母相貌并不出众,但是,他们对我的关心、爱护并不是能用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
记得我六岁那年,在一个风雨交加、异常寒冷的冬夜,我突然发高烧。爸爸妈妈见了,二话没说,穿上外衣,帮我穿好衣服,拿起雨伞,背起我,就疾步往医院走。路是那样的长,又是那样的难走。也许是爸爸走得太急,也许是路太滑,走着走着,爸爸脚下一扭,把我摔了下来。我正准备屁股着地,忽然觉得一双大手托住了我,我扭头一看,原来是给我们打伞的妈妈怕我摔伤了,用手托住我。我是没事了,但爸爸的脚扭了,妈妈的手也擦伤了。我要求自己走,爸爸说我有病,不允许,又一瘸一拐的把我背到了医院。这时,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记得我八岁生日那天,爸爸买了一个大蛋糕,上面插着八支蜡烛,我非常高兴。可是乐极生悲,妈妈为了给我做一顿丰盛的晚餐,把手弄伤了。我深情地对爸爸妈妈说:“我以后一定会好好报答你们的。”他们说:“只要你健康快乐,成绩好,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我郑重地点了点头。
以后,我学习更加努力了,因为我要用成绩来报答父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为我付出的,我将十倍、百倍的感谢、回报他们,让他们的付出有价值。
感恩父母
当我们生病卧床不起时,是父母在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们;当我们考试考差了,是父母微笑着鼓励着我们;当我们犯了错误,
是父母耐心地教育着我们改正错误......感谢父母在我受到挫折时,鼓励我、安慰我、给我勇气,让我树立自信勇敢地去面对困难。
记得一次数学测验,我只考了八十多分。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作业也做不好,饭吃不香。妈妈看见我的反常,坐在我的身边和蔼地问我原因。我一五一十把考试的实情告诉了妈妈,令我没想到的是妈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安慰我说:“好孩子,一次失败不等于自己就不优秀了,你要好好地分析原因,知道错误到哪里,这就是进步。”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心情一下子轻松多了。
有一句话说得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因此,为了报答辛苦养育我的父母,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找一个好的工作,让父母安享晚年。父母为我付出的,我将十倍、百倍的感谢、回报他们,让他们的付出有价值。
篇三:的滋味作文400字
的滋味作文400字
快乐的滋味作文400字(一)
人的一生,酸甜苦辣是要经历不少。快乐的滋味也有很多种,每样都不同,但这使我们记住美好的瞬间,忘掉烦恼。
人如果只有悲伤,没有快乐,那生活就像一潭死水,毫无生机,自己也觉得无聊,干嘛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呢,与朋友玩是快乐的,与自己玩不可以吗,我有时候就自己和自己玩,玩什么,其实也就是看看书,听听音乐,有时候也自己和自己玩牌,比如三国杀。这时候,快乐的滋味很浅,但让我摆脱了孤独。
俗话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自己有了快乐,还要与大家分享,和朋友一起玩三国杀,或者出去打球,那种大家在一起的快乐就更加美妙了~
在2008年,我国发生了一件大事——5.12汶川大地震,10万人民受难,这是一件很悲伤的事吧,但仔细想想,在救灾和灾后援建中,我们是不是深深感受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面,对天灾的决心,因为这场灾难,使中国人民团结得更加紧密了,这难道不是更令人欣慰的事情吗,
快乐的滋味,有时很简单,有时又包含着众多的感情,快乐的滋味很美妙~
劳动的滋味作文400字(二)
快乐的童年像雨后的彩虹一般,缤纷绚丽。曾经做过的许多有趣的事,就像一颗颗明亮的小星星在童年的天空闪烁。
今天,在家里,看见妈妈拖地累得满头大汗,我就飞快地跑过去,并对妈妈说:“你休息一下,我来拖地,行吗,”妈妈说:“行。”
一开始,我找来一个水桶,把水桶装满了清水,然后,找来了拖把,把拖把放在水里泡一泡,拿出来把水拧干,开始拖地。
过了一会儿,拖把的色彩从白雪变成乌黑,我继续拖下去,也就越黑,我就拿一桶清水把拖把洗干净,洗干净了,就继续拖了下去,我累得气喘吁吁,满头水汗。
我正要干完的时候,拦路虎出现了,也就是有一个角落太小,怎么拖也拖不到,我很着急,地板好像在讥笑我,说:“拿我没有
办法了吧~哈哈哈??”于是,我就开始想办法,眼睛转啊转,东瞅瞅,西望望,突然,眼睛一亮,看见挂在阳台上的抹布,就过去把抹布拿来,把角落抹干净。
地被我拖得干干净净,我心想,妈妈这会肯定会夸奖我呢~
帮妈妈干活真高兴啊~
心酸的滋味作文400字(三)
滋味如同一幅画,带领我们走向梦的百花园;滋味如同一首歌,向我们推开广阔的大门,而今天我却体会到了酸的滋味。
早上,成绩公布下来,老师的笑酸酸的,我们的鼻子酸酸的,老师的话酸酸的,我们的眼睛酸酸的,仿佛大家嘴里都嚼着一枚青橄榄。一个同学悲哀地说:'唉,恼人的语文,恼人的数学,这次考试肯定考砸了。' '哭有什么用,一次考不好,下次再努力~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我自言自语道。
'各个小组长,把这些语文试卷发下去~'随着老师的话语,我们的心情更是激动无比。每个同学都在猜想自己的语文考了多少分,当张汀川把试卷发到我的手中时,我捂住自己的眼睛,猜测自己考了多少分时,不听话的眼睛还是睁开了~看看自己的试卷,才考了75分,心立刻变凉了,仿佛有一根绳子正抽在你的身上,使你感觉酸酸的,而心情不再是刚刚的激动了,也立刻变得平静了。
虽然语文课终于上完了,但是讨厌的数学课即将来临。仍然是
老师说发试卷,然后就是小组长来发。每个人仍旧是胆战心惊,保佑自己一定要考得好~当我再次看到试卷的时候,想起了经常说的一句,那就是:希望的越大,伤心的更大。
眼中流下了'酸心'的泪水~
作文十:《蒙古族的春节作文》8800字
蒙 古 族 的 春 节
蒙古族的大年初一,人们都会打扮一新,穿上民族的服饰,在家中吃完包子或者饺子,就外出走亲访友、祭敖包、到寺庙祈福,亲情和友情在这一天尽情绽放。
蒙古族称春节为“白月节”,因为他们崇尚白色,他们视白色为纯洁、吉祥、神圣的象征,他们把白月节作为春天的开始,期盼大地万物复苏,牛羊肥壮。在春节期间,各地都会举办摔跤、赛马、赛骆驼等传统的比赛活动。
篇二:蒙古族作文
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住着蒙古包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是用奶招待客人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是披着大袍、绑着腰带、穿着靴子呢,
当然就是我们少数名族中被称为“马背名族”的——蒙古族。
蒙古族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现在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
这56个名族中的一朵“奇葩”,有着一段美丽浪漫的传说。
1
传说在仕尔伯特人游牧的地方,有一座高耸入云的纳德山。一天,一位年轻的猎人在山顶湖岸忽然发现一群仙女在湖中嬉戏,那婀娜的身姿,动人的笑语,使猎人惊羡不已。他悄悄拿来一副套马的皮挎索隐身窥伺,仙女们却丝毫不觉。猎人飞来皮挎索套住其中一名仙女,并向仙女求爱,仙女答应了。不久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便成刀绰罗斯家族的祖先。
说到蒙古的仙女,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蒙古族那美丽的姑娘。它们五官精致,眼睛大而深邃,长发乌黑,瞧上一眼就能被深深地迷住。蒙古族的姑娘性格豪爽直接,敢爱敢恨,天真又直率。而蒙古小伙子也是十分俊朗,热情奔放。除了蒙古姑娘小伙的美貌,蒙古族的服饰也让他们锦上添花。蒙古族人民一年四季都穿着长袍,俗称“蒙古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女袍则比较紧身,以显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条和健美。蒙古族服饰除长袍外还有腰带、靴子、首饰等,更显示出蒙古人服饰的与众不同。
而蒙古人所住的蒙古包也是别具一格。蒙古包以圆形为总风格,无棱无角,呈流线形。包顶为拱形,其承受力最强,包身近似圆柱形,上下形成一个强固的整体。因此,草原上的沙暴和风雪,不会使蒙古包陷于灭顶之灾。蒙古包还有两大特点:适合自然环境、适应游牧搬迁,十分的方便。
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见的牛奶外,还常用羊奶、马奶、鹿奶
2
和骆驼奶,这些纯天然奶招待客人,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在蒙古遨游一番,定能品尝到不少新鲜天然的奶。
看啊,看那草原上放任不羁的脱缰野马;看那热情奔放的姑娘小伙们;看那驰骋在草原上的热情豪放的蒙古人~
。
篇三:春节的由来作文5篇
春节的由来作文5篇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本文是YJBYS小编整理的5篇关于春节由来的作文,欢迎阅读。
篇一:春节的由来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春节的由来。你们一定没听说过吧?
传说,以前是没有春节的。人们没有过一个节日。在不远处,有一个恶龙在一个海里住了许多年。它在海里吃了许多年海鲜,把海鲜都吃腻了。一天,那条恶龙想:我在海里把海鲜都吃腻了,能不能到陆地上向那些人类索取一点吃的?想到这里那条恶龙就拿上它的武器去陆地上了。那条恶龙走了一小会儿,就看到了那条村子。那条恶龙把所有的家宠吃进它的肚子里。有鸡、狗、牛、羊??那条恶龙不但不就此罢
3
休还“更上一层楼”。他想:要是逼他们每年给我“送”上鸡、狗、牛、羊??不就可以了吗?想到这里那条恶龙就要村民每年给它“送上”八十只鸡、三十只狗、二十只牛、七十只羊??村民不答应。那只恶龙使用法力随意把一个人给杀了。村民们怕它又来闹事,只好答应了他的条件。一天,村民忘了今天是要给恶龙“献”上八十只鸡、三十只狗、二十只牛、七十只羊??的日子。恶龙在海里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村民的身影。恶龙想:好啊好啊,你们即然不想我的感受那我就杀死你们好吧。那条恶龙又上了陆地。那条恶龙又像上次一样把所有的家宠吃进它的肚子里。有鸡、狗、牛、羊??村民们这才想起“拜”恶龙的事。恶龙叫村民们集中在一个地方。村民就集中在上次恶龙来闹事的地方。
恶龙正要把村民全部杀掉,一个流浪汉拿着一大包红纸问村民们买不买?村民们正要把他“轰”走。那恶龙就一下子就逃跑了。村民们很奇怪,问流浪汉:“为什么它走了呢?”“我听说所有的恶龙都怕红纸,你们又害怕那条恶龙,所以我才赶过来帮助你们呀。”流浪汉又说,“那条恶龙又怕吵,我给你一堆叫鞭炮的东西,每逢那条恶龙来的时候就放鞭炮,那条恶龙绝对走。”村名们就按照流浪汉的话做。果然,在恶龙来的日子里,恶龙一上来,就立马“钻”进水里。
村民就把每年恶龙来的日子叫做春节,在这节日里都要放鞭炮、挂对联??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4
篇二:春节的由来
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富有的特色传统节日。
从农历二十三送灶爷上天开始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结束,其间人们杀鸡宰鹅,请菩萨祭祖宗,放鞭炮,穿新衣,互至新年问候。小孩在除夕这天还可以拿到长辈们给的压岁
钱,真是热闹极了!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兽”的怪物,头长触角,十分凶猛。年兽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来,来找些东西吃看到什么就吃什么。
因此每到除夕夜人们就跑到深山,以躲避年兽。
有一年村里来了一个乞丐婆婆,到了除夕夜她看到村里的人都慌慌张张的跑到了深山里面去了。她看了很奇怪就问跑的人为什么要跑,那人就告诉她年兽要来了,不走就要被它吃掉了。听了跑路人的话,乞丐婆婆就对他说:“只要让我在你家里待一天我就可以把年兽赶走了。”跑路人答应了,但自己还是跑到了深山里面。到了半夜年兽来到了村里,发现村子里有户人家门前贴着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院子里还传出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年兽吓的浑身发抖,转身就跑的无影无踪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还有鞭炮声了。
后来人们从山里回来,看到自己的村庄和猪狗都在就问乞丐婆婆是怎么回事,她就把所做的事情告诉了村民。后来
5
每年人们都用相同的方法来对付年兽,久而久之年兽就再也不敢出来了,但人们把这种仪式保留了下来。
但这只是传说,其实春节就是一个聚会,一个辞旧迎新的聚会,一个期盼来年红红火火的聚会,一个团团圆圆开开心心的聚会。
篇三:春节的由来
每逢春节快到时,大家都手忙脚乱地做准备,有的买鞭炮,有的买新衣服或红袍,有的买红对联。
在我脑海中,一个问号在问我:为什么人们总是这样忙?我把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笑咪咪地说:“这里面还有个传说呢!”我很感兴趣,就缠住妈妈给我讲讲,妈妈讲起了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头叫“年”的怪兽,它一来百姓们就会措手无知的被它吃掉。它常年隐居于深海,每逢农历12月30日,“年”就爬上岸杀人灭口。天上的神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派出了一位大仙下凡,杀妖降魔,去帮助百姓们。一年离12月30日还差一天时人们收拾东西,逃去了深山之中。有一位老婆婆年纪大了,跑得很慢,在逃跑中,碰倒了一位老人,老婆婆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对??.对不起,我急着赶路一一不小心?..实在是对不起了!”老人不紧不慢地说:“沒关系,我有些不明白为什么这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急着往山上跑呢?”老婆婆听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你可不知道,我们这儿,有个“年”的怪兽,它只要一上岸,
6
百姓们都会被它吃掉的,我还是劝你快走吧,不然你也会变成“年”的口中之物了!”老人听后,捧腹大笑:“我天不怕,地不怕,干嘛怕一头怪兽呢?”说着拍了拍胸脯。老人住进了老婆婆家。傍晚,大地崩裂,原来是“年”来了。这次,“年”发现了不同之处:唯独只有老婆婆家有灯,便仔细看,灯是红色的,“年”首先是吓了一跳,之后,猛烈奔向老婆婆家,这时门开了,老人从屋里走出来披着红袍,拿着鞭炮,鞭炮发出了霹雳啪啦的响声,冲着它张开大笑。“年”一看,狂奔跳下大海,再也不敢出来了。原来“年”最害怕红色,和霹雳啪啦的声音。三天后,村民回到村庄,发现房屋并沒有被“年”推
翻。老婆婆恍然大悟,赶紧对村民说了这件事,村民们一听,去到老婆婆家,原来,老人就是天上的神仙变的。老人治“年”有三个法宝:红对联,鞭炮,红袍。第二年人们试着用这三个法宝,“年”果然沒有再来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老神仙,并把农历的12月30日,定为过“年”,又叫春节。直到现在,每逢过“年”,春节时,人们照样是穿新衣或红袍,放鞭炮,买红对联.....!
妈妈讲完后,我拍手叫好,原来,过“年”,春节也有传说啊!
篇四:春节的由来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
7
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
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篇五:春节的由来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
8
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汉武帝刘彻感到历纪太乱,就命令大臣公孙卿和司马迁造“太阳历”,规定以农历正月为一岁之首,以正月初一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未
年,长达2080年。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布废除旧历改用阳历(即公历),用民国纪年。并决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1月1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称
9
元旦。但民间仍按传统沿用旧历即夏历,仍在当年2月18日(壬子年正月初
一)过传统新年,其他传统节日也照旧。有鉴于此,1913年(民国二年)7月,由当时北京政府任内务总长向大总统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的报告,称:“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但袁世凯只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同意春节例行放假,次年(1914年)起开始施行。自此夏历岁首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24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
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上叫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但是,人们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不同,就以夏历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岁首。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半夜子时(十二点)过后,春节就算正式来到了。
临近春节,人们采办年货,除夕时,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贴年画、春联;迎接新的一年来临。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春节庆祝活动更为丰富多彩。不仅
10
保留了过去民间习俗,剔除了一些带有封建迷信的活动,而且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使春节具有新的时代气息。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规定每年春节放假三天。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差不多,全家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的,也有踩高跷、跑旱船的。在有些地区人们沿袭过去祭祖敬神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古代的蒙古族,把春节叫做“白节”,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是过藏历年。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是过“古尔邦节”。春节也是苗族、僮族、瑶族等的盛大节日。
篇四:蒙古族传统节日
民 俗 文 化 作 业
——蒙古族传统节日
蒙古族自十三世纪以来,增加了与全国各民族,特别是汉族的交往,促进了文化交流。因而在习俗上,既有自己独特的节日风俗,又有与汉族相近的习惯。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日阿,即白色的月。夏季水草丰茂、牛羊肥壮的时节,草原要举行那达幕大会,具体时间自定,这种
11
节日性活动,规模可大可小,甚至一个家庭就可以举办。届时方圆几十里、上百里内的牧民都会举家骑马赶车(现在基本已改为现代交通工具)前去参加。其他节日还有由生产活动、宗教祭祀仪式演变成的祭敖包、马奶节、燃灯节、拜火节、麦德尔节、塔克勒干节等。此外,还有一个重大的祭事活动,这就是成吉思汗陵祭奠。
蒙古族过年
蒙古族称之为“查干”,即“白节”之意。蒙古族自古崇敬白色,把它作为美好和吉祥的象征。过春节很隆重,从农历12月开始准备食品、衣着和祭祀祖先的供物。除夕,家族长辈带领全家人向家里挂的佛像行大礼,焚香点烛,然后祭祖。接着晚辈给长辈敬酒,长辈则向晚辈祝福。到了晚上,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吃手抓羊肉和饺子。整个晚上家族人喝酒、唱歌通宵不眠。初一清晨,全家首先祭祖、祭天。接着由家族中德高望重者致祝词,祝福人们在老天爷的保护下万事如意。然后,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祝福并送手帕、钱等礼物。接着亲朋好友们互相拜年,即使相距几十里地也要去拜年。
[蒙古族过年的来历]
据五世达赖《黑白算答问》一书所说:成吉思汗于公元1227年,取西夏国都,盛筵庆功,并以此为蒙历岁首,星宿月遂以正月见称。星宿月是农历12月16日到1月15日,这与
12
农历前后相差一个月。而鄂尔多斯地区延续下来的蒙古历是以白月、五月、六月等序数记月。以此看,蒙古历岁首当是农历四月。据
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算法,因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由来。接近年底,无论农区还是牧区,家家户户都要立起灯笼竿。到年三十,要清扫庭院,搞好室内卫生。佛前要设一小小祭坛,把 煮好的大块羊肉摆在祭坛上,供上乳制品和面制果品。 除夕之夜,要举行祭祖仪式。以往,在祭祖仪式申,还要进行 锻铁活动。蒙古族有个古老的《化铁出山》的传说,人们把它看作 是自己民族起源的传说。这一夜灯火通明。有的还请来蒙古民 间艺人说唱乌力格尔(蒙古书)。青年们聚在一起唱歌跳舞。不 参加歌舞的姑娘们则聚在一起耍沙哈(嘎拉哈。普遍有守岁到午夜的习惯。 我们先了解一下蒙古族的过年习俗吧~很有趣~
蒙古族最主要的传统节日是过年,即过“小年和大年(春节)”。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麻糖洗灯盏,这一天蒙古族称为“小年”。 先过小年,后过大年,牧区的牧民在过春节前,要把牛羊屠宰好,并把洁白的哈达放在肉上,送给亲友;各家各户都要乘年关加紧制作全年使用的生产用具,夺取牧业丰收。 过大年是从年三十过到正月初五,以后还有十五、二月二日要过的节日。年三十晚上为“熬年”,全家老少不睡觉,蒙古包里灯
13
火通明。有的老人给孩子们讲故事。说笑话,出迷语题;有的拉起古老的马头琴,奏出悠扬动听的琴声,歌声不断,通宵达旦,尽情地欢乐。 蒙古族的礼俗特别多。过大年,一般都要过两次年,即年三十晚一次,为辞旧岁礼;初一天还不亮,牧民们都要穿上新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地给双亲、长辈和老年人叩头、请安、献哈达、敬酒,祝愿老人们身体健康,晚年幸福,这是第二次。旧时一些富裕的牧民初一都要请上喇嘛到家中念经,一诵几天,以求消除一年的不祥,祈求新的一年里人畜两旺,草原平安! 春节期涧,草原上男女青年纷纷骑上骏马,带上崭新
的哈达、多种美酒和饮料等礼物,三五成群,挨个地给各浩特的亲友、长辈们拜年。
蒙古族春节除夕之夜,要举行祭祖仪式。蒙古族春节虽与汉族大体一致,并吸收一些汉族习俗,如吃饺子,放鞭炮等,但仍保留许多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如除夕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大年初一,全家人郡要穿上节日服装,聚于一堂,叩贺新年。 首先由辈数最小的,向长辈拜年,依次进行;晚辈叩头,平辈请安;并装烟、敬酒、献哈达。长者受礼之后,要向弟、侄、儿、孙们 表示祝福。祝福完毕,要给孩子们一些礼物和“压岁钱”。 天一亮,家族亲友间就开始互相拜年。远途的都要骑马或赶车来。叩节、拜年一般到正月十五前就结束。在边远农牧区,正月十六清晨,太阳还没出来的
14
时候,常在一起嬉闹的人还有“哈巴德”(打黑墨)的习俗。就是在对方熟睡时,偷偷在他前额上抹黑,涂物多为锅底灰。
[祭祖仪式]
除夕之夜,要举行祭祖仪式。以往,在祭祖仪式申,还要进行锻铁活动。蒙古族有个古老的《化铁出山》的传说,人们把它看作是自己民族起源的传说。这一夜灯火通明。有的还请来蒙古民间艺人说唱“乌力格尔”(蒙古书)。青年们聚
在一起唱歌跳舞。不参加歌舞的姑娘们则聚在一起耍“沙哈”(嘎拉哈)。普遍有守岁到午夜的习惯。
蒙古族燃灯节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市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娱乐活动蒙古族传统的娱乐活动有赛马、赛骆驼、摔跤、射箭、射击、拔河、民间歌手弹唱、马头琴演奏、《江格尔》演唱、民间舞蹈。土尔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独舞、男女对舞,还有随歌伴舞,舞姿飘逸豪放,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其他习俗: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以笑面迎接,摆上奶酪、奶油和各种面制干粮,捧上奶茶。茶后,向客人敬上醇美的奶酒和白酒,主人把自已酒碗里的酒让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喝一口。为了凑兴,常以唱歌劝酒。对贵客则宰羊款待。
15
老年人来到时,则要外出迎接,走时搀扶上马。到长辈家里做客,一般要带些糖果、饼干、酒和自制面食品做礼物。蒙古族人民尊敬长辈,进门、入座、喝茶、饮酒、吃饭时,让长者领先。
这天传说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成道日,所以家家户户在房顶上点燃无数的酥油灯,并念经歌颂宗喀巴,以示纪念。
[ 蒙古族燃灯节习俗 ]
[ 蒙古族燃灯节的由来和传说 ]
篇五:蒙古族的传统节日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夏季水草丰茂、牛羊肥壮的时节,草原要举行那达幕大会,具体时间自定,这种节日性活动,规模可大可小,甚至一个家庭就可以举办。届时方圆几十里、上百里内的牧民都会举家骑马赶车前去参加。其他节日还有由生产活动、宗教祭祀仪式演变成的祭敖包、马奶节、剪羊毛节等。 蒙古族年节。
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关于蒙古年节传说不一。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法,因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由来。蒙古族年节,虽然与汉族节一致,并吸收了一些汉族习俗,如吃五更饺子,放鞭炮
16
等,但也有很多蒙古族传统习俗。如除夕吃“手把肉”,牧区自然没问题,就是农区蒙古族,在肉食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也要吃一顿“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
那达慕
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原指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竞
技”——摔跤、赛马和射箭。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包括多种文化娱乐内容的盛大庆典活动。历史上的那达慕不受时间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军队出征、凯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庆典等场合举行。今天的那达慕,每年在夏秋之交举行,一般是看当年牧业的生产情况,小丰收小开,大丰收大开。活动内容除了传统的“男子三竞技”,还有文艺演出、田径比赛和各类经济文化展览以及订货洽谈、物资交流等。
马奶节
蒙古族传统节日。以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伊克昭盟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把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