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鲁迅《呐喊》读书笔记》1400字
鲁迅《呐喊》读书笔记
.Fzw306 { display:none; }
《呐喊》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鲁迅先生创作的小说,读过的书中,只有它让人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论文网 ://wWw.lW54.coM
《狂人日记》是其中的一篇文章。那本写满吃人的日记,是旧社会的真实写照。写出了恐怖的封建压迫,在仁义道德的面具下掩盖的是吃人的本质。最为可悲的是,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与束缚下,人们却没有勇气发出反对的呐喊!文章中只有狂人是幸福的,因为他的疯,使他摆脱了封建教育的对心灵的摧残和压迫,也只有疯子才可以有权利拥有纯净的心灵,不被封建的教育而束缚,他很希望这社会都是疯子! 简历大全 ://.Lw54./html/jianli/
《故乡》也是其中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描写了两个故乡,
一个是过去的故乡,它的美好令人向往。一个是现在的故乡,让人读过后十分的惊讶。 思想汇报 ://wWw.lw54./sixianghuibao/
过去的故乡是一个美好和谐、以及快乐的世界,那里有鲁迅先生童年美好的回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还有有天真可爱的少年闰土,他有一副紫色的圆脸,脖子上带着明晃晃的银白色项圈,还有海边那五彩贝壳,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还有各种颜色的鸟类:稻鸡、角鸡、鹁鸪、蓝背那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五彩世界的。 论文网 ://wWw.lW54.coM
然而现在的故乡已经变得衰败、凄凉而且是毫无生机和活力的,而以前充满活力的闰土也变得麻木。他辛苦麻木的生活着,而且变成讲道德、守规矩 的人。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在鲁迅先生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美好的世界,然而成年后的闰土在见到鲁迅先生后,对鲁迅的态度转变得很大,他的那句老爷更是让他们之间的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亲密,使他们之间变得陌生,将他们以前亲密的关系活生生的撕裂了。因为在那个年代,
人与人之间那种不平等的关系,那个现实的故乡是一个精神分离,丧失生命活力,丧失人与人之间温暖情感的世界。他们遵循一种传统的道德,它压抑人的生命力,使人在封建道德的束缚下丧失了生命的活力,精神变得麻木了,也使鲁迅先生和闰土无法继续他们纯洁的友谊。读完本书后,我很为他们逝去的友谊感到惋惜,同时也很庆幸,我们生活在新社会里,我们有最好的朋友,也不用身份地位与金钱来衡量友谊,人与人之间拥有着真挚的情感。 思想汇报 ://wWw.lw54./sixianghuibao/
读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鲁迅那忧国忧民的民族责任感,是他对中华民族的深深热爱。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龙中国,早日苏醒, 论文代写 ://.lW54.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历史,从封建社会走向了共产主义社会,这是经过我们许许多多的劳动人民,经过了几代的国家领导,才走来来的,我们要继续努力,让中华民族更加强大! 思想汇报 ://wWw.lw54./sixianghuibao/
作文二:《鲁迅《呐喊》读书笔记》1600字
20141002414曾文韬
鲁迅《呐喊》读书笔记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一件小事》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狂人日记》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故乡》
孔乙己一到庖,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佝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佝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佝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佝偷了何
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庖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孔乙己》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劢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药》
但虽然是虫豸,闲人也并不放,仍旧在就近什么地方给他碰了五六个响头,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以为阿Q这回可遭了瘟。然而不到十秒钟,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佝算是什么东西”呢?
——《阿Q正传》
呐喊篇目:
《一件小事》《狂人日记》《鸭的喜剧》《端午节》《故乡》《孔乙己》《药》
《阿Q正传》《兔和猫》《社戏》《风波》《头发的故事》《明天》《白光》
鲁迅虽然是受五四新文化运劢的影响开始文学创作的,虽然在序文中也讲到:他呐喊几声,是“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但他的作品并非一味迎合运劢的需要,鲁迅并不简单地“听将令”。所以相比五四时期其他作家的那种充满感伤戒者凌厉的反抗格调的作品而言,他的小说更加深刻,更加别具一格。鲁迅自己曾经用“忧愤深广”这四个字来概括《呐喊》等作品的基调,对比阅读五四时期其他作家的创作,我们就能更深刻体会这方面的特色。
《呐喊》这本小说集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其书内容在此不多叙述。鲁迅作《呐喊》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并的人们”,“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劢“呐喊”。作者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封建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深层的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在《呐喊》自序中,作者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其中了反应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过 程和从事文艺活劢的目的和态度。同时也说明了这些小说的由来和起名的原由。作者从学洋务、学医、走科学救国之路,到推崇文艺,把文艺做为改变国民精神的武器,表现了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求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历程。自序对于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小说的内涵,及意蕴均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作文三:《鲁迅呐喊读书笔记》2700字
精品文档
鲁迅呐喊读书笔记
鲁迅与创造社的关系原来不错。1928年创造社筹划发行《创造周报》的时候,鲁迅列名编委。但一个月之后,创造社成员冯乃超在《艺术与社会生活》一文中,指名道姓地攻击鲁迅:“鲁迅这位老生??是常从幽暗的酒家的楼头,醉眼陶然地眺望窗外的人生。世人称许他的好处,只是圆熟的手法一点??”鲁迅发表《“醉眼”中的朦胧》予以还击,开始了鲁迅与创造社的论战。但创造社很快就鸣金收兵了。我不明白创造社为何突然攻击鲁迅,为何很快又戛然停止。读了《一个人的呐喊》才明白,这是由于李立三的介入。成仿吾等在日本的创造社成员,自以为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看不上其他左翼作家,热衷于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成仿吾等回国后,运动就展开了,从批判文学界的知名作家着手,鲁迅首当其冲。太阳社也紧随创造社围攻鲁迅。但李立三是政治家,比文学家高明,认为攻击鲁迅不对,要尊重鲁迅,要团结左翼文艺界和文化界的同志,并准备建立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和太阳社的成员都是中共-党员,接受了党中央的指示,立即停止论战,并着手组建左联。鲁迅是发起人之一。1930年5月7日李立三同鲁迅见面。李立三看到鲁迅肯参加左联,便希望从他那儿获得更多的支持,请求鲁迅发表一篇支持他的宣言,即支持在党史上被称为“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宣
1 / 5
精品文档
言。李立三希望鲁迅像巴比塞那样发表宣言支持他,但鲁迅没有同意。鲁迅回家后对人说:“我们俩人(他和李立三)各谈各的。要我像巴比塞那样发表一个宣言,那是容易的;但那样一来,我就很难在中国活动,只得到外国去住起来做‘寓公’,个人倒是舒服的,但对中国革命有什么益处!”不久李立三犯了错误,被撤销职务,“立三路线”受到清算。不过按照李立三意图所建立的左联却保存下来。
中学时代就读过《为了忘却的纪念》,斐多菲那首“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诗记得很牢,但不知道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和冯铿五位左翼作家为何被捕并被杀害的。读了朱正的新作才知道,1931年1月9日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主持下,在上海召开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扶持米夫的爱徒王明担任党的领袖。选举中央机构的时候,米夫提名王明、博古等人,并强调共-产国际坚决支持他们。米夫的蛮横态度引起与会代表的不满,认为选举不符合手续,集体退常但在这次会议上王明和博古都当选为中央委员,王明还当选为政治局委员。罗章龙等26人联名给米夫写信,表示会议非法,选举无效,并要求重新召开紧急会议或第七次代表大会。米夫等三个外国人把这26人召集在一起,严厉训斥:“你们反对四中全会领导就是反革命,叛徒特务,一律开除中央委员会和党籍!”这番话激怒了罗章龙等不承认选举结果的
2 / 5
精品文档
人,他们成立了“中共中央非常委员会”,简称“非委”。革命文艺界也发生分-裂,“非委”建立了自己的组织———中国革命文艺联盟,柔石、胡也频、殷夫都是文艺联盟的成员。1月17日“非委”在东方饭店召开扩大会议,被英租界巡捕和中国政府便衣警探包围,与会者全部被捕,其中就有柔石。罗章龙说,这次逮捕显然有人告密。究竟是谁告的密呢?罗章龙说:“对此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顾顺章打电话向工部局告密;另一种说法是一个从莫斯科东方大学回国的学生与龙华惨-案有关。此人叫唐虞,他与王明很要好。”在东方饭店被捕的人,其中23人,2月7日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秘密处决,五位作家便在其中。是叛徒顾顺章还是王明好友告的密,至今弄不清楚。
50年代读鲁迅的《伪自由书》的时候,《光明所到??》一文并未引起我的注意,觉得不过是一篇骂胡适的文章。但从这篇文章中我知道了有过一个叫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组织。我并未想过这是个什么样的组织,那时太年轻浅薄,不会往深里想。读了朱正的《一个人的呐喊》我才知道这个组织的前身原来是为营救苏联特工而成立的。朱正写道:“谈到这个同盟的成立,应该追溯到1931年6月15日苏联情报人员牛兰被捕和对他的营救活动这件事??牛兰出生于乌克兰,苏联契卡(克格勃的前身)的工作人员。后被派遣来上海,担任共-产国际东方部远东局的联络工作,负责管理秘
3 / 5
精品文档
密电台、交通及经费等事项??共-产国际信使约瑟夫在新加坡失事,被捕后供出他来,他和妻子就在上海公共租界他的住处被英国巡捕逮捕了。逮捕时在他住处搜查出大量文件。其中有足以作为颠覆中国政府罪证的材料。8月10日由中国方面引渡,14日押解南京,以‘危害民-国罪’受审。”
苏联为营救牛兰,发动各国亲苏名流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释放牛兰。中共特科的潘汉年也积极活动,向宋庆龄求助。宋庆龄亲自出马与**谈判,以遣送滞留在苏联的蒋经国回国为交换条件,要求中国释放牛兰,但遭到**的断然拒绝。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和斯-诺等人成立了“牛兰夫妇上海营救委员会”,宋庆龄任主席。委员会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不少进展,如司法当局允许牛兰夫妇到医院就医,由死刑改判无期徒刑,但没能达到释放牛兰的目的。几个月之后成立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实际上就是这个营救委员会的扩大。成员增加了,吸收了不少政治色彩不太浓的名人,增大了委员会的影响力。上海和北平都成立了分盟。稍晚鲁迅也参加了民权保障同盟,但对同盟并不看好。他在给台静农的信中写道:“民权保障会大概是不会长寿的,且听下回分解罢。”看来鲁迅是被动参加的,与他参加左联的情况不同。
读了朱正兄的《一个人的呐喊》,我的很多疑惑都已消除。
4 / 5
精品文档
5 / 5
作文四:《鲁迅《呐喊》读书笔记》1000字
鲁迅《呐喊》读书笔记
《呐喊》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鲁迅先生创作的小说,读过的书中,只有它让人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狂人日记》是其中的一篇文章。那本写满吃人的日记,是旧社会的真实写照。写出了恐怖的封建压迫,在仁义道德的面具下掩盖的是吃人的本质。最为可悲的是,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与束缚下,人们却没有勇气发出反对的呐喊!文章中只有狂人是幸福的,因为他的疯,使他摆脱了封建教育的对心灵的摧残和压迫,也只有疯子才可以有权利拥有纯净的心灵,不被封建的教育而束缚,他很希望这社会都是疯子!
《故乡》也是其中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描写了两个故乡,一个是过去的故乡,它的美好令人向往。一个是现在的故乡,让人读过后十分的惊讶。
过去的故乡是一个美好和谐、以及快乐的世界,那里有鲁迅先生童年美好的回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还有有天真可爱的少年闰土,他有一副紫色的圆脸,脖子上带着明晃晃的银白色项圈,还有海边那五彩贝壳,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还有各种颜色的鸟类:稻鸡、角鸡、鹁鸪、蓝背那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五彩世界的。
然而现在的故乡已经变得衰败、凄凉而且是毫无生机和活力的,而以前充满活力的闰土也变得麻木。他辛苦麻木的生活着,而且变成讲道德、守规矩 的人。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在鲁迅先生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美好的世界,然而成年后的闰土在见到鲁迅先生后,对鲁迅的态度转变得很大,他的那句老爷更是让他们之间的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亲密,使他们之间变得陌生,将他们以前亲密的关系活生生的撕裂了。因为在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那种不平等的关系,那个现实的故乡是一个精神分离,丧失生命活力,丧失人与人之间温暖情感的世界。他们遵循一种传统的道德,它压抑人的生命力,使人在封建道德的束缚下丧失了生命的活力,精神变得麻木了,也使鲁迅先生和闰土无法继续他们纯洁的友谊。读完本书后,我很为他们逝去的友谊感到惋惜,同时也很庆幸,我们生活在新社会里,我们有最好的朋友,也不用身份地位与金钱来衡量友谊,人与人之间拥有着真挚的情感。
读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鲁迅那忧国忧民的民族责任感,是他对中华民族的深深热爱。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龙中国,早日苏醒,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历史,从封建社会走向了共产主义社会,这是经过我们许许多多的劳动人民,经过了几代的国家领导,才走来来的,我们要继续努力,让中华民族更加强大!
1
2
作文五:《鲁迅《呐喊》读书笔记》3000字
鲁迅《呐喊》读书笔记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在《呐喊》序中,鲁迅谈到他弃医从文的经过和目的。他于1898年到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肄业,第二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902年毕业后即由清政府派赴日本留学,1904年进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1906年中止学医,回东京准备从事文艺运动。是一次课堂上看画片的经历使他弃医从文的。他回忆道:‘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 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他‘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又谈到他把《狂人日记》等小说投稿到《新青年》的经过。他曾问办《新青年》的朋友:‘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那人答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于是他便写了《狂人日记》,此后还陆续推出了另外十余篇。鲁迅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叫醒‘铁屋’中的人,使国人得救。谈到《呐喊》的名称,他说:‘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鲁迅的小说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它以无穷的魅力,风行了大半个世纪,至今不衰。这三部小说集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其《呐喊》中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不仅是中国的名著。同样也是世界的名著。
《呐喊》收入了鲁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说。后来作者抽出去一部历史小说《不周山》(后更名为《补天》),遂成现在的14部。这些小说反映了五四前后中国社会被压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以下介绍《呐喊》的内容。在《呐喊》自序中,作者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其中了反应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过程和从事文艺活动的目的和态度。同时也说明了这些小说的由来和起名的原由。作者从学洋务、学医、走科学救国之路,到推崇文艺,把文艺做为改变国民精神的武器,表现了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求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历程。本篇对于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小说的内涵,及意蕴均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在写作上,本篇自序文笔清新老到,周密流畅,震人心魄又引人入胜,读之使人欲罢不能。其语言风格充溢着鲁迅独特的个性,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作者首次采用了鲁迅这一笔名。本篇塑了一个反封建战士狂人的
形象。作者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质是吃人。同时,作者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呼吁人民觉悟起来,推翻封建制度。本篇以鲜明的反封建思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思想界,文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从而为整个中国新文学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篇在艺术手法上的特色,在新文化运动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者用写实主义手法描写狂人的多疑敏感、妄想,都符合迫害狂的病态特征。而且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写狂人含义双关的表述。狂人对封建势力作得象征性描绘,将写实的手法和象征的手法结合得天衣无缝。从而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次是语言性格化。《狂从日记》使用的是现代文学语言。作者精心构思了一个语言杂错无伦次的狂人。语言似杂乱而实敏锐,即符合精神病人的特点,又道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性格化的语言成功的塑造了貌似狂人而实具象征意义的战士形象。
《孔乙己》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没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穷困、潦倒、迂腐、麻木的孔乙己,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摧残下终被封建社会所吞噬。作者抨击了国民精神的麻木和社会对苦难者的漠视,同时对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尖锐的谴责。本篇的艺术特色在于结构严谨,先是开端,交待了环境和气氛;其次发展,介绍人物;再是高潮,即小说中心提示了社会的冷酷无情。小说经营谋篇,工于匠心。特色之二在于以侧面描写来塑造人物性格。作品用第一人称我酒店小伙计耳闻目睹的情况来写孔乙己,他的肖像刻划,对话,经历,都通过我的概括叙述来表现,由此塑造的人物,显得真实可信,从而把人物描绘的栩栩如生。小说的语言也极精炼简洁。作者刻画的酒店掌柜,小伙计,短衣裳帮顾客,孩子们,众多人物都是以简练几笔勾画出来,惟妙惟肖。孔乙己结结吧吧地为自己靠不住的清白辩解时,那一句自欺欺人的窃书不能算偷,将旧时代知识分子自命清高而又迂腐不堪的形象毕现无余,令人叹服!
《药》是以1907年民主革命英雄秋瑾起义为背景,经过艺术加工和典型创造而写成的。小说描写了革命者流血牺牲而不被理解,他们的鲜血反被做成人血馒头去医治痨病这样一个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悲剧,发人深省的剖析了这一革命之所以不成功的历史原因。本篇独具匠心的采用了双线结构。一条线索写华老栓为儿子治病;华老栓买人血馒头,华小栓吃人血馒头,华大妈上坟;一条线索写夏瑜的革命活动和牺牲。两个悲剧交织起来,形成了一幅悲壮的图景。作者精细的构思,突出体现在采用特殊的反射和暗示的写作手法。用华夏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姓氏作为流血者和吃血者的代称,其强烈深远的意蕴极为丰富深长。全篇其实只是写一个革命者牺牲事件的反面,通过一群不觉悟的人的印象及其反映,来反射出革命者的惨烈。夏瑜被杀没有明写,而是从围观人的动作描写中暗示出来;其被杀地点也分明点出为古轩亭口,这正是秋瑾被害的绍兴古轩亭口的暗示提供;其视死如归的精神是通过牢卒和听客们愚妄的反应反射出来的;其坟上的花圈则暗示:他们的同志们仍在坚持斗争。小说末尾以坟头比喻阔人祝寿的馒头,其中的暗示意味就更加深远令人警醒了。小说的全篇笼罩着浓重阴冷的气氛,也是作者为突出人物和主题而成功营造出来的,便吃人血的故事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当然,在《呐喊》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文章还有许许多多,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
作文六:《鲁迅呐喊自序读书笔记》1600字
忘却在那铁屋深处的曙光
闻兵老师文学史要求呐喊自序的读书笔记包括内容梗概,重点语句分析,以及读后感;当然选题远不止于此,在高贰时我也做过详尽的同名读书笔记,其实之所以选择这篇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到大学都在读写的新瓶老酒,除对经典醇厚的观止,更重要的原因是学期将要过半,新学期伊始就跟小瑞约好一起写鲁迅,然而终究是瑞在写我在看,心中不免有些惭愧;我原本想把高中的语段,胡乱着尽性摘择些以应对学校明年将要接受的大考,然则细想一番,不但对我崇敬的老师有愧,终究也无法了然对瑞的约定;经此一虑,便毅然决定执笔,在苦寻觅鲁迅先生的道路中留下一些新的不一样的思考。
质铺还有药店,中医的辩证,其实我觉得原对的夏虫是可以推褪肝内积蓄的邪火的;而原对的强调大抵是体内所受的杂质比如寄生虫会有所减少,当然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使用虫草的效果会更好,其实对周伯宜来说,身体外围的原因只怕也同样不可
忽视,其心中耿耿于怀的,应该还有科场贿赂案发,家境衰败在其心中的积郁;因为这就对中医全盘否定,直言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无意的欺骗,你说这......
在学堂里先生才知道格致,算学,地理等,生理学并不教,但却看得到营养不良的木板制的化学卫生论;这是怎样的落后于西方,就算是拿出了开明的端倪,却掺杂藏匿多少惺惺作态掩盖做出的极有底
蕴的不安与恐惧,鲁迅先生绝对不是一个寂寞者,其饱满的战斗性更证明其落寞方面与他是绝缘的,他是被千夫所指的横眉,这声势浩瀚的指责大军里有贪婪的官僚,得观摩癖的看客,无辜但环境渲染却又不敢说无邪的总归是天真的孩童,甚至包括鲁迅先生灵魂中的另一个认识的或者不那么明晰的自己,这也许是一种寂廖的礼乐赞颂,当然也可以称它为这个世界上最为辛辣的讽刺喜剧,但鲁迅先生这样一个在沉寂的漫漫长夜里赤条地沿袭着历史的长流在矛盾着奔跑呐喊的狂人,我决不吝啬给予真的勇士的崇高赞誉,其实也就像是西方社会中近来流行的所谓中流砥柱的:博傻:这种概念,这些人就像是中国古时街头胸前碎大石的杂技表演的真人秀,只不过在真刀真枪面前,总有些自觉不自觉的真性情让血肉之躯的先行者,或说是拓荒者罢,在身处在社会的无情流离,还有冷若初霜甚至一派祥和的深渊与迷迭里,忘却了自身的颤栗与恐惧......
新生的出版与夭折是不值一提的,然用先生的话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幼稚的勇气,当甜美的处若冰清不幸遭遇到漫天的黄土裹瑕,说句实话,我真的说不清楚,到底是谁污染玷蹋了谁......如果认清晰了这份现实,与其为了这份杂志的夭折黯然痛苦,倒真的不如豁达起来,在其中怡然若得,自取其乐罢,如果你真的能够达观所谓道貌的束缚,至少充分保证了你可以贪婪着享受到脱洒意切的快感;
假如有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其实中国的词真的饶有趣味且或好或坏的智慧,就好如这个万难,真的是用的极妙,其实有的时候我就想,中国的数字文化真的很荒诞无聊,
你说这个极其庞大的数字,却给后世的辩驳留下多少思维的便利与想象的空间,简而言之,如此万难者,着实不如另外单个词:一定;自小学起,每读这篇自序于此,我都困顿在这里;然而公平起见必须说,可能是因为我喜欢罗素,所以苦研算学而却不得,心中日积月累郁结,只能以中国文字之虚伪无耻聊以自慰,但正是在卑陋的肤浅里,我能得到很多精神的慰籍......
我无从避讳这样的怯懦,因为我选择的沉溺而纠结且果敢地擦肩让过了呐喊的气力,但勇士的行为绝不会若此,在错综复杂的谩骂与嘲讽声中,夹着在鲜血温润的那灵魂的最深处,会流淌着永不磨灭的挚爱......
民国与鲁迅,有着千丝万缕的隔绝与联系,毁灭与新生,存在太多的丰功伟绩与不值一提,如果鲁迅平行了那个让他爱恨交加的世界,也许他是一个浪漫的诗人,但如果有一天,这个世界真正的别离了鲁迅,再也听不到这样的呐喊,那么我们的世界一定会更美好,如一片祥和中的田家乐式的苦寂;这样,即便的未来,行路者将要面对残酷的铁屋,我们依然能从容地选择忘却,若寒鸿韬的热浪,享受着安宁的沁人心脾的清凉,让果敢的潇洒意志,彻底地战胜悄然退却的恐惧 ......
作文七:《读鲁迅先生《呐喊》读书笔记》1700字
能喊醒一个算一个
——读鲁迅先生《呐喊》读书笔记
思科信息学院1407班谭姚池 20141002565
张定璜在《鲁迅先生》中说:“读《呐喊》,读那篇那里面最可爱的小东西《孔乙己》,我们看不见调色板上的糊涂和广告单上的丑陋,我们只感到一个干净。《呐喊》的作风所以产生了许多摹仿大概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单在这个意义上,鲁迅先生也是新文学的第一个开拓者。事实是在一切意义上他是文学革命后我们所得了的第一个作家。是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用实力给我们划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读书和成长的道路上,我也从一无所知、茫然失措,成长为有一点自己的看法,我也曾被一些极端的言论所鼓动,认为鲁迅的作品之所以受追捧,全因他的政治正确,统治阶层喜欢。但是,现在我反而认为,除了以推翻整个的旧制度为专业的共产主义者之外,在中国思想界中,像鲁迅一般的坚决彻底反抗封建主义的理论,是很少的。因此,他是比资产阶级的思想更进一步的,因为资产阶级的反对封建主义文化,向来是不彻底,带有妥协色彩的。
《狂人日记》是《呐喊》的首篇,在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狂人,在我理解为:一方面是个觉醒的旧知识分子,勇敢、正直,能够坚决反抗旧社会,是革命的战士;另一方面又是被迫害到发狂。引用卜林扉的分析说:“正因为狂人怀疑封建社会僵死的道德条纹,控诉封建社会阴森森的秩序,他不甘心做驯顺的奴才,他在这座昏暗的牢狱里冲撞着,清醒着追求着生活的真理,才受尽迫害而发了狂。虽然发了狂,他却依旧不屈不挠地斗争着。当然,由于他发了狂的缘故,他种种的斗争,种种的探索和追求,就不能不带上一些疯癫的状态,在跟普通人不同的方式中呈现出来。尽管如此他的这种斗争精神,比起那些受了封建主义毒害而变得麻木不仁的人们来,毫无疑问要清醒得多。”我将此引申一下,从狂人的面貌来说,从狂人生理的特征来说,他的确是发了狂;可是从他的精神本质,从这种斗争的社会意义来说,却又是异常清醒的。
在不满三千字的《孔乙己》里,鲁迅先生活灵活现地描写了一个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深受封建意识毒害的穷愁潦倒的老童生。这个被封建教育和封建制度严重摧残的旧知识分子,活生生地揭露了封建教育和封建制度的罪恶。孔乙己可
笑的辩驳:“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和“跌断,跌,跌??”每次读起,都会感到深深的悲哀和无奈。
《药》中鲁迅把作品中人物组织在由两条悲剧性的线索构成的故事情节中:革命者夏瑜为救治社会的“病”献出了生命,却不被人民群众所理解的悲剧;愚昧麻木的老栓,让儿子小栓吃革命烈士的血来医治肉体的疾病的愚昧的悲剧。这两条悲剧性的故事线索,用血淋淋的人血馒头联结起来。还有,《一件小事》虽然不足两千字,却留给我们两个深刻而鲜明的人物形象:贫穷、正直、诚实、淳朴、善良、负责的人力车夫的高大形象;从对“文治武功”、“子曰诗云”在心里不留什么痕迹,不满现实、看不起人、自私、对人间世事怀疑、绝望,到受到人力车夫高尚品德的触动、教育,而惭愧、反省、自新,增长了勇气和希望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提到《呐喊》,不得不提的耀眼的一篇就是《阿Q正传》。最让我难以释怀的莫过于《阿Q正传》最后一段:“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阿Q被压迫、被剥削、被侮辱和被迫害的一生,形象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广大农民的悲惨命运,阿Q就是这样一个农民。当然鲁迅先生不是在简单地为阿Q划阶级成分,而是着重刻画在那样一个时代华宁、社会生活里形成的阿Q的复杂的思想性格。阿Q同广大的农民一样,在残酷的迫害下对不平的世道也有一种自发的反抗情绪、朦胧的变革现实的要求——农民式的革命要求。直至今天,依然有千千万万隐形或者显形的阿Q存在着,呐喊着,被嘲笑着,欺侮着??
鲁迅先生尊奉“革命的前驱者的命令”,怀着“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的希望”,为了埋葬“吃人”的社会制度,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的动力和道路。“少年强,则中国强”,所以,我们年轻的一代,更要认清如今依然“吃人”的社会,时刻保持清醒,绝不沦为麻木不仁的时代看客~
作文八:《鲁迅《呐喊》和《彷徨》读书笔记》8900字
1 读书笔记 鲁迅《呐喊》《彷徨》 2 目 录 鲁迅《狂人日记》
2008.05.08 .......................................................................................... 3 鲁迅《孔乙己》2008.05.10 .............................................................................................. 3 鲁迅《药》2008.05.10 ...................................................................................................... 5 鲁迅《明天》2008.05.10 .................................................................................................. 6 鲁迅《一件小事》2008.05.16 .......................................................................................... 7 鲁迅《头发的故事》2008.05.16 ...................................................................................... 7 鲁迅《风波》2008.05.16 .................................................................................................. 8 鲁迅《故乡》2008.05.17 .................................................................................................. 9 鲁迅《阿Q正传》2008.05.18 ........................................................................................ 11 鲁迅《端午节》2008.05.23 ............................................................................................ 14 鲁迅《兔和猫》、《鸭的喜剧》2008.05.23 .................................................................... 16 鲁迅《社戏》2008.05.24 ................................................................................................ 17 鲁迅《祝福》2008.05.26 ................................................................................................ 18 鲁迅《在酒楼上》2008.05.27 ........................................................................................ 22 鲁迅《幸福的家庭》2008.05.27 .................................................................................... 23 鲁迅《肥皂》2008.05.28 ................................................................................................ 24 鲁迅《示众》2008.06.03 ................................................................................................ 26 鲁迅《高老夫子》2008.06.12 ........................................................................................ 31 鲁迅《弟兄》2008.06.17 ................................................................................................ 36 鲁迅《伤逝》2008.06.18 ................................................................................................ 39 3 鲁迅《狂人日记》2008.05.08 一九一八年四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五四运动还没有爆发。现在看来这篇作品简短浅显说教意味明显更像是一篇寓言但是对于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见惯了通俗文学的白话而在纯文学的阵地上第一次见到白话小说的人而言《狂人日记》仍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是一篇宣言宣告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始从形式的白话到内容的反封建。这是一个标志旗臶鲜明地举起了反封建的大旗。在暗流涌动波诡云谲的时代、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灭亡未久而封建思想仍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时代《狂人日记》是第一声春雷。 不知道当时的人们日常说话的口语是怎样的是不是像现在的人们一样还是略有差异。不过从作品上看已经与现今社会没什么差异了。从这一点上说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成功的。换个角度对于林纾们来说《狂人日记》根本就不是文学。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作品的成功——“救救孩子”的第一步就是要从这里做起——让封建社会的遗老们不舒服。顺便再说一句从鲁迅的第一篇作品来看他还真没有写长篇小说的天赋。 鲁迅《孔乙己》2008.05.10 读了两篇作品就已感到鲁迅小说的艺术水准的确是高是不同于中国传统小说的、具有完全现代意义上的小说。在叙事方式上《孔乙己》选取了第一人称的角度来记叙第三人称的故事与《狂人日记》 4 又有不同。仅通过酒店伙计的片断回忆便从侧面来勾画出主人公的面目、性格。但描写孔乙己的颓唐的形象以及遭遇显然不是鲁迅的目的。孔乙己的出现店内外总是全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为什么会充满快活的空气孔乙己是一个喜剧色彩极浓的形象么显然不是。他是一个悲剧角色。悲剧角色的出现却会产生喜剧的效果——只能反映了一个问题导致悲剧角色产生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科举臸度的不合理。这种臸度爬上去举人便可以成为人上人可
以“吃”别人爬不上去孔乙己便颓唐终生当然也与其懒惰不善谋生有关成为人下人被别人“吃”。 事实上在文章的趣味性上《孔乙己》比《狂人日记》更进了一步。《狂人日记》更像是一篇宣言一篇战斗檄文向整个封建社会整个旧时代宣战而《孔乙己》则注重了故事性本身的描述这也是一般小说作品描写的重点把作者对于国民性的暴露暗含作者对于国民性的思考、对于封建科举臸度的控诉都放到了故事叙述之中去表述。 鲁迅不夸张、不编造不痛彻心扉的强烈控诉只是以几个生活片断便勾勒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他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体现出了他今后作品的一贯风格简洁、冷峻、犀利、深刻。 作为反映白话文创作实绩的一批作品作于1919年3月的这篇作品即使在90年后的今天读来仍不觉艰涩与生硬相反却与我们日常的口语别无二致——这里不得不再次说明从《孔乙己》这里来看白话文运动在小说领域的确是获得了应有的实绩取得了成 5 功。 鲁迅《药》2008.05.10 这篇作品沉重而压抑。让人有最直观感受的是华老栓夫妇对儿子的疼爱——这在普天下最为相同的人类情感无论贫富无论时代。会有人去责备老栓们的无知愚昧么时代即是如此那时的人血馒头与现今的CT、手术的功用是一样的都是已知的且能做到的比较现实的最佳治疗方法。小栓死了剩下痛苦与悲楚的父母。如今的社会依然会有许多家庭在经历着相同的不幸人生社会莫不如此穷人尤甚。 另一方面夏家的父母虽也经历了丧子之痛夏母也同华母一样经历了天下母亲丧子后都会有的悲痛。但于夏瑜来说他没有遗憾。他为了自己的事业与理想而牺牲了生命对于他来说人生就当如此。辛亥革命若想成功当然需要像华家一样的广大中华民众的觉醒但这只是文化与思想上的积奠与前提。鲁迅质疑国民性是对的质疑夏瑜们的无谓牺牲也是对的但这绝不是辛亥革命失败的理由。40年代的国民性就比20年代又觉醒了多少呢封建性依然深厚战争依旧在华夏大地上涂炭着同胞的生命。只能说辛亥革命的失败是革命时机的尚不成熟。 当然鲁迅在《药》中的质疑毫无疑问是准确而犀利的。这像是一盏灯它始终在幽幽冷静的照耀着我们中国人最根本的伤口只是百年来我们中国人总是在伤口之外的地方瞎忙活忙于城头变换大 6 王旗而没有人真正的来关心这个伤口解决这个伤口。鲁迅看到了这一点也说明了他是思想家而不是政治家。 所以辛亥革命失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了——又怎么样呢无非是换了个名号不叫皇帝、不称总统、不唤大帅该呼书记主席了——又有什么分别呢华家的子孙依旧会为救自己的儿女而倾尽全力人血馒头好使就用人血馒头CT手术管用就用西洋的手术——这种人类灵魂深处的情感、亲情、爱是不会因时代与政权的改变而改变的。另一方面鲁迅所质疑的封建、愚昧、落后的国民性也同样没有因为时代与政权的改变而改变它只不过经过时间的磨砺而变异、发展以新的面目在新的时代社会中继续存在。 鲁迅《明天》2008.05.10 单四嫂子为了宝儿求仙问药当然愚昧麻木她也是一个“粗笨女人”可是能指望这样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芸芸众生当中的普通一个“单四嫂子”做什么呢对于她的一切行为举动我们能跳出历史条件、环境氛围的囿限而站在现代社会的角度来指责她的愚昧与无知吗鲁迅只是幽幽冷静的如实客观的以外科医生般的沉着与冷静向我们展示了发生在封建社会中平常而普通的一幕。这一幕的确让人感到沉重而压抑让人惋惜而心痛让人感觉不到有明天。1920年的中国社会新文学家们尚不知如何描绘与憧憬光明美好的未来但他们却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看得真切对生活在这社会中的底层弱势们悲惨生活了如指掌。人类之间最为核心的最有价值的情感的毁灭 7 又一次在鲁迅的作品中被展现出来给人看这难道不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么 鲁迅《一件小事》
2008.05.16 《一件小事》更像是一篇随笔记载了作者生命中的一个感悟一种触及他心底最柔软部分时霎那间的感动。整个文章简短清晰酷似中学生作文习作因而也更易为中学生们所模仿这篇文章也确实被选进了中学语文教材。 站在当时的时代角度上看经历了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一系列国家大事、政治闹剧的鲁迅已对时政所怀疑、激愤、愤懑、厌倦。从作品所歌颂的闪耀着人性光辉的这一件小事上不难看出鲁迅对于所谓“大事”的鄙夷之情。处在沉闷而压抑的时代社会的清醒人最容易做的便是同鲁迅一样将目光从上面移开向下看看到下面所闪耀着的人性光辉以寻找自己心灵真正的归宿。 鲁迅《头发的故事》2008.05.16 从题材上看鲁迅仍是选取了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事件来反映时代以社会中人的思想变迁来反映社会的荒谬。整个过程也反映了反封建思想斗争的艰巨性这也一直是鲁迅为文的主旨之一。《呐喊》当中作品的一贯风格便是鲁迅不断的在作品中从各个角度以各种侧面的题材包括丧子的华家的大事以及剪辫子的小事等等来展示揭示时代变迁中国民性的积习、落后以及更为深层次的东西即他 8 对国民性的思考如何改造国民性如何把老中华儿女从无知与愚昧中唤醒其时的鲁迅是相信进化论的他一再不遗余力的描写落后就是不断地在呼唤先进期望以新的来代替旧的期望以年轻的代替年老的。 鲁迅《风波》2008.05.16 辫子辫子又是辫子。封建社会末期满清王朝的辫子成了中国社会封建落后的经典符号。从《头发的故事》中住在城里的N先生的开明到《风波》中住在乡下鲁镇的七斤的愚昧都与这条辫子绞在一起纠缠不清。鲁迅的目光非常敏锐他一把就抓住了中国人的辫子。从这个辫子中他看到了反封建思想革命的重要与迫切。 还是这个老问题从改造国民性、反封建思想革命的角度鲁迅极其敏锐的指出了中华民族落后的根源几千年来的封建思想使我们积重难返这成为了中华儿女的沉重负担。改造国民的思想才是中华崛起的根本这比改变政权、改变社会形态重要的多也艰巨、困难得多。 从色彩上看《风波》似乎比鲁迅前几篇作品明朗他在文章开头很温馨的描写了一幅田家乐的画面。即使通读整篇文章给人的感觉仍是从容而宽厚的。没有激烈的矛盾斗争没有你死我活惊心动魄的场面有的就是田家日常的生活场景穿衣、吃饭、十八个铜钉的饭碗。整个色彩与《药》迥然不同但两篇文章相同的是农民中华民族灵魂深处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对人的控臸与影响。鲁迅描绘 9 的画面越普通越平凡越随处可见田家乐鲁迅描绘的场景越从容宽厚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那么压在国民心底的封建思想的悲剧性就越深刻越引人深思。华老栓丧子无论怎么看都是悲剧六斤摔坏破碗无论怎么看都不是悲剧。但在深层次上《药》与《风波》的矛头指向是一致的反封建思想革命的重要性。 鲁迅《故乡》2008.05.17 《故乡》是鲁迅的重要作品之一写得情真意切也被选入了中学教材几乎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读过这篇作品。戴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形象也成为我们心目中最完美最可爱的形象之一。 如果给作品换个题目那无疑是《闰土》闰土是作者通篇描写的重心。鲁迅通过“我”少时玩伴闰土叫的一声“老爷”引出了“隔膜”的主题。从总体上来看造成“隔膜”的原因当然是鲁迅在《呐喊》中一再呐喊的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的原因。具体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随着人生道路的不同随着启蒙者与被启蒙者人生轨迹的不同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隔膜。如果说鲁迅是把“人性的隔膜”作为他反映农村以及中国社会封建思想的一个侧面来描绘的话那么同期的叶圣陶对“隔膜”主题的挖掘则更为专注且深入。叶圣陶不仅有在《苦菜》中展现知识分子与农民之间的隔膜也有在《一个朋友》中反映夫妻之间的隔膜。叶圣陶提出的“隔膜”主题与鲁迅小说中关于“国民
性改造”的问题是相通的。 在《故乡》结尾鲁迅谈到了希望及如何实现希望的问题。 10 先来谈谈希望。鲁迅为什么会提到希望呢他首先旗臶鲜明地反对了中年闰土的希望封建思想反对闰土把希望寄托在香炉与烛台上继而鲁迅更进一步的指出了“我”知识分子启蒙者目前的辛苦辗转的生活也不是我想要的。“我”希望宏儿与水生既不要闰土的生活也不要过“我”这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撕心裂肺的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故乡》中的“我”听着潺潺的水声冷静的思考着孩子们未来的新的生活这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只是《故乡》中鲁迅又对这希望本身也提出了质疑。 《故乡》的结尾不仅提到了希望更进一步的鲁迅以哲理般的语言指出了实现希望的途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只有相信宏儿与水生未来会有新的我们所未经历过的生活的人多了这种新的希望也就会实现了。未来的人们都去开拓一种新的、没有隔膜的生活鲁迅所期待的新的生活也就到来了。 在艺术上《故乡》的最大特点是对比手法的运用。另外抒情独白也是作品的显著特点。“我”站在知识分子启蒙者的角度以第一人称亲历故乡。作品当中写出了“我”面对故乡的衰败、儿时玩伴心灵的麻木、下一代新的希望等等时在内心中的种种感觉、反应、变化心中充满了沉重与悲哀以及对现实与未来的思索。这种思想流动变化是文人式的带有明显的理性特点。 11 鲁迅《阿Q正传》2008.05.18 作品的重要性毋庸讳言在鲁迅的小说当中即使只读一篇作品那也应该是《阿Q正传》。《阿Q正传》就像是一面镜子伫立在那里照出中国人丑陋的灵魂让人尴尬。其实中国人又是幸运的就因为我们民族有这样一面镜子存在时时提醒与警醒我们。世界上又有哪个民族没有从阿Q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呢 从容量上看《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唯一的中篇作品。详细分解来看除去介绍性质的小序作品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优胜纪略》与《续优胜纪略》介绍了阿Q的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恋爱的悲剧》写了阿Q性的需求《生计问题》与《从中兴到末路》写了一段阿Q短短的“发迹史”《革命》、《不准革命》与《大团圆》为什么叫《大团圆》呢是因为阿Q死了还是因为他画了个三扁四不圆的圆圈写出了阿与革命的故事。 读完整个作品给人第一直观的感受就是阿Q是精神病吗他脑子有问题吗从阿Q一系列自相矛盾自欺欺人自轻自贱的行为上看他似乎精神有问题。然而阿Q不是精神病他只不过是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正常人他的一切行为举止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都是符合他的身份特征与逻辑规律的。他是未庄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但这种最底层的人物往往异常的自尊他们很在意别人的褒赏一句“阿Q真能做”会让他欢喜半天他们也很在意别人的批评对于自己头上的癞疮疤格外敏感忌讳多多。这种自尊与自卑的极端融合在如今生活中的现代人身上并不少见。从阿Q的自轻自贱自 12 打嘴巴的行为上看他似乎精神不正常正常人没有这么做的。但他这么做有个前提即他的自轻自贱的行为是迫于外界的压力而作出的反应他会衡量对手然后来选择自己的对抗方法。能动手就动手次之以骂再之以怒目再之以言辞上取得“胜利”继之是“儿子打老子”的内部言语到承认别人打自己是“人打畜牲”发展到极致是自打嘴巴。从这一系列的行为轨迹上看这是阿Q由强到弱的抵抗过程与对方动手打骂是他的一种抵抗行为自己打自己嘴巴也是一种抵抗行为。满清末期清政府外交的失败被迫发表声明承认列强在中国占领的合法性不就是阿Q求饶时的“人打畜牲”么国破家亡之际清政府于受西方列强的欺压而不顾专心给慈禧做寿不也是阿Q 受了屈辱而自打嘴巴么从阿Q变态的性心理上看他似乎精神有问题。可是看似变态的性
观念在当时的社会中实为正常得不能再正常。这是封建思想最为荼毒人的灵魂的表现之一。放在现代社会有关男女之间关系交往的准则上封建思想仍有不小的余威。 从阿Q简短的“发迹”的角度来看他似乎比较正常。然而这种正常却让人感到尤其的恶心他之前生活在未庄社会的底层身上虽然有许多缺点但也包含了让人怜悯与同情的因素及至阿Q摇身一变从城里回来他身上那些让人怜悯同情的分子也摇身一变成为了让人厌恶恶心的缺点。这缺点在更深的层次上让人反思国民的劣根性。阿Q从城里回来他在未庄的地位提高了高谈阔论有了许多听众与盲从者从前阿Q作别人的听众他成了能从城里贩卖绸裙与洋纱衫的能人这都向来是假洋鬼子与赵秀才般角色才做的事 13 他与赵太爷说话的神情也“似笑非笑”了还记得他曾经被驱逐出赵府么……一切都调了个个阿Q变闪舜忧捌垩拱的阶级但此时阿Q的表现又与从前欺压他的那些人有什么分别呢从另一个角度看赵太爷、假洋鬼子、王胡、小D……在本质上又是与阿相同的。一旦他们沦落到与阿Q相同的地位他们的行为举止思维方式所作所为就会完全的成为另一个阿Q也会采取怒目主义也会自打嘴巴。在骨子里阿与众人都承认并恪守封建社会既定的等级臸度与伦理规则无论这臸度是否与其有利。 如何理解阿Q与革命的关系呢阿Q是把革命当作改变他地位的一个契机来看待的如同他上了回城发了迹改变了他在未庄的地位一样革命也是让他发迹发财的一个契机。他是未庄社会的最底层他一无所有已无可失去什么东西。阿革命的目的当然不是建立什么新的社会臸度于他最直接的目标是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宁式床还有女人。纵观中国整个封建史上的造反与革命农民革命的主要参与者无不是想借此以改变自己的地位与命运。辛亥革命当然与封建社会的造反不同革命的领导者清楚这一点但革命的广大参与者有根深蒂固封建思想观念的农民并不清楚这一点。辛亥革命的失败之处在《不准革命》里更鲜明的体现出来。这个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威力波及至鲁镇的时候在满溢着封建思想的古老的中国土地上已演变成为闹剧。革命启蒙者的目的当然没有达到被启蒙者阿的目的也没有达到。官还是原来的官台序还是原来的台序。阿Q连想造反的权力都没有甚至成为革命的替死 14 鬼。阿Q向来是糊里糊涂的活就连挨没挨打也总在“似乎”之间不确定稀里糊涂的死也是他命运的必然归宿。从阿Q 与革命的关系上也能看出鲁迅对于革命的态度。鲁迅在《阿Q正传的成颉防锖苊魅返闹赋霭?庋母锩巢唤鲈谥岸以谝院蟮母锩幸廊换岢鱿帧,挥芯羁趟枷敫锩陌?鞘遣换嵬耆斫庑碌纳缁岣锩摹,缁岣锩挥性谒枷敫锩幕喜拍芡耆〉贸晒Α?阿在最后游街的时候看到喝彩的人们头脑中映出了恶狼鬼火般的眼光。这时鲁迅自己站了出来明确地说这些看客的眼光吞噬了阿Q们的灵魂。 鲁迅《端午节》2008.05.23 《端午节》行文的细腻程度与鲁迅过往的作品截然不同。作者只围绕主人公方玄绰面对讨薪的表现这一件事上做文章来勾画出其面目用笔之细致、之琐碎似乎不太像是以简洁、峭拔而著称的鲁迅的作品。那么鲁迅为什么会对方玄绰这类人、这类事采取如此精细的刻画呢 其一方玄绰们是鲁迅的同事同仁。这类人就生活在鲁迅周围鲁迅平日就与之打交道对他们的言行、性格、缺陷了然于胸提起笔来描绘自然分外熟络而细致。 其二鲁迅更是通过刻画方玄绰们的嘴脸来表达自己对讨薪一事.
作文九:《鲁迅呐喊的读书笔记》2100字
鲁迅呐喊的读书笔记
鲁迅又谈到他把《狂人日记》等小说投稿到《新青年》的经过。他曾问办《新青年》的朋友,‘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鲁迅呐喊的读书笔记,欢迎参考,
鲁迅呐喊的读书笔记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在《呐喊》序中,鲁迅谈到他弃医从文的经过和目的。他于1898年到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肄业,第二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902年毕业后即由清政府派赴日本留学,1904年进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1906年中止学医,回东京准备从事文艺运动。是一次课堂上看画片的经历使他弃医从文的。他回忆道,‘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
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
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他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又谈到他把《狂人日记》等小说投稿到《新青年》的经过。他曾问办《新青年》的朋友,‘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那人答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于是他便写了《狂人日记》,此后还陆续推出了另外十余篇。鲁迅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叫醒‘铁屋’中的人,使国人得救。谈到《呐喊》的名称,他说,‘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鲁迅呐喊的读书笔记
呐喊,呐喊,中国人民站起来啦,一本《呐喊》,曾经激励了多少旧社会的年轻人。
出自鲁迅之手的《呐喊》,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是五四运动事情社会人民的真实写照。“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解除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鲁迅是这样介绍这本书的。它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矛盾。尽管,那个时代离我们很遥远很遥远,但看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也不禁沉重下去。
书中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描写了一个迫害症患者的心理活动。这个可怜的人儿啊,深受封建礼教和制度的迫害,对社会甚至是自己身边的人都有一种恐惧感。它总认为现实是个吃人的世界,认为封建社会是个吃人的社会。尽管,那个社会是不会吃人的,但那句“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这篇文章是作者对吃人社会发出的勇敢挑战,是反对封建社会的第一枪。
而《孔乙几》则又是一篇抨击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文章。()孔乙几,是封建社会的一个落魄的读书人。在封建统治的毒害下,他只会“之呼者也”,一无所能,不得不做了梁上君子,并在生活的折磨下慢慢死。可怜的他,因穷困成了人们的笑料,因偷窃被打断了腿,尽管他心地善良,可又有谁会同情他那,在茫茫人海中,他就只能这样走下去。“孔乙几还欠十九个钱那,”是啊,他的债谁帮他还那,辛酸的故事,鞭挞了封建社会对知识分子的戕害,使人不禁心中一沉。
再说说〈阿q正转〉,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他是鲁迅的代表作。他塑造了一个以“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的贫苦你们阿q的典型形象。他同样可怜,一无所有,受欺凌与剥削,只能用所谓的“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曾经的他,浑浑噩噩,苟且偷生,在听到辛亥革命后,他却向往革命。可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他被枪毙时结束,他的死,他的死又是一场悲剧。阿q,这个看似不可理喻的人物,却正是那个年代广大农民的缩影。阿q的命运揭示了农民在腐朽思想毒害下的人生扭曲,不得不引起人民的慷慨。
鲁迅的小说,有思想,耐人寻味,他让迷陷于封建制度的人们都清醒起来。那么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该做些什么那,就让我们一起跟着鲁迅一起呐喊,呐喊吧,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的生活,为了祖国的美好明天努力努力。
[鲁迅呐喊的读书笔记]
作文十:《呐喊鲁迅读书笔记[权威资料]》4600字
呐喊 鲁迅 读书笔记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演讲稿
呐喊 鲁迅 读书笔记
鲁迅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呐喊 鲁迅 读书笔记1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在《呐喊》序中,鲁迅谈到他弃医从文的经过和目的。他于1898年到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肄业,第二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902年毕业后即由清政府派赴日本留学,1904年进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1906年中止学医,回东京准备从事文艺运动。是一次课堂上看画片的经历使他弃医从文的。他回忆道:‘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
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他‘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又谈到他把《狂人日记》等小说投稿到《新青年》的经过。他曾问办《新青年》的朋友:‘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那人答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于是他便写了《狂人日记》,此后还陆续推出了另外十余篇。鲁迅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叫醒‘铁屋’中的人,使国人得救。谈到《呐喊》的名称,他说:‘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作者首次采用了鲁迅这一笔名。本篇塑了一个反封建战士——“狂人”的形象。作者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
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质是吃人。同时,作者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呼吁人民觉悟起来,推翻封建制度。本篇以鲜明的反封建思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思想界,文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从而为整个中国新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篇在艺术手法上的特色,在新文化运动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者用写实主义手法描写狂人的多疑敏感、妄想,都符合迫害狂的病态特征。而且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写狂人含义双关的表述。狂人对封建势力作得象征性描绘,将写实的手法和象征的手法结合得天衣无缝。从而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次是语言性格化。《狂从日记》使用的是现代文学语言。作者精心构思了一个“语言杂错无伦次”的狂人。语言似杂乱而实敏锐,即符合精神病人的特点,又道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性格化的语言成功的塑造了貌似狂人而实具象征意义的战士形象。
《孔乙己》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没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穷困、潦倒、迂腐、麻木的孔乙己,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摧残下终被封建社会所吞噬。作者抨击了国民精神的麻木和社会对苦难者的漠视,同时对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尖锐的谴责。本篇的艺术特色在于结构严谨,先是开端,交待了环境和气氛;其次发展,介绍人物;再是高草,即小说中心——提示了社会的冷酷无情。小说经营谋篇,工于匠心。特色之二在于以侧面描写来塑造人物性格。作品用第一人称“我”——酒店小伙计耳闻目睹的情况来写孔乙己,他的肖像刻划,对话,经历,都通过“我”的概括叙述来表现,由此塑造的人物,显得真实可信,从而把人物描绘的栩栩如生。小说的语言也极精炼简洁。作者刻画的酒店掌柜,小伙计,短衣裳帮顾客,孩子们,众多人物都是以简练几笔勾画出来,惟妙惟肖。孔乙己结结吧吧地为自己靠不住的清白辩解时,那一句自欺欺
人的“窃书不能算偷”,将旧时代知识分子自命清高而又迂腐不堪的形象毕现无余,令人叹服!
《药》是以1907年民主革命英雄秋瑾起义为背景,经过艺术加工和典型创造而写成的。小说描写了革命者流血牺牲而不被理解,他们的鲜血反被做成人血馒头去医治痨病这样一个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悲剧,发人深省的剖析了这一革命之所以不成功的历史原因。本篇独具匠心的采用了双线结构。一条线索写华老栓为儿子治病;华老栓买人血馒头,华小栓吃人血馒头,华大妈上坟;一条线索写夏瑜的革命活动和牺牲。两个悲剧交织起来,形成了一幅悲壮的图景。作者精细的构思,突出体现在采用特殊的反射和暗示的写作手法。用“华”“夏”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姓氏作为流血者和吃血者的代称,其强烈深远的意蕴极为丰富深长。全篇其实只是写一个革命者牺牲事件的反面,通过一群不觉悟的人的印象及其反映,来反射出革命者的惨烈。夏瑜被杀没有明写,而是从围观人的动作描写中暗示出来;其被杀地点也分明点出为古轩亭口,这正是秋瑾被害的绍兴古轩亭口的暗示提供;其视死如归的精神是通过牢卒和听客们愚妄的反应反射出来的;其坟上的花圈则暗示:他们的同志们仍在坚持斗争。小说末尾以坟头比喻阔人祝寿的馒头,其中的暗示意味就更加深远令人警醒了。小说的全篇笼罩着浓重阴冷的气氛,也是作者为突出人物和主题而成功营造出来的,便吃人血的故事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呐喊 鲁迅 读书笔记2
无论是《孔乙己》的茴香豆,《故乡》的西瓜地,还是《社戏》的罗汉豆。都是鲁迅先生童年当中的一些记忆比较深
刻的点滴。说起每个人的童年,大家一定都能说上几段自己难以忘怀的趣事。
今天回到父母那边吃饭,饭桌上摆着母亲认为他儿子从小到大都非常要吃的油豆腐塞肉。我们边吃边聊。母亲跟我女儿,也就是她的孙女说,今天就住下吧,奶奶明天带你到乌镇去逛街、看鸬鹚。女儿就说奶奶的桃源话她听不懂。母亲就讲了我小时候,带我去乌镇卖西瓜的事情。
那时候,家里的田里每隔几年都会种一季的西瓜。
西瓜籽首先要让它们发芽,这个工作其实是很好玩的。母亲会缝一个小袋子,就像香包一般大小,袋子里面装满西瓜籽。然后把这个袋子缝在我的棉袄背心胳肢窝的内处。小孩子经常冲进冲出,西瓜籽发芽就需要这样的温度和湿度。每天临到睡觉前,都会很神秘的瞅瞅这些小家伙们有没有冒出芽头来。这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也是生命的希望,也是我们小孩子可以吃到红红甜甜的大西瓜的倒计时。
在等待发芽的后半阶段,母亲还会在自家屋前的菜园里弄一小方地,把泥兑水,用脚踩,踩到这些泥变成细腻的面粉团似的,只是黑色的而已。然后纵横规整好,划成现在的慕斯小蛋糕那么点大小见方。再在上面盖上塑料的膜子,搭成一个小棚。将来,我们就会在每一块小方格里面,嵌上一粒发了芽的西瓜籽。盖上塑料膜。让这个西瓜籽在能够提供土壤养分,温度和湿度都比较适宜的小棚里面继续长大。长成西瓜苗后,我们就可以把一块块的“小蛋糕”,移植到田里面去了。自然田里的工作也是少不了的。在这些瓜苗到来之前,就得把农田弄成一垄一垄的,在每一垄上面还有铺好塑料膜,避免瓜苗移出小棚后冻着。就这样,瓜苗从我胳肢窝到了小棚,最后来到了条件更加粗放的农田里了。此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等着这些
瓜苗不断的长大,开花结果。期间,少不了除草施肥。最令人难忘的还是在瓜田里,还会搭上一个简单的草棚,白天可以玩耍纳凉,晚上就要守着那些个偷瓜贼了。
西瓜成熟了,我们就要跟村里的其他农户,合着摇上一条带橹的水泥船,赶早就要摇乌镇北花桥堍边上的大码头上去叫卖。我母亲说的就是我跟着我父亲去卖西瓜的事情。
父亲经常会忙着给买瓜的那些人称重算账。我呢就守着一个打开的西瓜坐在瓜堆前边。父亲吩咐了,这个西瓜是让客人尝鲜的。母亲说我每次去了回到家都会生闷气,都会嚷嚷着下次再也不去了,可下一次又都会跟着去了。
这些新鲜上市的西瓜,乡下人是不舍得自己吃的,我们这些小孩子也是没有这个机会的。那个又大又甜的西瓜,尽管我没有吃到,当时的口水是告诉了我,这个西瓜一定是非常爽口美味的。就这样摆在我面前,我也不是完全不懂事,乌镇的这些镇上人,经常会来尝鲜,我呢,也不余遗力的吆喝着,有种黄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意思,刚才我也说了,我一直吞咽的口水是不会骗人的。这些买瓜的镇上人,有几个尝过之后,很满意,又看我这个小孩挺懂事也怪可怜的,就会买上一两个,我呢借此就向父亲邀功,父亲就会来上一句,真乖。就又忙乎着张罗卖瓜了。
镇上的很多人,多数是只尝不买的,而且会从码头的这边拾掇着到码头的那边,既不点头说瓜好,也不表现出难吃。难道这就是大人?而且是镇上的大人?稚气的我好像懂了些什么。
要是过了晌午这些瓜都卖不出去的话,很多瓜都是会被扔掉的。因为被太阳这么一晒之后,一些西瓜都会自己爆开,有
些搬上搬下整伤的会馊掉。起一个大清早,折腾老半天,饥肠辘辘,我们也就只能吃到些个爆开的热忽忽的西瓜。
瓜农的生活是艰辛的,作为农民的儿子既是有趣的,但又有着跟父辈一样的苦楚。
母亲说到我的闷气,大概就是我儿时最好的内心表达吧。
阅读相关文档:故乡鲁迅阅读答案 鲁迅散文好词好句好段 鲁迅散文集野草 故乡鲁迅闰土 故乡鲁迅课文解析 鲁迅小说故乡原文 鲁迅的作品风筝 鲁迅作家作品读后感 鲁迅作品中的人物点评 鲁迅的故乡ppt课件 读鲁迅散文集有感 鲁迅散文集《野草》 鲁迅故里游记作文 鲁迅作品精彩片段 鲁迅祝福教案 故乡鲁迅主要内容 鲁迅的呐喊 鲁迅的散文集希望 故乡 鲁迅阅读题答案 鲁迅先生的名言 鲁迅关于读书的名言 鲁迅的读书名言 关于鲁迅的名言 故乡鲁迅 鲁迅的故事 鲁迅小说集 鲁迅故居 鲁迅名言 鲁迅的资料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鲁迅美术学院 鲁迅简介 鲁迅的作品 鲁
最新最全【办公文献】【心理学】【毕业论文】【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我将尽快处理,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