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我与书法结缘》2600字
我与书法结缘
在这宁静而炎热的夏日,坐在那一尘不染、明亮、宽敞的书法教室里,手捏 一支毛笔, 在洁白无暇的宣纸上龙飞凤舞, 感受着那乌黑的墨水中散发出的那种 独特的油墨清香, 陶醉在白与黑的世界中, 聆听着窗外那棵高大, 茂盛的香樟树 中偶尔传来的一阵蝉鸣,让浮躁的心慢慢地静下来 …… 美妙至极。 五年前,我 才上小学三年级, 幼稚而又无知。 暑假来临, 爸爸妈妈总会让我上一两个兴趣班, 以不至于清闲而又漫长的暑假时光被白白浪费。这次,爸爸妈妈让我自己选择。 “ 趣味数学 ” 、 “ 经典诵读 ” ?不行, 这两种兴趣班我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上了, 每 年都学,都老掉牙了,太枯燥。乐器?不行,我天生没有任何音乐细胞。选来选 去,最后,我选择了书法。书法 ? 看着这似曾相识而又完全不了解的两个字,我 感到了莫名的兴奋。 书法班很快就开学了。我满怀憧憬和激动,踏进了书法教 室。 我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了下来后, 按照老师的要求摆放好爸爸给我新买的文 房四宝, 拿好毛笔, 就开始跟着书法老师后面一笔一画地练习 “ 横, 竖, 撇, 捺 ……” 就这样,我的书法学习生涯正式开始了。 从学习书法的第一天开始,我就被它 深深的吸引住了。我练习着,练习着,从笔画练到字,再从简单的字练到复杂的 字 …… 我逐渐掌握了笔画的轻重,字也写得端正、秀丽了 . 老师也开始夸奖我了。 很快。半个月的时光就如白驹过隙,一闪念间就过去了。书法班结束了,我只得 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书法教室。 光阴似箭,又一年的暑假开始了。这次爸爸又把 我送了陈老师那儿, 让我接受更为专业的书法培训。 在那里, 我的书法水平进一 步提高,我也更喜欢书法了。虽然是夏日,天气闷热,人练着练着就会流汗,不 一会儿后背就会湿透, 但我终究还是坚持下来了。 到了八月份, 陈老师让我报考 书法四级。我感到有些紧张,心想:我能行吗?我才学习书法一年多呀 ! 带着丝 丝慌乱 , 我走进了考场 到了考场之后,我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熟练地展开文房 四宝,心情反倒没那么紧张了。 “ 叮呤呤 ……” 考试时间到了,我迅速抓起毛笔, “ 龙飞凤舞 ” 起来。 很快, 我的第一张作品完成了。 我抬头看了看钟, 见还有时间, 便又写了一张。 最后, 我在我的两张作品中选择了一张较好的给了考官, 便回家 去了。 两个月之后,我收到了书法四级证书。唉~当时那个兴奋劲儿,别提了。 我信心大增,练习更加勤奋,并于小学五年级获得书法七级证书。 可是,到了 六年级下学期, 由于毕业考试将至, 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 我便再也没有去陈 老师那里练习过书法。但我仍然在空闲时间里,再次展开文房四宝,练上几张, 回味一下那沉浸在油墨清香之中的美妙感受 …… 我与书法结缘。书法,改变了 我。它更让我明白:只有付出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我爱小号
说起爱好, 有的人喜欢看书, 因为在书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有的人喜欢滑 旱冰, 因为那样能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 还有的人喜欢下象棋, 因为在对局中能 开阔思维,而我的爱好是吹小号。
我从二年级就开始学习吹小号,到现在已经吹了半年了,一些简单的曲子, 我都能很熟练的演奏。 在每周一的下午, 其他同学都放学回家了, 而我却还要留 在学校练习小号。 尽管这样很累, 但是我依然每周坚持, 因为我觉得上小号课是 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儿。在课上,我会认真听老师示范、演奏,并且学着老师的
1
样子一丝不苟的学习。有一次,我发烧了,没去上学,妈妈说下午的小号课也就 别去了吧,我一听这话就急了,对妈妈说:“那怎么行,我一定要去上课。”在 我的强烈反抗下, 妈妈终于同意了。 我知道妈妈是因为心疼我才不让我去上课的, 但是我不能因为自己不舒服, 就耽误了练乐器啊。 我不光只是在上课的时候才吹, 在家我也练习。
平时放学后回到家里, 写完作业, 吃过饭, 我就会迫不及待地拿起我心爱的 小号站在阳台上,看着乐谱,这样,纸上的一个个像小蝌蚪一样的音符,就被我 变成了一首首美妙动听的曲子。 当遇到很难的曲子或者是乐句时, 我会不怕困难, 学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知难而上,克服它们。以后还会遇到 很多难吹的曲子,我都会超越它们的。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结果,毕竟 彩虹总在风雨后才出现嘛。
我喜欢小号, 是小号教会了我要克服困难, 是小号陪我走过了这半年的时光, 让我每一天都健康成长。
我爱画画
我家隔壁搬来了一户人家,户主叫张爱民,我们都亲热地称呼他小张叔叔。 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本《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画册,我拿着画册来到小张 叔叔家, 连门都没敲就走进去了。 我看见小张叔叔正伏在桌上画画, 便怀着好奇 的心情走过去。小张叔叔猛抬头发现了我,便对我说:“ 你来的正好,我正希望 有人来帮我修改修改呢。 ” 我说:“ 我又没学过画画,怎能帮您修改呢? ” 小张叔 叔说:“ 谈谈你的意见嘛! ” 于是我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小张叔叔点了点头, 又拿起画笔在画上添了几笔, 那幅画就算完成了。 看了小张叔叔的画, 我羡慕极 了。
“ 怎么样,愿意画画吗? ” 小张叔叔笑着问我。我高兴地答应了。 “ 那好,你 现在回家去,让你妈妈给你买点白纸、颜料、画笔、调色板,明天来找我。 ” 第二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小张叔叔家。小张叔叔早就在等着我了,见我 来了,就说:“ 今天我们先学习基本方法画圆。 ”“ 画圆?圆有什么可画的,在学 校里我经常画。 ” 我想,小张叔叔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认真地说:“ 革革,你不 要小看这些小圆圈,世界上很多物体都是由圆组成的。 ” 说着,随后在纸上画了 几个不规则的圈圈,然后稍加勾画,一只熊猫出现了。我惊奇地叫起来:“ 大熊 猫! ” 小张叔叔指着大熊猫说:“ 你看这只大熊猫就是由好多圆组成的。 ” 我点了 点头。接着,他又教我学了一些画画的基本技法。回到家里,我就照着小张叔叔 教的方法认真地画起来。 第二天, 第三天 …… 一天比一天学得难, 但我一点也不 泄气, 我的画一天天进步了。 我把我画的 “ 大熊猫 ” 、 “ 大公鸡 ” 、 “ 荷花 ” 、 “ 大龙虾 ” 贴在床头, 反复欣赏。 妈妈看我这么喜欢画画, 就让我参加了学校里的美术兴趣 小组。辛勤的汗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我的中国画多次在学校画廊里展出,并 连续三次被县、地区画展人选,获得人选证书。
我喜欢画画,因为我从画画中懂得了 “ 只要功夫深,铁柞磨成针 ” 的道理。
2
作文二:《我与书法结缘》700字
我与书法结缘
我爱书法,因为它是中国特有的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株久盛不衰的奇葩。自从我踏进了全国有名的写字特色学校——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我便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看到高年级大哥哥大姐姐的书法作品的展示,我就产生一种想法:他们虽然很棒,我肯定也能行。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苦练书法。
我是次七岁开始学书法的,那时,爸爸见我有这个爱好,便把我送到汪汉儒家去学书法。汪老师是什么人啊,他是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这是一个多么光荣的称号啊~第一天的学习中,我练习了横竖撇捺,,第二天里,我又练习了简单的字……。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一年年过去了,我一步一个脚印,去攀登书法这一座“高山”。
在这几年里,我不知被汪老师训过多少次,但是我坚持了下来。可是,我在家里自己练习时,却没有了往日在汪老师家的那种认真劲了,一会儿看电视,一会儿玩电脑,三心二意的,结果一个字也没有写好。汪老师知道了,罚了我四天写八十张毛笔字。我一开始还乐意,无怨无悔的写,谁叫我呢,好景不长,才写了五张纸,我就不耐烦了,大喊:“我不学了,学了为了啥,受罪呀~”可是,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那句话:“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我咬了咬牙,又继续埋头苦练下去。
最终,我只用了三天半的时间就写完了八十张毛笔字,快吧,
汪老师说我的毛笔字还差这么一点点就达到“考六级的水平”——没有参加过比赛,真是百密一疏呀~后来,我参加了第七届PHE国际青少年书画大赛,荣获一等奖;学校书法台历,我的作品又被选上了;报考毛笔六级,也考上了,这些获奖证书可以说明一切:只要用心做某一件事,一定会成功的。
我想,写好书法是发扬祖国文化传统,从小培养自己对祖国的文化更加热爱,我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文三:《我与书法结缘 我与电脑结缘_0》1500字
我与书法结缘 我与电脑结缘
我与电脑结缘浙江省丽水遂昌遂昌二中初二(3)班徐思涵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电器也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电脑对于我们已经不再陌生了,三年前,我家也买电脑了。
电脑刚进入我家时,我们一家三口都还是电脑白痴,对电脑和它的功能用法是一无所知,简直就是一窍不通。去年,我家的电脑装上宽带了,可以上网了。首先对电脑产生兴趣的就是我妈妈,她只要一有空就喜欢坐在电脑旁,查查资料,看看新闻,听听音乐,看看电影,很享受。她说:“有电脑真好,我们了解事情都更快、更方便了,不用这么被动了。”慢慢地,我爸爸也时常上网看电影玩游戏了,电脑的魅力大啊。
当然,最常用电脑的人还是我哦。一到周末,我就会占着电脑半天甚至一天。听流行音乐,看电影,做心理测试题,上网看书??都挺有意思的。
去年暑假,表姐回来了,我从她那儿知道了上网聊天。在网络里,人们放纵自己,露出自己的另外一面,正如比尔盖茨所说的:“隔着一层电脑屏幕,没有人会知道你是一条狗。”的确是,在偌大的网络世界,虚幻的东西太多了,甚至于让你分不清什么是真的,什么又是假的。慢慢地,我不再去结识新的网友,只有几个谈得
来的,可以聊聊天通通信。
电脑给我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帮助,也为我的课外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它让我不用走出家门就可以了解世界,结识五洲四海的朋友,它是有益的。
电脑不是万能的,当我们遨游在虚拟的世界中时,网络安全是不容忽视的。
善用电脑,它会是你知心的朋友。
指导教师:周海红
结尾比较好。我与电脑结缘相关内容:铁中——我不悔的回眸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铁路中学初2。1班阴希兰——两年前。我与你挥手别离,交织着的泪水编制的无力回忆。当思绪的潮水,狂卷的河堤,奔腾在茫茫大地。纵然,生命的长河绵延不息。而我依旧爱着你。...
足球是什么,(上) 浙江省宁波宁波工程公司子弟学校初二(1)班林锋足球是什么,我问我自己,直觉告诉我: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心是一面镜子,把足球放在心里,照照心灵的镜子,折射出的影像是千资百态的。也许这其中你能感受到几许相同,几许不同。
足球是什么,(下) 浙江省宁波宁波工程公司子弟学校初二(1)班林锋体育,人类的创举~当今,体坛骄子——足球,这个黑白相兼的精灵,奴役了地球上三分之一的生灵,堪称世界第一运动~足球是什么,足球是个幽灵。
足球是什么,(中) 浙江省宁波宁波工程公司子弟学校初二(1)班林锋如果说,一个人喜欢上足球运动,那么,他们的人生会更加完美,他们的生命欲望会得到更彻底的释放。如果说,一个人爱上了足球运动,那么,他们一生不虚此行。
爱书情结 广西区北海一中初二4班谢东苡记得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书籍是人类的阶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书,是一种神奇的东西,也是我最亲密的伙伴。读书,顾名思义就是和书打交道。
找寻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五中学204刘春丽我希望来到这里,因为这里没有常人的足迹。我希望来到这里,因为这里使我忘记过去。我希望来到这里,因为这里只有我自己。
昨天今天明天 广东省广州市第四十中学初二(1)班关宇坤昨天的我,只不过是一个才来到人间十三个年头的小孩,对世间的万物,也只不过是略知一二。昨天的我,也许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爱哄闹,爱讲话,不专心听讲,自由散漫,不会合理利用时间,着可都是...
入团申请书 广东省广州市第四十中学初二(1)班关宇坤敬爱的团支部:进入中学的我郑重地向团组织提出申请,要求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共青团是党的忠实助手,是一所马克思主义的大学校。
作文四:《我与书法结缘 我与电脑结缘_3》1500字
我与书法结缘 我与电脑结缘
我与电脑结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电器也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电脑对于我们已经不再陌生了,三年前,我家也买电脑了。
电脑刚进入我家时,我们一家三口都还是电脑白痴,对电脑和它的功能用法是一无所知,简直就是一窍不通。去年,我家的电脑装上宽带了,可以上网了。首先对电脑产生兴趣的就是我妈妈,她只要一有空就喜欢坐在电脑旁,查查资料,看看新闻,听听音乐,看看电影,很享受。她说:“有电脑真好,我们了解事情都更快、更方便了,不用这么被动了。”慢慢地,我爸爸也时常上网看电影玩游戏了,电脑的魅力大啊。
当然,最常用电脑的人还是我哦。一到周末,我就会占着电脑半天甚至一天。听流行音乐,看电影,做心理测试题,上网看书??都挺有意思的。
去年暑假,表姐回来了,我从她那儿知道了上网聊天。在网络里,人们放纵自己,露出自己的另外一面,正如比尔盖茨所说的:“隔着一层电脑屏幕,没有人会知道你是一条狗。”的确是,在偌大的网络世界,虚幻的东西太多了,甚至于让你分不清什么是真的,什么又是假的。慢慢地,我不再去结识新的网友,只有几个谈得
来的,可以聊聊天通通信。
电脑给我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帮助,也为我的课外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它让我不用走出家门就可以了解世界,结识五洲四海的朋友,它是有益的。
电脑不是万能的,当我们遨游在虚拟的世界中时,网络安全是不容忽视的。
善用电脑,它会是你知心的朋友。
指导教师:周海红
简评:结尾比较好。
我与电脑结缘相关内容:陶醉,在爱中 1.父母之爱每天,我都深感自己是生活在爱中的。因为每当清晨,我一觉醒来后,都会听到厨房里锅碗瓢盆的叮当作响,都会看到一桌可口的早宴。随即便是忙得不亦乐乎的父母的笑脸。...
足球是什么,(上) 足球是什么,我问我自己,直觉告诉我: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心是一面镜子,把足球放在心里,照照心灵的镜子,折射出的影像是千资百态的。也许这其中你能感受到几许相同,几许不同。
足球是什么,(下) 体育,人类的创举~当今,体坛骄子—
—足球,这个黑白相兼的精灵,奴役了地球上三分之一的生灵,堪称世界第一运动~足球是什么,足球是个幽灵。它叫人捉摸不透,它每转动一下,都牵动着亿万人的心。足球是上帝。
足球是什么,(中) 如果说,一个人喜欢上足球运动,那么,他们的人生会更加完美,他们的生命欲望会得到更彻底的释放。如果说,一个人爱上了足球运动,那么,他们一生不虚此行。
朋友 朋友,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朋友是春天的一缕微风,是夏日里的一股清泉,是秋的一片落叶,是寒冬的一丝暖意。也许很卑微,但很伟大。朋友是沙漠里的一片绿洲,浩瀚大海中的指明灯,是高原上的一棵草,是珠穆朗玛峰的一片雪,是海边的一粒...
声息 风轻轻掸落肩头枯叶,无声无息。太阳的余光慢慢变的模糊,树上的鸟儿也不是那么的喧嚣;而是——静静铃听。昨日的步伐以不在那样自信,今天的世界也没有往日的精彩。爱——往往在那一瞬间,就销声匿迹。
小草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个无入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朋友遍及天涯海角——”朋有,你可曾注意每当春天来到时,这些小草就悄悄地破土而出,舒展出幼嫩的叶子微风吹过,你仿佛看到小草在向你鞠躬致意,小草,用它...
寻找幸福 幸福是什么,我开始沉默,开始寻找答案。迷茫里,我彷徨??无奈地休憩;无奈地幻想;或许等待着明天能得到答
案,或许就只能凭着空想。幸福是什么,是自由,是富贵吗,自
由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吗,难道富贵的人生才是没有烦恼的人生
吗,沉...
作文五:《我与作文结缘》400字
我与作文结缘
我相信每个学生都知道作文,可是却不一定懂得怎样去写,这让每个小学生都很烦恼:每次考试都有一篇作文,有时却无处下笔,写不好就会被扣分。大家都想写好,可是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好呢?其实我也不知道。
我与作文开始互相不认识——我不理它,它不理我。我写的时候,它也不给我一点提示,害得我被老师白白地扣掉十几分,回到家也总被爸爸给训一顿。我真恨它!每次都因为它而让我的分数下降,成绩也跟着下降。爸爸妈妈和老师就严格看管我,教育我:爸爸妈妈什么活都不要我干,一心只让我把成绩提上去;老师也辅导着我,教育着我,也同样想把我的成绩提上去,哪一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好?
老师说了,要想把成绩提上去,必须要刻苦学习;多读书,读好书;考试时,要把作文写好。我??我和它,根本好不了。但老师又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从那以后,我就常常读其他同学的作文或作文选,也读其它的书籍,背诵其中的好词佳句,试着和作文做朋友。居然,我真的做到了!真的应了老师那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我和作文越走越近。希望有一天,我与作文能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寿县刘岗镇郑楼小学六年级:戴丽娟
作文六:《黄酒与书法结缘》700字
朱仲夫系绍兴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从小爱酒,此次他共花费了二个多月时间,将有关绍兴黄酒的五十首诗词以楷、行、草等书体精心撰写,并装裱捐赠给会稽山黄酒博物馆,使其物有所归,发挥出更大价值。
近日,一本总长达20余米的“历代名人颂绍酒书法册页”落户会稽山黄酒博物馆。书法册页厚4厘米、高约70厘米,总长达20余米,气势十分恢弘。该书法册页由绍兴市著名书法家朱仲夫先生创作并捐赠。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焕根、市越文化研究会会长鲁锡堂等越文化专家参加了捐赠仪式。
黄酒与书法,历来渊源深厚,从“曲水流觞”成就《兰亭集序》开始,书法与酒就结下了很深的渊源关系。捐赠仪式上,领导、专家和朱仲夫先生一起打开书法册页,一页页细细鉴赏。有专家建议企业申报吉尼斯纪录,以扩大黄酒品牌和绍兴酒影响,加大黄酒的推广力度,深入推广书法和黄酒文化。
近年来,会稽山在以“黄酒之源会稽山,一七四三年已是一坛好酒”作为核心诉求的同时,通过启动文化营销工程,积极倡导健康饮酒、和谐饮酒、人文饮酒理念。自1998年推出酒文化珍藏卡、1999年首开黄酒拍卖先河之后,又在国内首推“酒庄酒”营销,召开“会稽山与绍兴酒”专题学术研究会,出版《绍兴酒鉴赏》、《黄酒之源会稽山》、《情醉会稽山》等酒文化学术专著,投巨资拍摄“水客”电影,使“黄酒之源会稽山”这一品牌定位深入植入了消费者的心智。
朱仲夫撰写的20米书法长卷翰墨飘香“会稽山”,大大推广了黄酒文化,并且随着相关黄酒微电影的拍摄,使更多的消费者对会稽山黄酒的认识。相信会稽山黄酒今年会有更好的发展。
本文来自中国黄酒交易网
(黄酒 绍兴黄酒 古越龙山黄酒 花雕酒 即墨老酒 加饭酒 女儿红 塔牌黄酒 客家黄酒
黄酒供应 黄酒招商 黄酒价格 )://huangjiu.99114.
作文七:《我与书的结缘》5400字
我的书缘
年近五十了,领导竟然要我说说自己读书的故事,儿时的那些让人既心酸又兴奋的事,不由自主地呈现在眼前,于是就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我的第一本书
具体时间已经记不清了,反正那时我还很小,没有上学,大人们常常到村里的会堂开批斗会。那场面把人抓过来,揪过去的,有时还要在被斗的人脖子上挂上很大、很重的牌子,有时被斗的人会从高高的台上摔下来,我第一次就遇上,实在是不忍心再看,就偷偷地一个人提前回家了。因为村里的地主就是我的邻居,我经常与他的儿子一起玩,我不知道大人们为什么邻里之间要这样对待,那些与我同龄人见到这样的场景,居然很兴奋,次次不落。听说他们有时还要上台去凑点热闹,所以,我常常是一个人孤零零地待在家里。
那时家里根本没有什么能让我玩的东西,如果有同伴,我可以与他们一起做做自创的游戏,可这种时候根本没有人与我同玩(地主的儿子这时准是躲在家里的哪个角落,动也不敢动),我只得在家里找可供我消遣的东西,虽然家里的大人们识字的不多,但书还是有几本的,可是它们的命运是绝对不好的,大多是当盛东西的坛子盖(坛子口放上一本书,再压上一块石头),我翻遍了家中所有坛子的盖,也没找到一本能让我觉得好看的书,但我仍不死心,在家里其他各个角落寻找。
突然有一天,我看到家中抽屉里有一本书——那是一本二姐用过的常识书(我已不记得它的书名),书里面夹着许多鞋样(那鞋底的样子我是认识的),看到那上面的字,我自然是不认识的,也没想去看,但那上面的有好多图,有动物、植物,还有各种奇怪的图,我见了却调起了我胃口。虽然我也看不懂什么,但我很喜欢它,于是就将它藏在床铺底下,有空的时候翻出看一看。
我最经常看且百看不厌的图是两边各有10多匹马,使劲地拉着一个圆球,我不知看过多少遍,就是不知道它的意思。那时又没处可问,家中其他人不识字,二姐也早就辍学,因为那本书还是很新的。问过其他小朋友,他们也和我一样,只有摇头的份。就是不敢去问其他的人,只好让它在我大脑中不住地就萦绕。
一天,大姐在抽屉里翻来覆去找着什么,过一会儿,又回到抽屉再找,结果她很失望。她问:“小弟,你见过抽屉里的鞋样了吗,”
“鞋样,我不知道~”我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我痛快地回答。
1
“那本书,放鞋样的那本书你见过吗,”大姐不死心,又问。
“那书啊,”我恍然大悟,可刚才已经否认了,只能否认到底了,“不??不,真的不知道。”
大姐见我支支吾吾,就认定是我拿了,于是厉声说:“放哪了,赶紧拿出来~”
“我真的不知道。”一来我真喜欢这本书,二来我想大姐不会怎么我,我就干脆来个死不认帐,但心里还是很虚,一边说,一边还不时朝床底下偷偷地看上几眼。
这一举动当然没有逃大姐的眼睛,大姐立即弯下腰,从床铺底下找到了它。
“你看,这是什么,”
“咦,它怎么会在床底下的,”我只好故意装着不知道。
不过,大姐不知什么原因,居然没有将这本书藏起来。尽管它仍在抽屉里发挥它原来的功能,但我还是不放心,生怕它有一天会从抽屉里突然消失,我决定将其转移出去。
这回我不再是将书连同鞋样一起收藏了,而是将鞋样从书中拿出来,放在抽屉里,而将书放在一个墙洞里,免得让大姐再发现。
过了一段时间,我看见被我“开除”的鞋样放在了父亲的党章里(那可是有塑封的书,鞋样放在里面更安全),这回我彻底放心了,它真正是属于我的了。
后来,我上学了,它就一直跟着我,我也经常将其翻出来看看,明白其中一些内容的含义,但一直到小学毕业,到初中,我仍不知道那马拉球的道理,课堂也没有学到这方面的知识,但我凭自己通过文字的理解,才知道这是一个证明空气压力的实验,叫“马德堡半球”实验。
1654年5月8日~德国的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利克定做了两个直径约37厘米的空心铜半球~这两个半球做得很精密~把两半对好合起来可以不漏气。格利克在一个半球上装一了一个活门~从这里可以接上抽气筒~把球里的空气抽出来。把活门关好~外面的空气不能进入球里~可以保持球里为真空。格利克在每个半球的拉环上拴了8匹马~叫它们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赶马人用鞭子驱赶着马~16匹马拉得十分用力~然而两个半球仍旧紧紧地合在一起~没有拉开。
拉呀~拉呀~突然“啪”一声巨响~好像放炮一样~16匹马终于把两个半球拉开了。
格利克把两个半球仍旧合上~并抽出球里的空气。换一个实验方法:把活门打开,让外面的空气进入球里。这时~只要用两只手就能很容易地把两个半球拉开~不费什么力气。
这就是说~当钢球内成为真空的时候~每个半球上受到的大气压力相当于8匹马的拉力那么大。马德堡半球实验生动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显示了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2
我那时很困惑了,空气压力这么大,我们怎么谁也感觉不到呢,
上高中之后,因为学习任务重了,我就没有带着它,不知什么时候,它与我永别了。但我已经弄清楚人感觉不到空气压力的道理:因为空气对我们人的压力来自四面八方,而且力量均衡,这样人就没有感觉了。
我第一次买书
从小学开始,我的数学成绩都很好,因为它只要掌握方法,不需要化很多时间去学习,就可以得到好成绩。而我的语文成绩一直都不是很好,学得也很艰苦,见别人的阅读、写作那么突出,我真是羡慕死了,可是那是的课外书少得可怜,什么小说、文学知识,听也没听说过,我只得根据老师的意见,拼命地补。
老师说,写作文得用上好的词语,有了好的词语,文章就有血有肉了。于是,我就从各种书籍中去找成语、词语将它们摘抄在小本子上(说是小本子,其实是我找的几张空白纸,自己用线钉起来的而已),有空了,我就背一下,记一记。那时候真是可怜,不是像现在,有专门的各类词典,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收集了上百个词语(那本词语集现在都还在)。
有一次我在作文中用上了几个成语,让老师表扬了一回,居然高兴了好几天。于是我更热衷于收集各种词语,可惜我之后的作文没有再得到过老师的表扬。我仍旧不断地收集各种词语,只是热情不如从前,对那些词语理解不透,自然用起来也就不够妥当了,我总觉得这样做太费事了,但是一时也没更好的办法,只得用这种笨办法了。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同班同学有一本《汉语成语小词典》,心想如果我也有一本的话,就不用再花时间收集了,可是,身上没钱,也不知上哪去买,我只能干瞪眼。不过有时还会向同学借来用一下,但每次见他都有点不舍的样子,我真不好意思去向他开口。
后来有一天(那是1974年的一天),我发现那位同学又有了一本新的词典,他自豪地告诉我:“这本新词典是在上海工作的叔叔送给我的。”于是我就试探着问:“你可以将原来的那本《汉语成语小词典》买给我吗,”我想:像我这样收集成语效率太低了,效果也不好(有许多成语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而且用起来还不容易找到),但我又没有钱。他说:“你要可以的,但得按原价,你要不要,”我告诉他:“我现在没钱,能过几天给你钱吗,”他觉得旧书也能按原价买,挺值的,于是就答应了。我这才买下了他的《汉语成语小词典》,虽然只需要0.47元,我却过了三个星期才给他。
有了这本《汉语成语小词典》,我发现原先认为不必再去收集词语的想法错了,虽然它收藏了许多成语,但我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词时,它却不能帮我理解,于是我又开始重操旧
3
业——摘录词语。不过这回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毫无头绪的,而是分门别类地进行收集,然后向同学借来其他词典查阅一下,注上解释。
这本《汉语成语小词典》是我一生中买的第一本书,它一直跟着我,我从它那里学到了许多成语。36年过去了,我至今还保存着这本书。
我的第一次收集
1981年中师毕业,一向喜欢数学的我,却神差鬼使被指派教了语文,这不是要了我的命。刚毕业能由我选吗,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地干,说是滥竽充数也不为过。
那时年轻,适应能力也很强,没多久,就能在课堂上自如地对付那些十来岁的孩子了。可是让一个对写作也头疼的人来指导写作,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但是见到学生交来的那些文不对题、狗屁不通的文章的时候,我是又好气,又好笑,但是我却怎么都笑不出来,觉得自己要像神仙一样,让他们在自己的指导下,很快地学会写作,只有自己下功夫,找到其中的奥秘,才能获得成功。
于是我就自费订阅了由武汉大学编辑出版的《写作》杂志,从它那里,我学会了构思的技巧,谋篇的方法,积累的途径。我就自己动手写日记,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去实践,去体验。然后又在教学中让学生照着我的经验去做,还真是有效果,自己找到了写作的感觉,学生也提高了写作的能力。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便有了随处看书的习惯,什么厕所呀,厨房呀,哪儿都是我看书场所,有时书看过之后就放在那儿了,第二次要看了,就是一阵好找。说来也奇怪,有时虽然找得天翻地覆的,但还是能找到,真是幸运。
《写作》上的好多文章,通常是一期期地连载的,看了这期的内容,有时想对照一下上期的内容,不免要去找出上期的杂志,明明知道是放在哪儿的,可就是找不到它,于是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找,觉得找起来实在麻烦,如果几年后再找,就更加困难了。
一年中的最后一期《写作》来了,一看它最后居然还编了总目录,一年的内容在哪一期中就一目了然了,但是如果找不到那一期岂不是枉费心机,于是我有了将全年的《写作》装订成一本的想法。
一年的杂志,很快找齐了,12本厚厚的一叠,怎么订又成了一个难题。订书机根本对付不了它,我向妻子求救,她无可奈何地说:“这么厚的书,你叫我怎么订呀,还是自己想办法吧!”
我想:没有巧办法,那我就用最原始的办法。我找来两个大夹子,将整理好的杂志放整
4
齐,再夹紧它,然后用大的铁钉打上5个孔,最后用线将其捆扎好,这样一本自制的合订本(几年之后才知道它的名字)就完成了,那是1983年。后来每次打开这个合订本,我都有一种自我陶醉之感。
你还别说,这样就方便多了,要找写作的内容与素材时,就不用翻箱倒柜地到处找了,只要翻开总目录,就一切OK了。
之后,我对《写作》更有热情了,年年都订阅,我每年的最后一期杂志到来之时,要做的事就是将一年订阅的杂志装订成册,然后编好目录,有序地存放起来。
后来,我收集的范围越来越广,不只是订阅的杂志,连自己写日记,收集的其他资料也都分门别类地装订起来,类别也越来越多,什么日常生活类、医疗知识类、教学经验类、学习方法类,反正有了第一次的收集,获得了成功,就会不断地加强、深入,这些是后话,就不再累赘了。
镇一小 张人瑞
2010.5.13
5
我和书的故事
书是什么,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伟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却想说:书是我卷不离手时最亲密的伙伴:
说起和书的故事~记忆的潮水从儿时向我涌来:
记得小时候家中有一箱小人书~幼小的我虽然认不了几个字~但里面或彩色或黑白的图画却深深吸引着我~它为我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第一扇门~也为我稚嫩的心编织着美妙的梦。我总是吵着妈妈给我读小人书~但是被繁忙的农活缠绕的妈妈只能偶尔满足一下我的愿望。妈妈说:“快上学吧:二年级以后你就能自己读了:”于是~我盼望着自己快快长大:
童年的时光被一本本《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少年文艺》、《作文周刊》照得明亮而多彩:在我幼小的心中~文字就像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在纸上排成一行行~调皮地冲你做着鬼脸~冲撞着你的内心~等着把你带进知识的海洋。我那小小的心呀~伴随文字跳动,大大的眼睛~流连于字里行间,书也毫不客气地留下一副小小的眼镜作为纪念。
说起来真是惭愧~至此为止我读过的所有书都是姐姐用过的~竟没有一本是自己花钱买的~直到遇上《花季雨季》。
那时刚参加工作不久。一日~走进书店。一本写给十六岁少男少女的书——《花季雨季》一下映入眼帘。随手翻阅几下~竟一下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书上少男少女的学习、生活、情感就像磁铁一样紧
6
紧吸引着我。我从未如此渴望~从未如此动心~我多么想拥有它~如同拥有初恋那份甜蜜。16元:对于我而言~不算太多~但却也是我一个周的伙食费呀:可我拿着书的手~怎么也舍不得放下~脚步已不由自主地走向收银台……
那本厚厚的书被我一夜看完了~没有困意~只有陶醉。我如一只小小的书虫~整整一夜将自己深埋书中~贪婪地啃食着。我深深体会到了“如饥似渴”、“畅快淋漓”。而今~那本书已经被我包上书皮~工整地放在书架上。已经过了如花般朦胧的年纪~但那悸动的心灵却和书一起被我珍藏。
而今~我已经被工作、生活、孩子紧紧包围~书却不曾与我分离。说来有点不好意思~我家的厕所是我至今看书最多的地方。也许是物以类聚吧~妻子、女儿也有入厕看书的习惯~如果厕所内没有了书~我们会不约而同地问:书呢,
书到底是什么,是一个个文字的连接,是一篇篇文章的集合,还是一个个故事的汇编,都不是。那是一个心灵与另一个心灵的沟通~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触动~是我们的心在岁月中一步步留下的脚印。我爱书~我和书的故事仍在继续……
周明初
7
作文八:《我与档案结缘的那些日子》5200字
我与档案结缘的那些日子
◎丁光勋/文
露曾借住于王炳南和王安娜的家
(今上海市襄阳南路161弄2号)
大家略为寒暄后,关露挪一把椅子让我
坐在她对面,就谈起了我那篇文章.她
向我解释,我们对妇女与文学的看法并
没有分歧.她打算先把我的文章编发,
然后她续写一篇文章,再作说明.
关露的普通话说得特别悦耳,我则
用带着浓重宁波口音的上海话和她交
谈.关露是负责特殊任务的”老”共产
党员,我是有着五年党龄的年轻地下工
作者,当时彼此都不知晓,这都是解放
后才知道的.我从未把关露视作”文化
汉奸”,而是把她当作我姑妈与姨妈一
类的知识分子.当时谈话是编辑与作者
平等商量稿件.后来关露问了我一些中
文系课程,她也说起她曾在中央大学念
过中文系,聊谈中她问起我最近写些什
么,鼓励我继续为《女声》写稿.
见面约半小时后,我起身告辞.
不久,我写的与关露商榷的文章
《妇女与文学》,在1943年7月15日
关露谈妇女 《女声》第2卷第3期刊出.
与文学的第二篇文章《再论女性的文
艺跟妇女》,作为对我文章的答复,
在1943年9月15日《女声》第2卷第5期
刊出.
关露约我到她住处会见是1943年
5月间.我的文章在7月15日刊出.8
月,关露经党组织批准,于8月16日赴
日出席在日本召开的第二届大东亚文
学者代表大会,当月25日回国后,又
忙于应对敌人……在这样紧张的生死
大搏斗间隙,她还提笔撰写答复我的
令 文章《再论女性的文艺跟妇女》,
我感佩不已.圈
30
勇匿目
2008年是我的档案工作职业生涯
谢幕之年.如从1995年9月我开始讲授
《中国档案事业史》算起,至2008年12
月,我与档案结缘十四个年头了.这
5000个日日夜夜,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
的回忆和令人难忘的事.
一
,全面规划专业
发展,提升上海
师大办学层次
1994年在上海市档案局的帮助下,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办起了档案管理专
科,上海市高校又多了一所培养档案专
科的学校.1995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学
生,我开始讲授《中国档案事业史》,
与档案结缘.1998年,历史系任命我担
任档案教研室主任,负责规划上海师范
大学档案专业的发展.
记得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我写下了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上海档案高等教
育建设》一文,对建立一支高素质,
高学历的师资队伍和构建高素质,高
层次的档案人才队伍大胆地做了规划
和设想.
随后我们在历史系副主任周春生带
领下,前往苏州大学,南京大学和安徽
2010.2
大学的档案系学习取经.拜访了三所档
案名校,取到了”真经”后,2001年5
月,我就开始动手起草上海师范大学
历史系设置档案学本科的论证报告.论
证报告集中了大家的智慧,五易其稿,
直接送往上海市教委审批.原历史系主
任苏智良教授和我还前往上海市教委汇
报.由于我们论证充分,在上海师范大
学增设档案学本科,符合市场发展的需
要.2001年10月上海市教委批准了我
们的报告,同意我们从2002年7月开始
招收本科.
二,增强科教兴档
的意识,转变观念
迎接学科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在档案领域中的应
用,我国档案工作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
化.档案已成为一种信息资源,它在社
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实现现代化中起着与
其他任何事物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社
会各界和各级档案部门对档案专业人才
的需求的新变化,2003年上海师范大学
建立了档案学系(我任系主任),加快
了档案专业的学科建设.
为上海档案事业服务是我们档案学
系教师的心愿,多少年来,只要是上海
市档案局需要和要求的,我们都会精心
准备,全力以赴.即便是新课题,新课
程,我们会拓展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
力,做好为上海市档案事业的服务.这
些年来,我们服务于上海市档案事业有
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
是为上海市各区县档案局培训兼
职教师.自2003年以来,上海师范大学
档案学系承担起上海各区县兼职教师的
进修培训工作.由我们牵头,联合市档
案局科教处和上海师范大学高师培训中
心,对来自上海市各区县和市局的兼职
教师进行每期两个月的培训.最后,由
上海市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发给结业证
书.像这样的培训已举办六期之多,受
训人数超过200.
二是与上海市档案局联合,创
办…3+1?档案论坛”.2007年初,
由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解放军南
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倡议和上海市档案
局(馆)联合创办…3+1?档案论坛”,
四个单位轮流,每年承办一次,论坛围
绕档案学界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讨
论和交流.
上海市档案局吴辰局长给予论坛很
高的评价,他认为举办…3+1?档案
论坛”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第一,大学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摇
篮,也是学科研究和建设的基地.教研
相长,容易出成果.据不完全统计,近
几年来,本市几所高校的档案专业教师
在档案科研上成果累累,主持科研项目
3O余项,获得上海市档案局及省部级以
上科研成果奖l8项,为本市档案部门和
档案工作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第二,进一步整合资源,提
升本市档案学术水平.他认为,创
办”?3+1?档案论坛”的根本出发点,
是强强联手,资源整合.”3+1”论坛
把我们之间的力量,优势和资源整合
在一起,发挥出单一作战无法替代的
能量.
第三,树立精品意识,
打造优质品牌,体现出了上
海档案工作的特点和学术研
究水平.
三是我们与上海市档案
局共建电子政务研究中心.
上海师范大学电子政务信息
资源研究中心于2005年1月成
立,中心主任由我担任.中
心主要整合人文与传播学院
档案学系及上海市档案局的
作者近照
研究力量,还聘请了上海市委办公厅
“公务网”网管中心,上海市政府信息
技术处,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电子政务
处等单位的研究人员.
目前,我们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
理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批成果.如:
《基于网络技术的信息服务系统》,
《基于多代理技术的电子政务信息系
统》,《基于MobileAgent技术的信息网
络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构成
和编研利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
发和利用》等.
在创办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研究中心
的同时,我们还成功地向上海市自学考
试委员会申报举办《电子政务自学考
试》专科,本科段的学历教育.2005年
开始招生,这样,既为上海地区培养了
电子政务管理的人才,又缓解了青年教
师初到上海带来的经济压力.
三,我的档案教学
与学术研究
我从1978年走上讲台,至今已有3O
多年的教龄了.虽然我不是一位名师,
但我一直努力当一名好老师.我认为:
一
名好的教师,要具有渊博的学识知
识,高尚的师德风范,严谨的治学态
度,精湛的教学艺术和良好的课堂教学
规范;一位好的老师,要以学生为本,
成为受学生欢迎的学者和长者.
在我执教的30多年中,遵循的原则
是:首先,上课要钻研教材和教学大
纲,确定教学目标.其次,要拟订课时
教学目的.第三,要确定教学重点和教
学难点.第四,要选用适合学生的教学
方法.好的教学方法有多种,你不能让
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一种方法,应根据各
班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我在上海师范大学执教3O多年中,
很荣幸,搞了两个专业,即历史学和档
案学.我要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
老师,是他们教会了我治学的方法,使
我受益匪浅.我撰写了《历史与档案》,
《长江文明的起源与再开发》着作两
本,主编了《信息时代档案学理论研究
与实践》,《数字时代档案学理论建设
与功能研究》论文集两本;另外,还主
编和参加编写了《中国古代史教程》,
《电子文件与档案管理》等教材多本.
还先后在《学术月刊》,《档案学研
究》,《档案学通讯》,《图书情报
知识》,《档案管理》,《上海师范大
学学报》等书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60
余篇.其中档案学论文20多篇,内容涉
及档案高等教育,民营企业档案管理,
公共档案馆建设,民生档案建设,政务
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简牍档案研究等
等,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观点,受到
学术界的好评.
在与档案教育结缘的这些日子里,
我有成功的喜悦,也有遇事不成的困
惑.令人高兴的是:当我们”专升本”
成功的时候(在2004--2006年,我们还
办了三届独立本科段的招生,使59位同
学获得了档案本科的文凭),当我们本
瑚;!】I1往事31
科专业评估获得教育部通过的时候,当
一
期又一期兼职教师培训结业的时候,
当”?3+1?档案论坛”取得成功的时
候,等等.特别是2003年以来,我几乎
把所有的业余时间,投人到档案学系的
工作中去,什么辛苦和劳累都抛至九霄
云外去了,唯一的感觉就是为档案事业
工作是快乐的.
记得在我当系主任之初,曾经想要
做l一件事:一是专升本,提高上海师范
大学的办学层次;二是创办自学考试专
业,为档案学系带来经济效益,减轻青
年教师生活上的压力;三是引进高职称
的学科带头人,建立结构合理的学科梯
队,完成档案硕士点的建设.前面两件
事我们做成功了,第三件事经过2005
年,2007年,2009年三次申报硕士点
都没有成功,这也成为我最大的闲惑
和遗憾.
现在分析起来有我们自身的原因,
也有外界客观的原因.自身原因是没有
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学术成
果不显着,错失了2005年申报的最佳时
机;外界客观的原因是受师范院校学科
背景的影响,学校有关方面并认可提
升档案学科内涵的重要,始终得不到学
校的支持;再则,人文学院也没有给予
足够多的支持,始终没有搭上人文学院
的便车,申报不成也在情理之中了.不
过没关系,我相信档案学系年轻的博土
们是不会放弃的,我期待着他们经过未
来5—10年的努力,”图情档”一级学科
硕士点申报一定能成功.
最后,我最想说的一个词就是感
谢.在我与档案结缘的那些日子里,感
谢上海师大人文学院孙逊院长,马友协
书记给予我的关照和支持;感谢档案系
老师们,在我主持工作时给予我的帮助
和支持;感谢上海市档案局,各区县档
案局的同仁们,上海和华东地区档案院
校的同仁们给予我们的支持和帮助.
◎蒋连根,文
同lie圄国_重-?—?—?j
2010年9月15日,王国维戏曲论文
奖颁奖会暨戏曲论坛学术研究会在海宁
举行,各地文史专家相聚海宁纪念王国
维.吴宓的女儿吴学昭也来了.会后,
我拜访她,从吴宓日记说到他与王国维
的交往,她谈兴颇浓.
吴学昭是吴宓与原配夫人刘心一的
三女.吴宓与刘心一是包办婚姻,吴宓
一
直苦恋刘心一的朋友毛彦文,因此,
吴学昭刚满周岁,父母便离婚了.但
毛彦文还是另嫁他人,吴宓苦恋一生
也无果.近年,吴学昭将父亲的日记
整理出版.
神交《学衡》,
志趣相投说”红楼”
在吴学昭的记忆中,父亲吴宓的形
象是卜分清晰的:一顶半旧呢帽,黑框
近视眼镜遮住浓黑的双眉,青须拱拱欲
出,终年一袭蓝衫,偶尔也西装革履,
左手抱书,右手拄圆木手杖,走起路来
直挺挺的,神态自若,手杖触地,笃笃
有声.讲课时,认真严肃,不说一句题
外的话.
吴宓比王国维小l7岁,1894年出生
于陕西泾阳,少年即受到清初关中学者
李因笃等人朴实刚健学风的影响,打下
32篷2010.12
吴宓
了良好的国学功底.19l1年2月以第二
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学堂,后来赴美留
学,主攻欧美文学.1921年5月回国,
任东南大学外文系教授.他与王国维,
一
个在南京,一个在上海,当时两个人
还没有谋过面呢!
“虽然没见过面,两个人的交往其
实有五六年之久,算是文人间的一种神
交吧!”吴学昭说.
1922年初,归国不久的吴宓与中华
书局签约,和同学梅光迪一起创办《学
衡》杂志,他任总编辑.《学衡》倡导
中西文化调和,反对新旧文化割裂,这
与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文学改良和文化
革新精神针锋相对,在当时的中国思想
界无疑是另类声音.虽然吴宓穿过洋
服,但并不妨碍他仍是孔子的信徒.
《学衡》创刊号刊首并列孔子与亚里
?多德画像,足以体现这一精神.渐
渐地,在这面旗帜下,聚集了王国维,
陈寅恪,刘伯明,柳诒徵,胡先窠等人
作文九:《我与档案结缘的那些日子》3300字
2008年是我的档案工作职业生涯谢幕之年。如从1995年9月我开始讲授《中国档案事业史》算起,至2008年12月,我与档案结缘十四个年头了。这5000个日日夜夜,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和令人难忘的事。
一、全面规划专业发展,提升上海师大办学层次
1994年在上海市档案局的帮助下,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办起了档案管理专科,上海市高校又多了一所培养档案专科的学校。1995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我开始讲授《中国档案事业史》,与档案结缘。1998年,历史系任命我担任档案教研室主任,负责规划上海师范大学档案专业的发展。
记得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我写下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上海档案高等教育建设》一文,对建立一支高素质、高学历的师资队伍和构建高素质、高层次的档案人才队伍大胆地做了规划和设想。
随后我们在历史系副主任周春生带领下,前往苏州大学、南京大学和安徽大学的档案系学习取经。拜访了三所档案名校,取到了“真经”后,2001年5月,我就开始动手起草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设置档案学本科的论证报告。论证报告集中了大家的智慧,五易其稿,直接送往上海市教委审批。原历史系主任苏智良教授和我还前往上海市教委汇报。由于我们论证充分,在上海师范大学增设档案学本科,符合市场发展的需要。2001年10月上海市教委批准了我们的报告,同意我们从2002年7月开始招收本科。
二、增强科教兴档的意识,转变观念迎接学科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在档案领域中的应用,我国档案工作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档案已成为一种信息资源,它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实现现代化中起着与其他任何事物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社会各界和各级档案部门对档案专业人才的需求的新变化,2003年上海师范大学建立了档案学系(我任系主任),加快了档案专业的学科建设。
为上海档案事业服务是我们档案学系教师的心愿,多少年来,只要是上海市档案局需要和要求的,我们都会精心准备,全力以赴。即便是新课题、新课程,我们会拓展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做好为上海市档案事业的服务。这些年来,我们服务于上海市档案事业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是为上海市各区县档案局培训兼职教师。自2003年以来,上海师范大学档案学系承担起上海各区县兼职教师的进修培训工作。由我们牵头,联合市档案局科教处和上海师范大学高师培训中心,对来自上海市各区县和市局的兼职教师进行每期两个月的培训。最后,由上海市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发给结业证书。像这样的培训已举办六期之多,受训人数超过200。
二是与上海市档案局联合,创办“‘3+1’档案论坛”。2007年初,由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倡议和上海市档案局(馆)联合创办“‘3+1’档案论坛”,四个单位轮流,每年承办一次,论坛围绕档案学界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
上海市档案局吴辰局长给予论坛很高的评价,他认为举办“‘3+1’档案论坛”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第一,大学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学科研究和建设的基地。教研相长,容易出成果。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本市几所高校的档案专业教师在档案科研上成果累累,主持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上海市档案局及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8项,为本市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第二,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本市档案学术水平。他认为,创办“‘3+1’档案论坛”的根本出发点,是强强联手、资源整合。“3+1”论坛把我们之间的力量、优势和资源整合在一起,发挥出单一作战无法替代的能量。
第三,树立精品意识,打造优质品牌,体现出了上海档案工作的特点和学术研究水平。
三是我们与上海市档案局共建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于2005年1月成立,中心主任由我担任。中心主要整合人文与传播学院档案学系及上海市档案局的研究力量,还聘请了上海市委办公厅“公务网”网管中心、上海市政府信息技术处、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电子政务处等单位的研究人员。
目前,我们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批成果。如:《基于网络技术的信息服务系统》、《基于多代理技术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基于MobileAgent技术的信息网络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构成和编研利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等。
在创办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研究中心的同时,我们还成功地向上海市自学考试委员会申报举办《电子政务自学考试》专科、本科段的学历教育。2005年开始招生,这样,既为上海地区培养了电子政务管理的人才,又缓解了青年教师初到上海带来的经济压力。
三、我的档案教学与学术研究
我从1978年走上讲台,至今已有30多年的教龄了。虽然我不是一位名师,但我一直努力当一名好老师。我认为:一名好的教师,要具有渊博的学识知识、高尚的师德风范、严谨的治学态度、精湛的教学艺术和良好的课堂教学规范;一位好的老师,要以学生为本,成为受学生欢迎的学者和长者。
在我执教的30多年中,遵循的原则是:首先,上课要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其次,要拟订课时教学目的。第三,要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第四,要选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有多种,你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一种方法,应根据各班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我在上海师范大学执教30多年中,很荣幸,搞了两个专业,即历史学和档案学。我要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老师,是他们教会了我治学的方法,使我受益匪浅。我撰写了《历史与档案》、《长江文明的起源与再开发》著作两本,主编了《信息时代档案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数字时代档案学理论建设与功能研究》论文集两本;另外,还主编和参加编写了《中国古代史教程》、《电子文件与档案管理》等教材多本。还先后在《学术月刊》、《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图书情报知识》、《档案管理》、《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等书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档案学论文20多篇,内容涉及档案高等教育、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公共档案馆建设、民生档案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简牍档案研究等等,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观点,受到学术界的好评。
在与档案教育结缘的这些日子里,我有成功的喜悦,也有遇事不成的困惑。令人高兴的是:当我们“专升本”成功的时候(在2004~2006年。我们还办了三届独立本科段的招生,使59位同学获得了档案本科的文凭)、当我们本科专业评估获得教育部通过的时候、当一期又一期兼职教师培训结业的时候、当“‘3+1’档案论坛”取得成功的时候,等等。特别是2003年以来,我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投入到档案学系的工作中去,什么辛苦和劳累都抛至九霄云外去了,唯一的感觉就是为档案事业工作是快乐的。
记得在我当系主任之初,曾经想要做三件事:一是专升本,提高上海师范大学的办学层次;二是创办自学考试专业,为档案学系带来经济效益,减轻青年教师生活上的压力;三是引进高职称的学科带头人,建立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完成档案硕士点的建设。前面两件事我们做成功了,第三件事经过2005年、2007年、2009年三次申报硕士点都没有成功,这也成为我最大的困惑和遗憾。
现在分析起来有我们自身的原因,也有外界客观的原因。自身原因是没有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学术成果不显著,错失了2005年申报的最佳时机;外界客观的原因是受师范院校学科背景的影响,学校有关方面并不认可提升档案学科内涵的重要,始终得不到学校的支持;再则,人文学院也没有给予足够多的支持,始终没有搭上人文学院的便车,申报不成也在情理之中了。不过没关系,我相信档案学系年轻的博士们是不会放弃的,我期待着他们经过未来5-10年的努力,“图情档”一级学科硕士点申报一定能成功。
最后,我最想说的一个词就是感谢。在我与档案结缘的那些日子里,感谢上海师大人文学院孙逊院长、马友协书记给予我的关照和支持;感谢档案系老师们,在我主持工作时给予我的帮助和支持;感谢上海市档案局、各区县档案局的同仁们、上海和华东地区档案院校的同仁们给予我们的支持和帮助。
作文十:《与书结缘作文 与书结缘》1500字
与书结缘作文 与书结缘
与书结缘与书结缘
———初一(四)班高雅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题记
书中事
人生在每一本书中,都有各不相同的故事,有些书充满了无限趣味,有些书会让你感到辈愤,书中之事,岂非了得,与书结缘乃人生之大快也,
书中情
我对书的感情很深,我喜欢在书中寻求一份宁静的美好,书让我多了一份儒雅,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份清纯,少了一份烦躁。在这个物欲充斥视野的时代,我们需要书的浸泡,读书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心境,人人都知道“开卷有益”,但是忙碌的人与书没有缘份。悠闲的人和书没有缘份,要想抽时间去读书,也有一定的方法。书就像我最爱看的电视节目一样,在家时,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埋头苦读。书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朋友。
书中乐
有人认为读书是苦闷的,读书浪费时间,也不会对自己有太多的好处,而我却不然,我反而觉得读书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可以多了解一些有趣的事情。在我感到烦恼时,读一本有趣的书,可以改变我的心情,何乐而不为呢,读书真得很好,书是我们最好的
朋友,一定要珍惜它、爱护它。我从小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些年来,数无时无刻不在我身边陪伴着我,快乐的成长,我很高兴,有了这么一个好朋友。自从我学会了读书,便学会了感悟人生,陶冶情操,何乐而不为呢,书是我们精神的食粮,大家都来加入这个队伍吧~让我们一起与书结下深刻的情缘吧~
???———后记
与书结缘相关内容:变成天鹅的她更美 _______丑小鸭的读后感今天我们学习了《丑小鸭》这一课,丑小鸭历经千辛万苦、重重磨难之后变成了白天鹅,那是因为它心中有着梦想,梦想支撑着它。我认识到命运其实没有轨迹,关键在于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100条裙子》有感 《100条裙子》有感近几天,我都读了《100条裙子》,内容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子,奇怪的国籍混血儿,奇怪的姓名旺达。她受到了太多的嘲笑,因为贫穷,每天都穿着同一条旧裙子,被同学们忽略了。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 人生犹如迷宫,每个人都在寻找各自的奶酪稳定的工作,身心的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或是令人充满想象的财富。《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是由美国的斯宾塞.约翰逊写的,它主要介绍了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应对变化的绝妙方法。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读后感(三)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
故事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发生巴学园里的事。书中讲了:小豆豆因为太淘气,小学一年级就被原来的学校退学了,因此来到了巴学园。
《西游记》读后感 我最喜欢的书要数《西游记》了。它是明代作家吴承恩的著作,是根据唐代的玄奘到遥远的古印度天竺去讲述佛教的事而改编的。里面又加上了机智灵巧,能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懒惰贪吃、忠心耿耿的猪八戒;任劳任怨、一心向佛的沙和尚。
民间故事读后感 民间故事是广大人名群众以自发形式世世代口耳相传的一种文字样式。它以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为基础,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幻想,用散文的形式讲述了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的认真与思考。
青铜葵花 《青铜葵花》保持了曹文轩一贯追求纯净、唯美的个性,它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天赐机缘,使农村男孩青铜与城市女孩葵花成了同一屋檐下的兄弟姐妹,他们一起成长、生活。
读《基督山恩仇录》有感 他聪明而又机智;他灵敏而又敏感;他恩怨分明,知恩图报。他就是主人公爱德蒙唐泰斯。一开始的她幸福而清贫,阴谋使他入狱,上帝使他明理,在一个好机会下,他毫不犹豫的出逃。他踏上感恩与复仇之路。当他完成一切,他已年过半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