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情景交融的典范》1100字
情理交融的典范———
评《献给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共产党员》
0902新闻 张晨曦
学号:0970010229
近年来,一种轻松自然,生动活泼,具有较强可读性和感染力的新闻体裁---散文式新闻,逐渐普及。本文针对散文式体裁对来自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的《献给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共产党员》进行略评。
简明扼要的导语点明主题
篇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美丽的巴蜀大地。”简洁明了又生动活泼的文字,富含文采且完美的呈现了新闻主题,引发读者兴趣,可读性强。之后“凝固的时间”以及对地震各处的细致描写,引出了作者要歌颂的主体“共产党员”与标题“废墟上,党旗依然高高飘扬”相呼应,三个“在”,既展现了地震现场的动态情景又层深递进的凸显了共产党员的重要。“主震方止,余震仍频”八个字直接交代了新闻实践发生的背景。“巴蜀大地伤痕累累,但在每一处废墟上,鲜红的党旗依然高高飘扬,共产党员的臂膀力挽狂澜。”巧妙的写作手法,反差式的结构突出了共产党员的行动。
三个标题·五个典型·一个身份
新闻主题体,采用了新颖的标题格式,将新闻主体的典例引入新闻?写作中。三个标题的结尾处同样的一句“向抗震救灾一线前进,进!”将各个独立的例子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的同时使主题得到升华,完美的体现了散文式笔法下的新闻主体,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各标题采用相同的结构模式,使用“·”隔开,层层深入,相同的字数以及尾字的相同,一步步加深读者印象。简洁的概括了标题下的内容的主要方向。
文中例举了大量的例子,列举出具体的数字以及对典型人物的描写。“以小见大”的 手法,通过对个别人物的细致描写,具体场景的运用,从而凸显出“共产党员”不畏艰险,排除万难,以人民利益为己任的精神。文中“瞬间、立即、随即、迅速、来不及”等等关于时间概念的形容词,再一次将现场的气氛展现的淋漓尽致,使读着在阅读时能够亲临其境。
在叙事过程中巧妙的将时间穿插其中,巧用背景。对特写镜头的细致描写,感人细节的刻画,使得文章情景交融,避免传统新闻体裁的直白刻板。文中大量使用描写的手法,将新闻主体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频繁的“!”
文中15次使用“!”。在地震初始,在对再去描写之时,在任务对话时,在标题的拟制时等等情况之下,都选择使用了“!”而不是简单的“。”,如此以来将情绪渲染的淋漓尽致,特别是最后一小节的对话描
写,更是凸显了“党在,希望就在”的事实,使文章再次情景交融。结尾处“胜利呵,我们能够,我们一定!”采用倒装的句式,将重点放在最后将其突出。其“!”振奋人心。这样的结尾既表达了胜利的信心,也强化了文章的主题。
此篇新闻,描写居多陈述较少,生动具体,有简有繁,有密有疏。对于精彩的感人的镜头进行细致的描写引起读者兴趣,以真情动人。在描写的同时不忘文章主题,成为情景交融的典范。
后附原文
作文二:《情景交融的作文》4700字
情景交融的作文
篇一:情景交融在写作中
龙源期刊网 .
情景交融在写作中
作者:苏明贵
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3年第01期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是情景类文章的旨归,也是根本要求;见景生情,情动于衷,这又是此类文章的发端,也是基础。情景类一直是多年教学、写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家在努力,在强调,但收效甚微,个中情由就是学生缺乏应有的情(移情有两种相反的路径,先有情,为情找到恰切的寄托物,找到情与物的最佳契合点;先有物,物能诱发,激发心中酝酿已久的情,从而激情喷涌,不能自禁,就借物来表达),使情景类文章成了空中楼阁——情无物可托,物也无情可发。而教师虽也读范文,讲技巧,绞尽脑汁,但最终“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想依旧难以实现。“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欲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想,其中师生是否蕴蓄着情,是否意识到了情景交融的四个境界,是否明白写作就是有意识的借景抒情等是很重要的因素。
一、蓄情当属第一要务
文章要以情感人,这已成定理。但文章情感的源头却在作者自己。试想,一个情感苍白的人面对五彩缤纷的生活时,是否会有心灵的震动(或惊喜或疼痛)进而是否有创作的欲望;退一步想,
一个情感苍白匮乏的人表情达意搞创作将会是何种情形,其文章的情感张力又将怎样。结果一定很难想象。所以,我认为目前我们作文教学的困境就在这里:教师不明白或不重视作文教学的根本就是培养学生的情感,而一味在写作技巧上下功夫,结果作文教学事倍功半,陷入了泥潭而不能自拔;学生没有夯实写作的情感基础,写作时就虚情假意,文思不畅,以技巧为文,结果学生生涯中文章有千篇创意却近乎无,久之,文章写成了八股,写作失去了兴趣,失去了提升的信心。
既然蓄情为第一要务,那么情在哪里,如何蓄情呢,这是一个很幼稚的问题。但我们还必须要幼稚的回答:情在生活里,只要教给学生美好生活的意识——认识它,热爱它,并创造它,也就是用知识的真去导引学生,用德行的善去感化学生,用艺术的美去熏陶学生,这样他们在情感上就能日渐真挚,日渐丰厚;具体而言,有两条途径,一是走向历史,一是走向现实。走向历史,就是用前人的生活意识来弥补来提升我们的生活意识,用前人的情感来熏陶我们的情感。只要我们能设身处地的体验品味,这一宝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能吟”大概说的就是这个理。特别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古诗文尤其要读,因为中国古诗文的精髓之一就是它——意境。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古人他们面对美常常是情动于衷而能“一切景语皆情语”营造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佳境。故只要教师不间断地导引,时间长了,他们自会具备造文之情。走向现实,因为现实是
冶炼情感的熔炉,“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得之历史的情感只有在现实的熔炉里才能内化。又因为艺术是随时代的,只要身体力行,在现实这个宝库中,学生的情感会得到最大限度地补益。环境污染,生态恶化,道德沦丧,战火肆虐,疼痛感怎能不被激发,家乡日新月异,社会突飞猛进,良知频频
篇二:作文训练——情景交融
作文训练——情景交融(一课时)
一、导入
以两首诗歌导入,初步感受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喜外第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
(一)请说出三人诗句在写法上的相同点。
(二)评者认为三人的诗句“司空为优”请分析“优”在何处。
《诗经》中以一个戍边征人的口吻吟唱:“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一个征人在连绵的阴雨中回到家乡,这场景或许是写实的,但这儿的“雨雪”明显投影上了征人垂暮
之年才返回家乡,一切都“物是人非”的阴霾心境。
二、“情景交融”
释 义 :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出 处 :宋?张炎《词源?离情》:“离情当如此作,全在情景交炼,得言外意。”
文学理论上的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
写作技巧
描写——抓住景物特征
《故都的秋》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等
《秋思》枯、老、昏等
描写应形象生动
运用修辞手法 (如叹息、如急雨、如狂风、如千军万马)
富有表现力的动词(静对、细数;流、跌、垂挂、飞扬)
不同感官(听、视、触、嗅)、不同方位(远近、高低、上下、仰俯)、不同角度(正面、侧
面)
三、“雨”片段训练
运用“以景抒情,缘情造景”的手法以“雨”为题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要求:1、通过对雨景的描写,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如悲伤、
喜悦、愤怒、惆怅等。2、多角度多侧面。
训练后小结:
写出特点。不同季节的雨有各自的特点,春雨滋润柔软、夏雨猛烈刚性、秋雨缠绵清冷,即使同一季节的雨也会有所不同,这些在写作时要加以注意,切忌模糊不清。这就要求观察细致,用心体会。要突出春雨的润泽,轻细,淅淅沥沥,毛毛茸茸。那雨丝雨雾,雨中花草,雨中行人;雨后的恬静湿润,静谧清新;破土而出的小草,吮吸雨露的幼芽,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象?? 真情实感。文章中的情感要发自内心、发自真心,自然而然,不要无欢而喜、无忧而戚。避免要么平铺直叙,感情苍白;要么用语气词来凑,矫揉造作;要么口号不断,套话连篇;要么政论文章,临高训人。如果不是真正的有感而发,一般不要轻易“抒情”。
同学说:“春雨又多、又细、又密”——朱自清说“像花针、像细丝、像牛毛”
同学说:“春雨把我淋湿了” ——罗兰说:“扑在那柔细清凉的雨丝里,让它冲刷抚慰着你的头颈,和你赤裸的背”
优秀作文赏析:
世上有人喜欢朝气蓬勃的春雨,亦有人喜欢独富诗意的夏雨。但我却只喜欢成熟的秋雨。谈到秋雨,它并非似春雨般的轻盈,反而显得更加深沉。谈到秋雨,它并非似夏雨般的火热,反而显得冷静的多。它是从天国而来,将一夏的暑气冲淡;是从时空的光轮而来,将秋的钟声叩响;是从彩虹的边缘而来,将大地涂成
淡淡金黄。一阵阵冷风从背后袭来,使人不觉感到秋雨的冷漠。接着一团团的乌云将湛蓝的晴空染黑,再接着一颗颗硕大的雨滴从天而降。哗
的一声,大地炸开了锅,如麻的雨声似珍珠落入玉盘般清脆悦耳。它们用自身丰硕的身躯猛击着大地,在大地上留下一个个的烙印,仿佛在告诫着大地,不要因冬的寒冷而将自己遗忘。一觉醒来,惊觉的发现大地已被霜所覆盖,使人猛然觉得肃静,一下子变成了“露从今夜白”的景象。那路边的植被,经过秋雨的洗礼后,早已将自身的色彩退却,变成了成熟的黄;花园里的菊花,正夹含着雨水渐渐绽放。泥土的清香夹杂着雨水的冰冷,扩散在四处,正可谓别有一番情味。
回想起秋雨的声音,像是有千百勇士厮杀在战场上,显得雄悍有力,并非似春雨的稚气满面经不起磨炼;回想起秋雨落在身上的力度,像似无数个冰粒落在身上,显得强毅不已,并非似夏雨的柔情,似水脆弱不堪一击;回想起秋雨的温度,比以往的雨水更加的冰冷,使人感悟到了何为真正的雨水。正是那种冰冷,使得秋雨更加成熟。要说春雨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夏雨是位娇艳美丽的淑女,那秋雨就是位强毅、成熟、雄悍有力的武士。用自己有力,坚硬的身躯冲向,叩响秋的钟声。
我喜爱秋雨,正是因为它具有强毅、成熟、雄悍有力的民族精神,显得那么的独特,那么的独一无二。
南洋中学——徐艳
篇三:学写情景交融的记叙文
学写情景交融的记叙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情景交融的特点、作用。
2、探究选景、绘景的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片断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选景、绘景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启发、点拨,学练结合
四、教学设计意图:本节课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学练结合,探究选景绘景的方
法,使学生学会用情景交融的方法写记叙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上课前,我们先来看段视频(播放)
看来,大家都被小动物们逗笑了,笑得这么开心,面对着小动物们顽皮的举动,我们高兴了,这就是触景生情。那么,怎么用文字把这种情景表达出来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会写情景交融的记叙文。(出示)
(二)
1、什么是情景交融呢,
创作中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含蓄委婉地把情感表达出来,
这
种表现手法叫做情景交融。
2、怎样才能做到情景交融呢,教师带来两个语段,它们都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一段选自朱自清的《春》,由女生来读。另一段选自鲁迅的《故乡》由男生来读,边读边思考:你所读的这个语段抒发了怎样的情,
(答:《春》喜悦《故乡》悲伤)
3、这些情感是通过哪些景物抒发出来的,请你快速地从文段中找出作者描绘的景物。
4、你能看出每段中的景物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春》明丽、欢快、充满生机
《故乡》萧索、荒凉、死气沉沉
我们把这种“明丽、欢快、充满生机”的景物称之为“乐景”,把“萧索、荒凉、死气沉沉”的景物称之为“哀景”。朱自清用乐景抒发了喜悦之情。鲁迅用哀景抒发了悲伤之情。这就告诉我们写情景交融的文章,一般是“乐景抒乐情,哀景抒哀情”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情,在有情的前提下,选取和自己心情协调一致的景物,当然在景物的选取上我们还可以选取本身带有浓郁感情色彩的传统景物。
5、什么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传统景物呢,
(提示:比如我们要抒发思乡之情,你会选取什么景物,月亮。我们要抒发坚毅刚强之情,你会选取什么景物,松、柏、梅。这
些都是传统景物)
6、景物选好了,应该怎样来绘景,
我们接着看语段中划线的词语,比较这两段中红色词语有什么不同,
(感情色彩不同:一喜一悲)
这些词语能传达出喜和悲,所以它们是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所以在写景时—借助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抒发情感。
7、文段中在抒发感情时,除了借助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外,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哪种修辞手法用得最多呢,(比喻,拟人)为什么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能够表达情感呢,
因为在运用这两种手法的时候内心是充满联想的,联想的过程就是感情抒发的过程,所以借助比喻、拟人的修辞抒情,可以使所抒发的情感更具体可感,使情景紧密的融合在一起,这是老师教给你情景交融的又一个方法——借助比喻,拟人的修辞抒发情感。
小结:回忆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写情景交融的文章,首先要有情,在有情的基础上,选取和自己心情协调一致的景物,或选取带有浓郁感情色彩的传统景物,借助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来抒情,最终达到情景交融。
过渡:下面我们就试着用老师教给大家的方法作一个情景交融的片断练习。
秋季既是万物成熟??表达出你或喜或悲的感情。同学们绘秋景
的时候,可以描绘忆中的秋景,也可以描写老师带来的视频短片中的秋景,200字左右。(学生写,学生读)
结束语:写得真好,可以看出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一颗热爱生活的
心,你们的文章把老师带入了或喜或悲或忧,或伤的氛围中,情感含蓄委婉,令我回味无穷。最后,祝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创作中,能够熟练的掌握这些技巧,写出好的情景交融的文章。
板书设计:
选取和自己心情协调一致的景物
借助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
选取本身带有浓郁感情
色彩的传统景物 借助比喻、拟人的修辞
情景交融
作文三:《情景交融的山水画》800字
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课题:第三单元 情与意的交融 第一课 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山水画的作品,感受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学习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和山石、树干及树叶的画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尝试画一幅山水画小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学习其表现形式,尝试画山水画小品。
2、难点:感受与理解山水画情境交融的意境。
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能了解常见皴法,掌握山石、树干、树叶的画法。
2.较高要求:尝试画一幅比较完整的山水画小品。
3.个性探究:能按自己的想法去画一幅情景交融的山水画小品。 教学活动过程:
学习方式: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范画、学生作业范例和示范工具材料。
学具准备:水墨画工具材料和收集的山水画图文资料。
课堂导入:
1. 播放诗词《江雪》,学生齐声朗读古诗,引导学生想象一下诗中的情景。
2. 播放幻灯片《寒江独钓图》,问是否跟大家想象的画面有几分相似?引导学生对山水画意境的赏析。
3. 板书课题: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课堂发展:
1. 播放图片《溪山行旅图》,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感受画中意境。结合画家的背景,引导学生对画作中的构图、山石、树木等进行认真的观察,初步感受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
2. 教师示范山石、树干和树叶等画法和两种皴法,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临摹练习。
课堂实践:
1. 出示学生作业范例,提出三个层次的作业要求,并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落笔。
2.学生选择自己的作业层次,自主完成作业。 教学评价:
1. 提出评价要求,张贴部分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后,教师再作最后点评。
2. 学生大胆介绍自己及评述同学的作品,畅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对学生活动的看法。
课后延伸:
1. 教师引导有兴趣的同学尝试画一画家乡的美景。
2. 拓展知识面,同学之间可互动分享网络资源与各自的“家乡美景”作品。
作文四:《论文:情景交融的佳作》2400字
论文:情景交融的佳作
摘要:情景交融,是诗词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通过对《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赏析,可以体会大晏词借助这种手段创造出温润秀洁、含蓄蕴藉的风貌与幽深绵渺、浑成雍容的艺术意境,更好地品味《珠玉词》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晏殊《破阵子》 情景交融
移情入景,役景从情,是古人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诗由情胚而孕育,借景媒以表现,情胚与景媒文融、契合,便产生了意境。诗词中的客观物象都带有诗人的主观情思,情感的移入,客观外物都被赋予了生命。诚如王国维所云“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珠玉词》以景传情的方法很多,大体有两种情况:一是以景语为主,寓情于景,以景显情;二是以情语为主,以景衬情,情景相生。
且看晏殊这首《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这是一首以时序节令和风俗人情入词的佳作。上片既写节令特点,又描述了节令风物,写景状物融于一体。下片则以点见面,以二少女巧遇的情形来反映节令的场面和气氛。
“燕子来时新社”,新社,即指春社,古时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古人在这一天会举很隆重的祭祀土神的仪式,场面十分热闹。社日,有春社和秋社之分,秋社是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燕子一般都是在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去,故古时也称燕子为社燕。因此作者抓住这一节令的特点,说明燕子飞来的时候也即是春社日到了。当然,也可理解为春社到了,燕子飞来了。
这一句既是在状物,也是在写景。同样“梨花落后清明”,也是既写景又状物,古载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每候应一花信。春分三信,即为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故这一句既说明梨花落后,清明便也即将到来了,也能令人自然地联想到此时梨花盛开的景色。
为使景物更加丰润,作者又写道“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池畔点点青苔碧绿鲜翠,林丛叶下黄鹂的啾啭也显得清脆悦耳。
当词人正陶醉在这怡人的春色中时,眼前“日长飞絮轻”,又见到随风轻轻飘飞的柳絮。而柳花,正是清明三信(桐花麦花与柳花)之一,再联想到白天也已逐渐显得长了,才骤然明白春已将逝。言语间隐约流露留恋春色的神情,触发了一丝感叹时光流逝的情怀。
当词人面对怡人春色而悄然神伤之时,见到了两位少女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东邻女面带美好动人的笑容,西邻女不明所以,心想“疑怪昨宵春梦好”,一大早的是什么事让她如此开心呢,莫非是昨夜里做了什么好梦,忍不住便用略带戏弄的口气问她,“原是今朝斗草赢”,东邻女听后笑道:哪里~哪里~莫胡说~人家刚才伙伴们玩斗草游戏时赢了,赢得好开心嘛~西邻女听后“笑从双脸生”,于是两位少女脸上荡漾出纯洁活泼的笑容,相挽笑个不停。
就这样,词人那悄然而生的神伤被两位天真活泼少女的笑挥走了,心中也燃起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
这首词在语言上轻快明畅,近乎浅白。但细细品味之后,方知其中蕴涵之深,实非大词家所不能为也。
词的上片表面上在写时序特点,让人眼前浮现一幅怡人的春景图:新社之时,燕子成群翩翩而飞,万朵梨花争相竟开,池上碧苔点点青翠,叶底黄鹂声声娇啼,漫野柳絮轻轻飘散。而更进一层的是不着意流露出的伤春情怀:新社之后,清明将至,春光也已苒苒近晚,不知不觉中白天也变长了。
同样,词的下片表面上是在写两位少女相逢于采桑径时的可爱情形,:西邻女遇见东邻女时见其喜不自禁,便取笑她是否昨宵春梦好,当得知她是因为今朝斗草赢时,又一同笑从双脸生,其情其景,虽非奇又岂为常笔所能为也,
同时又借此以点代面地突出春社时的欢快热闹的场面:春社之时,就连锁于深闺的少女,也能呼姐唤妹,于野外游
观斗草,其热闹已可见一斑。而东邻女斗草赢的欢快样子,也能让人联想到春社之时处处充满欢欣的场面。
我们联系上片作者伤春的情怀、黯然神伤的神色,便可在下片体味出作者对生命和青春的赞美:正是二少女明快活泼、天真纯洁的样子感染了作者,让作者沉醉于笑从双脸生中而荡漾出对青春和生命的热情之情。
《唐宋词鉴赏词典》中周汝昌解说此词时说:“不知缘何,我读大晏的‘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不自禁地联想到老杜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它们之间,分明存在着共鸣之点。岂为写景而设乎,”我则以为正用景光以传心绪。其间隐隐约约有一种寂寞难言之感,而此寂寞感,古来诗人无不有之,盖亦时代之问题,人生之大事,本非语言文字间可了,而又不得不一抒写,其为无可如何之意,灼然可见但,老杜为托之于丞相祠堂,大晏则移之于女郎芳径耳。倘若依此而言,上文才说的明快活泼云云,竟是只见它一个方面,究其真际,也是深深隐藏着复杂的情感的吧。
沈祖棻先生曾赞叹:“这首词写的是古代闺阁中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片段。词人用写生的妙笔,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副仕女图,而美丽的春光则是它的背景。这在古代描写妇女生活的作品中是不多见的,这首词纯用白描,直抒胸臆,展示了古代少女的纯洁心灵。笔调活泼,风格朴实,与主题
相称。”此下片用语平易,韵味却深长,将相思离别之苦描写得缠绵、深沉,多情却从无情说,反衬多情的悲苦,并把抽象之愁情,形象化为千万缕。艺术要求由艺术家独特的感性和心灵化来创造, 晏词所展示的世界,绝非客观的现实的存在,而是经过他本人心灵再造的世界为词所展现出的温润秀洁、含蓄蕴藉的风貌与幽深绵渺、浑成雍容的艺术意境,正是词人审美理想的生动展示,是其内在心灵与客观外在完美契合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吴林抒.《珠玉词》[m]. 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
[3] 叶嘉莹主编.《晏殊词新释辑评》[m](中国书店,2003(
[3] 孟祥翎.《浅析晏欧词境比较》[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06(
[4] 周成虎. 《二晏词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 硕士论文. 延边大学.2009
作文五:《情景交融诗歌的解读》2700字
情景交融诗歌的解读
情景交融诗歌的解读
?蓝安高
读懂文本是阅读活动的基本目的,也是 评价鉴赏的基础和根本途径.可是,平时学 习中甚至每年高考,诗歌鉴赏这一块,学生 常常心中没底,考试中常常乱写一气,得不 得分,全凭运气.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尽管 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这些 学生基本上没有读懂诗歌.
解读诗歌,一般学生感到最难的可能是 情景交融类诗歌,中国诗歌最具魅力的也是
.所谓情景交融类诗歌,这一类通常是全诗 字面上没有写人叙事的内容,更没有直接的 感情表白,字面上全是对景物的描写,而描 写景物的同时寄予着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 结果使全诗的情和景融为一体,不可分离. 正因为如此,这一类诗歌有蕴藉含蓄的特 点,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含不尽 之意尽在言外"就多指这类诗.我们很多学 生虽然也知道诗歌是言志的,"登山则情满 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切景语皆情 语"这些话都耳熟能详.但是,诗歌特别是 情景交融类诗歌,什么样的"景"表什么样 的"情"言什么样"志",我们的很多学生 却不甚了了,缺少积淀,以致造成本文开头 所说的那种状况.
情景交融类诗歌一般是选择一个一个的 "景"组成一幅"画面",然后,靠这幅"画 面"说话.靠这幅"画面"传情达意. ("画面"和"情""意"的结合即为意境) 那么.要读懂一首写景诗,要读出一首诗传 达的思想感情.我们除了好好研究诗歌描绘 的这幅"画面",好好研究构成这幅画面的 一
个个"景"之外,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办 法和途径呢?
比如,唐代着名诗人李益有一首题为 《听晓角》的诗: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片月孤.无 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注:唐代有大单于,小单于曲调) 这是一首典型情景交融类诗歌,这首绝 句写有六景:"边关(边城)","霜,
"月","吹角声","飞鸿","秋风". "边关(边城)",交待地点,说明诗人身处 边塞."霜",既透露出边城气候的寒冷和 景色的苍凉,又与下文的秋"相照应. "月",可能既是实景的描写,在中国古诗中 也是思乡,思家,思亲,思友的象征,何况 在"月"后面还有一个"孤"字,那更说明 作者内心因思念而深感孤独,寂寞和痛苦. "吹角声"是边塞特有,连"飞鸿"闻此声 奈103o阅读指津
200703
都徘徊不前,不愿飞去,可见其哀怨感人.
"秋风",说明边地已进入寒冷的季节,同 时,在中国古诗中,它还是悲情的象征.综 合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那个彻夜未眠 的诗人,借着他描绘的这幅萧瑟苍凉的画面 要向读者传达的不正是他孤独寂寞,凄凉悲 伤的思乡之情吗?
从对《听晓角》这首诗赏析看,"秋 风"交待了季候特征,月光映照下的"霜" 更显其苍A寒冷,这是从色彩,温度的角度 分析,另外再按中国诗歌的传统,分析惹人 愁思的"月"和"秋",这首诗歌的意境就 比较容易把援了.
结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 论:解读情景交融类诗歌最基本的方法就是 要全面分析诗歌描绘的一个个景物(文学上 叫"意象"),综合分析画面的色彩,光线, 时令气候(温度),状态(动静),远近这五 个基本方面.
第一,分析色调.绘画讲究用色,不同 色调的画面能表达画家不同的心理感受,反 映画家对生活的不同体验.诗人写诗亦然. 一
首情景交融的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上没有 色彩,那是很难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因 为客观景物不可能没有色彩.现代心理学研 究表明.不同的色彩能够引起人的不同的心 理感受.美学也强调:色彩具有表情性.美 国文艺理论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说:"那落 日的余晖以及地中海的碧蓝色彩所传达的表
情,恐怕是任何确定的形状也望尘莫及的." (《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年版,第455页)色彩像强光一样吸 引着人们的视线,最容易打动人们的心灵. 例如,红色热烈奔放,能使人兴奋激 昂;黄色明朗灿烂,让人感到快乐温暖;蓝 色使人想到天空和海洋,平和,宁静;绿色 使人想到初春的植物,生意盎然,欣欣向 荣;白色使人想到雪,纯洁,寒冷;黑色, 紫色使人想到夜,笼罩一切的夜,会有阴 郁,严肃甚至令人恐怖的感受等等. 如果我们的中学生了解了这些常识,再 来欣赏以色彩为特征的意象,可能就会少了 很多偏差.比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 垂下绿丝绦"那是在讴歌生机盎然的春天;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那是在礼赞田 园风光的美好;"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 水绿如蓝"那是时人对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美 好生活的回忆和眷念;"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是在抱怨边地气候的苦 寒,戍边生活的艰难,对朋友离别的不舍; "霜叶红于_-fl花"那传达的是对秋的挚爱 可能还有对晚年生活的自信;"看万山红 遍,层林尽染"流露i十{的是革命家的豪情等 等.
第二,关注"光线"和"时令气候(温
度y'.实际生活中与"色彩"密不可分的还 有"光线"和"时令气候(温度)",通常, 诗人高兴的时候就阳光明媚,风和日丽,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愁苦的时候就 "愁云惨淡万里凝","千里烟波,暮蔼沉 沉";闳适的时候就"迟日江山丽,春风花 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 《绝句二首》之一);豪情勃发时就天高云 淡,"晴空一鹤排云上…万水千山只等 闲";感到凄凉清冷的时候,就"山路元 (元,本来)无语,空翠湿人衣"(唐王为 《阙题二首》之一).这一特征中学生朋友们 不可不注意.
第三,关注意象的动静状态.事物的存 在都有其特殊的状态(这里所说的"状态" 只指"动"或"静").情景交融类诗歌对客 观事物状态的反映是带有作者能动性的,到 底是写其动态模样还是状其静态特征,作者 是有权取舍的,并且他们从来不吝惜自己的 这种权力,取舍的依据就是他们自己的心 境.于是就出现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 白鹭上青天"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 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不同. 拿杜甫来说,杜甫一生郁郁不得志,潦 倒悲苦,他愁苦的时候就写"岸花飞送客", 就写"无边落木萧萧下",就写落日写寒霜 写秋风写孤月写孤雁;他愉快的时候就写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留连戏蝶时 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还让黄鹂在翠柳 上呜叫,让A鹭在青天下飞翔.有趣的是杜 甫不止一次的让鸳鸯呀,雏凫呀,白鹭呀甚 至是老母鸡呀睡在暖暖的沙滩上,睡在清凉
的竹林里.原来那是他心情好,闲静自适. 总之,景物的动与静,似乎全凭作者心 情,全由诗人调遣.因此,我们阅读鉴赏诗 歌的时候就要通过作品所描摹的景物动静状 态的不同,去推断画面是生动的还是压抑 的,从而准确把握作者的心态.@
蓝安高,男.教师,现居湖北枣阳
作文六:《析《登高》中的情景交融》1100字
析《登高》中的情`景交融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杨纶称赞此诗为“杜诗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此诗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此诗之所以能获如此之高的赞誉,是因为作者能通过所见的秋天景色,把自已长年漂流,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表达出来,给人慷慨激越,动人心弦,也就是作者能很好地把自已之情融入到所见之景,既作者能把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如此之妙。
前两面句勾画出了一幅肃秋临天下的动人图景,一开始便有悲凉,萧杀之气氛。“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空旷,荒芜,凄清之气氛,在这惨淡的画面之下,又出现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之中的“无边”“不尽”更渲染了其广阔之景,萧萧之声,滚滚之势,将那悲凉,萧杀之景淋漓尽致地勾勒出来。让人不自然地走进他那样氛围中去,使人发问,他眼中的秋景为何如此凄厉,凛冽呢?这时我们看下两联就会使人明白他为何能描绘出如此悲凉,萧杀的景象。颈联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道出了作者长在外漂泊,流离失所与家人的分离的悲痛。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更进一步点明了悲凉,萧杀之景的由来,从“艰难”中道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及个人前途的担扰的苦痛,从“潦倒”中写出诗人不得志的忧愁和苦闷,使我们明白了作者的所描绘之景是因内心之情而来,是对个人内心苦痛的倾诉。
精赏其景,细品其味,那情与景的交融立现在我们的眼前。“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那惨淡的,但这惨淡之味中映照着诗人凄凉之情,特别是“猿啸哀”“鸟飞回”这两个细节,与颈联中的“悲秋常作客”“ 多病独登台”联系起来,让我们看到是一幅流离失所,漂无定居的真实写照,“萧萧”落叶,“滚滚”江水,给人的是一幅“萧杀”及“浩荡”的交融,从这交融中体味着作者内心的“悲”“病”之苦及心情的激荡不已。“落叶”意味着一年将尽,使人有韶光易逝之感,加重了作者的乡愁之情,更使诗人想到这样的情景何时“了”,对于这一“情”,在作者的心中犹如“滚滚”江水,一浪高似一浪,并且是源源不断。再看诗中的“万里”“百年”及“无边”“不尽”的相呼应,将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之苦,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逐不绝,使情与景完美交融相洽,使诗人超出了时,空的限制,遥想历史不禁要怅望千秋一洒泪,从而抒发自已壮志难酬苦痛。 前两联的气象宏伟之景,将诗人后两联所抒的“艰难苦恨”之情包含无遗,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后两联之情道出作者眼中的“惨淡”“萧杀”之景的原因。如此的“情”“景”交融,无怪乎前人会惊叫“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作文七:《诗歌中的“情景交融”》2900字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这一绝句,初看上去,纯然写景,未露丝毫情意。仔细读来,却如罗大经所说:“上二句见两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其中寓有诗人的一片“真乐”。这种写法,即所谓“融情于景物之中,托思于风云之表”。无怪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白成,两不相背”(谢榛语)。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从而达到融合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顾起元说:“作者内激于志,外荡于物,志与物泊然相遭于标举兴会之时,而旖旎快丽之形出焉。”用现在的话来说,情因景而物态化,景因情而意象化,这便是诗人进行形象思维和艺术构思的基本内容。而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便成了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胡应麟曾称道王勃五言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诗“不著景物,而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张戒也说;对景言情,“此乃众人之所同耳”,杜甫则“对景亦可,不对景亦可”。这是说,诗歌以言情为主,诗中不著景物,也未始不能写出好诗。被称作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题事只一句,余俱写情”即是如此。从我国的古典诗歌民族传统看,情景交融也标志着我们民族基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古典诗歌往往通过借景言情,寓情于景,使诗情画意高度融合,在艺术上则表现为含蓄蕴藉、诗味浓郁,使人读之有悠然神远之感。
诗歌,或借景言情,或寓情于景,或缘情布景,其中所写景物不只对诗人所抒之情起着规范作用,还显示着诗人思想感情的趋向,使诗人内在的乃至抽象的情感外化、客观化和对象化,从而加强诗歌的形象性、具体性、生动性。而且“情融乎内而深且长”“寓情于景而情愈深”,更加强了诗歌的美感,耐人寻味。刘熙载说得好:“‘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深入雅致,正是借景言情。若舍景不言,不过曰春往冬来,有何意味?”一首简短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千载之后,犹能激荡人们的心灵,怕是和它善于写景“绝去形容,略加点缀,即真相显然,生韵亦流动矣”(陆时雍语)有关。
情景交融的诗篇,能够使人有身入其境之感。情景交融的诗篇,景实而情虚,虚实结合,“妙在虚实之间”;景有限而情无限,有限与无限相统一,好在“近而不浮,远而不尽”。正如梅圣俞所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而“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于意”,各自领略到创作与鉴赏带来的美感。
诚然,以情景二者而言,情为主、景为从。因此,徒自描摹,为写景而写景,纵使声、光、色、态俱全,日月迭壁,山川焕绮,也不会产生感人的力量,从而完成诗歌意境的创造。大谢(灵运)、小谢(眺),有时不免为后人所诟病,就因为他们的诗作往往景多而情少。更不必说有些摹拟之作,仅仅是描绘景物,缺少真情实感,窒息了诗的生命。情探是诗歌生命之所系,诗人必得“以情会景”,否则就会造成“本自无意,不能融景”的后果。费经虞说得好:“青山、绿水、白云:红树无诗不有,而必知所以用之,非遂以此为诗也”。刘熙载则提出了“重象尤宜重兴”的说法,他说:“春有草树,山有烟霞,皆是造化自然,非设色之可拟。故赋之为道,重象尤宜重兴。兴不称象,虽纷披繁密而生意索然,能无为识者厌乎?”
诗人写景抒情,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景相间,具体写法,不一而足,贵在善于变化。试看杜甫如下三首诗: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倦夜》
这首诗前六句写景,一句一个画面,从初更写到天色微明。前四句仿佛客观地摹写,五、六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景物之中,而以飞萤、水鸟相比,暗示着诗人身世的孤凄。第七句点明诗人一夜未眠的原因,第八句总摄全诗,叹息一夜大好时光白白地过去了。这一句,有画龙点睛之效,有了它前六句景色全都活了。原来诗人忧念国事,感叹身世,才会一夜未眠。作者能对外界的景物变换体察得如此深细,正是因为有“情”贯穿其中。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景后情,融为一体。全诗气象雄浑、感慨深沉,用意曲折、一气流转。面对辽阔的江天,耳听清猿哀鸣,眼见飞鸟栖止不定,长江滚滚,落木萧萧,如何不引发诗人的身世之感?诗人把新愁旧恨浓缩在后四句诗里,参差错落、一语百情。由后四句回看前四句,可知全诗情景融洽,不着痕迹。情是景中之情,景是情中应有之景。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江汉》
这首诗第一联自嘲亦自负。第二、三联,情景相间、虚实并举,既写景又抒情,浑然一体。诗人用“共”“同”“犹…‘欲”四字,把客观景物和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最后两句,写出诗人“老骥伏枥”的情怀,显得意气昂扬。赵访曾分析说:“此诗中以情景混合言之,云、天、夜、月、落日、秋风,物也,景也;与天共远,与月同孤,心视落日而犹壮,病遇秋风而欲苏者,我也,情也。他诗多以景对景,情对情,人亦能效也;或以情对景,则效之者已鲜;若此之虚实一贯,不可分别,则能效之者尤鲜。”
通过上述三诗,可约略懂得情景交融的变化之法,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情景交融,关键在融。有些诗,情景并同,然而妍媸各别。谢榛曾说:“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日:‘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乎言表。”这大约是因为司空曙的两句诗,信手拈来、抒写自然、善藏善露,能给人以更多的美感。就是情与景融合得好,不露痕迹。由此可知,同是情景交融,也有高低优劣之分,或者说是有程度的不同。而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则是情景浑融、物我两忘的艺术境界。传统的美学观念中有一个显著特色,即认为世界万物具有类似人的精神、意识和性情。因此,诗人们往往追求一种“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的理想艺术境界,物我同一、浑然无迹。正如黄宗羲所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
与此相联系,诗人抒情写景,莫不“因性之自然,究物之微妙”。因此,同是情景交融之作,不同的诗人在写法与风格方面,各呈异彩、各有千秋。比如,“大概李(白)写景入神,王(昌龄)言情造极”(胡应麟语),又如:“耆卿熔情人景,故淡远;方回熔景人情,故脓丽”(周济语)如此等等。
情景交融,说到底不过是创造诗歌意境的一种手段或方式,要创造出既优美而又深切动人的意境,最终还得看整个诗篇的立意。所谓“情景交融,错综惟意”(胡应麟语),所谓“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惟意所适”(王夫之语),都明确地指出了在情景交融过程中,“意”所应有的统摄作用。所以,抒情写景,贵在立意。
(摘自“中华诗词网”)
作文八:《情景交融的中国山水画》2000字
教学内容 情景交融的中国山水画
知识目标: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与讨论,进一步学习客观地赏析山水画的方法。
能力目标:尝试运用专业术语来表达自己对山水画的独特感受。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在优秀山水画范例作品的赏析的同时,进行艺术形式的情感教育, 激发
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重点:运用所学知识客观准确地认识、评价山水画作品。
重点难点 难点:通过赏析中国山水画作品,体会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表现,理解人类与大自
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教学方法 展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具准备 课本、备课本、ppt课件 课 时 1 课 型 欣赏评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创设情境,自然导导入新课 欣赏一组风光摄影作品。 出课题,激发学生
同时思考:描绘山山川美景的诗词佳句有哪观看风光摄影作对山水画的兴趣。
些。 品,并交流描写山
提问:除了刚才欣赏的摄影作品和描写山川川美景的诗词佳
美景的诗词佳句,还有什么形式能够表达山句。
河大地的美呢,
观看画家笔下的大自然——山水画,导出课学生回答。
题——情景交融的中国山水画
新课讲授 一、了解山水画
1、山水画的概念 看课本。
2、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及形制。 观看幻灯片。
二、欣赏一组山水画与自然景色的对比图 让学生在对比赏
片,思考山水画与现实中的自然景色有怎样学生交流回答。 析的过程中,感受
的不同, 自然美与艺术美
的差异,从而进一师小结:中国山水画对自然的描绘,不是对
步认识艺术美源客观景物的简单再现,而是蕴含着画家对自
于生活又高于生然的理解,承载着画家的情感与愿望。
名作赏析 活的特点。 三、欣赏古今山水画名作,从构图、笔墨、
立意三方面来领略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1、中国山水画之构图
赏析作品:北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欣赏作品 赏析点:青绿山水,长卷形制,构图充分利
用了“三远法“的相互结合,散点透视的艺
术手法。作品意境:描绘了北宋的锦绣河山,
通过引导学生欣充满了其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
师生互动交流 赏古今名家山水师小结:中国山水画可以根据表现内容和主
画名作,深入了解题的需要,将天南地北的景物融合为一体;
中国山水画的造将春夏秋冬的景色置于一图,因此中国山水
型特点、笔墨特画具有超越时空的博大气派。
点、空间处理、意2、中国山水画之笔墨
境意趣等相关知赏析作品:现代 李可染《万山红遍》、《漓
识,感受中国山水江胜景》
欣赏作品,并参与画的艺术特色。 赏析点:墨色具有强烈的个人主观情感的表
画作赏析。 达,一红一黑,形成鲜明的对比。《万山红
遍》中,以浓重的积墨法画出山的浑厚,用
了大量的朱砂色来层层点满画面,画面呈现
出秋天的迷人景色,歌颂了祖国欣欣向荣的
时代。
师小结:中国山水画重视笔墨情趣,行笔讲
究勾皴点染擦,用墨讲究焦浓重淡清。笔墨
不仅是画家表现自然物象的媒介,还是画家
抒情达意的载体。
3、中国山水画之立意
赏析作品:南宋 马远 《寒江独钓图》 生回答:“孤舟蓑笠让学生在画面中
提问:看到这幅画,你能联想到哪首有相似翁,独钓寒江雪”。 读出诗意,感受山
意境的古诗词, 水画在意境表达
提问:哪位同学能结合《江雪》这首诗分析思考并回答。 上的独特之处。
一下该画所表达的意境,
师小结:一幅优秀的山水画作品,绝不仅仅
是单纯的技法堆积,笔墨渲染,意境的创造
非常重要。
4、依诗作画巧立意
情景设计:北宋徽宗时期,皇家画院每年都模拟北宋画院主考
要招收一名画师,“深山藏古寺”为题来构官,根据画面选择
思一幅画。 录取的对象,并说
师小结:第二幅画立意巧妙,虽然画面上丝明理由。 通过情景模拟,让
毫没有古寺的痕迹,但仅一个挑水的老和 学生轻松理解山
尚,却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古寺就“藏” 水画的意境表达。
在深山里。
欣赏评述 欣赏课本中的古今山水画作品,并思考:
1、你喜欢课本中哪幅山水画作品,它描绘学生欣赏并书写赏
了怎样的内容,传达出怎样的情感, 析短文。
2、从立意、构图、用笔等角度评述一幅你 以教材中文字及
喜欢的山水画作品,并写一篇赏析短文。 图片为基础,引导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学生根据自己的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欣赏了情景交融的山水画作品, 生活经验讨论交
课后拓展 感受了人类与大自然共同奏响的一曲曲“交观看山水动画《山流相关问题,深入
响乐画”。让我们再一次徜徉在山水之间,水清音》。 理解山水画与自
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 然风光、社会生活
播放山水动画《山水清音》。 的关系。
板书设计 情景交融的中国山水画
一、山水画
二、表现形式
三、艺术特色
1、 构图 “三远法”“散点透视”
2、 笔墨
3、 立意 “意境”
作文九:《唐诗情景交融的表现艺术》3200字
唐诗取材十分广泛,不拘一格。既有李白描写自然风光的《蜀道难》,也有孟浩然展示田园风情且具有旅游观光价值的《过故人庄》,还有杜甫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的《兵车行》和白居易描写君王悲剧的《长恨歌》……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愁,浪漫主义手法、现实主义批判手法,林林总总,可以说应有尽有!
诗歌通过形象反映生活,感染读者,而塑造艺术形象,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就是运用情景交融的笔法。其大体有以下三种:
一、寓情于景表现艺术
1.结尾寓情于景。景和情出现在诗里面,最常见的是先景后情,情因景生,即触景生情。也有些诗人,当他的感情奔涌时,忽然调转笔锋写景而去。可是仔细看来,景中含情,即把情寄托在景中,比直接把感情倾吐出来,更富诗味。如李白两首送别诗:
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开头一、二句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目的地,“烟花三月”不仅指出了别离的季节,也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境:江南三月,风光明媚,隐士孟浩然将去的又是繁华似锦,绣户珠帘的江南名都“广陵”,怎不令人心旷神怡?但透过字面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诗人对作为三吴都会的扬州,无限神往!前人由此称此句为“千古丽句”。
结尾两句,诗人顿笔,把依依惜别的情感巧妙地寄托在自然景物中。看伫立江边的诗人,目送故人乘船远去,渐渐消失于白云、碧水自然景物之间。而明丽的天空下,只剩“孤帆远影”,诗人确实掠过了一丝孤独和苍凉。但别情如流水,一江汹涌的波涛,奔向碧空尽头,仿佛代替诗人依依不舍地追赶远行的朋友,欲送上最真诚的祝福。人有情,水亦有情啊!自然之景和诗人的深情,水乳交融在一起了。
②《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人在首联描写了送别的环境,在颔联点明主题,在颈联生动地表达分手时彼此的心情:空中的白云飘拂不定,仿佛是你行无定踪的心绪;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也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尾联诗人调笔化用《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句,嵌入“班”字,以马的悲鸣,进一步渲染离别的气氛――我们挥手告别,从此各奔前程,两匹马似通人性,不忍离别而萧萧长鸣!动物尚如此,何况人乎?诗人把难分难舍的惜别情寄托在“马鸣”里,不愧为鬼斧神工!
2.开头寓情于景。寓情于景不单在诗的结尾.也有在开头。如唐朝杜甫的五律《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戒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57岁的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触景生情。
诗人在首联交代了登楼的背景,先写从前对洞庭湖湖光山色的仰慕,后写人生暮年,竟有幸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旖旎风光。颔联为千古名句,描写洞庭湖辽阔无边,分裂为吴、楚两地,吞日月,吐星辰,气势宏伟,气象万千,美丽壮观。他把喜悦之情寄托在登楼和湖阔雄壮的景物之中。然而诗人在颈联笔锋一转,回到现实:老病缠身,长期浮舟,与亲朋隔绝,孤身飘零,自身的孤寂境况与开头的壮丽景色形成很大的反差,原来诗人以乐写悲。在尾联里,诗人凭轩老泪纵横,不仅有感于凄苦的身世,更重要的是极目远眺,北方战乱未平,国家危难难收!这才是诗人悲痛涕零的真正原因。
整首诗意境浑厚深远,一唱三叹,悲喜交加,感慨万端,令人扼腕。
诗人写景抒情的手法,因人而异,如何寓情于景?或在开头,或在结尾,或在诗的一半,或只是诗的一句,完全取决于如何把感情表达得更完善,更酣畅,目的是使诗情真挚、深刻、饱满而热烈!
二、以景托情的表现艺术
诗人先抒情,后写景,这叫以景托情,它能构成一种感人的意象。如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有一年清明节,诗人到郊外踏青,在南庄看到一家院子里的桃树旁,站着一位美丽动人的少女。他向少女讨水喝。少女出于纯情对他表示好感,含情脉脉,人面与桃花交相辉映,放射出迷人的红艳光彩。诗人一开篇就抒发了爱美之情。接着诗人写今年重游旧地,桃花依旧盛开在春风中,可是,佳人却杳无芳踪。面对此情此景,他只好用“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景色去衬托人事已非的无奈和惆怅的心境。
又如唐朝刘方平的七绝《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这首诗前两句写室内的光线,随着纱窗日落、黄昏降临变得越来越暗,深宫里的金屋与世隔绝,昔日的恩宠和今日的被弃,造成失宠的宫女长期流泪,形成印痕,十分惜春伤怀。后两句写庭院之景对前两句所抒之情,起衬托作用。诗中,季节到暮春,百花已凋残,庭院空空如也,环境一片凄凉!虽然梨花遍地却无心开门欣赏了。诗人把这样一个景色描写安排在句末,烘托了宫女心中深深的怨恨。这即是先情后景,以景托情的典型例子。
三、情景交融的表现艺术
情景分写,先景后情,或先情后景已见上述。这里介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相互映衬,和谐交融的表现艺术。如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诗人在夔州,写重阳节登高时的感受。全诗紧扣夔州的独特秋色,抒发思念、怀友、谋生的艰辛和愁苦之情。
首联,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夔州地区独特的深秋风貌:山高峡陡,风急气爽,长江水面群鸟回旋。这既是一幅精美的秋景画,也是诗人丝丝悲秋的流露。颔联写诗人遥望群山,落叶飘零;俯视长江,奔流不息,波涛滚滚;眼前景物气势雄浑,境界旷远。但在“萧萧下”、“滚滚来”的写景中,暗含着诗人对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颈联和尾联:诗人由悲凉的秋景写到自己多少年来流落漂泊,奔波“万里”,“做客”他乡,集年老、多病、浪迹、孤独于一身,悲凉凄苦自不必提!而回顾艰难苦恨的一生,贫困潦倒,白发日多,国难家愁,何以排解?因病连酒已戒去,晚年的杜甫借酒消愁的机会也没有了。从结尾看来,情调未免太低沉。
诗人借登高写景抒怀,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无怪乎南宋的胡应麟在《诗薮》中称之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又如唐朝李颀的七律《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落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空岁月易蹉跎。
这首送别诗,是为送魏万去京城寻求发展而作。首联是一句倒装句,用寒霜、离歌之声,渲染了横秋肃杀的气氛,其中包含着分别时诗人失落的情意。颔联由南迁的大雁哀鸣联想到今朝的分别,诗人送友和被送人魏万都是千山万水的匆匆过客,如同那高飞的秋雁,别离时的叫声是伤感的。颈联描写了薄暮秋景,从宫中妇女夜晚捣衣声的单调乏味,似乎听出了众人向往的长安城,也有很多失意人,故诗人为朋友赴长安能否发展又平添伤感与忧思。尾联,诗人对魏万劝慰和期望:要珍惜光阴,努力奋斗,不沉迷于享乐。这恳切的劝勉言辞,似乎过了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尤不过时。
全诗亦情景交融,物景凄凉哀婉,感情凄楚惆怅,给人以“不知路在何方”之感。这是典型的古代悲凉凄怆的送别诗。
总的说来,吟诗或作诗,都要分得清诗中客观存在的景和主观感受的情。正如李重华《贞一斋诗说》所言:“诗有情有景,且以律诗浅言之:四句两联,必须情景互换,方不复沓;更要识景中情,情中景,二者循环相生,即变化不穷。”
作文十:《情景交融的作文200字》14200字
精选作文:长城的美景(200字)作文
我们的祖国有很多风景名胜,黄河、长江、长城、黄山、天坛&&,很多很多都是祖国的文化。 暑假到了我们全家要去旅行,我说去长城,爸爸妈妈一口同声的说好。第二我们全家去飞机场坐飞机没有多久飞机就到北京了我们下车又马上去坐公交车到长城脚下那气势是多么壮观我们慢慢的走我突然停了下来我看到了风景很好的地方我又想起了课本上的一句话;那时后没有机器长城是人们一砖一瓦的建起的,长城的古砖当不住洋炮的弹片是多少人用血保护了中国。 长城的风景是多么美丽是我们民族的美丽风景。六年级:1002985754
篇一:名胜古迹的作文
名胜古迹---长城
远远的便看见,长城犹如一条长龙,盘卧在山陵上。爬上长城,看着人群来来往往,我心中便产生一种好奇心,从高出往下看会是什么样呢,于是我便随着人群一起向上涌去。一路上我遇见了许多外国友人,想必他们也是久闻长城的大名,想来看看长城是怎样的壮观,宏伟.过了一会,我看见一个小房子似的堡垒,原来那就是烽火台,敌人来时,用来点狼
1
烟的,这不仅使我想起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抬头仰望天空,是如此的蔚蓝,再看看长城,仿佛还有很远很远,一直延伸到云端.由于下起了小雨,所以我不得不下去了,我仅仅爬到了835米处.哎!真是令人遗憾啊!不过看着下面的人群,我当然十分自豪.
望着人群,我想,这便是长城的吸引力.如果长城没有宏伟的气势,怎么会吸引那么多的游客?我又随着人群涌了下去......
此时我真的感受到了长城的宏伟壮观!
用情景交融的行式写关于名胜古迹的作文
一、选好景物定顺序,先总后分结构清 。
一般来说,写景物作文的顺序有以下几种:
1、时间顺序,即游览时间的先后顺序。先看到什么,再看到什么,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描写看到的景物。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不致于杂乱无章。
2、方位顺序。即站在固定点观察,按东南西北、上下左右不同的方位来写。这样可以将景物介绍得更加全面细致,使读者读后一
3、移步换景的顺序。即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不同的景物和场面。游览时,脚步迈向什么地方,笔就落到什么地方,这种写法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具体,使读者在读后有如身临其境一般。
2
二、认真观察抓特点,概括具体相结合。
很多同学在写景物时,容易犯“流水帐”的毛病。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景物,在下笔时一点不落地写下来,这就是没有抓住重点的原因造成的。如何抓住景物重点呢,
首先,游览时必须细致全面具体的观察,在写作时,对那些看到的重点景物要进行特别仔细的描写。如描写桂林的山,就要写出桂林山的形态、气势等来突出其特点。其次,要安排好文章的详略,抓住景物最突出的特点详细写,其它的都可以略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重点突出,清楚明白。
三、比喻联想写生动,情景交融抒真情。
写景物,如果少了描写,就不能让人具体地感知到它的“样貌”,难以形成清晰的印象。所以在写这样的文章时,可以对景物的外在形态加以致、生动的描写,或用比喻、排比,或用类比、联想,力求准确刻画,恰切描绘。此外,还可以围绕名胜古迹所发生的故事和人物的传说展开描写,增添一些神秘色彩。
写景物,不能为写景而写景。古今许多名篇佳作都说明了这一点。写作时,应该把自己的感情融化于景物之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文章结尾点明中心之时,还应该点明游览的意义,如反映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或通过自己在游览的过程中所吸取的教训、明白的道理等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教育意义。
3
篇二:最美的风景作文
接连下了几场雨,天天终于放晴了。阳光灿烂,碧空如洗。我的心情也和天气一样舒畅,迈着轻快的脚步,一蹦一跳地向公园走去。一路上,白杨树向我招手,小鸟也在树枝上吱吱喳喳地唱着歌。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公园。哇,这里好美呀~花儿五颜六色,黄澄澄的,蓝湛湛的,白花花的,红艳艳的??公园中心有一条大湖,水清澈见底,静得出奇。湖边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坪,小草弟弟从地里钻出头来,打量着这美丽的世界。瞧,远处的桃树,一棵挨着一棵,好似天边的云霞一般。这简直是世外桃源,人间天堂~
突然,一个身穿西装,佩戴领带的中年男子从不远处走来,他把一个刚喝完的饮料瓶随手扔在地上,头也不回地走了。这被一个刚巧路过的小男孩发现了,他弯下腰,捡起空瓶子,扔进垃圾桶,然后也一蹦一跳地走了。
这虽然只是一个小
小的举动,但令我为之一震。一个小孩,居然能做出一个连大人也做不到的动作~我在心里不禁暗暗夸奖小男孩。
这件事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一直。它将成为公园里最美的风景~
说起美的风景那可是太多了: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烟波浩渺的湖面,蔚蓝深邃的碧空;更有风光绮
4
丽的江南,千里冰封的北国,金碧辉煌的故宫,精致玲珑的园林,从自然风景到人工建筑,美的风景无处不在。
但是,再浪漫迷人的风景,再的建筑,也不会在我心中驻留多久,而妈妈在厨房中做饭的样子却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这时候,妈妈身上显现出来的美,使我沉醉,使我迷恋~ 厨房是妈妈的乐园。我喜爱看妈妈做饭的样子。她手拿厨刀切东西的动作是那样的优雅,每切一下都好像有满满的爱溢出来。尤其是煲浓汤时,她细斟慢酌,似乎多放一勺水,少放一点盐都是了不得的大事。 等到她端上一盘盘色美味香的菜肴时,身上便染上淡淡的烟味儿,那似乎是当了母亲的女人身上特有的香气。这香气不像花香那样清新,不像香水那样浓郁,而是一种特有的味道,使你觉得安心、惬意、满足和幸福。
桌上热气袅袅,还没吃就给人一种特殊的享受。看吧,那一块块脆的青瓜,软的茄子,绵的南瓜,雪白嫩滑的鱼片,是妈妈用爱把它们烹制而成的,吃了它们,我们浑身便溢满了母亲的爱,再没有任何烦心的事了~
自然风景很迷人,人工建筑很伟大,可它们再比不上妈妈的厨房。妈妈的厨房很朴素,妈妈的厨房不奢华,但它却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最美的风景
世界上有许多迷人的风景,每人的心中也会有自己认为是
5
最美的一处风景,也许是雄伟的中国长城,也许是气势磅礴的黄果树瀑布,也许是别人的一句问候,也许是百花齐放的春景。但我
认为,我心中最美的风景便是冬天的雪景。
雪花是雪白的,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它没有污染,很迷人。我
认为它们就是象征纯洁的一群可爱的精灵们。
下雪前,原先洁白的云朵慢慢地变成了一朵朵乌云,夹杂着红色、橙色、蓝色、变幻无穷,乌云遮住了蓝的像一块大水晶似的天空,天空瞬间变得昏昏沉沉的,仿佛要塌下来似的,令人窒息。雪慢慢地落
下来了,先是小颗粒状的,过了一会儿,便变成了鹅毛似的,最后,成了秋天的落叶一般,“唰唰”地降落了,我用手接了一片雪花,落到手中,瞬间融化了,变成一滴晶莹的小水珠,难道这不是纯洁的象征吗,我更加地喜欢这些小精灵们了。
雪还在不停地下着,它们像玉一样圆润,像雾一样轻,被刺骨的
寒风刮的在空中无拘无束地直打转,落在泥土上,可以冻死害虫;落在草丛上,为小草披上一层银装;落在围墙上,落在屋顶上,落在树枝上,整个世界都变成洁白的了,好像一幅洁白的水彩画~
6
雪停了,我和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快活地玩耍着,堆雪人,打雪仗。
雪啊~你是纯洁的象征,使人们更加崇敬你;你是世上最美的衣服,为大地万物披上银装;你是一幅迷人的水彩画,被人们所惊
叹;你是最美的风景,让我更加地喜爱你~
篇三:游长城游长城
爸爸要带我去游长城,我是多么高兴啊~
天刚蒙蒙亮,我就催爸爸起了床。可是当游览车开出北京城的时候,太阳已经升起老高了。
车子风驰电掣般地前进着,可我还嫌车子开得慢,恨不得让车子插上翅膀,立刻飞到长城。
长城终于到了。车刚一停稳,我就跳下车。阳光照耀下的长城在崇山峻岭中连绵起伏,好像一条长龙卧在山峦上,多么雄伟壮观啊~我迫不及待地随着爸爸登上了长城。
站在城楼上,我举目远望:长城随山而建,蜿蜒曲折,直通天边。城楼一个连一个,直指蓝天,我多么向往走遍每一个城楼啊~再看那一条条高高矮矮的山岭和洼地,看那一片片苍郁的树林和绿油油的庄稼,起起伏伏,犹如大海的波涛。在阵阵微风中,我仿佛听到了大海的轰鸣??这是多么美丽的山河,多么伟大的工程啊~(我怎能不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
7
我从一个城楼走向另一个城墙,尽兴地饱览了长城的美
景。
当我和爸爸踏上归途时,太阳已经西坠。透过汽车的玻璃
窗,我望着渐渐远去的长城,心里默念着:“再见了,长城~”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风驰电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迫不及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把
________比作________。
3(把文中用括号括着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线的句子,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答案(找
8
作业答案---上魔方格)
1(风驰电掣: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2(阳光照耀下的长城在崇山峻岭中连绵起伏,好像一条长龙卧在山峦上。长城 长龙
3(我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
4(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
(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
篇四:长城导游词作文400字
长城导游词作文400字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何宜臻,大家可以叫我小何。这次很荣幸能和大家游览长城。
远远望去,长城像一条巨大无比的长龙。近看,长城一眼望不到头。站在长城上看,一座座烽火台屹立在长城上,像一个永远不会倒的不倒翁。 长城还是古代一项重要的防御工程,从燕国开始修建长城,长城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
关于长城还有一个感人的传说。在修建长城的时候,除了60岁以上的老人不用去修建长城,其它的青年都得去修建长城。苏州书生范喜良,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不得不四处躲藏。有一次,他逃到了孟家花园,无意中碰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她和父母便一起把范喜良藏
9
篇二:作文
雨,好像是千万支魔指,好像是千万条琴弦,弹出了千变万化的声音。 春雨柔软,夏雨粗犷,秋雨苍凉,冬雨肃杀;因季节变化,情调各异。但是,雨色一样美丽,雨声一样动听。
在图画、音乐和诗歌里,有许多表现雨的佳作。图画中的线条色彩和音乐中的音符旋律都能表现出雨的空灵剔透。
轻细的雨花,像飘忽的雾,白茫茫的,轻吻着人的脸,微微觉着痒;又轻轻濡湿着衣裳。雨伞仿佛是风帆,在细雨蒙蒙中载浮载沉;也像一只只大翅膀,东南西北,无边无垠,因风四处飘航。
沉默的雨,无声胜有声;逗人的雨,真叫人喜悦。可以不必穿雨衣,在户外踯躅漫步,雨似蜜似酒,滋润着心灵。——这奇异的雨,梦幻似的教人幻想。 雨在不同的季节里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情致,请你选择一个季节中的雨作为描写对象,抓住带给你的某一种突出的感觉,写一篇抒情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2、不要写一种景物,要把雨放到一定的背景中去写,譬如雨
打芭蕉、雨浇灌田地、雨中行等,要通过对其他景物的描
写,来展示雨的魅力。
3、在提示语中寻找适合自己的选材角度和构思角度。
10
4、第一段不准超过5行。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5、全文不少于5段。
6、恰当引用古诗文,不超过4处。
7、要运用情景交融的写法,写景时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譬如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对景物进行形象传神的
描写。
结构思路要求:由眼前的雨写起,引用诗词名句美化文章开头——移步换景写雨中各种景物——写人物活动,深化主题——收束全文,呼应开头。
作文素材百宝箱: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
11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参考思路
欲扬先抑,开头先交代对春雨不喜欢的感觉,然后随着时空的变化,对春雨的感觉发生巨大的变化。
采用第一人称。
篇三:完整小学作文写作方法指导[1]
小学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一、怎样写人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继续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 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
12
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二)通过几件事写人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以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 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 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三)学会刻画人物
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 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
13
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 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 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
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
3. 动作描写
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
14
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卡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呢,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
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4.心理描写
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活“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 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
15
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二、怎样写事
写事要求清楚、具体。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小学生的继续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一)怎样写事
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
16
体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二)怎样写活动 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则眼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 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活
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三、怎样写景
17
描写景物,表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域风貌,赞美祖国的壮丽山河和大自然的奇妙,是记叙文的又一个重要类型。写景的记叙文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景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景物指提供人观赏的风景、建筑等;广义的景物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即自然环境和身会环境。换句话说,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风光、建筑物、动物、植物等事物的描写,所描写的景物在文章里占重要位置,这是写景记叙文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主要区别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有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背景介绍、环境描写,但它们在文章中不是主要内容,是为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为渲染气氛服务的。同理,写景记叙文里也有写人叙事的内容,但都是为写景服务的。
其次,写景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人物感情抒发表达出来的。作者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抒发感情,即所谓直抒胸臆,也可以通过写景表达出来,即所谓寓请于景;还可以在景物描写中蕴涵自己的主观感受,即所谓情景交融。要注意景物描写必须为人物的思想感情服务,与人物的思想感情相一致,不能孤立地、无目的地写景。
怎样写好写景的记叙文,
(一)要写出有特色的景物
一般来说,景物是各有特色的。同样都是公园,但每个公
18
园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例如,北海公园的白塔、九龙壁、颐和园的香阁、十七孔桥;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回音壁;紫竹院公园的竹子;香山公园的红叶等。同样是山,我国的四大名山各领风骚,独具特色。同样是水,长江、黄河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文明数千载。或烟波浩渺、横无涯际;或奔腾咆哮、气势磅礴。这些景色都以其特有的鲜明的特点闻名于世,只
有把它们的独特之处描绘出来,才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二)要学会观察
写景作文和看图作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观察作为写作的前提。观察景物与观察图画不同,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也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观赏庐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
(三)要借助想象和联想
在写景的时候,如果只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够的,还要写出景物的内在特征。而内在特征有时难以描绘,折旧需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即借助相关、相似,甚至相反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突出所写景物的特点。 其中,联想是最大
19
特点是由此及彼,它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可以冲决空间的阻隔,他可以使文章的思路开阔,让景物描写更形象、更感人,更能出神入化地反映出景物的内在特征。 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运用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既写出了庐山瀑布落差之大的特征,给人留下难忘印象。
(四)写景要抒情
写景,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外观。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正所谓“情随物迁,辞以情发”。景是情产生的基础,情是景的产物。因此,要求小学生不要单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呻吟。
五、怎样状物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一)怎样写物品
1.抓住特征
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对所写的物品仔细观察。因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物品,也会有某些席位的区别,也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
20
蛛蛛物品的特点写,就是抓住了这一物品是区别于另一物品的地方写。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1)按总一分一总的顺序写。
(2)按物品各部分的空间顺序写。
(3)有的物品,须按先外后内的顺序写,即先写外表,后写内里的顺序。
3.状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展开想象和联想,不仅使所状之物更加具体生动,还可以开拓作品的意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怎样写动物
大多数小学生都喜爱小动物,看了以后总想把它们写出来来。到底用什么方法,
才能写好描写小动物的作文呢,
1.写外形
首先,观察小动物(包括昆虫)的外形,一般是写小动物的静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其次,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三是按顺序:先整体一再局部一最后整体。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特别要注意提醒小学生“像——”、“犹如——”、“仿佛——”等喻词的使用。
21
2.写习性
写小动物,还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这些是小动物的动态方面。例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等。
小动物也 感情、情绪,这要靠小学生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实际上也就写出了小学生自己的感情。
(三)怎样写植物
提起植物,小学生的脑海力会出现许多花草树木的样子,但是要将平时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很多同学却感到很难,有的觉得无话可写,有的三言两语就写完了。怎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写前要细心观察所写的植物,并做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形状(外形)特征;再看颜色、枝叶的细部特征及生长环境,并把所看到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其次,安排好写作顺序。
1.可以从整体到局部
先写植物的整体特征,再写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果等为序,并突出写其中的一两部分。另外写的时候,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详细地描绘、刻画。例如描写树叶,就写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给人的感觉等;描写花,就写它们的大小、香味、色彩、花期等,使人有如身临其境。
22
2.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很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每个时期的形态各不相同的,所以,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3.写观察日记
可以用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来描述某种植物在一段时间里的生长、发育情况。
4.以四时变化为序
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割据特色,所以,还可以其四时的变换顺序。
5.托物抒怀,借物咏志
写植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外形和色彩的描写上,还应该在文章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感悟人生的哲理、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等等。用这种方法,要借助例文进行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在描摹植物形态的同时,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
六、怎样写游记
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的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的带领下,到公
篇四: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与“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
23
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例如:
1、2006年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福建卷)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作文库大全小升初中考满分高考满分高考零分
24
[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叙)。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析)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评)
2、 滁洲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答: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叙)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析)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评)
3、 题菊花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青帝:司春之神。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
答: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叙)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
25
芳。发挥想像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析)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评)
借景抒情或者寓情于景与情景交融不属于一个术语层面。前两者是修辞,后一种指意境。 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借景抒情的落脚点在情上,景是为抒情服务的,所以借景抒情不一定能够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比如:
窗外的柳枝轻拂着,是我对你温柔的爱。 这句话的重心是抒情。但绝对不是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则重在景,写景中含有情感。比如: 我们相互依偎在柳树下,柳枝们在温柔地相互缠绕。
这句话的第二句不是抒情,只是讲了柳枝在风中缠绕的事实,但是含有情在其中。情与景交融在了一起。
“借景抒情”重点在情,景物或意象是抒情的媒介;“寓情于景”重点在景,“情”包含在景物或意象之中。二者如果“表现出色”,就称作“情景交融”。
篇五:作文讲解---景物描写
作文讲解-----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交代背景;
二、渲染气氛;
26
三、烘托人物的心情;
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六、深化作品主题。
1.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鲁迅的《故乡》) 这段环境描写渲染了农村一片萧条、苍凉、冷清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悲凉的心情,为全文一开始就定下了抑郁深沉的抒情笔调。
2.“月亮出来了,冷冷的”。
——《羚羊木雕》
“冷冷的”月光与“我”的伤心的色调是一致的,恰当地衬托出“我”的心情。
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景物)环境描写。在我们平时写作中,最常见、最常用和最能为文章添彩的莫过于自然环境描写,因此,我们今天的目标是:
1、掌握并能运用一些景物描写的方法。
2、通过欣赏名家作品,学习如何适时地在自己的文章里运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理; 景物描写训练
1.晴空万里,云漫不经心地挪动着,为秋日增添几分活泼,
27
我的心情也正如这活泼的秋日,愉悦而又晴朗。走在家乡的小路上,感受着温暖的阳光,心情格外地舒畅。??阳光下,那片绿色上闪耀的晶莹的水滴,是爷爷的汗水,那柔和的微风,是爷爷的笑容~??天空那边,几朵白云在愉快地挪动,是不是也在耕作呢,
——《向爷爷学习》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是如何表现轻松愉快的人物心情,
2.天如墨,水如泪。我迈着沉重的脚步行走在风雨中,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丝丝的细雨顺着屋顶滑落下来,砸在我的头上,冰冷的水流在我的脸上,流到我的脖子上,我的心里,给我本就有点苦闷的心增添了几分冷清。
——《行走在风雨中》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是如何表现主人公失落伤心的情怀
目标:情景交融
1.要根据不同的心情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抓住特征进行描写。
2.恰当地运用修辞 (主要是拟人、比喻)和联想。
3.在景物前面加上暗示人物感情的修饰词。
4.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描写景物(色彩的明暗、形态情态、动静)。
5.点出心情。
展示你的成果
28
修改习作《沐浴在阳光中》
1、 请在适当的地方加上适当的景物描写。
2、运用你今天学习的景物描写方法,更好地表达小作者的情感。
修改习作《沐浴在阳光中》
? “你下课来我这里~”李老师对着我异常愤怒地说道。话音未落,课室一下子变得安静,连我的心跳声也可以清楚地听到。“不用说,肯定犯了什么错惹老师生气了……”后面的同学小声议论着。只有我心里清楚,是因为这次考试,50分~从来没有过的分数啊~我的心情糟糕透了……
?回家的路上,我的双腿像灌了铅似的。妈妈会怎么想呢,
?一进门,妈妈便兴冲冲地问我:“儿子,怎么样,考得如何,”我的声音一下哽住了,实在不知道说什么才能让妈妈能接受,因为,连我自己也接受不了啊~鼻头一酸,泪水竟忍不住往外奔,顾不得什么形象,就扑到妈妈肩上……妈妈楞了楞,用她那双温暖的手轻轻地拍打着我的背,似温暖的阳光倾洒在我的身上。“孩子,你甘心这样的分数吗,”我连忙摇头。“那么,你有决心要改变它吗,”是的,我使劲地点头。 “我想,我不会再这么差的~“呵呵……那还哭”
什么呢,妈妈相信你~你要做的就是证明给我看啊~不过,证明不了你的决心,我就要生气啦~”
29
?这就是妈妈那阳光般的爱。沐浴在这温暖的阳光中 ,给了我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我必能快乐无忧地成长~
“ 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 借助景物描写定能为你的文章增色,为你的情感添彩!
作业:《留住生命里的一片绿叶》
要求:1、内容健康积极;
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
3、运用景物描写3次以上,以景衬情;
4、字数不少于600字。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