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芙蓉楼送辛渐》500字
fú róng lóu sòng xīn jiàn wáng chāng líng 芙 蓉 楼 送 辛 渐 王 昌 龄
hán yǔ lián jiāng yè rù wú
寒 雨 连 江 夜 入 吴,
píng míng sòng kè chǔ shān gū
平 明 送
luò yáng qīn
洛 阳 亲
yí piàn bīng
一 片 冰
lù zhài
鹿 柴
kōng shān
空 山
dàn wén
但 闻
fǎn jǐng
返 景
fù zhào
复 照 客 楚 山 孤。 yǒu rú xiāng wèn 友 如 相 问, xīn zài yù hú 心 在 玉 壶。 wáng wéi 王 维 bú jiàn rén 不 见 人, rén yǔ xiǎng 人 语 响。 rù shēn lín 入 深 林, qīng tái shàng 青 苔 上。
作文二:《改写《芙蓉楼送辛渐》》400字
《芙蓉楼送辛渐》改写
——朋友,再见
2014级6.2 陈琪美
在秋天的一个夜晚,下着蒙蒙细雨,这是我和辛渐相处的最后一个夜晚。这一夜,我有些激动,也有些伤心。
夜深了,船上只有我们开了一盏灯。我们在灯下聊天:聊小时候如何玩耍,聊小时候如何读书,时不时大家开怀大笑;聊当下的时事,不免一阵唏嘘短叹;当聊未来的生活时,笑容又回到了脸上。
不知不觉天亮了,我们都依依不舍,可又有什么办法呢,这一趟,他非去不可。
船来了,在朋友即将登上船舷的一刹那间,我忍不住大声对朋友说:“辛渐,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要转告他们,我的心仍然是那样清正廉洁,如同贮存在玉壶里的冰一样晶莹剔透。”
我站在岸边,望着朋友远去的身影,不由得想起了我的家乡:田间弯弯的小路,路边的各种奇花异草,还有在树上唱歌的鸟儿,还有家乡的亲人??
想到这里,我心里默默地祈祷:朋友啊,珍重~希望你下次返回的时候,一定要把好消息告诉我~
作文三:《芙蓉楼送辛渐》500字
芙蓉楼送辛渐
朝代:唐代
作者: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注释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今南京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
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 作者介绍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作文四:《《芙蓉楼送辛渐》赏析》1500字
《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文 章
来源 课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 《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那场雨 那颗心 那生情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大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本诗大约作于第二次被贬时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系送别老朋友辛渐时而作。另一首为“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描写了第一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诗作淡淡的孤独,淡淡的哀愁,透凉的雨水淋在作者冰洁的心上,此生难了的情愫有谁能懂,有谁能解,
那场透凉的雨
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寒雨连江夜入吴”,虽是寂寂寒江,可刚才还是明月照高楼,现在江雨悄
然而来,莫非这秋雨也因离愁而生。诗人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又因明日送客不能借酒消愁,一醉方休。已是寒夜,又加寒江,再来透凉寒雨,增添了更多的萧瑟秋意,黯淡离别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连江的雨势连绵入吴,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心底无私天地宽啊。虽是寒雨透凉,但清爽,如同冰洁的心。作者听着雨声,看那雨景,始终有一种离愁萦绕心头,与老朋友相对无言,默默地平明来临。那场透凉的雨呀~请把离愁全部带走。
那颗冰洁的心
清晨,就要送走客人,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客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首先是孤峙的楚山,看楚山,心潮起伏,问楚山:你孤独吗,你的心像我一样冰洁吗,作者与楚山相依相偎,同病相怜。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象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逝去流水。作者与楚山一样的孤独,一样的被透凉的寒雨淋透,那样冰清玉洁。因孤独无人相识,也无人相知,更无人相诉,看着眼前的浩瀚而又洁白无瑕的江水,自然想起“玉壶”,千言万语只化作临别叮咛:“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
玉壶。”诗人真切袒露了坦荡的胸怀和坚贞的品格。“玉壶”已是因清澈见底而让人一览无余;“冰”更是因晶莹透明而让人表里皆悉。一颗如冰一般永远表里如一、高洁清白的心盛入玉壶,还有什么见不得人、见不得事的呢,吴地本也如“玉壶”一样,是洁净之地,毫无污染。而一颗冰洁的心毫无瑕疵,多么清正廉洁、积极进取,高风亮节,冰清玉洁,此乃“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那生难了的情
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开元二十七年被贬岭南即是第一次,从岭南归来后,他被任为江宁丞,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龙标,可见当时他正处于众口交毁的恶劣环境之中。诗人在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相互信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这捎去的不是给洛阳亲友平安竹报的口信,也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对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信念的告慰,对蔑视谤议的自誉。凄寒孤寂中,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诗人在凄凄寒雨中,谁能理解一颗冰洁的心,此生难了。
文 章
来源 课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
作文五:《EEPO教案(芙蓉楼送辛渐)》800字
“EEPO—有效教学”教案
课 题 芙蓉楼送辛渐 要素组合方式 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理解诗句的意思, 理清诗的层 次 赏析诗句,进入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内心所要表达 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 倾听,语言表达和相 互交流的能力
主体课型 重 点
知识目标 目 能力目标 标 情感目标 执教者 1、让学生自由读诗后,请 两学生分别朗读,使学 生了解诗中写了一件什 么事情。 2、检查学生自学生词的情 况。
初读古诗 认读生词 10 分 1、自由读诗 2、请两学生分别朗读 3、师生共评,从音准和感 情基调方面来评价, 最后分 出名次。 4、老师检查学生预习字词 情况。问“芙蓉”二字怎么 读?吴、平明、楚山、玉壶 怎样理解。
1、 会解诗题并理解诗题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理解诗句的意思 境。 2、了解诗句的层次 3、赏析诗句,进入诗的意
难
点
感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中心小学二校区六年级语文教师 1、小结古诗 2、拓展延伸
设 意
计 图
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理清诗的 层次。2、对偶的认识。3、赏 析古诗,进入诗的意境。4、 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 环
学 节
题词激趣 导入新课 5分
构建平台 合作交流 20 分
拓展 延伸 5分
操 作 流 程
1、老师给学生听一段送别 方面的音乐后问:同学们,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离 别是常有的事,有的人选 择用音乐来表达离别时的 心情,而有的人则选择写 离别的诗来表达心情。现 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 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并板书课题,
1、通过个别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诗句 的意思。2、小组合作交流,理清诗的层 次后,写在大卡片上并展示出来。3、通 过老师的配乐朗读,让学生进入诗的意 境,引导学生赏析古诗。4、小组合作交 流, 将所感悟到的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 情用大卡片写好并给大家看看, 师生共评 谁写得好。 1、 简 单 小 结 这 首诗。 2、 老师问: 我们 以前也学过 几首送别诗。 大家将记得 的送别诗朗 读出来听听 吧。
111214
作文六:《芙蓉楼送辛渐 赏析》1600字
新华中心小学校本课程 呱呱带你学古诗
fúrónglóusòngxīnjiàn
我爱读: 芙 蓉 楼 送 辛 渐
(唐) 王昌龄
hán yǔlián jiāngyarùwúpíng míngsòng kachǔ shān gū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luò yángqīn yǒurú xiāng wanyípiànbīng xīnzàiyùhú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小助手:
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
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平明:清晨。
客:在这指辛渐。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孤:独自,孤单一人。
冰心:比喻心的纯洁。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呱呱译古诗:
昨晚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清晨送别了好友,只留下了楚山孤独的影子。
洛阳的亲朋好友若有问起了我,就请转告他们:
我的心就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和诗人交朋友:
王昌龄(西元698-756年)字少伯,世称王龙标,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王昌龄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新华中心小学 呱呱带你学古诗 第13首
新华中心小学校本课程 呱呱带你学古诗
等。作品风格语言精炼、意味浑厚。擅于边塞军旅、闺怨、宫怨、送别。
呱呱说古诗: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
,取道扬州,北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
上洛阳。当时王昌龄可能是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第一句写道: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分明让人感受到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王昌龄没有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诗人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与亲友相聚,而自己留在吴地,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孤”字如同引线,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也表达了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闽南童谣串串烧? 一月炒麦葱,时令歌谣,
一月炒麦葱~二月炒韭菜~三月他沓沓滚~四月炒米粉~五月五家私~六月点熏支~七月七里里~八月鸡仔偷啄米~九月九奴才~十月掠去抬。十一月偷扛轿~十二月挚屎尿。
这是反映闽南地区时令节气特点的歌谣,大意是:一月炒肉配麦葱,二月炒蛋配韭菜。三月清明扫墓去,山上人群一排排。四月家家炒米粉,五月来把家私买。六月逍遥点支烟,七月鬼节忙祭拜。八月母鸡偷吃米,频频下蛋真勤快。九月九日重阳节,登山落后当奴才。十月宰猪庆丰年,污秽杂碎拿去埋。十一月份扛红轿,洞房张灯又结彩。十二月份得感冒,屎尿失禁真遭灾。
新华中心小学 呱呱带你学古诗 第13首
作文七:《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9400字
篇一: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桃花溪》 作者: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解】: ,、飞桥:高桥。
,、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解】: ,、鬓毛摧: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
1
【韵译】: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江南曲》 作者: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注解】: ,、江南曲:古代歌曲名。
,、贾:商人。
,、潮有信:潮水涨落有一定的时间,叫“潮信”。
《塞下曲?其四》 作者:卢纶 野幕蔽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注解】: ,、雷鼓:旧时也以祀天神之八面鼓解。实即擂鼓。
【韵译】: 在野外的营帐里摆开了宴筵, 为庆祝征羌戎的战士们凯旋。
《塞下曲?其三》 作者: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解】: ,、单于:敌人的首领。
【韵译】: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 单于趁黑夜悄悄地窜逃。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 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塞下曲?其二》 作者: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解】: ,、草惊风:风吹草丛,以为有猛兽潜伏。
2
【韵译】: 夜里林深草密,忽然刮来一阵疾风; 是猛虎吧,将军从容不迫搭箭引弓。
查看更多>>篇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作品简介】
《芙蓉楼送辛渐》由创作,被选入《》。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 习古堂国学网 的栏目。
【原文】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解】
1. 芙蓉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
2.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3.寒雨:寒冷的雨。
4.连江:满江。
3
5.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简称这一带为吴,与下文 楚 为互文。
6.平明:清晨天刚亮。
7.客:指辛渐。
8.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9.孤:独自,孤单一人。
10.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
11.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12.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黄河南岸。
【韵译】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翻译】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4
【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另一首为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说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
【讲解】
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行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 芙蓉楼 )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前两句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朋友此番远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
5
技巧,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在芙蓉楼送辛渐。)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二句中的 平明 点明送客的时间; 楚山孤 ,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一定要问到诗人的情况,所以诗人送别辛渐时特别嘱托他: 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像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
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构思新颖,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一片冰心在玉壶 是诗眼,但历来人们都认为 玉壶 与 冰心 一样,都指人的品德美好,这不符合实际。
玉壶 具有多义性,它可以指酒壶、月亮、灯、滴漏等。把 玉壶 解释为酒壶,既是推杯换盏时的谐谑,也极符合王昌龄当时的心态。全诗音调谐美,诗风沉郁,又采用问答形式,别开生面。
寒雨连江夜入吴 ,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
连 字和 入 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
6
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屋前白马、池中荷花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 平明送客楚山孤 的开阔意境。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象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 孤 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
7
阳亲友的深情。
本诗写于唐开元二十九年之后,诗中提的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江雨苍茫中,诗人送别了即将回到洛阳的友人,虽然正处于众口毁谤的恶劣处境之中,但他看到的是水天相接的吴江楚山,心中明朗,并无一丝凄风冷雨,他托友人告知洛阳的亲朋们:他有的仍然是一颗纯洁的玉壶冰心。
精巧的构思与深婉的用意溶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二句中的 平明 点明送客的时间; 楚山孤 ,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一定要问到诗人的情况,所以诗人送别辛渐时特别嘱托他: 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象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
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构思新颖,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一片冰心在玉壶 是诗眼,但历来人们都认为 玉壶 与 冰
8
心 一样,都指人的品德美好,这不符合实际。
玉壶 具有多义性,它可以指酒壶、月亮、灯、滴漏等。把 玉壶 解释为酒壶,既是推杯换盏时的谐谑,也极符合王昌龄当时的心态。全诗音调谐美,诗风沉郁,又采用问答形式,别开生面。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 习古堂国学网 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寒雨连江夜入吴 ,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
连 字和 入 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 平明送客楚山孤 的开阔意境。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9
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象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 孤 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点评】
中芙蓉楼原名西北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市)丞,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寒雨连江夜入吴 ,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
10
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
连 字和 入 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 平明送客楚山孤 的开阔意境。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象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 孤 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1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 清如玉壶冰 (《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崔颢、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据《唐才子传》和《河岳英灵集》载,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 谤议沸腾,两窜遐荒 ,开元二十七年被贬岭南即是第一次,从岭南归来后,他被任为江宁丞,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龙标,可见当时他正处于众口交毁的恶劣环境之中。诗人在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相互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
尽谢炉锤之迹 (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
12
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 七绝圣手 。
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 故园今在霸陵西 ,又有《霸上闲居》之作。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番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他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开元十五(727年)年进士,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王昌龄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孟浩然由于喝酒过多而病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龄
13
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还有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与孟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与李白相见,又都在贬途。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 、李颀等诗人交游,也都有诗。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除了上文所说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有人认为在天宝六载秋。《詹才子传》说他 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 。《河岳英灵集》说他 再历遐荒 ,《旧唐书》本传也说他 不护细行,屡见贬斥 ,被贬为龙标尉。
更为可悲可叹的是,王昌龄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迂回至亳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唐才子传》载:王昌龄 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 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 晓大渐沮。
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 诗家夫子王江宁 。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
14
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綦毋潜、李颀、岑参、、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 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英汉对照】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15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AT HIBISCUS INN PARTING WITH XIN JIAN
Wang Changling
With this cold night-rain hiding the river, you have e
into Wu.
In the level dawn, all alone, you will be starting for the
mountains of Chu.
Answer, if they ask of me at Loyang:
One-hearted as ice in a crystal vase.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寒雨连江夜入吴,
? ? ? ? ? ? ?
平明送客楚山孤。
? ? ? ? ? ? ?
洛阳亲友如相问,
? ? ? ? ? ? ?
一片冰心在玉壶。
? ? ? ? ? ? ?
篇三: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6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解
,、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篇四: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设备搜寻中...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篇五: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7
文章类型:诗词赏析 文章来源: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解:
,、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韵译: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那场雨 那颗心 那生情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大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本诗大约作于第二次被贬时开元二十九年以
18
后,系送别老朋友辛渐时而作。另一首为“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描写了第一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诗作淡淡的孤独,淡淡的哀愁,透凉的雨水淋在作者冰洁的心上,此生难了的情愫有谁能懂,有谁能解,
那场透凉的雨
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寒雨连江夜入吴”,虽是寂寂寒江,可刚才还是明月照高楼,现在江雨悄然而来,莫非这秋雨也因离愁而生。诗人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又因明日送客不能借酒消愁,一醉方休。已是寒夜,又加寒江,再来透凉寒雨,增添了更多的萧瑟秋意,黯淡离别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连江的雨势连绵入吴,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心底无私天地宽啊。虽是寒雨透凉,但清爽,如同冰洁的心。作者听着雨声,看那雨景,始终有一种离愁萦绕心头,与老朋友相对无言,默默地平明来临。那场透凉的雨呀~请把离愁全部带走。
那颗冰洁的心
清晨,就要送走客人,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客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首先是孤峙的楚山,
19
看楚山,心潮起伏,问楚山:你孤独吗,你的心像我一样冰洁吗,作者与楚山相依相偎,同病相怜。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象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逝去流水。作者与楚山一样的孤独,一样的被透凉的寒雨淋透,那样冰清玉洁。因孤独无人相识,也无人相知,更无人相诉,看着眼前的浩瀚而又洁白无瑕的江水,自然想起“玉壶”,千言万语只化作临别叮咛:“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真切袒露了坦荡的胸怀和坚贞的品格。“玉壶”已是因清澈见底而让人一览无余;“冰”更是因晶莹透明而让人表里皆悉。一颗如冰一般永远表里如一、高洁清白的心盛入玉壶,还有什么见不得人、见不得事的呢,吴地本也如“玉壶”一样,是洁净之地,毫无污染。而一颗冰洁的心毫无瑕疵,多么清正廉洁、积极进取,高风亮节,冰清玉洁,此乃“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那生难了的情
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开元二十七年被贬岭南即是第一次,从岭南归来后,他被任为江宁丞,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龙标,可见当时他正处于众口交毁的恶劣环境之中。诗人在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
20
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相互信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
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这捎去的不是给洛阳亲友平安竹报的口信,也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对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信念的告慰,对蔑视谤议的自誉。凄寒孤寂中,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诗人在凄凄寒雨中,谁能理解一颗冰洁的心,此生难了。
21
作文八:《芙蓉楼送辛渐 教案》1400字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时间:一课时
新的读法:通过不同的读的方式,使学生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 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生背诵《赠汪伦》)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
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
3、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
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4、师板书题目:芙蓉楼送辛渐
二、学习古诗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1、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
(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2、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1)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芙容楼送辛渐
送:送别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1
芙容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
(2)强调题目读法:芙容楼/送/辛渐
(3)齐读题目
(4)师:王昌龄的好朋友是辛渐,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
谁啊?(孟浩然)
(5)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昌龄的生平呢? 王昌龄(约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唐代诗人。 2、抓字眼,明诗意。
(1)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
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
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平明:清晨。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 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他嘱咐朋友,
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师小结:读了这首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多诵读,悟诗情
(1)复习诵读方法。
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
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小
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
(2)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
朗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其他小组。
(3)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 【新的读法:通过不同的读的方式,为学生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提供有力保障,
实现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四、课外拓展
1、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生自己说说以前学过的或读过的送别诗)
五、总结
2
一首简短的古诗, 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 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
反复诵读,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
作文九:《芙蓉楼送辛渐 教案》1200字
芙蓉楼送辛渐
内乡县灌涨镇中心小学 程红晓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冰心”、“玉壶”理
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重点:
感悟诗人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颂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
辛渐》。
2、板题。强调:“芙蓉”的写法、意思。
3、齐读题目。
让我们带着学习古诗的饱满热情再读题目。 既然是送别,让我们再带着淡淡的忧伤齐读题目。 4、用一句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介绍诗人。
二 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畅。 ?结合文中注释,四人一小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写了些什么。
?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2、回报交流。
(1)指名读诗。随机学习“壶”字。
再齐读。
(2)从诗的前两行,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想一想:诗中的哪两个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 什么样的雨称为 “寒雨”呢,“寒雨”怎么样呢, “秋风秋雨秋煞人”, “寒雨”不仅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
别的暗淡气氛。
谁“孤”呢,仅仅是“楚山孤”吗,还有谁是孤零零的, 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写了些什么, “冰心”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诗人想说明什么, “玉壶”又是什么样子呢,
诗人把自己的心比作玉壶里的冰一样清正廉洁。在与好友分别的时
刻,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自己呢,
出示写作背景。
阴霾的天气,远离的朋友,再加上众口的毁谤,朝廷的贬谪,诗人没
有退却,而是勇敢的面对一切。
所以,临别之时,王昌龄坚强地对辛渐说——
一切的一切,王昌龄没有失望,而是乐观地对辛渐说——— 让我们像王昌龄一样,坚强而乐观地说———— (4)同学们已经会从前两句诗中读出孤独、凄凉,从后两句诗中读
出乐观坚强。你们会读诗了,你们会吟诗吗,
吟诗,就要入情入境的吟诵,抑扬顿挫慢慢的吟出诗的韵味。 试读。
指名读。
3、拓展延伸。
人生自古重离别。你们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4、小结:人生自古伤离别。可是,今天的离别不正预示着明天的重逢吗,只要我们心中有彼此,只要我们学会珍惜,离别将不再是忧伤。
三 学用结合,多元训练
1、解释:
平明—— 冰心——
朝诗人 写的一首 诗。诗2、 《芙蓉楼送辛渐》是
人与友人分别的时间是 ,具体地点是 ,友人所去的地方是 。
3、最后一句是运用了 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 的品格。
4、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 坚强 冰心
孤 乐观 玉壶
作文十:《芙蓉楼送辛渐教案》600字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基本教学: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能背诵古诗。
2、情感态度:通过学习古诗,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3、能力运用:自己会写离别赠言
第一课时
一、以情导入:
离别之际有没有让你牵挂的朋友,念念不忘的友情?你又有何话想对他(她)说呢?
二、学习古诗:
1 .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2. 指名读,纠正不正确发音。
3.再读,(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 4.学生个人诵读展示。
5.集体诵读 6.出示问题,初步理解
学生说自己认为的诗意,教师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的说。 描述诗的意境。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第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后两句,写的是自己,但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一定要问到诗人的情况,所以诗人在送别辛渐时特别嘱托他:“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象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也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本诗既写了朋友的离情别绪,更加写出了自己的高风亮节。
展开想象诵读诗,师生共评
7 背诵:(1)试背——互背 (2)指名背——齐背。
三、积累训练
诵读,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