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萦绕耳畔的心音》900字
萦绕耳畔的心音
曹译丹
与益然志愿者协会的结缘,来源于我的朋友介绍。一开始朋友跟我说的时候,说会长是一位17岁的脑炎患者,出于好奇,一直想有机会见见他。那是今年的寒假,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三月有余。
初次见到小双,是在清明节前的南湖公园环保的活动上。那是我第一次参加活动。他那天穿着红色的夹克,手里拿着对讲机组织活动,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和其他的阳光大男孩没有什么不同,真的,当时活动完之后,我甚至还以为会长我没见到呢~
老实讲,之前一直对协会存有戒心,因为彼此素未谋面,所以每天除了在协会签到,不怎么在协会的群里说话的。但是自从那次活动之后,我经常在群里冒泡了,也逐渐的对协会、对会长、对公益也都有了全新的认识。
对于小双的个人经历,一开始被他们说出来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原来他阳光的背后,却真的是一个让人心酸的故事,我必须要承认,看完群友发过来的,他的经历后,我真的落泪了,真是,老实讲我也是从小有病吧,我完全能体会到身体的缺陷所带来的白眼,心里是什么滋味,也可能我比他幸运,没有经历那么多的坎坷,我时常也在想,如果把我换到小双的位置上,让我去经历这些的话,我可能还真的会承受不住的,所以从这方面,我佩服他。
跟小双见了几面,交流并不多,但是他教给我的,不只是他的坚强,更是他对社会的感恩,参加协会活动以来,我觉得我真的变了很
多,过去更多的时候,其实我是在怨天尤人,埋怨、抱怨着社会的不公平,也完全不知道、不理解“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更不懂得想去回报社会的意义。
而对于我,恰恰欠缺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对社会的感恩,这也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最重要的,而益然志愿者协会、小双用他的经历告诉了我,不要生活在抱怨中,而是要学会感恩和回报。这种无言的声音,在我耳边久久回放。
备注介绍:兰廷双:长春益然公益志愿者协会创始人, 农安人,14岁开始创办公益事业。年仅17岁的他现已拥有近千人的支持。
作文二:《萦绕耳畔的歌声》500字
萦绕耳畔的歌声
宿迁钟吾初中初一(4)班陈慧梓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我想这首歌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它就是——《隐形的翅膀》
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对“隐形的翅膀”,只有它才能让你飞在人生的高空。有很多人就有疑问,终究是什么力量使你飞起来的呢?我想是坚强,有了坚强,你就不会那么脆弱,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在孤单中学会坚强,在坚强中找回自己;我想是努力,只有努力了,这对翅膀才会带你飞过希望。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我想在努力的同时,梦想也不可缺少,让自己的梦想开花,在阳光下大胆的追逐,梦想就将挂在你那对隐形的翅膀上,只要你愿意摘,就一定可以摘得到。
张韶涵的这首《隐形的翅膀》,曾经感动了许多人,也鼓舞了许多人。学校里,商场里,大街小巷里,每一个人都在哼着这首小调;每个人都心潮澎湃;每个人都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太多的感谢。
我喜欢听歌,在歌里可以倾诉你的烦恼,在歌里可以找到知音,在歌里可以寻找到一个永不破灭的梦。
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我都会想,如果我真有一对隐形的翅膀该多好啊,可是现实摆在了我的面前。因此做什么事不努力是不行的,即使你想象力再好,无动于衷的幻想,也只是一个泡影。
人生就是一场梦,当你苏醒时,也许它已经消失了,所以请大家珍惜这段美好的人生吧。
最后,把这首歌推荐给大家,希望你们能喜欢。同时,也愿你们在人生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作文三:《萦绕耳畔的“天堂铃音”》6000字
牛年新春,我极其磨蹭又卖力地,老牛般犁着一块“地”―――追记四川省南江县原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瑛的长篇通讯。每天伏案十几小时,仅仅出产数百字,用了半个多月才将一篇8000余字的《回荡大巴山的呼唤》脱稿。
一篇通讯之所以那么“磨”,一是主旋律人物要写得可亲可读有一定难度,我容不得自己的文章假大空,因此不得不“磨”;二是王瑛事迹对我产生心灵震动,可她的事迹多为琐碎之事,我必须在写作上下功夫,想办法使这些事迹有机抱团,互为推助,这样才能将同样的心灵震动传递给读者;三是由中纪委、中组部、中宣部共同组织的这次采访,是与30余家中央新闻单位记者的同台竞技,我作为文汇报派出的记者,可不能给报社抹黑;四是牛年春节前后,我远离应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时间上允许我对一篇文章细细打磨。
《回荡大巴山的呼唤―――追记四川省南江县原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瑛》一文刊登在文汇报2月9日第四版“特稿”专版上。2月20日,采访组织者给上海市委宣传部及文汇报社寄送表扬信,评价此文“主题鲜明、突出,感情真挚,富于感染力,构思有新意,文笔生动优美,是这次典型报道最好的作品之一……”可以说,《回荡大
巴山的呼唤》一文是我从业以来写得最艰难、最用心的通讯,能获得这样的肯定,也算是苦劳没有白费。
一
我于今年1月初得知自己是“中央新闻单位王瑛同志先进事迹采访团”一员,随后便开始了前期的案头准备。我从网络等媒体上不多的几篇文章中,对王瑛这一人物获得了大体印象:被当地群众誉为“党的忠诚卫士、人民的贴心人”,是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
在确诊自己患上肺癌晚期、进入生命倒计时后,她的人生选择是坚守岗位顽强拼搏,为党的纪检监察事业、为老区人民鞠躬尽瘁。2008年11月27日,47岁的她走完了生命的最后旅程。这些已有的报道,素材大多是粗线条的,尤其缺乏对人性的深入挖掘,不太容易让读者动容。前期的案头准备让我感到压力:王瑛很难写,但又必须要写好。
二
采访团是1月10日出发的。第一天的日程让很多第一次参加这类采访的记者们不太适应:早上6点多赶到机场,乘坐8点的飞机,本来应该在绵阳落地的飞机因当地浓雾不得不转抵重庆,半个小时后又从重庆飞往绵阳,匆匆用饭后立即赶往大巴山深处的南江县。从14:30到19:30,大部分时间都在崎岖山道上颠簸,抵达下榻的宾馆时天已全黑。也就是说,从北京抵达南江,我们经过了12个多小时的长途奔波。当晚,我们打仗般地吃完晚饭,便参加了协调会,会后又进行采访……一直到凌晨才赶回宾馆。
直至1月15日返京,连续5个晚上都是采访到零点以后,第二天8点多接着工作。
对于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的工作强度,我从心理到生理上均已十分习惯。与以往所不同的是,这次许多时间是在崎岖危险的山道上度过的,那种抖筛子一样的颠簸让我们尝尽了“蜀道难”的滋味。1月12日晚,采访团的车在漆黑狭窄的山路上摇晃着往前开,路遇一位妇女和3个小女孩,采访团团长、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刘汉俊邀顺路的她们上车,不然,她们还要走好几个小时山路。据那位妇女说,在这样的山路上,交通事故时有发生。1月13日,我们在前往巴中市采访途中,还真是碰到了一起车祸。刘局长和中纪委、四川省的几位领导带头跳下陡坡,奋力营救,终于将卡在车里的伤员救出紧急送往医院。
三
这次采访和以往一样,在必要的集体采访以及听取报告之外,采取分组轮采的模式,即根据媒体性质的不同,记者们被分成7个组,分别对7类采访对象进行采访。每采访完一组,就进行轮换。我与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的6位记者分为第一组。
每一次分组采访,结束的时间有前有后,我们这一组一旦结束得早,我就主动参加其他组的采访,而不是被动等待,并利用一切时间单独邀约采访对象以进一步了解细节。后来证明,这一主动出击的采访方式对开拓思路非常有帮助。
比如,1月12日上午,我们有两个组的记者前往南江县上两乡采访,回程途中,我建议随组的刘局长组织大家寻访“感恩餐厅”。“感恩餐厅”这一线索,正是我通过主动出击后,从一个叫韩佳峻的“背二哥”(用背篓背运东西,以此赚钱谋生的民工)那里得知的。这一线索我比我们这一车的其他记者知道得更早,我对“感恩餐厅”的描述因此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兴趣。刘局长果断拍板,采纳了我的意见,让采访车立即专程去采访“感恩餐厅”,而且要求所有记者都必须到场。这一“计划外”的采访带来了意外的惊喜,我们在餐厅外偶遇爱唱山歌的“背二哥”廖庆和,他给我们讲述了王瑛给他盖被子的故事,还唱了一段写给王瑛的山歌。团长当即要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用同期声。
在王瑛同志先进事迹的集中报道推出后,“感恩餐厅”、“廖庆和”等内容,无一例外被采访团所有记者采用,成为呈现给读者和观众的一段段生动文字和一帧帧精彩镜头。
通过大量的实地采访,大家手头的素材越来越多,包括王瑛帮乡亲们修建的“连心桥”、她一直牵挂的养牛场、她送给贫困老农余长太的过冬棉被、她办公室里的药盒药水和行军床、她梳妆台上的首饰盒、她欠下8万元债务的欠条……素材很丰富,但也很庞杂细碎,且几乎没有一个素材具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这就要求我必须要找到一个好的结构,把这些素材很艺术地装进去,就像是寻找一根线,把看似零散的珠贝有机地串联起来,成为一条整体效果还不错的项链。
四
以前历次对典型人物的采写,我均是在采访结束后、反复消化素材的基础上,渐渐形成思路的。这次很意外,思路是因为采访中的一个细节而自然冒出来的,这让我对即将要写的文章做到心中有数。而随后不断补充的素材,恰恰都可以被我假想中的文章的红线给串起来。
我所说的这个细节就是王瑛的名片。在一次集体采访中,团长让南江县纪委的同志给我们每个记者发了一张王瑛生前的名片,职业敏感使我在拿到名片后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拨打名片上的手机,发现另一端的接听被设置成了留言。我立即将这一发现告诉大家,刘局长建议其他记者也打一下这个通往“天堂”的电话。
手机中的留言是这样的:“您好!我现在暂时无法接听您的电话,现在是我的自动应答,我会尽快与您联系,再见!”随即忙音……明明阴阳两隔,却仿佛不曾离开。
王瑛的同事们说,生前,她的电话很忙,份内份外的事都往自己身上揽。身材娇小、长相文静的她,走路办事风风火火,是个泼辣的辣妹子。
这个电话带给了我灵感:我是否可以借用电话作为线索呢?要立体地呈现王瑛,一定得观照到她创新工作方法、不畏权贵、动真斗硬、情系百姓、关爱家人等方方面面,这些方面是否都可以和“电话”联系上呢?
在过滤、梳理已掌握的素材后,我发现这一设想完全可行。1月14日,采访团举行采访策划会,要求各位记者汇报一下写作思路,我的汇报被评价为“比较巧妙且已成型的思路”。
我打算在题记中提及“思念的铃音”,正文分成数个部分,每一部分用一个与电话有关的例子做开头。比如:第一部分写王瑛的好学、创新,例子是打电话给需要信访投诉的双方当事人,让他们面对面解决问题;第二部分写王瑛敢于碰硬,例子是有人给她打恐吓电话,可她依然铁骨铮铮主持正义;第三部分写王瑛关爱老百姓,例子是打电话把贫困学生黄霞叫到办公室,交给她上学的学费;第四部分写王瑛患上肺癌以后的生命倒计时,例子是接到急电后,王瑛亲自指挥群众救灾;第五部分写王瑛对家人、亲人的感情,例子是在外地上大学的儿子给她打电话,她“生气”地说:“好好学习,没事少打电话”……脱稿后的《回荡大巴山的呼唤》正是采用了上述结构,小标题也做在铃声上,分别是:铃声传民意:投诉有门,监督有方;铃声是考验:胆
小鬼自保,勇敢者无畏;铃声送温情:常怀体恤,常念感恩;铃声如军令:呼吸可以衰竭,脚步不能停歇;铃声诉亲情:生命有终点,牵挂无尽头。
与最初设想不同的是,我并没有把那些例子放在每一部分的开头。实际写稿中发现这样做会过于形式主义,过于机械,会影响文章的情感表达和力度。我只是把“电话”、“铃声”、“急电”、“手机”等关键词暗藏在每个部分,和小标题作呼应。
大标题本来也是做在铃声上,原定为“伴着铃声的背影”。送审时,刘汉俊副局长建议我斟酌标题:小标题做在铃声上,是一种巧和新意;大标题做在铃声上,是不是过于小气?而且当领导的都忙,“伴着铃声的背影”显示不出王瑛的特别之处。我觉得他说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决定改大标题,但又不能改一个和铃声毫无关系的标题,否则,就和小标题脱节了。
后来,我在文中用了一个比较自然的语义转换:“仿佛,借用大巴山的层峦叠嶂,就可以把那思念的铃音回荡成大巴山的呼唤,唤来她在天际对这片热土的又一次回眸……”从这句话出发,大标题定为《回荡大巴山的呼唤》。呼唤由铃音幻成,与小标题在意思上完全对接。新改的大标题显然比原来的大标题增加了气势,也因此获得了相关领导、同仁的肯定。
五
上文中已经提到,此次采访所获素材比较庞杂、分散、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为了要写得可读,我确实费了很多脑子。我相信,技巧地去呈现素材,可以取得与平铺直叙完全不同的效果。
这里略举几个运用技巧的例子:在“连心”二字上做文章。在第三部分“铃声送温情:常怀体恤,常念感恩”中,我先用现场亲历的采访,带出“连心桥”的故事,然后用一句“王瑛对老百姓常怀体恤之心,老百姓对王瑛常念感恩之心。她和老百姓之间,有说不完的‘连心桥故事’―――”牵出她和百姓之间其他的故事。我在材料比对中所发现的“连心”这一内核,使这个部分的故事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根据感情需要来转换人称。比如,在“铃声如军令:呼吸可以衰竭,脚步不能停歇”这部分的末尾,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您是否记得要和旧房垮塌的王伦贵一家在新居过春节?年夜饭您去了吗?他们为您放好了碗筷……”又比如,在“铃声诉亲情:生命有终点,牵挂无尽头”的部分,由第三人称过渡到第一人称,写出王瑛对亲人的百般留恋:“母亲啊,女儿不孝,让白发人送了黑发人,您那患病的身子一定要挺住……张然啊,妈妈的好儿子,你可别怨妈妈临走前不告诉你,你在大学里要好好读书,这才是对妈妈最好的悼念……张勇啊,我的爱人,我恨自己没能为这个家作什么贡献,给你的爱太少……”此外,作为作者的“我”也时常在文中出现,以增强亲历的真实性,从而使情感的流露找到一个自然而然的出口。
适当埋一些伏笔。在“铃声送温情:常怀体恤,常念感恩”中,有这样一段内容―――2006年初春的一个夜里,50多岁的老“背二哥”廖庆和正在红星桥下睡觉,迷迷糊糊中感到有人在给他掖被子。一睁眼,看见月光下一个女人正关切地看着他。女人说着他听不明白的话:“‘背二哥’太苦了,要想法子给你们造宾馆。”直到当年年底廖庆和真的住进了“背二哥宾馆”,他才明白他不是做梦,那个女人也不是说梦话。2007年春节,县委领导与“背二哥”们过年,身患癌症的王瑛用公筷给“背二哥”们夹菜,廖庆和怔住了,给他掖被子的女人竟然是王书记!―――我并没有一开始就点破那个女人就是王瑛,而是站在“背二哥”廖庆和的心理角度,去经历他听到“造宾馆”时的不解,以及发现“掖被子的女人竟然是王书记”时的恍然大悟和感动,这样就更容易把读者引入故事情节。同样,在题记的上半部分,我力求刻画一个美丽、热情、能干的王瑛,仿佛她依旧在忙碌,直到后面才提到死讯,更添喟叹和惋惜。
通过一些评论或感慨来点题或转承。比如:“此时的她,再也无法疾行如风,更无法和命运抗争,她有的只是视死如归的决绝”,“她走向了命运为她设下的归宿,但谁又能说她没有创造生命的奇迹?”,“爱读文件的王瑛,把她的‘金点子’变成了一份份供别人学习的文件”,“纪委书记不好当:你要掐断人家的财路、仕途,人家就会用糖衣炮弹诱惑你,用明枪暗箭‘回敬’你”,“王瑛服用止痛药的剂量越来越大,窗外的帐篷越来越少。像王瑛承诺的一样,受灾群众都在春节前搬进了新家”,“大爱无疆,小爱无期,但王瑛已经进入生命倒计时的读秒阶段”……我想通过这些评论或感慨,使看似很散的素材体现内在的因果,形成感化读者的合力。
赋予本无生命的物体以情感。在“铃声诉亲情:生命有终点,牵挂无尽头”这部分的开头,我写道:“墙角的试衣镜等待着娇俏的身影,床头的红色靠垫儿等待着疲乏的腰背,首饰盒里的戒指等待着无名指的温度,窗台上的兰草等待着陶醉的鼻息……它们等待的女主人,正静静地呆在大大小小的镜框里,满怀深情地凝视着温馨的家和眷恋的人。”又在“铃声如军令:呼吸可以衰竭,脚步不能停歇”中,我写道:“天亦有泪,王瑛的早逝就像那坠落的流星,划伤了天空却也叫天空记住了那道最耀眼的光曳。”物尤如此,情何以堪?
用动态代替静态,营造一种意境。比如题记的开头,第一稿是“1390829****,这是四川省南江县纪委书记王瑛的手机。”后来修改为:“1390829****‘找我,就拨这个电话。’四川省南江县纪委书记王瑛散着名片。”在“铃声送温情:常怀体恤,常念感恩”中,有句话是“数月后的一个周末,她悄悄带爱人来这里郊游,发现桥头的大石头上刻了3个醒目的大字:连心桥。”它的原稿为:“村民们后来在桥头的大石头上刻了3个醒目的大字:连心桥。”也是在这一部分中,有一段“口笨的他(廖庆和)没来得及对王瑛说太多的感谢,但人们发现,喜欢边干活边唱山歌的他,把歌词换成了“农民工初进城/没人把我们来照管/一天三顿‘神仙饭’(光有饭没有菜)/夜晚就睡水泥板……我进城干活十多年/没见党的政策这么宽/两个书记把我们来照管/嘘寒问暖给我们盖被单……”它的原稿是:“口笨的他为王书记写了一首山歌:……”修改后的文字显然更容易带给读者以现场感。
六
1月13日晚,采访团前去巴中的王瑛家中采访,王瑛的丈夫张勇向我们讲述他眼中的爱妻。我被感染,泪流满面,直到晚上回到宾馆,还沉浸其中。王瑛是一个既有铁骨,又有柔情的人。铁骨使她的人性闪光,柔情使她的人性完美。被感动的记者们纷纷在留言簿上留下感言,我的感言是:“急民所急、忧民所忧、思民所思,为民请命、为民代言、为民撑腰。她是老百姓的公平秤、定心丸、活菩萨,是蜡炬泪尽却依然温暖人心、永不熄灭的烛光。”看到王瑛生前留下的8万元债务的借条,我们还主动捐款,把7300元钱交到了王瑛丈夫张勇的手中。
在写作过程中,被感动的我一直在有意识地平复自己的情绪。我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写作特点让我相信,我肯定能把王瑛“柔情”的一面写好,我不缺感性的体悟,但理性的感悟却需要进一步培养,只有平复情绪、理性地思考问题,才能把王瑛“铁骨”的一面写好。我期待我笔下的王瑛,既有作为一个普通女人、妻子、母亲的亲和力,更有作为榜样的感召力。■
(作者系文汇报主任记者)
作文四:《那萦绕耳畔的脚步声》700字
那萦绕耳畔的脚步声
那萦绕耳畔的脚步声
艳阳高照,微风拂面;歌声传来,铭记于心。在那夕阳笼罩的田野里,仿佛又看见了祖父那瘦小的身影。
每当在漆黑的深夜,我总能听到那耳熟能详的脚步声,一步一步,在我耳边萦绕,在我心中徘徊,使我回想起祖父那慈祥温和的脸庞。
每天,祖父伴着太阳起床,背着沉重的农具,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向着那田野深处不断前进,仿佛那灿烂的彩虹就是心中的归宿。烈阳高照下,他忍受着炎热,拿着锄头,奋力耕作,只为了秋日的收获,只为了能给我买更多的棉花糖。可是天公不作美,老天并没有给予他希望的曙光,岁月侵蚀着他的容颜,疾病侵犯着他的身体,他每日都在于岁月抗争,与命运抗争。时光渐渐地流逝,消失在岁月长河中,没了踪影,失了足迹,但祖父的背影与那沉重的脚步声却依旧清晰的印刻于心,那般慈祥,那般温和。 大雁飞过,留下了一道道美丽的痕迹。夕阳西下,正和这灿烂的痕迹构成一道最美的风景线。在这片天空下,祖父依旧在拿着锄头耕作,依旧在挥洒汗水,好像他每挥动一下锄头,我手里就会多一份棉花糖;他每落一滴汗水,我以后的道路就会平坦一分。 夜深人静时,我又听到了那悦耳的脚步声,一步一步,那么沉重,那么扣人心弦。那声音,仿佛就是一首优美的乐曲,在我的心中悠悠盘旋,伴我入眠,伴我成长。 光已不再照耀,星已不再闪烁,心却依旧荡漾,只为那一步一步沉重的脚步声,只为那一滴滴流落的汗水,只为那一次次扬起的锄头。
雨,洗涤不了你的关怀;风,吹不了你的关爱。这优美的脚步声,这优美的乐曲,打动了我心,也使我默默赞颂。
雪花飞扬,梅花在天地间绽放;万物凋零,菊花在天地间绽放,就像你的体贴,在我的心中傲立,就像你的脚步声,在我的耳边萦绕。
文/ 程淇麟 温十二中
作文五:《名著音韵萦绕耳畔》2900字
名著音韵萦绕耳畔
—— 读名著有感
学生姓名:张 晴 阳
辅导教师:段 素 玲
单 位:中牟县第四初级中学
名著音韵萦绕耳畔
—— 读名著有感
淡若烟墨的书香萦绕在亭台之上,呷一杯古典的茶,品着那空灵的音韵。
梦, 红楼
娇弱的身子,从轿中下来,羸弱的女子打量着这偌大的官邸,抬足走了进去,这一走,便走到生命的尽头。
初遇凤姐,你避其锋芒,赢得了史太君的好感,再踏足,便走进了这年轻哥哥姐姐们组建的海裳诗社,聪明能干的探春,八面玲珑的薛宝钗,雍容大气的元妃,善良懦弱的迎春,清高孤僻的妙玉,你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面对这纷乱的一切,委屈只能是自个咽下,还好,你遇到了既是救星又是毒药的贾宝玉,他瞧着你好久,终是叹道:女儿真是水做的骨肉。
一句话,正入你的心间,在这大观园内,有谁是真正可以依靠的?一个人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自己的身份怕是极尴尬的吧。有苦头,咽下去,然后在某一时刻爆发出来,触景生情,化作泪水喷涌而出,冰雪聪明如你,陷入了苦恋的深渊,从此,你有了牵肠挂肚、辗转反侧、伤春悲秋、小题大作,成亲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
但你忘记了,这是大观园。这里有泼辣刻薄的凤姐,有命运悲惨的迎春,而你,不过是沧海一粟,对付这人心难测的世界,正如你误入宝哥哥的丫头而出门悲吟《葬花词》,你终究还是输了,输得彻彻底底。
生命正在消逝,你仿佛又望见了悲吟落花的自己,那个时候,怕你已料到这结局吧!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点点的残花,败落在枝丫交错的阴影处,柔若无骨的玉手挥舞着手中的锄头,掩一袭落花,捧一把净土,骄傲如她,却还是忍不住为这已逝的花魂轻叹,其实你叹的又何尝是这花,更是这人心难测的大观园,寄人篱下的痛苦,除了向花诉说,还有谁可以倾诉?
梦,红楼,千年痴怨,千年绝美。
记, 西游
五百年前,五指山下的等待,似乎只能等待,依稀记得观音大士的话,五百年,五百年后获得自由,只能探出头的猴子渴望着自由。
年年岁岁,花开花落。
五百年后,大雷音寺,空灵肃穆的殿堂,一切都那么不同,灵性和智慧弥散在空气中,听着佛祖的训导,依稀间,你见到了曾经的自己,重获自由的你跟随唐三藏西行,之前的你如同一股旋风随心所欲,哪怕玉石俱焚也要一较高低。但是,现在的你,渐渐知道了感恩、团结、关心,懂得了是非对错,从最初的不服到肩挑保护师兄弟的责任,从冲撞鲁莽到睿智制敌‥‥‥
这一场浩大的游历,将你改头换面,从内心到外表,你不再是游荡于天地间的一个个体,你拥有了兄弟之情,手足之谊,你抬头看师傅虔诚斯文的背影,如同一座大山,你眯眼,仿佛望见了灰暗烛光里的师傅,认真细致地缝着你的衣衫,那时,你第一次知道了被爱的滋味,就像蜂蜜流过心田,一瞬间,春暖花开,你将全部的信任交于了他----不仅仅是使命,更是心与心的贴近;再回望,师兄弟之间越来越默契,组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团体。抬头,仰视,你似乎明白了佛祖要你一步一步用集体的奋斗,换回最终的目标,这一趟,取得的何止是真经,更是这人世间难得的真情啊!
一部神话的典范,调皮的语言,可笑的人物形象,轻轻摇着儿时的梦,如一抹微笑,一颗星星,一片天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人读得酣畅淋漓。但更多的,是对团结奋进的诠释。在团队中,互相帮助、不离不弃,更让人为之动容。
记,西游,千年传奇 千年经典。
演, 三国
抛开历史的画卷,增添一笔豪迈的史诗,朦胧之间,战士分列在两旁,挺直的身姿,仿佛永远屹立不倒,坚毅的脸上布满了沧桑,明明只是弱冠之年的男子啊,你看着自己的将士,所有的神情都倾诉着忠诚二字,这才满意。天下大乱,各路诸侯占地为王,幼小的皇帝不过是个摆设而已,各股
势力暗流涌动,对大汉构成威胁的‥‥‥你闭目,眼前浮现的是曹操举杯与三军同饮的画面:“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概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你深知,凭借自己是不可能成功的,现在需要的,是一个盟友,诸葛先生的话不是不对,只是‥‥‥你抬眸看看这些战士,一切的忧虑都抛到九霄云外,你暗下决心,这一次联盟,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河面,稻草人,战士,大雾,你凝望着这一切,暗自思忖。诸葛亮摇扇的身影,定格在船帘被刮起的瞬间,大雾弥漫,隐约瞥见船上笔直的“战士“的身影!还是担心,孙刘联盟,成败在此一举,迷蒙之中,你恍惚望见了诸葛亮从容不迫的笑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现在,需要的不是担心。
火光冲天,大雾中浓烟滚滚,漫天的弓箭在天空中划过一道道弧线后迅速消失,如同一场绚烂、残忍的史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历史的车轮,碾过曹阿瞒奸诈狡猾的笑容,穿过刘玄德仁义忠厚之笑;萧瑟的秋风,吹动着平原上“魏“字大旗;赤壁之水,缓缓诉说昔日的景象。诸葛亮从容自信的微笑,周瑜算计的眼神,似有若无的尘烟弥漫在河面之上,鼓声擂动,大火吞噬着豪华的木船,火光 、血光、 笑声、呼救声共同构造一幅豪迈壮烈的历史战争画卷。
演,三国,千年睿智,千年豪迈。
吟那独特的芳韵,空灵的声音萦绕耳畔,似有若无的烟尘,努力拔开历史的画卷,一品那清新的名著音韵。
教师评语:
初读本文,给人的感觉尤如一株小草,清新自然;再读本文,尤如饮一杯清茶,愈品愈香。 纵观全文,小作者运用自然流畅的文笔和巧妙的构思,将名著内容和读后感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文章内容如行云流水,通畅自然。那种纵横文字间,从容不迫,娓娓道来的文笔,给人一种柔弱美,这就是本文深深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小作者运用第二人称的表达方式,增添了文章的亲切感和可读性。这种表达方式,就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道来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这种表达方式,便于对话,便于抒情, 增强了文章的感染效果,使文章更富有张力。
这篇读后感,小作者在叙述故事时,既善于叙事,又善于剪裁,同时又抓住了故事的亮点。在选择取舍及详略安排上,处理得当,思路开阔。全文先叙后议,构思巧妙,叙议结合。每一个小标题所叙述的故事,上下呼应,一气呵成,都能形成一个独立的篇章。如:三个小标题:《梦,红楼》 与下文的“梦,红楼,千年痴怨,千年绝美”遥相呼应;《记,西游》与下文的“记,西游,千年传奇 千年经典”相呼应;《演,三国》与下文的“ 演,三国,千年睿智,千年豪迈”相呼应。再加上,“梦,红楼,千年痴怨,千年绝美”、“记,西游,千年传奇 千年经典”、“演,三国,千年睿智,千年豪迈。”三句话在全文中,又共同构成间隔式的排比段,使每一段既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又使全文在内容上有着藕断丝连的内在联系。每一个小标题末尾,小作者均使用排比句式,前后照应,再加上短句子的使用,让人读起来铿锵有力,更具感染力。
这篇读后感,内容选取恰切,采用小标题结构,形式新颖,文笔华美,敢于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用新眼光发现新问题,表达观点既从大处着笔,又有简笔勾勒,情感毕现,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佳作。
有人说:“每一本书,都象一盏奇特的灯,不过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灵。”而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更是一盏盏灯,一盏盏明亮而永不熄灭的灯,它不仅照亮学生的心灵,更能照亮学生的人生。初中生应该多读名著,多读好书,相信,一定会受益匪浅。
作文六:《旋律萦绕在耳畔》300字
旋律萦绕在耳畔
那是寂静的悲哀,亦是自己的悲哀~
人生如梦,梦醒心碎,午夜时分,悄然哭泣,撕心裂肺,哀嚎呻吟。 花开花落,万物轮回
珠颜改,物是非,依旧人憔悴
午夜,高歌一曲,凄清哀转,寂寥绝望。回忆当初,只恨,不能消散 如若,泪洒满地
风花雪月,过往情牵。如今,已消逝不见
繁星点点,寂静而又欢乐
鹰雁翻飞,低回哀愁,如若自由,必将解脱
美人泪,孤人心;奏一曲,前生尽
断人魂,残人血,画一幅,今生灭
满天梨花缀雨,花娘纷飞盘旋 沉痛前世今生,只愁来生不再 生生息息醉,莺莺燕燕飞 痛人心,泪千行,无法泯灭行人路 唯一,此生无悔
留恋凡世,沧海桑田,无不惆怅 此生缘尽,无怨无恨,无不哀愁 如若错过,刻骨铭心,无不悔恨 花,飘零漫天笑
雨,飘洒满天泪
此生唯一,绝不毁誓言~
作文七:《作文:那熟悉的声音又在耳畔响起》600字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爷爷,爷爷,再唱一次,再唱一次嘛!”一个绑着两条麻花辫的小姑娘对一位仁慈的爷爷撒娇,爷爷眼里充满着溺爱……
这个场景是多么温馨啊!那位爷爷正是我最亲爱的爷爷。可惜,我再也听不到他那洪亮而有力的声音了;再也看不到他那皱巴巴的脸上溺爱的眼神了。就这样,他离我而去。
小时候,爷爷是我在家唯一的玩伴,说玩伴,可能小孩子了一点,但我爷爷,他就是一个“小孩”。爸爸妈妈每天忙着工作,我们就连见面的机会都少之又少。奶奶每天忙着做家务。然而,爷爷就是那个陪我疯一天的“小孩”。爷爷总喜欢唱歌给我听,他说着让他想起年轻的时候。我也很喜欢爷爷唱歌,尤其是盛夏的夜晚。
那年盛夏的夜晚,我和爷爷在院子里乘凉,听着蟋蟀蛐蛐们在草丛中叫,就好像举办音乐会一样。正当我听入神时,爷爷也参和进了这场音乐会,当了主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突然,伴奏停了,只剩爷爷一个人在清唱。似乎蟋蟀们也很喜欢这歌声,不时发出丝丝议论声。不久,这歌声便把我带入梦乡。那应该是我最后一次听爷爷唱歌了。
不久前,那个声音再次在我耳畔响起,可惜,那个并不是我爷爷,只是一位声音极像我爷爷的陌生人罢了。“Hey。我真的好想你,现在窗外面,又开始下着雨……”邓紫棋曾用这首歌来表达对外婆的思念,如今,我却用来表达对您的思念。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作文八:《耳畔风吹过的声音》1100字
耳畔风吹过的声音
你的脚步很轻,轻得悄无声息,如你走时决绝的突然,我耳畔回响的声音,是你离开时心失去了旋律的跳动。
童话,是美丽且纯真的,里面的日子总是很轻盈很自由,若拨动着公主瀑布般长发的调皮的风。勇敢的年轻人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完成国王发给他的艰巨人物,虽然过程有一些曲折,结局却是完美而顺利的。最后的完美,是年轻人和美丽的公主成婚时,国王才知道平昔很卑贱的年轻人是邻国的王子。我们的童话,却是天使与孩子。你是一个很坏得可爱的天使,潜意识里没有悲伤,而我是那个一直呆在黑色角落守护忧伤的孩子,唯一看见的亮便是那从指尖一次又一次滑过的时光。在我们还未遇见对方时,我们一直生活在各自的世界,你过着天堂没有日子的日子,我数着黑色没有光亮的时光。可最终你还是飞到这个无名的角落,停留在我目光所能达到的地方,那一刻四目相对,黑暗的角落处出现了它从出生以来的第一束阳光。是的,至今我还一直相信它是童话里的光环。
我们一直都认为天使是不曾流泪的,可是你说我走的那天你莫名地掉了泪珠,我笑,不安心地笑,因为我们都知道彼此的世界有一个小小的回归。现实总是太残忍了自己,日子却静静流着,洗涤着记忆中的一切,让梦淡忘。师父说,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你变成什么样子,你都永远是师父的徒弟!可他忘记了时间会改变一切,而人是这一切中最易被改变的动物,当他最担心的担心变成现实时,他才终于相信心有时候脆弱得可以在一刹那碎裂一地。徒弟开心地笑,直到泪越过心房爬上眼眸最后挂在睫毛开出凄美的花,因为她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人。
师父很傻,徒弟悄悄偷走装着忧伤的黑木匣,当她怀着最激烈的心跳打开匣子的瞬间,才终于知道自己的师父为什么会放弃去爱。耳畔想起曾经的学会好好爱自己,徒弟关上木匣,以为谁也不知道她做了一件坏得可爱的事,角落里却亮着那束蓝紫色的光。那是谁的眼睛?不是生物的,时间以又走了。 孩子终于知道了天使降临时为什么没有声音,那是她踏着风的翅膀,天使的脚步,一步一步印在风的怀抱。孩子笑了。
我一页一页地翻着童话,发现字里行间一种无形的东西在流动,似我的指尖到掌心,开始一团一团地缠绕着我,是不是这些日子我一直是一个人谱写自己的童话?在等你的日子里,窗外的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影停留在角落的黑色,那无数的树叶中有一片属于我的叶子,它被阳光照射得映出了条条叶脉折纹,那是相思发了芽。
童话里的结局是孩子枕着公主的肩看浪漫开花,时间定格,日子忘记上砝码。我合上书听火车开过的声音想像童话里的马,最后终于明白缠绕在指尖到掌心的丝来自自己的心崖,那无形的东西叫习惯了想你。
起风了,我知道你会很快回家,数数从指尖滑过的时光,你的脚步再次在我耳畔回响。我想孩子已经在树下等你拥抱,你没旋律的心跳让他忧伤的脸上出现安心的笑。
作文九:《回荡在耳畔的声音》700字
回荡在耳畔的声音
雨对人不应该有厌恶之情吧?可为什么总是在离别时下雨呢? ----题记
耳畔,又回荡起淅淅沥沥的雨声。
多少次在梦中,我总会梦到那列渐行渐远的火车,以及打在伞上“滴答,滴答”的声音。
恐怕多年以后,我会忘记那时仍天真的我们,但我不会忘记,曾经共同嬉戏的美好时光。
还记得吗?当时我们两家相约去杭州游玩。天下着毛毛细雨,给这江南水乡蒙上一层神秘的面孔。我们在青砖绿瓦搭建而成的小楼里,倚在阳台上,听小雨淅淅;在长着青苔的小路上,抚摸着带有古风的墙壁,听着雨滴弹奏而成的古韵,漫步在深幽的古巷中。
还记得吗?在海边游玩,天突然下起大雨,但我们仍然在海水中游泳,在沙滩上堆着沙堡:我挖护城河,你塔大城堡。我们不害怕海水会冲垮我们的作品;我们如海燕般大声地喊着:“让暴风雨来着更猛烈些吧!”
还记得吗?我们默默地看着搬家工人将你们家的行李装上卡车。雨水打在集装箱上,发出低沉的声音,像在弹奏一首骊歌。你父母因为工作原因要搬到另一个城市,你也要跟着搬过去。虽然我们所处的两个城市并不远,但已不是走两步就能到的了。
又因为几次工作调动,你们家越搬越远,我们之间的联系也渐渐的断了。
还记得吗?我们曾许下诺言:大家在同一所小学……工作之后,你创办一家公司,你当总经理,我当副总经理。小时候的我们是如此天真,不曾想到过于漫长的时间阻隔在中间。这做一辈子朋友的愿望也随着开往另一座城市的列车飞驰而散。
或许正如《秒速五厘米》里的那句话一样“两颗曾经相溶的心,经过漫长的时间,终究走到了最远的距离”可能,这就是现实了吧,一个由时间构成的现实。
但我多希望,能有一个时间之外的地方,一切的一切都不会分开。
在梦中,我们仍是8,9岁的模样,仍攀在阳台的栏杆上,听雨声淅淅……这雨声,仍回荡在耳边。
作文十:《耳畔响起熟悉的声音》2000字
文/吸管
-------------------------------------------------------------------------------- 你永远不会懂,忘记痛要多久。
是我太过天真,还是我爱的太愚蠢。
一见钟情这种东西怎么可以相信。
看着你走失在我们还没开始就结束的爱情。
留下苍白而又无力的回忆,最后默默祝福你是我唯一能做的。
我还是放弃好了。
再见,baby。
Chapter.1
(林朔你好。)
“苏络。”讲台上,长发少女介绍着自己,眼光却飘到了另一位少年身上。
可他没有注意到少女的眼光,低着头,不知道在做什么,只是有时候旁边的同桌跟他有意无意的扯一句话,他才会抬起头,微笑,接着回答。
苏络觉得自己好像对他一见钟情了,不过依然还是不相信,因为真的好狗血。像他这种微笑男生,是会迷倒女生千千万的。还有,自己还不知道他的名字呢呵呵。
“我叫林朔。”没有想到的是,下课的时候林朔居然自己来找苏络。
“林朔好。”
第一次对话,就这样草草结束了。苏络假装镇定的写笔记。林朔也就耸耸肩,走了。
事后,苏络曾在心里咬牙切齿的说:“苏络啊??你怎么可以这样冷漠,人家主动来找你说话,你就说三个字就好了啊!?”
Chapter.2
(关系。)
来学校一个月了,很快的就和同学混熟了,自然也就有很多男生像苏络告白。毕竟像苏络这种乖巧的可爱的谁不喜欢呢?
只是谁都没有察觉,少女的心思总是太深,苏络喜欢林朔。
原来世界上存在一见钟情这种东西。无聊的时候苏络总喜欢说这句话。
可悲的是,林朔和苏络最要好的朋友交往了。每天看着他们吃同一个冰淇淋,用同一个橡皮,要有多甜蜜就有多甜蜜。苏络嫉妒了。
晚上,洗完澡,苏络躺在床上想:如果可以的话,我要把林朔抢走吗?
但这个想法只是一掠而过,苏络不想因为爱情放弃友情,即使朋友原谅自己。
因为林朔的关系,苏络终究和自己的朋友关系差了好多,不过她也不在意,谁都是重色轻友的,只要有林朔就好了嘛呵呵。
关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啊,林朔。
Chapter.3
(朋友的朋友)
“苏络,你喜欢谁?我帮你撮合撮合。”秦萱在手机里对苏络说,秦萱就是林朔的女朋友,苏络的好朋友。
【呵,你以为自己的人缘很好么,帮我撮合,我说我喜欢林朔你帮我吗?】苏络在心里讽刺的想着,可嘴巴里却吐出毫不想干的话:“没有啊,你跟林朔好好过就可以了,不用管我。”
“嘟嘟嘟??”手机里面传来忙音,为什么挂电话呢?苏络现在还不知道。
苏络没事的时候喜欢在网上找一些悲伤的句子,然后全部存在一个文档里,不开心的时候就看看,居然会变的开心起来。
苏络游离的目光定在一个句子上:
“现在的你,是我朋友的朋友。”
呵呵,对了一半呢。苏络合上笔记本,轻轻呢喃着:“林朔,林朔。”
Chapte.4
(你喜欢林朔。)
今天的秦萱有点不对劲,总是趴在桌子上,萎靡不振的样子,有好几次林朔去找她,都不理。
“苏络,你知道秦萱怎么了吗?”林朔被冷落几次后,来找苏络,毕竟她们俩是好朋友。
“不知道,也许她不想和你过了吧。”
“呵呵呵呵呵??”林朔干笑几声,就离开了。
在林朔眼里,苏络是一个脾气古怪、不好亲近的人。
但苏络自己心里清楚,无非就是想引起注意,任何情窦初开的少女都是这样,拼命的希望自
己在别人的心里留下印象。
“苏络!别乱说,我和林朔怎么样,关你哪门子的事?我和他分就分,就算了分了也轮不到你来做他的女朋友!”秦萱突然站在林朔和苏络面前不顾形象的大喊起来。
班级里的那些人都向他们三个人投来了复杂的目光,以及,窃窃私语。
-不是吧,怪不得我向苏络告白她都拒绝,原来是和林朔好上了。
-切,从苏络一进校我就知道,肯定不是什么好胚子。
-苏络和秦萱不是好朋友吗?
-林朔怎么是这种踩踏两条船呢?
“哈哈哈,我早知道你喜欢林朔了,借着你跟林朔说话的机会,就污蔑我是不?”秦萱即使听到了那些声音,还是不停的说。
苏络真是感到哭笑不得,自己是喜欢林朔,可刚才那句话只是无心的,所以秦萱觉得自己会背叛她?友谊什么的真的不可以相信,不可以,真的不可以啊。
“萱你不要误会嘛??我想苏络应该是无心说的。”林朔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吓了一跳。 “恩,现在都开始为她说起好话了,我懂!我懂,我什么都懂。”秦萱阴阳怪气的说。
“秦萱,我就是喜欢林朔怎么了,但是你放心,我不会抢走他的,原来我们的友谊就是这样不堪一击,刚才的话如果我现在说是无心的你还信吗?
对不起,给你们造成了麻烦。”说这句话的时候苏络不甘心的鞠了一躬。
Chapter.5
第二天,在讲台上的老师,宣布了苏络转走的消息。
第三天,林朔和秦萱分手了。
四年后,苏络成了大家众所周知的作家。
报纸上“最年轻的天才女作家:苏络”几个大字。
Chapter.6
苏络的签名会。
来了很多人,都捧着苏络的一本书。
每个人把书给苏络签名,苏络以微笑对待,和四年前那个少年一样。
“你好,今天是我的生日,麻烦帮我写个生日快乐吧。”温柔的声音在耳畔响起。
苏络毫不犹豫的签上。
BY:苏络
祝生日快乐。
TO:
写到这苏络停下了手,问:“你叫什么名字?”
“林朔。”
闻声,少女抬起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