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大堰河我的保姆》10000字
《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语文教案 → 《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2011-04-15
[教学目标]1、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了解诗歌常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3、反复朗读,体会修辞方法(对比、反复、排比)的作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探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母爱(散文诗)
今天我们借着这篇《母爱》的散文,追忆历史的光阴到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 ,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是一首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1.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中国诗坛上一颗明亮的星。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2.写作背景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空气里长大”的。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刻骨铭心的。
三.初读
四.整体感知
读了这首诗后你知道了一些什么事?有什么感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了这首诗后我知道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长大的。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劳。她爱“我”如自己的儿子。她只活到四十年就离开了人世。
感受:这首诗不仅坦露了诗人深沉的内心积郁而且为我们中国的农村妇女树立了一尊朴素庄严的塑像。那种积郁首先来自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公正的事物,来自他对农民命运的关切。
作者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五.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节)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
第二部分(3—8节)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
第三部分(9—10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
第四部分(12—13节)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
第二课时
六、体会感情
诗是诗人感情的载体,这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全诗13个诗段,概括每个部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第1部分:怀念与痛悼
第2部分:眷恋与感激
第3部分:同情与控诉
第4部分:讴歌与赞美
七、大堰河的形象
1.大堰河一生干过两种活,在诗人小时,他是乳母,诗人五岁后她便做了佣工。
2.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是主句,主句是承接关系复句。一连串“在你??之后”是状语,这些状语构成排比,这些排比句有什么作用?(这些排比句一方面了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养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 处处给他以爱抚, 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及对乳儿无私的爱。我们感到,这里尽管贫穷尽管粗陋,但这里有母爱的拥抱和抚摸。
3.始终含着笑,这突出了她勤劳、淳朴、宽厚、善良、本份,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她以自己的双手换取闰自己和一家最低的生活需求,她为此感到满足——她对生活的要求就那么低!这里的描写使我们联想起鲁迅《祝福》里对祥林嫂的有关描写。鲁迅写祥林嫂逃出婆家来到鲁四老爷家帮佣,虽然一天到晚忙个不停,“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也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一种
在苦水中不以为苦,反以为乐的心理状态。)
4作者一方面表现大堰河的勤劳、淳朴、宽厚,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尢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正面写大堰河对乳儿挚真的爱,在年节里,大堰河为了她的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把他乳儿画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对她邻居夸奖她的乳儿。这些描写,已经尽至了,但作者又深挖一层,把大堰河心底里的深情展示了出来: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描写绘声绘色,栩栩如生。“诗人应该是典型的事物之敏锐的直观者”,艾青正具备这种敏锐性。透过大堰河宽厚善良的一举一动,发现了她的心灵。大堰河对她乳儿的爱原来如此深切真挚,就连梦中也念念不忘!她乳儿幸福就是她最大的满足!这个梦,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推向了高潮,倾注了她那慈母的深情。但是这个梦是不能说的,因为这个梦对大堰河来说是非份的,是一种执着的明知不可能实现却始终不能忘怀的期待。
5.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所给予她的,却有贫困和苦难。她活着,对于世界是无私地赠予,不停的劳作,毫无保留的贡献她的一切——从血汗、乳汁、到赤诚的心,而直到她死,世界给予她的,是什么呢?(朗读)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人世生活的凌辱,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6.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技术“几束”、“一手把”的尖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可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偿!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数量词组的对比之中。
她死后,丈夫也死去,儿子除了做土匪当炮灰,便只能做伙计当奴隶。真实的笔触,包含着控诉的心声。诗人自己,终于彻底背叛了他出生的那个阶级,而与养育他的那个阶级结成了真正的兄弟。所以大堰河不仅滋养了诗人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滋养了诗人的精神。
7.(如何理解“紫色的灵魂”?一种看法,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紫气东来”、“紫禁城”。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另一种看法,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
8.艾青正是通过对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淳朴的形象的塑造,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不是吗?正是这些像大堰河一样的人类社会的保姆,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人类世界,创造了供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享乐的物质财富,用宽厚、善良的心给人以温暖;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挤干了乳汁,流尽了血汗,养活了别人,自己却一无所有,过着悲惨的生活。所以,诗人把诗“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们的儿子”,就使诗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广的社会意义。
八、分析诗歌表现手法。
1、是抒情诗,但在叙事中抒发强烈的感情:如第4、7、8、11小节的叙述,抒发
了同情、怀念、赞美、爱戴的感情。
2、修辞手法:
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 。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品格与她的悲惨的命运就在这对比中凸显出来,从而显示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和对不合理的世界的诅咒。
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抒情效果。
(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如第1?段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段首尾句反复:“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0、11段中,?也都采用了的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诗歌的气势。。
(排比的手法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全诗除了一、二、五、十一、十三节之外,全使用了这种手法,诗中所形成的巨大的撼动人心的力量,浓烈的抒情气氛,都与这种大排比的手法与句式相关。)
总之,反复、排比更有助于表达强烈浓厚的感情
附:艾青的诗作在形式上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自由奔放的诗体。也有人把它称为“散文化”而加以指责。但是,应该说,这并不是缺陷。艾青也曾尝试过各种形式,尝试的结果证明,对于他来说,这种带有“散文化”的倾向的自由诗体比较得心应手,他用这种形式写出了成功的诗作。他的诗脱去了格律的外壳,不押严密的韵脚,但是并没有抛弃诗的内核。在这首诗里,诗并没有因散而失去诗味,
而是诗意更浓,抒发的更自由,表达的更充分。用排比、反复来体现格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量的排比,层层递进,不仅展现了多种画面,增强了抒情气势,也增强了诗的内在旋律。
最后,我们不妨看看著名诗人鲁黎对艾青艺术风格的评价:
想到艾青的诗
就想到散文美
他的诗不胫而走
不是依靠那整齐的韵脚
他的诗轻柔似云一般的飞翔,
是以它内在的美作为翅膀
他的诗是绿野碧溪上的姑娘
不是灯红酒绿里的贵妇
不需要金手镯或是珠玉项链
需要的是清风和晨露??
九、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诗,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理清了诗人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抒情结构,体会诗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激动的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的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头。
3.按诗节依次讲解分析。
第1节。提问: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大堰河的身份、?地位以及作者“我”的关系。)
第2节。提问:这里的“我”是两个人的儿子,一个是地主的儿子,?一个是大堰河的儿子,这两个“儿子”的含意有什么区别?(前者“地主的儿子”,这是在血统意义上说的;后者“大堰河的儿子”,这是在抚养意义上说的,进而具有感情的、阶级的意义。)
第3节。提问:为什么看到雪使作者想起了大堰河??(引导学生看预习提示有关文字。作者幼时是在一种被冷漠的环境中生活的,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才感到温暖,得到母爱。人在寒冷孤独时,本能地希望得到抚慰,得到温存,希望回到亲人的身边。正因为这是人之常情,所以看到飞雪在铁窗外飞舞,作者自然想到了曾给自己无限温暖的母爱的大堰河。)
第4节。齐声朗读,体会诗中的深情。?这一段集中写了大堰河的勤劳朴实的形象。诗中运用了“在??之后”这一状语格式,而且反复使用,多次强调。在每个状语中都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大堰河辛勤劳动的情景,运用了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请同学们一一找出。
这些词语所表示的劳动情景,给我们一个什么印象或感觉呢?一是大堰河什么活儿都得干,从吃到穿,里里外外处处操劳;二是大堰河十分繁忙,从早到晚,一时也不停闲。(由她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可以推知夫儿们已脱下衬衣入睡,她还在忙碌。)
提问:诗中为什么不这样写:“在你吃饱了饭之后,在你睡了一觉之后??”(这样写就不能表现大堰河的艰辛,也就不能体现大堰河对乳儿的关心爱护之情。) 同学们想想,那是怎样的一双手?干了那么多活儿的手能是细嫩的么?不是,那是十分粗糙的手,厚大的手。可是本节的最后一句,却有一个表示细微动作的词——抚摸!正是这个词,浸透了大堰河对“我”的疼爱,干了那么多粗活的手,
此时居然能轻轻地“抚摸”,不是伟大母爱的生动体现吗?
第5节。简单交待“我”的阶级出身——“地主的儿子”,?但与大堰河结下了深厚的母子之情。提问:哪个词表明“我”不情愿离开大堰河?(“被”“领回”)
第6节。提问: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自己出身的家庭经济条件很优越??(“红漆雕花的家具”“睡床上金色的花纹”“‘天伦叙乐’的匾”“丝的和贝壳的钮扣”“安了火钵的炕凳”“碾了三番的白米”)这么优越的家庭条件,作者“我”又是怎样一种心情呢?(“忸忸不安”一词不仅表明“我”在保姆家生活惯了,进而表明“我”与地主家庭的疏远与隔阂,因此本节的头尾两句重复了相同的一句话,“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明明自己是这个家庭的成员,却说成是“新客”,正表明了对大堰河深厚的感情。)
第7节。提问:本节开头“大堰河为了生活??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与此诗第2节中哪一句相照应??(“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大堰河在地主家劳动的项目有哪些?(洗衣、洗菜、切萝卜、掏猪食、扇炉子、背团箕、晒粮食)大堰河从事这些劳动时的神情又怎样?(始终是“含着笑”)
讲解:这节诗里所描述的大堰河,不是像第4节里那样给自家干活,?而是到地主家(即“我”的家)干活,从而取得报酬养活自己一家。劳动是极繁重的。多样的,更是艰苦的;然而她却总是“含着笑”。对常人来说。那些劳动没有一样能够使人笑。到结了冰的池塘去洗菜,把结着冰屑的萝卜切开,在那冰冷剌骨之时能够笑吗?面对着猪吃的麦糟,嗅着那刺鼻的馊味儿,扇着呛人的炉烟,常人在这时能够笑吗?然而诗中却始终写大堰河“含着笑”,这表明她的勤劳与善良。不仅如此,如果联系第5节所写“我”离开大堰河家时,她居然“哭”了,?那么在这一节中反复写她“笑”,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意——表明大堰河对乳儿的深深的爱,为能够和乳儿在一起而“笑”。这种爱是超越了功利关系的伟大而无私的爱!是真正的母爱!
第8节 。通过为乳儿切冬米糖和梦中吃乳儿的结婚喜酒这样两个细节,表现了“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第9节。写大堰河死时还念着乳儿,?同时表现作者因未能最后看一眼乳母而内疚悲痛的心情。
第10节。写大堰河一生劳苦之重与死时葬敛之薄。提问:这节运用了不少定语做修饰,找出来,说说这些修饰语的作用。(“四十几年的”“数不尽的”表明大堰河一生凄苦之沉重,“四块钱的”“几尺长方的”“一手把的”表明安葬之菲薄。其中蕴含着诗人对不公正的社会的愤慨,也含着对大堰河深了的悼念与歉疚。)
第11节。提问:在这一节里写“我”与大堰河的后代的感情上的联系,你能找出表达这种感情的语句吗?试作分析。(“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一句,表明诗人对大堰河后代悲惨命运的同情,对旧世界的憎恶;“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一句,表明诗人与被压迫遭痛苦的阶级兄弟心连心。) 讲解:当“我”飘泊回到故土时,及大堰河的儿子们碰见了,诗中把这说成是“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而在第6节中写“我”回到自己家中,却说成“做了新客”;且看着“不熟识的妹妹”,一切都感到“忸忸不安”。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教学目标]1、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了解诗歌常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3、反复朗读,体会修辞方法(对比、反复、排比)的作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探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母爱(散文诗)
今天我们借着这篇《母爱》的散文,追忆历史的光阴到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 ,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
歌,是一首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1.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中国诗坛上一颗明亮的星。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2.写作背景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空气里长大”的。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刻骨铭心的。
三.初读
1. 播放朗读录音。
2. 注意读准字音。
3. 准确把握情感。
四.整体感知
读了这首诗后你知道了一些什么事?有什么感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了这首诗后我知道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长大的。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劳。她爱“我”如自己的儿子。她只活到四十年就离开了人世。
感受:这首诗不仅坦露了诗人深沉的内心积郁而且为我们中国的农村妇女树立了一尊朴素庄严的塑像。那种积郁首先来自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公正的事物,来自他对农民命运的关切。
作者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五.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节)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
第二部分(3—8节)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
第三部分(9—10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
第四部分(12—13节)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
第二课时
六、体会感情
诗是诗人感情的载体,这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全诗13个诗段,概括每个部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第1部分:怀念与痛悼
第2部分:眷恋与感激
第3部分:同情与控诉
第4部分:讴歌与赞美
七、大堰河的形象
1.大堰河一生干过两种活,在诗人小时,他是乳母,诗人五岁后她便做了佣工。
2.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是主句,主句是承接关系复句。一连串“在你??之后”是状语,这些状语构成排比,这些排比句有什么作用?(这些排比句一方面了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养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 处处给他以爱抚, 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及对乳儿无私的爱。我们感到,这里尽管贫穷尽管粗陋,但这里有母爱的拥抱和抚摸。
3.始终含着笑,这突出了她勤劳、淳朴、宽厚、善良、本份,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她以自己的双手换取闰自己和一家最低的生活需求,她为此感到满足——她对生活的要求就那么低!这里的描写使我们联想起鲁迅《祝福》里对祥林嫂的有关描写。鲁迅写祥林嫂逃出婆家来到鲁四老爷家帮佣,虽然一天到晚忙个不停,“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也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一种在苦水中不以为苦,反以为乐的心理状态。)
4作者一方面表现大堰河的勤劳、淳朴、宽厚,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尢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正面写大堰河对乳儿挚真的爱,在年节里,大堰河为了她的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把他乳儿画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对她邻居夸奖她的乳儿。这些描写,已经尽至了,但作者又深挖一层,把大堰河心底里的深情展示了出来: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描写绘声绘色,栩栩如生。“诗人应该是典型的事物之敏锐的直观者”,艾青正具备这种敏锐性。透过大堰河宽厚善良的一举一动,发现了她的心灵。大堰河对她乳儿的爱原来如此深切真挚,就连梦中也念念不忘!她乳儿幸福就是她最大的满足!这个梦,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推向了高潮,倾注了她那慈母的深情。但是这个梦是不能说的,因为这个梦对大堰河来说是非份的,是一种执着的明知不可能实现却始终不能忘怀的期待。
5.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所给予她的,却有贫困和苦难。她活着,对于世界是无私地赠予,不停的劳作,毫无保留的贡献她的一切——从血汗、乳汁、到赤诚的心,而直到她死,世界给予她的,是什么呢?(朗读)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人世生活的凌辱,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6.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技术“几束”、“一手把”的尖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可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偿!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数量词组的对比之中。
她死后,丈夫也死去,儿子除了做土匪当炮灰,便只能做伙计当奴隶。真实的笔触,包含着控诉的心声。诗人自己,终于彻底背叛了他出生的那个阶级,而与养育他的那个阶级结成了真正的兄弟。所以大堰河不仅滋养了诗人的身体,更重要
的是滋养了诗人的精神。
7.(如何理解“紫色的灵魂”?一种看法,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紫气东来”、“紫禁城”。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另一种看法,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
8.艾青正是通过对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淳朴的形象的塑造,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不是吗?正是这些像大堰河一样的人类社会的保姆,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人类世界,创造了供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享乐的物质财富,用宽厚、善良的心给人以温暖;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挤干了乳汁,流尽了血汗,养活了别人,自己却一无所有,过着悲惨的生活。所以,诗人把诗“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们的儿子”,就使诗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广的社会意义。
八、分析诗歌表现手法。
1、是抒情诗,但在叙事中抒发强烈的感情:如第4、7、8、11小节的叙述,抒发了同情、怀念、赞美、爱戴的感情。
2、修辞手法:
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 。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品格与她的悲惨的命运就在这对比中凸显出来,从而显示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和对不合理的世界的诅咒。
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抒情效果。
(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如第1?段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段首尾句反复:“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0、11段中,?也都采用了的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诗歌的气势。。
(排比的手法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全诗除了一、二、五、十一、十三节之外,全使用了这种手法,诗中所形成的巨大的撼动人心的力量,浓烈的抒情气氛,都与这种大排比的手法与句式相关。)
总之,反复、排比更有助于表达强烈浓厚的感情
附:艾青的诗作在形式上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自由奔放的诗体。也有人把它称为“散文化”而加以指责。但是,应该说,这并不是缺陷。艾青也曾尝试过各种形式,尝试的结果证明,对于他来说,这种带有“散文化”的倾向的自由诗体比较得心应手,他用这种形式写出了成功的诗作。他的诗脱去了格律的外壳,不押严密的韵脚,但是并没有抛弃诗的内核。在这首诗里,诗并没有因散而失去诗味,而是诗意更浓,抒发的更自由,表达的更充分。用排比、反复来体现格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量的排比,层层递进,不仅展现了多种画面,增强了抒情气势,
也增强了诗的内在旋律。
最后,我们不妨看看著名诗人鲁黎对艾青艺术风格的评价:
想到艾青的诗
就想到散文美
他的诗不胫而走
不是依靠那整齐的韵脚
他的诗轻柔似云一般的飞翔,
是以它内在的美作为翅膀
他的诗是绿野碧溪上的姑娘
不是灯红酒绿里的贵妇
不需要金手镯或是珠玉项链
需要的是清风和晨露??
。
九、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诗,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理清了诗人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抒情结构,体会诗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 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激动的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的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头。
作文二:《大堰河--我的保姆》5200字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了解诗歌常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3、反复朗读,体会修辞方法(对比、反复、排比)的作用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母爱(散文诗)
母爱是人间最圣洁、最崇高、最无私的爱。
母爱是灿烂的阳光,炽热而光明。她能融化冰川、净化心灵、蓬勃生机。她以博大的襟怀哺育生命、呵护万物。
母爱是盎然的绿地,芳菲而宜人。她使空气清新、百花缤纷、彩蝶飞舞。她是唯一没被名利污染的一方净土。
母爱是明澈的山泉,洁净而碧澈。她纯而不梁、真而无邪、诚而无瑕,她能洗涤一切污浊。
母爱是一条长长的路。无论你走到哪里,她都伴你延伸、顺畅。那悠悠的牵挂,那谆谆的叮咛,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
母爱是一座高高的山。无论你有多大困难,她总是依靠的屏障。那高耸的身躯,为你遮风挡雨,令你心安神怡。
母爱是一泓深深的潭。无论家有多少纠葛,她总是以容纳百川的胸怀,默默忍让。那宽宏的气量,那包含的品格,让家和睦泰然、息事宁人。
母爱是永恒的,不管风雨如何剥蚀,她总是完美无损、永不褪色;母爱是质朴的,她总是心清如水、原汁原味;母爱是执著的,不管命运如何苦涩,她总是掏心吐哺、从不打折。
母爱深明大义、柔中有刚。当你啼哭于襁褓时,母爱是温馨的怀抱,当你呀呀学语时,母爱是耐心的教导;当你熬夜备考时,母爱是暖暖的热茶;当你远行时,母爱是声声的呜咽;当你取得成绩时,母爱是激动的泪花;当你病卧在床时,母爱是布满血丝的双眼;当你沾染恶习时,母爱是苦口婆心的劝勉;当你如履薄冰而屡教不改时,母爱是撒在你伤口上疼在她心上的那把盐。
母爱是慷慨的,她把爱洒给了春露,洒给了秋霜;留给了晨曦,留给了暮霭;分给了弃婴,分给了遗孤;而惟独忘了她自己。母爱没有陌路、地域、种族的界限,母爱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家。母爱是体贴、慰藉、宽容、理解、善良、慈祥的源泉。
母爱之情,惊动天地,感泣鬼神。
母爱之恩,与江河同流,与日月同辉。
愿天下母亲,别忘了留一份爱给自己。愿天下儿女,别忘了回报母爱一缕浓浓的芳馨
有一种爱是无法言表的感动,是伴随一生的感恩------母爱……
母爱如一股涓涓细流,虽无声,却能够滋润受伤的心灵。它平凡,却在平凡中孕育着一份惊人的伟大!有时,母爱是一盏指路灯,引导我们走出迷茫,追随光明……
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人这一辈子还有什么事比报答母亲对我们的爱更重要呢?我想-----没有!也是不可能有的
妈妈,您的爱,就像块糖,包在唠叨里,藏在责骂里,让我东找西找,直到我懂事,才找到。妈妈。岁月已将您的青春燃烧,但您的关怀和勉励将伴我信步风雨人生。用我心抚平你额上的皱纹,用我的情感染黑您头上的白发。
妈,愿我的祝福像朵小花,永远盛开在这温馨的收获季节,替您时时刻刻点缀出欢乐洋溢。
今天我们借着这篇《母爱》的散文,追忆历史的光阴到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 ,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是一首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1.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中国诗坛上一颗明亮的星。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2.写作背景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
和被歧视空气里长大”的。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刻骨铭心的。
三.初读
1.播放朗读录音。
2.注意读准字音。
3.准确把握情感。
四.整体感知
读了这首诗后你知道了一些什么事?有什么感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了这首诗后我知道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长大的。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劳。她爱“我”如自己的儿子。她只活到四十年就离开了人世。
感受:这首诗不仅坦露了诗人深沉的内心积郁而且为我们中国的农村妇女树立了一尊朴素庄严的塑像。那种积郁首先来自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公正的事物,来自他对农民命运的关切。
作者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五.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节)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
第二部分(3─8节)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
第三部分(9─10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
第四部分(12─13节)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
第二课时
六、体会感情
诗是诗人感情的载体,这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全诗13个诗段,概括每个部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第1部分:怀念与痛悼 第2部分:眷恋与感激 第3部分:同情与控诉 第4:讴歌与赞美
七、大堰河的形象
1.大堰河一生干过两种活,在诗人小时,他是乳母,诗人五岁后她便做了佣工。
2.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是主句,主句是承接关系复句。一连串“在你??之后”是状语,这些状语构成排比,这些排比句有什么作用?(这些排比句一方面了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养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 处处给他以爱抚, 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及对乳儿无私的爱。我们感到,这里尽管贫穷尽管粗陋,但这里有母爱的拥抱和抚摸。
3.始终含着笑,这突出了她勤劳、淳朴、宽厚、善良、本份,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她以自己的双手换取闰自己和一家最低的生活需求,她为此感到满足——她对生活的要求就那么低!这里的描写使我们联想起鲁迅《祝福》里对祥林嫂的有关描写。鲁迅写祥林嫂逃出婆家来到鲁四老爷家帮佣,虽然一天到晚忙个不停,“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也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一种在苦水中不以为苦,反以为乐的心理状态。)
4作者一方面表现大堰河的勤劳、淳朴、宽厚,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尢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正面写大堰河对乳儿挚真的爱,在年节里,大堰河为了她的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把他乳儿画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对她邻居夸奖她的乳儿。这些描写,已经尽至了,但作者又深挖一层,把大堰河心底里的深情展示了出来: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描写绘声绘色,栩栩如生。“诗人应该是典型的事物之敏锐的直观者”,艾青正具备这种敏锐性。透过大堰河宽厚善良的一举一动,发现了她的心灵。大堰河对她乳儿的爱原来如此深切真挚,就连梦中也念念不忘!她乳儿幸福就是她最大的满足!这个梦,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推向了高潮,倾注了她那慈母的深情。但是这个梦是不能说的,因为这个梦对大堰河来说是非份的,是一种执着的明知不可能实现却始终不能忘怀的期待。
5.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所给予她的,却有贫困和苦难。她活着,对于世界是无私地赠予,不停的劳作,毫无保留的贡献她的一切——从血汗、乳汁、到赤诚的心,而直到她死,世界给予她的,是什么呢?(朗读)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人世生活的凌辱,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6.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技术“几束”、“一手把”的尖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可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偿!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数量词组的对比之中。
她死后,丈夫也死去,儿子除了做土匪当炮灰,便只能做伙计当奴隶。真实的笔触,包含着控诉的心声。诗人自己,终于彻底背叛了他出生的那个阶级,而与养育他的那个阶级结成了真正的兄弟。所以大堰河不仅滋养了诗人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滋养了诗人的精神。
7.(如何理解“紫色的灵魂”?一种看法,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紫气东来”、“紫禁城”。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另一种看法,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
8.艾青正是通过对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淳朴的形象的塑造,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不是吗?正是这些像大堰河一样的人类社会的保姆,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人类世界,创造了供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享乐的物质财富,用宽厚、善良的心给人以温暖;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挤干了乳汁,流尽了血汗,养活了别人,自己却一无所有,过着悲惨的生活。所以,诗人把诗“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们的儿子”,就使诗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广的社会意义。
八、分析诗歌表现手法。
1、是抒情诗,但在叙事中抒发强烈的感情:如第4、7、8、11小节的叙述,抒发了同情、怀念、赞美、爱戴的感情。
2、修辞手法:
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 。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品格与她的悲惨的命运就在这对比中凸显出来,从而显示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和对不合理的世界的诅咒。
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抒情效果。
(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如第1?段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段首尾句反复:“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0、11段中,?也都采用了的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诗歌的气势。。
(排比的手法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全诗除了一、二、五、十一、十三节之外,全使用了这种手法,诗中所形成的巨大的撼动人心的力量,浓烈的抒情气氛,都与这种大排比的手法与句式相关。)
总之,反复、排比更有助于表达强烈浓厚的感情
附:艾青的诗作在形式上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自由奔放的诗体。也有人把它称为“散文化”而加以指责。但是,应该说,这并不是缺陷。艾青也曾尝试过各种形式,尝试的结果证明,对于他来说,这种带有“散文化”的倾向的自由诗体比较得心应手,他用这种形式写出了成功的诗作。他的诗脱去了格律的外壳,不押严密的韵脚,但是并没有抛弃诗的内核。在这首诗里,诗并没有因散而失去诗味,而是诗意更浓,抒发的更自由,表达的更充分。用排比、反复来体现格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量的排比,层层递进,不仅展现了多种画面,增强了抒情气势,也增强了诗的内在旋律。
最后,我们不妨看看著名诗人鲁黎对艾青艺术风格的评价:
想到艾青的诗
就想到散文美
他的诗不胫而走
不是依靠那整齐的韵脚
他的诗轻柔似云一般的飞翔,
是以它内在的美作为翅膀
他的诗是绿野碧溪上的姑娘
不是灯红酒绿里的贵妇
不需要金手镯或是珠玉项链
需要的是清风和晨露??
九、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诗,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理清了诗人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抒情结构,体会诗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
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激动的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的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头。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雪──实与虚
手(抱、抚摸) 怀念
笑──洗、提、切、掏、扇、背 眷恋
铺叙细节 借事抒情 同情
梦(不能对人说) 讴歌
泪
教学反思:鉴于本课的学习是研究性学习,因此,在学生研究学习的地程中,方法的指导可以多些,这样的方法指导,在学生们熟悉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流程后,可以省去,这样,可留再多一点儿的时间给学生们讨论、思考。另外,在声情并茂的朗读、新颖别致的教法、深刻透彻的分析,还有亲切的话语、巧妙的引导等方面还做得不够。
作文三:《大堰河 我的保姆》10200字
《大堰河——我的保姆》知识讲解
编 稿:董海娜 审 稿:徐冬杰 责 编:陈为华
《大堰河——我的保姆》 这首诗是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诗的内容带有 自传性质,所写都是诗人的真实经历和真切感受,这首抒情长诗,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 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 善良的美好品质, 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 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 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学习目标
1、理清本诗的抒情结构。
2、学习典型的细节描写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理解保姆大堰河形象的意义及体现出来的劳动妇女的品质。
知识汇总
1、给 红色 的字注音。
荆棘 () 火 钵 () 忸怩 ()
凌 侮 () 叱 骂() 给予 ()
2、给下列两组字注音,并分别用它们组词。
┏檐() () ┏侮() ()
┣赡() () ┣悔() ()
┣瞻() () ┣霉() ()
┗谵() () ┣晦() ()
┗诲() ()
3、词语解释
【童养媳】旧社会中领养人家的女孩做儿媳妇,等儿子长大后结婚,叫童养。童养的儿 媳妇,叫童养媳。
【檐头(y án tóu )】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檐部分。
【瓦菲】房上瓦缝里长的草。
【叱骂】责骂。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小灌木。
【凌侮】欺侮;侮辱。
【典押】典当。
【保姆】受雇为人照管儿童或为人从事家务劳动的妇女。也作保母。
【悉索】象声词,形容轻微的声音。
【凄苦】凄惨痛苦。
【咒语】说希望人不顺利的话。
【漂泊】比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也作飘泊。
【赞美诗】基督教徒赞美上帝或颂扬教义的诗歌。也叫赞美歌。
【参考答案】
1、 j īng j í bō niǔ ní wǔ chì jǐ yǔ
2、
┏檐(y án )(屋檐) ┏侮(w ǔ)(侮辱)
┣赡(sh àn )(赡养) ┣悔(hu ǐ)(悔改)
┣瞻(zh ān )(瞻仰) ┣霉(m éi )(霉烂)
┗谵(zh ān )(谵语) ┣晦(hu ì)(晦暗)
┗诲(hu ì)(诲人不倦)
内容分析
1、 “大堰河, ? 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由狱中看到雪,联想到大堰河的被雪压着的 坟墓,勾起对乳母的怀念,进而追忆她辛劳苦难、默默奉献的一生。 “大堰河,今天,你的 儿子是在狱里”中的“今天”与“大堰河, ? 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相呼应,从回忆 转入现实,使时间线索更加清晰。
2、诗人倾吐对大堰河的爱,这种爱是同对黑暗社会(“这不公道的世界”)的恨联系 在一起的。请说说这种联系。
诗歌的第 2部分, 诗人通过对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及其家庭的悲惨遭遇的描写, 表达出对 黑暗世界的强烈憎恨, 从大堰河及其一家的命运, 深刻地揭示出旧中国农民的必然的悲剧命 运。因此,诗人正是用血和泪“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社会的咒语。”
3、诗中很多地方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结合课文,说说诗人使用排比和反复 的作用。
如第 4节中的八个排比, 一方面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繁重劳动, 赞美了她的勤劳品格, 另一方面表现出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乳儿, 歌颂了她的美好心灵。 这样写, 省去 了许多笔墨,扩大了诗歌内容和意境上的容量。
第 7节,写大堰河到“我”家来帮佣。用了六个排比句,描写大堰河不论冬夏,不分寒
暑,年复一年地承担着繁重的劳动: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豆??“含着笑”不 停歇地劳动,突出了她勤劳、纯朴、宽厚、善良的品格,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 同情。首尾的反复,表现了大堰河用她的一切,先是乳汁,后是双手,为“我”和我的一家 所作的牺牲,表现了一个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伟大。
第 12节,是呈给大堰河的赞美诗。用了八句排比,直抒胸臆,向大堰河呈现强烈的爱 与衷心的赞美。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 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这后三句使“大堰河”的含义更广泛了,她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 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 这就扩大了诗歌的意境, 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表达了诗人热爱所有 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第 3节,诗人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通过想象和联想, ? 描绘了一组冷落凄清的 画面:荒凉的坟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通过一连串的排比,在 对悲惨凄凉气氛的浓重渲染中, 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 并由此 自然地引出第二部分对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回忆。
第 10节, 写大堰河的殡葬。 “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 “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 是对大堰河的悲惨一生的概括; “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 “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正是大堰河悲惨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作者对这黑暗社会的不公正的控诉。
诗中多次运用排比,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
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如第 1? 节的首尾两 句, 反复吟咏 “大堰河, 是我的保姆” , 表现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 第 3节首尾句反复:“大 堰河, 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 反复的手法的运 用,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4、下列诗句节奏和重音标示有误的一项是()
答案为 D ;划分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有时也按音节划分;重音则是这句诗中着重强调 的词句。 通过分析, 可以看出 A 、 B 、 C 三项都是正确的, 节奏都按意义划分。 A 项中强调 “坟 墓” ,加重了悲剧气氛; B 项中强调 “村庄的”, 强调了大堰河完全丧失了人的尊严和价值;
C 项中强调“爱她自己的”表现大堰河对我纯洁无私的爱心。 D
项节奏应为
。加点词语重读能更好反映诗人 对造成她悲惨命运的黑暗社会的诅咒和揭露。
5、第 4节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的生活,摄取了哪些生活场景?
6、仔细体味一下,诗中的叙事和一般记叙文的叙事有什么不同。请读读你印象最深的 诗句,谈谈这首诗叙事的特点。
如课文第十节用几个排比句,描绘勤劳一生的大堰河死后的悲惨境遇。更为可悲的是, 大堰河的悲惨命运在她的夫儿们身上重复和继续着。 从十、 十一两节可以看出, 诗歌中的叙 事一般不像记叙文中的叙事那样完整、 具体, 而是概括和提示性的, 往往是截取事件的关键 情节或片断,简洁、明快。
7、请分析一下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这首抒情诗的突出特点, 是成功地塑造了保姆大堰河这一勤劳纯朴的劳动妇女形象, 诗 中主题的表达,诗人感情的抒发,都是通过塑造这一典型形象来实现的。
诗人精微细腻地描写了大堰河怎样在地狱般的环境里, 无言地进行着几乎无休止的各种 劳动。而在这些劳作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充分展示出大堰 河对诗人慈母般的爱。而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为了生活,又到乳儿的地主家里去 作女佣,承担着繁重的劳动。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 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一连串的排比句式,像一组特写镜头,逼真地描绘了她是怎样“含着笑”不停歇地劳动着。 可以看出,她活着,不是为了她自己,而是为了她的一家,也为了她深爱的乳儿。她含笑劳 作, 正是她那爱人胜过爱己的宽厚品格的写照, 也包含着她对苦难中的卑微生活暂时感到满 足的心理反映:她没有任何奢望, 只求能养活自己及家人, 只求能有活干, 至于劳累、 辛苦、 疲惫等等, 她是毫不计较的。 这里, 真实生动地刻画了她勤劳纯朴的形象和宽厚善良的品格,
同时也渗透着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诗人还着力描写了大堰河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年节里,为了她的乳儿, “忙着切那 冬米的糖”,“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了一声‘妈’,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 长贴在灶边的墙上”,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她对乳儿的爱。就连作梦,也同自己乳儿的“幸福 命运”连在一起,可她又只能把自己对乳儿的一往情深的母爱,永远埋藏在梦境里。
诗中大堰河形象的意义在于作者决不仅仅是对大堰河个人的讴歌与赞美, 他是把大堰河 作为旧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歌颂她们勤劳、宽厚、 善良的崇高品格,揭示贫苦农 民世代受压迫、 受剥削的悲惨命运, 发出了对旧世界的有力控诉, 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 同情。
8、诗人在第三节中写道:“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 养育了的”。诗句中对大堰河的称代,由“她”而改换为“你”,这种称代上的变化,在表 达上有什么作用?
本课是一首回忆童年生活的抒情诗。由于具有回忆性,用“她”便于写实,写大堰河的 勤劳、善良、纯朴,但不便抒情;而用“你”则有利于抒发自己对大堰河的深切怀念、赞美 之情,更容易激起读者在感情上的共鸣。
9、 诗人在诗的第 3节中说:“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 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含义? 这种写法, 有其写实的一面:诗人确实是在被投入监狱以后的一个寒冷的雪夜, 想起了 许多人和事, 其中包括自己的保姆大堰河。 但这种写法也有其象征性的一面; 诗人是借用雪 来表示对大堰河的赞美, 在诗人心目中, 大堰河对自己的爱、 大堰河的善良品德就象雪一般 的纯洁。此外,在寒冷的雪夜中,想起曾给予自己无比温暖的保姆,也是合乎逻辑的,所以 诗人在诗中说:“我看到雪使我想到了你,”以此来表示对大堰河的赞美与思念。
10、这首诗是诗人缅怀和赞美自己的保姆的诗作,为什么又专门用一节 (第 6节) 的篇 幅写自己“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的情况,这样写与本诗的写作意图是否吻合? 作者专门用一节篇幅来写自己 “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 , 是一种对比衬托的写法, 是以疏衬亲,以对生身父母的疏,来衬托对大堰河的亲。 而自己对大堰河的亲,又源于大堰 河对自己的亲, 这就有力地说明大堰河不是生母而胜似生母, 从而歌颂了大堰河所给予的无 私的母爱,表达了对大堰河的深切的爱。
11、 如何理解“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1)大堰河还没有吃上乳儿的喜糖, 喝上乳儿的婚酒,让乳儿媳妇叫她婆婆时就死了。
(2)她是在没有弄清悲剧命运的原因,没有弄清解脱悲惨命运的道路时死去了。 12、仔细体味一下, 诗中的记叙与抒情有什么特点。 请谈谈你印象最深的诗句,谈谈这
首诗叙事抒情的特点。
作者把自己对于故土亲人的回忆和思念凝聚集中于乳母大堰河身上。 在她身上, 作者倾 诉了他对乳母的 “不是母亲,胜似母亲” 的深情,大堰河之所以成为诗人那种浓缩凝聚的强 烈情感一个 “引爆点” 和 “喷火口” , 绝不是偶然的。 在大堰河这个生活中的具体的人身上, 寄托着诗人对于整个中国农民命运的一片深沉真挚之情。 对他的乳母所寄与的这种深切同情 和关注, 必然顺理成章地要对大堰河的性格和品质给以描绘和讴歌。 这也就形成了这首诗的 一大基本特色, 即它是抒情的, 又是叙事的。 在强烈的抒情中有着对中国农民的生活和命运 之纵向发展的叙述, 而在叙述的过程中又无处不贯串着对母亲的赤子深情, 在现代诗歌创作 中,能够这样的融抒情与叙事于一炉,达到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并不多见, 《大堰河— —我的保姆》,可算是其中传诵不衰的名篇。
正是这种抒情与叙事的齐头并进, 形成了这首诗在艺术结构上的主要特点。 抒情是它丰 满的血肉, 而叙事则是它坚强的骨架。两者的有机结合, 才产生了这件艺术上的珍品。 从诗 的第三节开始,作者以“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和“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 抱在怀里, 抚摸我” 这样两个句子的首尾反复,表达了他内心缠绵循环的思绪。而这两个句 子之间,却是由一系列细节的排比所组织起来的诗的意象。由这些意象所贯串的情节之间, 具有很大的回旋和想象的空隙。 当作者以无比的深情回忆起那些细节时, 他实际上是通过这 些细节来渲染一种浓烈的抒情气氛。 而在气氛的渲染中所造成的意象已经使你很难把抒情和 叙事分开来。 但作者绝不把叙事流于枯燥的交代事件过程, 也不用平铺直叙的繁琐情节来掩 饰感情的贫乏, 他只是选取那些最富有感情内涵和生动而有表现力的细节加以描写, 以取得 动人以情的艺术效果。
13、作者在文中两次提到“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的新客了”, 明明是他回到了自己的家 里,为什么却又说是“新客”呢?认真阅读全诗,并可查阅有关资料,试着回答这一问题。 诗人虽然出身地主家庭, 但实际上遭到了父母的变相遗弃。 他所享受到的母爱, 完全来 自大堰河,所以对他而言,回到父母家里,有一种浓浓的陌生感,因此说是“新客”。 结合写作背景及文中作者对大堰河的深情赞颂。
14、你认为本诗抒发了何种感情?诗中最能表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诗句有哪些?
从标题及最后两节看,应侧重从对大堰河赞美歌颂的角度考虑。如:
①大堰河, 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 灵魂,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②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长大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
就一首叙事诗而言,抒情的内容一般出现在叙事结束之后,或诗歌的末尾。
15、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大堰河——我的保姆》全诗共 13节,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2节),交代了“我”与大堰河各自的阶级地位和二人之间的特殊关 系。前三句,交代“我”与大堰河的关系以及大堰河的悲惨身世。这三句诗的容量都很大, 所交代的事情都经过了精心选择和典型加工。 诗人舍弃了大堰河的家世及其他许许多多的生 活遭遇,只写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这个贫苦保姆的名字问 题, 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细节, 却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压迫下贫苦妇女完全丧失人的尊严和价 值这种触目惊心的事实。第四句,重复“大堰河,是我的保姆”,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贫苦保 姆的真挚感情。
第二节,首先交代“我”的阶级出身:“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 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诗人虽然出身地主家庭,实际上遭到了父母的变相遗弃。出身贫 贱的大堰河,却给予了这位弃儿以深厚的母爱。所以诗人真情地写到:“而我,是吃了你的 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第二部分(第 3— 11节):集中刻画了大堰河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贫苦的农民母亲的 无限热爱和怀念之情。
第三部分(第 12、 13节),诗人从回忆过渡到现实,诗人的感情也达到了高潮。一连 串的排比句, 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无限怀念和深情礼赞。 诗的最后, 直抒胸臆:“大堰河, /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句式由上一节整齐的排比, 转为长短错落,语气由急促而舒缓。
问题探究
1、细节展示个性
这首诗选择了大堰河若干生活片断,一系列细节,多侧面地展示了大堰河丰富的个性。 如在第 4节中,用 8个排比短语集中地写大堰河的劳苦,这 8个排比实际是 8个细节, 把她对乳儿的爱心写得非常具体,充分。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两句 首尾反复,起了点化强调感情的作用。
2、诗是有鲜明的节奏的。诗的节奏是由诗的音节的长短、 轻重、 ? 高低以及音节与音节 之间的停顿所构成的。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中:“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 /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本诗的第四节,连用 八个排比句,而且每个排比句都比较长,音节比较多,形成了一种缓慢、低沉的节奏,渲染 了繁忙、沉重的气氛。试把这一节诗句的节拍划出来。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被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3、写作特点
(1)在诗歌的表达形式上,以“堆积”的句式,回环往复的结构来表情达意。
(2)运用反复,加强抒情效果,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刻、更强烈。
(3)将叙述、描写和抒情巧妙地融合为一体,使诗歌结构连贯、浑然一体。
(4)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量。
4、理解文章表现手法
本诗贯穿了一个“情”字,虽然写的是一般的生活琐事,却字字落地有声,句句充满真 情。在诗歌的表达形式上,艾青以“堆积”的句式,回环往复的结构来表情达意。由于诗人 的感情幽深曲折, 似乎用短小的诗句无法达到要求, 只有错落有致长短不一的排比句才能表 达。这也构成了艾青此诗的一大特色。
成果检测
积累与运用
填空
艾青, 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县。原名____。 1929年赴法国巴黎学画, 1932年回 国,加入“____”。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这个笔名,在监狱里写了长诗《____ ______》。该诗发表后引起轰动,并有十多个国家相继翻译这首诗。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大堰河,含泪地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地去了。
1、请概括第一节诗的内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节两次强调“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节写大堰河的丈夫和儿子因她的死而伤心落泪,对刻画大堰河起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节诗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内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探究题)大堰河死后若干年,假如艾青携妻带子去为大堰河扫墓,请发挥合理想 象,他会说些什么呢?(不超过 100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回答问题。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个浪都打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 ___________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望着海洋
1、这首诗最恰当的题目是()
A 、海浪 B 、海岸 C 、礁石 D 、坚强者
2、诗中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A 、风掠过 B 、水蚀过 C 、刀砍过 D 、雕刻过
3、对诗中“它”的形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孤傲者的形象 B 、一个生活苦难者的形象
C 、一个坚强革命者的形象 D 、中华民族的形象
4、这首诗赞美的精神是()
A 、敢于劈波斩浪的进取精神。 B 、威武不屈、立场坚定、不可屈服的精神。 C 、不畏强暴,与命运抗争的精神。 D 、不经磨砺不能成名的启示。
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
蒋海澄 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大堰河――我的保姆》
阅读理解
1、展现大堰河死时的情景。【解析】以诗中“她死时”的种种描述可以看出。
2、表达了诗人非常遗憾的心情。【解析】作者反复强调此句,同时还写了大堰河死时 “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可以看出作者的遗憾痛悔之情。
3、更加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善良。【解析】从诗中她的丈夫“平时打骂她”,死时却 “为她流泪”可以表现出来。
4、排比。描绘勤劳一生的大堰河死后的悲惨境遇。【解析】抓关键词语,如“四块钱 的棺材”、“几尺长方的土地”和“一手把的纸钱的灰”等。
5、娘啊,今天,我带着您的媳妇和孙子来看您来啦。这些年我漂泊在外,一直都没有 忘记您,我写的那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 入选中学课本, 全中国的学生都将知道我有您
这样一位任劳任怨、善良慈爱的保姆! 【解析】最好与诗歌内容照应,也可写大堰河丈夫儿 子的情况, 也可写自己的生活, 但最好围绕诗人与大堰河的母子之情来写, 这样更富感情色 彩。
课外拓展
1、 C 2、 C 3、 A 4、 B
在线阅读
一、《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创作过程和相关背景
《大堰河——我的保姆》 这首诗是作者于 1933年在监狱之中写
成的。关于这首诗,艾青不止一次讲过,是“真事”,是带有自
传性质的,是由于一种感激的心情写的。大堰河,确有其人,和
诗中说的一样,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的村庄叫大
叶河, 大堰河是谐音。 她从小嫁到艾青的村庄畈田蒋村做童养媳,
度过了悲苦的一生。无疑,艾青的这首诗就是真实地记录了这段
历史。诗人以诗的语言、深沉的感情,叙述了个人的身世——凄
凉而孤独;叙述了大堰河的身世——悲苦而善良。那么,为何诗
人在狱中那么艰难冷酷的环境中竟念念不忘自己的乳母呢?要全面理解这首诗, 必须了解艾 青的早年历史。
1910年 3月 27日(农历二月十七),艾青生于浙江金华市北七十余里的畈田蒋村。她 的父亲非常迷信。 母亲生他时经过四十八小时才生下他, 父亲认为是不祥之兆, 算卦先生说 他是“克父母”的,艾青一生下来就成了这个家庭“不受欢迎的人”。因此,艾青先是被送 到本村一家寄养,后又被送到大堰河家里,成了大堰河的乳儿。在保姆怀里,艾青生活了难 忘的五年,艾青与劳苦大众血肉般的亲情,与这段经历是分不开的。 1929年也就是艾青 19岁那年,艾青告别家乡到法国巴黎求学,度过了“精神上自由、物质上贫困的三年”后,又 回到了乡下。一个月后,艾青来到上海,正式加入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后又加入了 “春地美术研究所”的活动。由于该组织积极开展爱国活动,被当局严密注视,于是艾青、 江丰等爱国青年被捕,被关押在法租界管辖的第二看守所,时为 1932年 7月 12日。
1933年 1月 14日早晨,天空飘着雪花,诗人站立在铁窗前,思绪波动,不禁展开了广 阔的联想。 他想起了自己的故乡, 那偏远的浙江金华的小山村, 想起了曾经给予过他无私母 爱的农民保姆大堰河。由雪寒, 联想到乳母给予自己的温暖; 由囚系生者的铁窗, 联想到死 者长眠的墓地,诗情汹涌,不能自已。于是,诗人借助从窗洞里反射进来的雪光,头抵着墙 壁,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从监狱里辗转传出,直到 1934年 5月,才转给《春光》 杂志发表。
二、关于《大堰河──我的保姆》的通信
连庠同志:
来信收到。所提的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发表的情况, ? 我所说的有两种不同的经过,一 是《母鸡为什么下鸭蛋》 所记“这首诗是由律师谈话时带出监狱, 寄给狱外的朋友送出发表 的”;另据叶锦所记:“??后来要解到苏州去了,我就把《大堰河──我的保姆》、《监 房的夜》、 《叫喊》、 《 ORANGE 》等一束诗稿交给狱中的难友,托他出狱后带给我的朋友李 又然,李把这些诗送到了《春光》杂志,就登出来了。”
时隔五十年, 所记有出入, 现在只有一个可靠的根据, 就是两种说法, 都离不开李又然, 但李又然现在已病很重,说话非常困难,就不忍找他证实了。
二、艾青这个笔名是 1933年发表《大堰河──我的保姆》时用的。
后来写《芦笛》用什么笔名,这就只有查一下《现代》杂志才可以知道。我的原名叫蒋 海澄。有一次住旅馆登记时,那个办事员看了我的护照,笑着说:“**”来了。原来蒋 海澄三个字在法文里念起来同**很相近。 后来我把蒋字打了一个叉, 成了艾字。 海字在 法文里 H 不念音,成了艾字。澄字在家乡念成青。如此就产生了“艾青”的笔名。
三、四两问,大都有关写诗的理论,不便多谈;其中有关“紫色的灵魂”的含义难以捉 摸,其实含义正如你所指的“几十年的人世生活”所蒙受的苦难。
这里我想起一件往事。 1957年以前我的诗被采用在课本中的有 《春姑娘》 (小学课本) 、 《春》 (中学课本) 、 《黎明的通知》 (中学课本) 、 《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学课本) 。
1957年反右运动,我被错划为“右派”,我的作品也受到了株连。
现在时隔了二十多年, 人得到平反, 作品也得到了平反。 所以你会 “十分欣幸地获悉” 。
谢谢你。祝你健康!
艾 青 1983年 11月 15
作文四:《大堰河,我的保姆》1200字
艾青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
重点难点:
1、写作背景与诗的抒情基调
2、抒情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导入??、示标(略)
二、检查预习
1、艾青简介:原名蒋海澄,1910生于浙江金华现代著名诗人,《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礁石》《我爱这土地》。
他出生时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的命”,被送到一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回家读书,但受到冷遇,只准称父母为叔叔婶婶,正如他所说:是在冷漠和歧视的空气里长大。1932年被捕,在冰冷监狱里,看见晓雪飞舞,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挥笔写下这首悼念讴歌之作。
2、解释词语
典押,典当。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三、有感情地全诗。
注意抒情基调,感激与怀念,对黑暗世界的诅咒。
四、理清文章的抒情结构:
大堰河我的保姆
五、“抒情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
本文是一首抒情诗,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等于作者,但由于诗中必有我,抒情主人公有作者的影子,或者说,往往就是诗人自己。
六、布置预习:作者从哪些角度对大堰河进行塑造
第2课时学习目标:
1、分析大堰河的形象
2、分析诗歌的表现特点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讨论分析大堰河形象
1、学生讨论回答
2、明确:
A、通过精细描写大堰河怎样在地狱般的环境里,默默进行无休无止的各种劳动;°劳作之后,体现对诗人慈母般的爱,在流尽乳法后,又到地主家承担各种繁重的劳动;排比句式,像特写镜头,写出她的勤劳、纯朴和善良的品质,她劳作时含笑,说明她为了自己一家而活着,不计较劳累、辛苦,深爱自己的乳儿,一种宽厚品格跃然纸上。在表现她蒙蒙善良宽厚性格的同时,渗透着对其命运的深切同情(指导研读4.7小节。)
B、不仅如此,还着力描写她丰富美丽的内心世界:疼爱乳儿,一往情深(作者也带着深情记叙)研读8小节
C、诗人对大堰河的歌颂,也是对旧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嫂嫂品德的歌颂,揭示她们的悲惨命运(12小节),
二、通过这一形象,要表达的主题。
通过描述大堰河悲惨的一生,抒发了对其真挚的怀念和热情的赞美(牢房阴冷,晓雪飞舞);同时,在叙述悲惨一生的同时,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旧世界。
三、分析诗歌表现手法。
1、是抒情诗,但在叙事中抒发强烈的感情:如第4、7、8、11小节的叙述,抒发了同情、怀念、赞美、爱戴的感情。
2、修辞手法:
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
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表达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总之,反复、排比更有助于表达强烈浓厚的感情。
四、与《词二首》比较:
在抒情上的不同特点:
1、《词二首》: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大堰河》:间接、直接抒情,借事抒情。
2、表现手法:前者,想象联想,借助神话来抒情;
后者,排比、对比、反复来抒发强烈情感
作文五:《大堰河--我的保姆》3100字
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 教学目标
1、 揣摩诗歌的语言特点,掌握诗歌写作中反复、排比、对比等手法的运用;
2、充分认识大堰河这一形象及其象征意义,并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赤子之情,对以大堰河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赞颂之情以及对旧社会的愤怒和诅咒。
二、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思考对比、反复等手法的运用对诗人情感表达的意义;
2、分析大堰河的形象特点以及诗人感激大堰河的原因。
三、 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课程导入
艾青在《我爱这土地》里有这么两句大家耳详能熟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那么大家知道被誉为“中国诗坛泰斗”的艾青,他的成名作是哪一篇吗?(生:《大堰河——我的保姆》)不错,艾青的这篇成名作发表之后,获得的好评不断,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激动的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的说,中国有大堰河。
为什么大堰河会获得如此之高的赞誉呢?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寻找答案,一起学习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 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我国现代著名诗人。
2、 写作背景: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命,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空气里长大的”。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是刻骨铭心的。
(三)、文本分析
课前我们已经让同学预习过这首诗歌了,现在再给大家一点时间,快速浏览全文,并标出诗歌章节,同时,思考:诗歌中的大堰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师:我们来看注解一、大堰河是浙江金华方言中“大叶荷”的谐音,可是作者却没有用“大叶荷”作题目,而是用了“大堰河”,为什么呢?
明确:堰、河为容水之所,饮水思源也,冠之以“大”,无量也。所以用大堰河更能突出我对保姆的那种爱和感激之情。
1、 教师范读1、2节
师:1、2节交代了整首诗的两位主人公,他们分别是???
明确:一位是大堰河,一位是“我”。
师: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连名字都没有,她的名字就是一个村庄的名字, 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一个专属的名字对吧,甚至现在还有流行个性签名,虽说名字只是一个符号,但是它至少是一个人在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存在价值的表征。而大堰河又是童养媳,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大堰河的第一个形象是什么?
明确:身份卑微。【板书】
师:那再看看“我”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明确:首先“我”是地主的儿子。可见“我”的身份很高贵。【板书】
2、 第3、4、6节 【瓦菲、典押、青苔、荆棘、虱子、火钵、炕凳、忸怩不安】 师:诗人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想起了她的草盖的坟墓、故居的枯草、被典押的园地,还有门前的石椅。这里的意象显而易见了,可是老师觉得这太啰嗦了,那么可不可以把意象前面的修饰语删掉,删掉后再读一遍。
明确:删掉不好,失去了诗人所营造的悲凉气氛和荒寂、凄凉、冷清的意境。
拓展:庞德《地铁车站》: 在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这里整首诗只有两句话,但却是许多概念的叠加,所以在第三节中诗人的创作是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的。诗人曾留学法国,受到国外诗歌创作的影响。
所以从第3节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大堰河的另一个形象:悲惨。【板书】
结构分析: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的反复。增强诗歌的抒情性。【第3、4、6、8、10节】 排比句式:增强气势,增强抒情的表达效果。
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衬托出我同大堰河之间地位的悬殊,表达大堰河对我超越阶级的爱。
师:第4节连用了8个排比句,“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之后,在??之后”这8个排比句的连用体现了大堰河的什么品质呢?
明确:勤劳。【板书】说明大堰河只要一有空闲就抱自己的乳儿,关心自己的乳儿。
我最后被领回自己的家中,那大家找找看,“我”的家是什么样的?
明确:“红漆雕花的家具,??碾了三番的白米饭。”
明确:富裕、豪华、锦衣玉食。【板书】
师追问:既然生活是如此的优越,为什么作者却说“我这般忸怩不安”,“做了父母家的新客了”呢?
明确:因为我对这个富有的地主之家感到陌生,没有感情可言,所以感到忸怩不安。而大堰河的家中,虽然贫苦,但大堰河对我十分疼爱,时刻抚摸我,让我的生活充满温暖与欢笑。
所以:第6节“我”家的生活同第3、4节大堰河的悲惨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在大堰河家感受到的是温暖的“抚摸”,而在自己家里却是“忸怩不安”形成对比。通过对比也表达了大堰河给我的爱的深厚,与我对大堰河的感激之情
3、第7节 【冰屑、麦糟、团箕、凌侮】
师:在第7节中,大堰河,为了生活,辛苦的劳作,可是她却“含着笑”,这里体现了大堰河怎样的一种精神呢?
明确:乐观。生活虽然艰辛,却可以含着笑,用乐观的心态面对。【板书】
师:那我们再看看第5节,如此乐观的大堰河又为什么哭呢?
明确:我被生我的父母带回自己的家中,大堰河爱我,舍不得我。
所以:第5节和第7节形成对比,表明大堰河无论哭笑都是因为她的乳儿。
4、第8、9节【学生朗读】
师:这里有一句话“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大家都有做梦的经历,不管是噩梦一场,还是黄粱美梦,我们都愿意和身边的人分享,甚至还有周公解梦之类的。那么
大家想想,为什么大堰河有这么一个美梦却不能对别人说呢?
明确:她很爱自己的乳儿,有着许多母亲都有的期盼,希望儿子成家立业。但是由于大堰河是一个地位低下的农民,而“我”是地主的儿子,阶级的阻隔使得大堰河不能对别人说出自己的希望,于是只好在梦里实现自己的期望。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是厚重的,超越阶级的。
师:美梦还没做完大堰河就死了,她死时轻轻的呼着乳儿的名字,最终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那么第8、9节一喜、一悲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活着,对于世界是无私的赠予,不停地劳作,毫无保留的贡献她自己的一切——从血汗、乳汁,到赤诚的心,而直到她死,却只能带着深深的遗憾,留给后人无尽的伤悲。
5、11-13节【学生朗读】
师:那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大堰河如此坎坷的命运呢?
明确:不公道的社会。【板书】
师:大堰河结束了她悲苦的一生,可是她的家人却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她的丈夫已死去,大儿子做了土匪,第二个死在炮火的烟里,第三、第四、第五个在师傅和地主的叱骂声里过着日子,而她的乳儿“我”呢?在狱中,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这就是艾青的人道主义关怀。【板书】
师:第12节中,“紫色的灵魂”,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
明确: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紫气东来”、“紫禁城”。大堰河身份虽卑微,但她慈爱、善良、勤劳,所以用紫色来表明她灵魂的高贵与伟大。
师:这是一首赞美诗,它仅仅是在赞美大堰河吗?
明确:“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这里直接抒发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使得全诗的意义得以升华,体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人道主义关怀,和超越阶级的爱。
师:纵观整篇文章,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既有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诅咒,对底层劳动者的同情和热爱,当然还有对保姆大堰河浓浓的缅怀和思念。
(四)、结语
师:说到这里,大家认为诗人艾青是一个具有什么高尚品格的人呢?
明确:感恩 知恩图报 热爱生活生命等等。【板书】
师: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古人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何况是我们作为当代的中学生,社会未来的建设者。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品德。做一个心怀感恩的人,我想是我们今天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现代诗歌最大的收获和感悟。
作文六:《我的大堰河——保姆》4200字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 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艾青其人及其相关经历,以及
大堰河的生平。
2、 把握本诗作者的行文脉络,以及情感线索。
3、 理解本诗的思想情感,能赏析重点诗句和字词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学习运用本诗细节描写和排比、对比、反复等修辞手
法的运用。
2、 学习体会本诗的语言艺术以及对于情感表达所起的作
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理解诗歌对大堰河的怀念赞美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
的同情。
2、 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
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
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三、课时安排: 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介绍相关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相关知识,整体感知诗歌,把握文章的大致思路。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歌唱母亲,歌颂母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历来,各种艺术也都展示了母爱的主题,下面欣赏歌曲《懂你》。这首歌是电影《九香》中的插曲,该电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其中有个经典的镜头:母亲舔碗。即是:影片中的母亲,独自一人抚养五个孩子,由于生活贫困,连饭都不够,母亲把窝窝头留给了在上学的孩子,而上学回家的孩子恰好撞见母亲正在舔自己吃完的饭碗。今天我们将来学习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歌同样是赞美的伟大的母爱。
二、介绍艾青其人和写作背景,以及大堰河的相关经历
(一)写作背景简介
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抚下成长的。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因此他“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18岁就离开了家。1933年1月一个雨雪纷飞的早晨,他在狱中睹雪思人,因雪神飞,回忆起幼年生活,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并一举以感人肺腑的感情和清新自然的诗风震动诗坛。
艾青后来曾回忆说:“我是在一种被冷漠的环境中生活的”,“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大堰河爱我,我也爱她。”“《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是出于一种感激的心情写的。”
(二)艾青的其人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1933年1月一个雨雪纷飞的早晨,他在狱中睹雪思人,因雪神飞,回忆起幼年生活,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并一举以感人肺腑的感情和清新自然的诗风震动诗坛。
艾青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 卓越的民族诗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火把》.《古罗马竞技场》等是他的代表作。
(三)大堰河的相关介绍
大堰河,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三、整体感知和把握课文
(一)播放音频朗诵《大堰河——我的保姆》,让学生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并指导学生朗读,
(二)并提出问题,这首诗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可以划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3〕: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与我的关系。感情:讴歌与赞美。
第二部分〔4—8〕: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格。
感情: 眷恋与感激
第三部分〔9—10〕: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
现实。感情:同情与控诉。
第四部分〔11—13〕: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的怀
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感情:讴歌与赞美。
四、具体分部分赏析诗歌
这首诗歌是属于哪种类型的诗歌?(叙事抒情诗)
1、提问:大堰河以村庄为名,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大堰河身份低微,无名无姓。
2、什么事“童养媳”,“童养媳”的日子如何?
答:从小被卖到别人家里做媳妇的人。每天过着做牛做马的生活。
3、理解“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明确:大堰河是诗人的保姆,但是,诗人把大堰河当母亲,大堰河也把诗人当儿子,所以这句话是不矛盾的。
4、从一至三节,我们可以看出大堰河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童养媳,是“我”的保姆,以养活“我”而养活自己,养活自己的家,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妇女的典型。
5、诗歌中的反复出现的诗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重叠反复咏叹,为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抒情基调。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的特有的感情。
6、“她”和“你”的互换作用?
答:“她”是客观的交代,“你”是表达亲切的感情。
7、第三节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养的一幅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答:选取了“坟墓”“园地”“瓦菲”“石椅”等意象,这些全是冷色调,描绘了一种荒凉、寂寞的惨淡景象,暗示大堰河生前的贫困和死后的寂寞,浸透着是人的伤痛和怀念之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对作者艾青作了大致了解,初步体会了诗歌的韵律节奏,初涉了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反复朗读,对诗歌的层次及层意有了基本了解,理清了诗歌的结构。
六、作业
熟读课文,练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赏析诗歌的内容,体味诗歌的情感,感受是人的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和对当时不公道社会的控诉。
教学步骤:
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整体把握了诗歌的结构并且分析了本诗的第一部分,这节课我们将进入后面三部分的学习,并且深入感悟诗人的情感。
二、具体赏析诗歌,把握诗歌情感
(一)第二部分讲解
1、朗读第四节,看看大堰河都做了哪些事情,诗人是用什么句式把这些连接在一起的? 答:本节用了八个排比句,一方面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繁重劳动,赞美她的勤劳品格,另一方面,表现出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她的乳儿,歌颂了她的美好。
2、赏析诗句“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这是怎样的一双手才让诗人用“厚大的”来形容?
答:这是一双粗糙、有力、骨节粗大、长满茧的,温暖的手掌。就是这样一双勤劳慈爱的手使一个贫穷的家充满了温馨,使“我”一个地主家嫌弃的孩子得到了母爱的补偿。
3、然而“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答:因为我离开了大堰河的家,回到了地主的家里,大堰河内心的不舍之情就蕴含在了无尽的眼泪之中。
4、我们在往后看,“我”回家了,过上了怎样的生活?
答:富足、豪华、富裕、锦衣玉食??
5、可是我的心情是怎样的?诗歌中哪个词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答:“忸怩不安”因为这个家
6、诗人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然而这个家却没有爱。
7、“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一句中“家”和“新客”矛盾,原因何在? 答:诗人用这组矛盾的词,表达出一种复杂的辛酸。
8、再往下看,在本节里,还有没有类似的矛盾词组?
答:“不认得的‘天伦叙乐’”不认识怎么能读出来,换句话讲艾青长大后也认识这四个字,
理解这四个字,但是他却从来没有真正的品尝过这四个字的感情,这是一种强烈的对比。 “不熟识的妹妹”。本是骨肉,却同陌路。
9、想起这些,诗人心中对大堰河充满了怎么样的感情?(感激)大堰河流尽她的乳汁之后,又开始流她的血汗,同学们自读第七节,六个句子都是以“含着笑”开头,用的生么修辞手法?(排比)大堰河干的活又脏又累,为什么她还会笑呢?
答:为能挣钱养家而高兴,同时也表现了大堰河的宽厚淳朴,生活沉重但却非常乐观;命运悲惨,但容易满足;靠双手吃饭,并无多求。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同情之情。
10、第八节,又一次正面描写大堰河对乳儿的挚爱,她做了一个梦,这个梦又怎样的意味? 答: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是如此的深切真挚,就连梦里也念念不忘,她期盼乳儿长大成人,成才成家生活幸福美满,乳儿的幸福就是她最大的满足。这个梦吧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推向了高潮,但是这个梦诗不能说的,因为对大堰河,这个梦是非分的,是一种执着的明知不可能实
现却始终不能忘怀的期待。
(二)第三部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寄给予她的却只有贫困和苦难,她活着无私的奉献,他死后,有得到了什么呢?我们接下来看9——10节。
1、大堰河死后得到了什么?
答:她只活了四十几年,可却受尽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得到的不过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些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酬。
2、运用一连串的数量词有什么意义?
答:数量词的尖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社会”的揭发和控诉,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组数量词的对比之中。
3、大堰河生前付出何其多,死后得到的又是何其少,是水造成了她的悲剧呢?(不公道的社会)对,诗人将自己的憎恨之情,通过对大堰河死后,她的家人的悲惨命运的叙述,展现了出来。
4、总结大堰河的形象。
答:勤劳,善良,慈爱,博大,悲苦等
(三)第四部分
这就是大堰河,让我们一起欣赏诗人呈给大堰河的颂歌,学习诗歌的最后两节。
1、这首热烈、深沉的颂歌,仅仅是呈给大堰河吗?
答:还呈给了她的儿子们,呈给了千千万万的大堰河,呈给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可见是人的感情升华了,扩大了,一个地主的儿子,把自己心中最深情的颂歌唱给了千千万万的大堰河,扑向劳动人民的怀抱,这在三十年代是最难能可贵的。
2、理解“黄土地下紫色的灵魂”的“紫色”到底指什么?(痛苦而高贵的灵魂) 答:一方面强调高贵、圣洁、热烈,另一方面强调苦涩、忧郁、压抑。
3、艾青在写诗之前是学什么的呀?——画画
所以艾青对色彩非常的敏感,全诗共用了多少颜色的词语?——八个,具体??
三、总结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1、思想内容:作者通过对自己乳母大堰河的回忆与追思,怀念、赞美了勤劳、纯朴、善良、慈爱的大堰河,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愤怒诅咒那个 “不公道的世界”。
2、艺术手法:对比、排比、反复。
四、作业
熟读诗歌,完成课后作业和《导学案》。
作文七:《大堰河我的保姆》5300字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
第一单元的第三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篇传统课文,具有永久的价值和魅力,从中我
们既要学习品人——了解大堰河对作者的感情和作者对大堰河的感情,又要学习
品文——揣摩这首抒情诗的意象组合规律。
高一年的学生对于诗歌特别是长诗的形象思维特点、规律认识比较肤浅,阅
读还停留在浅层次上,对于诗歌表现内容的把握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教师应当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他们体会这首诗的创作规律,并
引导他们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他们的诗歌阅读分析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方面要求学生“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
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
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
界”、“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
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鉴于这
两项要求,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作品的内容和表现手法。
利用问题探究、启发点拨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
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采用“诵读——鉴赏——分析——共同研究”的方法,理清感情发展的线索,
充分理解大堰河这一形象的崇高伟大,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赤子之情;加强对重
点诗节的朗读,了解作品意象的组合方法,培养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质疑并修
改文中表述错误。了解大堰河勤劳淳朴、慈爱善良的品德及其一生的不幸遭遇,
体会诗中对以大堰河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赞颂之情以及对旧社会的愤怒诅咒。
重点:把握诗人感情和思路发展脉络,体会诗人对保姆大堰河深切的怀念、
同情、感激和赞美之情。
难点:赏析诗歌艺术特点:一是借叙事抒情,二是通过接近联想和对比联想
实现意象的组合,三是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的运用。
课前预习:
1.收集有关艾青的资料,了解本诗创作背景。
2.听配乐朗诵,然后带感情地朗读诗歌多遍,认真体会诗歌朗诵感情处理
方法。
3.预习课文,寻找诗歌行文思路和感情线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请同学们朗读全诗
(二)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整体把握(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问题一:大堰河值得艾青礼赞的是什么?
引导分析:大堰河具有高贵的品德。
问题二:大堰河具有哪些高贵的品德?请举例说明。
引导分析:勤劳、善良、乐观、坚强、纯朴、无私??
问题三:大堰河的高贵品德通过什么方法体现出来?
引导分析:意象、意象的组合
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有比喻意象和描述意象。《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自
传性质”,决定了这首诗极少用比喻意象,而纯以描述性意象为主。它选择日常
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大量细节构成一幅幅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
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
《大堰河??我的保姆》“带有自传性质”,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自传,从
本质上说它依然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对大堰河的深沉的爱为动力,按照诗的艺
术规律展开想像,其意象的运动与组合主要通过如下两条渠道进行。
其一是接近联想,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象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而把它们
联想到一起。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信息提取方式主要是接近联想:“大堰河,今天
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中“坟墓”“瓦菲”“园地”“石椅”,这些事物都在大堰河生前或死
后涉及的狭小的生活范围内,因空间接近的原因,被联想到一起来了,这是空间
接近联想。
紧接下去,“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
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
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至“搭好了灶火”、
“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等等大堰河辛勤操劳的场景,由于时间上接近的原因被
联想到一起,这就属于时间接近联想了。
其二是对比联想,即由于对某一事物的回忆,头脑中又浮现出与之相对立的
另一种事物。
诗人描写了大堰河家的极端贫苦的生活之后,紧接着联想到自己家里的豪华
生活:“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
的纽扣??”。这里展示的还不仅仅是地主与贫苦农民悬殊的生活水平,而是诗
人的波涛起伏的内心世界——“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
在大堰河家中的那段生活,给艾青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他目睹了贫苦农
民的痛苦生活,也发现了他们的善良美好的品格;他对养育自己的大堰河充满深
情,而对自己亲生父母的家却感到陌生而不安,艾青的叛逆思想在幼小时候已见
端倪。
此外,大堰河的生前勤奋劳作与死后的惨淡萧条、大堰河对乳儿的“美梦”
与现实粉碎了她的梦均构成了对比。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品格与她的悲惨命运
就在这对比中凸现出来,从而显示出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和对不合理的世界的诅
咒。
电子板书(附后)
问题四:作者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
引导分析:这首诗以追忆往事为线索展开思路:雪景——大堰河被雪压着的
坟墓——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死后一家人的命运——赞美诗呈给大堰
河及所有劳动人民。
问题五:全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引导分析:通过叙事抒情体会诗中所抒发的情感,把握诗的感情脉络。
第二课时
(一)指导学生重点朗读第一至第十小节
(二)引导学生对一些重要内容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和分析
问题一:第一、二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引导分析:突出我与大堰河之间养育与被养育的关系。
问题二:第三小节景物描写的意境有什么特征?
引导分析:景物描写的意境特征:凄凉、衰败、荒寂。
问题三:“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这一诗句反复的作用是什
么?
引导分析: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怀念之情。
问题四:第四至第八节以排比句式把多组镜头组合在一起,用反复的手法突出“抱”、“抚摸”的动作有什么表达效果?
引导分析:增强了语气,丰富了内容,突出了重点,突出了大堰河慈爱,勤
劳的形象。诗人回忆在大堰河家的生活,以“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为中心描画
了八个生活镜头,表现出大堰河对乳儿深切的母爱。
问题五:第五、六节中诗人回到生母家中生活富足豪华,但心情却总是忸怩
不安,为什么?
引导分析:仅有物质生活但没有爱。
问题六:第十二节中“灵魂”为什么用“紫色”来形容?
引导分析:紫色象征高贵。用“紫色”形容“灵魂”,表明大堰河具有高贵
的灵魂。
(三)比较思维训练
问题:关于分层,有人主张分为四层(1-3节,怀念与痛悼;4-8节,眷恋与感激;9-11节,同情与控诉;12-13节,讴歌与赞美),有人主张分为三层(1-2
节,写“我”和大堰河虽然阶级出身不同,却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3-10节,
写诗人在狱中看到窗外大雪,触景生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追述大堰河勤劳善
良、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11-13节,诗人思绪回到现实,回到监狱,
用儿子对母亲的情感,礼赞大堰河,礼赞天下所有的“大堰河”),对此你们怎
么看。
引导分析: 第二种分法比较合理,因为它能够体现叙事的特征,符合通过
叙事来抒情的特点,而且第一种分法把诗歌前后的感情作了绝对的切分,这是不
科学的。
(四)批判阅读训练
问题:第十一节的内容与诗歌中心关系紧不紧,能否删掉?
引导分析:与礼赞无关,可以删节。
要求:这首诗语言上有不少地方值得推敲,请细细品味并作修改。
引导分析:“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人称转换太突然了,且“被养育”被动态用得很别扭,应改为“大堰
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我,是吃了她的奶而长大的”。
“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都是病句,
语法上出现了问题,应分别改为“今天我看到雪便想起了你”、“在你煮熟了饭
之后”。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这一长句会造成误解,应
改成“在年节里,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能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
去,/为了他能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逻辑混乱,构不成递进,应改成“??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
儿子般的大堰河,/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电子板书设计:
坟墓
空间上的接近 瓦菲
园地
接近联想 石椅
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搭好了灶火
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
尝到饭已煮熟
时间上的接近 把酱碗放到桌子上
补好了儿子们的衣服 联想 包好小儿子被砍伤的手
掐死夫儿衬衣上的虱子
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
死后与生前 死后的惨淡萧条
的境况对比 生前勤奋劳作
两个家庭的 大堰河家的极端贫苦的生活
家境对比 自己家里的豪华生活
对比联想
对两个家庭 对养育自己的大堰河充满深情
的感情对比 对亲生父母的家感到陌生、不安
理想与现实 对乳儿的“美梦”
的对比 早早死去的悲惨现实
特色:
1.整体把握训练和具体分析训练分开的课时安排既有利于学生对诗歌艺术
特点的把握,又有利于对作者感情脉络的领会,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课
堂教学弊端。
2.问题探究指向重难点的突破,设计简洁、有效,避免哗众取宠、收效甚
微的课堂教学弊端。
亮点:
1.“提问、思考、讨论、交流、引导”的教学方法一以贯之,既突出了教师
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比较思维训练和批判阅读训练的安排有利于落实“养成独立思考、质疑
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的新课程目标要求。
本设计从整体到局部,符合阅读教学规律。整体把握方面,设计了“大堰河
值得艾青礼赞的是什么”“大堰河具有哪些高贵的品德”“大堰河的高贵品德通过
什么方法体现出来”“作者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全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五个问题,从内容到思路再到写法,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走近文本。值得探讨的
是第三个问题的问法,首先这一问题问得过大,“什么方法”涵盖的内容太多了,
教学中恐怕难以指向预设的“意象的组合”;其次,“意象的组合”这一概念是否
有必要作为重、难点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中,是否会使整个设计的目标重
点不够突出,这一文本的教学目标侧重点到底是放在“写什么”或“怎么写”不
是很清晰。
重视思维训练是本设计的另一特点,设计将思维训练和文本阅读、语言品味
结合得较好,能通过思维训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联想的理
解把握,领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通过比较思维训练,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思路和
脉络;通过批判阅读训练鼓励学生学会质疑,提高语言鉴赏能力。联想的理解把
握和比较思维训练目标指向文本的理解,但批判阅读训练缺少教师的分析点评,
主要只呈现语句的修改,目标不是很明确,未能很好地为文本的阅读理解服务。
阅读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应围绕某一个目标或主题展开,整个设计的主线
应明确,不宜贪多求全,枝蔓一多势必影响主要目标的达成。()
作文八:《大堰河,我的保姆》6300字
执教人 北京清华大学附中特级教师 韩 军
(凌 惠、黄凤英、晏苏平老师记录整理)
韩军老师在徐州上了一堂长约一个半钟头的示范课,课文是高中语文第四册(旧版)第四单元的一首抒情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韩军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新颖别致的教法、深刻透彻的分析,还有那亲切的话语、巧妙的引导、广博的知识深深折服了来自江苏各市县的三百多位听课老师,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这堂课一开始就将人带进轻松和谐的气氛之中:
韩军老师(以下简称师):我这个人有很多优点,有的优点大家一看就能发现。比如我朝这一站,诶(阳平调),身材还不错,蛮苗条;模样也还可以,挺潇洒的;这脸上优点就更多了(微笑着指着自己脸上的痘),这个,这个,还有这,共有二三十来个呢。看不到的优点也不少,比如我音色好,歌唱得很好,今天我就给大家唱一首歌。
唱歌还得有音乐伴奏。(只见韩老师走到电教平台前伸手轻按,一曲沉缓、悠扬、深情、动人的笛子协奏曲,回响在整个教室中,一种动人的气氛形成了。曲子名叫《遥远的思念》)
(韩老师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他的自我介绍并没有摆出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以一种自嘲的口吻,暴露自己的缺点,把最平凡的一面显示出来,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这些学生原本并不认识韩老师,初时有些拘束,听了这番话,都觉得很亲切,很快在心里接受了他。韩老师上的是语文课,可一上来却要唱歌,让大家既感新奇,又觉得纳闷。这一个悬念设得好极。)
师:古人所说的“唱诗”的“唱”,实际就是吟唱,就是朗诵。诗歌本来就是拿来作吟唱的。今天我给大家吟唱的,是一首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至此,听课的老师才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韩老师的新颖。伴着舒缓、悠扬的音乐,韩老师饱含感情地朗读着,其中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急缓起伏、感情的含露收放,无不把握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全场似无人般寂静,有学生在擦眼泪,有老师已红了双眼,连韩军老师都几次掏出手绢来拭去眼角的泪。全诗读完,掌声雷动。从第一句朗诵到最后一句,大约历时14分钟。)
师(微笑)我读得好吗?
生:好!
师:是艾青诗写得好,还是老师读得好?
生:诗写得好,老师读得更好!
师:诗写得好,老师才读得好。
这么好的诗就该好好去读,满怀激情地去读,读出感情来。
先看第一节,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
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师:大堰河是不是一条河的名字?
生:不是,是我的保姆的名字。
师: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她地位低下,身份卑微。 (板书:身世关系)
师:概括得很好!谁能说说什么叫童养媳?
女生甲:从小被卖到别人家做媳妇的人。
师:很好。做童养媳的日子好不好过?
生:不好过,和做牛做马差不多。
师:是啊,大堰河就是这样一位身世凄惨的劳动妇女。诗人对这样一位妇女有怎样的感情呢?我们来看第二节。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诗人说他是大堰河的儿子,他是吗?
生:不是,也是。
师:为什么?
生:大堰河只是诗人的保姆,所以不是;诗人把大堰河当作母亲,所以是。
师:说得非常好!
第三节,诗人为我们描绘了四个画面,我认为这里语言太罗嗦了。
我这样改“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坟墓/你的瓦菲/你的园地/你的石椅……”,把那些修饰语“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门前的长了青苔”全部省去,不是更简练吗?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这些修饰语营造了一种悲惨、凄凉的氛围。
师:对。“被雪压着的”显得……
生:冷清。
师:“草盖的”、“枯死的”、“一丈平方的”都说明大堰河的什么呢?
生:身世的悲苦。
师:很好!我们来读读这一节。先听我读一遍。
(韩老师很有感情地读完,又让学生读,指出其读得不好之处,指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
师: 看第四节。我觉得作者这第一句“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显得罗嗦,“抱”肯定是用手了,“用你厚大的手掌”完全多余,对吧?
(学生在窃窃私语,有的认为他讲的很有道理,有的说不多余,韩老师请一个女生说堰河的什么呢?
生:不多余 ,表现了大堰河一生勤劳。
师:诗的第二部分写了大堰河勤苦的一生。(板书:勤苦一生)
看看大堰河干了多少活呀,像一架劳动的机器,没有一刻空闲的时间。如此劳碌,如此辛苦,但大堰河每每干完一些活之后,她有没有休息呢?
生:没有。
师:干什么呢?
生:“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师:大堰河一直在忙,她一停下活就去抱着诗人艾青,说明她对诗人……
生:疼爱。
师:好!无时无刻都关爱着艾青,无微不至的关着艾青。
我们再来读读这一节。这节朗读时要与前面不同。第一句要缓慢,突出“厚大”,“抚摸我”要读得轻柔,但是却强调。接下来的连续八句的“在……之后”要读快一点,突出工作的多和忙。最后一句再读得恢复缓慢、深情。
先听老师示范一遍。(朗读)
师:咱们班男生谁读得最好?我们请他来读一读吧。
(一男生在众同学推荐之下站起来,学着韩老师刚刚的语调读完第四节)
师:读得好不好啊?
生:好!
师:那就鼓励一下。
(大家都鼓起掌来。)
师:我再改一次,往下一节,“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这一句,我觉得,肯定丢掉了一个字,丢掉了一个“我”字。应当说“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我’自己的家”?是不是呀?这次,老师的见解肯定对了!
(有不少学生同意老师的观点,频频点头,且动手在课本上加上了个“我”。有的学生则不以为然,老师就把不同意的学生叫起)
生:“自己”是客观的,那确实是诗人的家,而“我自己”带有主观色彩,在诗人心里承认的家,诗人在这里用“自己”,而不用“我自己”,说明诗人心里并不承认这个家。
生:我觉得,这里的“自己”不是“艾青自己”,而是“父母自己”。如果在“自己前面”加上“我”,就成了“艾青自己”了。
师:两个同学说的都有道理,家不是艾青的,而是“父母自己”的,艾青根本不认同的父母的家是自己的家,他认同的是……
生:大堰河的家。
师:所以,这句话,诗人是不是丢掉了一个“我”字?
生:不是。
师: (似乎无奈地)还是老师的意见不对。
(稍微一停顿)
不过,老师又发现一个问题,有一句话写的不好,我要改一改。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如果改成“我终于回到父母的家里了”,就好了。
(似乎颇为得意)老师不但会朗读读诗,还会写诗、改诗呢!
(学生几乎都摇头)
生:老师的绝对不好。
师:还绝对不好?说说为什么?
生:你改的诗,情绪根本就不对!“我终于回到父母的家里了”好像盼望着急切回父母家一样,愿望终于实现了,非常高兴。而作者原来的意思是不愿意回去。
师:我的改句——表明作者盼望着回去,非常高兴,而原句―――表明不大情愿回去,你能把这两种情绪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生:(分别读,把老师的改句读得快而兴奋,而把原句也大体读得一样,区别不明显)
师:我的改句,你把重音放在哪个词上?
生:放在“终于”上。
师:你读“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仍然十分高兴,仍然愿意回去,能重读一遍吗?
(生重读,读得已经低缓)
师:传达的不错。“我做了生了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一句,包含着一种十分复杂的辛酸的情绪。
听老师示范一下,(师示范读)大家跟读。
师:这句话里有两个名词性的字,十分矛盾,是哪两个?
生:(沉思)“家”和“客”。
师:对!大家有谁在自己的家像做客吗?
生:没有。
师:“家”和“客”本是对立的,谁在自己家里做客呀,能做客的地方不是家。诗人在这里正是抓住了“家”与“客”的一对矛盾,才表达出一种复杂的辛酸。
师:往下看,仍然在这一节里,还能不能找出类似的类似的矛盾的写法?
(学生埋头边读边找)
生:“我呆呆地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这句矛盾。
师:怎么矛盾?
生:既然是妹妹,就应该熟识,可是作者却不熟识。
师:本是骨肉,却是陌路。
生:我认为“我不认识”与“‘天伦叙乐’”矛盾,不认识怎么能读出来呢?
师:我们可以换句话说――艾青长大后也认识这四个字理解这四个字了,可是他却……
生:从来没有品尝过四个字的感情。
生:艾青从小没有感觉到那几个字。
师:可否这样说:“上面挂着‘天伦叙乐’,下面却根本没有‘天伦叙乐’”;“虽认识‘天伦叙乐’,却没有感受过‘天伦叙乐’”,这是强烈的对比的写法!家庭里所发生的事情,却根本不讲天伦,根本没有叙乐!
师:我再引申一下,――――这种强烈的矛盾对比的写法、用法,是诗人、艺术家经常运用的,大家在其他地方还看到过吗?比方,在初中课本里,有一 首唐诗里面就有。
生:《卖炭翁》里面,“可怜向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师:怎么矛盾。
生:卖炭翁本来应该希望天暖和一些,可是他为了把炭卖出去,却希望天寒冷。
师:再想想,―――还能从电影、电视中找到这种矛盾的的写法吗?
生:电影中常有,如殿堂高处悬挂着“正大光明”,而下面的人干着卑鄙龌龊的勾当;生:电视中,殿堂里挂着“明镜高悬”的条幅,下面审案的人,却贪污受贿,把案子判成冤案。
师:非常精彩。诗人艾青非常善于运用强烈的矛盾对比手法来表现人物。五十年代,他到欧洲去访问,见到一个黑人姑娘给白人家当保姆、哄孩子,白人小孩在哭,黑人保姆却在唱歌,艾青就写了一首诗《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有这样两句“一个多么舒服,却在不停在哭;一个多么可怜,却在唱欢乐的歌”。这种强烈的对比能增强表达的效果。
同学们,跟着我把这一节朗读读一遍。
师: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板书:死后凄凉)。
接着看这一句,“我是这般的忸怩不安”,“忸怩”什么意思?是不是“扭捏”的意思,即“扭扭捏捏”的意思?
(一时,学生感到困惑)
师:遇到问题,请马上查字典!
生:我查到了,“忸怩”是“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师:那么“扭捏”或者“扭扭捏捏呢”?这个词最常用,不要查字典,就说出自己的理解。
生:“扭捏”,我理解有点“矫揉造作”的意思。
师:艾青从一个破敝的穷家来到一个金碧辉煌的豪门,应当是哪种情绪?
生:显然是“不好意思或者不大方”,不能是“矫揉造作”。
师:接下来的一节中,诗人连用了六个“她含着笑”,有什么作用?
生:大堰河以苦为乐。
生:苦中作乐。
师:我们从“含着笑”三字,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她生活沉重,但却非常乐观。
生:她对未来抱着希望,抱着憧憬,想像着艾青长大成人后,会报答她。
生: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全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师:同学们说的都对,也开拓了大家的思维视野。我问大家,我们读这一节时,能够同样“含着笑”来读吗?
生:不能。
师:我们感受到一种辛酸,感受到一份沉重。我们请这位同学来读这一节,要读出这种辛酸与沉重来。
(一位男生站起朗读,读完,韩老师指出不到之处,范读,再带读)
师:到了,“大堰河,含泪的去了”这一节,用了一些修饰语,如“四十几年的”、“数不尽的”、“四块钱的”、“几尺长方的”,所有这些数量修饰语,是强调其多,还是强调少?
生:(一部分学生)强调多。
生:(一部分学生)强调少。
生:(少数学生)不对,有的强调多,有的强调少。
师:后面这位同学概括得对!有多有少。哪些是强调多,哪些是强调少呢?
生:“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疾苦”是强调多;“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强调其少。
师:概括起来,是什么多,什么少?
生:痛苦多,而自己得到的少。
师:给予这个世界的多,从这个世界带走的少。
生:大堰河的命运悲惨。生前那么辛劳,死后没什么陪葬。
师:先听我这此段读一遍,把“多”与“少”强调出来,注意语调和停顿。
(韩老师读完后,请一位女学生读,肯定其读得好)
师:老师和大家的讨论就此告一段落。下面的段落留给大家。大家自己阅读自己感受。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共同研究。也就是进行研究性学习。
(一会儿有学生提出问题来)
生:我有个问题,那个“黄土下紫色的灵魂”,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
师:你是问我,还是问大家?
生:问大家。
师:好,大家谁帮助她回答一下。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这个“紫色”到底指什么?
生:我以为紫色是一种痛苦的、压抑的颜色,紫色给人的感觉非常压抑,不痛快。
生:我认为紫色是一种高贵颜色,比如有的足球队穿的球衣就是紫色的。
生:我记得古代的官服也是紫色的,也是高贵。
生:是指苦涩。我曾看过诗人的访谈录,他在谈到这首诗时说过“紫色”是一种冷色调,引起的人的心理反映是苦涩的。
生:我认为,紫色是红色和蓝色的混合色,红色表示大堰河活着时非常有热情,像火一样,温暖世界,是尊贵的,而蓝色表示她死后非常安详。
师:看来你对颜色非常有研究,你能说说各种颜色的含义吗?比方白色象征什么,绿色象征什么,蓝色象征什么,等等。
生:白色象征纯洁,绿色象征生命,蓝色象征海洋,也表示安静。
师:有道理,你的思路非常独特。并且真的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也就是说,不能单纯强调紫色只代表一方面,紫色实际上是两种意义的综合。
生:老师你的意见呢?
师:老师补充一点学术界的“观点”,艾青诗中用了大量颜色,艾青用颜色的规律一般是,用暖色调代表光明、温暖、信念,用冷色调代表苦难、大地、忧郁等等。紫色是一种冷色调,所以不能仅仅理解为高贵。
我只不过是综合大家的意见。你们看看,刚才大家的全部意见,无非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强调尊贵、圣洁、热烈的方面,一方面强调是苦涩、忧郁、压抑的方面。慎思、深思一下,这两种意见矛盾吗?
生:不矛盾。
师:可以从痛苦角度去理解,体会一下全诗吧,似乎字字句句都在强调大堰河一生所承受的痛苦,紫色的灵魂,就是痛苦的灵魂。也可以从高贵的角度去理解,想想呀,一个人的灵魂,由于承受了太多太多的苦难、太多太多的凌侮、太多的折磨,那么,这个人的灵魂会是怎么样的呢?
生:承受的苦难越多,就越高贵。
师:所以,这里高贵与痛苦矛盾吗?
生:不矛盾。
师:这不统一了吗?请大家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对“紫色”的理解,这句话的格式是,灵魂因__而___!(板书: 灵魂因__而___!)
生:灵魂因“痛苦”而“高贵”。
师:非常精彩,因“承受太多苦难”而“尊贵、伟大”!
同学们,大家看看,这个结论是谁得出呢?不是老师得出的,老师只不过是大家意见的概括者。结论是大家自己共同讨论、研讨、集思广益得出的。在学术界,这个问题仍然是一个悬案,没有一个定于一的结论。今天大家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成为众多学术观点之一。这就是研究性学习呀!研究性学习并 不神秘!
师:深入一步,我问大家,艾青在写诗之前是学什么的吗?
生:是学画画的。
师:所以他对色彩非常敏感。大家数一数,看看全诗中艾青用了多少颜色词语,一一找出来。
生:(陆续全部找出)“长满了青苔的石椅”“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大红大绿的关 云长”“辉煌的结彩的堂上”“紫色的灵魂” “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师:共有多少处用了颜色词语?
生:8处。
师:说说各自的意义。
生:“长满了青苔的石椅”表示一种荒凉、败落。
生:“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显出大堰河家的生活十分穷困。
生:“红漆雕花的家具”“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显示艾青父母家里非常富有豪华。
生:“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表现艾青的少年的特点。
生:“辉煌的结彩的堂上”,显示大堰河梦中的艾青婚礼隆重。
生:“泥黑的温柔的脸颜”,显示大堰河的作为劳动人民劳作辛苦。
师:大家可以写成一篇学术性的小论文,题目可以叫作《中颜色词的运用=。
大家一起来把最后两节,有感情地读一遍。 (师生齐读)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最后两节是唱给大堰河的挽歌。(板书:挽歌赞美)
(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作文九:《《大堰河——我的保姆》》5000字
《大堰河——我的保姆》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在“阅读与鉴赏”中也要求“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性的抒情诗,诗歌以诗人幼年生活为背景,集中地描述了保姆大堰河一生的悲惨经历,抒发了对大堰河真挚的怀念和热切的赞美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之情。教学本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大堰河可亲、可敬、可爱的形象和母爱的伟大,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2、引导学生通过典型细节分析认识大堰河的形象:勤劳、纯朴、善良。3、了解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以及对比的写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导入: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歌唱母亲,歌颂母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赏析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献给他的养母——大叶河(大堰河)的赞美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这首诗是艾青在狱中写的,在一个飞雪的早晨写的,你觉得人在困境中,在饥寒中,总会想到谁?(想亲人,想家人。)而此时艾青想到的是谁?(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大堰河。)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
问:分析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大堰河什么样的人生经历?童养媳:领养人家的小女孩儿做儿媳妇,等儿子长大后再结婚,这样的小女孩叫童养媳。
明确:大堰河,和诗中说的一样,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的村庄叫大叶河,大堰河是谐音,她从小就嫁到艾青的村庄里做童养媳,度过了悲苦的一生。作者仅仅抓住了人物的名字这个细节来描写,这个贫困保姆的名字问题,看似平淡无奇,却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压迫下贫苦妇女完全丧失了人的尊严和价值。
大堰河连名字都没有说明了什么?(贫穷,社会地位低下)诗人为什么不想念自己的父母却想念大堰河?(艾青诞生时母亲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胡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就被送到贫苦的大堰河家去抚养,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冷遇,大堰河却用博大的胸怀接纳了艾青,将伟大的母爱毫无保留地给予了艾青。艾青写这首诗,既是对保姆大堰河的感激,也是对黑暗世界的诅咒。同时表现出作者背叛地主阶级,向劳动人民靠拢的真诚愿望。)诗人虽然出身地主家庭,实际上遭到了父母的变相遗弃。出身贫贱的大堰河,却给予了这位弃儿以深厚的母爱。让我们一起走近大堰河,看看这个平凡而卑微的劳动妇女为什么能让作者终生敬仰。
(巧设悬念,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急于阅读课文的欲望。)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 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读思考题。
(1)听配乐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体会诗中强烈的节奏和流畅跌宕的旋律。 (2)要求学生找出难懂的字、词、句,引导学生查阅工具书,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本诗区别一般抒情诗的最主要的特色是什么?(通过记事写人来抒情)
(4)本诗从哪些地方表现出大堰河对诗人有慈母般的爱?(主要表现在第4、5、
8节里。如在第4节,用八个排比句集中写大堰河对乳儿的爱。这八句实在是八个出色的细节,把她的爱心写得非常具体、充分。“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两句首尾反复,起了点化、强调感情的作用。
(5)本诗哪些地方运用了排比、反复和对比的手法?举出例子后,请谈谈它们所起的作用。(如第4节中的八个排比句,第7节中六个排比句,都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明快,气势酣畅,有力地传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真挚的爱。第1节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了诗人对她特有的深情。第3节,首尾句反复写道:“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有力地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1节,都采用开头和结尾诗句反复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第4、6节中运用了对比,把两个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描写,虽然没有发什么议论,但诗人的感情倾向不言自明;此外,如美丽的梦境和凄惨的死亡,生前的辛勤操劳和死后的凄苦悲凉,这些都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气氛以及对主题的表达。)
2 、课堂讨论,交流自学所得。
3 、教师小结。
4、依次分析第二、三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一层:第3—4节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点明了时间和环境,既是写实,借写景来烘托压抑而悲愤的氛围。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诗人以深情的的笔调描写这位贫苦的农民保姆,没有正面刻画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而是在环境、气氛上多用笔墨,写了一大串与大堰河相关的事物:压着雪、满是荒草的坟墓;因无人出入而关闭了的破旧农舍;仅仅一丈平方而又早已变成别人的园地;无人光顾而长满了青苔的石椅??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令人伤感的悲凉画面。而开篇就写大堰河的墓地,则为全诗罩上了悲剧的气氛。
第二层,第5—6节
描写“我”在大堰河家里的情景。
诗人深情地回忆起大堰河厚大的手掌。这是一双勤劳、温暖的母亲的手。诗人没有用抽象的词句,而是用鲜明的画面,把她的繁重劳动表现出来。
问:通过“搭”“拍”“放”“补”“拿”等动作表现什么?
表现出保姆的辛苦和劳累。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堰河仍然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通过对比表现了深厚的母子情意。
第6节:问:为什么艾青走了,本来,可以卸下一付负担,应该高兴,但是她却流泪了。
答:在这泪水里,包含了贫苦的保姆对乳儿无比真挚深厚的感情。
第三层、第7—8节 写回到父母家后的感受和大堰河的生活。
第7节: 问:从哪些方面描绘自己的家?
答:从住、穿、吃三个方面描绘了自己的家,和大堰河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问:为什么要和大堰河的家做对比?
答:他所回忆的一切都是在展现大堰河的淳朴善良。
第8节:但是生活对大堰河是很残酷的,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了繁重的劳作。那大堰河为什么笑啊?
答:反映了大堰河不向艰难生活低头的倔强性格,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了她的麻木和不觉悟。从这个意义上说,她的笑,比满眼眼泪更凄楚。
第四层:第9—11节 描绘了大堰河的悲剧结局。
第9节:展现大堰河死时的情景。
她是在梦还没有醒来的时候死去的。也就是说,她是在没有弄清自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没有弄清解脱悲剧命运的道路时死去了。
问:诗人强调:“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为什么?
答:这样写加重了悲剧气氛,表达了自己非常遗憾之情。
第10节:用几个排比句,描绘勤劳一生的大堰河死后的悲惨境遇。最可悲的是大堰河的悲剧还在他的丈夫和他的儿子身上重复和继续着,只有他的乳儿“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里的咒语”,这也许是给死去的大堰河一点宽慰吧!
由此可见,诗人在主体部分,以自己的深情笔墨,尽情讴歌了“大堰河”勤劳、淳朴、善良的感人形象,并借此表达诗人对她的感激之情,这样的情感是人世间的大美。
第三部分:(12、13节) 从回忆过渡到现实,诗人的感情也达到了高潮。一连串的排比句,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无限怀念和深情礼赞。
最后一节,句式又整齐的排比,转为长短错落,语气也又急促变舒缓。
三、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1 、合作交流,感悟形象
(1)大堰河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她的这些优秀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这首诗感情真挚,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大堰河是勤劳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终日操劳,她又是善良的,她永远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
大堰河又是慈爱的,纵使在终日劳作的疲惫之后,她仍然不忘记同样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她还是博大的,她能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着她的乳儿。
她又是悲苦的,贫苦的,劳累的。多年的贫苦生活过早地夺取了她健康,年仅40多岁就含泪地去了。
她是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是普通母亲的代表,也是对全中国劳动人民的赞美。
这是一首抒情诗,但它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全篇不断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使这种感情更加凝重、隽永。诗中多次运用排比,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如第1节的“大堰河”,表现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节的“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10、11节中,也都采用了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艾青的回忆到这里就结束了。在他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却有着金子般美好心灵的大堰河。她勤劳,善良,宽厚,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诗人的心中。诗人从回忆的大门走了出来,外面依然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依然是阴冷潮湿的牢房,但诗人却有着按捺不住的澎湃的激情,呈给大堰河由心灵而写成的赞歌。
(2)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合作学习:根据诗中的细节描绘,发挥想象,给大堰河填写一份“档案”,可根据教师提供的表格,也可以自己设计。表格留出空行,目的是让学生自由发挥。
属相 血型 体型 健康状况 人生信条
(3)教师巡视,适当点拨,拓展学生思维。
(4)课堂讨论,交流小组探究成果,并要求说明理由,相机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感情。(如属相:牛——忍辱负重、默默奉献、脚踏实地。猪——任人宰割、不知反抗。兔、羊——温顺善良??血型:O型 ——奉献型,万能献血者。体型——体重可能因大堰河的生活状况而偏轻。健康状况—营养不良,肩椎劳损等。人生信条 ——“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2 、品味鉴赏,体验感情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深入体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丰富的情感? (对大堰河真挚的怀念和热切的赞美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之情。)
(2)哪些语段让你联想到自己的母亲?为什么?(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找出最让你感动的语段,反复朗读,体会感情。学生有感情朗读后,教师要相机评价,也可适时提问,如:你读的这段是否能让你想起自己的妈妈?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妈妈吗?
(4)在交流学生的亲身体验之后,再让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并要求将“大堰河”换成“妈妈”,再反复朗读。
四、写作特点
1、《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自由诗。
“什么是‘自由诗’?简单说,这种诗体,有一句占一行的,有一句占两行的;每行没有一定音节,每段没有一定行数;也有整首诗不分段的。‘自由诗’有押韵的,有不押韵的。‘自由诗’没有一定的格式,只有旋律,念起来流畅,象一条小河,有时声音高,有时声音低,因感情起伏而变化”(艾青《诗的形式问题》)。
“自由诗”,绝非“放荡不羁”,而是一种“自由”其外,“诗神”其中的富有“散文美”的现代诗歌的精品。
2、《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带有一定叙事性的抒情诗。
就这首诗的总的倾向而言,作者并没有向读者讲述有关他乳母的完整的或大体完整的故事,他利用这些片断的故事或画面,目的是倾吐对大堰河的深情。所以这首诗是抒情诗,不是叙事诗。
教师总结:主题全解: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五、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1 、自主阅读《母亲》、《我的母亲》或其他歌颂母爱的作品,比较与课文的相通性和相异性,随时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2 、母爱写真
教师引导:“只有平凡的儿女,没有平凡的母亲。我们的母亲都是可亲、可敬、可爱的??母爱,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情感世界中的上品,伟大永远是她的代名词。母亲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声轻轻的呼唤,还是那眼角的皱纹、满手的老茧、微驼的背影,哪一个做儿女的不应该刻骨铭心?让我们更好地珍视母爱,更好地回报母亲的爱吧,用我们的笔、用我们的心来表达我们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吧!”
请从你的生活中摄取一个最打动你心灵的真情片段来赞美你的母亲。
3 、选出优秀作品,在全班交流共赏。
(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从更广阔的视野中感受母爱,体验母爱的伟大;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激发学生用真情赞美母爱、回报母亲的激情,体验高尚的情感生活。)
作文十:《大堰河我的保姆》2300字
《大堰河 — 我的保姆》备课中心稿
高一语文 王筱翠
一、教材分析:
《大堰河——我的保姆》 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 本单元主要 学习现代新诗, 应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鉴赏诗歌, 着重分析意向, 同时品味语 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本诗是诗人艾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体 裁是带有自传性的叙事抒情诗。诗人通过回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 , 倾诉了对 乳母深深的怀念与感激。 在整个单元的教学中, 本课从情感内容和能力培养上具 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 学生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诗歌特别是长诗的形象思维特点、规律认识比较肤浅, 阅读还停留在浅层次上,对于诗歌表现内容的把握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 然, 所以, 教师应当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 引导他们体会这首诗的创作规律, 并引导他们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他们的诗歌阅读分析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
(一)知识与技能:
1、把握诗中塑造人物形象及在其中所体现的真挚感情。鉴于本诗是叙事抒 情诗, 即通过拮取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细节, 来塑造人物形象来表达诗人情感。 因 此,抒情诗问世的侧重点。因而把体会使人对大堰河的怀念、同情、赞美、讴歌 之情,定为本文教学重点。
2、体会诗歌中的对比、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探究诗歌中的修辞 手法为教学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体会使人对大堰河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四、说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 按照高中生的认知规律, 为实现本课的教 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 想,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诵读法 . :有感情地配乐朗读,体会诗歌意境以及韵律美。
2、讲授法:虽然学生是主体,但是课文的学习仍然离不开老师的讲授。
3、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直观 感受增强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正确而迅速理解教学内容。
4、讨论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推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彼此交流。
5、问答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积极思考的习 惯以及口头交谈、对话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早晨写的, 诗人艾青写下了这篇文章—— 《大堰河—
—我的保姆》 。同学们,当人们身处困境、饥寒交迫,总会首先想到谁? 生:父 母、亲人。
师:而此时艾青想到的是谁? 生:大堰河。 师:诗人为什么不想念自己的父母 却想念保姆大堰河呢?让我们带入这个疑问进入今天的学习。
采用问答法导入, 引起学生好奇, 增强学习的兴趣, 并带有目的性地进入课 文的学习。
(二)课内预习
1、运用多媒体展示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以及相关图片。作者简介是学生需 要掌握的文学常识。 在学习文章之前学习写作背景, 让学生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 从而更加容易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
2、配乐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意。诗歌是情感的艺术 , 配以较为凄凉的背景 音乐诵读有助于学生初步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 , 体会诗歌的韵律节奏。 (三)划分文章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让学生为课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高 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 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 “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 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通过 朗读, 学生对文章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让学生为课文划分层次, 并归纳大概层 意, 既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又理清了做和写作思路, 为后面教学做铺垫。 (四)精读课文
认识大堰河这一形象以及作者对其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需要对文章进行全面 深入地解析。依据之前对文章划分的层次,依次对四个部分进行赏析。
对课文的全面赏析采用问答法和讨论法。 老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 思考回答, 需要时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这样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调动 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更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深入并牢固地掌握了所学内 容。 如第一部分:师:“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说明了 什么? 生:说明了她的身份极其卑微,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师:作者为什么要 交代“我是地主的儿子” ,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生:诗人虽然出身地主家庭, 实际上遭到了父母的变相遗弃。 出身贫贱的大堰河, 却给予了这位弃儿以深厚的母爱。
(五)分析文章艺术特色
先让学生思考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并找出所在位置。 然后请同学们有 感情地朗读, 细细品味句子的韵味, 思考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再同学们分小组讨 论, 其中一组回答, 另外一组补充, 最后老师完善。 这样加强了学生学习的合作、 探究性,也增强了对诗歌鉴赏能力。
(六)共同小结
将大堰河这一典型形象升华为广大劳动妇女的代表, 抒发了作者对她们的大 堰河们的歌颂与赞美之情。 并由此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通过系统地学习, 学生 对文章已经较为充分地掌握, 让学生概括文章主旨, 教师补充完善, 提高学生独 立思考能力,并且培养良好的情感与价值观。
(七)板书设计
一、作者简介
艾青,原名蒋正涵,浙江省金华人,现代诗人。
二、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2) :怀念与痛悼 第二部分(3-8) :眷恋与感激 第三 部分(9-10) :同情与控诉 第四部分 (12-13):讴歌与赞美
三、精读课文 紫色灵魂
四、艺术特色 1、排比 2、反复 3、对比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六步来完成,采用 诵读、问答、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 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讨论中探索。教学环节层层递进,逐层深入,符合学生的 认知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