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孙中山——小学作文》1100字
孙中山——小学作文
1866年11月12日在人杰地灵的中山市翠亨村诞生了一位伟人,这就是你——孙中山。也许从你呱呱落地开始,勇敢、自信与你一同成长,砸神像,废裹脚,陋习陋习全除掉,本想学医救人民,后来从政创革命。“三民主义”新旗帜,中西思想建中国。呕心沥血为人民,精忠报国人人敬。
博爱精神代代传,创新之风人人诵。
1925年3月12日你悄悄地离开这可爱的世界……
但你那博爱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永存、永存……
为纪念改革开放,我们参观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增强同学们的爱国之情。同学们对此次活动报以极高的热情,共有近500名同学报名参加了本次活动。
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由于孙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认识西方世界较深,通晓外语,有医生学历,在中国内外都享有知名度,是故被多数外国人视为革命领袖。而在国内,多数革命者也认为他的声望与能力足以成为革命组织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顺利被选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去世后,**领导他创建的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在名义上完成中国的统一。由于当时参与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特别是蒋中正、汪兆铭,汪精卫,两人,均为孙培育出来的领导人物,故当时的国民政府当以孙为最高的精神领袖,并推举三民主义为治国的最
高指导。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孙成为蒋中正之外,凝聚全国向心力的象征人物之一。国民政府与旗下将领也往往以“保障孙总理的革命成果”为号召,鼓动人民建设和将士作战。因此到战争中后期,孙中山很自然被推举为中华民国的国父。
对于孙中山的历史贡献分析,主要是认为孙中山确系近代倡导共和革命,成功组织成分复杂的各种反满势力,并注入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与宪政思想成分的领导人。而孙中山虽亦重视掌握领袖权力,但较具理想色彩,较能为制度建设之需要而放弃政治资源。孙中山虽倡导武力****君主****,武力弭平军阀割据,但使用之手段较为温和,善后措施较为宽容,不采彻底铲除之作法,与**或**等强调组织纪律而严厉惩处反对者不同。孙中山亦是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孙中山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另加上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中国传统制度机构——监察权与考试权,形成五权宪法学说。对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国的普及,具有推动者的作用,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产主义派对中国未来建设的深入探索。而孙中山在其中采取某种折衷立场,却坚持共和民主之宪政体制,至今仍有其价值。
[孙中山——小学作文]
作文二:《[小学]孙中山生平介绍》2800字
孙中山生平介绍
正面
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由于孙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认识西方世界较深,通晓外语,有医生学历,在中国内外都享有知名度;是故被多数外国人视为革命领袖。而在国内,多数革命者也认为他的声望与能力足以成为革命组织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顺利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去世后,蒋中正领导他创建的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在名义上完成中国的统一。由于当时参与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特别是蒋中正、汪兆铭两人,均为孙培育出来的领导人物,故当时的国民政府当以孙为最高的精神领袖,并推举三民主义为治国的最高指导。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孙成为蒋中正之外,凝聚全国向心力的象征人物之一。国民政府与旗下将领也往往以“保障孙总理的革命成果”为号召,鼓动人民建设和将士作战。因此到战争中后期,孙中山很自然被推举为中华民国的国父。
对于孙中山的历史贡献分析,主要是认为孙中山确系近代倡导共和革命,成功组织成分复杂的各种反满势力,并注入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与宪政思想成分的领导人。而孙中山虽亦重视掌握领袖权力,但较具理想色彩,较能为制度建设之需要而放弃政治资源。孙中山虽倡导武力推翻君主专制,武力弭平军阀割据,但使用之手段较为温和,善后措施较为宽容,不采彻底铲除之作法,与**或**等强调组织纪律而严厉惩处反对者不同。
孙中山亦为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孙中山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另加上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中国传统制度机构--司法权与考试权,形成五权宪法学说。对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国的普及,具有推动者
的作用,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产主义派对中国未来建设的深入探索。而孙中山在其中采取某种折衷立场,却坚持共和民主之宪政体制,至今仍有其价值。
负面
清末的革命团体普遍只有松散的组织,多数革命起义事实上并非直接由孙中山所领导,而是由黄兴筹画与统帅,时人也多将孙黄两人并列。至于革命党内,认同黄为实际领导革命的党人也不在少数。可惜的是1928年国民政府北伐后,黄的人马被逐渐排除在中国国民党之外,黄的贡献则长期遭到忽视,直到1990年代才重新受到两岸三地重视。孙中山政治生涯中,因固执以至与同志反目。例如同盟会时代之章太炎、中华革命党时之黄兴、护法时之岑春煊,皆曾为孙之股肱,而后来反目不相往来。此外,孙对革命的奉献也许很大,但未必如官方所说般远远超过其他革命人士的贡献。但不可否认孙中山在倡导革命思想,组织、领导革命团体都是处于领导者的地位。孙中山为推翻帝制所付出的牺牲与贡献也为多数人所认同。
一些人认为,孙中山在民国建立以后,有多次作为未能贯彻民主、自由、法治等精神,例如:二次革命时力主使用武力使中国出现分裂;护法战争时召开非常国会的合法性;组织中华革命党采行秘密会党形式,皆存在曲解、损害民主及法治的表现
[{{fullurl:Template:FULLPAGENAME}}#endnote_7]。而后孙中山因为不满西方列强不支持其广州政权,党内实行集权之外,转向师法列宁俄国,推动联俄容共,国民党组织机构采行列宁式体制,遭到党内**右派与党外西化民主派颇多批评。孙中山逝世时有三份遗嘱,其中一份遗嘱乃是致函苏联。中国国民党也曾于第一次代表大会后,甚至考虑国民党加入共产国际,只是未为莫斯科同意。
另有一些研究认为孙中山对日本的态度有权宜投机的嫌疑。孙中山为换取日本支援革命,曾主张把中国东北,也就是满族的发源地-满洲,
让给日本。此种看法与内地十八省“驱除鞑虏”后放弃满蒙西藏的情绪相契。(革命党在长江中游等地使用之旗帜即为十八星旗)然而此类主张虽然在辛亥革命前后的革命组织中相当普通,但今日观之缺乏远见。孙中山为讨袁,企图争取日本反袁。曾在致日本有司小池张造私函中提出与二十一条相匹敌之不利条件。事实上,孙中山革命时期曾颇受日本友人资助,流亡时也曾避居日本。建立共和后企图推动中日合作,曾首先提出大亚洲主义,成为日本大东亚战争的思想根源之一。惟此一战略后来不受日本日趋激进的扩张派势力欢迎,孙中山转向俄国。近代史中,中国领导人于混乱局势下,企图以权宜手段对列强在华权益让步的案例甚多。李鸿章的中俄密约,重庆与延安对德苏互不侵犯、雅尔塔协定、苏日中立友好条约、外蒙古争议性的公投独立等等的沈默,国民政府为求美国支援的让步,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保证苏联支援的让步,后来皆颇多学者批评
[{{fullurl:Template:FULLPAGENAME}}#endnote_8]。
台湾
1949年蒋中正领导的国民政府兵败迁台,国民党将孙中山和蒋中正推崇到几如圣人的地步。孙中山被奉若神明,而**则以现世为一孙文继承人自居。举凡文章、广播、电视、电影、歌曲,任何文艺创作只要冠上“国父”或“三民主义”等字,无分良否皆一昧获得赞扬,但罕有学术性价值。国民政府又命全国中高等教育学生接受三民主义课程的洗礼,其内容则杂乱不堪,包括**训词等多种成分。而孙中山关于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异同之讨论,联俄容共之史迹,民权初步之落实,结束训政还政于民之承诺皆绝口不提,改为宣扬**苏俄在中国之暴行。各种中国国民党支持的三民主义研究团体与学校社团遍及全台,其实则是国民党的外围组织。大学入学考试甚至将三民主义与国文、数学、英文等并列主科。国民党政府更在各学校、车站等公共场所竖立孙、蒋铜像。直到1987年戒严令解除为止,台湾无一日不在“国父”之阴影下生活。“国父”成为绝对正确的代表,却也成为国民党压制反对声浪与反省批评的借口。
解严后,一般民众及学者开始批判国民党塑造出来的国父绝对神圣及绝对威权,各种民间与社会组织也以实际行动推动废除教育体制里有关“三民主义”的部分。如**运动人士一向反对神化孙中山,但如李筱峰等仍肯定孙中山革命及学者精神,进而批判国民党实施的高压恐怖统治,已与孙氏理念完全违悖。今日台湾民众多对蒋中正评价较差,但对孙中山仍多持肯定态度,今日国民党亦多以**之子蒋经国及孙中山作为号召,较少以**为标榜。
一百元新台币(民国76年版)上的孙中山画像孙中山一生曾访台四次,但对今日台湾而言,与孙中山最密切之处,仍是随处可见的新台币100圆纸钞:上有孙中山画像及手书“博爱”二字。
中国大陆
在中国大陆,由于孙中山生晚年对中国共产党采取联合的政策;过世后遗孀宋庆龄更透过实际行动表达支持共产党的立场,故为少数1949年后仍享有崇高名望的国民党籍革命人士。最明显的例子,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先常见的街道名称中正路被改名殆尽,而中山路及中山公园等却多保留至今。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拍摄了一出重要的清末民初共和革命历史剧--走向共和,当中对孙中山的形象有较生活化的铺陈,并适度突出了共和革命与民主制度的价值。
作文三:《小学作文孙中山故居游记》7900字
篇一:游孙中山故居
游孙中山故居 ? 初青
孙中山故居是一代伟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经生活居住过的住所。后人敬仰先生,将其住所辟为纪念馆开放,以资人们纪念和瞻仰先生伟大历史功绩。孙中山先生毕生奔走革命,行迹遍及全球,故而曾经生活居住过的故居纪念馆也有多处。 2015年5月9日,我女儿全家带我们夫妇到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参观游玩。
女婿驾驶着自家小车从中山市市区出发至约需30分钟。我认认真真的参观了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我感慨万分...... 据参观资料表明: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其时距1840年的中英鸦片战争和1851年的太平天国起义不久,中国正在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弱民贫。孙中山曾自述道:“文之先人躬耕数代。”他的祖父孙恒辉、父亲孙达成均为佃农。孙中山有同胞兄妹四人,他排行老三,上有哥哥孙眉和姐姐孙妙茜,下有妹妹孙秋绮。一家六七口人挤住在一间长约两丈六尺,宽约一丈二尺的简陋的泥砖屋里,生活极其穷困。孙中
1
山5岁时,年仅17岁的哥哥孙眉便被迫远渡重洋,到美国夏威夷群岛的檀香山谋生。尔后逐渐积累下一些资财,寄回侨汇,孙家生活才得以改善。孙
中山故居矗立的这幢赭红色的两层楼房,便是靠孙眉寄回的钱,由孙中山亲自设计并主持兴建的。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主要包括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纪念馆和翠亨民居展示区三大部分。建立于1956年11月,占地面积约12万多平方米,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每天上午9时至下午5时向海内外公众免费开放。大门入口左侧用中英文标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右侧则是孙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纪念馆园内高大的棕榈、榕树、紫荆、玉兰、相思等亚热带名木郁郁葱葱,浓荫繁茂,显得格外清净、幽雅,安宁和庄重。园内石墩上夹架一块巨大的原木牌匾,黄底蓝字宋庆龄手书“中山故居公园”。馆园的右侧为孙中山故居,于1885和1892年分两期建成,坐东朝西,为一栋青砖砌筑的两层小洋楼,阳台屋顶,每层均有走廊环迥,各饰以七个圆拱窗门。其外墙漆成赭红色,窗门及廊柱用白漆勾勒,栏棂镶嵌绿瓶,屋上正中饰有黄色光环,环下绘一飞鹰。楼房设有一道围墙,环绕出一个庭院。庭院内略有花木,其中南侧有一株横卧斜生的酸子树,据说是孙中山1883年从檀香山带回种子亲手栽种的,1931年被台风刮倒成此状,依然生机盎然。故居整体占地面积达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40
2
平方米。围墙正门悬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6年10月18日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牌匾,故居正门有宋庆龄手书的“孙中山故居”木牌,两侧挂有孙中山先生当年亲笔手书对联,“一椽得所,五桂安居”。
虽然从外观看,孙中山先生设计的这幢小楼洋味十足,进去方发
觉其实屋内中气盈然。中间是客厅,左右为厢房,青砖白缝,完全是中国传统建筑形式。首层正厅的镂空雕花隔扇和暗红的神楼,靠墙摆放的古旧的酸枝木椅,无不透露着岭南民居朴素的气息。客厅屏风上悬挂着一幅孙中山的油画像,屏风后是孙中山母亲的卧室。正厅南侧房为哥哥孙眉的卧室,北侧房则是孙中山的卧室。二楼中间与首层客厅贯通,两侧分别是书房和客房。各厅室摆放的木床、梳妆台、书桌、椅、凳、镜子乃至煤油灯均为孙家当年使用的原物,甚至按孙中山当年布置原样保持,虽大都斑驳陆离,相当陈旧,但依然可以让观众依稀想象伟人昔日在故乡的生涯。从1892年至1895年,以及1912年,孙中山都曾在这幢自己设计建造的楼房里居住。他在这里为乡亲治病,研读古今书籍,探索民族真理,商讨救国方略,完成了从一个医生到革命家的思想转变过程。1894年1月,28岁的孙中山在这里写下了《上李鸿章书》,提出了“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宣称“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
3
治国之大本也。”
孙中山故居周围,保留有不少孙中山青少年时代活动的遗迹。其中庭院里有一口水井,据说是孙中山诞生时的旧房所在地。有一棵两百多年的大榕树,是孙中山儿时经常玩耍,听村里老人讲述太平天国故事的地方。有一座震裂了的石牌坊,依稀可辨“瑞接长庚”几字,相传是孙中山当年试验炸药处。此外,还有铜像、雕塑、警世钟、中山鼎等。中山鼎口径1866毫米,高1925毫米,铭文高59厘米,基座宽1912毫米,分别代表孙中山先生的出生年份、逝世时间、享年岁
数以及首任总统的年份。走出孙中山故居,便是翠亨民居展示区。展示区利用翠亨村的一些民房并复原仿建几间有不同代表性的清末民居,再现翠亨村清末民初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及民俗风情,以揭示孙中山出生及成长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使人们加深对孙中山这一伟大人物的了解。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院内还有一幢现代化的建筑,名为孙中山纪念馆。主要展出孙中山先生大事年表及革命事迹,孙中山家族世系和亲属后裔,学说理念和书籍墨宝,展品中不乏弥足珍贵的遗物、文物、照片、藏品、录音、录像,听说大都是在华侨、孙中山亲友故旧等人士热心支持下逐步征集起来的。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馆中一尊如真人大小的孙中山铜像,以及墙上悬挂的孙中山先生亲笔所书的题词、楹联,如“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天下为公”、
4
“博爱”、“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后来居上”等。通过参观,可以了解到孙中山先生一些鲜为人知的家史家事,如除宋庆龄外,孙中山先生还曾先后有过三个伴侣:原配夫人卢慕珍,妾陈粹芬,日本籍妻子大月薰。以及除儿子孙科和女儿孙娫、孙婉三兄妹外,孙中山先生还有一位日本籍女儿宫川富美子。当然,展出更多的是宣传孙中山先生组织政党,倡导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国政府,实行共和的伟大历史功勋,介绍孙中山先生“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以及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的民主治国理念。纪念馆还展示了孙中山先生弥留之际所签署的《总理遗训》以及《家事遗书》:“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
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於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逝世,享年六十岁。在生
5
命的最后时刻,还断续呼唤“和平、奋斗、救中国”。其数十年以天下为公,为国为民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精神和伟大人格,足可以惊天地而泣鬼神,赢得中华民族普遍共同的爱戴与尊敬。
以上是我们通过笔记整理而成。
2015.05.09.
篇二: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之参观孙中山故居
思想汇报
——参观孙中山故居的感想
2012年5月20日,院团总是组织我们前往中山市翠亨村的革命领袖孙中山的故居参观。尽管烈日炎炎,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热情。
中山市翠亨村位于中山市境东南部,与珠海市淇澳岛隔海相望,南连珠海市金鼎镇,是孙中山先生的出生地。孙中山先生是革命家、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为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为国家的统一和富强贡献了毕生精力。他的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经验与教训,都为后来者提供宝贵的财富,也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孙中山这面旗帜,是由孙中山几十年奋斗的历史
6
和贡献树立起来的,是一面革命的旗帜,一面振兴中华的旗帜,在整个中华民族,包括广大海外华侨华人中,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举起这面旗帜,无论对推进中国的革命事业还是革命胜利后的建设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抚今追昔,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令他忧虑重重的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令他 念兹在兹的中国人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他魂牵梦萦的中国现代化的理想正在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是祖国的新一代,有望成为共产党的新生力量,我们必将不断强大自己,不怕挫折,不向困难低头,在伟大的建设祖国之路上留下属于自己的脚印~
以上是我的思想汇报,恳请批评指正。
此致
敬礼
7
篇三: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导游词)
孙中三故居纪念馆
讲解线索
【概况】——【孙中山生平】——【孙中山故居】——【翠亨农业展示区】——【翠亨民居展示区】——【孙中山纪念馆】——【孙中山生平史迹陈列】
【概况】
孙中山故居与纪念馆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首批4A 旅游景区、广东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目前景区占地面积13完平方米。该馆建立了以“孙中山及其成长的社会环境”为主题的展示体系。目前向公众开放的主要展示内容有:孙中山纪念展示区,包括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生平史迹陈列、孙中山亲属与后裔陈列、中山鼎、警世钟、“瑞接长庚”牌坊——孙中山试验炸药处、铸铜雕塑“根”——孙中山听反清你;处、其他与主题相关的临时展览;翠亨民居展示区,包括复原的孙中山祖家、翠亨村民俗展览、街市亭、富裕人家、小商人家、中等农家、一般农家、侨眷农家、理发店、20世纪30年代的杂货店和其他农家、民居等;翠亨农家展示区,包括水稻种植区、作物种植区、禽畜饲养区、桑鲫鱼塘区、现代农业展示区、水稻耕作农具展览和其他相关主题展览;杨殷、陆浩东纪念展示区,包括杨殷故居、杨殷纪念展览。陆浩东故居、陆浩冬季
8
年展览、陆浩东纪念展览等(正在筹备开放)。其他景点还有:杨鹤龄纪念展览、铸铜雕塑——孙中山与宋庆龄等。1959年8月,孙中山夫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为本馆公园题词“中山故居公园”。
【孙中山生平】
孙中山,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逸仙,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翠亨村的普通农家,1925年3月12日逝世与北京。他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和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他是中国的共和国之父,亚洲的共和国之父。为建立和捍卫共和制度而奋斗是贯穿孙中山一生革命事业的一条主线。孙中山精神概括为:为建立一个独立、统一、明主、富强的共和国而努力的爱国精神;不屈不饶、愈挫愈奋的革命精神;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民族精神、民权精神、民生主义。孙中山先生倡导“博爱”、“天下为公”,他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不懈奋斗,其思想理论不断丰富发展,“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是他的名言。
【孙中山故居】
我们现在来到孙中山故居。孙中山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她位于翠亨村后的边缘,孙中山在这里出生,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他在珠江三角洲一代行医和从事革命活动及后来辞去大总统职务回乡,均
9
在此居住。孙中山故居现有建筑物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40平方米。主体建筑是1892年由孙中山的大哥孙眉出资、孙中山主持建造的。它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中西合璧。它的正面是西式的内部结构与陈设是当地传统形式;第二,坐东向西。这是因为翠亨村民建房都是坐西朝东的,而实质上所建的房的坐向与其他民居恰恰相反,第三,窗多门多,周围莲通。这座楼房有30多处门和两条楼梯,不但昂便于居住,而且给我们今天参观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我们只要按规定路线行走,就可以参观每一间房子。
酸子树,树种是孙中山在883年从檀香山带回来的。它原来是直生的,1931年以后被台风刮倒,但至今仍然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水井,这口水井旁原有一间4米宽、8米长的房子,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就诞生在那所房子里。他的父亲孙达成是一个普通的农民,除租耕外,还当村里的更夫,赚钱帮补家用。由于生活贫困,孙中山的大哥孙眉寄钱回家建房子,正在香港西医书院读书的孙中山回乡主持建造了这所“新”房。以后孙家把旧房拆掉。在翠亨民居展览里,我们利用一所旧民房摸你了孙家拆掉的那所房子,让人们了解孙中山出生前后孙家的生活状况。
这是可通,正面悬挂的孙中山画像是他1912年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的形象,两边墙上挂的是他父亲、母亲
10
的画像。上面的神龛,按本地传统,是供奉菩萨和祖先神位的地方。正听后面是孙中山母亲的卧室。我们一会儿就可以看到。
这是孙中山的大哥孙眉的房子,嘛事孙中山的大哥孙眉的照片。孙眉,名眉,字德彰,号寿屏。孙眉在1871年随同乡去檀香山谋生,后在哪里开垦荒地,(来自:WwW.xltkwJ.cOm 小龙 文档 网:小学作文孙中山故居游记)逐渐致富。后来又逐渐变卖家产,倾力支持孙中山的革命运动。1912年孙中山在妈妈经救人临时大总统,广东一些资深人士力举孙眉为广东都督,孙眉自己也想当,而实质上则电劝孙眉不要从政,他说:“兄宜专就所长,专任一事,如安置民军,办理实业之类,而不必担此大任。”孙眉后来移居澳门,1915年去世,享年62岁。
请大家上楼参观孙中山的书房
这是孙中山先生17岁时的照片,是至今为止所发现的他的最早的一幅照片。1892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曾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经常回乡,在这里为乡亲治病。孙中山在行医期间,目睹清廷腐败无能,希望上书清廷官僚而使清廷能改变国家落后面貌,是中国能强盛,人民得以富庶。1894年春孙中山先生在这里起草给的了《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尽其流”的改革主张,他认为“此四者治国之大经,富国之大本也”。1894
11
年6月与同村好友陆浩东去天津见李鸿章,未获接见,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也深深的刺激孙中山,他感到依靠清政府自身的改革来改变中国落后面貌是绝对不可能的,他毅然走上反清的革命道路,并与陆浩东在这里商讨反清革命策略。
孙中山故居前面是翠亨村后的小树林,大的树都是以前留下来的。旁边的房子是孙中山先生邻居的房子,孙中山故居与它的坐向恰恰相反,
请看这几个窗户,。它们贯通南北,起着通风透气的作用。
从这个窗户望出去,可以看见其他村民的房子翠亨现有旧式房屋七十多所,大都保留了清末民初的建筑风格。
请大家下楼继续参观。
这是孙中山母亲的卧室。这间房在神龛的后面,当地人叫神后房,按当地传统,是给家庭中辈分最高的长者居住。
这是孙中山的卧室,1892年至1895年孙中山经常住在这里,1895年他在广州首义失败,离开家乡。1912年5月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的孙中山回到他阔别了17年的家乡,在此小住3天。孙中山在奔走国事的同时对家乡十分想念。1918年7月写信给儿子孙科时曾提到:“若时机适宜,父当回乡一次,以遂多年之愿。”但他一直忙于革命事业,并没有实现第二次回乡之愿。
这是孙家的厨房,建于1913年,这是孙家的碗柜。这是磨米、舂米的工具。
12
这是孙家的浴室和厕所。
【翠亨农业展示区】
各位游客,孙中山故居的情况向大家简单介绍到这里,请随我继续参观。我们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翠亨农业展示区。
翠亨农业展示区占地60亩(约4万平方米),其中有2亩多地曾是孙中山家里所耕种,土名为“龙田”,孙中山和他的父辈曾在此劳作。本展区包括:作物区、水稻种植区、禽畜饲养区、桑基鱼塘区、现代农业展示区、观众实践区、农具展览等多个区域,是本馆“孙中山及其成长的社会环境”系列展示的一部分。请大家随便参观。
【翠亨民居展示区】 我们来到了翠亨民居展示区,为保护孙中山故居周围的环境风貌,在灵芝和保护翠亨村的部分民居的基础上,开辟了翠亨民居展示区,对清末民初时期翠亨村各阶层的家庭状况进行了精心的复原陈列,bong展示了翠亨村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立体地再现了当年孙中山家乡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同时大家也可以藉此透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部分民俗风情,请自由参观。
【孙中山纪念馆】
我们来到了孙中山纪念,孙中山纪念馆是本馆陈列展览综合楼,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山市政府投资建设,1999年落成,该建筑物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材料完美结合,为观众营
13
造了一个高雅的、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并具有高度现代化水平的内外空间。其内外风格浑然一 体,益建筑与装饰有机的结合,现代理念与传统材料、历史内涵与科技手段的有机结合,陈列内容与死你个事的高度统一,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其设计荣获广东省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其施工荣获广东省优良工程奖;其装饰,荣获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其陈列,荣获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它的首层不知了孙中山生平史绩陈列,这个陈列学术性和普及型相结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孙中山的生平史绩、革命精神、伟大人格、思想理论和他所领导的革命运动,歌颂了他领导人民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也适当反映可孙中山革命事业主要谁随着的情况。二楼展厅布置了孙中山的亲属与后裔陈列,犯晕了是这种的亲属与后裔对其革命事业巨大的支持、贡献和牺牲,使人们加深对孙中山这一历史伟人的了解。二楼还设置有临时展厅,,不定期举办一些展览。
我们现在走进孙中山纪念馆的序厅,正中布置了孙中山先生的铸铜雕像,雕像的背景是模仿我们刚才参观的孙中山故居的院门,雕像刻画出孙中山先生站在家门前的情景。我们,没有塑造一个高高在上的孙中山,这符合孙中山先生“平民总统”的本意。红红的地毯从深圳市的脚下一直延伸到展馆大门口,孙中山是翠亨村的普通农家子弟,他从家里走来,
14
他从翠亨村走向世界,中国的民主共和制度从这里开始。他全面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进而对近代世界的格局长等了巨大为深远的影响。四边的彩带帷幔用本馆CI形象设计的三种基色,增加一种庄重、高雅的纪念气氛。
【孙中山生平史迹陈列】。
各位游客,从这里开始,是孙中山生平史绩陈列。整个陈列分为四部分。
这里是孙中山的家乡,第一部分介绍了孙中山的家乡情况和深圳市的童年生活。
第二部分介绍孙中山为创立共和制度的奋斗过程;第三部分介绍了共和制度建立之初,孙中山为捍卫共和制度的奋斗过程。通过第二和第三两部分的展示内容,吧创立和捍卫共和制度贯穿孙中山奋斗的一生,他是中国乃至亚洲的共和之父。
第四部分介绍了孙中山的死先锋理论和他所描绘的国家经济建设的宏伟蓝图,表现经历了革命事业的许多挫折和失败的孙中山愈挫愈奋,与时俱进,为建设一个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的共和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精神。
二楼展厅二楼展厅布置了孙中山的亲属与后裔陈列,犯晕了是这种的亲属与后裔对其革命事业巨大的支持、贡献和牺牲,使人们加深对孙中山这一历史伟人的了解。请大家自由参观。
15
相关热词搜索:作文 故居 游记 小学 孙中山 杨守敬故居
游记作文 吴承恩故居游记作文
16
作文四:《作文孙中山的故事[权威资料]》3700字
作文孙中山的故事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演讲稿
作文孙中山的故事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开拓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下面是应届毕业生整理的作文孙中山的,欢迎大家阅读。
作文孙中山的故事一
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866—1925年)在一次革命行动失败后,转移到上海重振旗鼓,等候时机东山再起。
有一天,几个革命同志闲来无聊,凑了4个人打麻将娱乐。不巧,被孙中山撞见了。他们自知犯错,一阵惊慌,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
面对如此尴尬场面,孙中山不但继续叫他们打下去,而且还笑着说:“打吧,打麻将很像我们革命起义,这一局输了没啥关系,可寄希望于下一局,永远充满了机会,永远充满了希望。”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当了临时大总统。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参议院出席一个重要会议。然而,大门前执勤的卫兵,见来人衣衫简单,便拦住他,并厉声叫道:“今天有重要会议,只有大总统和议员们才能进去,你这个大胆的人要进去干什么?快走!快走!否则,大总统看见了会动怒,一定会惩罚你的!”
孙中山听罢,不禁笑了,反问道:“你怎么知道大总统会生气的?”一边说着,一边出示了自己的证件。
卫兵一看证件,才知道这个普通着装的人竟是大总统。惊恐之下,卫兵扑倒在地,连连请罪。
孙中山急忙扶卫兵起身,并幽默地说:“你不要害怕,我不会打你的。”
作文孙中山的故事二
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往在海边的一个村庄上。
一天,他约了几个朋友,轮流踢毽子,大家来比赛。踢了好一会儿,一个年纪大的孩子,踢不过一个小孩子。大孩子恼怒了,把小孩子打了一下。孙中山对大孩子说:“你大他小,你强他弱,你不该欺负他!”
一次许多海盗到村里抢劫。孙中山亲眼看到海盗把一户人家的门打破,抢去许多箱子,害的的那家的人大哭小喊。孙中山想:“为什么那户人家被强盗欺侮,中国却没有法律保护他们:”孙中山立下了改造中国的决心。
长大后,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
作文孙中山的故事三
有一天,孙中山先生病了,住院治疗。当时,孙中山已是大总统、大元帅了,对医务人员仍很尊重,讲话很谦逊。平时,无论是早晨或是晚间,每当接到护士送来的药品,他总是微笑着说声:“谢谢您。”敬诚之意溢于言辞。
1925年,孙中山患肝癌,弥留之际,当一位护理人员为他搬掉炕桌时,他安详地望着她,慈祥地说:“谢谢您,您的工作太辛苦了,过后您应该好好休息休息,这阵子您太辛苦了。”听了这番话,在场的人都泣不成声。
世界上,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和等级差异,尊重每一个职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孙中山做到了,尤其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对护理人员的尊重,更突显了他伟大的人格、高尚的品德以及他那始终如一的悲悯情怀。
作文孙中山的故事四
孙中山先生出任大总统后,日夜奔忙,准备北伐。一次,在桂林的一段山路上,为赶到某地主持会议,他雇了一乘竹轿。刚走了不远,他听到轿夫发出一阵阵气喘声,心里便不安起来。于是令轿夫停下。两个轿夫不解地问:“大人何事?”孙中山道了声辛苦,并问他们多大年岁了。一个回答65岁,一个说刚过60岁。听罢,孙中山心中更难受了,他十分钦佩两位老人的身板骨硬朗,又十分同情他们的艰辛。说:“你们年纪都比我大,我干嘛要你们抬呢?”孙中山掏出一大把银元放在两个轿夫手里,深情地说:“这轿子我再不坐了,你们回去吧!”两个轿夫不免纳闷:这是个什么人?于是怯生生地问孙中山尊姓大名。孙中山笑着说:“我的名字暂不告诉你们。”言毕,写了一张纸条,折好后交给轿夫,并一再叮嘱要回家后才能打开。两位轿夫感到此人非同一般,没等回到家,就赶紧打开,好弄个明白。当他们打开那张纸条,看到“孙中山”三个字时,不由得大惊失色,赶紧回头追赶。这时孙中山早已消失在茫茫林海之中。两位轿夫用敬佩的眼光望着孙中山前行的方向,激动地说:“都像孙总统这样尊老敬老,老人的日子就好过了。”
作文孙中山的故事五
在珠江口外有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广东香山县翠亨村。槟榔山不高而秀,兰溪河不宽而清。1866年11月12日夜,在村边一栋简陋的农舍里,一个男孩降生了。他就是日后改变了中国命运的民主革命伟人孙中山。这时,父母给他起的名字是帝象。小帝象降生的家庭是一个贫寒的农家,从祖父孙敬贤起就靠租种他人田地为生,父亲孙达成早年在澳门做工,回乡后依旧是佃农。后来,孙中山的长兄孙眉在檀香山经商致富,家境才好转起来。
像所有穷孩子一样,孙中山自懂事起就开始分担家务劳动,砍柴、割草、下田,最有意思的是跟大孩子去讨小海,不仅可以捡到退潮剩下的小鱼小蟹,还可以收获许多好看的贝壳。孙中山从小干活就特别麻利,常常是别人还没怎么样呢,他就已经干完了。自己做完了,他就帮助别的小伙伴做,特别喜欢帮助比自己弱小的孩子。
尽管脚上没有鞋穿,肚里只有白薯,但是童年的孙中山还是有许多开心的时光。他经常和村里的孩子一起下河摸鱼,上岸嬉戏。男孩子最喜欢的莫过于玩“打仗”,每当这个时候,孙中山都是当然的首领。在翠亨村有一位太平军老兵,大人们不大敢接近他,可是孩子们却喜欢听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讲太平军的故事,像洪秀全金田起义,石达开打得曾国藩投水,李秀成大破洋枪队,孩子们听得欢天喜地,抓耳挠腮,而听得最入神的当数小中山。那位前太平军老人也十分喜欢这位器宇不凡的孩子,常说小帝象长得像洪秀全,希望他长大以后也当“洪秀全”,推翻清王朝。因此,翠亨村的孩子们都叫孙中山“洪秀全”。从此以后,翠亨村的孩子玩“打仗”游戏,就不只是官兵捉强盗,还有太平军打清兵。而孙中山自然是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时间长了,大人们也知道了小帝象这个“绰号”。晚上孩子稍微回来晚了点,大人就会嗔怪道:“是不是又跟‘洪秀全’玩打仗去了?”
广东由于“天高皇帝远”的地理位置,和三合会等反清帮会的长期活动,民间对于清朝统治一直不满,大家对反清的活动和言论都持默许的态度。这种生活气氛使孙中山从小就萌发了反清意识,而清政府的种种倒行逆施,又强化了他的这种意识。两广和福建一带,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到海外谋生的人很多。成千上万的海外华侨用他们以生命和辛劳换来的财富滋养了家乡,也滋养了祖国。可是,腐败的清政府不但不尽起码的义务保护华侨,反而将他们看作“弃民”,百般歧视、搜刮和迫害。在海外挣了一点钱,叶落归根的华侨,往往会受到无端的欺凌。童年的孙中山曾亲眼看见过同村的一位归侨商人,青天白日之下,店铺就被盗匪洗劫一空,而清朝地方政府对此却不闻不问。看着悲痛欲绝的归侨商人,小帝象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如果说这一事件只是说明了清政府的无能,那么,小帝象亲眼目睹的另一件事情则明白无误地暴露了清政府的凶残、无道和贪婪。翠亨村有李氏三兄弟,漂洋过海千辛万苦在美国的旧金山淘金挣了一点钱,回家乡置了产业,还建了一座小花园,村里的孩子都可以去玩,那里曾是孙中山和小伙伴们的一处乐园。可是,突然有一天,一群如狼似虎的清兵闯进村来,不由分说地抓走了李氏兄弟,抄了他们的家,封了小花园。孙中山为此感到不平,上前大声质问。领头的官吏竟然二话不说,拔刀便刺。幸亏孙中山闪得快,才躲了过去。原来,李氏兄弟的产业勾起了当地官员的贪心,他们便以“莫须有”的罪名把李氏兄弟投入监狱,霸占了他们的产业。后来,李氏三兄弟一人被处死,二人不知所终。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童年孙中山幼小的心灵。从此,他似乎有点明白为什么洪秀全要揭竿而起,反抗清朝统治了。
更多相关文章:
1.孙中山的故事简介
2.孙中山的故事300字【4篇】
3.孙中山的故事简短
4.孙中山的故事1000字
5.作文孙中山的故事
6.国父孙中山的故事4篇
7.宋庆龄和孙中山的故事
8.关于孙中山的故事3篇
9.孙中山的故事5则
10.关于孙中山的故事
阅读相关文档:孙中山的故事小的时候 关于孙中山的故事600字【6则】 有梦想的名人故事 追寻梦想的名人故事 追求梦想的名人故事 努力拼搏实现梦想的名人故事 实现梦想的名人故事 坚持梦想的名人故事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1000字【四则】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400字 小学历史名人故事 小学历史名人故事 历史名人故事150字 历史名人故事50字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300字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300字 国外历史名人故事300字 外国历史名人故事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大全【四篇】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大全【四篇】 关于中国历史名人故事大全 历史名人故事三分钟 历史名人故事三分钟 中国历史名
最新最全【办公文献】【心理学】【毕业论文】【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我将尽快处理,多谢。*
作文五:《孙中山生平介绍》2800字
正面
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由于孙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认识西方世界较深,通晓外语,有医生学历,在中国内外都享有知名度;是故被多数外国人视为革命领袖。而在国内,多数革命者也认为他的声望与能力足以成为革命组织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顺利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去世后,蒋中正领导他创建的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在名义上完成中国的统一。由于当时参与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特别是蒋中正、汪兆铭两人,均为孙培育出来的领导人物,故当时的国民政府当以孙为最高的精神领袖,并推举三民主义为治国的最高指导。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孙成为蒋中正之外,凝聚全国向心力的象征人物之一。国民政府与旗下将领也往往以“保障孙总理的革命成果”为号召,鼓动人民建设和将士作战。因此到战争中后期,孙中山很自然被推举为中华民国的国父。
对于孙中山的历史贡献分析,主要是认为孙中山确系近代倡导共和革命,成功组织成分复杂的各种反满势力,并注入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与宪政思想成分的领导人。而孙中山虽亦重视掌握领袖权力,但较具理想色彩,较能为制度建设之需要而放弃政治资源。孙中山虽倡导武力推翻君主专制,武力弭平军阀割据,但使用之手段较为温和,善后措施较为宽容,不采彻底铲除之作法,与**或**等强调组织纪律而严厉惩处反对者不同。
孙中山亦为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孙中山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另加上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中国传统制度机构--司法权与考试权,形成五权宪法学说。对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国的普及,具有推动者的作用,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产主义派对中国未来建设的深入探索。而孙中山在其中采取某种折衷立场,却坚持共和民主之宪政体制,至今仍有其价值。
负面
清末的革命团体普遍只有松散的组织,多数革命起义事实上并非直接由孙中山所领导,而是由黄兴筹画与统帅,时人也多将孙黄两人并列。至于革命党内,认同黄为实际领导革命的党人也不在少数。可惜的是1928年国民政府北伐后,黄的人马被逐渐排除在中国国民党之外,黄的贡献则长期遭到忽视,直到1990年代才重新受到两岸三地重视。孙中山政治生涯中,因固执以至与同志反目。例如同盟会时代之章太炎、中华革命党时之黄兴、护法时之岑春煊,皆曾为孙之股肱,而后
来反目不相往来。此外,孙对革命的奉献也许很大,但未必如官方所说般远远超过其他革命人士的贡献。但不可否认孙中山在倡导革命思想,组织、领导革命团体都是处于领导者的地位。孙中山为推翻帝制所付出的牺牲与贡献也为多数人所认同。
一些人认为,孙中山在民国建立以后,有多次作为未能贯彻民主、自由、法治等精神,例如:二次革命时力主使用武力使中国出现分裂;护法战争时召开非常国会的合法性;组织中华革命党采行秘密会党形式,皆存在曲解、损害民主及法治的表现[{{fullurl:Template:FULLPAGENAME}}#endnote_7]。而后孙中山因为不满西方列强不支持其广州政权,党内实行集权之外,转向师法列宁俄国,推动联俄容共,国民党组织机构采行列宁式体制,遭到党内**右派与党外西化民主派颇多批评。孙中山逝世时有三份遗嘱,其中一份遗嘱乃是致函苏联。中国国民党也曾于第一次代表大会后,甚至考虑国民党加入共产国际,只是未为莫斯科同意。
另有一些研究认为孙中山对日本的态度有权宜投机的嫌疑。孙中山为换取日本支援革命,曾主张把中国东北,也就是满族的发源地-满洲,让给日本。此种看法与内地十八省“驱除鞑虏”后放弃满蒙西藏的情绪相契。(革命党在长江中游等地使用之旗帜即为十八星旗)然而此类主张虽然在辛亥革命前后的革命组织中相当普通,但今日观之缺乏远见。孙中山为讨袁,企图争取日本反袁。曾在致日本有司小池张造私函中提出与二十一条相匹敌之不利条件。事实上,孙中山革命时期曾颇受日本友人资助,流亡时也曾避居日本。建立共和后企图推动中日合作,曾首先提出大亚洲主义,成为日本大东亚战争的思想根源之一。惟此一战略后来不受日本日趋激进的扩张派势力欢迎,孙中山转向俄国。近代史中,中国领导人于混乱局势下,企图以权宜手段对列强在华权益让步的案例甚多。李鸿章的中俄密约,重庆与延安对德苏互不侵犯、雅尔塔协定、苏日中立友好条约、外蒙古争议性的公投独立等等的沈默,国民政府为求美国支援的让步,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保证苏联支援的让步,后来皆颇多学者批评[{{fullurl:Template:FULLPAGENAME}}#endnote_8]。
台湾
1949年蒋中正领导的国民政府兵败迁台,国民党将孙中山和蒋中正推崇到几如圣人的地步。孙中山被奉若神明,而**则以现世为一孙文继承人自居。举凡文章、广播、电视、电影、歌曲,任何文艺创作只要冠上“国父”或“三民主义”等字,无分良否皆一昧获得赞扬,但罕有学术性价值。国民政府又命全国中高等教育学生接受三民主义课程的洗礼,其内容
则杂乱不堪,包括**训词等多种成分。而孙中山关于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异同之讨论,联俄容共之史迹,民权初步之落实,结束训政还政于民之承诺皆绝口不提,改为宣扬**苏俄在中国之暴行。各种中国国民党支持的三民主义研究团体与学校社团遍及全台,其实则是国民党的外围组织。大学入学考试甚至将三民主义与国文、数学、英文等并列主科。国民党政府更在各学校、车站等公共场所竖立孙、蒋铜像。直到1987年戒严令解除为止,台湾无一日不在“国父”之阴影下生活。“国父”成为绝对正确的代表,却也成为国民党压制反对声浪与反省批评的借口。
解严后,一般民众及学者开始批判国民党塑造出来的国父绝对神圣及绝对威权,各种民间与社会组织也以实际行动推动废除教育体制里有关“三民主义”的部分。如**运动人士一向反对神化孙中山,但如李筱峰等仍肯定孙中山革命及学者精神,进而批判国民党实施的高压恐怖统治,已与孙氏理念完全违悖。今日台湾民众多对蒋中正评价较差,但对孙中山仍多持肯定态度,今日国民党亦多以**之子蒋经国及孙中山作为号召,较少以**为标榜。
一百元新台币(民国76年版)上的孙中山画像孙中山一生曾访台四次,但对今日台湾而言,与孙中山最密切之处,仍是随处可见的新台币100圆纸钞:上有孙中山画像及手书“博爱”二字。
中国大陆
在中国大陆,由于孙中山生晚年对中国共产党采取联合的政策;过世后遗孀宋庆龄更透过实际行动表达支持共产党的立场,故为少数1949年后仍享有崇高名望的国民党籍革命人士。最明显的例子,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先常见的街道名称中正路被改名殆尽,而中山路及中山公园等却多保留至今。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拍摄了一出重要的清末民初共和革命历史剧--走向共和,当中对孙中山的形象有较生活化的铺陈,并适度突出了共和革命与民主制度的价值。
作文六:《孙中山介绍》400字
孙中山,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人,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 者,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他于 1866 年出生在香山翠亨村一个穷苦农民的家里,一家几口 人住在村边的一间小茅屋里, 经常靠吃白薯过日子。 孙中山从六岁起就跟着姐姐砍柴、 喂猪, 七八岁时就下地干活了,因此,他对农民的疾苦体会很深。 孙中山十岁时开始上私塾念书,念的尽是古书,一句也不懂,丝毫不感兴趣。但对有些老人 讲的太平天国洪秀全革命的故事, 却非常喜欢。 那时孙中山年纪虽小, 脑子里的问题却很多: 为什么妇女要缠足受痛苦?为什么人们要对神像烧香叩头?为什么有的人家很富有, 有的人 家很穷苦?为什么有的穷人把女儿卖给富人当丫头?他感觉这个社会上有许多不合理的事 情,都应该改变。 孙中山的哥哥因为家里穷,到国外檀香山去开荒,后来做生意成了资本家。孙中山十三岁那 年,就跟着母亲到檀香山去找哥哥。这次出国,他看到外国的轮船、机器,非常羡慕,知道 世界上还有许多和家乡不同的地方,眼界开阔了,思想更活跃了。十七岁又回到家乡,以后 在广州学了医,学成后在广州、澳门一带行医治病。
作文七:《孙中山人物介绍》1700字
孙中山人物介绍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名中山市)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孙中山幼名帝象,读书时取名文,号日新,字德明,1886年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辛亥革命后,则常以中山为名。
1892年7月,孙中山以最优异的成绩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1894年6月,孙中山到天津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时政,被置之不理。同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在战争中接连失败,孙中山进一步认清了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愈发坚定了救国的信念。遂赴檀香山,在华侨中宣传革命。这年11月24日,他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次年1月,孙中山回到香港,成立了香港兴中会,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因事泄而失败,被迫逃亡海外。清政府将他作为重要国事犯到处悬重赏通缉。此后他在海外16年,先后5次环游世界,在华侨中广泛宣传革命,建立革命组织。
1896年10月,孙中山在英国伦敦被清政府使馆诱捕后经他的老师英国人康德黎营救脱险。1905年8月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被一致推举为总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里,孙中山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孙中山直接领导的起义有1907年5月的黄冈起义、6月的七女湖起义、9月的防城起义、10月的镇南关起义、1908年2月的钦州起义、4月的河口起义,1910年2月的广州新军起义以及1911年4月27日(阴历3月29日)的黄花冈起义,加上1895年的广州起义和1900年的惠州起义,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共领导了10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失败,却唤醒了中国人民,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在美国闻讯,立即在欧美各国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各国的支持,并于同年12月25日回到上海。29日,在南京举行的17省代表会议上,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到南京宣誓就职,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成了临时参议院,公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于立宪派和其他旧势力对袁世凯的支持以及革命党人的妥协态度,孙中山被迫于1912年2月13日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荐袁世凯以自代。3月8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正式解职。
孙中山与宋庆龄于1915年在日本结婚
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东京结婚。同年12月,袁世凯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公然称帝。12月25日,爱国将领蔡锷首先在云南举起了讨袁护国的旗帜,各省纷纷响应。袁世凯被迫取消了帝制,在举国人民的唾骂中一命呜呼。袁世凯死后,中国仍处于各派军阀割据混战的动乱局面。张勋复辟事件发生后,孙中山立即举起护法旗帜,号召国会议员南下护法。1917年9月1日,在广州召开的国会非常会议上,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军政府成立后,滇、桂军阀通过改组军政府排挤孙中山。1918年5月4日,孙中山向非常国会提出辞职,离粤赴沪。自此到1920年11月,孙中山在上海完成了《孙文学说》、《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箸述。为了建立一支真正的革命力量,1919年10月,孙中山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此时,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已经爆发。1920年10月,在孙中山的督促下,陈炯明率粤军攻克广州。11月,孙中山回到广州,重新护法军政府。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
就任非常大总统,成立正式政府。
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叛乱,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再赴上海,二次护法运动又告失败。此后,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帮助,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3年初驱逐陈炯明后,孙中山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府,并派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问苏联,邀请苏联政治和军事顾问到广州帮助中国革命。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训练革命武装干部。同年10月在镇压广州商团叛乱后,应北京政府之邀,他扶病北上共商国事,终因积劳病剧,于次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
作文八:《孙中山作文》500字
孙中山故居博物馆,坐落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在中山市东南方17.6公里处,北距广州
约100公里。翠亨村傍山濒海,气候宜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孙中山故居
纪念馆置身于林木葱茏、鸟语花香的公园环境之中。
The Sun Zhongshan House Museum, located in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uiheng village, in the
south-east of the city of Zhongshan 17.6 kilometers, about 100 kilometers north from Guangzhou. Cuiheng village near the mountain and sea, a pleasant climate. The superior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beautiful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Sun Zhongshan Memorial Hall in the verdant trees, an idyllic scene of park environment.
作文九:《孙中山和黄兴相识的介绍人是谁?》1900字
孙中山和黄兴是辛亥革命的二杰。在推翻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斗争中,黄兴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名字是和孙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那么,孙中山和黄兴的相识,是谁介绍的呢?
近几年出版的著述,大多说黄兴经日本人宫崎寅藏(白浪滔天)的介绍,才结识孙中山的,时间是1905年7 月下旬,地点在日本东京凤乐园,如《孙中山传》、《黄兴集》的《前言》和附录《黄兴生平主要活动年表》、《黄兴年谱》、《黄兴与中国革命》。有的则认为介绍孙、黄相识的是杨度,地点在日本东京黄兴、章士钊的住所若宫町,如《杨度传》。还有的则回避介绍人,或者诸说并存。由此可见,孙、黄相识的介绍人是谁?至今还悬而未决。宫崎介绍说和杨度介绍说,各有所本。有人早就注意到这一点,因此主张“姑并存之”。
现在让我们看一看两说之本吧。
宫崎介绍说。宫崎寅藏本人最早提出此说。他在武昌起义后不久发表的《清国革命军谈》中写道:1905年夏,孙逸仙由欧洲回到日本后,来我家里访问。……我们两人就一起到神乐坂附近黄兴的寓所访问。……到达黄寓时,我要孙逸仙在门口等一等,我推开格子门喊了一声“黄先生”,末永节(即狼啸月,日本福冈县筑紫郡人,曾加入中国同盟会,并任《民报》发行人。
——引者)和黄兴一起探出头来,看到孙逸仙站在外面,说:“啊,孙先生!”……
顷刻,黄兴、末永节、张继三个人出来了,将我们带到中国餐馆凤乐园。寒暄过后,彼此不拘礼节,有一见如故之感。他们很快就开始谈起国家大事来。我不大懂中国话,不知道他们讲些什么,但是,中国的革命豪杰在此欢聚一堂,畅所欲言,使我们感到高兴。
5 年后,宫崎在一次座谈时重复了这一叙述,并说孙、黄初会时宋教仁也在场。
张继(溥泉)在《回忆录》中也持宫崎介绍说:“1905年夏间,(孙)总理由美来倭(日本),宫崎寅藏介绍克强(黄兴的号)晤面,商组革命大同盟事。“
后来冯自由在《中国同盟会史略》中也持宫崎介绍说。
杨度介绍说。黄兴领导的华兴会重要成员章士钊叙述比较详尽。他在《与黄克强相交始末》中写道:1904年冬初吾抵东京未久,克强移来同居。适中山先生由横滨携小行囊,独来东京……留学生时以杨度为有名,彼寓富士见町,门庭广大,足以容客。于是中山与杨,聚议三日夜不歇……卒乃杨曰:“度服先生高论,然投身宪政久,难骤改,……度有同里友曰黄兴,当今奇男子也,辅公无疑,请得介见。”中山喜。翌日,吾若宫町宅,有先生足迹见临。杨度本人也多次向亲戚朋友讲过他介绍孙、黄相识的情形,言之凿凿。左舜生在《万竹楼随笔》中记其事:“皙子(杨度的号)乃介绍黄克强先生与中山晤谈,孙、黄之携手,实以皙子为之媒介也。此事余亲闻之皙子,时在座同闻此一段故实者,为章太炎先生、赵夷午先生、皙子先生之哲嗣公恕及余也。”(按:夷午应为炎午,即赵恒惕,公恕应为公庶。)后来左舜生在《黄兴评传》中重申:“克强与中山第一次见面,乃为杨度所介绍。”
章士钊、左舜生二人的回忆,内容吻合,但在时间上有异。章说无确切时间,大抵上是在1904年冬初以后,左说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查黄兴是在1904年11月抵东京的,结识孙中山不可能在1904年冬初或1905年7 月以前。宫崎介绍说和杨度介绍说,长期以来各说各的,无人辨正,包括孙、黄初会时在场的末永节(他活了96岁,1965年才谢世)、亲闻杨度回忆的赵恒惕等。近时报上有文讨论此事,带来了揭开这件故实的希望。
有人注意到宫崎回忆中的一个细节:黄兴等探出头来,见到孙中山就说:“啊,孙先生!”说明黄兴等在这以前已经认识了孙中山。这个分析是有道理的。与此有关的是,孙、黄的挚友日本人萱野长知在描述孙、黄于凤乐园会见时说他们是“久别重逢”。
还有人注意到,宫崎的回忆虽然最早,但是有讹误。如宫崎说他在东京认识黄兴是明治十三年(1901年),而事实是黄兴1905年6 月才抵东京入弘文书院,1901年黄兴还在武昌两湖书院。又如,宫崎说孙、黄初会时宋教仁在场,而查宋教仁日记、张继《回忆录》,均未提到宋教仁在场。显然,宫崎回忆有误。宫崎介绍说在前,杨度介绍说在后。后说客观上否定前说,但现在看到的文字记载,字面上没有纠正前说。后说见诸文字以后,当事人只有末永节在世,他持何见解,不得而知。
宫崎介绍说发表时,孙、黄均在世。他们不知道宫崎说的可能性极小。(宫崎的《清国革命军谈》1911年10月9 日起在东京《日日新闻》上连载发表,同年10月29日起上海《时报》译载。)他们有可能是赞同的,有可能无暇顾及,也还可能并不赞同但不便改正,这就和杨度的政治行迹有关。
杨度的政治主张,不但在孙、黄相识时与孙、黄不同,而且在同盟会成立后,特别是在辛亥革命后,杨度一步步地走向另一阵营,以至成了臭名昭著的“筹安会”首脑。(后来又参加革命,1929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由此看来,是宫崎还是杨度介绍孙中山黄兴初会的这个问题,还有待于新资料的发现。
作文十:《英山:向孙中山介绍“苏俄模式”的王孰闻》1500字
今湖北英山县烈士纪念馆(英山烈士陵园内,该陵园为国家3A级景区)存有孙中山任命王孰闻为驻西伯利亚调查专员的任命书。该任命书编号为军字第1069号,系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孙中山亲笔签名,上有“任命书,特任王孰闻为西伯利亚调查专员”字样,签署时间为中华民国六年十月二十五日。
该任命书是1917年孙中山派遣王孰闻赴俄国考察时委任状。
王孰闻对孙中山“以俄为师”思想的形成和后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新三民主义)政策制定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917年8月,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之际,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宣布放弃中立,加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同年11月,同属协约国的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宣布退出战争。鉴于俄局势变化,1918年3月,北京政府国务会议(国务总理段祺瑞)决定派军舰驻防海参崴(注:海参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沙俄抢占,改名符拉迪沃斯托克。中国在此设有总领事馆)保护侨商(约2万人,多为山东籍)。4月17日,“海容”号巡洋舰(舰长林建章)抵达海参崴,受到中国驻海参崴总领事和中华总商会欢迎。8月,英、法、美、日为首的协约国,决定组织14国干涉军,出兵俄国。北京政府也应邀选派北洋陆军第9师(师长魏宗瀚)第33团(团长宋焕章,所部称赴崴支队,宋焕章任支队长)前往海参崴,参加协约国对俄国的军事干涉行动。根据北京政府的命令,驻海参崴的中国陆军接受海军的指挥。林建章为最高指挥官(8月3日总统冯国璋发布命令,以林建章为海军代将),留法的陆军少将喻毓西担任参谋长。并在海参崴中国街附近设办公处(称“代将处”)办理有关外交事宜。直至1921年1月中国海军驻防海参崴的行动结束为止。
据说当时孙中山安排王孰闻随同北洋陆军一同前往,成为“卧底”,因王孰闻精于军事(曾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之故。
王孰闻(1883—1931)湖北英山人。原名叔文,字渊才。1899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1905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1917年被孙中山任命为俄国西伯利亚调查专员(时有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并存)。1918年随北洋军赴(海参)崴支队赴俄。王孰闻抵俄期间,将其所见所思以见闻形势向国内(广州军政府)报告,同时与留俄的张西曼等人收集和翻译有关苏俄政府机关的许多重要文献,帮助孙中山了解苏俄的制度,令孙中山对苏俄产生最直观的认识,使孙中山从师法“英美议会政治”改弦更张到“以俄为师”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影响。同时,王孰闻较早地向孙中山提出联俄的主张,而孙中山也出于“为我所用”之策略考虑(具防患与借援两重用意),最终引进了“苏俄模式”。1922年王孰闻回国后活动于东三省及上海、广州、南京、北京、武汉、安庆等地。后因患病在家乡疗养。1926年冬因组织当地民众迎接北伐军被直系军阀逮捕入狱,后蒙开明绅士段言林营救出狱。1927年从事农民运动,任英山农会秘书。1930年当选举为英山南河区区长。1931年10月6日,在鄂豫皖“肃反”中被诬为“第三党”,被错杀于英山大畈河畔。1956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82年8月国家民政部向其家属(子王中民、女王少闻)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有《王孰闻遗稿》存世。
知识链接
英山烈士陵园
位于县城陵园大道。始建于1956年,占地面积5328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一塔(革命烈士纪念双塔)、两馆(烈士纪念馆和陈列馆)、三亭(揭竿亭、曙光亭和御侮亭)、二碑(烈士纪念碑和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及3座英山籍将军墓和4处革命烈士墓群。追认并编入英明录的烈士有2560名,收藏有**、**、**、徐向前等题词13幅及信函等;革命烈士照片88张;烈士人物档案138份;红军时期物品198件。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湖北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