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家乡名胜古迹》1600字
家乡名胜古迹(一)
今年“十一”妈妈带着我去丹霞地貌游玩。丹霞地貌位于临泽县城东南倪家营乡。那天,天气晴朗,我们坐着小汽车大约有半个小时,就到了丹霞地貌景观。
下了车远远望去,大大小小的山峰,重峦叠嶂,高耸云端,十分诱人,我真想一口气爬上山。
在丹霞地貌的山峰中间夹着一条羊肠小道。那石阶小道像一架云梯,从天空中斜插而下。又窄又陡的石头台阶,只能容得下两个人走过去。我们顺着台阶先到东面,那儿有许许多多鹅卵形的小山丘,小山丘色彩斑斓,仿佛是画家有意画下的彩虹桥似的,各个山丘大小不同,色彩层层也不相同。
然后又到了西面,那儿的山峰十分雄伟壮观,云雾缭绕,朦朦胧胧,仿佛仙境一般。我自己也感觉仿佛到了仙境,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更为奇怪的是这座山上无树、无草、无花,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下山的路上,听附近的一位老人说:“因为这是一座石头山,虽然经常会下雨、下雪,但是这座山质地坚硬,从来不长花、长草、长树,却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壮观景色。”
我深深地为可爱的家乡有如此美丽的旅游景点感到自豪。我真心地希望全国小朋友到我的家乡来游览观光!
家乡名胜古迹(二)
我的家乡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扼赣、浙、闽、皖四省之要冲,向东对接长三角,向南承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处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游,既是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腹地,又是承东启西的咽喉要地,也是实现上饶在江西东部崛起的桥头堡。
我的家乡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早在唐朝就已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区域内拥有俊美秀绝的“绿色”自然风光,光辉灿烂的“红色”革命遗址,丰富多彩的“古色”文化遗存。其中最有名的有:陆羽泉、东岳庙、奎文塔和五桂塔、信江书院、上饶集中营旧址等。
下面我介绍几个我喜欢的名胜古迹。
上饶集中营:上了年纪的中国人,对上饶集中营几乎无人不知,一是因为它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的产物;二是受20世纪50年代的电影《上饶集中营》以及90年代中期的八集电视连续剧《上饶集中营》的广泛影响。闻名全国的上饶集中营是囚禁“皖南事变”中被俘的新四军将士以及东南诸省被捕的共产党员和爱国进步人士的人间地狱。
陆羽泉:陆羽泉位于上饶市区茶山寺内。唐建中四年,51虽的一代茶圣陆羽泉隐居于此,在寺旁筑山舍,环居种茶,凿石引泉,世人称为“陆羽泉”。
东岳庙:东岳庙坐落在南郊的琅琊山中,周围群山环抱,苍松叠翠,景色优美。该庙为东岳行祠,俗称“东岳庙”、“东王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信州书院坐落在上饶市区信州南岸的黄金山麓,是古代江西四大书院之一,她曾经名为曲江书院、钟灵讲院、紫阳书院,近两百年以来一直被人们称为信江书院。
我爱家乡的名胜古迹,我爱我的家乡。
家乡名胜古迹(三)
这个星期五,我校无年级师生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淮安,瞻仰**的故居。进入大门,我立刻被这里的景色给迷住了:小路的两旁栽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有龙爪槐,杏树……小鸟抖动彩翼,在这里搭窝筑巢。每棵树上开满了密密层层的花,靠进还能闻到一股清香呢!我们跟着导游来到了**故居的后院,在院中央有一座威风凛凛的铜像,仔细一看,原来是**的塑像,只见他双手叉腰,肃然伫立,眼睛炯炯有神地凝视前方,他是那样的高大,雄伟。接着来到总理的办公室,发现每样东西的前面都有一个脚踏垫。导游说,这是因为总理晚年患病,(m.lz13.)导致双腿无法走路,才这样设计的,主要作用是让他坐在那儿继续工作。接着,我们来到他的卧室,里面有一张双人床,上面有一幅很大的照片。照片上的**夫妇面带微笑,仿佛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一直向前走,突然发现一口井,这口井里的水导游告诉我们是仙水,我们听了一拥而上,争着里面的水。在井旁有一棵参天大树,这棵树是榆树,大约100多岁了,是**小时候栽的,现在是国家2级保护树木。**是我国一代伟人,他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很大贡献。他一生正义凛然,对敌人,他横眉冷对;对人民,他满腔热忱。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应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 我的家乡作文
* 家乡美景
* 家乡美景作文
作文二:《家乡的名胜古迹》900字
《家乡的名胜古迹》教案设计
青海省化隆县第二小学 韩赛梅 教学要求;
1、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夏琼寺”“单斗寺”(利用多媒体课件)从而激发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激情。
2、拓展了解家乡其他名胜古迹。(展示课件如像马步芳公馆等等)
教学重点;了解“夏琼寺”“单斗寺”悠久的历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师导入谈话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化隆县自编乡土教材试用版中的一篇课文,这本教材反映的是家乡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饮食风俗等等,你们喜欢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第六课《家乡的名胜古迹》。”
(2)(出示课件)“夏琼寺”其寺也称“夏群寺”“夏仲寺”因为位于化隆县查普乡南端一座山颠之上,前面滔滔黄河奔腾,后面巍巍群山簇拥,整个寺院依山势而建,气势不凡,从南到北大概有一公里长,主要建筑在南临黄河的凤首上面。因此处山形如展翅欲飞的大鹏,故取名“夏琼”(藏语意为鹏鸟)。佛寺就建在“鹏鸟”的左肩部,寓有乘风凌空,飘然仙去之意。夏琼寺曾是佛教格鲁派的始祖宗客巴拜师学经的地方,故被人们称为格鲁派之源。夏琼寺由此而名扬四海。夏琼寺建于1349年。距今有6
百年的历史。为青海最古老的寺院之一。
自建寺以来,该寺以戒律严格,名僧辈出闻名藏区。如七世达赖经师阿旺却丹,八世达赖的经师,九世达赖的经师等等都出自夏琼寺。所以夏琼寺在佛教界影响颇大。在广大信教群众心目中威信很高。
对于这样的一座古老寺庙中央政府一直很重视,1788年清高宗乾隆皇帝向夏琼寺赠了一紫匾,用汉藏蒙满四种文字写着“法净寺”三个大字,上题“大乘兴盛地”金字。并每年拨专款供养夏琼寺,故它成为安多地区格鲁派祖寺,大寺。
现在,夏琼寺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距省会西宁95公里,总面积为27完平方米,是化隆县风景区中较著名的宗教文化游览胜地。
下面老师再为大家介绍家乡的另一处名胜古迹丹斗寺(出示课件)
单斗寺始建于10世纪中期,位于青海省化隆县金源乡,是藏传佛教后宏期的发祥地,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青海地区颇负盛名。
“丹斗”系藏语“居留”之意,此处以藏传历史掌故命名。寺院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建于悬崖凹处,上依千仞叠崖,下临百丈深涧。山借寺饰,颇为壮观。
单斗寺的建筑有阿吉塔修行殿
作文三:《亲近家乡名胜古迹》8400字
亲近家乡名胜古迹
实施学校: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三中学
学生年级:七年级
指导教师:武金林
课题由来
“家乡”是一个十分亲切、温馨的字眼,而家乡的名胜古迹及自然风光又集中体现了家乡的自然美,同时也反映了家乡的历史风貌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就我们峰峰矿区来说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老的名胜与美丽的传说。如:南北响堂寺石窟、磁州窑、风月关、常乐寺、老爷山摩崖石刻等国家级、省级名胜古迹,真可为数不胜数。驴年马月的传说、人参娃娃的故事、龙洞珠泉等美丽的传说久传民间。可平时在和学生们聊天及对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后才得知,他们对家乡的名胜古迹了解甚少,真可谓“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别说了解其文史背景及文化底蕴了。爱家乡、爱祖国教育有多种形式,而利用家乡有历史意义的遗迹、名胜古迹、旧址进行形象直观的人格化教育,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情感;提高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这远比刻板的说教要深刻得多,无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形式。就拿重建“竹林寺”来说,它的重建充分体现了地方政府对地方历史及地方文化的重视。“上竹林有寺无僧,下竹林无影无踪。”多么神奇的传说,前人留下的那些无价之宝——名胜古迹啊!现存在的是多少人用智慧甚至生命将它们保护下来,不存在的只有遗址的(竹林寺、常乐寺、柳泉寺),人们的心情又是何等的悲伤、又何尝不在滴血?为了弘扬家乡的历史文化,增强保护名胜古迹的意识,让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家乡的名胜古迹,在活动中去体会历史文化的价值,认识古代艺术的珍贵及人类智慧的结晶,找到保护名胜古迹的途径,在活动中去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和优势,使学生在参观、考察、体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由此想到了此课题!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名胜古迹的建造艺术、文化背景、石窟、石刻风格等相关知识,使学生对人类祖先的智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抒发学生对家乡丰厚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从古老文化和艺术中体现人类的智慧和知识的重要性,树立“立志笃学,协作创新”的信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家乡,为家乡的文明建设、社会和谐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
3、通过活动,让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和自觉的保护家乡名胜古迹的自觉行动。 活动实施的过程
一、活动准备
1、课题的确立
上课后用多媒体投出一组同学们较熟悉的家乡名胜古迹景点的图片,如:南、北响堂寺石窟、风月关、玉皇阁、老爷山摩崖石刻、磁州窑。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这几张图片你们认识吗?从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又能想到什么呢?(提示同学们要好好想想、用心去看)。并让学生充分的发言,由此从中去发现同学们谈到的“亮点”,并将同学们所提到的有关名胜古迹的问题,归结出共同点。例如:保护古迹啊?发展旅游业啊?弘扬家乡文化啊?等,而后更进一步引导学生“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以“亲近家乡名胜古迹”的形式让学生确定自己的活动课题。
2、组织形式
(1)要求同学们自主的探究和了解,主动的调查或考察。以小组活动为主,同学们可自由结成7—8人的活动小组。(为了活动方便,以居住较近的区域同学组成小组,小组结成后,由小组长报与老师)
(2)教师提前为学生发放家长通知书,并撰写活动方案、安全预案等。
(3)教师与学生代表提前与响堂寺石窟、风月关、磁州窑及各景点工作人员取得联系,便于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3、制定活动计划
(1)组织学生讨论开展此项活动的意义、目的。提出活动要求,提醒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准备相关实践所需材料、标志帽等。
(2)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出活动计划。
以下是一个活动小组的活动计划,虽有不足,但体现了学生的活动设想、组织能力;
《活动方案》
4、活动资料准备
活动前,为使活动充实,指导教师要提出活动要求(这是活动能否顺利实施的必须),让学生查找和各小组所确立的课题的相关资料,如:要做响堂寺石窟方面课题的小组就要查阅有关响堂寺石窟方面的资料,始建于那个朝代,建造风格,与其它地区的石窟相比有什么不同和优势,等。其它课题小组活动亦如此。
在学生有了一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然后根据小组制定的“活动方案”,再参观、考察和实践体验,感悟会更加深刻,理解会更加透彻。
二、活动开展
1、实地考察
(1)各小组利用课余、节假日就近实地考察各名胜景点,遗址,了解其具体情况,并收集相关资料,如:图片,照片,绘画,景点文字介绍等。
(2)到景点后要向工作人员介绍到景点的目的,并请学生作自我及校情介绍(要求学生礼貌自然地将学校的六十年校史,向工作人员做详细介绍,要自然流露出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如:活动中有的小组组长这样介绍:叔叔、阿姨您们好?我们是十三中学的学生,今天同学们你们这里做综合实践活动、体验生活,比如当义务讲解员,给景点搞搞卫生,当一名小记者采访一下游客等等,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我们家乡的名胜古迹”的历史和文化,了解我们祖先们过去的活动,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
(由于活动之前已经与景点联系好了,同学们的要求当然得到了满足,活动会进行得很顺利。)
(3)请景点工作人员向学生介绍景点基本情况,并进行自由问答。然后在景点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进行参观、考察。
当工作人员简单介绍完毕后,有的学生忍不住会问到:
A、叔叔或阿姨,景点的周边环境情况如何?对景点是否造成不利影响?参观的人多吗?
B、咱们的景点收费也不高,甚至对学生还免费,工作人员的工资怎么解决呢?
C、来这里参观的多是些什么人呢?游客有污,损,丢,扔等不良行为吗?
D、对景点文物的保护采取了那些措施?等等;
当得知景点管理上的不容易及维修不易的情况后,学生们的小脸变得凝注多了(当时情景),不过在得知工作人员们如此敬业、默默地在为后人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时,学生们不由得佩服地点着头说:“我们知道了,景点能到现在这个样子都凝聚着您们的心血,所以我们也想尽我们学生的一点力量,帮助咱们宣传一下,您看行吗?”(由于事先与景点取得了联系,工作人员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很到位,学生自然而然的也就产生愿意为景点做份贡献的想法。)
此时,组长要帮助同学从自己在活动前搜集到的资料及参观、考察时得到的资料用简练的语言整理出景点的大概内容,使学生理解、记忆起来更容易。准备体验时所用。
2、身临其境 实践体验
当学生分角色进行实践体验时,组长要来回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其中,学生张其自己编写的讲解内容是:“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我们美丽的峰峰来旅游。我为您讲解的是响堂寺石窟的基本概况:它坐落在河北省最南端的邯郸市西南部。它最初开凿于1400多年前的北齐时代(公元500—577年)。以后,隋、唐、宋、元、明各代均有增凿。现在尚有石窟16座,4000多尊雕像,分南北两处,俗称南北响堂寺石窟。两寺相距15公里,石窟均营凿在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鼓山最优质的石岩中。石窟幽深,人们
在山洞里击掌甩袖,都能发出宏亮的回声,故名‘响堂’。?
响堂寺石窟是怎么来的呢?
北齐以邺(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为都城,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陪都。鼓山地处两个都城来往必经之地,这里山清水秀,石质优良,北齐皇帝高洋便下令在此地开凿石窟,修筑行宫,兴建寺院,以便在他来往于晋阳和邺城时避暑、游玩和礼佛。现在,皇帝的行宫早已荡然无存,由于年代的久远和历史的原因,佛寺也不是原来的建筑了,有的甚至只留下了荒凉的遗址,而凿在岩壁上的一座座石窟却保留了下来,以它独特的风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可以说,响堂石窟作为中国一个历史时代艺术的典型代表,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是任何石窟都不能取代的。
3、活动成果展示
(1)当参观、考察结束后,先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成员之间交流自己活动中了解、掌握到的材料,然后将全组的资料根据小组活动的课题筛选汇总,整理出在全班展示的成果。并推选出在全班交流的代表。
(2)当以上工作结束后,指导教师做简要的总结,后让各组代表自我编导全班交流程序,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
请学生一起来分享快乐与成功,找到努力方向:(学生的收获)
展示1:摩崖石刻 艺术瑰宝
?探访驴年马月的传说?小组,
汇报者:高欣丽
同学们大家好,峰峰是我们美丽的故乡,她像春天的甘露,孕育着我们的心田,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了我们一代又一代峰峰人。那么,作为一个峰峰公民,你对我们故乡的名胜古迹有多少了解呢?下面由我代表我们?探访驴年马月的传说?小组全体成员向大家展示一下我们小组在活动中考察、采访、查阅、汇总后的成果。
老爷山摩崖石刻。位于南响堂寺隔河南岸,元宝山下。始建于唐末。石刻为浮雕式佛教石刻,高不足1米,长约20米,上下交错,开龛两排,共7个佛龛,大小造像83尊,分有姿态各异的佛教,密教和道教题材。与南响堂寺、无梁阁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天然风景区。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老爷山摩崖石刻还有一个美丽而动人的传说呢!
相传很久以前,鲁班和他的工匠们在修建好南响堂寺后,又准备在老爷山西边的佛爷怀处修建石刻,当石刻修建好一部分后,工匠们由于离家时间太长,都想早点建好回家,所以他们都不分昼夜起早贪黑的干
活,住在佛爷怀周边的人们无论
白天和夜晚都能听到工匠们干
活时锤子、钎子的叮当声。话说
一天早起,天还没有亮的时候,
有一位起早下地干活的农民,赶
着毛驴路过佛爷怀的时候,听到
一句问话声,说?老先生,我们
修建的石刻什么时候能修好
呵??(工匠们的意思是想借助于 (老爷山摩崖石刻)
人间的?心向?早点修好,好早点回家和家人团聚),下地干活的老农想,整天都能听到叮叮当当的凿山声,好长时间了也没有看到你们修了些什么,所以就顺口说了一句:?驴年马月也修不好?,话音一落不要紧,叮叮当当的凿山声戛然而止,一切都平静了下来。天亮后,人们就在佛爷怀处发现了现在的佛爷像和石刻,其它的以后再也没有发展了。
展示2:真爱文物 呼唤文明
张晶晶同学在参观、考察完响堂寺石窟后,回想到活动中看到的种种不良行为,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用行动来保护家乡的名胜古迹,写了“叹!响堂寺石窟”。内容如下:
这样一个标题令人不快,可这是我真实的感受。据资料记载,就是在1961年,国家出台了第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应该说这是真正由各界专家经过慎重评选的绝无商业操作(那个时代也没有商业操作),而只考虑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文化行为。
而第二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在时隔21年之后、改革开放之后的1982年才公布的。 可见列于第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重要性。
文物保护单位中的第一类是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第二类就是石窟寺、、、 我个人认为,石窟寺是文物中最有文化和历史价值的。
改革开放后?旅游?成了一种大产业。有了商业价值,很多地方就被大大炒作一番。 响堂山石窟地处在北方可说是极其壮观极其秀美的自然景观中。但是重要的还不在此,而在于它的佛教意义和史料意义。
它的最大的特点是它首先把佛经篆刻在石头上,成为不朽的佛经!
当然,这里决不是只有佛经雕刻,
更大量是雄伟的壮丽的佛像雕塑。大
概只比洛阳龙门石窟稍微量要少一
些。
可是这些大都成了过去式!
我在这里看到的(右图),比起
我去过的其它名胜古迹看到的那些石
窟所遭到的破坏都要严重。不少造像
的残缺部分就那样随地放弃着。那每
一件(即便是不完整)也都是无价之
宝啊!
也包括佛经雕刻!这里不仅佛像没有一尊完好的,连刻经也是破碎剥离难以辨读。为了钱!现在,又面临另一种破坏的威胁——环境的破坏。
我们呼吁:保护名胜古迹是我们每一位峰峰人的责任,让我们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吧! 拓展与延伸
将调查报告,学生思考整理的建议书,提供给各景点及管理部门。
并组织学生开展下列专题讨论:
A、风景名胜区应怎样处理好追求经济效益与发挥教育功能的关系?
B、你认为自然风景区应保持原始风貌还是需要进行人工开发?为什么?
C、你怎样看待有些风景名胜区新近建成或设置的神鬼景观?
象张国振同学写的“自然风景区、名胜古迹的改建与否”就谈了自己的见地。他写到:
?家乡名胜古迹?改建与否之我见
目前,全国各地都兴起了文化旅游热,而打文化旅游牌,目的是想以文化旅游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如果开发利用的好,那么地域文化将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且能够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增强经济竞争力的基础因素。但是如果利用不好,则可能适得其反。
那么,我们就仅应该怎样正视这一问题呢?
首先,对于那些没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及没有保护价值的名胜、风景区,我们就应该将它
很好的开发,建成满足人民所需要的游览观光区;而对于那些历史文物、或是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名胜古迹,我们则应该很好的保护它,并确保它的完整性,保留它的历史地位,因为这是我们对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所应该做出的一点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我们学习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样本。
我和父母及亲友游览过好多景区,看到过景区改建成功与改建后不伦不类的景象。 例如,赵王陵墓群是一处相当宏伟的地下建筑墓群,更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也是被列为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像这样的名胜,如果我们盲目的去开发,就会失去它应由的历史价值,我们则不应该去随意开发,而应该使其保持原有的风貌。如,北京的?四合院?现相继被拆除,建成了许多现代化的建筑群、居民楼,这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同时也方便了城市人民的生活需求。这样做是因为?四合院?的保存价值要远远小于开发利用的价值,所以应该很好的改建它,使其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
总之,在对自然风景区、名胜古迹的开发和保存的问题上,应该坚持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在不失其历史价值,不胡修乱建,不破坏环境风貌,同时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的底线应该是最基本的东西一定要保护,给子孙后代留点让他们去开发,现在开发可能会轰动一时,引来大量游客,但这是一时效应,并且很多东西凭我们现在的科技条件很可能保存不了,所以应该很好的加以保护。我想只要我们本着让名胜古迹永放异彩,让自然风景区更美好的思想去考虑,去规划,去合理利用,那么名胜古迹将会更加灿烂辉煌!
活动总结与评价
活动结束了,学生们和“家乡的名胜古迹”有了亲密的接触,加深了对“她”的了解和喜欢,自己也收获了很多
1、收获了知识;
通过搜集和整理资料,学生们接触到了大量关于“家乡的名胜古迹”的知识,这是在课堂上难以学到的,开阔了眼界。
2、收获了自信,整个活动老师都让学生们自己组织、安排。有时候,开始我是摸着石头过河。我曾担心同学做不了。但做过来后,事实证明学生们能行。并且还会做得更好
3、锻炼了能力:活动中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了沟通能力、协作能力,记录研究过程,提高了写作能力,找不同和比一比,提高了科学观察能力,画图和粘贴画提高了艺术欣赏能力。
教师活动反思
虽然活动时间不多,但遇到的问题还真不少,学生们也正是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对一些问题有了正确、客观地认识,更增强了进一步进行社会实践的兴趣和愿望。此次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学生其家长的大力支持,学生们的活动,不仅是对学生生活的丰富,更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学校的教育相结合,学生从中不仅学到的是各种知识技能,更拉近了与社会的距离,体验到工作的艰辛,学会了工作的技巧和方法,从中更受到良好的社会教育。同时还体现了以下两点:
1、通过活动把学生带向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情感得到深化,能力得到提高,视野得到拓展,道德观得到增强,个性得到展示,潜能得到发展。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亲历体验中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同时通过活动学生对“地方”的名胜古迹有了更深的、全面的了解,他们感叹“地方”的悠久历史,增强了对家乡的情感,憧憬家乡美好的未来。
2、本课程是课改的亮点,同时也是难点,课程内容的开放性、生成性使教师的知识结构面临严峻的考验,没有现成的教材,又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本课程教师在生活中应不断的“充电”,与学生共同学习,才能更好地驾驭、指导综合实践活动。
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后的思考
邯郸市第十三中学 武金林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综合的实践性课程,它本身具有综合性。因而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如何妥善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所涉及的各个指定领域的关系,将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融为一体,是每一个综合实践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方方面面,但归纳起来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能较好的完成《纲要》所指定的内容,并能使活动有声有色,而且使学生乐于参与、积极开展,我想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活动中应侧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我们知道,学生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中所需能力和知识,除了在教师帮助下获取外,学生自己可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1、进行实地考察或现场调查;
2、通过相关的访问;
3、通过查阅有关图书资料;
4、查阅电子资料或直接上“信息高速公路”网上获取信息。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开放性的环境中多渠道获取、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还可掌握以下科学的学习方法:
1、科学探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激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发展自身的科学素养。
2、自主体验创新。学生在自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在感悟和体验中得到发展。
3、综合分析能力。学生通过在实践活动中学会观察、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创新精神。
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能更好地使师生在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的达成上得到完美的结合,并发挥出其独有的教育价值功用来。
二、活动中注意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引导、促进者,作为引导、促进者,关键是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去感知体验、调查研究、探究提高;作为引导、促进者,教师在活动中并不清闲,应积极地观察、认真地引导,善于捕捉最佳的契机,推波助澜,激发并保持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给予恰到好处的鼓
舞,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热情更饱满,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如:在开展《关注滨河路,让风景永存》活动时,为了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意识,当在确立主题、学生积极开拓思路,发表自己的见地时,其中有一位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说:“滨河路的修建有利也有弊”,当时我想,这位同学提的别具一格,所以我就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对“利”与“弊”展开了讨论,并在同学们的调查、考察、采访、论证后得到了映证和认识,使其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写出了较好的考察报告。同时也使学生们对我们矿区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好的认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热爱矿区,热爱家乡的情感。
所以我们要注意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探索的主体,一个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探究者。师生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共同投身于问题的研究过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因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鼓励学生努力探寻自己的目标。教师要做到“指而不教,引而不灌”。
同时教师也要认准自己的角色,不断超越自我。只关注学生,而不关注自我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不关注提高自我的素质提高,综合实践活动也可能走向不切实际的肤浅学习、活动过程。
三、注意考虑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就学校的具体情况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综合实践活动中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信息资源有待提高;
2、综合实践活动中所需的各种资源(如:场地、器材、课时的按需分配等)有待开发、解决;
3、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要上好要花费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家长都希望孩子考上重点中学,担心活动会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中考成绩,对综合实践活动并不非常支持,就是说,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同有待改善。
这些困难和问题是单靠任课教师是解决不了的。
总之,就目前讲,综合实践活动课虽然离理想境界还有相当距离,但已有了良好的开端。尤其使我们教师感到欣慰的是,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正如有的学生在给老师写的“老师我想对您说”中说的那样:“学海泛舟,老师,你每天都‘划着小船悠哉悠哉的,欣赏着碧蓝的海水,探寻着美丽宝藏’。脸上微笑着,心里欢愉着,好羡慕啊!我们也要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象您一样地乘‘船’去开开眼界----”。多朴实的话语,多美好的向往,“童心不可灭”,相信只要学校坚定信心,家长以及社会广泛支持,加上我们教师更加努力探索,深入研究,不断完善,综合实践活动一定会开展得更好。
作文四:《家乡名胜古迹.txt》6500字
一、 棋子山棋子山位于陵川县城东 20 公里处的冶头、古郊和侯庄3乡交界地带,海拔1488米,面积2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在95%以上,盛夏气温一般不超过24℃ ,气候凉爽宜人。在南北走向的谋棋岭上,十分奇特而显著地在山的中心部位构成了面积达60000余平方米的天然棋石世界。天然棋石的外观为扁圆形,有一面凸起或二面凸起,大小厚薄与现代围棋棋子相似,颜色基本分褐、白二种,与西汉班固《弈指》一书中对早期围棋“棋石”颜色的的记述“黑黄阴阳分也”极为一致。棋子山即古箕子山,是商末贵族箕子封地和商亡后箕子的隐居之地,东距殷商古都朝歌 (今河南淇县) 直线距离70余公里。箕子是殷末周初著名的巫学家及“其卜”宗师。据山中仙泽洞碑记和地方志记载,天然棋石所在山峰古称“谋棋岭”、“谋棋山”。当地民间现仍保留有远占“占方”棋类,流传着箕子在该地弈棋的远古传说。现存有占代围棋棋盘的图案,洞畔的苇水村古来流传有“观棋烂柯”的传说。村里的李家祠堂仍塑有李氏先祖观棋烂柯的塑像。园内以奇峰、怪石、深洞、峡谷称奇,又以独特的天象、气候等称灵。景色天成,引人入胜。是一颗集众多旅游景观资源于一身的璀璨明珠.陵川县棋子山是一处天然“棋石”的世界,在谋棋岭方圆6万平方公里内,黑白分明的天然“棋石”漫山遍野,俯拾即是,经专家考证初步确定为围棋的起源地。 二、天元初始箕子山(上)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这两句歌谣,来自于约3000年前周初时的《诗经·卫风》之中,翻译成现代白话,大概就是“看那 清清淇水弯弯流过,岸上竹林轻轻摇曳多么婀娜”这样一个意思。 淇水很古。它有两个主要源头,一个在今天晋东南壶关县的桥上大峡谷,另一个则在陵川县的棋子山东麓。陵川棋子山古时又被称作箕子山。传说商被周灭时,殷纣王帝辛的叔叔箕子胥余曾沿淇水西上太行隐居于此,周武王寻访箕子也到过这里。清以前《陵川县志》与《山西通志》中所言“箕子避地憩山中,及武王访以治道,于此纳履焉”,讲的就是此山。箕子山古时,有巨石,石上留有巨人足印,据说这足印也是箕子当年所留。 陵川箕子山有三种东西十分特别。一种是凉爽的气候,酷暑盛夏时节最高气温也从未超过29℃;二是箕子山中有所谓“谋棋岭”,岭上遍布一种圆润光洁、黑白分明、形状酷似围棋的天然棋石;第三,陵川箕子山还有一个极其原始传神的“烂柯”故事。 关于“烂柯”故事和烂柯山,我国许多地方历史上也都见到过,例如浙江衢州、广东肇庆、四川达县、陕西洛川、河南新安和山西武乡等等,其中浙江衢州烂柯山最为有名。但是,就原始和传神而言,以上各地均无法与陵川箕子山相比。 各地的烂柯山及其烂柯故事都与围棋有密切关系,其历史影响在唐宋时一直波及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日本人就习惯将围棋叫作“烂柯”。陵川箕子山的“烂柯”故事也与围棋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几千年来当地民间传说就以为箕子山的谋棋岭原本即是神仙谋棋处。至今箕子山的仙泽洞中仍保留着一块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的祈雨碑,碑文里有“邑东有山曰谋棋山”字样,讲的就是这箕子山上的谋棋岭。 箕子山上不但有谋棋岭,而且还有箕子洞。箕子洞中原来有很大一股泉水,泉水西流一直流到近百华里外的丹河之中。“**”时期人们想把泉源开得大一些,就用炸药炸,一下子连洞口保存的石质古棋盘也给炸没了。现在箕子洞的顶壁上还能隐隐约约看到许多灰白色圆点,形状如围棋一般,或者说更像一幅古代星象图。这可能也与箕子有关,因为人们传说箕子当年就是在这洞中与梅伯或是微子下棋的,然而箕子其人在殷商王朝的专职则是观测天象并授时制历。我国先秦经典文献《韩非子》中曾记述过一个小故事,讲商纣王在朝歌(今河南淇县)宫中整日整夜地寻欢作乐,弄得连时辰也搞不清了,问身边的人,谁也说不明白,只好派人去问箕子。为什么问箕子,因为只有箕子懂阴阳四时之事。《尚书》中有所谓《洪范》篇,说的也是周武王请教箕子时箕子大讲天道五行的事情。1400多年前南北朝时范晔写《后汉书》,将天象观测和阴阳卜筮称作“箕子之术”,还是这个道理。 陵川箕子山位于太行山脉南部主峰位置,海拔近1700米。太行山古时又称五行山。《淮南子》一书中有 “武王欲筑宫于五行之山”的记载,这个记载与陵川当地关于周武王寻访箕子于此是相吻合的。古史专家认为 箕子所封之地即“方”,或又称“箕”。又《礼记·王制疏》引《郑志》中话说:“微子箕子,畿内采地之爵,夫畿外治民之君。”也就是说箕子所封的地方应该离京城很近。陵川箕子山距商都(今河南安阳殷墟)和商陪都朝歌的距离均不出70余公里,无疑应属“畿内”范围。当代商周史学家李学勤先生也认为:“从文献看,山西,至少是东南部,本来是商朝王畿的一部分。从文献记载,商朝在这里有几个封国,最主要的是箕子的箕。微子的微还有争论,箕没有人说是在山西以外。”李学勤先生这段话,应该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陵川箕子山一带即是箕子封地方的可信性。 1993年夏天,我们从一位名叫牛有福的老人那里听到那个有关陵川箕子的“烂柯”故事。 话说箕子山往西5华里古有苇水村,村中先有李姓人家,后来又有郎、牛二姓迁入。李家老祖中曾有哥俩,兄名李斋,弟叫李忏。有年秋天,李忏这日去到村东箕子山去砍柴,他顺泉水走着走着突然感觉有点迷迷糊糊,不知不觉就躺在了玉皇庙下一块大石头上。朦胧中他又觉得有两朵莲花在泉水中逆流而上朝箕子洞漂去,两只彩蝶随着莲花上下翻舞。李忏不禁也随莲花而去。到了箕子洞前,彩蝶不见了,低头再看莲花,也已不在洞中。此时却见两位白须长者在洞中下棋,李忏就静静站在旁边观看。不一会儿,其中一位长者说:“时间太长了,别下了吧。”另一位说什么也不答应。于是两人吵了起来,最后把棋盘也掀翻了,棋子儿撒了一地,许多滚到了洞外(据说后来谋棋岭上满山遍野的黑白棋石就是两位白须老者的棋子变的)。吵架的老者发现了李忏,说:“别看了,快回去吧。回去后如果家中没人认识你了,就来东边石门清风围来找我们。”李忏犹疑着去摸腰间的柴斧,谁知斧把儿早已朽成了木渣子。李忏急急回到村中,果然村中早无人认识他了,问人家,人家说知道早些年村中李家曾有过个李忏,但传说出去砍柴多年未归,可能是在外面老死或让虎狼吃了。李忏伤心得很,只好去清风围找那两位老者。可是谁知李忏翻山越岭刚进清风围的庙门,正要回答庙中人的询问,却突然倒地气绝而死。庙里人说这人绝非凡人,于是立即为他塑像立在大殿中。再后来苇水村有人去清风围进香见到了李忏的扁担与塑像,才知李忏已是神仙。据知从此以后苇水村就有了一个风俗,即每隔四年村上就要派八个人(其中李姓四人,郎姓与牛姓各二人)去到清风围祭奠李忏其人,村人都称他为“李家老爹”。这风俗一直坚持到“**”发生前才当“四旧”破掉。 从陵川箕子山到清风围实在并不算远,顶多也就40公里左右,中间经过风光奇特的昆山、王莽岭、锡崖沟等几处风景区,昆山的万仙洞更是诱人。加上箕子山和清风围,等于是五个风景区连结成了一条人见人赞的绝佳旅游风景线。1993年以来,作为中国围棋起源地的陵川箕子山已在国内外渐有名气,创造了二十世纪人间奇迹的锡崖沟连同锡崖沟的壮丽景色更是蜚声于世界。大约500余年前,明代陵川县曾有一位叫武思明的举人写过一首七律《箕子山》,诗中有“凭灵望远坐箕山,万壑千峰似环。泉石岁华闻罗草,町畦村落杳尘寰” 这样的句子,他像是在赞美箕子山世外桃源般的仙境,又似在感慨箕子山当时的宁静与寂寞。而500年过后的今天,我们则可以说,箕子山将摆脱寂寞。这座历史名山正在一步步地走向时代的舞台三、天元初始箕子山(下) 大约是在1987年的时候,笔者就向往能亲自到陵川箕子山去看一看。在谋棋岭上拾一些天然黑白棋石当然是最惬意的事情,况且箕子山所在的“太行第一峰”一带,据知自古还有“三九”天桃子成熟的奇事。当地人称其为“雪桃”或“寒桃”。少年时代在陵川侨居过的大诗人元好问就写过一篇《陵川人祈仙》的笔记,文中记述当时陵川冬产樱桃与银杏诸物。当时的祈仙之人曾问:“盛冬安得有此?”又说:“此土之冬,非他境之夏乎?”真是奇异之地,怪异之事,不由你不想去。 可是,1989年5月当实现了亲去箕子山的宿愿之后,笔者的思路却一下子转到另外的一些问题上。黑黑白白的天然棋石倒也拾了不少,对箕子山夏天的凉爽和寒冬结桃也已懒得再去细琢磨。从1989年夏到1992年秋,整整三年多的时间,就一直把眼睛盯在了四个汉字上--第一个是“棋”字,箕子山上有“谋棋岭” ;第二个是“箕”字,箕子山是“箕子”的隐居地或封地;第三个是“淇”字,古箕子山东麓即“淇水”的源头;第四个是“方”。 真让人纳闷,当年那位造字的仓颉老人,怎么会把四个带“其”字的汉字一股脑儿地都发送到了陵川这一块山地中昵? 古文字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其”字应该是“棋、箕、淇、”四字的母本字。其实“其”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已是常用字。说到“其”字的本义所指,东汉时的许慎认为“其”即簸箕。但是,笔者以为这可能不确,许慎未能赶上发现殷墟甲骨卜辞的好时候,这是他的局限。“其”字在甲骨文中的写法为“凶”,它的本义最初应该是指时间,亦即古代先民对天体时间初有认识与理解后的原始抽象概括。这正如甲骨文中的“田”字决非我们今天所说的耕地,而应该是古人对大地空间初有认识后所作的原始抽象概括一样,“凶”字中的“ㄨ”形与“田”字中的“+”形两种图案,事实上在此分别代表了天体运行的四时位置所指和大地原野的四方位置所指。也就是说,“ㄨ”已包涵了“二分二至”(却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四进”指认意识在其中,“+”则包涵了“东南西北”的“四方”指认意识在其中。后世直至近现代的时钟环周刻度以及地图经纬分野,实际上它们均发端萌生于“ㄨ”与“+”这两种远古先民发明创造的象征天体时间和大地空间的最基本的原始图符框架。 约在商末周初时,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一种专门用于对天地万物作占卜预测的卜筮器具,这种卜筮器具的形成应该也源于“ㄨ”与“+”两种原始图符的相叠和组合。它就是我国后来沿用了几千年的罗盘,或称占盘。司马迁的《史记》则称它作“旋式正”。目前考古工作者在西汉古墓中发现的古代占盘都分上下两层,上为圆形天盘,下为方形地盘。天盘中心大多绘有北斗七星图案。司马贞《史记索引》解释“旋式正”的形状及操作方法为“旋,转也。 之形上圆象天,下方法地,用之则转天纲加地之辰,故之旋式。”应该说明的是,旋式正形成初始时,其主要功用曾经是用以纪时或制定历、法。“围棋”,二字,在我国古代也曾长期写作“围”,把围写作“围棋”当是二十世纪中叶以后的事情。应该说,围之“”正是来自旋式正之“”。可能也正由于此,我国历史上天文纪时和历法术语中有“小劫”、“大劫”、“万劫”、“亿劫”、“劫初”等概念,所以在今天我们仍然使用的围棋术语中,也就有诸如“开劫”、“粘劫”、“补劫”“应劫”等等。我国古代天文纪时历法术语中又有“投暮”、“断 梅”、“修飞”、“回提”等辞例,围棋术语中所以也就有“分投”、“断点”、“小飞”、“提空”等内容。在此,我们自然想到了当代老一辈华裔棋圣吴清源先生说过的一段话。他说:“围棋发祥之初,并不是为争夺胜负,而是为了观测天文。在尚无文字的时代,棋盘与棋石是观测天体运行、占卜阴阳的工具。”他还说:“所谓国手,在中国相当围棋名人之地位。在古代,国手原是指占卜阴阳、观测天文、谙知历法、指导农业生产等活动中担当‘领导国家之手’重任的人。据说,围棋原是作为占卜天文阴阳的工具而发祥,所以‘国手’即操纵围棋的人。嗣后,围棋逐浙演变为一种赌斗胜负的竞技,但‘国手’这一称号却依然保存下来了。” 1993年初,笔者终于斗胆发表了那篇题为《论陵川棋子山与围棋起源》的习文拙作。不久,笔者从江盛久女士赐赠的吴清源回忆录中读到了本文以上引用的吴先生的那两段话。显然,箕子正是殷末国中专事占卜阴阳以及观测天文而且谙熟历法,并以此指导国中农事渔牧甚或出征讨伐活动的“国手”样的重要人物,而陵川箕子山则自然就应该是箕子当时藉以观测天象以便授时制历的 方之地了。笔者以为所谓“箕子”并不一定就是人名,它应该是有商以后贵族中专管天象观测及其授时制历的世袭职务或爵位之称。殷商从汤立国至纣亡国共计500余年,加上汤以前的先商时期时间就更长。据说从契封商开始经汤直到盘庚迁殷(即今河南安查),商的都城迁徙共有13次之多,这可能还未包括朝歌在内。汤以后的商王共30代,箕子也可能有许多代;商代的都城多次迁徙,用以观测天象的箕子封地也可能同步迁挪。晋、冀、豫、鲁各省历史上都曾有过箕子山或箕山,可能道理即在于此。如在山西的太谷、榆社、左权、平陆等县就发现有箕山。山西以外,则山东聊城和鄄城、河北行唐及河南登封也有箕山。有趣的是,这许多箕山或箕子山的分布区域竟与历史记载及民间传说中商都多次迁徙的基本地域十分吻合。如左权近“邢”、“聊城近“奄”、平陆近“毫”等等。陵川箕子山距殷和朝歌皆近,应是末代箕子胥余观象授时的地方;而箕子山谋棋岭上的天然黑白棋石,应该也就是吴清源先生讲的那种先用于天文占卜布而后发展成围棋棋具的物体。围棋棋盘上有所谓“九星”、“四射”之位,当也可以证明这个问题。 1993年初《论陵川棋子山与转棋起源》一文发表后,陵川箕子山从此引起海内外许多人们的关注。同年4月30日我国首套围棋特种邮票发行,邮电部又特许在此设立“山西陵川棋子山”一日邮局,作为此套邮品的首发实寄原地之一(另外两处为北京中国棋院和浙江衢州烂柯山),陵川箕子山作为历史文化名山,由此更为世人所了解和认识。现在,规划建设工作正在陵川箕子山加紧进行。未来的陵川箕子山,将会成为兼具围棋起源纪念地、避署度假地、森林公园、箕子纪念地、风景名胜区和围棋赛事中心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一处名山观光度假单元。四、陵川名胜古迹崇安寺,古称凌烟寺,位于山西省陵川县崇文镇西北的卧龙岗上,大有居高临下,俯瞰全城的雄伟气魄,“先有崇安,后有陵川”的远古说法在当地流传甚广。崇安寺的创始年代已无从稽考,唐初原名为“丈八佛寺”,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敕命为崇安寺,此外古代并有“凌烟寺”之称。由于历代重修和增建,从现存建筑来看基本上都是明代改建的,但也部分地保留着宋、金原作。主要建筑山门、钟鼓二楼。山门位于中轴线前,系明代建筑,面宽五间,进深六架椽,平面形制为长方形,屋顶形制为二层三重檐歇山顶,房坡为灰色筒板瓦铺制,正脊为彩色龙吻图案对峙,彩色琉璃剪边。山门一层檐下,南面悬有“行山钟秀”四个大字,北下悬有“留月栖云”四个大字。此楼虽改建于明代,但大门上仍用的是宋代青石门框,门框上还刻着、明、清碑共十三通。钟鼓二楼位于中轴线山门两侧,左为钟楼,右为鼓楼,均为重檐歇山顶,彩色琉璃剪边。钟楼内悬有宋代大铁钟一个,铸于宋徽宗崇宁元年,钟高一百九十八公分,径长一百六十四公分,上面铸有文字和方格纹,是我县现存最大的一个铁钟。鼓楼内原悬有大鼓一面。清代已经毁。崇安寺院内宽阔宏敞,殿宇庄严精美,全寺共分两进院,进入大门,第一院为过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架椽,单檐九脊歇山顶,彩色琉璃剪边,东西各有配房十一间,其两侧原有两座插花楼东西对峙,东插花楼抗战前被火烧,现仅存西插花楼一座;此楼重檐歇山顶,彩色琉璃剪边,结构甚为精巧,是寺内重要的建筑之一。二进院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八架椽,单檐悬山顶,彩色琉璃剪边,结构庄重典雅,东西各有廊房七间,西廊房上嵌有金贞元碑一通。正殿后有“甘露寺”一座,供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据考证为唐代作品,现虽已风雨剥蚀,但栩栩如生,可以略见其艺术手法之高。 崇安寺是我县古代杰出的建筑物,早在一九四三年间,由于战争遭到严重破坏,院内墙壁多处被炸弹炸毁,凹凸不平。一九五六年,我县人民政府为了保护文物古迹,拨款将此寺进行了一次补修,一九八五年至一九八七年,省局投资和地方集资相结合,对崇安寺进行了全面维修,使这一古老的建筑重新恢复了它故有的雄姿。一九八六年公布为山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文五:《家乡的名胜古迹》400字
家乡的名胜古迹
胜山要塞位于孙吴县沿江乡境内,满语称作霍尔漠津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第五国境守备队”在中国东北部精心构筑的一个庞大军事工程,由胜武屯村上大队本部、胜山主阵地、毛兰屯野战阵地构成,总面积100余平方公里。有左右两翼,左有胜武屯村上大队本部,设有备用弹药库、军需仓库、有东官舍、西官舍两个军官宿舍区,还设有给水塔、俱乐部等设施,按当时的军事物资贮备,可供两千多士兵驻守一年以上。右有毛兰屯野战阵地,有近百个不同规模的军事工事,现在这些工事依然保存较好。当年胜山要塞的主阵地配备四个步兵中队、二个炮兵中队、一个工兵队、配有榴弹炮、加农炮、高射炮、大型要塞炮及反战车速射炮;步兵用轻重机枪、步兵炮、野山炮。胜山阵地设有营房、医院、碉堡、掩蔽部、指挥所、仓库、观察所、炮阵地、机枪阵地及野战掩体、堑壕、交通壕、反坦克壕等大量地下地上永备工事,现大部分保存较好。 四年三班:李岩
作文六:《我家乡名胜古迹》700字
我家乡名胜古迹—青龙古镇
青龙古镇位于山西省阳曲县与尖草坪区相邻的侯村乡,该村紧傍208国道、北同蒲铁路和大运高速公路,交通极为便利。全村总面积235万平方米,其中耕地面积3500亩,户数500户,人口1400人。
青龙古镇文化源远:青龙古镇原名青蒿嘴,(一种中药材---蒿子,因四季常青,而得名)。清嘉庆年间,村中王氏族人王绳中(出生于乾隆八年),为大清捐银百万两,皇家偿赐 “百万绳中”匾额一块和绣有“青龙”图案的大旗一面,示意满汉一家,从此菁蒿嘴便更名为青龙镇。王家成为当地官宦云集(三——五品官员多达130多位)商铺遍布全国各地的官商富贾, 发迹后的王家便在家乡依其南北5华里上下起伏、左右弯曲的地形,仿北
京颐和园昆明湖东文西武构筑手法,东建文昌祠、西设龙王庙,北筑凤头寨,形成东文西武、南龙北凤、龙凤呈祥的
总体布局。形成一条活
灵活现的巨龙,成为历史上北方的闻名重镇。
我家乡名胜古迹—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是一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西北的摩崖大佛,
为太原市文物
保护单位。蒙山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原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后
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曾来此礼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毁。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发现,发现时佛头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风化严重。
古籍记载蒙山大佛高59米,根据实际测量,蒙山大佛两腿底部至颈部高约30米,按比例估计原来的佛头高约10米,加上后世重修时补筑的基座高6米,蒙山大佛原本的高度大约为46米。2007年起,太原市对蒙山大佛进行了保护和开发,加固了佛身,并参考太原出土的北齐佛头新修了高12米的佛头。2008年10
月,蒙山大佛向公众开放。
作文七:《家乡名胜古迹演讲稿》1500字
今年开学之初,老师带领我们全班同学 通过研究性学习(课外实践活动),实地调查我们周边的名胜古迹。让我们进行一次完整的尝试,积累下一份重要而深切的经验。
在经过一系列的商讨、研究、调查之后,终于走到了这最后最后的一步——撰写结题报告。有兴奋,有失落,我们终于要将自己将近年余的作品,画上最完美的一笔,它将绚丽的降生,这是我们自己辛劳工作的结晶,怎不令人兴奋、欣喜,当然,我们的能力也十分的有限,我们自己所了解的也不过是冰山一角,所以有什么不对之处还请各位老师见谅。
我们选择黎里名胜古迹的主题,原由是: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黎里人,我们时刻都能看到那些——在岁月之中留下来的古迹如古稀老人般沧桑的影子。我们大都未曾出过远门,就生活在这一片小小的土地上,但我们觉得作为黎里人有必要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了解自己家乡的辉煌、光明或是平淡,但很显然,黎里又绝不平凡,否则就不会留这么多岁月的痕迹,也不会有在此基础上的繁荣的今朝。国家级文保单位柳亚子故居,省级文保单位有鸿寿堂、洛雅草堂、端本园、写韵楼、新咏楼、周宫傅祠堂、居退一步处等市级文保单位,市级控制文物单位18处。鸿寿堂内18个圆台形的木础,正是明代早期江南古建筑的特殊遗存,极富研究价值。
宋元以来,黎里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有状元1人,进士26名,举人61名,贡生43人。近现代著名人物更多,1903年疏财办学的倪寿芝,袁世凯复辟时宣布吴江独立的殷佩六,爱国诗人柳亚子,中国第一代影星殷明珠,国际大法官倪正燠,水利专家汝贤,农学家倪慰农,翻译出版家蒯斯矄,教育家柳无忌,还有南社、新南社社员蔡寅、毛啸岑、朱剑芒等
黎里的弄堂堪称江南古镇一绝,至今完好保存85条,其中70条为暗弄,听同学们发现57%以姓氏命名,以“周陈李蒯汝陆徐蔡”黎里八大姓命名的最多。周家有周赐福弄,陈有陈家湾堂弄,李有李厅弄,蒯家弄有三条,汝家弄有二条,陆家有陆家弄,徐家弄有三条,最多的要数蔡家弄了,有东蔡家弄、西蔡家弄、中蔡家弄、南蔡家弄、北蔡家弄,达五条之多。弄堂的地势逐步增高,称为“步步高”,这一方面固然是口彩,更主要是泄水的需要。弄堂多数超过60米,更有5条超过百米。弄堂是黎里民众在明清600余年中成功的生活实践,生活的需要、历史的沉积,弄堂的结构发生了种种变异,有双弄,有弄中弄,也有暗弄接明弄而成的三仚弄。
黎里古桥之多,河岸之美,构成了古镇的又一特色。1(5公里长的市河上,横卧着26座形形色色的始建于元代至清代的古石桥。有龙岗石垒的,有青条石砌的;有平卧如长笛横吹的,有拱形似彩虹飞架的;有显现于清波之上的,有深藏于绿树丛中的。河岸全由会稽石垒筑,几百年过去了,仍是那么整齐与坚实。驳岸和河埠上雕刻着各式各样的缆船石,有暗八仙、笔锭、如意、犀角、双桃、双桔、如意得鹿、瓶生蜂猴、瓶生三戟和五色旗等254颗,属江南古镇之最。黎里古镇古趣盎然,条条街巷依水而筑,座座石桥把上、下岸连在一起,沿市河两街及众多小弄连接着万户清舍明屋,一派“小桥流水旁,深巷幽弄中”的诗情画意。
课题总结:
通过这一课题的资料收集过程,我们深切感受到家乡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资源,先辈们艰苦卓绝英勇无畏的奋斗历史,更加明白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更加认识到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的学习生活。
教师评价: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同学们通过亲自的收集、考察、走访,汇集了大量的资料,不仅对参与者本人是一次很好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而且对他们周围的同学,以及周围的人们是一次很好的宣传教育。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他们学会了如何去收集,如何去与人交谈,如何进行采访,如何去应对生活中出现的临时的困难,更让同学们在这一活动中相互帮助,相互的学习,相互的合作,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积累了可贵的财富。
、
作文八:《介绍家乡的一处名胜古迹》1400字
《介绍家乡的一处名胜古迹》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介绍家乡的一处名胜古迹,真实自由地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自评自改习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
1、让学生参观家乡的一处名胜古迹。
2、搜集名胜古迹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指导搜集
1、教师向学生播放反映家乡商丘名胜古迹的音像资料,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
教师导语:同学们,我们的家乡商丘古城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城墙、城湖、城郭三位一体,外圆内方,为全国仅存完好的四座古城之一。火神台、壮悔堂、应天书院、张巡祠等都是这里的名胜古迹。作为家乡的小主人,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学生畅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鼓励学生谈的角度越新越好,以求互相启发,开拓思路。)
2、资料搜集
引导学生自我选定搜集活动的内容,确定活动方式,从多种途径搜集资料。
教师:怎样才能更全面、更具体地了解我们商丘的文物古迹呢,
? 学生讨论
?汇报交流
活动内容:调查商丘境内的文物古迹活动方式:开展实地调查,采访有关人员,查阅档案资料,上网查询,拍摄图片,等等。
?按选定的活动目标,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推选小组长,确定活动方式,并在小组内明确具体分工,开展搜集活动。
3、讨论确定成果汇报方式,使活动更具指向性。
教师:请各小组商量一下,看看准备以什么样的形式来汇报你们的活动成果。
学生讨论得出:绘画作品、小报、数据统计图表、调查报告、采访录音录象、摄影照片等。
(学生展开社会调查,重点是文物古迹的实地考察,搜集相关资料。)
二、创设情景,汇报交流
1、举行搜集活动成果大汇展,评比最佳合作小组、最具特色小组、最有创意小组,激发学生表达热情,让学生体验实践的快乐,体验收获的喜悦。
2、举行“美丽的商丘我的家”文物古迹新闻发布会。各小组推荐代表组成“专家组”,对本组的图片资料作具体的阐述和形象的说明,并接受“记者”的提问。
3、各小组推荐代表具体汇报本组的活动成果~
教师:一个星期的活动,大家肯定收获不小,课件出示交流要求:
?、按一定的顺序
?、突出重点
?、表达清楚,声音响亮
?、有感情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相机作必要的点评。
三、指导选材,学生习作
1、明确习作的意义在于与人交流,使学生乐于表达。
教师:同学们的这次搜集活动很成功。但是,这些文物古迹只有生活在商丘的人才能够观赏到,那么,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外地人了解商丘的文物古迹呢,
学生讨论得出:写信、发电子邮件、在《商丘日报》《京九晚报》上刊登专稿作广告。
教师:对,写好了就送到报社去,为我们美丽的商丘的发展作宣传。
2、指导选材
教师:面对这么多的材料,应该怎样选材,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有针对性地作指导)
3、例文引路
?教师下水文《我的家乡商丘》
?同班学生的佳作《我爱我的家乡》
4、学生构思起草,教师鼓励学生独特的命题和构思。要求学生根
据自己的兴趣、生活经历,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以良好的心境去完成。
四、习作展评,自主修改
1、自评。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习作中有自己个性的片段,在班上大声朗读。
2、小组内互评,交流,推荐好的习作到班交流。
3、集体评改。
4、根据师生的意见,再修改习作。
5、优秀习作在班级“习作园地”展示。鼓励学生给《商丘日报》《京九晚报》投稿。
作文九:《[优秀作文]家乡的名胜古迹》500字
我的家乡坐落在恩施市西北角,,那里没有汽笛车鸣,没有城市的繁华喧闹。那里只有巍峨雄伟的大山,只有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只有勤劳朴素善良的土家儿女。我爱我的家乡——沐抚。
极目远眺,那一排排高耸入云的独笋岩,仿佛能工巧匠的作品,鬼斧神工;那一座座险峻的绝壁,仿佛被刀劈成矗立在沐抚盆四周;那巍峨雄伟的群山之中,处处开满了野花,百花争艳,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映衬着碧绿的草坪,蔚蓝的天空,仿佛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当你还沉醉在这山的奇、险、峻之时,一条幽深的大峡谷便呈现在你的眼底,它宛如一条飞舞巨龙奔腾不止。峡谷两岸古树参天,古藤缠绕着古树,仿佛婴儿依偎在妈妈的怀抱,是那样的温馨;瀑布飞流直下汹涌澎湃,宛如一片珍珠做成的帘衣,是那样的晶莹剔透;清澈的河水静静地抚摸着峡谷,仿佛母亲抚摸着孩子,是那样的慈祥。峡谷两岸绝壁上的钟乳石,怪石嶙峋,如钟、如狮、如虎、如龙、如凤——,栩栩如生,让人流连忘返。
在这肥沃的土地上,养育了无数土家儿女。瞧!碧绿的茶园里到处都是三五成群的农家少女,他们唱着原生态的民歌,哼着小调,采摘着嫩嫩茶叶。草坪上的儿童你追我赶,放着美丽的风筝。有红的、黄的、蓝的、紫的,五颜六色,在天空中飞翔。人们享受着无比的快乐。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山的奇、险、峻;我爱家乡水的清、甜、纯;我爱家乡人的真、善、美。
作文十:《走进家乡的名胜古迹》1600字
走进家乡的名胜古迹(一)
暑假生活中,我游览了古村新叶。 游览新叶,脑子里只剩一个"古老"。走近这里,房子是老的,树是老的桥也是老的。房子老,但依然是整洁而沧桑的粉黛青瓦马头墙;树是老的,但它依然枝叶茂盛,好似年轻力壮的青年;桥是老的,它在这涧水上至少也站了几百年。我心中不由得联想翩翩:老桥,你把多少人带到了对岸的原野! 看啊!池中好多莲花、荷叶、莲蓬,它们在池中随风摇曳,好似俏皮的少女在池中雀跃。我看着池中莲蓬上饱满的果实,真想去摘一个下来。无奈边上有一个牌子,上面写了禁止采摘的文字。但我还是忍不住,偷偷地摘了一个,取出最大的一粒,把皮剥了,往嘴里一塞。“哇,好苦啊!”我连忙把脸子吐了出来。定睛一看,有绿色鲜活的芯呢。我又剥了一颗,把里面的芯除去,果然好吃很多。 新叶还有很多名胜古迹…… 啊,淳朴、古老的新叶,你深深烙在了我的心里。将来,不管我走到天南海北,我都忘不了您!
走进家乡的名胜古迹(二)
暑假生活中,我游览了古村新叶。 游览新叶,脑子里只剩一个"古老"。走近这里,房子是老的,树是老的桥也是老的。房子老,但依然是整洁而沧桑的粉黛青瓦马头墙;树是老的,但它依然枝叶茂盛,好似年轻力壮的青年;桥是老的,它在这涧水上至少也站了几百年。我心中不由得联想翩翩:老桥,你把多少人带到了对岸的原野! 看啊!池中好多莲花、荷叶、莲蓬,它们在池中随风摇曳,好似俏皮的少女在池中雀跃。我看着池中莲蓬上饱满的果实,真想去摘一个下来。无奈边上有一个牌子,上面写了禁止采摘的文字。但我还是忍不住,偷偷地摘了一个,取出最大的一粒,把皮剥了,往嘴里一塞。“哇,好苦啊!”我连忙把脸子吐了出来。定睛一看,有绿色鲜活的芯呢。我又剥了一颗,把里面的芯除去,果然好吃很多。 新叶还有很多名胜古迹…… 啊,淳朴、古老的新叶,你深深烙在了我的心里。将来,不管我走到天南海北,我都忘不了您!
走进家乡的名胜古迹(三)
我爱家乡的名胜古迹我爱家乡的名胜古迹有的人爱家乡的田野,有的人爱家乡的小河,有的人爱家乡 的柑桔……而我却爱家乡的名胜古迹。古遗址是历史的见证,它是我们探索先人的起点。石城,位于紫溪镇田弄湾村、八复村之间的古头山上,距县城有17公里 。山的四周有石墙,墙高数米,有石门,寨中有寨。(m.lz13.)山上小路错综复杂,如果你在山中迷了路,你得花费大半天时间才能走出去。山中的石斧、石玉、石环、陶器……到处都是,数不胜数。古庙是先人们祭祖的场所,是后人继承先人传统的见证。应山庙建于明朝朱元璋时期,位于八复村小学旁,庙中有邓禹、邓应山、邓楧权等历史名人的塑像。除此之外,还有能叫能动的木马、木牛、木人,木鬼……庙的对面是规模宏大的邮亭,每年农历八月二十,这里都要唱大戏、“扎故事”——将小孩打扮一番,用四个人抬起来,各个村子去游唱。只可惜它已被废于“**”,但这种风俗流传到如今,却已经简化了许多,现在只有用赶集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古桥,它将过去与现在,将古人与今人,将历史与未来串联起来,从它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祖先的伟大,聪明,坚强。广利桥,它位于紫溪镇花桥村,横卧于东溪江上。它结构严谨,装饰精美,工艺奇特。桥下波光潋滟,游鱼成群,河水清澈。桥上有柱,有亭,有阁,有神龛,神龛中供有关云长、关平、周仓等三国人物的像。拱亭上盖青瓦。飞檐上嵌有龙、凤、鱼等。桥端各有17级石阶。古有“七十六柱九金蟾,广利桥名天下传”的美誉。古代,还有关于仙人参与修桥的传说,传说每天有100个人参与修桥,而到吃饭的时候就只有99人了,天天如此,直到桥完工为此。所以,不管风再大,雨再狂,河水再猛,它都保存完好,丝毫不损。有了这个传说,家乡的广利桥就更吸引游客了,我欢迎大家快来我的家乡做客,她会让你大饱眼福。家乡的话儿说不完,家乡的美景传天下。我爱你,可爱的家乡。等我长大了,我要把你建设得更加美好,我要把你的精神发扬光大。
* 我的家乡作文
* 我家乡的名胜古迹
* 家乡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