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舌尖上的语文》1700字
舌尖上的语文
薛丽
讲《菜园里》一课时,孩子们对红橙黄绿的蔬菜特别感兴趣,尹兆磊急不可耐地说:“老师,我家就是开饭店的,这些菜我家都有,我家菜谱上还有更多的菜呢~”
“菜谱”一闪念,我觉得有文章可作,“明天你能带张菜谱让大家认识更多的蔬菜吗,”“没问题~”他骄傲地答应。第二天,他如约带来一张菜谱,上面有“店名、招牌菜、凉菜、热菜、汤菜”等信息,教师的职业敏感让我嗅到了其中的语文味,于是便有了这次“舌尖上的语文”主题活动。
我们每节课拿出五分钟专门研究这张菜谱,水到渠成地达成了如下目标:
“我会点菜了~”
几天下来,孩子们认全了菜谱上的所有菜名,这样绝大部分蔬菜和肉类、海鲜类的名词都认识了。请同学们分担顾客和服务员的角色点菜,创设情境激趣,学以致用巩固。周一上课时,李东辰迫不及待地告诉我:“老师,我们家昨天去饭店吃饭,菜都是我点的,菜名我全能念出来~”其他孩子也争先恐后地显摆。
什么是“土菜馆”,
何为“招牌菜”,
孩子们开始都搞不懂,说不清,我们就请尹兆磊回家问家长。第二天,他向大家讲解:“我爸爸说,城里人吃大鱼大肉腻了,我们土菜指的就是农家小菜,粗茶淡饭,不一样的口味,这样就能吸引客人,而且我们的蔬菜都是从乡下叔叔家运来的,绿色无污染,可新鲜呢~”他得意洋洋地讲解,再也不是我印象中那个胆小腼腆的乡下小孩了。孩子们都争着要去尝尝鲜~我趁势问:“如果你真的去他家饭店,你要点什么菜呢,”
“西红柿炒鸡蛋、可乐鸡翅~我最爱吃了~”……
“哎呀,你们点的这些,在家里也能吃到呀~何必要去饭店~”
“那你会点什么呢,”我追问。
“我要点招牌菜~”
“大家知道什么是招牌菜吗,”
“就是家里做不出来的菜~”
“不光家里做不出来,其他饭店也做不出来,只有尹兆磊家的店里能做,这样才能吸引客人来吃饭~”
“对~就是与众不同的,有自己特色的菜~”什么叫“凉拌”,何为“炝拌”,
有两道凉菜“凉拌苦菊”“炝拌土豆丝”,孩子们都知道“凉拌苦菊”就是将苦菊洗净,摆盘,然后倒上适量酱油、香油等作料拌匀即成;而“炝拌”还真难倒了他们,于是这就成了当晚的作业。有些年轻的家长不会做饭,就跟孩子一起上网查答案,由耐心的爷爷奶奶亲手演示。孩子们明白了:“炝拌”要熬油,把葱姜蒜放进去炝锅,再将它们倒在土豆丝上。还有学生补充:土豆丝事先要焯水,炝锅的味可香了,所以炝拌比凉拌要香一些。接着我们又顺带讨论何为“焯水”,什么菜适合凉拌,什么菜适合炝拌。
“爽口莴苣丝 飘香豆腐
田园小炒”
在菜谱中,我挑选了“爽口莴苣丝飘香豆腐田园小炒”三道菜,请学生读读,说说感受。
“我看到这三道菜,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噢,你平时最爱吃这三道菜吗,”
“不,我讨厌吃青菜~”
“那你为什么……”
“它们的名字听起来好好吃呀~”还没等我问完,这个孩子就抢着说。
“‘爽口莴苣丝’,翠绿翠绿,嘎吱嘎吱,想想都爽呢~”
“‘飘香豆腐’,我感觉闻到香味了~”他边说边咽口水。
“‘田园小炒’,我喜欢‘田园’两个字,在漂亮的菜园里摘最新鲜的蔬菜,把它们摆在盘中,绿菜叶,红番茄,黄甜椒,又好看又好吃~”
“孩子们,如果我把这几道菜改成‘拌苦菊、炖豆腐、炒青菜’,你还会点来吃吗,”
“老师,你真煞风景,不想吃~”
“看来呀,起个好听的菜名就能吸引人,这可都是语言文字的功劳呀~我们现在学的就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课~只要你们好好研究,会想出更吸引人的菜名。”后来,真的有两个好朋友给“小葱拌豆腐”起了新名字:“当小葱遇上豆腐”,有故事,“青白”有气节~
尹兆磊家的饭店火了,他爸爸见到我一个劲儿地感谢:“老师,你们研究菜谱真好,真好~”你能分清我们是在研究菜谱,还是在研究语文吗,
一天,周子琪又拿来一张药单,“药单上的语文”即将呈现,敬请期待……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锦苑小学)
作文二:《舌尖上的语文》800字
原文地址:舌尖上的语文作者:湖鸣鼓
一、写出横线上空缺的字(每空1字):
1、民为贵,社?????? 次之,君为轻。2、tí? hú???? 、???? 灌顶
3、义不食周????? ?????????????????4、食不厌精,????? 不厌细
5、日????? 荔枝三百颗?????? ??????6、黄????? 美梦
7、甘之如????? ???????????????????8、钟鼓????? 玉不足贵
9、八百里分麾下????? ?????????????10、小人之交甘若
11、休说????? 、????? 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 12、一尊还????? 江月
13、但将????? 、????? 、????? ?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14、cuān????? 丸子????? biān????? 炒?? ????滑????? liū里脊
勾????? qiàn ??????chāo??????水??? huì????? 菜
15、一箪食,一豆???? ??????????????16、 吃????? 念佛
17、????? 毛饮血?????????? ????????18、食不????? 腹
19、落霞与孤????? 齐飞???? ????????20、治大国若????? 小鲜
21、非蛇????? 之穴无可寄托者
22、不知????? 、????? 成滋味,猜意????? 、????? 竟未休。
23、钉头磷磷,多于在????? 之???? 粒。24、玉盘珍???? 直万钱
25、煮豆燃豆????? ,豆在????? 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 何太急。
26、豆???? chǐ ????jiāng????? 豆???? 纨绔与????? gāo????? liáng
27、盘????? sūn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 pēi。——杜甫《客至》
二、给你喜欢吃的一道菜重命一个诗意的名字,并说明。
原菜名????????????? ,诗意命制:
说明:
。
作文三:《舌尖上的语文》3800字
作者:邵统亮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 2013年01期
中国人好味道,所以中国式美文,也有一个特殊的标准:韵味。问题是如何才能把言语放到舌尖上来细细品味?我以为应该抓住“语调”这一中间物来调和阅读与写作者的味蕾。
何谓语调?《现代汉语词典》释“语调”为“语言的腔调,说话的声音高低轻重的配置”。我以为“语调”其实是言语中语气与情感自然配置所形成的韵味,与“文气”一词相类,不过语调比文气更偏重于语音形式。
诗言志,歌缘情,文以载道。涵泳与品味语调就要把语言声音的形式与作者的情感合并起来考量。所以老舍先生说:“除了注意文字的意义而外,还要注意文字的声音与音节。这就发挥了语言的声韵之美。我们不要叫文字老爬在纸上,也须叫文字的声响传到空中。”赵元任先生指出文章要“照最自然、最达意表情的语调抑扬顿挫来说”。
朱光潜先生极力主张阅读作品要抓住语调,“这是第一件要事”,他说,“文学批评家常用‘气势’‘神韵’‘骨力’‘姿态’等词,看来好像有些弄玄虚,其实他们所指的只是种种不同的声音节奏”“情趣就大半要靠声音节奏来表现”“情感表现于文字意义的少,表现于语言腔调的多”。难怪桐城派极力主张“因声求气”了。
一、语调与语言节奏的快慢
一般来说,快捷的语言节奏能够产生明快的感觉,携带坚定、激烈、酣畅的意味;缓慢的语言节奏表现深沉、委婉、滞重的韵味,给人以沉重的感觉。孙犁在小说《荷花淀》中运用了富于变化的快与慢的语言节奏来描写几个场面,很值得品味。和平宁静的夜晚,水生嫂在院子里一边编席一边等着水生,作者用较为舒缓的语言节奏描写美好而又富有浪漫气息的白洋淀:“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后来水生嫂和几个青年妇女到马庄去探望自己的丈夫,途中遭遇鬼子,她们顿时紧张起来,作者这时使用快节奏的语言:“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紧接着描写荷花淀的景象时又用了慢节奏,给人深沉、舒缓的感觉。再下面描写战斗又用了快节奏:“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地一摇,小船蹿进了荷花淀。”快节奏表现紧张、激烈的情绪色彩。这种富于变化的语言节奏内蕴着生机,具有了与劳动生活和战斗生活一样的宁静舒缓、紧张激烈的神韵。
又如小说《药》的开头写道:“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这段头一个长句中,各分句句式较为整齐、节奏相近,句中又用了“了”“还”等字,使节奏、语气均变得更为舒缓,凸显黎明前的黑暗那死一般的寂静。接下来,写主人公“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一连串简洁、紧迫的动作描写,使语言节奏显得急促起来,不仅打破了黑夜的寂静,还开启了新的事件。在此由静到动,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二、语调与语音的轻重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指出:“人的喜怒哀乐,一切骚扰不宁,起伏不定的情绪,连最微妙的波动,最隐蔽的心理,都能由声音直接表达出,而表达得有力、细致、准确都无与伦比。”清朝江永在《音学辨微》中说:“平声如击钟鼓,仄声如击木石。”平仄相间,才能使钟鼓木石和谐,构成音乐的旋律。我国音韵学研究者把音韵按韵腹开口度的大小分成三级,即洪亮级、柔和级和细微级。洪亮级适合表现豪迈奔放、欢快热烈、激昂慷慨的情感;柔和级宜表现轻柔舒缓、平静悠扬的情感;细微级表现哀怨缠绵、沉郁细腻、忧伤愁苦的情感。正是由于外在形式韵律与内在情感韵律的巧妙结合,才使得语言的韵律节奏充满着无穷的韵味。《木兰诗》的开头:“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运用“以欺”(十三辙)的细微韵:唧、织、息,我们便能感到木兰停机叹息时内心的苦痛。在她凯旋时“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通过改用洪亮的“江洋”韵:堂、强、郎、乡,体现了她欢乐愉快的心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音词构成七个均等的音步,而且又是低沉音、齿音,与凄冷意象非常协调。语音短促而形成节奏的紧迫,凸显急切、怅恨的情状,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词人悲伤、孤独和寂寞的心境,使人能真切感受词人寻来觅去的沉重而急促的情感律动。
阅读《记念刘和珍君》我们就可以充分感受利用语音的轻重配置所形成的特殊语调。“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残”“劣”用来描写当局者和流言家,这两个字韵调急促、滞重,而用“从容”来赞颂中国女性声音温柔。这样的声韵处理,使作品声情并茂、动人心弦。
三、语调与语言形式的整散
利用押韵,调整音节,使用排比、对偶等方法,创造一种有规律的节奏,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整齐匀称的美感,这就是整句。如,**《改造我们的学习》“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一连串的句子,声调铿锵,节奏起伏,很好地体现了政论语体的口语特色,使听者易听,读者乐读。
但是过于整齐的节奏有时也不利于情感的起伏,语气也会流于板滞。有变化,才有波澜起伏,文章才生动活泼,情感才得以充分流露。《邹忌讽齐王纳谏》利用词法错综、句法错综、语气错综等方法,把“私我”“畏我”“求我”的三种人的想法和情感通过语音传达了出来。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从整体上来说这几个句子都是动宾结构,较为匀称整齐,但作者在这一句群的内部却又运用标点、调整音节,有意打乱这种节奏。既和谐又顿挫,活泼而生动,富有生命的神韵。句法与词法的错综可以很好地协调整与散,和谐搭配。如“山如眉黛,小屋是眉梢上的痣一点”,句式有意形成变化。《师说》利用几种语气的参差变化来形成波澜,“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带有质疑、设问和论辩的语气。“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有判断肯定的语气,说得斩钉截铁,毫不含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与!”作者采用了感叹的语气,富有感情色彩,不仅表露了他不满的情绪,而且显示出对所批判的论敌的鄙夷和蔑视。“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作者直接采用士大夫们的对话的口吻来写,有讥讽的语气,它不仅表明士大夫们对从师计较年龄地位的错误态度,而且还可以看到他们说话时的神情,透过这一层,我们还会看到韩愈对他们的错误的批评与嘲讽。
四、语调与语流的顺顿
用畅达的语流来表现柔情则千回百折、肝肠寸断;用以表现豪情则排山倒海、一泻千里。前者如“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后者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就是“一字逗”句式的表达效果,因为许多词句为一词句所统率,必须一口气读到段尾才可停止。畅达的语流形式在演讲稿中多见,比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中间有8节的文字用几乎相同的句式,来增强文气的畅达,强化演讲的气势,从而形成极强的感染力。
但有时作者的情感是顿挫的,内涵极为丰富,为了强化语意的表达,作者常常在极其顺畅的语流中使用“停顿”这一语音技巧,从而突出语言的韵律美感。欧阳修《醉翁亭记》全文一共用了21个“也”字,读来一气而下,极其畅达;每一个“也”字就是一层意思,层次极为分明,使整篇文章加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委婉抒情气氛。余光中说:“我尝试把中国的文字压缩、捶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拼拢,拆来且叠去,为了试验它的速度、密度和弹性。”他的文章中有些句子“顿”的技巧全不在于使用标点符号和短音节的句子等表面形式上,内部节奏该顿而不顿,把作者对大陆的思念像无穷无尽的棉中抽线,无穷无尽地延长。有些句子内部节奏不断却又用标点顿开,如《听听那冷雨》:“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的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了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舐舐那冷雨。”“户内听听,户外听听,冷冷,那音乐。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语句明连实断,明断实连,语气参差,语势奇崛,在这样一种语音形象之后站着一个苦苦思乡的游子。再如《记念刘和珍君》:“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频繁使用逗号、分号顿开,显得语气短促,不同于长歌当哭,有如哽咽不能成语,这样的语音形象背后,站立着抒情主人公——作者的形象。
总之,语速的快慢,语气的轻重,语调的升降,语流的跌宕,语言的整散,语势的顿挫,都能增强语言的语调美。曾国藩提出读书要让自己的心与书相融相洽,使书“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品其调,感其情,味其美,正是舌尖上的语文意味长!
作者介绍:邵统亮,苏州大学附属中学。
作文四:《舌尖上的语文》6500字
心尖上的语文
——探考·溯本·明理·务准
王晓民
从学生一份试卷分析谈起高考语文那些事儿??
李唐后主词曰:“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我言:“几多宁静几多愁, 几多分数几多愁。 ”
薄薄的一张纸,暴露了多少问题,你问我恨你有多深,红叉代表我的心。一次次的 考试不会有太多的惆怅,让我们“怀良辰以孤往,觉今是而昨非” 。振作一下失落的心, 怀着“采菊东篱下”的淡定去实现“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举。
学生是否有着相似的“心尖上的语文心尖上的愁”呢?
一、探考
★六种能力(可让学生自我评价:优√ 良︿ 囧×)
A. 识记
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
B. 理解
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
C. 分析综合
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 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 并予以归纳整合。 () D. 鉴赏评价
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
E. 表达应用
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
F. 探究
()
★高考考点辨析(可让学生自我评价:优√ 良︿ 囧×)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 文 1”至“语文 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 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 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 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 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 B
()
()
2.分析综合 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
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 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 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 B
( )
( )
2.分析综合 C
)
( )
3.鉴赏评价 D
( )
4.探究 F
(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
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 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 价值和时代精神。
1.理解 B
( )
( )
2.分析综合 C
( )
3.鉴赏评价 D
( )
( )
( )
4.探究 F
【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
)
2.理解 B
)
)
( )
⑶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 )
)
3.分析综合 C
)
( )
4.鉴赏评价 D
)
【语言文字应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
)
2.表达应用 E
( )
⑵辨析并修改病句
( )
( )
( )
【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应用 E
作文考试的评价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
)
) ( )
2.发展等级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 )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 )
用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 )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 )
二、溯本
作为选拔性考试,高考命题不可全面准确预测,最简单而又最实在的应对策略就是
充实自我,锤炼自我,提升自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从容 应对;而高考评分标准和阅卷过程则是助力考生规范答题所必须着重研究的。
高考那点事儿——一个字要点 :
高考语文那点事儿——一个字要点 :
一般论述类文章那点事儿——一个字要点 :
文言文那点事儿——一个字要点 :
诗歌鉴赏那点事儿——一个字要点 :
背诵默写那点事儿——一个字要点 :
文本阅读那点事儿——一个字要点 :
成语那点事儿——一个字要点 :
病句那点事儿——一个字要点 :
衔接那点事儿——一个字要点 :
语用那点事儿——一个字要点 :
作文那点事儿——一个字要点 :
三、明理
(一)明出题之理
(二)明答题之理
四、务准
(一)务知识之准
(二)务题点之准
1.准确判断设问点
2.准确对标采分点
★ 评分标准是阅卷的标尺,是每一位阅卷老师评阅每一份高考试卷的根本依据。
事实上,评分标准分为两部分:
一是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所给出的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二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答题情况而制定出的可供阅卷教师具体操作的评分细则。 ★评分细则才是高考评分标准和高考阅卷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不可忽视评分细则对 规范答题的引导意义。
对于评分细则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确定每一道考题的采分点了。
所谓采分点,就是据以给分的答题要点,包括与题意相对应的知识点、术语、判断、 概述等。
高考试卷评阅采用的是“采分点对应”原则,有则得分,无则失分
阅卷采分点辨析
【示例 1】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 ]①选自《诗经·周南》 ,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名) , 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 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襭:把衣襟掖在腰间装物。
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 “自然生其气象” 。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 景象?请概括描述。 (4分)
参考答案: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3分。 ⑵与这三个要点无关的回答不得分。
实例 1:妇女一边唱着歌,一边在野地里摘取野菜,动作娴熟,十分快乐。 ( 分 ) 实例 2:我眼前出现了在广阔的野菜地里, 勤劳辛苦的劳动妇女们边摘取野菜边歌唱 的劳动景象,表现出那种在自然环境中无比欢乐的场景。 ( 分 )
实例 3:妇女们聚集在山间,仨一群俩一伙,她们个个笑容如靥,欢快地唱着民歌, 弯下腰去拾野菜。 ( 分 )
实例 4:妇女们高兴地采完野菜, 唱着歌准备回家给自己丈夫和儿子做饭去。 (
分 ) 实例 5:工人们愉快地工作,还唱着歌。 ( 分 )
【示例 2】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
5分)
9.
要分析。 (6分)
【示例 3】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85分)
9(6分)
【示例 4】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5分)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5分)
参考答案 :
(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事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 礼。
(2)而谢曜喜好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示例 5】
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 (8分)
第一问(2分)答案:“剥离”和“寻找”是辩证关系。剥离的结果带来寻找的可能, 而寻找的冲动激发剥离的愿望。
第二问(6分)答案:①从赵树理和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寻找到马尔克斯、王蒙等新 的文学营养;②从中山装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中剥离,寻找到西装所代表的面对世界的契 机;③从“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寻找到“文化心理结构”学说;④从自身已有的文学 成就中剥离,寻找到新的文学高度,写出了文学巨著。
【示例 6】
(5分)
评分参考: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 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示例 7】
品进行分析。 (6分)
评分参考: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 小说的神秘氛围;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作文采分点辨析
《孙子·谋攻篇》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 不知己,每战必殆。”高考作文写作如行军打仗,亦需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彼”指高考作文本质、高考作文命题、高考作文阅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命题 不可准确预测,最简单而又最实在的应对策略就是以不变应万变;高考作文本质和评分 标准、阅卷者的心理和作文价值取向是我们要着重研究的。
“此”指考生自己。对自己的写作现状要清楚,理性分析;对自己的写作长处要明 白,尽量发挥;对自己写作的毛病要清醒,找到病灶,对症下药。
【阅卷评析 知己知彼】
★考场作文不等同于文学创作!
五大不同①写作目的 ②写作方式 ③写作状态 ④阅读对象 ⑤阅读环境
因而,考场作文已不仅仅是考生表情达意的一种文学样式,更应该考虑更多的得分 因素,用文章的光芒照亮阅卷老师的眼眸。
★高考作文如何网阅评判 ?
网上阅卷,由系统随机发给评卷人。每份试卷都至少由两名老师通过电脑背靠背来 评阅记分,最终成绩为两位老师打分平均值,你的作文的读者一般有“唯二”的两个人。 ★高考作文能否实现 60分?
不求满分,只求高分。
★什么样作文最获青睐 ?
立意集中明确,内容充实具体,结构清晰合理,
行文点题扣题,句段文采意蕴,字面美观有序。
高考作文写作的直接目的就是获得高分,而你的文章“唯二”的读者就是阅卷老师, 触动老师的神经,打动老师的心灵,便是得高分的关键。
★高考作文的立意是不是一定要新颖深刻 ?
过分追求深刻,会跌入立意不明的深渊,过分追求新意,会掉入偏题跑题的峡谷。 ★怎样增加作文的文采 ?
快速阅卷下的高分作文标准:立意准、内容实、文采彰(晓民老师语) 。
文采一是指文思流淌,二是指辞采飞扬。
借鉴 = 仿用 +改造≠抄袭照搬
★文体不限不随意!
【高考作文十大采分点辨析】
一、审题——若即若离——类比材料 二、立意——模糊游离——靶向中心 三、入题——千呼万唤——精炼点题 四、扣题——蜻蜓点水——明暗复扣 五、选材——陈旧老套——个性独特 六、语言——低幼直白——意蕴文采 七、结构——混乱无序——层次分明 八、文体——似是而非——突出特征 九、结篇——匆匆无力——呼应扣题 十、卷面——乱涂乱改——规范清晰 【示例 8】
给外国友人的一封信
外国朋友们:
你们好!
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向你们介绍我的国家——中国。中国就像一本大书:既饱经沧 桑,又历久弥新;既沉郁厚重,又轻盈飞扬。希望我能帮你们读懂这本大书。
说到中国,你们首先会想到什么?想必是长城。长城是我国古文化的象征。朴素而 智慧的中华儿女在上下五千年的时光中塑造了灿烂的文明,而长城正是其中最闪亮的一 棵明珠。但是,长城的闪亮,不仅仅是因为它还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而更是因为它还是 中国谋求合作与发展的象征。
你们或许感到惊诧:城墙难道不是战争的产物吗?是,但又不全是。在中国两千年 的封建史中,长城早就扮演起了“贸易站”的角色。汉人来长城边贸丝绸,卖陶瓷;而 胡人则来到长城边贩良马。双方合作交流,相处融洽。历史上的中国,不仅仅是一个有 实力的强国,更是一个爱和平,友好的大国。正是因为这种谋求合作和发展的智慧,让 中国的文化在与外界文化的交流之中变得愈发灿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过,如果 让他选择,他会选择出生在公元 2世纪的中国西北,因为那里聚集了中国、匈奴、印度 等多种文化。他的话,正是古中国的一个写照——强大而友好,并积极地合作与发展。 而长城,以及以长城为起点的丝绸之路,则是最好的见证人。
时光飞逝千年,今天的新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长城亦不再是边贸站,但中国 人谋求合作与发展的思想却未曾变过。想必你们都听过“一带一路” ,那正是新时代中国 合作发展的里程碑。尽管时光匆匆,千年已逝,中国也亦曾饱经风雨,但如今的中国— —一个爱和平的友好大国,一个有实力且负责任的世界强国又站了起来,主动地挽起陆 上、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牵起邻邦们的手,一起谋求合作与发展。这不仅是大国的实力 展现,更是大国的智慧体现。古老的长城,古老的丝路终于绽出了新的光辉。
与此同时,中国的创新之路也在快速发展。自从中国实行科教兴国、创新驱动的战 略。中国更是日新月异,自主研发的高铁不仅便利了无数国人,更出口到国外,成为了 市场上最富有竞争力的一流科技产品。我们中国有句古话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 希望你们能不断地用新眼光来看待我们中国,一定能收获良多。
这,就是我们中国,既有灿烂的文明,又有辉煌的明天!中国,一个爱和平的友好 大国,一个有责任心的强国,一个谋发展求合作,并善于创新的智慧之国,欢迎你们! 某学生
某年某月某日
点评 :作者审题准确、读者意识鲜明。文章采用书信体,亲切自然地向外国朋友介绍 自己的国家,饱含感情地描绘了既有灿烂文明又有辉煌未来、谋求合作与发展的美好的
“中国形象” 。作者选取了“长城” “一带一路” “高铁”三个关键词,以一种历史和发展 的眼光贯通古今,从“长城”作为中国谋求合作与发展的见证,到当今中国“一带一路” 战略所体现出来的谋求合作与发展的大国智慧,再联想到“高铁”为代表的创新科技产 品走向世界的新发展,关键词之间围绕主题建立了内在的有机关联。
全文思路清晰,过渡自然,修辞恰切,语言有文采,格式正确。但文章对第三个关 键词“高铁”的阐释相对简略,如只选择前两个关键词行文,全文内容将更为集中深入。 另外, “象征”一词改为 “见证” 会更准确。 此文是一篇读者意识鲜明、 优秀的考场佳作。 【示例 9】个性化表达
抓住魂 分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捧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摘一片最 灿的;萋萋芳华,我采一朵最美的。漫漫人生,我要抓住人生最重要的——魂。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
一览众山小 分
辩证唯物论说得好“物质决定意识”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大到国家小到个 人,我们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壮大国家实力,发展个人潜力。
一位女大学生如何从实际出发,怎样怎样……
择优发展,对弱强练 分
马儿不仅要有飞奔的速度,还需要有灵敏听敌的双耳;鸟儿不仅要有丰满的羽翼, 还要有锐利察敌的双眼;鱼儿不仅要有游泳的矫健,还需要有维持平衡的双鳍。正如人 生,也需要掌握自身的优势优先发展,针对自身的弱势加强训练……
角度·人生 分
生活如山, “换个角度”如径,寻径上山,方知山之巍峨;生活如船, “换个角度” 如帆,乘帆远航,方知海之广阔;生活如歌, “换个角度”如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悦 耳。请换个角度思考,迎接生命中的每一处“柳暗花明” 。
扬长避短也智慧 分
置身于滚滚的历史长河之滨,望着那曾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东逝水,我俯身掬起一 捧,拂去战乱征伐的硝烟,滤过尔虞我诈的污浊,清凌凌的河水中,顿时闪现出哲人智 慧的光芒——扬长避短,成就人生。 (例证:李白、柳永、邰丽华)
别样价值 分
青丝泣尽,华发拂额,任青葱飞逝,不减侬情。琉璃樽空,莫盼回还。既然不能用 美貌来尽现自己的光辉,那就用另一种方式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你勇敢地踏上和亲之路, 不怨不悔。
长短论 分
夫天地之间,万物皆有所长,亦有所短。趋长而避短,就利而弃弊,善莫大焉。 善泳如蛙者,置于涸辙旱丘,踬跃而行,曾不能迅于蚺蛇;善飞如鹤者,蜕其羽毛, 置于浅滩低林,踯躅而动,曾不能快于蚊蚋;善掘如鼹者,置于铜墙铁室,哀号不已, 曾不能损墙半寸。以其短攻其不善,其势固矣,理固宜然。
……
扬长避短,区区四字,实乃修身之经纬,齐家之圭臬,处事之绳墨,治国之条贯, 崇之则盛,抑之则困,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商贾黎民,不可不慎也哉!
作文五:《舌尖上的语文》2900字
两千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大国如此,组织语文教学亦如此。问答式教学是语文课堂运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从而获得新的知识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组织语文教学时运用问答式教学法也具有舌尖上的三个境界。
一、清炒白菜
家常的语文课提问方法如同烹制清炒白菜,教师不停地提出问题,就像铲子不停地在油锅中翻炒,学生不停地思考,思绪也翻腾,就像在铲子下、油锅中不断翻身的白菜。翻炒到一定的程度,原本的生脆变成软嫩,如是你来我往,师问生答,也不乏热火朝天的场面。家常菜养胃,家常课养脑。学生也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升,于是功德圆满,课堂成功收官。
但是,这样的课堂提问也存在着弊端。一如家常的清炒白菜容易吃腻,天天在饭桌上看见同样的一道“清炒白菜”,时间长了,心中必然会想:“又是这道菜,真没劲,哎,真不想吃了!”天天这样机械地一问一答,在一堂课上前仆后继,像发球机一样朝学生不停地发射问题:“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吗?”“本文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个句子妙在何处,你能谈一谈吗?”“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和情感?”诸如此类,明日复明日地周而复始,学生自然也会觉得机械。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倦怠心理。
这样像炒白菜一样提问,这样的语文课堂,不就等于进行了一场口头的集体的阅读理解考试吗?现代教育理念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使学生脱离原来的被灌输的状态,而且还要进一步解放学生头脑,让他们从被追问、被学习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所以,我们必然要去探究更有趣、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兴趣的教学手段。
二、蒸三鲜
“蒸三鲜”的做法,正如现在风行的一些公开课一样。教师上公开课如同妙龄少女出席晚宴,谁也不会穿着家居服就跑过去的,当然要精心设计一下。也就是给白菜加料,给问题来个改头换面,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于是激发其主动思考的热情,课堂自然精彩纷呈。
例如,同样是上朱自清的《春》,清炒白菜时就这样提问:“作者描写春天时用了哪些方法?有哪些句子特别能表现春天的特点?作者借描写春天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感?”做“蒸三鲜”时就不同了,笔者曾经这样提问:“是什么带来了春天?”“东风为什么能带来春天呢?这东风藏在课文中什么地方呢?”这样的提问实际上解决了两个问题:东风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通过什么手法描写了东风的特点?如果笔者直接这样问,课堂就显得呆板,而且学生顶多找了第五自然段就休息了。但是,笔者让学生到文章中寻找藏起来的东风,初一的孩子就有了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捉迷藏的游戏中去,在快乐的过程中去体会了文字的魅力,自然地发现原来作者用了侧面描写来描绘东风,而且在找的过程中,更深切地体会到春风的温暖、柔和的特点。
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找得非常起劲,角角落落全找出来了,像野花的眨呀眨,春雨的斜织都分析得特别到位,成功达到了让学生精读细品文章的目的。但是,如果一味追求课堂的漂亮,也将显露“蒸三鲜”的一个弊端。那就是如同“蒸三鲜”忽视了白菜的地位一样,追求表面热闹的语文课也会变了味儿,让人忘记了这是一堂语文课。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提问:上《国宝――大熊猫》时,就问“熊猫濒临灭绝,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熊猫?请你简单制作一张手抄报,来阐述你的观点”。上《我的母亲》时就问“母亲那么伟大,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你能用三行情书的方式表达出来吗?”形式是非常新颖,似乎也锻炼了学生的某些能力,学生也非常积极。但是,常常让我们疑惑:这是班会课,还是语文课?衡量一节语文课的成功不是看表面上的动口、动手,而是要看学生是否真正参与语文思维活动的过程。保持语文的本真,还语文课堂以生命的最真诚、最自然、最本质的状态,这是当下语文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必须探求一种更能保持语文本色的提问艺术。
三、开水白菜
这样,长时间的熬制将种种滋味融于一体,却又去杂存清,最后以“开水白菜”的姿态呈现。一堂保持本真的语文课不正是如此吗?教者吸收大语文的智慧,融会贯通,取其精华,让其成为语文这棵白菜的滋养,却不改变语文本身的最自然的清香。看似平淡,实则淡而有味,以最朴素的面目出现,却包含丰富而厚重的内涵,简约而又真醇。
笔者在上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时,整堂课就只提了一个问题:“《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小石潭记,凡一百九十三字,一字以蔽之,曰:________”。以此问引导学生发现小石潭清澈、清幽、凄清的特点,在探究的过程中自然赏析了作者的写作手法。而且正因为笔者这样提问,常常被人忽视的第三和第五小节也得到了学生的精读细赏。我们发现这里恰恰隐藏了作者的情感密码。
如“斗折蛇行”正体现了作者贬谪他乡的相思之苦,作者在《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中写道:“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写相望之勤,相思之苦,融情入景。此诗与“斗折蛇行”正有同样的切肤之痛。“其岸势犬牙差互”则一如《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中所言:“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似剑?的尖山,在萧瑟的秋季里,对“一身去国三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的逐客来说,确是觉得有如锋利的宝剑在割自己的愁肠似的。柳宗元的愤郁绞痛由此可见一斑。
通过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学生在探究中走人了柳宗元的内心世界,从文字中触摸到作者的情感温度,深切地理解了作者借《小石潭记》来抒发被贬谪后内心的痛苦,甚至还发现了结尾的两个小生的名字还隐藏了我们常常忽视的柳宗元的“守清”的高洁。恕己:宽恕自己。既然无力拯救世界,那就寄情山水,排解心中的郁闷,宽恕自己吧,给痛苦的灵魂一条生路。“奉壹”:信奉天道。“壹”是太极,是道之根本,是永恒的。而柳宗元的“道”就是辅时及物(辅助时政、惠及万物)。
此时,学生对《小石潭记》的理解升华到新的高度。此时,再让学生重温小学里背得滚瓜烂熟的《江雪》,学生就有了直击内心的理解,明白了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诗歌曲折地表现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这样的提问看似简单,如同那一盘看似清汤寡水的开水白菜,但是品尝起来却滋味无穷,白菜还是白菜,语文也还是语文,我们没有离开文本,没有离开作者,但是,我们看到了不一般的语文,我们品尝到了文本不一般的滋味,我们真正走进了作者的内心,通过他的文字,跨越千年,与他进行灵魂与灵魂的拥抱,这就是语文,这就是生态的本色的语文,不哗众取宠,看似平淡,却是绚烂之后的淡远。
通过三种境界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这三种提问最理想的境界就是像烹制开水白菜一样提问,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必须对文本有自己的深刻理解,这就需要我们对课堂要进行更精心的设计,我们要把根深扎于生命和文化的大地,吸取大语文的营养,然后在课堂上用提问发动学生,让他们的精彩成为蓬勃生长的枝叶,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精彩。
作文六:《舌尖上的作文》300字
龙源期刊网 ://.qikan..
舌尖上的作文
作者:
来源:《新作文 ·初中版》 2016年第 10期
编前语:
秋日的清晨,清凉的微风吹过街道。缕缕糯米的甜香弥漫街头,它的味道吸引着你不由自 主地迈开脚步,进到店里品尝元豆汤的甜香美味。李欣如正在和朋友逛街,对她来说,就是这 种让她魂牵梦系的香甜味道,让她奋力挤过密密的人群,来到餐台旁点一碗猪肉元豆糯米。离 家之后,这更是暖暖的乡情味道。
阴冷飘雪的冬季,来一顿火锅宴,这大概是北方人最爱的了。 “ 竹笋的清香、腰花的肥 厚、土豆的绵软,麻得痛快,辣得辛冲。 ” 盼着新年的心思一层层发酵,味蕾就是最先行的体 验,就是抓住年的触角。净白的年糕,预示着 “ 年高 ” 的好彩头,更蕴含着浓浓的年味。
对热爱生活的人来说,各种美味,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而且是被保存在岁月之中的生活和 记忆,永远也难以忘怀。(清扬)
作文七:《舌尖上的作文》1600字
说到家乡,难免都要与家乡的特产联系在一起。而各种特产之中,特色美食总是第一个被人记起的。就拿敝乡桂林全州来说,一道醋血鸭就足够令我行走江湖而难以忘怀。奶奶做的苦瓜酿,老妈做的腊禾花鱼,也一直是我的最爱。像我一样热衷美食的吃货们,大概也同样固执地认为自己家乡做的那道菜才是最正宗的,其他地方的不是调料放得不对,就是火候掌握不准,总之,家乡的美食在自己心目中才是第一的。与我有相同体会和感受的同学肯定不少,比如我的朋友郭子音最近写了一部关于各地美食的书,就同样固执地认为她家乡东北的菜才是最好吃的:
野生的鳇鱼现在也轻易看不到了。这种珍贵的鱼种只生活在黑龙江水域里,寿命可达百年,体重可以长到1000公斤。鳇鱼全身都是宝,胃、唇、骨、鳔、卵都是烹制名菜的上等原料。世界著名的鱼子酱,就是以鳇鱼的卵制成的,在国际上可以卖到很高的价格,鱼子酱被称为“黑珍珠”,粒粒鱼子都是珍珠的价格。
小时候,我有幸吃过野生的鳇鱼,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吃鳇鱼时的情景和震撼。母亲是炖鱼的高手,炖各种淡水鱼都好吃。五六斤的鳇鱼盛在特大号的鱼盘里端上桌时,我们兄妹四人一时都呆住了。不只是鱼香摄人,那鱼也是奇相。炖熟之后的鳇鱼肉居然是半透明的胶质状态,鱼肚更是几乎透明。等第一口鱼肉吃下时才知道什么叫“入口即化”―― 鲜美的鱼肉一到口里,无须咀嚼就顺着喉咙流到胃里,口腔和食道留有浓香,久久不消。鳇鱼骨刺也可吃,软玉一般的骨刺柔韧筋道,极香极美,口感佳绝。
品尝过鳇鱼的美味后,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其他鱼类难以下咽,记忆和味蕾被鳇鱼霸占了很多年,直到后来才稍稍缓和。
这一段对鳇鱼的美味描写,真是引诱人。现在黑龙江里野生的鳇鱼已经少之又少,人工养殖的又没有野生的味美,看来,人类的饕餮之罪,真是其祸不小啊!
当然,并非美味就必须是山珍海味、名贵食材,家常菜里也有名菜美食。郭子音在另一篇文章中如此写东北最常见的“杀猪菜”:
东北的炖菜五花八门,吃起来最热闹、最体现东北人风俗的要算杀猪菜。每年腊月一到,各家就开始准备过年的食物,东北人叫置办年货。农家也从这个月的初八之后家家户户开始杀猪,民谚“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说的就是这一风俗。一家杀猪全村帮忙,为了感谢乡邻,杀猪的那户人家就会做杀猪菜。刚放的猪血灌了血肠,五花肉连皮切大块,同血肠一起,加上八角花椒和大葱或蒜放大铁锅里炖,炖到肉熟捞出,锅里原汤下切好洗净的自家腌的酸菜接着炖,捞出的肉块和血肠切薄薄的片,再放回锅里同酸菜一起炖得“咕嘟咕嘟”,菜、肉、血肠可以随时加进锅里,不停地供应流水席上的需求。这样炖出的白肉血肠,油被酸菜吸了去,咬一口,满嘴浓香,肥而不腻,酸菜香浓爽口,汤酸爽解腻,最是好吃。村人吃着大片肉,喝着纯粮烧酒,大声说笑,一派喜庆,生活是如此热烈而美好。
网上有制作杀猪菜和白肉血肠的菜谱,教人在做菜的时候放什么鸡精味精的调味料,看得我那个郁闷,恨不得大骂这破厨师,都不知道他教坏了多少人。其实白肉血肠本身味道就香浓,放了那些调料,反倒伤了原本食材的美味。总觉得,那些需要放鸡精味精调味的所谓大厨,都是假冒伪劣的厨师。
2012年5月的时候,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火了大江南北。这部以美食为题材的散文诗一般的纪录片,把人们的记忆拉回到家乡的美食之中。这部纪录片的解说词相当优美,我们在此也来欣赏一下:
做年糕是宁波人庆贺新年的一种传统,以前的宁波家庭要在新年之前做上几十斤至上百斤年糕,泡在冬水里储藏,从腊月一直吃到来年。
宁波水磨年糕用当年新产的晚粳米制作,经过浸泡、磨粉、蒸粉、搡捣的过程,分子进行重新组合,口感也得以改善。搡捣后的米粉团,在铺板上使劲揉压,再揉搓成长条,一条最普通的脚板年糕就成型了。
五岁的宁宁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跟着曾祖外婆一起做年糕。等宁宁长大的时候,也许不会记得年糕的做法,但那种柔韧筋道的口感,承载着家乡的味道,则会留在宁宁一生的记忆里。
下面就来欣赏同学们写的家乡美食。
作文八:《舌尖上的作文》2800字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舌尖上的作文
「翰林写作美食课堂?舌尖体」
节选南华翰六 鲁倩卓同学习作
冬日的早晨,由于美食的加入,令微弱的阳光,也变得更加灿烂、暖煦……
因为美食,今天的教室里似乎多了些别样的气味。青瓜,清新干脆的爽味钻入鼻孔;面包,奶香味打着卷地向我扑来……
冰冷的刀片,无情地切割着柔软隐忍的吐司,但吐司却不曾发出过一声惨痛的鸣叫,坚忍得如刘胡兰。
因为外面的寒冷,坐在教室里真是好似神仙,更何况还有美味相伴。。。
「翰林写作美食课堂?舌尖体」
节选南华翰六 厉钰环同学习作
舌尖的享受从一颗甜美的糖果开始。。。
望着你那鲜艳的红头盖,让人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想要掀开它。就这样,我揭开了你鲜红朦胧的面纱-----你露出了橙黄的肌肤,和娇羞的脸颊。忍不住轻轻把你放入口中,与涎水进行缠绵碰撞。涎水洋溢着前所未有的甜蜜与幸福,唇齿间都弥漫着软糯绵香。。。
《舌尖上的翰林写作课》
贝尔南华中心 翰林六 李梦萱
风呼呼地刮在我脸上,如同一把刀子。我脑海中浮现一个画面:一个大盗拿着刀子向我吆喝交出暖来。就这样,我被寒风洗劫了温暖。
寒风中,我脚步匆匆。到了!到了!我赶紧扑进贝尔温暖的翰林教室。
一股浓浓的香气扑鼻而来:浓郁的酸奶,芳脆的青瓜,刺激味蕾的火腿肠。。。美食导
1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盲鼻全告诉了我今天翰林美食课堂将要出席的嘉宾了。
一会儿功夫,厉组长也来了,一手提着搅拌机,一手拎着食物包,可谓全副武装。方老师可能觉得让我们直接品味美食-----奶昔,会让我们被寒冷扼杀的脆弱舌头因还没及时复苏而品不出食之本味,于是就给我们每人发了一颗糖果。
我的舌头受到了奶油糖的洗礼,开始变得精神抖擞起来。
老师终于下令,可以做美食了。
小小的水杯此时成了美食道具功臣,它载着水娃娃,在我们温暖的手中,在饮水机和搅拌机中不停奔忙。我们仨是美食新手,忽儿多,忽而少,拿捏不好。于是,可怜的水就在洗手台间流浪徘徊了。
好不容易搞平了水风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将酸奶倒入机身时,酸奶深情地眷恋着陶瓷杯纯洁柔和的怀抱,居然很不情愿出去与搅拌机里冰冷的不锈钢大叔拥抱。。。
小郑在一边已是手脚麻利地将香蕉的外衣脱去。硬邦邦的钢刀触碰着香蕉嫩滑柔软的肌肤,一块块果块团结友爱地滑入了白色柔情的酸奶中。。。盖上盖,插入电源,嘟----里面狭小的世界翻滚起来,酸奶的情绪有点激动,不禁涌起膨大的泡沫,而此刻,可怜的香蕉也早已化作软泥沉醉在飞舞的世界中了。
搅拌机滴滴的声音愈来愈弱,它也不知不觉沉醉了,刚硬的外表下,香蕉与酸奶的拥抱使它也现出了柔软的心。
打开机盖,一股清香飘逸弥漫,我们品着奶昔,被寒风冻僵的心也渐渐复苏,融入了丝滑柔暖的酸奶中,身心和四肢渐渐暖和起来。
时间嫉妒美食,刺溜闪得飞快,美食分享马上要结束了。原来,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时间,品品美食,紧张的节奏也会不经意地慢下来喔??
面对人生,要乐观去面对,无论是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去放弃。
2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小明,他是一个“无的放矢”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没有目的,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就这样,迷迷糊糊地就混回了一个大学毕业证书。
他拿着证书,到单位去应聘。一到门口,天啦!人山人海,他看到了很多证书,什么博士证书,硕士证书,再低头看看自己的,那一刻,他觉得自己是沧海一粟。
突然,他在茫茫人海中,看见了一位蕙质兰心的女子,她眉清目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真是一位貌美如花的女子啊!
他双眼直发光,还以为是海市蜃楼呢。他擦了擦眼睛,“咦”还在哦,原来那是真的,他兴奋不已.
他冷静了一会儿,束了束衣服,端装地走了过去,说:“美丽的小姐,你帮我看看,我帅么。”
“还可以。”
“那我能成为你的菜么?”
“这位帅气的先生,只要您敢。”
“为什么这样说?像我这样帅气的男士,有什么不敢的!”
女子轻蔑地笑了笑,说:“我有丈夫了,我已经嫁人了,我的夫君就是——张杰!”
“额,不好意思,我找错人了”说完撒退就跑。
一会儿,他停下脚步,用手拍了拍胸口,安慰到:“天呐,幸好我没去追她,不然,那可真是“镂冰雕朽”呀!连谢娜都可以变地那么蕙质兰心,为什么我不可以呢?
他想到这一幕,惊讶极了,得到了巨大的人生感悟。
他从此以后,乐观地面对生活,努力工作,不再是一个“无的放矢”的人。
阔达一笑,开朗一笑。不都是沧海一笑。
3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4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作文九:《舌尖上的作文》1600字
舌尖上的作文
邱文宇
体验式作文教学要关注学生两个方面的“体验”:一是直接经验,也就是生活经历;二是间接经验,主要是阅读体验。二者有机结合,能为作文教学提供最佳的素材。
人的一生,体验最多的是什么,——衣、食、住、行。其中,“食”不仅重要,而且有趣。古今中外,名人墨客为此留下了许多令人垂涎又回味无穷的佳作。因此,教师将之列为体验式作文教学的重要主题。
教师给学生一个题目“舌尖上的
”,鼓励他们动笔写一样美食。课上,教师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宴会”——学生先分小组品读每一位同学的习作,再推荐出本组最好的作品。一番声情并茂的朗读后,各组推荐出了优秀作品。教师问他们推荐的标准是什么,有名学生意犹未尽地说:“能吸引我,唤醒我的食欲就是好~”“怎样才能吸引人呢,”教师追问。经过认真思考后,有的学生说:“要吸引入,描写必须出色。写美食,要通过色、香、味来写。”有的说:“修辞手法很重要。张柘权写汤圆‘鼓着白白的肚子浮了起来’就很有趣。”还有的说:“不仅要写食物,还要写‘吃’。刘子恩写他看见汤包就‘飞流直下三千尺’,结果被烫伤了舌头,这是从侧面写汤包诱人。”学生充分表达了观点后,教师说:“有些食物不一定最好吃,却让人一生难忘;有些佳肴不是那么刺激,却让人回味无穷。下面老师给你们介绍两味‘美食’。”
教师请出的“美食”是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和琦君的《春酒》。学生充分阅读后,发现这两篇文章虽然以“美食”为题,却不仅仅在写美食:琦君借春酒写了她的童年,以及她对妈妈的回忆,对家乡的思念;汪曾祺借端午的鸭蛋写了民风民俗。更有学生领悟到,“食物不仅仅是食物,吃也不仅仅是吃,更是情感的载体,文化的凝聚”。
学生悟到了这个层次,教师抓住时机,运用梁衡的“文章五诀”(形、事、情、理、典)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写美食要写“形”——色、香、味俱全,最好是五官开放;写“事”——最好吃的东西,多半是关于记忆的;写“情”——亲人之爱,思念之情;写“理”——小小食物之中有文化,有真昧,有民族性格,以此人手,也能著大文章;写“典”——关于食物的典故可以增加文章的“厚度”。从用墨来看,写美食的文章要以“形、事”为实,以“情、理”为虚,以“典”为辅。教师让学生用这个理论重新检视、观照《端午的鸭蛋》《春酒》以及自己的文章,学生有了新的感受。“我的文章对‘形’的描写还不错,但缺少‘事’和‘情’,因此少了一点韵味。”“现在看,邓德全写得不错,他写‘形’虽不够细致,但有情味在。”“丁美慧的《舌尖上的糖画》是好文章,糖画也算是一种民俗。”
这时,教师出示了一幅画着一盘饺子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饺子”。有的学生进一步指出饺子“馅大皮薄”。“想想‘文章五诀’~”教师及时提示。学生思维被激活了,有的说,“我看到了一家人在包饺子”;有的说,“父亲在揉面,姐姐擀皮儿,母亲在包馅,我在捏面人”;有的说,“我看到了一位母亲的等待和思念”;还有的说,“我看到了中国的文化,无论什么馅都可以包在面里,这是一种包容的文化”。
由于丰富了阅读体验,提升了对美食的认知,加之“文章五诀”的理论支撑,学生改出来的作文异彩纷呈,仅从作文题目就可见一斑。——《舌尖上的糖醋排骨》《舌尖上的油焖大虾》等悄然变成了《舌尖上的记忆》《舌尖上的幸福》《舌尖上的家》等。用改过的题目写出来的文章,立意、选材自然更好。然而,由于学生缺乏关于食物的“典故”,所以在“形神兼备”方面还存在不足。教师为学生补充推荐了若干名家的散文作品(如汪曾祺的散文集《故乡的食物》、梁实秋《雅舍谈吃》《舌尖上的中国——文化名家说名吃》以及青年作家张佳玮的《无非求碗热汤喝》等)。通过阅读,学生不仅有了更丰富的体验,而且有了一定的文化
积淀。再次修改出来的作文,竟然有了三分神韵。
至此,“舌尖上的作文”教学告一段落。我相信,在这次训练中,学生的收益一定超越了“作文”本身。
(作者单位:江汉油田教育集团广华初级中学)
作文十:《高中语文作文《舌尖上的中国》论文》500字
高中语文作文《舌尖上的中国》论文
摘 要:“文章合为时而做”,歌以言志,诗以咏情,高中语文作文不应只是为题而作,它应该是一个人价值情感、生命哲学、精神追求的结晶,应是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真情意。在作文的写作中,站在世界观的角度,以一种人间有大爱的视角来写作,胸怀天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心系国家民族之运,忧患国家之危难,欢欣国家之繁荣,如此便能创作出佳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设立的目标是: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现在,本人从抒发真情、文化观照、大爱无疆三个方面浅谈《舌尖上的中国》对高中语文作文写作的启示。
一、融情于文,以情动人
高中语文作文须关注情感、刻画情感、升华情感。如此,方能拨动情感心弦,在阅读中实现心与心的共融,使之相融倍增其情。因此,高中写作须因情作文,融情于文,以情动人。
《舌尖上的中国》第四集《时间的味道》解说到“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食物在转化为美食的过程中,经历过多重的考验,其中的酸甜苦辣便是难得的情感诉求,食味不易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