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浅谈作文与阅读联结的途径》4400字
阅读与作文 , 二者的任务各有侧重。 前者侧重培养 理解能力 , 后者侧重培养表达能力。但二者相辅相成 , 相互作用。作文与阅读的联结 , 就是利用 “读” 与 “写” 互 相迁移、 同步发展的规律 , 在完成各自独立的教学任务 的同时 , 将学生的写作与阅读密切联系在一起 , 通过 “读” 来促进 “写” , 通过 “写” 反过来促进 “读” , 这是提高 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如果说 , 生活是作文的 “源” , 那么阅读便是作文的 “流” 。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方面看 , 阅读是写作的借 鉴。 课文中的一篇篇文章应该是作文的范例。 这些范例 对丰富学生的阅历 ,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的 意义。从提高写作能力的角度看 , 阅读是手段 , 写作是 目的。 写作必须依靠阅读。 因为学生作文的审题、 立意、 选材、 布局、 谋篇乃至遣词、 造 句 和 修 辞 能 力 主 要 是 通 过阅读获得的。虽然阅读能力强写作能力未必强 , 但阅 读能力不强 , 写作能力肯定不强。
读与写具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 可以互相迁移 , 这是 在教学中能够做到以读带写 , 以写促读 , 读写结合的前 提。
作文与阅读联结的主要途径有 :
一、 作文与课内阅读联结
为发挥阅读的作用 , 使其成为学生作文的基础 , 教 师 首 先 有 必 要 对 语 文 课 中 的 阅 读 教 材 进 行 统 计 和 整 合 , 找出其涉及到作文教学目标和计划的各个方面 , 并 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有 计 划 地 与 作 文 教 学 沟 通 起 来 。 联结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 先写后读
这种形式是先把课文的内容遮盖 , 让学生看题目 , 教师以题目作为切入点 , 设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 , 然后让学生自己展开联想和想象 , 进行构思 , 并尝试写 作。如教学 《再见了 , 亲人》 这篇课文 , 教学之前教师可 激发 :如果让你用文字记述一次与自己的某位亲人分 别的情景 , 你打算写哪些内容 ? 如何去写 ? 可先让学生 展开讨论 , 口头表述 , 再用文字写出。最后让学生阅读 课文 , 在阅读中去比较、 去思考、 去鉴赏 , 并找出自己的 差距 , 领悟到范文的精妙 , 在比 较 中 学 习 , 在 反 思 中 提 高。像 《荷花》 、 《落花生》 、 《海上日出》 等课文 , 都可以采 取这种联结的方法进行训练。
2. 先读后写
即教师指导学生先阅读课文范例 , 进行分析鉴赏 , 领会作者对生活观察的感悟能力及独特的视角、巧妙
的构思、 敏锐的思维、 精 美 的 语 言 等 , 然 后 让 学 生 吸 取 并运用其中方式去指导自己的观察、 思考和写作。这种 形式主要由阅读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 从而激发学 生创造性思维。主要形式有 :
(1) 仿写训练。即按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和思路进行 作文训练。如对 《落花生》 的仿写 , 要求学生按文中以物 喻人的写法 , 写一篇以物喻人的作文。
(2) 续写训练。即针对课文内容、 人物命运展开合理 想象 , 给人物和故事设计不同的结局。如教学 《凡卡》 、 《草船借箭》 、 《卖火柴的小女孩》 等 , 这些课文的中间或 结尾都留有空白 , 给读者想象的余地 , 可要求学生续写 另一个结局或结尾。
(3) 改写训练。根据提供的课文全文或片段 , 进行改 造 , 写出与原文相关但面目与原文不同的作品。如将 《赠汪伦》 一诗改写成 《桃花潭记事》 或 《李白日记》 等。 (4) 扩写训练。为原文添枝加叶 , 生发、 扩充其内容 的写作训练。主要训练学生的推理、 合理想象和描绘的 能力。如将 《赠汪伦》 这首诗 , 扩写成具体情节、 场面、 人 物细节和心理活动的文章来。
3. 边读边写
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写作训练 , 一边阅 读 , 一边写作 , 不拘形式 , 自由灵活。这种训练方式主要 是进行片段训练 , 训练时间放在课堂上完成。如教学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 课 , 当 学 生 读 到 小 女 孩 在 天 寒 地 冻的圣诞节之夜 , 还在街上卖火柴的凄惨场面时 , 可让 学生当场发表评论 , 然后写成短评。
二、 作文与课外阅读联结
作文与课内阅读联结 , 其侧重点在于提供借鉴 , 以 读促写 ; 而作文与课外阅读联结 , 主要侧重于以写带 读 , 多数情况下阅读材料可作为写作对象。课内阅读空 间范围较窄小 , 而课外阅读则有较大的自由度。因此 ,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爱好 , 让学生有充分选 择的余地。
1. 与阅读书报杂志相结合
在现代生活中 , 书报杂志等文字资料是重要的传 播媒体 , 遍及生活的各个角落 , 学生容易接触到。结合 书报杂志阅读进行写作训练是引导作文走近生活的一 个可靠途径。书报杂志涉及的写作题材大致有以下方 面 :① 日常生活 , 如衣食住行 ; ② 文 化 娱 乐 , 如 文 艺 、 体 育、 新潮时尚 ; ③ 国内外重大新闻 , 如国内大事 , 国际时 政要闻等。这些题材都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感兴趣
浅谈作文与阅读联结的途径 广西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537000) 潘伟志
课改纵横
育人星空 ? 爱心教育
什么是评语 ? 评语就是教师给学生的行为作出的 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性的评述。评语有激励性和挫伤性 之分。一般来说 , 挫伤性的评语具有破坏性 , 对小学生 的身心发展不利。而激励性的评语具有建设性 , 对人的 成长具有促进作用。当然这只是一般规律。有时 , 挫伤 性的评语反而激发了一个人的进取精神 , 所谓 “请将不 如激将” 。 当然这要冒很大的风险。 俗话说 “良言一句三 冬暖 , 恶语伤人六月寒” , 因此 , 教师对挫伤性的评语的 使用一定要慎之又慎。
我要说 , 请给孩子们激励性的评语。激励理论研究 表明 :激励性的评语能产生极为明显的、 积极的激励效 果。激励性的评语会给被评价者带来极大的心理满足 和精神愉悦 , 从而激活大脑网络系统 , 产 生 行 为 动 力 , 激发人潜在的能力、 能量。
学校是一个立足于培育人才的摇篮 , 力争使每个 学生都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 , 发展能力 , 成为对社会有 用的人。在合适的时机对每个孩子给激励性的评语 , 是 教师最优的选择和手段。我班有一个小男孩 , 刚上三年 级的时候 , 聪明、 活泼、 天真、 可爱 , 举手发言非常积极 , 可是没多久 , 开始不交作业了 , 开始上课 忘 带 书 了 , 也 不举手发言了。我心里真着急 , 正巧他单元考试才考了 六十几分 , 借机我进行了家访。原来这名学生迷上了拼 装四驱赛车 , 被家长暴练了一顿 , 不仅把 车 封 存 了 , 而 且怒斥了一顿 , 说他 “天生的坏东西、 流浪汉 , 将来到垃 圾堆里找吃” 。这个男孩一下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 他 感到生活有了定论 , 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了解情况之 后 , 我从家长处要回了封存的四驱赛车 , 放 在 办 公 室 ,
课后牵着他的小手 , 拉开抽屉 , 拿 出 赛 车 , 告 诉 他 :“ 你 真棒 , 能拼出这么好的赛车 , 真能干 , 现在好好学习 , 学 好了本领 , 让你的赛车载着畅游世界 , 那该多好。老师 特别喜欢你 , 你的聪明劲与众不同 , 将来能带着老师一 起乘坐你的赛车参赛吗 ? ” 他的眼睛激动得闪闪发光 :“老师 , 你也喜欢赛车 ? 我爸爸说玩赛车没出息。” 我望 着他的眼睛说 :“ 你是一名小学生 , 任务是学习知识 , 完 成了学习的任务 , 当然能玩赛车 , 我相信玩赛车不耽误 学习 , 你爸爸也会支持你的。因为有很多的发明都是在 游戏中受到启发 , 你有这么聪明的头脑 , 肯定能在赛车 方面有所建树的。赛车还给你 , 记住 , 完成你该做的。” 他迈着欢快的步子走了。果然 , 在这之后的几天里 , 他 的小脸洋溢着笑容 , 小嘴回答问题振振有词。啊 , 难道 这不是激励产生的力量吗 ?
怎样才能给孩子们激励性的评语呢 ? 首先 , 要有对 孩子发自内心的挚爱深情。因为激励性的评语能产生 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孩子能从中充分地感受到美好与 爱。如果只把评语作为一种形式 , 或下评语时言不由 衷 , 那怎能让孩子感受到赞美的力量 , 爱的力量呢 ? 只 有以真爱为基础 , 只有你真心希望学生成为评语所言 的情状 , 你的评语才会有真实的魅力 , 你的辅助行动才 能得体到位 , 你的评语才真正有效。作为教师 , 在平时 要严格要求自己 , 以身作则 , 在学生心中树立崇高的威 望 , 那么我们的评语才有力量 , 才有影响力。为了祖国 的未来 , 为了孩子们能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 , 请给孩子 多一些激励性的评语吧 !
请给孩子们 “激励性” 的评语 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一小学 (834000) 王 丽
的话题和材料。
2. 与阅读名著相结合
名著包括文学、 哲学、 历史、 科学等著述等。课外阅 读名著主要是拓展学生的视野 , 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和作文修养。因此 , 在指导阅读时 , 要根据 “课程标准” 的导向要求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重点、有选择地阅 读相关书籍 , 尤其是要加强反映人文思想、 科学思想的 书籍阅读 , 这对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修养是大 有裨益的。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修养提高了 , 写出来 的作文就会有个性和深度。
3. 与网络阅读结合
当今社会 , 网络技术已经走进人类生活的各个方 面 , 也进入到学生的视野。网络阅读作为一种课外学习 活动 , 为学生展示了一个崭新的、 广阔的学习平台。网 络阅读最大的优势是能满足学生知识量的需求 , 减少 在阅览室和图书馆查找资料的难度 , 同时对学生进行 “自主、 合作、 探究” 的学习、 积累作文素 材 以 及 进 行 作 文训练等都有极大的帮助。
为此 , 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有目的、 有选择地 进行网上阅读 , 并注意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教师可从 课文入手 , 提出作文训练的要求 , 然后让学生在网上查 找相关资料 , 最后进行写作。 如教学 《可爱的草塘》 一课 , 学生对草塘的景色和北大荒感觉既陌生又神往。这时 , 教师可出示 “北大荒的昨天、 今天和明天” 的题目 , 要求 学生上网查阅有关草塘及北大荒的文字资料、图片、 历 史及故事传说等 , 然后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筛选整合 , 再写成作文。
为了提高学生的网上阅读水平 , 教师平时要注意培 养学生网络搜寻、 理解、 加工和创造信息的能力 , 掌握网 络阅读的技巧 , 学会选择、 判断、 筛选和分享信息 , 并能 根据作文的需要随时进行分类和积累。此外 , 教师还应 该注意加强对阅读和训练的导向 , 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 能健康发展。
!!!!!!!!!!!!!!!!!!!!!!!!!!!!!!!!!!!!!!!!!! 50
作文二:《学习,是成功的唯一途径吗?_初二_议论文作文_初中作文优秀作文》500字
学习,是成功的唯一途径吗,_初二_议论文作文_初中作文
优秀作文
老师说;“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升学” 父母说:“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好工作”
我说:“好好学习将来会有好工作,但却不是成功唯一的途径” ——题记
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洪敏,高考时英语才考了33分,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却凭借着“自我鼓励”终于考进了北大。我国的现代着名作家沈从文,人们只知他的文章写得很美风格趋向浪漫主义,可又有谁知道他小时候是个调皮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呢,韩寒,我们熟悉的作家,曾被评为中国80后十大杰出代表人物,可他却只是初中毕业。所以说学习,并不是成功唯一的途径。
可如果不学习那么将永不成功。亮剑中的李云龙原本可以升上更高的位子却应为文化知识不够而无法高升。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相信他小时候的事大多数人都知道,可如果他放弃了学习又怎么会有今日的流芳百世。所以说学习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但不学习将永不成功。 有人说:“天才=99%汗水+1%努力”,爱因斯坦说“成功=X+Y+Z,X是努力,Y是适当休息,Z是少说废话”可不管谁说的,想要成功就要努力,可如果不学习再努力也是在做无用功。
学习不一定是成功的唯一途径,但却是最主要的途径。可如果不学习,
便只能和成功sayno~
作文三:《浅谈高中作文教学与阅读有效结合的途径》3200字
洛阳市高中语文教师
优秀论文参赛作品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以阅读促写作的有效途径
单位:河南省嵩县实验中学
姓名:郑新奇
电话:13838812507
1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以阅读促写作的有效途径
河南省嵩县实验中学 郑新奇
内容摘要: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着半壁江山,作文的成败直接影响着高考语文成绩,而当前学生写作最头痛的是缺乏写作素材,不会选取素材,缺少写作积淀,作文感觉无从下笔。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采用以教材、课外文本阅读、现代文阅读题为阅读素材与写作相结合的训练手段,试图探寻提高高中生作文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作文 阅读 有效结合
一、 阅读教学与写作相结合的必要性
现在的高中学生从高一到高三的阅读量已经相当可观,可大多数学生面对高考作文仍然一筹莫展,究其原因,就是文章阅读与自己的写作实践脱钩。在高中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中,读、写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其中,读对于写的辅助作用更为教师所看重。因为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说明学生掌握了知识;如果他能将阅读得来的信息与自己的写作实际联系起来,那他的写作水平就会越高,因为阅读开阔了作者的眼界,并为作者提供更多的信息[1]。学生也就能够超越模仿,实现写作的升华。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和报刊中的优秀文章,做好对文章句段的评析,并明确文段可适用的话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将这些文章材料转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将其融合进自己的文章中。另外,鼓励学生从教材和报刊中摘录一些优美的语言和字句,将这些优美的语言或好的词语加以运用,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写一段文字,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学习名篇佳作的构段方法和语言表达[2]。
二、以阅读促写作的有效途径
(一)从高中语文教材中积累写作素材
现行统编教材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之外,还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各种体裁文章的能力。但目前的现状是,我们多数学生对教材中的课文兴趣不大,甚至置之不理,不愿去深入思考、钻研课文内容,发现不了课文里蕴含着的极其丰富的写作素材。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讲解课文时注意引导学生从文中挖掘写作素材。
比如在学习文言文《归去来兮辞》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写“家”“亲情”等话题时,可这
2
样写:“家,是安乐窝,是避风港,那里有天伦之乐,有浓浓亲情。不管你到了天涯海角,家都使你魂牵梦绕。当年,陶县令摆托了官场的束缚,急急往家里奔去,‘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到了家中,他可以‘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可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泉而赋诗’”。这样,古典名人名句名迹的运用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收到极好的效果。
又比如在学习诗歌《短歌行》后,如果学生想写关于“事物的复杂性”、“多角度看问题”等话题,可以引导他们这样写:“原以为曹操是一代奸雄,又以为只是一介武夫,读了他的《短歌行》等诗篇,才知道他的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否也印证了一条真理:人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因此,我们在看待人事时应该多角度、全方位,更为全面。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从教材中的一些现代文中挖掘一些比较新颖、比较丰富的写作素材。比如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后,想写关于“改革”、“创新”等话题,可以这样写:墨守成规,不敢改革,不敢创新,这种人恐怕有两类,一类是“别理科夫”,惟恐一改乱了现在的局面,令自己无所适从;另一类是既得利益者,怕一改则失去自己已经得到的利益。无论是哪一类人,都是改革的绊脚石。
另外,教师不妨在学生作文批语上点明要学生去读教材中的某一篇文章,或其中的某一段、某一方面。学生哪儿出了问题,就要求其读教材中相应的名家名作在这方面成功的典例,为他提供一个范本,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照阅读,学习教材,自然会找出差距。碰到基础差的同学,教师还应做相应的指导,使学生真正领悟其中的奥妙,激发他们的兴趣[3]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增强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真正从教材中学到知识,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二)利用现代文阅读题指导学生写作
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题目本身就是很好的阅读范本,学生做题的过程本身也就是阅读的过程。只不过在阅读时,学生往往拘于“考试”二字,无暇从审美的层面以轻松的心态面对这些文本,只是做着纯理性的分析,无法体会到阅读的喜悦,也就起不到情感素材积累的作用。而实际上,现代文阅读题的选材是十分讲究的,多是经典的散文,不乏精彩的描写、议论、抒情文字,如能充分利用语文试卷中的现代阅读题目,则可以在不影响应试的前提下,在一定程度上补足学生的阅读量,对学生写作更是大有好处的。
3
如2010年洛阳市高三语文期中考试传记作品阅读试题《张大千的绘画之路》第五段:
张大千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就,更加刻苦钻研古画,他不惜花重金购买古画,只为学习和临摹。??他曾说:“不可学一人,功夫越深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笔路越宽越好。”??而且他对于“临摹”的要求也与一般的“师其意不在迹象间”或“师心不蹈迹”有所不同,既师其意其心,也师其迹其象。??徐悲鸿对张大千的绘画技艺极为赞赏,常语人曰:“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矣~”
文中张大千坚持走过数十年的绘画之路,从沿袭旧传统开始,最终以卓有成就的艺术创新而享誉海内外,被徐悲鸿赞为“五百年来第一人”~据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 “传统”、“创新”、“坚持”三个方面为话题,提炼观点,并适当选取张大千的事实材料作论据,进行写作训练。如观点一:“继承传统,才能有所发展。(或:超越传统,才会有进步)”论据:张大千广泛涉猎传统,又都“以己化之”,从而超越了传统,自成风格。观点二:冲破旧的束缚,才会有创新。论据:张大千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在临摹古画时有了深刻的认识,最终在绘画上有了创新。 观点三:张大千在绘画道路上几十年不懈地读书、临画、游历,才有了“五百年来第一人”的突出成就。
这样,经过反复认真的阅读训练,再写到类时的话题时,学生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将此材料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三)利用报刊杂志等课外读物积累写作素材
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语文读书笔记本,按照老师规定的四步完成作业,每周交三篇,教师批阅。具体四步是:
1、原文转述:即摘要概述,可以就看到的优秀文章主要思想的概括,也可以就某个精美段落原文摘录,以备评述用。
2、材料阐述:即定向评析,对所转述的文段就材料的语言、内容思想、意义、手法技巧等方面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评析,以锻炼综合分析和语言运用等能力。
3、适用话题:即材料可提取的写作角度,可用于哪些话题方面的写作,以备高考写作之用。
4、材料出处:要标明材料的来源,要具体详细,以备以后查阅。
总之,提高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任重而道远,我们教师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使学生在不断扩大自己阅读量的基础上,多积累,多思考,使教材、试卷以及报刊杂志上的阅读素材成为自己写作的源泉,将自己的阅读与写作真正融合,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
参考文献:
[1] 李得贤. 网络作文的十大优势[J]. 电化教育研究, 2003(7) .
[2] 高俊文. 试论叶圣陶的作文教学理论[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12) .
[3] 王春荷.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读”[J]. 中学语文,2009(21) .
.研究性作文教与学[M]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2). [4]金言
[5]程红兵.发散思维创新、收敛思维创新与作文[J].中学语文教学与参考,2000(1-2).
[6]贾文杰.作文创新的三种方法[J].中学语文教学与参考,2008(1).
5
作文四:《大量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10000字
大量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湖南长沙新华电脑学院
随着当前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素质观、能力观逐渐被教育改革所重视,大家都在谈素质能力。我把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作文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定位在开放式阅读上。通过尝试,做为一名任教多年的语文教师,我深深地感到阅读与写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大量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 广泛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打开创作思路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句。古人尚且知道,写作材料要不断从阅读中去积累,去提练。写作的方法、技巧到“万卷书”中去体会,去借鉴,何况我们现代人呢,同时,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是新课材的明确要求。由此不难看出:广泛阅读,可以拓宽学生写作的视野,打开写作思路,提高作文水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确定了“以读代讲”的教法。而且还利用每天早读开展背古诗的活动。具体操作方法是先由学生自由寻找、抄写古诗,再带领大家主动背诵,然后做简单讲解和说明。由于学生先生自已喜欢的内容,又能像老师一样讲解评说,由学生当老师,因此既新鲜,又新奇,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背起来主动、积极。二来,通过大量脍炙人口的古诗佳句的朗读背诵,使学生对我国灿烂的古典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从而激起了对我国瑰丽的文代遗产的敬仰之情。与此同时,大量阅读童话故事、寓言故事、优秀作文、名家名篇等内容,学生体会到语言的魅力,惊讶于作文就是写身边的事,周围的人。例如《告诉你一件新鲜事》,写的是一位下岗的妈妈自谋出路,办起了小小熟食店的故事。这让班里的学生有了话题,因为下岗的爸爸、妈妈就在我们身边;《种土豆》一文又使不少学生回忆起自已在家种花草,养小动物的经历。“作文就是写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学生们终于对生活是作文描述的对象这一道理有所感悟了。正是这些与读书有关的活动,真正引导了学生,在阅读中扩展视野,学到知识,欣赏中提高了认识,培养了写作的兴趣。
二、 阅读训练,可以练就学生写作的基本功
作文离不开语言,而语法又是作文的关键。我在教学中结合课文采用了欣赏、模仿、创新三步训练法来练就学生的写作基本功。欣赏前以课文为主线,以课外阅读为面,扩大阅读量,使学生能对课文有进一步的了解,为欣赏打基础,开展分层欣赏。首先,欣赏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准确把握每篇课文的语言、文学、带领学生细细品味文中语言的含义,扎实地进行训练。例如:在学习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两句诗时,我先让学生理解诗意,是写春风吹来了,江南一片绿色;再让学生体会“绿”的用法,把“绿”字换另一个词。学生们有换成“吹”、“到”、“变”等等。最后,我让学生对比用哪一个最准确呢,通过分析,大家一致同意用“绿”最恰当,“绿”
是“吹绿”的意思,既写出了春风的动态美,又描绘出江南岸一碧千里的静态美。其次,欣赏语言的美感。在小学课文中,有许多语言流畅,文质兼美的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如老舍的《草原》一课中,开始短短的一段文字,就把大草原辽阔无比,一碧千里的状美景色勾勒于眼前。再加上作者深刻感受的形象描述,不能不使每一个读者陶醉于草原的奇丽当中。第三,欣赏语言的情。“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多么饱含深情的语句呀~象这样饱含深情的语句在语文课本中很多,在课外阅读中更多。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为其运用语言,表达自已的真情实感奠定基础。“模仿”是学生在欣赏了文章的名言佳句后,模仿其写作方法写作文,写出自已的所见所闻。作文中,语言是基石。古人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名言。那么我们的学生为何不能多读点、多记点、多背点呢,我是通过两个渠道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其一,建立摘抄本。先把每天清晨背诵的古诗记录下来;再把阅读的优秀作文、童话故事等读物中好词好句,摘录下来。学生把每天摘抄的内容,当成自已展示才华的一个窗口,精心设计画面,仔细抄写记录,给每页起名字,有“新语栏”、“成语”、“警句”、“同学点评栏”等。每周做一次点评欣赏。其二,号召学生每周至少做一次练笔、写一篇日记,或一篇仿写,或谈读一段文章后的感受。学生模仿《落花生》写出《饭桌上的争论》;模仿《松坊溪的冬天》写出《秋天的香山》;模仿《小站》写出了《我的学校》、《我们的教室》等等。每一篇心作字数不多,但却是出自学生之口,写出了同学们的真实感受,每两周做一次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被揭示,被满足,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训练了语言的基本功。“创新”是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经过细心揣磨、思考,用准确的语言,新奇的角度表达自已的所见所闻所感。这一层训练要放飞学生的思绪,力求达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丰富想象力,观点求新求异的目的。例如: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中,学生们有的通过与观察到的现实生活对比来痛斥黑暗的资本主义制度;有的以人性的角度给予小女孩极大的同情;有的以家庭成员中的亲情联系的角度发表了对小女孩父亲的不满。只要学生说的有一定道理,就鼓励他们坚持已见。这一层的训练,意在满足头脑灵活,想象丰富的学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但这一切要保持学生在欢乐之中,在成功中扎实的进行。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生动、形象、传神的语言表达自已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 欣赏名篇佳作,可以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
我们都知道,读书要选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书,要选对自已有意义的书。而名家名作无疑是首选之列。因为这些作品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文学大师们的作品。它们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语言都是人们学习的典范。它可以帮助人们规范语言。在大量的阅读尝试中,学生接触许多名家名作。通过分析与理解,不但加深了印象,提高了认识能力,而且写作水平也提高了许多。如学生在学习了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一文,就学会了抓住人物印象最深刻的一面描写外貌的方法。同学们进行口头作文,不说出名字,而是让大家去猜,就能猜到写的是谁。在学完老舍的《草原》一课,学生阅读了大
量描写景物的段落。在写《一次游记》时,不少同学借鉴了老舍“开门见山”、“形象的比喻”、“借物抒情”、“引用古诗”等方法。一扫过去写作文时满脸的“愁容”。同时在赏析有水平、有价值的儿童作品时,学生读中赏、赏中悟、悟中的提高。这是任何口头语言无法替代的。在实践中,我认识到突破写作难的途径有多种多样,但关键是使写作吸引学生。要让学生有写作兴趣,而这种兴趣的培养,大量的阅读是行之有效的。因为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语言关、选材关、认识关及技巧关??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丰富语言、扩展思路、领悟表达方法和技巧。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获得写作的愉悦和成功,只有在成功中才能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想写,才爱写,才能写好。所以我认为:大量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下面是余秋雨经典励志语录,欢迎阅读。
不需要的朋友可以编辑删除~~
关于年龄
1.一个横贯终生的品德基本上都是在青年时代形成的,可惜在那个至关重要的时代,青年人受到的正面的鼓动永远是为成功而搏斗,而一般所谓的成功总是带有排他性、自私性的印记。结果,脸颊上还没有皱纹的他们,却在品德上挖下了一个个看不见的黑洞。
2.我不赞成太多地歌颂青年,而坚持认为那是一个充满陷阱的年代。陷阱一生都会遇到,但青年时代的陷阱最多、最大、最险。
3.历史上也有一些深刻的哲人,以歌颂青年来弘扬社会的生命力。但这里显然横亘着一种二律背反:越是坚固的对象越需要鼓动青年去对付,但他们恰恰因为年轻,无法与真正的坚持相斡旋。
4.青年时代的正常状态是什么,我想一切还是从真诚的谦虚开始。青年人应该懂得,在我们出生之前,这个世界已经精精彩彩、复复杂杂地存在过无数年,我们什么也不懂,能够站正脚下的一角建设一点什么,已是万幸。
5.中年是对青年的延伸,又是对青年的告别。这种告别不仅仅是一系列观念的变异,而是一个终于自立的成熟者对于能够随心所欲处置各种问题的自信。
6.中年人的当家体验是最后一次精神断奶。你突然感觉到终于摆脱了父母、兄长、老师的某种依赖,而这种依赖在青年时代总是依稀犹在的;对于领导和组织,似乎更贴近了,却又显示出自己的独立存在,你成了社会结构网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点;因此你在热闹中品尝了有生以来真正的孤立无援,空前的脆弱和空前的强大集于一身。
7.中年人一旦有了当家体验,就会明白教科书式的人生教条十分可笑。当家管着这么一个大摊子,每个角落每时每刻都在涌现着新问题,除了敏锐而又细致地体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解开每一个症结,简直没有高谈阔论、把玩概念的余地。这时人生变得很空灵,除了隐隐然几条人生大原则,再也记不得更多的条令。
8.中年人的坚守,已从观点上升到人格,而人格难以言表,他们变得似乎已经没有顶在脑门上的观点。他们知道,只要坚守着自身的人格原则,很多看似对立的观点都可相容相依,一一点化成合理的存在。于是,在中年人眼前,大批的对峙消解了,早年的对手找不到了,昨天的敌人也没有太多仇恨了,更多的是把老老少少各色人等照顾在自己身边。请不要小看这“照顾”二字,中年人的魅力至少有一半与此相关。
9.中年人最可怕的是失去方寸。这比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失态有更大的危害。中年人失去方寸的主要特征是忘记自己的年龄。一会儿要别人像对待青年那样关爱自己,一会儿又要别人像对待老人那样尊敬自己,他永远活在中年之外的两端,偏偏不肯在自己的年龄里落脚。
10、某个时期,某个社会,即使所有的青年人和老年人都中魔一般荒唐了,只要中年人不荒唐,事情就坏不到哪里去。最怕的是中年人的荒唐,而中年人最大的荒唐,就是忘记了自己是中年。
11、中年太实际、太繁忙,在整体上算不得诗,想来难理解;青年时代常常被诗化,但青年时代的诗太多激情而缺少意境,按我的标准,缺少意境就算不得好诗。
12、一般情况下,老年岁月总是比较悠闲,总是能够没有功利而重新面对自然,总是漫步在回忆的原野,而这一切,都是诗和文学的特质所在。老年人可能不会写诗或已经不再写诗,但他们却以诗的方式生存着。看街市忙碌,看后辈来去,看庭花凋零,看春草又绿,而思绪则时断时续,时喜时悲,时真时幻。 13、老人的年龄也有积极的缓释功能,为中青年的社会减轻负担。不负责任的中青年用不正当的宠溺败坏了老人的年龄,但老人中毕竟还有冷静的智者,默默固守着年岁给予的淡然的尊严。
14、只有到了老年,沉重的人生使命已经卸除,生活的甘苦也已了然,万丈红尘已移到远处,宁静下来了的周际环境和逐渐放慢了的生命节奏构成了一种总结性、归纳性的轻微和声,诗的意境出现了。
15、中青年的世界再强悍,也经常需要一些苍老的手来救助。平时不容易见到,一旦有事则及时伸出,救助过后又立即消失,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是一种早已退出社会主体的隐性文化和柔性文化,隐柔中沉积着岁月的硬度,能使后人一时启悟,如与天人对晤。老年的魅力,理应在这样的高位上偶尔显露。不要驱使,不要强求,不要哄抬,只让它们成为人生的写意笔墨,似淡似浓,似有似无。
关于人生
1.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
2.人有多种活法,活着的文明等级也不相同,住在五层楼上的人完全不必去批评三层楼的低下,何况你是否在五层楼还缺少科学论证。
3.人生的道路也就是从出生地出发,越走越远。一出生便是自己,由此开始的人生就是要让自己与种种异己的一切打交道。打交道的结果可能丧失自己,也可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把自己找回。
4.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走得远了,也许会遇到一个人,像樵夫,像路人,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之间,短短几句话,使你大惊失色,引为终生莫逆。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会失去他,同时也就失去了你的大半生命。
5.人生的过程虽然会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很大影响,但贯穿首尾的基本线索总离不开自己的个体生命。个体生命的完整性、连贯性会构成一种巨大的力量,使人生的任何一个小点都指点着整体价值。
6.如果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投身再大的事业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事业,聆听再好的故事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故事,我们一定会动手动笔,做一点有意思的事情。
7.杰出之所以杰出,是因为罕见,我们把自己连接于罕见,岂不冒险?既然大家都很普通,那么就不要鄙视世俗岁月、庸常岁序。不孤注一掷,不赌咒发誓,不祈求奇迹,不想入非非,只是平缓而负责地一天天走下去,走在记忆和向往的双向路途上,这样,平常中也就出现了滋味,出现了境界。
8.就人生而言,应平衡于山、水之间。水边给人喜悦,山地给人安慰。水边让我们感知世界无常,山地让我们领悟天地恒昌。水边让我们享受脱离长辈怀抱的远行刺激,山地让我们体验回归祖先居所的悠悠厚味。
9.第一根白发人人都会遇到,谁也无法讳避,因此这个悲剧似小实大,简直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而决斗、毒药和暗杀只是偶发性事件,这种偶发性事件能快速置人于死地,但第一根白发却把生命的起点和终点连成了一条绵长的逻辑线,人生的任何一段都与它相连。
10、谁也不要躲避和掩盖一些最质朴、最自然的人生课题如年龄问题。再高的职位,再多的财富,再大灾难,比之于韶华流逝、岁月沧桑、长幼对视、生死交错,都成了皮相。北雁长鸣,年迈的帝王和年迈的乞丐一起都听到了;寒山扫墓,长辈的泪滴和晚辈的泪滴却有不同的重量。
11、人格尊严的表现不仅仅是强硬。强硬只是人格的外层警卫。到了内层,人格的天地是清风明月,柔枝涟漪,细步款款,浅笑连连。
12、黄山谷说过:“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庸的写照。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13、再高的职位,再多的财富,再大灾难,比之于韶华流逝、岁月沧桑、长幼对视、生死交错,都成了皮相。北雁长鸣,年迈的帝王和年迈的乞丐一起都听到了;寒山扫墓,长辈的泪滴和晚辈的泪滴却有不同的重量。
14、人生不要光做加法。在人际交往上,经常减肥、排毒,才会轻轻松松地走以后的路。
15、几乎每一个改革探索者都遇到过嫉妒的侵扰,更不要说其中的成功者了。人们很容易对高出自己视线的一切存在投去不信任,在别人快速成功的背后寻找投机取巧的秘密。
关于文化
1.真正的文化精英是存在的,而且对国家社会非常重要。但是这些年来,由于伪精英的架势实在是太让人恶心了,结果连真的精英的名声也败坏了。真精英总是着眼于责任,伪精英总是忙着装扮;真精英总是努力地与民众沟通,伪精英总是努力地与民众划分,这就是最根本的区别。
2.凡是文化程度不高的群落,总是会对自己不懂的文化话语心存敬畏,正是这种敬畏心理被一些投机文人利用了。
3.在文化上,无效必然导致无聊,无聊又必然引来无耻。但是,即使到了这种“三无”的低谷,也不必过于沮丧。因为只有低谷,才能构成对新高峰的向往。
4.当今天下百业,文化最大。当今天下百行,文化届最小。那么,岂能再让一个日渐干涸的小池塘,担任江河湖海的形象代表?
5.古代绘画中无论是萧瑟的荒江、丛山中的苦旅,还是春光中的飞鸟、危崖上的雏鹰,只要是传世佳品,都会包藏着深厚的人生意识。贝多芬的交响曲,都是人生交响曲。
6.善良,这是一个最单纯的词汇,又是一个最复杂的词汇。它浅显到人人都能领会,又深奥到无人能够定义。它与人终生相伴,但人们却很少琢磨它、追问它。
7.社会理性使命已悄悄抽绎,秀丽山水间散落着才子、隐士,埋藏着身前的孤傲和身后的空名。天大的才华和郁愤,最后都化作供后人游玩的景点。
8.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9.为什么那么多中国民众突然对韩国的电视剧,对超女表现出那么单纯的投入,很重要的原因是,韩国艺术家不知道中国评论家,而超女根本不在乎评论家的存在。
10、一切美丽都是和谐的,因此总是浑然天成,典雅含蓄。反之,一切丑陋都是狞厉的,因此总是耀武扬威,嚣张霸道。如果没有审美公德的佑护,美永远战胜不了丑。
11、什么季节观什么景,什么时令赏什么花,这才完整和自然。如果故意地大颠大倒,就会把两头的况味都损害了。“暖冬”和“寒春”都不是正常的天象。
12、文明的人类总是热衷于考古,就是想把压缩在泥土里的历史扒剔出来,舒展开来,窥探自己先辈的种种真相。那么,考古也就是回乡,也就是探家。探视地面上的家乡往往会有岁月的唏嘘、难言的失落,使无数游子欲往而退;探视地底下的家乡就没有那么多心理障碍了,整个儿洋溢着历史的诗情、想像的愉悦。
13、我们的历史太长、权谋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内幕太厚、口舌太贪、眼光太杂、预计太险,因此,对一切都“构思过度”。
14、中华文化的三大优点:一、不喜远征。中国人不会举一国之力去攻打远方之国。二、不喜极端。儒家讲究“中庸之道”,会努力寻找一个中间点,规避极端三、不喜无序。中国一直处于集权统治的状态中,习惯所有的事务都在管理之中,中国失控的时候是很少见的。
关于爱情
很多女孩子觉得责任感不太重要,男人没有责任感反而给了女方一种权利。其实对男人来说,还有什么比没有责任感可怕地呢?与没有责任感的男人谈恋爱,就像与朝雾和晚霞厮磨,再美好也没有着落。
爱情非常珍贵,不仅值得用斗争来保卫,而且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值得。
其实,未经艰苦寻找的草率结合,对她也是不尊重。她和你一样,都有寻求深刻爱情的权利。
每一男女都处在自转之中,当一个男人最散发魅力的一面转向了一位女人,而这女人最美好的一面也刚好朝向了这个男人,那么爱情就挡也挡不住了。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幸运,自转的方向和速度,相对于那个有可能出现或已经错过的异性,总要有偏差,所以老有人找不到自己的爱情。
2、能够慢慢培养的不是爱情,而是习惯。能够随着时间得到的,不是感情而是感动。所以爱是一瞬间的礼物,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但反过来说,爱和婚姻实际并不是一回事情,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要结婚的,也不是所有婚姻都有爱情的。
6、爱情里,总有一个主角和一个配角,累的永远是主角,伤的永远是配角;有时,爱也是种伤害:残忍的人,选择伤害别人,善良的人,选择伤害自己;人生就是一种承受,需要学会支撑。支撑事业,支撑家庭,甚至支撑起整个社会,有支撑就一定会有承受,支撑起多少重量,就要承受多大压力。
7、假如你想要一件东西,就放它走。它若能回来找你,就永远属于你;它若不回来,那根本就不是你的。爱情也是如此。
8、为什么把择定终身的职责,交付给半懂不懂的年岁;为什么把成熟的眼光,延误地出现在早已收获过的荒原?
9、说了那么多旳——“如若你不在,我等待你归来。”也比不过你一句——“我不会等,我去找你!”
关于友情
1.常听人说,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这是一句极其悲凉的话,居然有那么多人赞成,人生之孤独和艰难,可想而知。我并不赞成这句话。孩童时代的友情只是愉快的嘻戏,成年人靠着回忆追加给它的东西很不真实。友情的真正意义产生于成年之后,它不可能在尚未获得意义之时便抵达最佳状态。
2.很多人都是在某次友情感受的突变中,猛然发现自己长大的。仿佛是哪一天的中午或傍晚,一位要好同学遇到的困难使你感到了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你放慢脚步忧思起来,开始懂得人生的重量。就在这一刻,你突然长大。
3.在人生的诸多荒诞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友情的错位。友情的错位,来源于我们自身的混乱。
4.置身于同一个职业难道是友情的基础?当然不是。如果偶尔有之,也不能本末倒置。情感岂能依附于事功,友谊岂能从属于谋生,朋友岂能局限于同僚。
5.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这种说法既表明了朋友的重要,又表明了朋友的价值在于被依靠。但是,没有可靠的实用价值能不能成为朋友?一切帮助过你的人是不是都能算作朋友?
6.患难见知己,烈火炼真金。这又对友情提出了一种要求,盼望它在危难之际及时出现。能够出现当然很好,但友情不是应急的储备,朋友更不应该被故意地考验。
7.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么。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历、方位和处境,它在本性上拒绝功利,拒绝归属,拒绝契约,它是独立人格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确认。它使人们独而不孤,互相解读自己存在的意义。因此所谓朋友也只不过是互相使对方活得更加自在的那些人。
8.真正的友情都应该具有“无所求” 的性质,一旦有所求,“求”也就成了目的,友情却转化为一种外在的装点。我认为,世间的友情至少有一半是被有所求败坏的,即便所求的内容乍一看并不是坏东西;让友情分担忧愁,让友情推进工作??,友情成了忙忙碌碌的工具,那它自身又是什么呢?应该为友情卸除重担,也让朋友们轻松起来。朋友就是朋友,除此之外,无所求。
9.无所求的朋友最难得,不妨闭眼一试,把有所求的朋友一一删去,最后还剩几个?
10.真正的友情因为不企求什么不依靠什么,总是既纯净又脆弱。世间的一切孤独者也都遭遇过友情,只是不知鉴别和维护,一一破碎了。
11.“君子之交谈如水”,这种高明的说法包藏着一种机智的无奈,可惜后来一直被并无机智、只剩无奈的人群所套用。怕一切许诺无法兑现,于是不作许诺;怕一切欢晤无法延续,于是不作欢晤,只把微笑点头维系于影影绰绰之间。有人还曾经借用神秘的东方美学来支持这种态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这样一来,友情也就成了一种水墨写意,若有若无。但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友情和相识还有什么区别?
12.强者捆扎友情,雅者淡化友情,俗者粘贴友情,都是为了防范友情的破碎,但看来看去,没有一个是好办法。原因可能在于,这些办法都过分依赖技术性手段,而技术性手段一旦进入感情领域,总没有好结果。
13.万不能把防范友情的破碎当成一个目的。该破碎的让它破碎,毫不足惜;虽然没有破碎却发现与自己生命的高贵内质有严重羝牾,也要做破碎化处理。罗丹说,什么是雕塑?那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东西。我们自身的雕塑,也要用力凿掉那些异己的、却以朋友名义贴附着的杂质。不凿掉,就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自己。
14.该破碎的友情常被我们捆扎、粘合着,而不该破碎的友情却又常常被我们捏碎了。两种情况都是悲剧,但不该破碎的友情是那么珍贵,它居然被我们亲手捏碎,这对人类良知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15.其实,世上哪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即便这两片树叶贴得很紧?本有差异却没有差异准备,都把差异当作了背叛,夸张其词地要求对方纠正。这是一种双方的委屈,友情的回忆又使这种委屈增加了重量。负荷着这样的重量不可能再来纠正自己,双方都怒气冲天地走上了不归路。凡是重友情、讲正气的人都会产生这种怒气,而只有小人才是不会愤怒的一群,因此正人君子们一旦落入这种心理陷阱往往很难跳得出来。高贵的灵魂吞咽着说不出口的细小原因在陷阱里挣扎。
16.友情好像是一台魔力无边的红外线探测仪,能把一切隐藏的角落照个明明白白。不明不白也不要紧,理解就是一切,朋友总能理解,不理解还算朋友?但是,当误会无可避免地终于产生时,原先的不明不白全都成了疑点,这对被疑的一方而言无异是冤案加身;申诉无门,他的表现一定异常,异常的表现只能引起更大的怀疑,互相的友情立即变得难于收拾。
17.友情本是超越障碍的翅膀,但它自身也会背负障碍的沉重,因此,它在轻松人类的时候也在轻松自己,净化人类的时候也在净化自己。其结果应该是两相完满:当人类在最深刻地享受友情时,友情本身也获得最充分的实现。
18.现在,即便我们拥有不少友情,它也还是残缺的,原因在于我们自身还残缺。世界理应给我们更多的爱,我们理应给世界更多的爱,这在青年时代是一种小心翼翼的企盼,到了生命的秋季,仍然是一种小心翼翼的企盼。但是,秋季毕竟是秋季,生命已承受霜降,企盼已洒上寒露,友情的渴望灿如枫叶,却也已开始飘落。
作文五:《大量阅读是创新作文的有效途径》1900字
大量阅读是创新作文的有效途径
漠河小刘包车 ://.mohexl./
摘 要:大量的语文实践课程表明,大量的阅读是创新作文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大量阅读;创新作文;综合素质;有效途径
创新是作文的灵魂,如果一篇作文不求创新,泛泛而谈,就失去了活力。尤其是在我国现今推行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教育教学都注重对学生创新性、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想要提高学生作文的创新性,前提必须要以大量的阅读实践作为依据。没有大量的阅读支持,作文就好似无源之水,变得又空洞、又死板。因此,培养学生大量的阅读,是进行作文创新的最有效途径。
一、大量阅读能启迪学生的创新观念
有大量阅读作为前提,就可以使学生在确定作文主题立意,继而在作文的写作中都具有创新的效果。而且,没有阅读,就没有比较、没有认知,只有进行大量的阅读,学生才能在逐渐的阅读中将别人的话转变为自己的思想,成为自己的知识,才能在进行作文的创新中信手拈来。不能进行大量的阅读,创新就无从谈起,只有在进行了大量知识的积累基础上,才能使学生在作文创新中去粗取精,继而达到对作文观念的创新。
比如说,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大量书籍的阅读,在学生读了《伊索寓言》这本书籍之后,就会对其中所反映的道理进行认知,并且通过一则则故事产生自己对所获得知识的理解,将其中的寓意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认知,并且在作文中有创新地表述出来,以大量的阅读作为基础,进行作文的开拓性创新。
二、大量阅读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维限制在一定的套路里,内容泛泛而谈,呆板,缺乏创新,是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中的大忌,也是一般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开拓学生思维、运用思维能力的过程,对作文的创新,就是利用学生已有的创新性思维,进行对作文主题的新颖提炼,拟定出具有创新性的标题,设立作文创新性的架构,并且进行有创新的语言叙述。如果说学生思维既定、呆板,则无法实现现如今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想要进行作文的创新,必定先要进行思维的创新。
思维的创新不是说学生天生就有的,也不是说学生什么也不做就突然能够创新,而是从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的。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虽然这句体现出的是思考与读书之间的辩证关系,但这其中的“思”也指的是在思考中,对思维的创新。在阅读中得到的并非是一时的思考,而是终身的获益,比如说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诸如此类的书籍进行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现在生活的美好、生命的珍贵,而且还能与作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利用这种对比在自己的作文中突出创新精神。“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说创新作文是“渠”,那么阅读就是“源头”,只有进行大量的阅读,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进行对作文的创新。
三、大量阅读能为学生的作文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一种新的阅读形式――网络阅读也不失为一种拓宽阅读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正确地就网络文章进行阅读,才能使学生站在时代前沿的基础上,写出具有时代性的创新作文。比如说,引导学生就近些年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进行阅读,不仅贴近生活,而且还能在其中得到一定的感悟,比如,最美教师张丽丽、最美司机吴斌等等,对这些网络文学进行阅读,不仅能够提高他们作文的创新能力,而且还能培养他们明辨是非、为人处世的
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对学生自己的创新作文进行阅读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班级中就作文具有创造性而且水平较高的文章张贴出来,让学生互相欣赏、互相学习,不仅能使较差的学生明确自己的差距,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自己写作创新的意识,从而培养作文创新的能力。
鼓励学生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或者是对生活的感悟进行写作,力求写作的真实性、新颖性,这也是一篇作文创新的必备要素。而大量的阅读不仅能够带给学生对身边发生的事物深刻的感受,也能使学生在其中对自己的生活有所感悟,将阅读中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继而在生活中提炼应用知识,如此往复,通过大量的阅读,支撑自己对作文的创造性拓展。
对现如今社会提倡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来说,想要实现学生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创新,不仅要有创新的思维观念、创新的主题立意,还要有创新的正确观点,这些都对学生作文的创新具有重要作用,而这些创新,都是需要有大量阅读作为基本前提的。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通过对新颖材料的攫取,写出具有创造性的作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漠河小刘包车
作文六:《大量阅读是创新作文的有效途径》1000字
龙源期刊网 ://.qikan..
大量阅读是创新作文的有效途径
作者:杨莉
来源:《新课程 ·教师》 2014年第 08期
摘 要:大量的语文实践课程表明,大量的阅读是创新作文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大量阅读;创新作文;综合素质;有效途径
创新是作文的灵魂,如果一篇作文不求创新,泛泛而谈,就失去了活力。尤其是在我国现 今推行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教育教学都注重对学生创新性、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想要提高 学生作文的创新性,前提必须要以大量的阅读实践作为依据。没有大量的阅读支持,作文就好 似无源之水,变得又空洞、又死板。因此,培养学生大量的阅读,是进行作文创新的最有效途 径。
一、大量阅读能启迪学生的创新观念
有大量阅读作为前提,就可以使学生在确定作文主题立意,继而在作文的写作中都具有创 新的效果。而且,没有阅读,就没有比较、没有认知,只有进行大量的阅读,学生才能在逐渐 的阅读中将别人的话转变为自己的思想,成为自己的知识,才能在进行作文的创新中信手拈 来。不能进行大量的阅读,创新就无从谈起,只有在进行了大量知识的积累基础上,才能使学 生在作文创新中去粗取精,继而达到对作文观念的创新。
比如说,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大量书籍的阅读,在学生读了《伊索寓言》这本书籍之后, 就会对其中所反映的道理进行认知,并且通过一则则故事产生自己对所获得知识的理解,将其 中的寓意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认知,并且在作文中有创新地表述出来,以大量的阅读作为基础, 进行作文的开拓性创新。
二、大量阅读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维限制在一定的套路里,内容泛泛而谈,呆板,缺乏创新,是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中的 大忌,也是一般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开拓学生思维、运用思维能 力的过程,对作文的创新,就是利用学生已有的创新性思维,进行对作文主题的新颖提炼,拟 定出具有创新性的标题,设立作文创新性的架构,并且进行有创新的语言叙述。如果说学生思 维既定、呆板,则无法实现现如今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想要进行作文的创 新,必定先要进行思维的创新。
思维的创新不是说学生天生就有的,也不是说学生什么也不做就突然能够创新,而是从大 量的阅读中获取的。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虽然这句体现出的是思考与读 书之间的辩证关系,但这其中的 “ 思 ” 也指的是在思考中,对思维的创新。在阅读中得到的并非 是一时的思考,而是终身的获益,比如说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诸如
作文七:《让阅读成为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5100字
让阅读成为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事实上,提起习作,很多学生都会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有的不知道怎么写,有的甚至觉得没东西可写,没办法时,就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的挤,挤出一些内容空洞、语言干巴,假话、空话连篇的矫揉造作的东西。怎么办呢,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的好,学生读的好,才写的好。”“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更加深深体会到,处理好阅读和作文的关系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如何运用阅读教材挖掘写作资源,培养学生写作素养呢,
一、用好教材范例,注重语汇积累
“厚积而博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以语言材料的积累为基础。而收入语文课本的文章,篇篇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范本。
(一)积累词汇,串词成串。以课文中的词语为基础,拓展迁移,有意积累丰富学生词汇,再连词成串,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比如,课本上学到“一声不响”“自言自语”“高高兴兴”“亮晶晶”等形式的词语,就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把“一()不()”“自()自()”“AABB”“ABB”这些格式的词语,收集到好词佳句本上,跟大家交流。结果,学生收集了“一毛不拔、一尘不染、一成不变、一窍不通”“自作自受、自生自灭、自夸自大”等形式的词语应有尽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选词说话、写话连词成串。再如“层层叠叠的山峦,弯弯曲曲的溪岸, 淙淙、哗哗的溪流,蹦蹦跳跳行走,”让学生想象以上各词语之间的关系,写出一段话。有了以下的想象:在层层叠叠的山峦间~有弯弯曲曲的小溪。小溪时而宽~时而窄,溪流时而缓~发出淙淙、哗哗的声音。我们沿着溪流~蹦蹦跳跳地行走在山间小路上~惊走了树上的小鸟。进而指导在山溪的旅程中,它看到过什么景物,还发生过什么故事,
1
学生通过更广泛的想象,依靠自己的相关阅读和相关观察体验完成了语言文字的创作,从而提高了语言运用的能力。
(二)积累佳句,仿写运用。对于名篇佳作或课文中学生自己喜欢的句、段,要给足时间,让他们欣赏品味,熟读成诵,并尝试运用,成为自己的语言。如在课外阅读中有这样一段话“在‘砰’的枪声中,只见美洲豹像箭一样冲了出去,一下子把狼甩在了后面,眼看胜利就在眼前了,狼猛一个冲刺,跟美洲豹打了个平手。就在最后的一刹那了,美洲豹一个大跨步,以微弱优势战胜了狼,力拔头筹。”学生总写不好运动场面,于是我让学生仿写或改写这段话。学生写道“在‘砰’的枪声中~只见韩宇泽像箭一样冲了出去~一下子把粱昊甩在了后面~眼看胜利就在眼前了~粱昊猛一个冲刺~跟韩宇泽打了个平手。就在最后的一刹那了~韩宇泽一个大跨步~以微弱优势战胜了粱昊~力拔头筹。?还有的写道:“ ‘砰’一声枪响~只见马阔像猎豹一样冲了出去~一下子把李彦飞甩在了后面~眼看胜利就在眼前了~李彦飞猛一个冲刺~反超过了马阔。?马阔加油:马阔加油:?操场上一片沸腾。就在最后的一刹那~马阔一个大跨步~以微弱优势战胜了李彦飞~力拔头筹。?耶~场上一片欢呼。?经过此次训练后,写运动会的作文飞跃式的提高。另外,课文中古诗、名句、对联、现代文学作品等都是很好的材料,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品读感悟,消化吸收,合理运用。
二、挖掘阅读教材,找准写作基点
(一)以课本插图为写作材料。课文中的有些插图,画面内容丰富,是对课文内容的二度创作。有的插图化抽象的语言为直观的形象,有的插图补充了语言表达的空白。如《顶碗少年》一文的插图中有顶碗少年表演的精彩的情景,文中已对那热闹场面进行了生动描写。 对此,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叙述的方法进行画面叙述。而后再回想自己看过的一个表演场面写下来。学生们积极参与,有的写海豚表演,有的写走钢丝表演,精彩生动。
(二)以课文结构为仿写模式。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联系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所谓仿写,即以所阅读的文章为例,仿照一句、一段、一篇的写作风
2
格来练习写作的一种方法。借助范文指导学生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的能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只要由易及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就能水到渠成,实现真正创新的目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让学生仿照“例子”练习的好材料,关键是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仿写之“点”,给学生提供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如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编排了《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四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课后习作是用一两件事来介绍小伙伴,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教学中,我利用不同课文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少年闰土》《一面》这两篇课文外貌描写有特色,就反复品读,并练习写人物外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通过四件事体现人物性格特征和品质,这是本文的显著特点。在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练习写作。当把一组课文学完后,把片断练习整合,就是一篇完整的习作。这样从读学写,由易到难,有部分到整体的训练,既让学生学会了阅读方法,又训练了写作,不是一举两得吗,如学生习作:Hi~土豆:这是张鹏的绰号。他名副其实的土豆脑袋~长着一对月牙儿眼~就是使出吃奶加吃肉的劲儿也睁不大。一个?懦弱?的鼻子总也挺拔不起来。小小的嘴巴包着两颗大板牙~耳朵像被粘在土豆上的一对翅膀~随时要带着他硕大的头飞向空中。 虽说这位?土豆?的眼睛小~但眼仁黑白分明~两?仁?互不干涉。有一天刚下课~只听后面?砰?的一声~怎么啦,我们好奇地向后面望去~原来是刘博文的拳头撞上了张鹏的后背。激战开始~张鹏当场反击。只见他昂着头~眼睛像灰太狼搜索食物一样快速翻动着。?唰?:哇~真是孙猴子的?眼?——说变就变~黑眼仁变成白眼仁~刚才那?黑珍珠似的?眼球立即无影无踪~只留下一团白呼呼的?迷雾?。他的上嘴唇像见到了天敌~紧紧地缩了回去~还直哆嗦。下嘴唇像见了肥美的肉一般~尽了全力向前伸展~同时用他那破锣似的娘娘腔朝刘博文吼道:?你烦人吧:我又没动你——??你?字拉得又尖又长。噢~只见?土豆?眼睛一眯~眼圈一红~又回到黑眼仁时代。猛地往桌子上一趴~
3
竟委屈地哭起来~都猴年了也没起来。
?土豆?爱哭~有一段时间天天哭~班主任秦老师问他怎么回事~他先还笑眯眯的说不为啥~当老师再问时~他居然一猫腰~再起来时竟红着脸~呲着大板牙~翻着白眼哭着说:?呜——老师~我~我大姑爷死了~我想他了……呜——??哈哈?一片哗笑。 呜——呜——听~是谁在哭,原来是土豆呀~估计他又想他大姑爷啦。
除了仿写句式表达、段落构成以外,还可以仿写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值得注意的是让学生写的片段,必须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段。例如《穷人》这一篇课文,当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后,内心忐忑不安,正是这种复杂心理,反衬出桑娜的善良。这里作者将桑娜的心理活动描写得活灵活现,在学习这一段以后,我也放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也来描写一个自己的心理活动的片段。一个学生这样描写:?出走以后~我又饿又冷~心想:难道我要回去吗,……不~我不回去~既然妈妈这么无情~那就别怪我无义了:还……还是回去吧,回去认个错就能吃饭了。哎呀~饿死了:回去吧~丢了面子~不回去吧~又不知道去哪儿。哼~妈妈真狠心:唉~真烦人。哼~大不了我去学校住一晚就是了。要是爸爸在的话就好了~他肯定不会让妈妈把我赶出来的。?一个学生这样描写:? 我静静地站在门口~不安地卷着衣角~脸上火辣辣的。我刚想推开门~手又缩了回来~老师一定会狠狠地批评我。老师说过:有了错误~就要改正~不能一错再错。还是推开门好~让同学们笑话吧~只要老师原谅我就行了。以后无论如何也不能迟到了。?
我们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练笔,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了文本所表达的意思,也给学生创造练笔的机会,提高了写作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三)以课文内容为写作基础。借助阅读进行写作训练,除常见的扩写、缩写、写读后感、单元习作训练等方式外,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随机训练,让学生乐于动笔。
1(改写古诗。古诗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同时,又具有含蓄、跳跃的特点。教学时可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改写。例如,学习了《秋思》
4
后,学生懂得了作者写的是离家在外思念家乡的情景。教师可启发:你有过想家,思念亲人的体会吗,你还想到些什么东西,你们想到的跟诗中所讲的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结合插图把古诗改写成一个故事。当然,改写要确切自然,不能牵强。如果能坚持进行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训练,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续写内容。文章贵在“言尽意远”。如《凡卡》一文的最后一段写道:“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爷爷会收到他的信吗,课文嘎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此时学生已被凡卡的遭遇和美好的愿望所吸引,很想知道以后可能发生的事,我这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续编出这个故事。但提示学生,要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主线不能变,人物的思想品质不能发生本质上的变化。这一练笔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他们会根据课文内容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续编这个故事。
3(填补空白。课文中的“空白”是指课文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叙述描写留有余地的地方。这种“空白”往往存在于词、句、段、画中,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我们可借助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习作的形式把“空白”补充出来。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手头教材,又能借助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习作的灵感和欲望,有利于降低习作的难度。 如,我在教学《凡卡》一课时,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戳我的脸。”本来小凡卡收拾鱼无论从哪儿弄起都可以,但老板娘偏偏无中生有,找小凡卡的茬。在这里,富人的凶狠毒辣和穷人的可怜无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因此,我要求学生从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等方面进行想象,描写凡卡遭受毒打的情形,从而获得了知识上融会贯通和感情上强烈共鸣的效果。
三、加强课外阅读,提供习作营养
5
“藏万卷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学生仅靠课本中获得的阅读材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从课内走向课外,博览群书,拓宽知识面,才能夯实习作的根基。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知识宝库。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展开广泛阅读,开阔视野。认真阅读可以学到优美的词句,体味不同的风格,了解有关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方面的知识。同时,大量阅读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创造思路。 他们在大量阅读中所积累的丰富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内化成了个人的文化素养,并自然而然地外化成表达时的妙语连珠、佳句叠出。
俗话说: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科学有效的读写结合是成功佳作的源泉,只有通过大量读写训练,才能使学生不断从阅读材料中汲取写作的养料,在习作中找出一定的技巧,探索出成功写作的捷径,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素养。
6
朋 友
这些年 一个人 , 风也过 雨也走 , 有过泪 有过错 , 还记得坚持甚麽, 真爱过 才会懂 ,会寂寞 会回首, 总有你总有我,在心中 。朋友 一生一起走 ,那些日子 不再有 ,一句话 一辈子 ,一生情 一杯酒 ,朋友 不曾孤单过 一声朋友 你会懂 ,还有伤 还有痛 ,还要走 还有我。(反复) 朋友 一生一起走 ,那些日子 不再有, 一句话 一辈子 ,一生情 一杯酒。 朋友 不曾孤单过 ,一声朋友 你会懂 ,还有伤 还有痛 ,还要走 还有我。 朋友 一生一起走 那些日子 不再有,一句话 一辈子 ,一生情 一杯酒 ,朋友 不曾孤单过 一声朋友 你会懂 ,还有伤 还有痛 ,还要走 还有我 一句话 一辈子 ,一生情 一杯酒 。
7
8
9
10
作文八:《阅读是改革作文教学的必要途径》1400字
阅读是改革作文教学的必要途径 在学习了多篇精品课文后,学生却写不出作文,出现“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的现象。我们思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就会发现,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是在学习过程中,忽视了阅读这一环节,没有达到“作文写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的效果。也就是说,没有灵活的“学以致用”。这不仅是教学的失败,更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
朱光潜说:“作文,别无奥秘,只要熟练范文多篇,头脑里甚至筋骨里都浸润了那一套架子,那一套腔调和那一套用字造句的姿态。等你的笔一摇,那些‘骨力’‘神韵’就自然而然地来了。”可见,阅读在作文教学中是何等的重要。就连巴金也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存在我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是怎么回事。”
所以,要使学生的作文达到较高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通过读才能吸取他人的经验,从而丰富学生自己的知识,培养他们欣赏鉴别的能力,感受语言的神韵,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进一步来提高写作的水平。
古人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是的,只有多读才能“厚积薄发”。但是在读的过程中没有探索感受,也不去领悟创造,不学习写作的技巧,丰富语言,那还真不如不读书。要学生能够认识文章
的精髓,就要教师教会学生怎样去读,怎样正确的读书。
其一,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读的对象。古今中外的书太多了,瀚海无边。拿到一本书,我们不能盲目地去读,而要区别哪些经过证明是真善美的和假丑恶的,哪些是精华部分,哪些又是于今天有用的,符合学生的,作为学生就要读他们有用的精品,通过读丰富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其二,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读文章。哪些需要粗读,哪些需要细读、精读、反复读,哪些只要了解大概就行了。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章,读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写人的文章要把握人物的性格,作者写人的方法;写事的文章要理清写作的顺序,记叙的要素,表现手法等;写景的文章要扣住景物的特点,作者的感情,要感悟优美的语言。
其三,教师应该把阅读的各种方法有意地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间接地进行作文教学。教师不能只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基础知识,而要多方面使学生感悟语言,培养语感,研读文章的结构,写法技巧,有目的有计划的把作文教学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如在教学基础知识后,可以通过讨论语言的优点,教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语言中所包含的美,吸收后形成自己鲜明独特的语言,从而间接地训练学生。同时让学生借鉴作者写作的方法,掌握一些谋篇布局的技巧。
其四,教师要介绍一些名人的读书方法,经常检查学生读的效果,
从而使学生读书的习惯从不自觉到自觉。如**的“四多”读书法、鲁迅的“硬看”读书法、闻一多的“善读善思”读书法等等。通过介绍名人的读书方法,一是激励学生向名人学习,增强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二是让学生借鉴读书方法,能读出书中的味来。当然,教师应该采用诸如抽查等方法检查学生读的情况,督促他们养成由不读到自觉读的习惯。从而使其写起作文来达到“信手拈来皆精华”的程度。
阅读不仅是学习基础知识的途径,更是改革作文教学的必要途径。只有多读,正确地读,才能读出乐趣,读出水平,读出成果,才能开阔眼界,掌握写作技巧,提高作文水平,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效果。从而运用母语得心应手,结出累累硕果。“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说的多有道理。
作文九:《董京泉《老子关于“和”的思想与实现和谐的途径》高三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2600字
董京泉《老子关于“和”的思想与实现和谐的途径》高三议论文阅读
题及答案
董京泉《老子关于“和”的思想与实现和谐的途径》高三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董京泉《老子关于“和”的思想与实现和谐的途径》高三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和”或“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和价值取向。 我们看到,先秦其他各家的学说均以社会政治生活为论述的中心,其中的和谐思想局限于构建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理想化关系,而老子及道家的和谐思想则在论域上作了进一步拓展,在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和谐之外,又多论及个人的身心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国际关系的和谐,从而构成了社会和谐理论的完整系统。
一般认为老子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与道合一或“同于道”,然而道是最高的和谐体,因而归根结底老子追求的最终价值和最高境界是“和”或和谐。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老子哲学是和谐哲学。
老子说:“和曰常,知和曰明。”意思是说,“和”是天地万物的常态,能认识和谐是天地万物常态的,就是明达事理。老子认为“和”是道的本质性体现,与此相反的阴阳完全对立的状态不是道的从而亦不是事物的常态。关于“和”是天地万物常态的论断,已为天体史、地球史、生物史所证明。
老子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这是说,自然界的规律是趋向平衡和谐的,而进入私有制社会以来,人类社会在总体上是不和谐的,这是因为“损不足而奉有余”的原则大行其道。但是,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不和谐不但不是自然界的常态,而且不是人类社会的常态,因为从人类历史长河看,私有制的存在不过是一个小插曲。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在这个基本图式中包含着两种状态的“和”:一是道及其所“生”的“一”阶段的“和”,这种“和”是尚未分化的混沌
状态的“和”;二是在“二生三”之后,“冲气以为和”的“和”,这是对立面经过交感激荡后所实现的和谐状态。
“和曰常,知和曰明”是说知道上述两种状态的“和”是事物的常态,从而尽力维持第一种“和”,在阴阳完全对立的情况下,努力促成第二种“和”的实现的行为,才是明智的。五十五章说的“精之至”、“和之至”的含德之厚的赤子,二十八章说的“复归于婴儿”,就是要人们力图保持或复归于道的未分化的“和之至”的状态,亦即所谓返本复初。在不可能做到的情况下,也要努力促成第二种“和”,以实现新的和谐,而不应听任事物长期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显然,老子对“和”的这种区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万物负阴而抱阳”是说天地万物及社会人生都包含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对立面,概莫能外。阴与阳的对立统一乃是一切事物的固有属性,以为有阴而无阳或有阳而无阴,就如同以为有上而无下或有下而无上一样,是不能成立的。“冲气以为和”中的“冲气”,并不是一种气体,而是指统一物内部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涌摇激荡、对立统一的机制,“冲气”不过是对此种机制的形象化表述;“以为和”的“和”是说对立面的涌摇激荡或斗争作为一种机制作用于事物而达到了对立面之间某种程度的协调、平衡、和谐或融合。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相互作用使事物实现了某种和谐,即“冲气以为和”。
总之,老子这里所讲的“和”是一个对立统一概念,它是以“负阴而抱阳”即事物对立面的共同存在为前提,以“冲气”即对立面的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涌摇激荡为基础,包含关键环节、必要条件和内在动力的“和”。没有差异、矛盾、对立和必要的斗争,就没有对立面的统一与和谐,也没有对立面的转化。因此,和谐不是无矛盾,而是矛盾双方相互关系的特殊形态。不能把矛盾双方的斗争比较缓和、统一体相对平衡的状态叫做和谐,更不能把矛盾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的状态称为和谐,只有矛盾双方不仅相对稳定地处在统一体之中,而且一方的发展有助于另一方的发展,即“相辅相成”、“共生共荣”、“互利双赢”的状态,才是哲学意义上的和谐。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6日 5版)
6.下列有关对本文中老子“和”的思想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A、老子“和”的思想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社会和谐理论系统,它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个人的身与心、人与自然及国际关系等诸方面的和谐理论。
B、老子说:“和曰常,知和曰明。”意思是说,能认识和谐是天地万物常态的,就是明达事理;阴阳完全对立的状态不是道的从而亦不是事物的常态。
C、老子“和”的思想认为天之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私有制的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
D、老子“和”的思想认为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不和谐不但不是自然界的常态,而且不是人类社会的常态,私有制的存在从人类历史看不过是一个小插曲。
7.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老子哲学是和谐哲学,因为老子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与道合一,而道恰恰是最高的和谐体。
B、与有上而无下或有下而无上是不能成立的一样,以为有阴而无阳或有阳而无阴,那就很难认识事物的固有属性了。
C、“冲气以为和” 的“和”,是指对立面的矛盾、斗争作为一种机制作用于事物,从而达到对立面之间全面的协调、平衡、和谐。 D、道家以外的先秦诸子也多以构建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为论述的中心,可见“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和价值取向。 8.根据文中提供的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老子所说的“和”,分为“一生二”之前的阶段与“二生三”之后的阶段,前者是尚未分化的混沌状态的“和”;后者是对立面经过冲突后所实现的“和”。
B、“和”是事物的常态,当事物长期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时,即使在不可能做到的情况下,也要努力促成第二种“和”,以实现新的和谐。
C、老子这里所讲的“和”是一个对立统一概念,除必要前提和基础之外,还包括关键环节、必要条件和内在动力等要素。
D、哲学意义上的和谐不是无矛盾,而是矛盾双方相互关系的特殊形态,即矛盾双方的斗争比较缓和、统一体相对平衡,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的相对稳定状态。
参考答案:
6、A(B说明“常态”与认识常态的意义。C说明天之道与人之道的区别。D说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总趋势。三项均顾而言他,不是在解说老子“和”的思想)
7、C(对立面之间“全面”的协调、平衡、和谐,当为“某种程度的”) 8、D(“即矛盾双方的斗争比较缓和??”变原文否定判断为肯定判断)
作文十:《作文:初三议论文写作阅读的青春最美》800字
作文训练:议论文写作
写作指导:按提纲完成作文
写作提纲:
阅读的青春最美
一、提出问题(中心论点):排比列举对青春的美的认识现象,引出自己的观点。 例如:有人认为舞台上的青春最绚丽;有人认为早恋中的青春最浪漫;有人认为游戏中的青春最激情。而我认为,最美的青春在阅读中。
二、分析问题:1、运用段首中心句(分论点)。这样段落整齐,观点鲜明 。2、各分论点的论证要避免雷同——所以注意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使用。
(一)阅读让青春沉稳 这一分论点最好采用道理论证。
先分析青春轻狂叛逆等特点,然后引
出阅读对青春的好处,可以灵活运用《谈读书》中的语句来说理。
(二)阅读让青春充实 这一分论点可以用事例论证,较详细叙述一两个事例。但要注意论点后引出事例的语言表达以
及叙述中点睛的语言表达。(可以用宋濂王冕等人的事例,重点在“充实”) 例如 :阅读让青春充实。青春是一个人精力最旺盛、吸收能力最强的时候,只有阅读能填饱她的空虚和寂寞 。明代的宋濂······ 饭菜空虚了他的肚子,衣服冷却了他的身体,但书籍却喂饱了他
的精神,让他苦涩的青春充实而多彩。
(三)阅读让青春辉煌 这一分论点最好采用排比列举事例,这样语句整齐有文采,事例充足有说服力。
例如:阅读让青春辉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也是实现青春梦想的杠杆。纵观古今,有无数的人都是在阅读中读出了人生的辉煌。(刺股的苏秦、悬梁的孙敬······)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正是经历了勤奋阅读的洗礼,他们的人生才 走向了辉煌。
三、解决问题:照应 总结 号召 例如:朋友们,舞台上的青春虽然美丽,那不过是昙花一现;早恋中青春虽
然浪漫,那不过是海市盛楼;游戏中的青春虽然激情,那不过是自欺欺人。最美的青春在阅读中,她让我们沉稳成才。朋友们,让我们静下心来阅读吧,感受她那份独特的美,用阅读写下我们青春的足迹。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浅谈作文与阅读联结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