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春节传统文化资料》3500字
精品文档
春节传统文化资料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春节传统文化资料范文,欢迎你的阅读。
春节传统文化资料一: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拜年
现代社会通行的贺年卡在中国古代已经实行。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它是把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地址。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贴)。拜者投名刺(名贴)于门簿,即表示拜年,其意义与现代贺年卡一样。
1 / 6
精品文档
贴春联
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是有史为证的。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窗花与“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中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
2 / 6
精品文档
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春节传统文化资料二: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 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
3 / 6
精品文档
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
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
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
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
4 / 6
精品文档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如春节源于腊祭,春节源于巫术仪式说,春节源于鬼节说等,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春节传统文化资料三: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
5 / 6
精品文档
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6 / 6
作文二:《春节传统文化资料》4500字
春节传统文化资料
春节简介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一般指除夕和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天津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30之前天津人有到天津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由来
春节古称“正旦”、“岁首”、“三元”等。1911年12月31日,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在发布的《内务部关于中华民国改用阳历的通谕》中,明确将年节称为“春节”。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进一步明确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春节”之名正式列入中国节日法典。春节俗称“过年” “年”的甲骨文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金文的“年”字也与甲骨文相同也从禾、从人。小篆的“年”写作“上禾下千”,《说文解字·禾部》:“年,谷熟也。从禾,从千声。”小篆将“人”字讹变为“千”了,因而许慎用了此说,而“千”字本为有饰的人,此解也并不矛盾。“禾”是谷物的总称,不能错解仅为“小麦”。年成的好坏,主要由“禾”的生长和收成情况来决定,而现在已发掘出来的甲骨文中的“禾”字,几乎都是看上去沉甸甸地被压弯了腰,可见它象征着取得谷物生产的大丰收。“年”字下面的“人”字又作何解释呢?从甲骨文看,“年”字好象是人头上顶着谷物。
另外还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赶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这种说法大概是后人根据年俗传统附会的。不太可能是“年”的起源。 春节风俗
1.“扫尘”的风俗介绍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 ,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室外屋内,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干干净净迎新春。“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
2.贴春联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内战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春节礼仪
一、春节家宴礼仪
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从周代开始,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春节期间家人团聚,亲朋相会,头号事就是忙活于“吃”字。为了在新春佳节吃得营养,吃得卫生,吃得文明,吃得开心,家宴须要注重礼仪。
1、酒满茶半以礼待人
当今社会,以茶待客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交往的方式。俗话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敬酒时应斟满杯,而奉茶时则应注意不要斟得太满,以七、八分满为宜。否则就有逐客之嫌。”
2、饭桌转盘顺时慢转
在聚会吃饭时,经常会遇到带转盘的圆桌,如果饭局上有长幼之别,一道菜刚上来,应先转到主人、主宾、尊者面前,待其享用之后,其他人再慢转转盘。并且,转盘应顺时针转动,切忌快速旋转。
3、鱼头鱼尾有说法
家庭宴会当中,主人应将鱼头朝向桌上辈分最大、职务最高的人摆放,由他带头吃鱼喝酒。要是有人没等鱼头对着的人发话就抢先动筷子,便会被人耻笑为不懂规矩或者没有见过大场面。
4、“拱手抱拳礼”双手有高低
大多数情况下的拱手礼应该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即左手压住右手。这是因为,人们一般多使用右手来持兵器,用左手压住右手则象征或表达了中国古人热爱和平的意愿。”而右手压住左手则是出丧。
二、春节串门礼仪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 现在大多人在春节期间会互相串串门,过节时的走亲访友,既是沿用传统的习俗,又能把平时因为忙工作而疏远了的亲情重新织补起来。不过记得不要因为自己拜访别人,而给别人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和麻烦。
1、穿新衣,带年货,吉利话。
衣着上一定要干净利落,不管贵重与否手上都要提着礼物,当然进门就说的
拜年话儿是必不可少的。
2、拜访要提前确认。
拜访前一定要确认主人是否在家。在出发前,或者头天晚上打个电话确认一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样就不至于出现扑空的情况。所以过年过节这件事是需要注意的,在有约在先的前提下也要提前确认。
3、注意拜访时适可而止。
礼节性拜访,逢年过节这个时间是越短越好,在客人家里停留的时间一般以十分钟为宜;亲朋好友的拜访,一般性情况下半小时左右为宜,不是什么极其特殊的情况,不宜停留一小时以上,一般情况下,不是至亲、故交就不要留下来吃饭,因为对方负担会很重。
4、注意鞋袜的卫生。
现在城市人家里装修都比较豪华,进了门是要脱鞋的,有些人不太注意这个,所以一个有经验的人到别人家里登门拜访的话,鞋袜的卫生非常重要,这是细节,而教养体现于细节。
5、活动的范围要有限制。
到别人家里拜访的话,一定要注意,在对方指定的活动范围之内活动,指定的范围就是客厅。如果随意走动可能会造成主人家的尴尬,所以到别人家里做客,活动有度很重要即便是家人、朋友也要注意。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
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此时,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
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
作文三:《春节传统文化资料》2600字
春节传统文化资料
1.“扫尘”的风俗介绍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 ,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室外屋内,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干干净净迎新春。“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
2.贴春联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内战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3.春节的来源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24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
山欢水笑普天乐;龙去蛇来遍地春。
山高水远人增志;蛇接龙年地满春。
山蛇起舞云行雨;喜鹊争鸣雪点梅
喜气闹新年千家报喜 春风暖蛇岁万户迎春
春来千野绿;蛇舞四时新。春归蛇起舞;福到鸟争鸣。
花放山河丽;蛇迎世纪春。花柳春风绿;蛇年瑞气盈。
4.关于年的传说
有关年的来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有一个叫“年”的妖怪,经常骚乱百姓,杀人放火,无恶不做。百姓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能够侵杀它。就在百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准备举家外迁的时候,有一壮士出现了,他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与“年”同归于尽,以换得百姓的安居乐业。后来,壮士在“年”经常出没的地方与“年”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最后,“年”被杀死,壮士也不幸牺牲。人们为了怀念这位壮士,祝贺获得新生,便在“年”被杀死的这一天举行各种各样盛大的庆祝活动,而且燃放鞭炮,张贴门神对联以驱赶邪恶,并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流传下来,此后,人类便有了“过年”之说。
下面为附送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不需要的可以编辑删除~谢谢~
毕业论文致谢词
我的毕业论文是在韦xx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给了我深深的启迪,论文凝聚着他的血汗,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对我的工作学习产生了深渊的影响,在此我向他表示衷心的谢意
这三年来感谢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的老师对我专业思维及专业技能的培养,他们在学业上的心细指导为我工作和继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里我要像诸位老师深深的鞠上一躬!特别是我的班主任吴廷川老师,虽然他不是我的专业老师,但是在这三年来,在思想以及生活上给予我鼓舞与关怀让我走出了很多失落的时候,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对吴老师的感激之情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在此向吴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诚的谢意!
感谢这三年来我的朋友以及汽修0932班的四十多位同学对我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支持和关心。三年来我们真心相待,和睦共处,不是兄弟胜是兄弟!正是一路上有你们我的求学生涯才不会感到孤独,马上就要各奔前程了,希望(,请保留此标记。)你们有好的前途,失败不要灰心,你的背后还有汽修0932班这个大家庭!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你们生我养我,纵有三世也无法回报你们,要离开你们出去工作了,我在心里默默的祝福你们平安健康,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会好好工作回报社会的。
致谢词2
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感谢我的学校,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在学习中,老师从选题指导、论文框架到细节修改,都给予了细致的指导,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重要影响。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这篇论文是在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才完成的
感谢所有授我以业的老师,没有这些年知识的积淀,我没有这么大的动力和信心完成这篇论文。感恩之余,诚恳地请各位老师对我的论文多加批评指正,使我及时完善论文的不足之处。
谨以此致谢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开学自我介绍范文:首先,我想说“荣幸”,因为茫茫人海由不相识到相识实在是人生一大幸事,更希望能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与大家成为好同学,好朋友。其次我要说“幸运”,因为在短暂的私下接触我感觉我们班的同学都很优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我相信我们班一定将是团结、向上、努力请保留此标记。)的班集体。最后我要说“加油”衷心地祝愿我们班的同学也包括我在内通过三年的努力学习最后都能够考入我们自己理想中的大学,为老师争光、为家长争光,更是为了我们自己未来美好生活和个人价值,加油。哦,对了,我的名字叫“***”,希望大家能记住我,因为被别人记住是一件幸福的事~~
)查看更多与本文《高中生开学自我介绍》相关的文章。
作文四:《中华传统文化春节资料》6800字
精品文档
中华传统文化春节资料
以下关于《中华传统文化春节资料》是由聘才网的小编为各位编辑们整理收集的,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欢迎阅读与借鉴。
中华传统文化春节资料
你认为最好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
答案一:
汉字是世界四大自源文字之一(另外三种是埃及圣书字、苏美尔楔形文字、玛雅文字),唯一一种使用至今,并仍然充满活力、历久弥新。
汉字作为表意(语素)文字的杰出代表,独霸世界文字之林半边天(另一半是各种字母、表音文字)。
汉字及其所记录的汉语,精妙绝伦,其艺术性盖诸文字之冠。产生了古典格律诗、对联、字谜、测字算卦等世间仅有的艺术。
少有文字的书写能成为一门艺术,更无一能达到汉字书法艺术之高度。碑帖、篆刻、牌匾、楹联、尺幅、扇面,样样精妙绝伦。
汉字的一笔一划,无不体现祖先们的智慧和对世界的理解。所谓中国哲学,在汉字的构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春联、倒「福」字,到「招财进宝」,以及「福禄寿」字画,还有洞房里火红的「」字,灵堂前肃穆的「奠」字,
1 / 11
精品文档
汉字就是活生生的民俗与文化。
汉字维系中华一统数千年。九州四海、古人今人用的是同一种汉字,交流无碍。今天的人们仍可阅读秦简汉帛、唐碑宋贴,在世界所有文明中,堪称绝无仅有的奇迹。
答案二:
个人以为,最具代表性和普适性的是“平衡”,也就是中庸之道。
上过类似的课程,听了很多讲座,也算有过粗浅研究。中国历史的精髓,一个是绵延不绝的传统传承,另一个,就是中庸之道。传统的传承让我们有了三从四德,敬畏皇权,大一统,等等一系列的思想,包括生活习俗的很多方面。但是抛开具体的事物和习惯不谈,只说精髓,该是中国哲学的共性。
再说哲学共性,由古即今,从开始图腾崇拜,到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再到后来各朝代的各个学说发展和综合。
各个学说杂乱而要义不一,既然自成一家,必有可取之处。但是溯其原本,均离不开“平衡”。法、释、道、墨、儒,算是中国古典五大流派。下面概述
法家的研究重点在于"实际"的操作。就是说,统治本身也并不完全是欺骗。特别是当战争爆发时,统治的素质如何,立刻就见分晓了。统治作为一个"综合平衡体系",至少需要从制度的设立、法制的建立、官吏的培养和任用、处理
2 / 11
精品文档
包括战争在内的紧急事件等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制度典范都是由上而下,大的立场和小的法令相统一,执法和监管相统一,无一不是平衡之体现。
佛教比较特别,因为它毕竟不是土生土长的。佛教认为"四大皆空","生即是苦"等等。等于是说有些人注定要倒霉,而另外有些人则相反。但是无论怎么解释,都是上下的对立统一。
而道教或道家则从"相对"的观点,认为佛教所说的"苦"就是"乐"。这不正是对立平衡的思想么?
墨派认为通过建立纯粹"个人"性质的组织,就可以形成统治。墨派的主张当然不错。但显然,在墨派的基础上无法建立大的国家。因为墨派与制度不相容的。制度的建立同时就是集团的解体。对于制度而言,不存在集团的概念。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级别的差别只存在于制度本身之中。这和法家有类似之处,也是平衡的体现。
儒学主张"正人先正己",认为应该自己遵守礼法,然后再要求别人这么做。而且往往是高级别的"礼",如父、夫、君,要求级别低的"礼",如子、妻、臣。而且特别要求低级别的"自律"。这都是针对统治阶级巩固国家统治的一系列文化精神上的“制度”,有上下对立,也有各个阶级的对立,终归还是要适可而止,不逾矩,还是离不开平衡。
说那么多,最后说回来,还是一句话,平衡。传统的
3 / 11
精品文档
中国的朴素的辩证思想,就在这中庸二字了。
怎样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对我国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但是,这种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艰难的过程中前进。有前进,有障碍,有时甚至还会倒退。于是鸦片战争结束已有一百六十年,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仍旧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中,可谓绝无仅有,也使许多人感到大奇不解。
中国传统文化构成复杂,是一个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有数千年历史。时间长,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增加一些东西,因此内容十分丰富,构成成份极其复杂。有许多东西是好的。有许多东西是糟粕。而精华与糟粕又往往混在
4 / 11
精品文档
一块,使中华的传统很难改进和发展。
1.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由于时间久,在若干年时间里又没有及时进行打扫,使糟粕越积越多,给我们民族带来极大损害。不是崇高创新,不是倡导一代胜过一代,而是推崇守旧,“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使几千年期间,政治体制、思想观念、科学文化,一直难以进步,终于在近代社会不可避免地落后于国际社会。我们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像智、信、忠、孝、礼、义、廉、耻都是几千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观念。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身为青少年,我们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并继承其优良传统。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能仅仅做一个博物馆或者只是把传统文化用声音和影像保存起来。而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活生生的东西。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并不是让其凝固而无法变迁,这样做的后果事实上是让传统文化失去应有的生命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加以发展,
5 / 11
精品文档
就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大力弘扬中华美德,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地发展;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才能使中华民族更加生机勃勃、更加和谐。
3.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和道德进步,除了要注意继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和道德的优良传统之外,还必须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在对待其他民族或国家的道德文明成果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中国新文化的建设,正如人们常说,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角度来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长短,应该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别人可以学习我们,我们也可以学习别人。学习永远不是一件丢面的事,而是一种聪明的表现,是一种追求进步的表现。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才能赶上别人,超过别人。即使已经超过别人,也要继续向别人学习,因为别人总会在一些方面,做得比我们好一些。正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一样。
6 / 11
精品文档
而不同国家国情不同,学习中不能照搬照抄。这是肯定的。不同在哪里?人口多一些,生产力起点低一些,文化教育落后一些,人均资源少一些,这一切都是我们的特殊性。但是,更有许多方面是相同的。如:都要发展经济,都要科学、民主,都热爱美好生活,都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都要讲道德和法律。因此,别人在这些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就应积极借鉴。
有些人动不动以中外国情不同为由,千方百计为学习别人先进文化设置障碍。中外国情不同,所以中国不能搞市场经济,不能崇高人权,不能普选,不能倡导思想自由,不能搞股份制,等等。这与其说是重视本国国情,不如说是自甘落后。许多别人文明的先进成果,被排斥在一边。害了谁?害了自己民族的未来,害了广大人民的最切身利益。若以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来指导我们的文化建设,那么我们民族与世界先进民族的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必然越来越大了。
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由许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携手前进是最明智的。这样大家都会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成熟。人类文明,必然要以这种方式前进,才能发展更好,也才能使各个民族更快地进步。
中华民族这个传统民族,走向现代民族的脚步,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是谁也难以阻挡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尽管路途坎坷,却是最终要完成的。我们有理由相信,
7 / 11
精品文档
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上对外交往的增多,我们的胸怀将更开阔,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将认识得更深刻,各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
4.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
在当今全球化越演越重,经济一体化浪潮越发汹涌之际,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民族研究与工作中的重大课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演进的自觉水平。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素,对国家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文化资源、人文环境和民族素质,又是一个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新的时代,必须建设新的文化。使人的生活更加境界,更加高尚,也进而推动我们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首先要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将更加深刻。新的文化不是建立在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知之甚少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自己、社会、自然有较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在无知、愚昧基础上的文化,是不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真正幸福的。这就要求个人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要求社会倡导思想自由,倡导尊重真理,重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传统文化与当今文化的相结合,要保留传统文化的精
8 / 11
精品文档
华,还要灌输当今文化的特点,符合世界发展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配合,按照自身的规律得到的继承和持续的发展。这样,才能使中国的发展一直处于领先阶段。
因此,在新的文化建设中,必须倡导人的社会责任,鼓励人们在实现个人利益基础上,为社会多做贡献;必须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的矛盾,维持社会正常秩序;必须使人们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创造更多优秀的劳动成果。建设中华民族的新型文化。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弘扬和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出符合中国特色的新型文化。
哪些动画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九色鹿》
很赞的一部动画片。小时候看的时候,也哭了。特别痛恨那个不知报恩还猎杀九色鹿的坏人!
九色鹿是国产动画片,本片采用敦煌壁画的形式,具有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风格。
古代,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波斯商人的骆驼队因遇风沙袭击而迷路,忽然出现一头九色神鹿给他们指点方向。九色鹿回到林中,听见有人呼救。原来一个弄蛇人在采药时不慎落水。九色鹿忙将他驮上石岸。弄蛇人感恩不尽,
9 / 11
精品文档
九色鹿只求他别将遇见它的事告诉别人,弄蛇人连连答应,还对天起誓。波斯商人到了古国皇宫,与国王谈起沙漠中的奇遇,谁知王后听了,执意要取九色鹿皮做衣裳。国王无奈,张贴布告:捕到九色鹿者给予重赏。弄蛇人见利忘义,向国王告密,并设计将九色鹿引入包围圈。当他假装再次落水,神鹿闻声赶来救他时,守候的武士们就万箭齐发。谁知九色鹿发出神光,利箭都被化为灰烬。九色鹿向国王揭露弄蛇人忘恩负义的丑恶行为,国王深为不安。弄蛇人吓得胆颤心惊,连连后退,跌进深潭淹死,恶人终究得到应有的惩罚。当年看这部片子的时候,从人物形象和用色上都感觉到了一种异域风情,原来此片采用了敦煌壁画的形式,具有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风格。而弄蛇人忘恩负义后的丑恶嘴脸,和九色鹿安详的神态和神圣的威慑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参王国》
小时候看这部动画片,不知为什么总会哭得很厉害??
0世纪90年代经典国产水墨动画片。共52集,故事在东北长白山地区展开。该动画用极具中国特色的水墨画,反映了长白山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风土文化等特征。
就连每一集的标题都很有特色,例如:
第一回 人参国庆典,镇国宝遭劫
第二回 鬼雕王掉包,傻熊罴藏宝
10 / 11
精品文档
第三回 参娃寻国宝,熊罴耍憨威
第四回 轻信水族国,水陆争斗急
《渔童》
儿时看过的动画中,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部。
背景为八国联军入侵时期,讲述的是一名老渔民在打渔时网上一只绘有可爱渔童图样的宝盆,渔童会在夜间现身,变出许多值钱的明珠,当地霸道的洋人牧师得知后意图染指,伙同官府走狗哄骗不成便意图抢夺,老渔民愤而碎盆,最后渔童现身,将洋人牧师戏耍一番后,又复原了宝盆的故事。
渔童现身时唱的小调我到现在还会哼,v
第五回 毒蛇逞凶顽,参国屡遭难
第六回 小树螨称帅,啄木鸟报恩
11 / 11
作文五:《中国传统文化资料春节》6400字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春节
导语:中国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淳厚的味。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料春节的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春节 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一到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爆竹声声到处都是节日的喜庆。
说起春节~我想起了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头叫?年?的怪兽~它长得凶神恶煞~住在村庄旁的深海中~每到除夕~它就会上岸~去旁边的村庄吞食牲畜~还要伤人命~人们害怕得躲到了山上。有一年~一个老翁出现在它们的面前~对他们说:?那个来捣乱的‘年’怕红色和响声。?于是~村民们手忙脚乱地准备起来~把红色的春联贴在门上~然后~用竹子互相敲打发出声音~?年?就落慌而逃~从此以后~我们过年的除夕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我们每年的大年初一走亲向友~从此~春节就流传到了现在~变得越来越隆重。
随着我们科技的发展~家家户户变得富裕~我们的春联变成贴图~还有挂着灯笼~竹子的敲打声变成了烟花爆竹。随着?噼里啪啦?的烟花声音在空中绽放开来~像争奇斗艳的?仙女散花?~又像下烟花雨~有红、黄、紫……天空被
1 / 13
打扮得炫丽多彩~它们照到了人们的脸上~人们的脸被照得喜气洋洋~人们过年的习俗还有包团圆果~大扫除……
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尽管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一节日在城市渐渐地失去了原有的韵味~但在农村~这几千年延续的文化仍显示着它的生命力。那里有小山村的静谧~有黄土地的厚重~有春节神秘温馨的气氛~有严肃庄重的礼仪和浓烈淳厚的人情味。而生活在城市的人则像断了根的浮萍一样在社会中漂流~因此人们心中始终有着一种寻根的冲动。
中国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淳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的功能:一是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二是祭祀~缅怀祖宗之德~承继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三是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责任;四是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感情之波~体味生活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沉淀下厚重的含金的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文化的质是历千年而不变的。
2 / 13
一、贴春联、门神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关于春节的黑板报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3 / 13
据传某年春节后乾隆下江南时路过通州小镇(今江苏通州市)~想到紫禁城外也有一个通州(今北京通州区)~于是出一联让随行大臣们作对:?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大臣们无一人对得出来~不料一小侍从平素勤学~眼见满街当铺~当即对出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乾隆大喜~奖其官升三级。
民间有些春联写得也很有意思。如一个鞋店的春联是:前程远大脚跟须站稳~工作浩繁轻重要分清~横批——始于足下。一家理发店的春联是:提起刀人人落发~拉下水个个低头~横批——改头换面。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萘、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阴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南朝〃梁〃宗憬《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萘~右郁垄~俗谓门神。?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荼、郁垄~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臵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4 / 13
春节风俗
二、贴年画
过年~人们除了贴春联~剪窗花外~还喜爱在客厅里、卧室中挂贴年画。一张张新年画给家家户户平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
随着木版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杨家埠~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
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不过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这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其画构图生动活泼~热闹非凡。此画曾给鲁迅先生留下不可
5 / 13
磨灭的印象。正如他说的那样~这幅寓教于乐的《老鼠娶亲》~不但唤起成年人的兴趣~对儿童的艺术感染更为强烈。
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三、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
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
6 / 13
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出现?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等。
四、放爆竹
古代过年时人们以火烧竹~爆裂发声~用以驱鬼~?爆竹?一名由此而来。《荆楚岁时记》说:?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到后来~由于社会和民俗的进化~爆竹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火药发明以后~从烧竹子发展为用纸筒灌装火药引爆~炸开后响声贯耳~纸屑飞扬~火药香四溢~于是爆竹又叫?爆仗?。此后人们又用麻茎把爆竹编成串来放~称为?编炮?。因其声音清脆如鞭响~故也叫?鞭炮?。在?鞭炮?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各种花炮乃至烟花。二是爆竹的功能由避邪驱鬼完全转变为节日的吉祥、热闹、喜庆和欢乐。王安石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因此过去老百姓认为不放鞭炮不喝酒就不算过年。
宋朝重爆竹~明清出烟花。明代的烟花制作已达到了
7 / 13
相当的水平。从高度、品种到造型都相当不错。明人张时辙在《陈都阃宅看烟花》诗中~对烟花燃放空中的景象作了生动描绘:?空中捧出百丝灯~神女新妆五彩明。真有斩蛟动长剑~狂客吹箫过洞庭?。到了清代放烟花的规模更加盛大~工艺和花型变幻精美无比~民间、官府和佛教界逢年过节都要大放烟花~尤以宫廷的烟花最为壮观和盛大。
现在我国的不少城市因安全、噪音和污染等问题而禁放鞭炮~这种风俗只在没有?禁放?的城市和农村沿袭着。其实~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形式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既然有法必依~对于心中的留恋您就得从方式上想点辙。有的人就比较聪明~弄盘录音带放放~听鞭炮声~或用踩小气球声当鞭炮~有的干脆买几串工艺品鞭炮挂在厅里看~不但安全又一点儿不影响情绪~还给家里另添了几分喜庆!
五、扫尘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
8 / 13
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六、压岁钱
压岁钱由来已久~古称?厌胜钱?、?压崇钱?、?押岁钱?等~在钱币系列中~它被归为花钱类。早在汉代我国就已出现压岁钱~以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居多~钱的正面多为吉祥文字~如?去殃除凶?。?福山寿海?、?长命富贵?、?强身健体?等~还有的正面为钱文~背面为祥瑞图案~如?北斗七星?、?龟蛇?、?老虎?、?八卦?、?生肖?等纹饰。唐朝时期~宫廷盛行春日散钱~当时人们把春节这天作为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而当时在民间还没有拜年的习俗。宋元以后~春节被定为正月初一~春日散钱习俗就演变为长者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压岁钱》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臵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钱~亦谓之压岁钱。?明清时期~长者用红绳串连着压岁钱送于晚辈。民国时期~方孔圆钱基本取消~长辈则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作为压岁钱~其寓为?长命百岁?~货币改用纸钞后~长者喜欢选用连号的新纸钞赐于晚辈~有?连连好运?、?连连高升?之意~这种送连号钱给晚辈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这就是将连号钱作为压岁钱赐于晚辈的缘由。压岁钱的习俗源远流长~它预示着镇岁、去病、
9 / 13
避邪、祈福等~是长者对晚辈的美好祝愿。
七、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
八、祭 祖
华人过节总不会忘记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我们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九、吃年夜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
10 / 13
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拼、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鲍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古代~过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质~有些酒现在已经没有了~只留下许多动人的酒名~如?葡萄醅?、?兰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苏酒?等等。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
11 / 13
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十、包饺子
饺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历代曾叫牢丸、水角、馄饨、饽饽等。后来怎么叫饺子呢?饺的原名叫?角?~?粉角?即用面粉做的角~?水角?指用水煮的角~因北方人发音?角??饺?相似~后来就说成?饺?子了。三国时《广雅》一书载:?馄饨~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这个馄饨就是饺子~偃月就是半月形。唐《酉阳杂俎》已有?笼上牢丸蒸饺?、?汤中牢丸水饺?的描述。
今天昌明盛世的饺子更是异彩纷呈。从馅来说~有鸡蓉、鲜虾、什锦、三鲜等上百种;从烹法来说~有汤煮、笼蒸、罐煲、锅贴等各法~速冻饺、即食饺等产品也层出不穷。饺子馆也如雨后春笋遍布神州。京城?八大楼?之一的鸿兴楼饭庄~一两面能捏成25个小饺子~一个一种味道。西安唐城饺子馆的饺子宴名扬海内外~据说一些老外们吃的时候一边老叫肚子胀一边还拼命往口里塞。沈阳的?老边饺子馆?因煽锅蒸饺和炝鸡汤煮饺而闻名遐迩。天津清真?白记饺子馆?和太原?认一力饺子馆?也为华厦饺子上品~使路人垂涎因而门庭若市。广东粤菜中的鲜虾仁蒸饺有后来居上之势~北方人南下均趋之若鹜。
此外~春节还有蒸年糕~倒贴?福?字~守岁~迎春~
12 / 13
回娘家等习俗。
13 / 13
作文六:《中华传统文化春节资料》5700字
中华传统文化春节资料
中华传统文化春节资料2016-03-03浏览:分享人:宋军一手机版
以下关于《中华传统文化春节资料》是由本站的小编为各位编辑们整理收集的~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欢迎阅读与借鉴。
中华传统文化春节资料
你认为最好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
答案一:
汉字是世界四大自源文字之一(另外三种是埃及圣书字、苏美尔楔形文字、玛雅文字)~唯一一种使用至今~并仍然充满活力、历久弥新。
汉字作为表意(语素)文字的杰出代表~独霸世界文字之林半边天(另一半是各种字母、表音文字)。
汉字及其所记录的汉语~精妙绝伦~其艺术性盖诸文字之冠。产生了古典格律诗、对联、字谜、测字算卦等世间仅有的艺术。
少有文字的书写能成为一门艺术~更无一能达到汉字书法艺术之高度。碑帖、篆刻、牌匾、楹联、尺幅、扇面~样样精妙绝伦。
汉字的一笔一划~无不体现祖先们的智慧和对世界的
1 / 11
理解。所谓中国哲学~在汉字的构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春联、倒「福」字~到「招财进宝」~以及「福禄寿」字画~还有洞房里火红的「」字~灵堂前肃穆的「奠」字~汉字就是活生生的民俗与文化。
汉字维系中华一统数千年。九州四海、古人今人用的是同一种汉字~交流无碍。今天的人们仍可阅读秦简汉帛、唐碑宋贴~在世界所有文明中~堪称绝无仅有的奇迹。
答案二:
个人以为~最具代表性和普适性的是“平衡”~也就是中庸之道。
上过类似的课程~听了很多讲座~也算有过粗浅研究。中国历史的精髓~一个是绵延不绝的传统传承~另一个~就是中庸之道。传统的传承让我们有了三从四德~敬畏皇权~大一统~等等一系列的思想~包括生活习俗的很多方面。但是抛开具体的事物和习惯不谈~只说精髓~该是中国哲学的共性。
再说哲学共性~由古即今~从开始图腾崇拜~到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再到后来各朝代的各个学说发展和综合。
各个学说杂乱而要义不一~既然自成一家~必有可取之处。但是溯其原本~均离不开“平衡”。法、释、道、墨、儒~算是中国古典五大流派。下面概述
法家的研究重点在于"实际"的操作。就是说~统治本
2 / 11
身也并不完全是欺骗。特别是当战争爆发时~统治的素质如何~立刻就见分晓了。统治作为一个"综合平衡体系"~至少需要从制度的设立、法制的建立、官吏的培养和任用、处理包括战争在内的紧急事件等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制度典范都是由上而下~大的立场和小的法令相统一~执法和监管相统一~无一不是平衡之体现。
佛教比较特别~因为它毕竟不是土生土长的。佛教认为"四大皆空"~"生即是苦"等等。等于是说有些人注定要倒霉~而另外有些人则相反。但是无论怎么解释~都是上下的对立统一。
而道教或道家则从"相对"的观点~认为佛教所说的"苦"就是"乐"。这不正是对立平衡的思想么?
墨派认为通过建立纯粹"个人"性质的组织~就可以形成统治。墨派的主张当然不错。但显然~在墨派的基础上无法建立大的国家。因为墨派与制度不相容的。制度的建立同时就是集团的解体。对于制度而言~不存在集团的概念。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级别的差别只存在于制度本身之中。这和法家有类似之处~也是平衡的体现。
儒学主张"正人先正己"~认为应该自己遵守礼法~然后再要求别人这么做。而且往往是高级别的"礼"~如父、夫、君~要求级别低的"礼"~如子、妻、臣。而且特别要求低级别的"自律"。这都是针对统治阶级巩固国家统治的一系列文
3 / 11
化精神上的“制度”~有上下对立~也有各个阶级的对立~终归还是要适可而止~不逾矩~还是离不开平衡。
说那么多~最后说回来~还是一句话~平衡。传统的中国的朴素的辩证思想~就在这中庸二字了。
怎样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对我国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但是~这种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艰难的过程中前进。有前进~有障碍~有时甚至还会倒退。于是鸦片战争结束已有一百六十年~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仍旧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中~可谓绝无仅有~也使许多人感到大奇不解。
中国传统文化构成复杂~是一个原因。中国传统文化
4 / 11
有数千年历史。时间长~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增加一些东西~因此内容十分丰富~构成成份极其复杂。有许多东西是好的。有许多东西是糟粕。而精华与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块~使中华的传统很难改进和发展。
1.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由于时间久~在若干年时间里又没有及时进行打扫~使糟粕越积越多~给我们民族带来极大损害。不是崇高创新~不是倡导一代胜过一代~而是推崇守旧~“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使几千年期间~政治体制、思想观念、科学文化~一直难以进步~终于在近代社会不可避免地落后于国际社会。我们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像智、信、忠、孝、礼、义、廉、耻都是几千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观念。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身为青少年~我们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并继承其优良传统。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能仅仅做一个博物馆或者只是把传统文化用声音和影像保存起来。而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活生生的东西。对传
5 / 11
统文化的保护并不是让其凝固而无法变迁,这样做的后果事实上是让传统文化失去应有的生命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加以发展~就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大力弘扬中华美德~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地发展;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才能使中华民族更加生机勃勃、更加和谐。
3.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和道德进步~除了要注意继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和道德的优良传统之外~还必须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在对待其他民族或国家的道德文明成果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中国新文化的建设~正如人们常说~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角度来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长短~应该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别人可以学习我们~我们也可以学习别人。学习永远不是一件丢面的事~而是一种聪明的表现~是一种追求进步的表现。善于学习别
6 / 11
人的优点~才能赶上别人~超过别人。即使已经超过别人~也要继续向别人学习~因为别人总会在一些方面~做得比我们好一些。正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一样。
而不同国家国情不同~学习中不能照搬照抄。这是肯定的。不同在哪里?人口多一些~生产力起点低一些~文化教育落后一些~人均资源少一些~这一切都是我们的特殊性。但是~更有许多方面是相同的。如:都要发展经济~都要科学、民主~都热爱美好生活~都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都要讲道德和法律。因此~别人在这些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就应积极借鉴。
有些人动不动以中外国情不同为由~千方百计为学习别人先进文化设臵障碍。中外国情不同~所以中国不能搞市场经济~不能崇高人权~不能普选~不能倡导思想自由~不能搞股份制~等等。这与其说是重视本国国情~不如说是自甘落后。许多别人文明的先进成果~被排斥在一边。害了谁?害了自己民族的未来~害了广大人民的最切身利益。若以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来指导我们的文化建设~那么我们民族与世界先进民族的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必然越来越大了。
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由许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携手前进是最明智的。这样大家都会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成熟。人类文明~必然要以这种方式前进~才能发展更好~也才能使各个民族更快地进步。
7 / 11
中华民族这个传统民族~走向现代民族的脚步~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是谁也难以阻挡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尽管路途坎坷~却是最终要完成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上对外交往的增多~我们的胸怀将更开阔~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将认识得更深刻~各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
4.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
在当今全球化越演越重,经济一体化浪潮越发汹涌之际,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民族研究与工作中的重大课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演进的自觉水平。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素~对国家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文化资源、人文环境和民族素质~又是一个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新的时代~必须建设新的文化。使人的生活更加境界~更加高尚~也进而推动我们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首先要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将更加深刻。新的文化不是建立在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知之甚少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自己、社会、自然有较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在无知、愚昧基础上的文化~是不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真正幸福的。这就要求个人认真学习科学
8 / 11
文化知识。也要求社会倡导思想自由~倡导尊重真理~重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传统文化与当今文化的相结合~要保留传统文化的精华~还要灌输当今文化的特点~符合世界发展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配合~按照自身的规律得到的继承和持续的发展。这样~才能使中国的发展一直处于领先阶段。
因此~在新的文化建设中~必须倡导人的社会责任~鼓励人们在实现个人利益基础上~为社会多做贡献;必须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的矛盾~维持社会正常秩序;必须使人们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创造更多优秀的劳动成果。建设中华民族的新型文化。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弘扬和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出符合中国特色的新型文化。
哪些动画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九色鹿》
很赞的一部动画片。小时候看的时候~也哭了。特别痛恨那个不知报恩还猎杀九色鹿的坏人!
九色鹿是国产动画片~本片采用敦煌壁画的形式~具有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风格。
古代~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波斯商人的骆驼队因遇风沙袭击而迷路~忽然出现一头九色神鹿给他们指点方向。
9 / 11
九色鹿回到林中~听见有人呼救。原来一个弄蛇人在采药时不慎落水。九色鹿忙将他驮上石岸。弄蛇人感恩不尽~九色鹿只求他别将遇见它的事告诉别人~弄蛇人连连答应~还对天起誓。波斯商人到了古国皇宫~与国王谈起沙漠中的奇遇~谁知王后听了~执意要取九色鹿皮做衣裳。国王无奈~张贴布告:捕到九色鹿者给予重赏。弄蛇人见利忘义~向国王告密~并设计将九色鹿引入包围圈。当他假装再次落水~神鹿闻声赶来救他时~守候的武士们就万箭齐发。谁知九色鹿发出神光~利箭都被化为灰烬。九色鹿向国王揭露弄蛇人忘恩负义的丑恶行为~国王深为不安。弄蛇人吓得胆颤心惊~连连后退~跌进深潭淹死~恶人终究得到应有的惩罚。当年看这部片子的时候~从人物形象和用色上都感觉到了一种异域风情~原来此片采用了敦煌壁画的形式~具有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风格。而弄蛇人忘恩负义后的丑恶嘴脸~和九色鹿安详的神态和神圣的威慑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参王国》
小时候看这部动画片~不知为什么总会哭得很厉害……
20世纪90年代经典国产水墨动画片。共52集~故事在东北长白山地区展开。该动画用极具中国特色的水墨画~反映了长白山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风土文化等特征。
就连每一集的标题都很有特色~例如:
10 / 11
第一回 人参国庆典~镇国宝遭劫
第二回 鬼雕王掉包~傻熊罴藏宝
第三回 参娃寻国宝~熊罴耍憨威
第四回 轻信水族国~水陆争斗急
《渔童》
儿时看过的动画中~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部。
背景为八国联军入侵时期~讲述的是一名老渔民在打渔时网上一只绘有可爱渔童图样的宝盆~渔童会在夜间现身~变出许多值钱的明珠~当地霸道的洋人牧师得知后意图染指~伙同官府走狗哄骗不成便意图抢夺~老渔民愤而碎盆~最后渔童现身~将洋人牧师戏耍一番后~又复原了宝盆的故事。
渔童现身时唱的小调我到现在还会哼,v
第五回 毒蛇逞凶顽~参国屡遭难
第六回 小树螨称帅~啄木鸟报恩
11 / 11
作文七:《中国传统文化春节资料》1000字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资料
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尽管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一节日在城市渐渐地失去了原有的韵味,但在农村,这几千年延续的文化仍显示着它的生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中国传统文化春节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资料1
新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节日了。那么,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传说有一个叫“年”的怪物,每当过年的时候“年”就会出来吃人,害命。所以,每当半夜的时候,人们就逃到山上,防着被“年”吃了。
有一年,人们还是像往常一样,爬到山上,可是来了以为老头儿,显得一点儿也不害怕“年”会吃他。可是一位好心的老太太对他说,“快跑吧!‘年’快要来啦!”那个老头儿还在笑。他说“你给我一晚上的时间,我一定会把‘年’赶走的”。于是老太太之间他把红纸贴在门窗上,把灯来开,等着“年”。一看,今年怎么和往年不一样呀,又听到了一阵大响。“年”怪物叫一声,跑了。
大年初一,人们从山上下来,发现村里平安无事,老头把他做的一切全都告诉了村里人。从此,人猛每家过年时都放炮,使灯不
灭,吃饺子。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资料2
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尽管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一节日在城市渐渐地失去了原有的韵味,但在农村,这几千年延续的文化仍显示着它的生命力。那里有小山村的静谧,有黄土地的厚重,有春节神秘温馨的气氛,有严肃庄重的礼仪和浓烈淳厚的人情味。而生活在城市的人则像断了根的浮萍一样在社会中漂流,因此人们心中始终有着一种寻根的冲动。
中国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淳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的功能,一是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二是祭祀,缅怀祖宗之德,承继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三是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责任;四是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感情之波,体味生活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沉淀下厚重的含金的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文化的质是历千年而不变的。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资料]
作文八:《闺秘:春节传统文化资料》1300字
1.“扫尘”的风俗介绍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室外屋内,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干干净净迎新春。“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
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2.贴春联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
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
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
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内战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
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3.春节的来源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
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24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
节”。
山欢水笑普天乐;龙去蛇来遍地春。
山高水远人增志;蛇接龙年地满春。
山蛇起舞云行雨;喜鹊争鸣雪点梅
喜气闹新年千家报喜春风暖蛇岁万户迎春
春来千野绿;蛇舞四时新。春归蛇起舞;福到鸟争鸣。花放山河丽;蛇迎世纪春。花柳春风绿;蛇年瑞气盈。
4.关于年的传说
有关年的来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有
一个叫“年”的妖怪,经常骚乱百姓,杀人放火,无恶不做。百姓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能够侵杀它。就在百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准备举家外迁的时候,有一壮士出现了,他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与“年”同归于尽,以换得百姓的安居乐业。后来,壮士在“年”经常出没的地方与“年”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最后,“年”被杀死,壮士也不幸牺牲。人们为了怀念这位壮士,祝贺获得新生,便在“年”被杀死的这一天举行各种各样盛大的庆祝活动,而且燃放鞭炮,张贴门神对联以驱赶邪恶,并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流传下来,此后,人类便有了“过年”之说。闺秘:春节传统文
化资料
作文九:《春节的传统文化资料详解》2500字
春节的传统文化资料详解
春节可是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了,关于春节的传统文化知识,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相关内容吧!
春节的传统文化资料详解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
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包饺子】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春节的传统文化资料详解]
作文十:《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资料春节》5900字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资料春节
;
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尽管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一节日在城市渐渐地失去了原有的韵味,但在农村,这几千年延续的文化仍显示着它的生命力。那里有小山村的静谧,有黄土地的厚重,有春节神秘温馨的气氛,有严肃庄重的礼仪和浓烈淳厚的人情味。而生活在城市的人则像断了根的浮萍一样在社会中漂流,因此人们心中始终有着一种寻根的冲动。
中国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淳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的功能:一是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二是祭祀,缅怀祖宗之德,承继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三是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责任;四是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感情之波,体味生活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沉淀下厚重的含金
的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文化的质是历千年而不变的。
一、贴春联、门神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
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据传某年春节后乾隆下江南时路过通州小镇(今江苏通州市),想到紫禁城外也有一个通州(今北京通州区),于是出一联让随行大臣们作对: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大臣们无一人对得出来,不料一小侍从平素勤学,眼见满街当铺,当即对出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乾隆大喜,奖其官升三级。
民间有些春联写得也很有意思。如一个鞋店的春联是:前程远大脚跟须站稳,工作浩繁轻重要分清,横批??始于足下。一家理发店的春联是:提起刀人人落发,拉下水个个低头,横批??改头换面。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萘、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阴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南朝梁宗憬《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萘,右郁垄,俗谓门神。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荼、郁垄,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春节风俗
二、贴年画
过年,人们除了贴春联,剪窗花外,还喜爱在客厅里、卧室中挂贴年画。一张张新年画给家家户户平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
随着木版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杨家埠,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
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不过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这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其画构图生动活泼,热闹
非凡。此画曾给鲁迅先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正如他说的那样,这幅寓教于乐的《老鼠娶亲》,不但唤起成年人的兴趣,对儿童的艺术感染更为强烈。
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三、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
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出现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电
话拜年、短信拜年等。
四、放爆竹
古代过年时人们以火烧竹,爆裂发声,用以驱鬼,爆竹一名由此而来。《荆楚岁时记》说: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到后来,由于社会和民俗的进化,爆竹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火药发明以后,从烧竹子发展为用纸筒灌装火药引爆,炸开后响声贯耳,纸屑飞扬,火药香四溢,于是爆竹又叫爆仗。此后人们又用麻茎把爆竹编成串来放,称为编炮。因其声音清脆如鞭响,故也叫鞭炮。在鞭炮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各种花炮乃至烟花。二是爆竹的功能由避邪驱鬼完全转变为节日的吉祥、热闹、喜庆和欢乐。王安石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因此过去老百姓认为不放鞭炮不喝酒就不算过年。
宋朝重爆竹,明清出烟花。明代的烟花制作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从高度、品种到造型都相当不错。明人张时辙在《陈都阃宅看烟花》诗中,对烟花燃放空中的景象作了生动描绘:空中捧出百丝灯,神女新妆五彩明。真有斩蛟动长剑,狂客吹箫过洞庭。
到了清代放烟花的规模更加盛大,工艺和花型变幻精美无比,民间、官府和佛教界逢年过节都要大放烟花,尤以宫廷的烟花最为壮观和盛大。
现在我国的不少城市因安全、噪音和污染等问题而禁放鞭炮,这种风俗只在没有禁放的城市和农村沿袭着。其实,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形式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既然有法必依,对于心中的留恋您就得从方式上想点辙。有的人就比较聪明,弄盘录音带放放,听鞭炮声,或用踩小气球声当鞭炮,有的干脆买几串工艺品鞭炮挂在厅里看,不但安全又一点儿不影响情绪,还给家里另添了几分喜庆!
五、扫尘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六、压岁钱
压岁钱由来已久,古称厌胜钱、压崇钱、押岁钱等,在钱币系列中,它被归为花钱类。早在汉代我国就已出现压岁钱,以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居多,钱的正面多为吉祥文字,如去殃除凶。福山寿海、长命富贵、强身健体等,还有的正面为钱文,背面为祥瑞图案,如北斗七星、龟蛇、老虎、八卦、生肖等纹饰。唐朝时期,宫廷盛行春日散钱,当时人们把春节这天作为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而当时在民间还没有拜年的习俗。宋元以后,春节被定为正月初一,春日散钱习俗就演变为长者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压岁钱》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钱,亦谓之
压岁钱。明清时期,长者用红绳串连着压岁钱送于晚辈。民国时期,方孔圆钱基本取消,长辈则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作为压岁钱,其寓为长命百岁,货币改用纸钞后,长者喜欢选用连号的新纸钞赐于晚辈,有连连好运、连连高升之意,这种送连号钱给晚辈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这就是将连号钱作为压岁钱赐于晚辈的缘由。压岁钱的习俗源远流长,它预示着镇岁、去病、避邪、祈福等,是长者对晚辈的美好祝愿。
七、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
八、祭 祖
华人过节总不会忘记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我们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九、吃年夜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拼、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鲍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古代,过年喝酒,
非常注意酒的品质,有些酒现在已经没有了,只留下许多动人的酒名,如葡萄醅、兰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苏酒等等。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十、包饺子
饺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历代曾叫牢丸、水角、馄饨、饽饽等。后来怎么叫饺子呢?饺的原名叫角,粉角即用面粉做的角,水角指用水煮的角,因北方人发音角饺相似,后来就说成饺子了。三国时《广雅》一书载:馄饨,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这个馄饨就是饺子,偃月就是半月形。唐《酉阳杂俎》已有笼上牢丸蒸饺、汤中牢丸水饺的描述。
今天昌明盛世的饺子更是异彩纷呈。从馅来说,有鸡蓉、鲜虾、什锦、三鲜等上百种;从烹法来说,有汤煮、笼蒸、罐煲、锅贴等各法,速冻饺、即食饺等产品也层出不穷。饺子馆也如雨后春笋遍布神州。京城八大楼之一的鸿兴楼饭庄,一两面能捏成25个小饺子,一个一种味道。西安唐城饺子馆的饺子宴名扬海内外,据说一些老外们吃的时候一边老叫肚子胀一边还拼命往口里塞。沈阳的老边饺子馆因煽锅蒸饺和炝鸡汤煮饺而闻名遐迩。天津清真白记饺子馆和太原认一力饺子馆也为华厦饺子上品,使路人垂涎因而门庭若市。广东粤菜中的鲜虾仁蒸饺有后来居上之势,北方人南下均趋之若鹜。
此外,春节还有蒸年糕,倒贴福字,守岁,迎春,回娘家等习
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