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杨子荣的真人真事》5300字
杨子荣的真人真事
杨子荣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形象通过《林海雪原》的小说、电影、特别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为人们所熟悉。不过,大家认识的杨子荣是小说、电影和舞台上塑造的形象,对现实生活中的杨子荣——当年在东北剿匪战斗中屡建奇功的特级侦察英雄的真实情况,并不是十分了解。
一、杨子荣是山东牟平人,曾在东北闯荡生活了14年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1917年出生在山东省牟平县(现烟台市牟平区)城南一个叫峡河的小山村。父亲杨世恩是个泥瓦匠,母亲宋学芝是个刚强的农村妇女。杨子荣4岁那年,父母曾带着一家老少去东北安东(今辽宁丹东)谋生。但父母一天到晚拼死拼活地干,也难以维持一家人的温饱。没办法,除了父亲和姐姐外,母亲又领着其他孩子回了老家。在老家,母亲省吃俭用地供杨子荣上了几年私塾。
1929年,胶东地区军阀混战,民不聊生,12岁的杨子荣在母亲的安排下,去安东投靠父亲。开始父亲让他去上学。两年后,杨子荣到姐姐做工的缫丝厂干活,以挣钱补贴家用。但是好景不长。杨子荣三年学徒期刚满,厂子裁人,杨子荣被赶出工厂大门。无奈之下,杨子荣就到码头搬木头、扛大包,到鸭绿江江边放木排、当船工。1938年底,他在鞍山千山采矿区找了一份当采矿工的活儿。矿区的活儿也不是好干的,不仅有生命危险,还要常常忍受日本监工的打骂。最让他不能忍受的是,看到日本监工毒打自己的工友。一次,他实在是看不下去,夺过监工的皮鞭,为自己的工友出了气,但他自己也无法在矿山呆下去了,在工友的帮助下,杨子荣逃离了矿山,回到了老家牟平。这一年是1943年春,杨子荣26岁。
从12岁离家算起,杨子荣在东北整整闯荡了14年。这14年,对杨子荣来说,可谓是尝遍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体会了生活的艰难辛劳。但也使他熟悉了东北的风土人情、山情地貌,结交了一大帮穷苦朋友,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这段经历,在他后来参加的剿匪斗争中,可谓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在家乡报名参军,随后开赴东北剿匪
杨子荣回家后,正是家乡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他毅然参加了村里的民兵组织,积极配合正规部队,打击日伪军。
母亲也为他张罗了一门亲事,媳妇是邵家沟一位叫许万亮的姑娘。婚后不久,女儿出世了。女儿的出生,给家庭带来了不少的欢乐,而半年后,女儿的夭折,又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忧伤和痛苦。
1945年9月,日本投降,抗日战争结束。为应对**发动内战
的阴谋,中共中央决定采取“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命令山东立即派主力部队开赴东北,解放被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了十几年的东三省。为贯彻落实这一战略方针,杨子荣所在的胶东地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参军活动,每个县、乡、村都有参军任务,杨子荣的村也不例外。不过报名时没用“杨宗贵”,而是用的“杨子荣”的名字。
参军后,杨子荣被编在胶东军区海军支队,因为岁数大,被安排到炊事班当了一名炊事员。杨子荣虽说不是太情愿,但既然当了兵,就得听从领导的安排。
在进军途中,杨子荣还积极响应部队的号召,每到一个地方,就利用向老乡筹粮、借锅灶等机会,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宣传人民军队的性质,发动青年参军参战。一路上,杨子荣一人就动员了30多人参军,被部队评为“扩军模范”。
1946年1月,杨子荣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党旗下庄严地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三、在杏树底剿匪战斗中,一人劝降400土匪
根据上级指示,杨子荣所在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消灭牡丹江地区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土匪武装,建立人民政权,实行土地改革,发动群众参军参战,支援解放战争。部队进驻海林后,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剿匪战斗。第一阶段,采取集中兵力、分路清剿的办法,先后歼灭了势力最强、威胁最大的郑云峰、马喜山、谢文东等部大股土匪。
看着战友们在前线与敌人拼杀,把杨子荣急坏了,只要有机会,他就趁着往阵地送饭的时候,也拿起枪与战友们一起参加战斗,有时还帮着出出主意、支支招儿。在一次战斗中,一班长负了重伤,不能继续参加战斗。一班是连里的尖刀班,没有个好班长可不行。正当连长为班长的人选犯愁时,指导员一句“你看杨子荣怎么样”,把连长给提醒了。就这样,杨子荣众望所归,当上了一班班长,也遂了自己的心愿。
担任一班班长的杨子荣,如鱼得水,在随后的剿匪战斗中,表现得异常机智勇敢,特别是在杏树底剿匪战斗中,孤身一人,闯入敌阵,硬是把400多土匪给劝降了,堪称剿匪战斗的一个奇迹。
杏树底村是位于牡丹江北部的一个山村,这里集结了从各处逃窜来的土匪400多人,他们凭借村子的有利地形和村周围高大的土墙、坚固的工事,与我剿匪部队对峙,企图负隅顽抗。3月22日,攻打杏树底残匪的战斗打响,杨子荣带领尖刀班冲在最前面。但由于敌人火力太猛,组织了多次进攻,都没有成功。为了尽早结束战斗,减少部队伤亡,指挥部命令炮火支援。几炮
打过去,敌方阵地和村子里立刻浓烟滚滚,也隐约听到村子里妇女小孩的哭喊。如果再打下去,虽然能把土匪消灭掉,但村里的老百姓也将遭受更大的损失。在炮击的间隙,杨子荣一个箭步从沟里钻出来,就挥舞着白毛巾,直奔村里,去劝降土匪。就这样,一场血战被杨子荣的勇敢举动化解了。
杨子荣一人劝降400土匪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部队,部队首长决定让杨子荣到团里做侦察工作,并担任团侦察班班长,杨子荣又有了新的用武之地。随着剿匪斗争的节节胜利,剿匪部队不断发展壮大,杨子荣也由侦察班长升任侦察排长,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四、智擒“座山雕”的经过
经过近一年的剿匪战斗,大股土匪已基本被消灭,但二三十人一伙的小股土匪仍有不少,而且更加隐蔽,更加狡猾,外号叫“座山雕”的土匪就是其中之一。
“座山雕”本名张乐山,原籍山东昌潍,两岁时随堂兄到牡丹江,15岁进山当土匪,18岁便当上了匪首,有50多年的土匪生涯,历经清末、北洋军阀、伪满三个时期。此人老谋深算,诡计多端,在匪徒中颇有声望,内部人称“三爷”。当年,张作霖和日军都曾想消灭他,但都没成。日本投降后,他接受国民党的委任,当上了“国民党东北先遣军第二纵队第二支队司令”。我剿匪部队进驻牡丹江地区后,曾对这股土匪进行多次围剿,消灭了他的大部分人马,只剩下身边二三十个亲信死党,隐蔽在深山老林里,一心等着国民党大军到来。并时常出没山林,抢掠百姓,杀我干部,继续作恶。
按照以往的经验,对这种小股土匪,用大部队围剿是行不通的。团里决定,由杨子荣带领5名侦察员,组成一支剿匪小分队,扮成土匪模样,进山搜寻“座山雕”的匪窝,并待机剿灭。同时,派出部队跟踪配合。
1947年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五,杨子荣一行6人接到命令后,立即出发,向海林北部的密林深处开拔。
杨子荣他们在工棚里一连等了两三天,也不见孟工头的影儿,仅有的一点儿苞米面也吃完了,心里不免有些着急,担心情况是不是有什么变化。正在着急的时候,孟工头回来了,这回他把杨子荣一个人领到了附近的一个屯子,并在屯长家里见了两个人。两人先是一番土匪黑话试探,见杨子荣对答如流,才亮出了真实身份。一位自称姓刘,是“座山雕”的副官,另一位被称为连长,两人表示同意引荐杨子荣等人上山,并说要下山办些酒肉,准备在山上过元宵节,等禀报“三爷”后,再来接他们上山入伙。
两天后,两人如约来到杨子荣他们住的工棚。杨子荣让战士把
两个土匪给绑了,并假意解释说:现在不知道是否是自己人,只好先委屈一下,到了山上再说。两个土匪觉得到了山上自会见分晓,也没太在意,就领着杨子荣他们直奔“威虎山”。
“座山雕”确实真够狡猾的,一路上设了三道哨卡,当初要是派大部队清剿,不论惊动了哪一道哨卡,土匪都能逃得无影无踪。杨子荣他们每过一道哨卡,都由两个土匪上前搭话,然后,把岗哨也一块绑了,一同押上山。过了第三道哨卡不远,就到了“座山雕”的老巢——一座被当地人称做“马架房子”的木棚。
杨子荣命令三个战士在外面看好土匪,他带领另外两个战士冲进棚子,各自占据有利位置,枪口对准土匪。棚子里一共7个土匪,其中一个白头发、黑脸膛、长着一副鹰钩鼻子、留着一把山羊胡子的瘦小老头就是臭名远扬的“座山雕”。杨子荣命令战士把“座山雕”和其他几个土匪一起绑了。
这次剿匪可谓大获全胜,没费一枪一弹,端了土匪的老窝,活捉了阴险狡猾的“座山雕”和土匪13人。
杨子荣活捉“座山雕”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海林镇,当地老百姓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东北日报》以《战斗模范杨子荣等活捉匪首座山雕》为题,进行了报道,称这次剿匪战斗
“以少胜多创造范例”。团里也召开庆功大会,给杨子荣记功,给其他战士也分别记了功。
五、血洒海林,英雄罹难
消灭了“座山雕”,剿匪工作并没有结束。2月20日,也就是活捉“座山雕”的第13天,杨子荣又领了新的任务,踏上了新的剿匪征程,这次是负责清剿在海林北部梨树沟一带活动的漏网残匪。为保险起见,团里决定,由副政委曲波带领30人的小分队,随杨子荣一起进山。
经过几天的侦察,杨子荣和几个侦察员在一个叫闹枝沟的地方,发现了土匪窝藏的地点——一座冒着炊烟的“马架房子”。为了不惊动土匪,在离窝棚三四百米的地方,杨子荣命令侦察员们匍匐前进,慢慢向窝棚靠近。在确定土匪没有发现以后,杨子荣和几个侦察员一齐向房内猛扑过去,大喊一声:“不许动,举起手来!”慌乱中有土匪开始操枪,杨子荣立即扣动匣枪扳机,可能是天气太冷,枪针受冻,枪没有打响,其他战士也立即向屋内射击,也没有打响。这时,从屋里射出一颗子弹,正好打中杨子荣的胸膛,杨子荣晃了几晃,便倒了下去。
听到枪声,随后赶到的小分队,在曲波的指挥下,立即向土匪的窝棚猛烈扫射。土匪在房内也拼命顽抗,向外射击。曲波命令战士爬上房顶,向屋内扔手榴弹,终于把这股顽匪全部消灭。
土匪消灭了,但英雄杨子荣却倒下了,小分队的同志为失去这位英雄的排长、昔日的战友而失声痛哭,纷纷脱帽向英雄致敬。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一天是1947年2月23日。
杨子荣牺牲时年仅30岁,参军只有一年多时间。从1946年2月进驻海林剿匪,他参加大小战斗上百次,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多次立功受奖,并被评为战斗模范。
六、英雄的身后事
杨子荣参军后,就随部队去东北参加了紧张的剿匪战斗,一直没时间给家里写信。家里只知道杨子荣参加了八路军,也不知道到哪去打仗了,更不知道他在部队成了战斗英雄,并且光荣牺牲了,也不知道他用了杨子荣的名字。相反,杨子荣在东北经常化装侦察,扮成土匪的模样,倒给家里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原来,村里一个从东北回来的人,说在牡丹江看到过杨子荣,说他一身土匪打扮,八成是当了土匪了。村里为此取消了杨子荣家的军属待遇,也不再给他家代耕了。杨子荣的母亲宋学芝听说后,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就找村里干部评理。村干部说,人家都看见了还能有假?宋学芝不服,就背上干粮,到区上、到县上、到地区找,终于在1957年1月等来了一张“失踪军人通知书”。通知书上写着:“经审查确认杨宗贵同志为失踪军人,家属仍享受革命军人家属的优待”。1958年11月,政府又根据有关规定,给杨子荣家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看着证书,宋学芝失声痛哭,她哭自己失去的儿子,哭自己终于为儿子洗去了不白之冤。
1966年,宋学芝去世。老人到死也不知道,她天天看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里的英雄杨子荣就是她的亲生儿子。而杨子荣在老家的媳妇许万亮,因为得不到丈夫的消息,又背上土匪家属的黑锅,再加上婚后孩子夭折的痛苦,忧思成疾,在1952年秋天,就带着说不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在海林,海林人民也在为寻找英雄的家乡而奔走。杨子荣是哪里人,烈士纪念碑上没有刻上,《林海雪原》的小说里也没有记载,只知道他是胶东人。《智取威虎山》的样板戏上演后,杨子荣成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英雄,海林人民觉得不把英雄的家乡找到,不仅愧对长眠于地下的英雄,也愧对全国人民。1966年,海林县委组织成立杨子荣情况专门调查小组,赴胶东调查寻找杨子荣的家乡。调查组经过三个多月的走访调查,翻阅了3000多份失踪军人档案,都没有发现与杨子荣相符的人员。第一次调查无功而返。1969年,海林县委与杨子荣生前所在部队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了又一次更大规模的调查。在当时的烟台地委和
文登、荣成、牟平、乳山、海阳县委的大力协助下,经过半年多艰苦细致的调查走访,终于有了结果。最后确认,牟平县峡河村的失踪军人杨宗贵,就是杨子荣。1974年,当一张杨子荣在东北剿匪被评为战斗模范的照片,送到杨子荣的哥哥杨宗福手里时,老人不禁泪流满面,百感交集,失踪多年的弟弟总算有了着落。
杨子荣家乡的干部群众,也为出了这样一个英雄人物而感到无比自豪和荣耀。1991年,中共牟平县委、牟平县人民政府,为纪念这位智勇双全的战斗英雄,在县城中心位置建起了“杨子荣广场”,在城南原烈士参军集合的雷神庙西侧,建起了“杨子荣烈士纪念馆”,让烈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成为激励全县人民永远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
作文二:《真人真事:一个诚信的故事》1400字
学习辅助网 .5730.net
原转发者按:读了这个故事后回首看看周围,这样的人少之又少,从百姓到官员个个是唯利是图,不惜手段的小人。哪里还找得到道义,叹~
哈里斯是美国纽约市一家知名广告公司的高级职员。2010年8月的一天中午,她和朋友在一家餐厅吃饭,中途朋友想出去抽支烟,于是两人一起走出餐厅,站在外边的大街上。
一名流浪汉走近她,嗫嚅地对她自我介绍:“我叫瓦伦丁,今年32岁,失业三年了,只靠乞讨度日。我想说的是,不知您是否愿意帮助我,比如给我一点零钱,让我买点生活必需品。”
流浪汉瓦伦丁
说完后,用期盼的眼神望着哈里斯。
豪爽的哈里斯
看着眼前这名年轻的黑人流浪汉,哈里斯动了恻隐之心,她微笑着对瓦伦丁说:“没问题,我十分愿意帮助你。”就伸进口袋去掏钱,遗憾的是,她身上没有带现金,只带着一张信用卡,这让她有点儿尴尬,她拿着信用卡,不知接下来该怎么办。
瓦伦丁看出了她的难为情,小声说:“如果您相信我,能将这张信用卡借我用吗,” 心地善良的哈里斯想也不想就同意了,随手将信用卡递给瓦伦丁。拿到信用卡后,瓦伦丁并没有马上离开,又小声征求哈里斯:“我除了买些生活必需品外,还能用它再买瓶水吗,”
哈里斯未加思索地说:“完全可以,如果你还需要什么,都可以用卡上的钱去买。” 瓦伦丁拿着那张信用卡离开之后,哈里斯和朋友重新回到了餐厅。但坐下来后不久,哈里斯开始怀疑和后悔,她懊丧地对朋友说:“我的信用卡不仅没有设置密码,里面还有十万美金,那个人一定拿着信用卡跑掉,这下我要倒大霉了。”
朋友也埋怨她说:“你那么随随便便相信一个陌生人。你呀,就是又善良又天真~” 哈里斯再也没心思吃饭了,在朋友付完账后,两人默默走出了餐厅。
令他们意外的是,刚走出餐厅大门,就发现流浪汉瓦伦丁已经等候在外面。他双手将信用卡递给哈里斯,恭敬地将自己消费的数额一一报上:“我一共用卡消费了25美元,买了一些洗漱用品和两瓶水,请您核查一下。”
面对这位诚实守信的流浪汉,哈里斯和朋友在诧异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动,她不由自主抓住瓦伦丁,连连地说:“谢谢您,谢谢您~” 瓦伦丁一脸疑惑,她帮助了我,我应该感谢她才是,她为什么却要感谢我呢, 随后,哈里斯和朋友去了纽约邮报,将她刚刚发生的事告诉了报社。
纽约邮报也被瓦伦丁的诚实感动了,当即予以报道,顿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报社不断接到读者的来信来电,都表示愿意帮助瓦伦丁。得克萨斯州一名商人看了报道后,第二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5730.net
学习辅助网 .5730.net
天就给瓦伦丁汇去了6000美元,以奖赏他的诚实。
更让瓦伦丁惊喜的是,几天后,他又接到威斯康星州航空公司的电话,表示愿意招聘他担任公司的空中服务员,并通知他尽快签订工作协议。沉浸在巨大喜悦中的瓦伦丁感慨万千地说:“从小母亲就教育我,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即使身无分文流落街头,也不能够把诚信丢掉。我之所以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帮助,是因为我始终相信,诚实的人,总必会有好报~”
各位有缘人,我们一生之中其中一样最珍贵的东西,就是我们自己的诚信,切勿为了名利和私欲,将它丢掉。诚信一失,我们很难将它找回来~
——本邮件来自HiNet WebMail ---
学习辅助网 .5730.net 学习路上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5730.net
作文三:《被“真人真事”改写的历史》13400字
作者:周维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06期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639(2014)02-0065-09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晋察冀边区阜平高街村剧团创作的《穷人乐》取得了巨大成功。该剧被晋察冀边区作为“方向”在边区内推广,成为解放区文学中著名的“‘穷人乐’方向”。作为后期解放区文学中较有影响力的文艺思潮,“‘穷人乐’方向”可以用“群众文艺运动”来概括,不过这并没有说明问题的本质,在“穷人乐”为代表的群众文艺运动背后,有一个重要的支撑点,那便是“真人真事”创作。
“穷人乐”成功的经验,是让群众真正成为了“文艺运动”的主角,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一跃成为文艺的创造者(创)和执行者(演)。从理论上讲,普通群众要成为文艺的主角,至少需要两个条件——“权”和“能”。从“权”的角度而言,边区群众成为文艺运动的主角固然受到政治权力的支持,但要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主动权,还必须具有表达和评价的优势,说到底,是要用事实证明群众创作比作家创作更具有优势。从“能”的角度,普通群众要参与创作,首先要克服在知识储备上的种种缺陷——在普通群众知识水平一时无法整体提高的情况下,要使群众创作成为可能,需要提供一种新的创作的可能。这两个问题,在“真人真事”的创作格局中得到了解决:当“真事真事”成为创作的标准,群众的“经验”就成为他们先天的优势,这既克服了创作中“权”的问题,也弥补了作者“能”的问题。在“真人真事”的创作标准下,知识分子的“知识”被消解为纯粹的“工具”,只能充当文艺运动中的“配角”。有了这个基础,群众文艺运动才可能成为事实。
经过“穷人乐”方向的推动,“真人真事”创作在边区成为一种潮流。不过,“真人真事”创作标准并不是在“穷人乐”方向推广后才开始出现的。有意识地使用“真人真事”创作标准的,首先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一部分试图表明立场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创作中用“真人真事”来证明自己“为工农兵服务”的立场①。而后,随着“真人真事”创作被一再提起,它在解放区文学中构成了一个立体体系。它包括三个部分:(1)题材的要求,这是“真人真事”创作的外在表现形式,即写作的题材必须是真人真事;(2)演出的要求,这是“穷人乐”方向所形成的一个传统,即用“真人演真事”;(3)创作的要求,即由真人来决定“真人真事”的艺术形态——这也是“穷人乐”方向所提倡的。由于包含了这三个方面,“真人真事”创作就不仅是群众文艺运动的一部分,也成为解放区文艺创作中一个独特的现象,值得研究和重视。
作为现象的“真人真事”创作,至少有两个问题首先需要探讨:第一,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它为什么受到解放区文艺领导者的高度重视?第二,其对解放区文学(包括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关于这两个问题,已有部分学者进行了解释。有学者认为:“真人真事”创作是创造“典型”的必要途径——这实际已经指出了“真人真事”的理论渊源——左翼文艺运动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具体应用②。也有学者从反思的角度,指出:“‘真人真事’写作本质上是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向工农兵大众的被动归化过程,工农兵型的‘真人真事’写作本质上是工农兵大众对革命意识的主动认同过程。”③这种分析既说明“真人真事”创作在延安造成的影响,也说明了其产生的根源。应该说,不管是提倡还是反思,两种分析都点明了问题的本质,但稍嫌遗憾的地方在于:如果将“真人真事”简单归结为左翼文艺理论的发展,那么它在延安时期发生的变化可能被忽略——而这恰恰是不能忽略的问题;再者,虽然学者们注意到“真人真事”对“知识分子”和“工农兵大众”产生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实现的过程没有得到充分展示,这势必影响我们对这一段历史反思的深刻程度。有鉴于此,本文拟从“题材”、“表演”和“创作”三个层面,对这一现象及其影响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一、知识分子的“摹写”运动:作为题材的“真人真事”
作为题材的“真人真事”,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左翼文学运动当中的“报告文学”创作。对中国左翼报告文学产生重要影响的川口浩,在其《报告文学论》中说:“和他名称一样,报告文学的最大的力点,是在事实的报告。但是,这绝不是和照相机摄取物象一样地,机械地将现实用文字来表现。这,必然的具有一定的目的,和一定的倾向。这种目的和倾向是什么呢?不是别的,这就是社会主义的目的。”④显然,无论是具体做法还是追求的效果,报告文学都可以说是延安“真人真事”创作的先声。“左联”将报告文学作为文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政治目的显而易见:“在某种事件的发生,能有通讯员的赤裸裸的记录,这便可以和我们的政治任务配合起来。”⑤也就是说,报告文学的好处是能直接与政治任务结合起来。报告文学能有这个效果,从实际创作的情形看,其优势大概在两个方面:一是“真实”形成的震撼性。报告文学有“类新闻”的效果,一旦真人真事经过艺术加工被广大读者知晓,其产生的效果往往比“虚构”的文学更有力量。二是能够“及时”反应社会问题,引起读者共鸣。胡风就曾经说:“剧激变化的社会生活使作家除了创作以外还不能不随时用素描或速写来批判地纪录各个角落里发生的社会现象,把具体的实在的样相(认识)传达给读者。”“它的特征是能够把变动的日常事故更迅速地更直接地反映,批判”,“它们不能代替创作,然而却负上了创作所不能够马上负起的任务。”⑥这种评价非常实际,报告文学能够跟踪社会热点,从而更迅速地与大众形成交流,这显然是革命文学应该具有的品质。
解放区文学中提倡作家以“真人真事”为题材,出发点和报告文学是一致的,相对于“虚构文学”,“真人真事”的优点依然在于“真实”的感召性和“及时”的引导性。周扬在谈“真人真事”创作时说:“我们写的真人真事大半是群众中的英雄模范人物和英雄模范事迹,他们本身就是新社会中的典型,就带有教育的意义。”⑦周扬在这里实际谈到了延安时期的“真人真事”与30年代“报告文学”在描写对象上的差别:前者主要歌颂边区的英雄模范人物,后者则主要暴露社会的黑暗面。但两者看待“真人真事”创作的视野是一致的。英雄模范人物在边区产生的初衷,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利用“真人真事”对一般大众产生感召作用;边区英雄模范人物往往伴随着各种群众运动产生,通过宣传英雄模范人物,又及时地向大众传递了社会的最新动向。
虽然“真人真事”创作在“左联”时期和延安时期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但在具体的“生产”当中,两者的差别更值得注意。周扬在谈论延安的“真人真事”创作时还说:“(真人真事创作)是‘文艺座谈会’以后文艺创作上的一个新现象,是文艺工作者走向工农兵,工农兵走向文艺的良好捷径。”⑧通过“真人真事”将作家、工农兵和文艺联系起来,这是30年代左翼文学没有触碰的问题,它可以说是延安“真人真事”创作的特点。
“真人真事”为什么能成为“文艺工作者走向工农兵,工农兵走向文艺的良好捷径”呢?这完全是由其写作对象决定的。30年代“报告文学”创作,虽然作家在创作之初便有一定的倾向性,但报告的对象、报告的内容,包括报告的方式,都是由作家自己决定的——作家所要追求的,是如何获得更加翔实的一手资料。延安的“真人真事”创作则不同,由于对象多是“英雄模范人物和英雄模范事迹”——这些人物已经在边区树立了较为明确的形象,作家在进行“再塑造”时,已经没有太多的空间。因此,延安时期的作家在进行“真人真事”创作时,思考的并不是如何获得一手资料,而是如何把已经“成型”的“真人真事”塑造得更加丰满。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创作状态,其对作家产生的影响自然不同。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待这个问题。30年代的报告文学,由于揭露了许多社会的黑暗面,也由于介绍了不少苏联的见闻,作品在社会上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和社会效应。如《包身工》、《黄包车!黄包车!》、《人在水银中,水银在人体中》、《萍踪忆语》等作品,今天读来依然有扑面而来的震撼力。正是由于作品的现实震撼力,报告文学获得了自身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反观延安时期的“真人真事”创作,如艾青创作的《吴满有》、《养羊英雄刘占海》,丁玲创作的《田保霖——靖边县新城区五乡民办合作社主任》,再如集体创作的《张治国》、《钟万财起家》、《刘胡兰》等作品,它们的影响力都不及当时新闻媒体对这些人物宣传造成的轰动效应。如果说这些作品有什么现实意义,只能说通过文艺的形式,这些英雄模范人物获得了更为广泛和持久的影响力——这是新闻媒体无法实现的效果⑨。可以说,虽然**专门称赞过丁玲的《田保霖》和欧阳山的《活在新社会》⑩,但其出发点主要在于“新文风”,而不是作品本身的现实效应。如果作品本身并不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那么“真人真事”在延安的意义如何理解呢?问题还要回到“文艺工作者走向工农兵,工农兵走向文艺的良好捷径”上来。
由于后文对“工农兵走向文艺”有专门论述,在这里我们就只探讨“真人真事”如何实现了“文艺工作者走向工农兵”的问题。首先,要界定一个词语——“工农兵”。这个在边区被赋予丰富涵义的词语,虽然和“大众”、“平民”有类似之处,但有更加确定的政治内涵。与其特殊的涵义相适应,当它们成为文学表现的对象,也不能简单地、一般地表现,必然有更丰富的审美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讲,《讲话》之后作家创作的“真人真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作家学习表现工农兵的“摹写”运动。
“临摹”是中国书画进行艺术传承和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南宋姜夔在《续书谱》中称:“唯初学书者,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运笔之理,然后可以摹临。”(11)其中道出了“临摹”的重要意义,在于“节度其手”,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和效果,临摹者必须对临摹对象“朝夕谛观,思其运笔之理”。《讲话》之后作家进行的“真人真事”写作之所以称为“摹写”,是因为他们写作的对象——英雄模范——已经在社会上确立了自己的“形象”,作家所能做的——不是“重写”这个形象——而是让这种形象永久地进入艺术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作家如同“初学书者”,必然要“朝夕谛观,思其运笔之理,然后可以摹临”。我们可以通过艾青创作的《吴满有》来说明这个问题。
在《吴满有》的诗歌当中,艾青从9个方面对这位边区最大的生产英雄进行了描写:(1)写你在文化界的欢迎会上;(2)写你的苦日子;(3)写你翻身;(4)写你勤耕种;(5)写你发起来;(6)写你爱边区;(7)写你当了劳动英雄;(8)写你叫大家多生产;(9)写你的欢喜。然而,9个方面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没有超出当时新闻报道对吴满有塑造的范围。在艾青开始酝酿《吴满有》长诗时,吴满有已经是边区家喻户晓的人物。《解放日报》是率先发现这位生产英雄并把他推至政治高峰的媒体(12)。《解放日报》对吴满有的报道在内容上具有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特点。整体性是对其的基本定位,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生产英雄、公民典范和感恩典范。“生产英雄”针对他农业生产的技能以及现实生活的改善;“公民典范”重在报道他响应边区的号召,主动超额缴纳公粮;“感恩典范”则强调他对于党、对于革命——特别对于**(这对整风非常重要)的感恩之心。阶段性是指在吴满有成为典范后,利用吴满有的声望,根据现实需要对他进行新的塑造,譬如将他塑造为拥军典范。无论是整体塑造还是阶段塑造的内容,都能在长诗《吴满有》中找到影子,而诗歌对吴满有的塑造也未超出这个范围,并没有进行新的创造。
在形式上,媒体对吴满有的报道常常用到对比叙事的方法,这种叙事方式在诗歌中也延续了下来。譬如,在报道《忘不了革命好处的人》中,有一长段其身世的介绍:“把十一岁的女儿,换得了二十四元的代价,卖给一个姓张的做童养媳了,但还是顾不上吃,又把三岁的女儿,向一个姓曹的人家,换得了五升粗粮。”“为了缴不出‘维持费’,吴满有被带到荒山里‘狠狠的揍了一顿’。”这种生活在革命后发生改善,吴满有感叹道:“妈的,穷人也有翻身的一天。”(13)这些“苦日子”和“翻身”的情景,在艾青的诗歌中也能看到。包括报道使用的语言方式,在诗歌中也能很明显地感受到。改版后的《解放日报》在文风上发生了改变,在对吴满有的报道上,大量使用了民间口语,在讲述各种道理时也务求通俗易懂,这一点在诗歌《吴满有》的标题中,我们都能明显看到对这种文风的接受。
在长诗《吴满有》发表的时候,艾青还特别增加了描述写作过程的“附记”,再现了自己创作完成后向吴满有读诗征求意见的情景。在这个“附记”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明确感受到这是个“摹写”的过程:艾青逐字逐句向吴满有征求修改意见,其本质便是知识分子对现实生活中工农兵的“摹写”。在摹写过程中,知识分子并没有塑造的主动权,他们必须向工农兵学习;而如果联系到《解放日报》对吴满有的先行塑造,在艾青现实摹写的过程中,必然包含对被党塑造过的“工农兵”形象的摹写。说到底,它是知识分子对党的政策的“摹写”。正如姜夔所言,摹写的作用在于“节度其手”,在经过一个个“真人真事”的摹写之后,延安作家最终才能成为合格的“文艺工作者”。
周扬所说“文艺工作者走向工农兵”,其实就是一个“摹写”的过程。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明白让作家对英雄模范“二度创作”的意义所在,也才能体会它与30年代同样强调“真人真事”的报告文学的本质差别。
二、“真人演真事”:革命群众的自我塑造
在解放区兴起“真人真事”创作中,一个重要的方向是“真人演真事”。譬如在“穷人乐”创演中,英雄人物陈福全就是“真人演真事”。而在《晋察冀日报》关于“穷人乐”方向的社论中,这种做法显然也是值得推广的经验之一。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考察“穷人乐”演出成功后的边区群众文艺运动,“真人演真事”的事迹屡见不鲜。譬如,1944年12月9日,阜平县著名劳动英雄胡顺义亲自登台演出话剧《胡顺义》;1944年12月31日,行唐县荣军模范、民兵英雄康福山家乡的村剧团自编自演反映互助合作的戏剧《大拨工》;1945年,定唐县游击区东下素村自编自演了《血债》(14)。这些还只是有记录的“真人演真事”,如果考虑到“穷人乐”方向树立后蓬勃发展的乡村戏剧,这种做法存在的数量会更大。
“真人演真事”作为“穷人乐”方向的重要内容被推广,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权宜之举——乡村剧团演员缺乏,很多时候“演员扮演别人,总是演不像”,而戏剧表现的对象又是观众熟悉的“真人真事”,因此对演员的要求比虚构作品其实更高。这种条件下,“真人演真事”就成为解决演员问题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戏剧运动史上,“真人演真事”的例子并不鲜见,在戏剧环境极度恶劣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苏区时期,由于戏剧人才奇缺,自己扮演自己的现象就曾发生过:苏区时期排演的《庐山之雪》,就采用了“兵演兵、将演将”的演出方式,军团的主要首长都登台演出,除敌方阵营由罗瑞卿演**,童小鹏演宋美龄,李卓然演德国顾问外,我方阵营都按实际的职位“将演将”:军团政委聂荣臻演红军政委,军团长**演红军司令员,军团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演红军政治部主任(15)。从发展群众文艺运动的角度,“真人演真事”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剧场效果:当观众看到熟悉的事件、熟悉的人物和熟悉的演员,就更容易参与到戏剧当中。从传播的角度,这更有利于戏剧内容的传播。
不过从“真人演真事”在边区发展的实际情形看,权宜之举绝非问题的全部。“真人演真事”发展到后期,俨然成为群众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譬如,进入解放战争后,晋察冀野战军普遍开展“兵演兵”活动,战士们创作、演出大量生动活泼短小精悍的快板剧、小节目。67军某旅战士创作的《张金剑入党》、《一块白洋》(表现不搜俘虏腰包)、《团结爱兵》等快板剧,收到很好的效果。“兵演兵”成为活跃连队生活、战士进行自我教育的有力武器。专业文艺工作者深入连队,开展“兵演兵”运动,也从群众创作中吸收营养(16)。“兵演兵”能成为战士自我教育的有力武器,除了戏剧所表现的内容与部队日常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它将戏剧当作一种公共媒介,纳入了部队日常教育的惩戒系统。譬如,晋察冀野战军63军编排的《马鸿文的疙瘩解开了》,描写马鸿文怕艰苦想离队,经过帮助提高了觉悟,改正了错误思想的过程(17)。该剧采用了“真人演真事”的方法,马鸿文出演马鸿文,可以想象,虽然剧中的马鸿文是思想转变、改正错误的典型,但上演过程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马鸿文必然是某种惩戒,毕竟他要将曾经的错误公之于众,而且还要重新示范。这样的做法必然会产生教育意义。当然有惩罚自然也会有弘扬,在表现英雄人物的“真人演真事”中,演出者除了获得荣誉,也为所有士兵树立了“兵”的楷模。肖向荣曾经就部队的文艺工作专业谈到“演兵”的问题,认为“演兵”重要的是创作演出上的表演问题,是对导演、演员和所有演出工作的同志,同时也是对所有搞创作的同志提出的。在部队中做这些工作的同志,都是把自己的研究主要地放到如何来表现兵的方面,创造真正符合军队的情感和军人姿态的军队形式和军队作风。这里,他特别强调了“创造真正符合于军队的情感和军人姿态的军队形式和军队作风”(18),也就是说“演兵”也是一种再创作,他是要将理想状态的“军人情感”和“军人姿态”演给广大官兵,为官兵树立一个楷模。
如果将“兵演兵”的例子还原到“真人演真事”当中,这种群众文艺运动的惩戒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譬如根据真人真事创作演出的《钟万财起家》,让钟万财演“二流子转变”的过程,其实和在群众大会上亮相并没有本质的不同。不过,从戏剧编剧的情况看,它利用了转变后回忆的叙述形式,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惩戒的残酷性,让群众更乐于接受这种说教的方式。而表现正面人物的作品,如《穷人乐》中的陈福全、《张治国》中的张治国、《胡顺义》中的胡顺义,正面示范的作用则更加明显。
其实,不管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真人演真事”都是边区革命群众自我塑造的行为,它不仅是对观众的塑造,参与其中的演员也得到了一种塑造。对观众的塑造比较好理解,那便是通过“真人演真事”非常具体地在观众中确立了一种道德观和价值观;不过,这种示范作用还不足以说明“真人演真事”的精髓:“真人演真事”的过程,也是对参与演出者的一种自我塑造,其结果便是将“真人”的示范性推进到更具体的日常细节。
司达克·杨在《表演艺术论》中说:“各种艺术都是一种演释的形式,某种东西就被它表现于另外的条件中,正如柏拉图(Plato)所说的,某种前所未有的东西就出现了。表演是把那直接从生活上或从那已由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思想和动作的戏剧上得来的事实,在人本身——这种条件中演释出。”(19)在这个“演释”的过程中,不仅“真人真事”被传播出去,“真人”的情感和身体也得到了充分的塑造,它使革命的价值和道德直接进入到人的肉体当中。我们可以用《穷人乐》演出中的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在《晋察冀日报》刊发的《沿着“穷人乐”的方向发展群众文艺运动》社论中,有很多表演的细节值得玩味和思考:
陈亲自上演之后,排戏场里空气为之一变,动作自然亲切,鼓励了大家自己演自己,这一来,许多新的创造就出现了。比如,开头,演员的说话,动作表现不自然,常忘台词,戏剧里所需要表演的“过程”,像演春天挨饿的情形,演员却愉快地说着这些事,忘记了当时的情形。但排上一两回,帮助排戏的同志再一启发,群众重新回到自己所经历的生活中,丰富生动的语言就涌现了,劳动动作也很自然了……在排演中央军南退时,帮助排戏的同志想用话剧形式来演,群众却提出,要唱他们刚刚学会的关于中央军退却的歌子,他们说:到吃紧的地方,说话没劲,非唱歌不行,这样演来,既省了许多麻烦,又非常动人。群众就是这样从生活的经验中,来选择了适合于表现生活的各种艺术形式,使“穷人乐”一剧,成了话剧,舞蹈,唱歌,快板等的综合形式。(20)
在这里有两处讲到表演和生活的差别:一处是表演春天挨饿的情形,一处是表现中央军南退。表现“春天挨饿”的情节,亲身经历的农民竟然进入不了演出的状态,其原因不是农民不会表演,而是随着叙述语境的变化,“真”也发生了变化:在农民心目中,“春天挨饿”可能就是日常生活,并没有太多的创伤和仇恨,而在戏剧中,它却是表现农民受压迫和剥削的“苦戏”,只有表现出痛苦和仇恨才算是“真实”。在这个排演的过程中,农民至少学会了释放情感的时机和方法,这是不参与演出的人难以切身体会的。在表现“中央军南退”的部分,这种宏大叙事对于百姓并没有太多感触,他们要用“唱歌”来表现“吃紧”的地方,看似自主的选择,其实少不了导演的启发——这是情节的高潮部分——而农民不过是嫁接了自己的情感方式而已。如此,个人情感再一次与宏大叙事结合在一起。这样的例子在“真人演真事”中不胜枚举:那些被塑造出来的基层英雄模范,其性格特征并不完全与革命需要吻合,而通过“真人演真事”,他们的“精气神”就符合了革命的标准,其返回日常生活,就会成为更加合格的“模范”。
“真人演真事”的这种影响力,在土改运动中的诉苦会上得到充分的表现。在土改之初,诉苦会往往开得并不成功,其原因除了农村的土地矛盾和阶级矛盾是否如此尖锐外,农民不能自觉地将自己的生活纳入“革命叙事”也是问题的关键:有的曾经受到过地主的压迫和剥削,但自己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还有的在诉苦中需要流露情绪的地方,并没有流露情绪,这样的诉苦就很难有感染力。而经过一场场的“真人演真事”后,后期的土改诉苦会就不再是这种场面:
在竞相诉苦,哭声一片,怒吼连连,群情激愤的时候,人们情绪相互感染,不断升温,再有一些“勇敢份子”大胆出手,还甚么事情不会发生呢?这时的人们实际上是进入了一种特定的剧场,主演们的表演感染着所有的人,人人(除了被斗者)都投入到剧情中,互相感染着,激励着,仇恨开始迭加,愤怒自然升级,群体一致的行动,高昂的情绪赋予了人们表演的“正当性”,驱使着人们做出平时根本无法想象的恐怖之举,剧场效应使得参与者不知不觉中步入了带有血腥味的狂欢。(21)
到了这种境界的时候,一个“革命群众”才算真正塑造成功了。
三、“真人真事”创作:被提升的“经验”
在“‘穷人乐’方向”中,群众自主创作被置于重要的地位。《晋察冀日报》关于《沿着“穷人乐”的方向发展群众文艺运动》的社论,关于《穷人乐》特点和优点的三点概括,最核心的要素还是让群众成为创作的主角——工农兵走进文艺。《穷人乐》的成功,在于它实现了“工农兵走向文艺”的可能性。在其成功的经验中,有一些是技术的环节,譬如“创作与演出”的结合,这种做法使不具备创作技能的“工农兵”能更直接地参与到创作当中;有一些则属于勇气的问题,譬如确定“穷人乐”主题,周富德力排众议,主张排演这个主题——这显然是勇气问题——让工农兵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在关于戏剧的主题和内容的选择上,高街村农民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是“勇气”的问题。所以说,“穷人乐”的示范作用,在于它用实际行动克服了工农兵创作中的“技术”和“勇气”问题,从而使“工农兵走向文艺”成为可能。
不可否认,《穷人乐》开启的群众文艺运动有其示范的意义和价值,工农兵也的确有参与创作的必要和意义,但当这种创作方式被当作政权的一种“方向”推广时,其背后的深意更值得深入挖掘。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要鼓励群众创作的勇气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思考的是,为什么群众没有创作的勇气呢?
群众没有创作的勇气,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掌握文学技能,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受制于“知识特权”。由于不具备文学技能,群众没有办法参与到文学创作中,也不敢对创作的过程指手画脚;而受制于“知识特权”,他们不仅无法参与创作,甚至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譬如“什么主题最能表达他们的心声”,这本该他们自己做主的问题,他们却不能也不敢表达。所以说,鼓励群众创作——让工农兵走进文艺,对于打破“知识特权”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穷人乐”方向的经验推广中,字里行间,鼓励群众创作并不在于仅仅打破“知识特权”,也有群众理所当然成为创作主角的意思。我们能够理解,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旗帜树立后,提升工农兵在文艺创作中的地位得到了政权的支持,但问题在于:即使工农兵在政治上获得了创作的权威性,但在文学技能缺陷真正克服之前,他们并不能在创作中确立自己的权威性——相反,会造成文艺的混乱。
在这样的背景下,“真人真事”的深意便凸显了出来。“真人真事”的重要作用在于消解作家“虚构”的权力——实际消解了作家“创造”的权力。失去虚构能力和权力的作家,只能成为现实生活的附庸——只能向工农兵学习。相应地,在“真人真事”的旗帜下,由于个人经验被提升,工农兵即使不具备创作能力,也能成为创作过程中的主导者。正是因为“真人真事”成为解放区文学中的一种创作法则,我们才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作家在创作中,一定要征求当事者的意见。这不是作家们故作姿态,如果他们的作品不能得到“真人”的认可,整个作品就不成功。有“真人真事”的法则作为后盾,“穷人乐”方向在鼓励群众创作上就显得理直气壮。试想,如果群众都敢于创作了,专业作家岂不只有改弦易辙?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由于“真人真事”创作长时间地推广,作家们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有一些这样的作品,太被真人真事所局限了。事件不敢集中,情节不敢虚构,人物不敢放笔描写,于是整个的作品,苦于主题分散,结构平直,人物不够突出,高潮好像也高不起来。有的戏也大胆加了一些作者所假想的东西,但又遭到那位“真人”的抗议,说加的不是“真事”,甚至还有的“真人”,索性排斥了作家,自己写剧本了,这使作者十分苦恼。(22)
当作家的“虚构”权力被消解之后,解放区的文艺是否就进入到完全“纪实”的时代了呢?或者说,作家可不可能在纯粹的“真人真事”中获得一种超越的可能性呢?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考察“真人真事”创作与后期解放区文学走向之间联系的重要维度。在理论上讲,即使作家的“虚构”权力被消解,在众多的“真人真事”中,作家依然可能从现实中脱颖而出。但很可惜,在后期解放区文学中,我们并没有看到这样的作品。不仅如此,从今天的角度审视后期延安文学,其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真实性”,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不仅作家在“真人真事”当中失去了升华的力量,而且整个文学的“真实性”也成为怀疑的对象呢?我们不能不对“真人真事”做更深刻的认知。
问题的症结在于:“真人真事”瓦解了作家虚构的权力,但并没有瓦解“真人”虚构的权力。“真人”既可以在“真人真事”创作中自我美化,还拥有了在创作中虚构历史的权力。很多作家在进行“真人真事”创作中,都记录了“当事人”修改的细节。譬如,吴满有不满艾青说他是“老来红”,要求改成“劳动英雄”;李国瑞不满写他受到批评后“悲观失望”,而要求改为“不服气”(23)。这些改动,当事人显然有自我美化的意图,作为底层农民,为了表现自己的美好形象,自觉向政治潮流靠拢是必然的选择,而“真人真事”创作显然赋予了他们虚构自己的权力。也正是这个原因,在“真人真事”创作中,即使作家有意与创作潮流拉开距离,实际上也不可能行得通。而在“真人”创作——群众创作当中,又不乏虚构的例证。周而复在《边区的群众文艺运动》中回忆“真人真事”创作时说,由于真人真事运动的开展,群众创作获得了发展的机会。群众创作注重作品的真实性:“内容多半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有时甚至把真人真事编排到创作里去,从而不写虚无的故事。”“但也有时候,不完全根据真事和真人,而加上和综合一些别的地方的人和事,这样,又丰富了作品内容的典型性。”(24)韩塞在回忆平山县柴庄村剧团在编排《穷人翻身》时披露了这样的史实:“用的是真人真事,村里的受苦人,争着把自己难忘的苦水编上去,他们编了一个假名字的人,把大伙的事凑在他身上,让他从苦到乐生活下来。”(25)这里提到一种特殊的虚构方式,将“真事”拼贴在一起,这种做法看似每一个事件都“真实”,但当众多事件经某种逻辑成为叙事,虚构也就产生了。譬如《穷人乐》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戏剧最终反映了穷人翻身的故事,但如果从纯粹真实的角度来考察,至少有两个方面值得玩味:第一,如果仅仅从“真人真事”的角度进行编剧,高街村的故事可以形成“翻身”的效果,也可以不如此——这不仅因为生活的多面性,而且还存在叙事角度和方式的问题;第二,当众多反映旧社会苦的事例组合在一起,势必改变当时乡村阶级矛盾的事实,这是否符合现实主义的精神也值得推敲。所以说,“真人真事”并不一定就代表了客观和真实——“真实”只能表现在一定的层面上,并不存在绝对的“真实”。群众创作的作品,之所以没有形成丰富的效果,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能够获得创作权力的群众,本身已经在革命运动中选择了进步的立场,他们必然将笔调顺应到革命需要的路线上。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真人真事”成为一个有力的武器,在某种程度上主导了后期解放区文学的走向。
①譬如艾青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创作的《吴满有》、《养羊英雄刘占海》,丁玲创作的《田保霖——靖边县新城区五乡民办合作社主任》,这些创作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②张真:《从真人真事提高到典型——学习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札记》,《中国戏剧》1958年第24期。
③郭国昌:《“真人真事”写作与解放区文学生产体制的建立》,《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④川口浩:《报告文学论》,王荣纲编:《报告文学研究资料选编》下册,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185页。
⑤《文艺大众化问题座谈会》,《大众文艺》第2卷第3期。
⑥胡风:《关于速写及其它》,《胡风选集》第1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98页。
⑦⑧周扬:《谈文艺问题》,《周扬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502,502页。
⑨“真人真事”的戏剧作品可能扩大了英雄模范人物的传播途径,它可以让不认识字的农民了解英雄模范人物,同时也制造了英雄模范人物的轰动效应,但这种影响还是不如英雄大会的影响力大。
⑩《致丁玲、欧阳山》,《**文艺论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285页。
(11)姜夔:《续书谱》,《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第813册,第559页。
(12)在艾青创作《吴满有》之前,《解放日报》对吴满有的报道主要如下:1942年4月30日发表了人物通讯《模范农村劳动英雄吴满有——连年开荒收粮特多 影响群众积极春耕》,塑造了吴勤劳致富、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上交公粮的形象,也充分表述了贫苦大众土改后对共产党的拥戴之情。同日,还发表社论《边区农民向吴满有看齐》和莫艾采写的通讯《模范英雄吴满有是怎样发现的》。同年5月5日,刊发《政府号召边区农民向吴满有看齐》和《忘不了革命好处的人》等报道和通讯。同年5月6日,刊发《吴满有——模范公民》,号召整个解放区向吴满有学习。同年10月29日,刊发《今年丰收吴满有特别好》的消息。1943年1月8日,报纸刊发《劳动英雄吴满有计划今年扩大生产种地八十五垧努力发展副业勤锄草多施肥增产粮十余石》。同年1月11日,该报再次刊发《开展吴满有运动》的社论。同年1月26日,又刊发《吴满有捐款劳军积极领导优抗工作》。通过这些社论和消息,吴满有在边区已经形成了较为清晰的公众形象。
(13)《解放日报》1942年5月5日。
(14)张学新:《晋察冀文艺运动大事记(1937.7—1948.12)》,《新文学史料》1986年第3期。
(15)左莱、梁化群:《苏区“红色戏剧”史话》,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第31页。
(16)张学新:《晋察冀文艺运动大事记(1937.7—1948.12)》,《新文学史料》1986年第4期。
(17)张洪轩、韩荣实、姜坦:《从前哨剧社到六十三军文工团》,《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选编·解放战争时期》下册,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第844—845页。
(18)肖向荣:《部队的文艺工作应该为兵服务》,《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选编·解放战争时期》下册,第474页。
(19)[法]司达克·杨著,章泯译:《表演艺术论》,上海:上海杂志公司,1939年,第1页。
(20)《穷人乐》,大连:大连大众书店,1946年,第100—101页。
(21)张鸣:《动员结构与运动模式——华北地区土地改革运动的政治运作(1946-1949)》,《二十一世纪》(网络版)2003年6月30日。
(22)张真:《从真人真事提高到典型——学习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札记》,《中国戏剧》1958年第24期。
(23)杜烽:《〈李国瑞〉写作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选编·抗日战争时期》第2册,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第174页。
(24)周而复:《边区的群众文艺运动》,《群众》第10卷第3、4期(1945年2月26日)。
(25)韩塞:《回忆抗敌剧社与晋察冀边区戏剧运动》,《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选编·抗日战争时期》第2册,第81页。
作者介绍:周维东,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成都 610064
作文四:《一个感人的保险真人真事》1000字
一个感人的保险真人真事
我是一个初三的学生,或许你们会说我的阅历不足,可是在政治这门课上,我学到的是要全面的看问题,分析客观与主观。我说个例子吧
我的爸爸是一个外资企业的经理,也是全家的家庭支柱。妈妈是一个典型的家庭主妇(大学毕业,平时就写些东西不工作),我们一家的条件或许可以说是中上层了。这样的家庭或许就是你们每个业务员最希望了解的家庭,可是开始我的家庭一直在拒绝这些人,甚至是侮辱。直到11岁那天,我爸爸的一个得力的助手也是好朋友付叔叔因为骨髓癌死了,我们都住在一个高级住宅小区,作为家庭的支柱,因为他的离去家庭完全陷入困境,虽然公司给了他们家20万做为补偿,可是那些仅仅能支柱他们两年的房产业务,所以他们不得不把他们家的车和房子全卖了,住进了一个平常的小区,他才26岁。我爸爸一下就忧伤了不少,在此期间,一个以前的代理人再次进入我的家庭,我爸爸接受了,我爸爸给自己设计了一个身价120万和养老,然后给我妈妈也买了大病和养老,给我买了少儿的保险和健康的(那时候好像我买不了养老的),每年爸爸都要给保险公司交20多万,这些钱真的对我们家来说算不上太多,可是前天当保险公司将120万送到我们家的时候,还告诉我们以后的钱都不用交了,我看见妈妈哭了,比爸爸在车祸那天哭的还狠,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对于付叔叔的一家来说,我们不用去卖车卖房了,爸爸已经吧一切都在生前给我们准备好了。爸爸走了一个多月了,妈妈告诉我,让我别伤心,爸爸走了,永远回不来了,可是爸爸把一生都给了我们了,或许可以说,爸爸永远还在我们身边,或许我没有妈妈的感受深,我写不出妈妈的感受,可是看见妈妈对着那个代理人哭的那刻,我知道,保险没有骗人根本不是以前我们家理解那样,现在想想,那个代理人离我家起码需要坐2个小时的车程才能到,可是之前在两年里他平均一个月联系我们家一次,在我们接受保险却未买保险之前他平均一星期来我们家一次,又坚持了两个月,买了后每次过节或爸妈我生日也会来我们家看看或短信,坚持到现在已经9年了,现在妈妈也跟我说过,很对不起那个代理人,因为我们家以前就没过于重视过他,只是应付而过,买保险也就是爸爸一时的紧张,家里也不缺这个钱,可是现在,妈妈说,实在是顾与面子,在那个代理人送钱来的时候,妈妈真的想跪下来了~~~~~~文章是妈妈看着我写的,妈妈哭了,我也哭了,我没了爸爸,可是爸爸留下的,是全部,是他永远的灵魂陪伴,再次我也和妈妈,谢谢那个代理人,我要为那些负责的代理人说声谢谢!
作文五:《真人真事: 一个诚信的故事》1200字
真人真事: 一个诚信的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后回首看看周围的强国~这样的人少之又
少~从百姓到官员个个是唯利是图~不惜手段的小人。哪
里还找得到道义~叹:
哈里斯是美国纽约市一家知名广告公司的高级职员。2010年8月的一天中午,她和朋友在一家餐厅吃饭,中途朋友想出去抽支烟,于是两人一起走出餐厅,站在外边的大街上。
一名流浪汉走引她,嗫嚅地对她自我介绍:“我叫瓦伦丁,今年32岁,失业三年了,只靠乞讨度日。我想说的是,不知您是否愿意帮助我,比如给我一点零钱,让我买点生活必需品。”
流浪汉瓦伦丁
说完后,用期盼的眼神望着哈里斯。
豪爽的哈里斯
看着眼前这名年轻的黑人流浪汉,哈里斯动了恻隐之心,她微笑着对瓦伦丁说:“没问题,我十分愿意帮助你。”就伸进口袋去掏钱,遗憾的是,她身上没有带现金,只带着一张信用卡,这让她有点尴尬,她拿着信用卡,不知接下来该怎么办。
瓦伦丁看出了她的难为情,小声说:“如果您相信我,能将这张信用卡借我用吗,” 心地善良的哈里斯想也不想便同意了,随手将信用卡递给瓦伦丁。拿到信用卡后,瓦伦丁并没有马上离开,又小声征求哈里斯:“我除了买些生活必需品外,还能用它再买支水吗,”
哈里斯未加思索地说:“完全可以,如果你还需要什么,都可以用卡上的钱去买。” 瓦伦丁拿着那张信用卡离开之后,哈里斯和朋友重新回到了餐厅。但当坐下来后不久,哈里斯开始怀疑和后悔,她懊丧地对朋友说:“我的信用卡不仅没有设置密码,里面还有十万美金,那个人一定拿着信用卡跑掉,这下我要倒大霉了。”
朋友也埋怨她说:“你那么随随便便相信一个陌生人。你呀,就是又善良又天真呀~” 哈里斯再也没心思吃饭了,在朋友付完账后,两人默默走出了餐厅。
令他们意外的是,刚走出餐厅大门,就发现流浪汉瓦伦丁已经等候在外面,他双手将信用卡递给哈里斯,恭敬地将自己消费的数额一一报上:“我一共享卡消费了25美元,买了一些洗漱用品和两樽水,请您核查一下。”
面对这位诚实守信的流浪汉,哈里斯和朋友在诧异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动,她不由自主抓住瓦伦丁,连连地说:“谢谢您,谢谢您~” 瓦伦丁一脸疑惑,她帮助了我,我应该感谢她才是,她为什么却要感谢我呢, 随后,哈里斯和朋友去了纽约邮报,将她刚刚发生的事告诉了报社。
纽约邮报也被瓦伦丁的诚实感动了,当即予以报道,顿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报社不断接到读者的来信来电,都表示愿意帮助瓦伦丁。得克萨斯州一名商人看了报道后,便于第二天给瓦伦丁汇去了6000美元,以奖赏他的诚实。
更让瓦伦丁惊喜的是,几天后,他又接到威斯康星州航空公司的电话,表示愿意招聘他担任公司的空中服务员,并通知他尽快签订工作协议。沉浸在巨大喜悦中的瓦伦丁感慨万千地说:“从小母亲就教育我,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即使身无分文流落街头,也不能够把诚信丢掉。我之所以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帮助,是因为我始终相信,诚实的人,总必会有好报~”
各位有缘人,我们一生之中其中一样最珍贵的东西,便是我们自己的诚信,切勿为了名利和私欲,将它丢掉。诚信一失,我们很难将它找回来~
--- 本邮件来自HiNet WebMail ---
作文六:《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2900字
《忠犬八公的故事》韩国电影,人与狗的故事
《马利和我1》《马利和我2》人和动物的故事
《弱点》美国橄榄球的故事,励志
《美丽心灵》高智商数学家与心理疾病和平相处解答了数学难题从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故事,很感人,强推(与这部电影有缘哦)
《触不可及Untouchables》 法国的一部电影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很不错的
最新的是《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惊天大贼王》香港老片,以当年张子强惊天大案为背景改编
《破豪》香港老片,以大毒枭的故事改编
《黑鹰坠落》索马里
《恐怖系统 》 Ils (2006)6.5 这可是真人真事改编的恐怖片
导演:夏维尔·博鲁 主演:奥利维亚·波纳梅 Adriana Mocca 米切尔·科恩 ...
年轻的小说家卢卡斯和妻子大学教授克莱门汀再也不能忍受法国嘈杂纷乱的环境,决定到罗马尼亚定居。他们在名城布加勒斯特的郊外看中一座置闲已久的小别墅,准备在这里过上向往已久的平静生活。然而在一个晚上,风雨大作,整个房子都开始颤动,电话铃声不停地响...
《战争之王》尼古拉斯凯奇主演
《一个都不能少》中国本土特色
《沙漠之花》电影根据出生在索马里的黑人模特华莉丝·迪里的自传畅销书改编,导演为雪瑞·霍尔曼。华莉丝从索马里沙漠中走出到成为世界顶级名模,是一个勇于反抗命运的女性 《风雨哈佛路》一个女孩把握自己的命运,曾经央视一套放过
《拯救瑞恩》战争浓缩的患难之交
《色戒》是根据事实写小说,根据小说拍电影
《坚强的心》安吉丽娜朱莉主演
《因父之名》
这部由英国著名男演员丹尼尔·戴·路易斯主演的经典传世之作根据格里·康伦感人至深的回忆录《证明无罪》改编,以爱尔兰共和军和英国当年的暴力对抗为背景,将英国现代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真实事件公之于众,重点刻画了男主角格里为求公正所做的斗争以及他和父亲之间深厚的感情。
《肖申克的救赎》逃狱
根据美国华人真实故事改编的《决胜21点》
美国证券经纪人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主演威尔史密斯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猫鼠游戏也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 《刺杀肯尼迪》《费城故事》
《杀戮时刻》,讲述白人律师为激情杀人的黑人被告辩护的故事
《民事诉讼》,Civil Action,也是根据真事改编,律师为居民起诉化工厂污染的故事。
《一级谋杀》,同样根据美国四十年代真实事件改编,讲一个初出茅庐的律师为一个由于 被政府囚禁在地牢里三年而精神失常愤而杀人的被告辩护。电影的结局比较悲情,胜诉之 后被告却在狱中死去,但美国因之废除了不人道的solitary confinement制度。
《造雨人》,这个要赞一下。为贫苦人起诉保险公司的的故事,也是真事改编,拍教父的 大卫·科波拉导演,马克·达蒙小sg以及friends里那个很著名的那个矮子主演,后者的 表演非常到位,结局设计得也很不俗,推荐!
《永不妥协》,也是为因污染而导致白血病的居民起诉化工厂的故事,茱莉亚罗伯茨主演 ,很值得一看,仅仅是黄色画面的西部风情就很赏心悦目
《难忘泰坦》又名:《热血强人》/《光辉岁月》/《冲锋陷阵》(Remember the Titans 主演:丹泽尔·华盛顿。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1971年黑人橄榄球教练赫尔曼·布恩冲破种族歧视,带领黑白球员组成的队伍打开胜利之门。因为中国队冲击2002年世界杯时,米卢指定球员观看此片而在中国声名大躁。
《真情电波》 主演:小古巴·古丁 题材源于1996年美国《体育画报》杂志上的专栏文章,作者加里·史密斯报道了这宗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发人深省的真实故事。描述智障黑人少年与白人橄榄球教练间真挚友谊的力作。细腻的情感主线、种族矛盾的时代背景、实力派明星的倾情演绎,使之成为橄榄球电影的佳作
《The great raid》说的是二战时期美军与菲律宾游击队共同营救美国战俘的真实故事 《卢旺达饭店》1994年4月6日,一架载着卢旺达胡图族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的座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上空被火箭击落,两国元首同时罹难。这引发了卢旺达胡图族与图西族一场规模空前的武装冲突和部族大屠杀,100天的大屠杀里有近100万卢旺达人死在弯刀,锄头,棍棒和火器之下,一半多的图西族人口被灭绝。米勒?科林斯饭店经理保罗?鲁塞萨巴吉那用金钱和智慧,在大屠杀中艰难挽救了近千名同胞的生命
《黑影坠落》 摩加迪沙之战是美国自越南战争以来持续时间最长、伤亡也最惨重的一次地面战争。1993年,非洲索马里,美国政府决定派兵到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协助提供大饥荒下的援助物资,以及捉拿索马里军事政府的两名高级将领。按原定计划,这只是由陆军三角洲部队150人于1小时内执行完毕的小任务,不料遭到当地军队的偷袭,竟演变成一场长达15小时的困兽之斗。两架运送美军的“黑鹰直升机”被击落,其中一架飞机的官兵全部死亡,另一架的驾驶员落入敌人之手。美军在此役打了一场惨烈的败仗,共战死十八人,受伤七十多人,此役后不久,美军退出索马里。
《万夫莫敌》取材于美国历史上著名橄榄球选手文斯·帕培尔的真实经历。 1976年,身兼老师和酒吧招待二职的文斯·帕培尔年届三十,不过是季赛的一名热心观众,穷困潦倒,付不起房租,妻子也离她而去,却意外地在他最喜爱的费城老鹰队球员公开选拔中脱颖而出,以过人的胆略和意志赢得教练迪克·维蒙的赞许,成功跻身球队,他在老鹰队效力三个赛季,带领老鹰队走出了11赛季失利的阴影。
《天国王朝》 改变自1187年,穆斯林苏丹萨拉丁从基督徒手中夺回圣城耶路撒冷的真实故事。演绎成分较多。主人公原是耶路撒冷贵族,不是片中的法国铁匠,也没有那段子虚乌有的罗曼史。
《93航班 》2001年9月11日,三架民航客机分别撞击了世贸双子大厦和五角大楼,造成
了震惊全球的“911”事件!同一天,另一架被恐怖分子劫持“93号航班”,由于机上乘客的牺牲精神,却“意外”坠毁在了宾夕法尼亚州的尚克斯维尔附近地区。
《辛德勒的名单》: 奥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1908年4月28日—1974年10月9日),德国商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通过聘用犹太人在他设于捷克的工厂工作,为他生产军需品,倾力从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政策中拯救超过一千二百名犹太人
《父辈的旗帜 》 1945年2月,太平洋战场爆发硫磺岛战役,这场血腥战略争夺战历时36天,日军直接战死两万两千人,美军也陪上了七千人的性命,被喻为“太平洋的绞肉机”。本片改编自詹姆斯·布拉德利所著的《父辈的旗帜:硫黄岛战役的英雄们》,詹姆斯的父亲是硫磺岛之战最著名照片中六名美国士兵中的一位。
《斯巴达300勇士》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希腊。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以其本国精兵300人及700名底比斯人和6000名希腊各其它城邦的联军坚守温泉关,抵抗波斯大军队长达三天。在父辈受敌情况下,希腊军队主力撤退,300名斯巴达精兵与700名底比斯志愿军殿后,战死沙场。
《Zodiac killer,十二宫杀手》,1968年12月至1969年10月期间在美国加州北部犯下连环谋杀案,多次向警方写信挑衅,身分至今不明。
《换子疑云》安吉丽娜朱莉主演
《美丽田园下的罪恶》本片描述了一起发生在越南战争前美国印地安娜州宁静的田园风光下的真实的虐待儿童的罪恶,07年通过圣丹斯电影上映时女主角艾莲·佩奇和凯瑟琳·基纳的表演双双得到了极高的称赞
作文七:《令人感动的真人真事》900字
儿时的事
韶华匆匆,时光易逝。恍惚间回头,彼此之间的关山已化为重洋,沧海也变作桑田,我的三年初中生活毫无预兆地从身旁嘶嘶地流过,仿佛有那么一些东西丝丝入扣地涂抹在了我的心中。
恰同学少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封喉。
不曾想,不经意间,就留下了那么多岁月,那么多回忆,“人事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我们就将天各一方,我的同学们,有的事,你们是否依旧铭记?
刚刚入学时,就被分到601寝室,只是几分钟,就和室友们打成了一片,从那时就注定,我们将是三年的兄弟。
还记得初一刚刚开学时吗?那天晚上我一直敲寝室门,你们不开,好不容易有人给我打开了,又一下蜷缩在寝室的角落里,我问你们怎么了,你们告诉了我一个……鬼故事。
那时太小了,太小了。
我们都怕到不行,一起蜷缩着,战栗着。最恐怖的就是熄灯那一瞬间,我们竟然像女孩子一样尖叫了起来,引来了对面寝室疑惑的目光。那时真的好傻。我从来都是胆小的孩子,从来没有例外。我的铺位的确不怎么好,一睁开眼,就是黑压压的天和锈迹斑斑的铁栏杆。而且,那个鬼故事正好和那栏杆有关。入学第一天,我失眠了。在无尽的恐惧与黑暗中,我辗转难眠。难以忍受的恐惧。最后实在撑不住了,我跑到我上铺的同学那里去,才睡着了。接着惩罚降临了,我的铺位上没有人,生活老师找不到我,给我班主任打了电话,班主任找我很久,第二天早上生活老师来我寝室询问我时,我才知道了这件事,我倒是睡安稳了,可是……后来这样的情况还发生过一次,可是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向老师好好道一次
歉。现在看来那时真是傻得可爱又可恨那。我的室友们,bye。601,bye。
终于还是要说再见了,在这个苍茫的夏天。
天很高,很蓝,栀子花的香气在风中飘散
我们在黄昏的小路上最后一次的相携走过,
听到斜阳里有人在唱着我们曾经唱过的歌。
我们相视而笑。
这样的歌声让我们想起了那不再回来的从前,
想起了从前的日子里,
曾经看到的无数次别离。
不料今天,别离的,是我们。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不会忘记我们曾走过那些的日子,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柳暗花明的前行的路。
班级:环境BG101
姓名:赵 崇
学号:6411110127 电话: 15504142370
作文八:《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教育]》3000字
《忠犬八公的故事》韩国电影,人与狗的故事
《马利和我1》《马利和我2》人和动物的故事
《弱点》美国橄榄球的故事,励志
《美丽心灵》高智商数学家与心理疾病和平相处解答了数学难题从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故事,很感人,强推(与这部电影有缘哦)
《触不可及Untouchables》 法国的一部电影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很不错的
最新的是《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惊天大贼王》香港老片,以当年张子强惊天大案为背景改编 《破豪》香港老片,以大毒枭的故事改编
《黑鹰坠落》索马里
《恐怖系统 》 Ils (2006)6.5 这可是真人真事改编的恐怖片
导演:夏维尔?博鲁 主演:奥利维亚?波纳梅 Adriana Mocca 米切尔?科恩 ... 年轻的小说家卢卡斯和妻子大学教授克莱门汀再也不能忍受法国嘈杂纷乱的环境,决定到罗马尼亚定居。他们在名城布加勒斯特的郊外看中一座置闲已久的小别墅,准备在这里过上向往已久的平静生活。然而在一个晚上,风雨大作,整个房子都开始颤动,电话铃声不停地响...
《战争之王》尼古拉斯凯奇主演
《一个都不能少》中国本土特色
《沙漠之花》电影根据出生在索马里的黑人模特华莉丝?迪里的自传畅销书改编,导演为雪瑞?霍尔曼。华莉丝从索马里沙漠中走出到成为世界顶级名模,是一个勇于反抗命运的女性
《风雨哈佛路》一个女孩把握自己的命运,曾经央视一套放过 《拯救瑞恩》战争浓缩的患难之交
《色戒》是根据事实写小说,根据小说拍电影
《坚强的心》安吉丽娜朱莉主演
《因父之名》
这部由英国著名男演员丹尼尔?戴?路易斯主演的经典传世之作根据格里?康伦感人至深的回忆录《证明无罪》改编,以爱尔兰共和军和英国当年的暴力对抗为背景,将英国现代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真实事件公之于众,重点刻画了男主角格里为求公正所做的斗争以及他和父亲之间深厚的感情。
《肖申克的救赎》逃狱
根据美国华人真实故事改编的《决胜21点》
美国证券经纪人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主演威尔史密斯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猫鼠游戏也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 《刺杀肯尼迪》《费城故事》
《杀戮时刻》,讲述白人律师为激情杀人的黑人被告辩护的故事
《民事诉讼》,Civil Action,也是根据真事改编,律师为居民起诉化工厂污染的故事。 《一级谋杀》,同样根据美国四十年代真实事件改编,讲一个初出茅庐的律师为一个由于 被政府囚禁在地牢里三年而精神失常愤而杀人的被告辩护。电影的结局比较悲情,胜诉之 后被告却在狱中死去,但美国因之废除了不人道的solitary confinement制度。 《造雨人》,这个要赞一下。为贫苦人起诉保险公司的的故事,也是真事改编,拍教父的 大卫?科波拉导演,马克?达蒙小sg以及friends里那个很著名的那个矮子主演,后者的 表演非常到位,结局设计得也很不俗,推荐~
《永不妥协》,也是为因污染而导致白血病的居民起诉化工厂的故事,茱莉亚罗伯茨主演 ,很值得一看,仅仅是黄色画面的西部风情就很赏心悦目
《难忘泰坦》又名:《热血强人》/《光辉岁月》/《冲锋陷阵》(Remember the Titans 主演:丹泽尔?华盛顿。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1971年黑人橄榄球教练赫尔曼?布恩冲破种族歧视,带领黑白球员组成的队伍打开胜利之门。因为中国队冲击2002年世界杯时,米卢指定球员观看此片而在中国声名大躁。
《真情电波》 主演:小古巴?古丁 题材源于1996年美国《体育画报》杂志上的专栏文章,作者加里?史密斯报道了这宗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发人深省的真实故事。描述智障黑人少年与白人橄榄球教练间真挚友谊的力作。细腻的情感主线、种族矛盾的时代背景、实力派明星的倾情演绎,使之成为橄榄球电影的佳作
《The great raid》说的是二战时期美军与菲律宾游击队共同营救美国战俘的真实故事 《卢旺达饭店》1994年4月6日,一架载着卢旺达胡图族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的座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上空被火箭击落,两国元首同时罹难。这引发了卢旺达胡图族与图西族一场规模空前的武装冲突和部族大屠杀,100天的大屠杀里有近100万卢旺达人死在弯刀,锄头,棍棒和火器之下,一半多的图西族人口被灭绝。米勒?科林斯饭店经理保罗?鲁塞萨巴吉那用金钱和智慧,在大屠杀中艰难挽救了近千名同胞的生命 《黑影坠落》 摩加迪沙之战是美国自越南战争以来持续时间最长、伤亡也最惨重的一次地面战争。1993年,非洲索马里,美国政府决定派兵到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协助提供大饥荒下的援助物资,以及捉拿索马里军事政府的两名高级将领。按原定计划,这只是由陆军三角洲部队150人于1小时内执行完毕的小任务,不料遭到当地军队的偷袭,竟演变成一场长达15小时的困兽之斗。两架运送美军的“黑鹰直升机”被击落,其中一架飞机的官兵全部死亡,另一架的驾驶员落入敌人之手。美军在此役打了一场惨烈的败仗,共战死十八人,受伤七十多人,此役后不久,美军退出索马里。
《万夫莫敌》取材于美国历史上著名橄榄球选手文斯?帕培尔的真实经历。 1976年,身兼老师和酒吧招待二职的文斯?帕培尔年届三十,不过是季赛的一名热心观众,穷困潦倒,付不起房租,妻子也离她而去,却意外地在他最喜爱的费城老鹰队球员公开选拔中脱颖而出,以过人的胆略和意志赢得教练迪克?维蒙的赞许,成功跻身球队,他在老鹰队效力三个赛季,带领老鹰队走出了11赛季失利的阴影。
《天国王朝》 改变自1187年,穆斯林苏丹萨拉丁从基督徒手中夺回圣城耶路撒冷的真实故事。演绎成分较多。主人公原是耶路撒冷贵族,不是片中的法国铁匠,也没有那段子虚
乌有的罗曼史。
《93航班 》2001年9月11日,三架民航客机分别撞击了世贸双子大厦和五角大楼,造成了震惊全球的“911”事件~同一天,另一架被恐怖分子劫持“93号航班”,由于机上乘客的牺牲精神,却“意外”坠毁在了宾夕法尼亚州的尚克斯维尔附近地区。
《辛德勒的名单》: 奥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1908年4月28日—1974年10月9日),德国商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通过聘用犹太人在他设于捷克的工厂工作,为他生产军需品,倾力从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政策中拯救超过一千二百名犹太人 《父辈的旗帜 》 1945年2月,太平洋战场爆发硫磺岛战役,这场血腥战略争夺战历时36天,日军直接战死两万两千人,美军也陪上了七千人的性命,被喻为“太平洋的绞肉机”。本片改编自詹姆斯?布拉德利所著的《父辈的旗帜:硫黄岛战役的英雄们》,詹姆斯的父亲是硫磺岛之战最著名照片中六名美国士兵中的一位。
《斯巴达300勇士》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希腊。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以其本国精兵300人及700名底比斯人和6000名希腊各其它城邦的联军坚守温泉关,抵抗波斯大军队长达三天。在父辈受敌情况下,希腊军队主力撤退,300名斯巴达精兵与700名底比斯志愿军殿后,战死沙场。
《Zodiac killer,十二宫杀手》,1968年12月至1969年10月期间在美国加州北部犯下连环谋杀案,多次向警方写信挑衅,身分至今不明。
《换子疑云》安吉丽娜朱莉主演
《美丽田园下的罪恶》本片描述了一起发生在越南战争前美国印地安娜州宁静的田园风光下的真实的虐待儿童的罪恶,07年通过圣丹斯电影上映时女主角艾莲?佩奇和凯瑟琳?基纳的表演双双得到了极高的称赞
作文九:《真人真事的作文250字》13400字
作文要写真人真事
张 芳
莱芜市实验小学
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作文收上来一看,内容单调,题材陈旧,不少学生没有写真人真事,有的学生家长本来是干个体的,却大笔一挥,把他虚构成了教师;有的把自己下岗的妈妈,写成了工程师,我大惑不解,后来通过交谈,才了解到,学生普遍感到无啥可写,所以才在脑子里进行了拼凑。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千变万化的,生活中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也找不出完全相同的两件事,可以说,真实的东西千差万别,而只有虚构的东西才能使学生“英雄所见略同”。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一开始就要着眼于写身边的人和事,而不要去写自己没有感受的东西。
要写真人真事,就要善于观察生活。掌握普通人普通生活中那些闪兴的东西,把自己、父母、老师、同学作为文章的主人公,把家庭、学校以及自己熟悉的地方作为故事发生的地点,找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写出社会的五彩缤纷。
写真人真事,必须抛弃作文走捷径的思想。许多教师、家
1
长为了尽快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给孩子买了大量的作文选。让孩子看,甚至背。这无疑会对学生眼前作文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而且,单从应试的角度看,也是事半功倍的。但是,这的确是急功近利的,“欲速则不达”。读的作文选多了, 1
学生对各种题目的作文怎样开头,怎样结尾,烂熟于心,学会了既能快速“应付”作文,又能让阅卷教师喜欢,于是,大量虚构的故事发生了,有的学生家庭本来和睦,却炮制出父母离婚的闹剧,有的父母双全却心安理得地书写从小失去母爱??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事,却硬要编出来,令人啼笑皆非。相反,生活中活生生的题材却不去发现和挖掘。
要写真人真事,必须放大学生的生活空间,让他们有机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活动空间有限,这给作文教学写真人真事带来了局限。新课改要求我们,语文课要走出狭小的课堂,构建开放的大语文教学体系。作文教学更是如此。作文是生活的艺术再现。唯有不断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实践,作文题材才会更丰富。语文教师大都有这样的经验:出示一个学生没有生活的作文题目,学生会长呈短叹,忙于在头脑中搜寻读过的相似的文章,“憋出来”“凑出来”,交差完事。如让城市写小动物,大多数孩子就没有生活来源,纵使他见过,由于了解不深,作文写出来也非常干巴。这就要求教师创造、珍惜学
2
习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机会,并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如下雪了,让孩子们出去堆雪人、打雪仗,假期组织户外旅游等,这样,孩子生活的经历丰富了,写起作文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要写真人真事,还要善于运用艺术手法。孩子的生活阅历毕竟有限,他们生活空间也不大,单纯地要求百分之百地写真人真事,有时确也是勉为其难,这就要求允许学生在遵循生活规律的前提下适当地虚构和夸张,运用艺术的手法来表现真人真事,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对事情的本来面目在深度和力度上加以艺术再现。
2
篇二:写一个身边的人
石家庄市谈南路小学教案 年
篇三:怎样写真实感人的作文 (精选)
今年的中考说明加入了这样的一句话“写作中增加了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那如何做到感情真挚呢?
初中生作文若想写得有真情实感个人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选材要真,也就是说最好写的是真人真事。只有所选的人物事件是真实的,情节才会合情合理,只有情节是合乎逻辑的,情感的表达是符合大众心理的才会给读者以真实之
3
感。
二.要有打动人心的细节描写。特别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能更好的体现文章的主旨和情感,细节刻画的越细腻就越能让读者感同身受。例如《牵着母亲走过马路》牵妈妈的手过马路这一细节。“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上小学时,横穿马路,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掌心。二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己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了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渔网??
三.营造一种氛围。在写人叙事的时候最好提前营造一种氛围。如果有了这种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发生的事就给人自然而然之感。《美,向我走来》记叙的是一位受伤的小女孩由悲哀、暴躁走向坚强的故事。文章这样开头:“秋深了,梧桐的叶子飘然而落,凄凉地在空中打着旋儿。天空是灰色的,空气冷冷的。偶尔飞过一只麻雀,传来的也是无奈的叫声??”极力渲染了一种伤感,映衬出下文中的主人公遭遇不
4
幸后的落寞、悲凉。
四.形象化的议论使感情升华,揭示主旨 。如果是单纯的议论会给人生硬的说理之感,如果加入形象化的说理不但不会有前面的感觉,还会让人觉得立意深刻同时文采斐然。如:“心灵的选择有了真善美的装点,就有了莺儿啁啾的婉转,就有了蝴蝶振翅的芬芳,就有了
玫瑰初放的清逸。心灵的选择有了坦然和从容,有了爱心的装饰,它就会与斜射森林的朝阳共舞,与夜幕初垂的皎月齐光,就会和着涨落海滩的潮汐击节而歌。心灵的选择浇灌了人间的真情,便是笑靥如花的春,丰腴如歌的夏,便是年年如诗如画的四季美景?? ”《选择心灵美景》)
以上是对学生作文感情真挚给的几点小建议,希望对学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任选一题作文
(1) 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
(2)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流。知识的交流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情感的交流可以丰富我们的心灵;思想的交流则可以使我们变得深邃。交流使我们充实,交流使我们精彩,交流使我们不断发展。
请以“交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但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目。
要求:? 请先写出题目。?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5
字左右。?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题解
今年河南省中考作文(课改实验区)又以选题的形式出现,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生的“人文关怀”,是新课标理念在中考作文上的体现。
相对来说,第二个题目选材宽泛一些,写起来容易上手。关于选题,原则上就易不就难,不过,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你的写作水平高人一筹,不妨就难不就易。
第一个题目是命题作文,写好命题作文,审题至关重要。审题可以采用切分的方法,“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这个题目可切分为三个部分:“长大的路上”、“他(她)”、
“牵着我的手”。“长大的路上”限定了写作的范围,即所写的事件必须是发生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他(她)”可以是爸爸、妈妈,也可以是爷爷、奶奶,还可以是其他给过“我”帮助和关爱的人。“牵着我的手”是关键词,是文章应着力表现的内容,在这里,“牵手”可以理解为肌肤相亲的手拉手,也可以理解为“帮助”和“关爱”。写作时,要重点表现“我”是怎样在“他(她)”的牵手中长大的,在长大的路上,“他(她)”给了我哪些无私的帮助和关爱。行文时要注意细节描写,特别是“我”与“他(她)”肌肤相亲的牵手时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写得细腻,文章会更具感染力。
6
第二个题目是话题作文,要求以“交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现代汉语词典对“交流”的解释是:彼此把自己有的供给对方。交流是双向的,从不同的角度分,交流的方式不同。从交流双方距离上分,有远距离交流,如打电话、上网、通信等,有近距离交流,如对话、打手势、使眼色等;从交流的形体上分,有有形交流,如物质交流,有无形交流,如文化交流、经验交流、思想交流等;。从交流对象上分,有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人与社会的交流、自然与自然的交流等。总之,生活中处处有交流,人们时时刻
刻都处于交流之中。作为新一代的中学生,不能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而应该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出自我,和同学朋友交流,和父母长辈交流,和大自然交流,和社会交流,甚至和世界交流。学会交流,善于交流,不仅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和品质,而且也是全社会都应探讨并重视的一个课题。可以说“交流”这个话题,切中了时代的脉搏。在文体的选择上,要学会扬长避短。长于叙事的,可以写一篇记叙文,通过一个具体事件来说明交流对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或运用童话、寓言等形式演绎故事,来诠释“交流”的内涵和外延。如果你会思辨、善议论说理,不妨写一篇议论文,写作时可运用切分法将话题拆成“现代社会缺乏交流”、“缺乏交流的危害”、“交流的重要性”、“时代需要交流”等几个小话题,然后从中选择一个小话题来作文,
7
这样,成功的机会就大一些。最后提醒同学们不要忘了给你自己的文章拟一个新颖靓丽的题目,这样能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无形中提高了你的作文分值。 佳作展评
长大的路上,她牵着我的手
河南省一考生
很小很小的时候,母亲牵着我的手,教我学会了走路。从此,母亲便牵着我的手,走过土桥,走过石径,也走过岁月。
转眼间,我7岁了,又是母亲牵着我的手送我进了学堂。记得母亲的手好白皙、好柔软,当她有力的手牵着我的小手时,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也就是在这牵手之中,母亲将她无私、圣洁的母爱注入了我的生命。于是,我总能找出各种理由让母亲牵着我的手,尽管我早已学会了走路。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一直内疚,没让母亲再牵我的手。
那是怎样的一个秋日啊~当母亲牵扯着我走过村头的小桥时,顽皮的我突发奇想,要母亲牵着我的手向前飞。谁知,正当我陶醉在奔跑的狂喜中时,母亲一个不
小心,她的手腕脱臼了~望着医生给母亲治疗时她那痛苦的神情,年幼的我似乎也感受到了无比疼痛,从此暗下决心:再也不让妈妈牵我的手了~
岁月的车轮飞驰而去,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我也真的再没有和母亲牵手走过。 在异地求学,偶尔想起母亲,
8
想起童年的点点滴滴,却没有想起母亲牵着我的手走过的岁月。直到有一天,当我看到一位年轻的母亲牵着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女孩时,我的心突然震颤了,有一种想回家让母亲再牵一次手的冲动。终于,到家了。我和母亲彼此久久地凝视着。母亲高兴地说我长高了,而我酸楚地发现母亲苍老了许多。“丝丝白发儿女债,道道深纹岁月痕。”母亲是以她的衰老作为女儿成长的代价啊~我放下行李,拉着母亲的手,轻轻地说:“妈,我们出去走走吧。”母亲显得有些惊异,而后很高兴地同我走出了家门。依然是村头的小桥,依然是当年的母女,母亲的手也一如当年温暖有力,但却不再白皙、柔软。她的手皮肤黝黑而又粗糙,有的地方还有一道道裂口,手掌中结满了厚厚的茧。拉着母亲瘦骨嶙峋的手,使我觉得触摸到的不是母亲的手,而是她这大半辈子的沧桑。那个母亲显得特别高兴,
絮絮叨叨地说着一些柴米油盐的琐事,而我也很耐心地倾听着。童年的我下决心不让母亲再牵我的手,而现在,我却想说:“妈妈,牵着女儿的手吧,走过风雨,走过四季~” 简评
文章以“牵手”为线索,生动地叙述了自己在与母亲肌肤相亲的“牵手”中长大的经历,赞美了“无私、圣洁的母爱”。小对母亲的手有两处较为细腻的描写:小时候,母亲的手“好白皙、好柔软”;长大后,母亲的手“却不再白皙、柔软”,“她
9
的手皮肤黝黑而又粗糙”。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比中抒发了真挚的母爱之情,同时也抒写了对生命的感悟,情理交融,感人至深。
遗忘的角落
篇四:作文讲评(十二)
高三任务驱动型作文(五)
【题目回放】
18.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唧唧复唧唧,木兰啃烧鸡”,近期,喜剧演员贾玲在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节目《木兰从军》中,身穿古装,嘴啃烧鸡走上舞台,将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演绎成贪吃、不孝、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傻大妞形象,节目播出后,立即引发网友和观众热议。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刊发公开信,要求贾玲及剧组公开道歉。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卧龙凤雏】
1经典岂能“玩”K三16 陈耿诗
近日贾玲在节目《木兰从军》中表演花木兰,因为其形象过于不符合传统形象(过于颠覆与突破传统),所以节目一
10
播出后便引发热议,更有木兰文化中心要求其道歉。
对此,我认为贾玲及其剧组的行为太不合理了(有失妥当/值得商榷/不敢苟同),他们娱乐大众的手段过于低劣。用贪吃、不孝等性格来表现花木兰,与其说是娱乐大众,不如说是抹黑英雄。
或许他们本无意抹黑英雄,只是为了博取大众一笑,但不得不说手法极为粗俗,不仅不能够博得笑声,更可能引来一阵骂声。这种胡编乱造,扭曲文化历史的行为或许是时下“娱乐至死”风气的体现。
不知从何时起,娱乐仅仅只是为了娱乐。有人说,这种迷恋当下和排斥思考的文化,我们只能恰如其分的称之为“娱乐”。这个观点,或许有些偏颇,因为他忽视了娱乐的大众性和排解大众忧郁心情的作用,但不得不说有些道理。迷恋当下,因而忽视了对历史应有的尊重;排斥思考,因此这些娱乐经不起时间的洗礼,经不起人们的思考。这便是“娱乐至死”的含义。
贾玲版《木兰从军》不仅仅是当下娱乐(至死)与文化程度不高的一个体现,还有许多诸如(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的存在。这些节目的娱乐性远远高于社会性,无法起到传递正能量的作用,只能成为人们嘲笑讽刺的谈资。
或许有人会为这样的木兰申辩:“这个木兰更接地气~”然而,事实果真如此,难道此木兰接的是腐化的地气么,难
11
道我们的社会存在的都是胸无大志、贪生怕死之辈吗,
英雄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他们撑起了社会的脊梁,是全社会的上限。社会大众大多以之为模范为榜样,而抹黑英雄来使其娱乐大众,是对英雄形象的破坏,更是颠覆;是对大众评判能力的低估,更是对社会价值观的伤害。我们无法想象一个连英雄都贪生怕死的社会是怎样的社会,所以我们更应维护英雄,规范娱乐行为。
规范娱乐行为,让娱乐不仅是为了娱乐,请节目编剧尊重历史,不随意抹黑,请观众擦亮双眼,不让“娱乐至死”之风侵蚀这社会,让娱乐成为弘扬正能量的渠道。
传统文化不可“玩”,英雄不可“抹黑”,人民大众也不会被轻易“逗乐”,娱乐文化的进步还需努力。
2创作另类更需社会包容 K三16张晋瑜
贾玲将花木兰重新演绎,在带给观众笑的同时,也引来了热议:如此丑化人民心中的英雄,是否妥当, 近日,网上涌现出许多蓄意丑化民族英雄的信息,比如以烈火焚烧下人根本不可能一动不动来“黑”**。因此,有许多名家感叹:蓄意丑化民族英雄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支柱的摧残。所以,当贾玲喜剧版《木兰从军》一出,网友们便纷纷加入讨伐大军,指责其:“行为不妥”。
但是,贾玲此举真的与那些“蓄意丑化的行为相同吗,”显然不是的。首先,他们的目的不同。网上那些言论制造者
12
无非是想通过对英雄伟人的“打假”来制造喙头,博人眼球。而贾玲作为一位喜剧演员,她的责任就是
通过对可取的素材进行创新创作,带给观众欢乐。这显然不是什么“不良动机”,自然谈不上“抵毁英雄,摧残精神支柱”了。其次,他们各自引发的后果不同,前者是传播虚假信息,极可能对群众(公众)造成误导;而后者是一种艺术创作,观众看后一笑了之,不会去追究是真是假,也没人会傻到认为小品里演的会是事实真相,大多会以对待一个作品的眼光来看待。 另外,作品播出后,网友们笔诛口伐(口诛笔伐),木兰文化研究中心要求公开道歉。这体现的并不是社会纠错改正,弘扬正义的风气。(反而反映出)这个社会不允许在传统主流里冒出不合正轨的另类。当对英雄一片赞颂推崇之声中出现了零星质疑或者丑化之声时,群众们便对其上纲上线,挽起袖管站在(道德)高地上大声指责。但是,一个真正成熟健康的社会怎么能靠单一的一元观点(一元价值观)来维持呢,它也需要“另类”。对花木兰的再创作虽不同于主流,但是将英雄人物改编得更加真实,有血有肉,而不是让他们完美地站在神坛之上,这不也是一种价值的延续吗,美国华籍女作家汤婷婷就曾说过:“他们不明白,传统故事必须改编,没有改编,就没有价值。”
对英雄人物的改编也许会走向偏差,但是当这种行为没有变成主流时,一个成熟的社会是应该有宽容的雅量的。
13
3电视台亦应为恶搞负责 K三16吴欣雅
近期,喜剧演员贾玲在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节目中恶搞巾帼英雄花木兰,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在节目播出后即要求贾玲及剧组公开道歉。
在对该事件的热议浪潮中,或许舆论更多地指向贾玲对英雄人物的恶搞之错(失)。而我以为,在此背后,为该出“闹剧”提供平台的电视节目(电视台)亦应进行反思,承担相应的责任。
诚然,“恶搞”之错始于贾玲的节目。《欢乐喜剧人》顾名思义仅是为喜剧工作者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而非真正地参与喜剧创作的过程,不能干涉喜剧工作者的创作意图。并且,新型的节目形式确实增添了电视节目的多元色彩,满足了观众的娱乐心理,称电视台为该闹剧的“局外人”似乎也无可厚非。
然而,对喜剧创作过程的“不参与、不干涉”并不能成为其逃避责任的漂亮借口。众所周知,节目播出之前,工作人员理应了解节目涉及的内容并进行彩排。基于此,节目组固然(自然)应在节目播出之前便将其否决,然而,事实所体现的恰恰是电视(台)工作人员对其责任的忽视。为争取收视率和更多的利益本不该是电视台工作者作为社会舆论和社会道德情感引导者的责任(免责)理由。可事实是,它却普遍地存在于当今的娱乐社会(娱乐行业)。节目播出之后,
14
确实博得观众的兴趣与注意力,可在人们的思考之后产生的舆论指向是否也该为其敲响警钟,节目形式的创新固然可贵,但内容的落后才显得可悲。诚然,在文化多元的社会,人们固然有权选择所需的文化倾向,但这应基于对历史的尊重与坚守。 文化的创新不能仅满足于部分人的消费口味,无原则的创新绝非文化繁荣的正确之道。因此,电视节目工作者作为创新主体,理应明确自身责任,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进行形式体制及内容的创新。当然,相关文化工作部门亦应加强对社会文化创作乱象的监管,对电视节目的要求不应仅停滞于发发文件,也不该在乱象发生后才出面制止。文化监管并非文化专制,而是让文化有序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
4不求热爱,但求尊重K三16 陈桥驿
近期,喜剧演员将巾国英雄花木兰的形象颠覆为贪吃、不孝、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傻大妞形象,观众网友热议一片。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公开要求贾玲及剧组道歉。我想,在热爱面前,一切轻慢的都是极大的不尊重。在这个似乎是“娱乐至死”的时代,对于经典,不求人人热爱,但求人人尊重。
在这个娱乐节目成为收视率保障的时代,各大卫视绞尽脑汁包装打造娱乐节目(前有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后有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再有近来火遍荧幕的《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东方
15
卫视节目的出发点无可厚非。喜剧演员引人发笑,活跃气氛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一
切都没什么大碍,到底是什么错了,是节目的内容错了~错在他们将一个经典的中国英雄形象极力掩埋,而套上一个本身就是笑点的傻大妞形象。也许节目组会争辩,这有什么,但这不屑的疑问(反问)折射的恰恰是对经典的亵渎。
如今,电视已成了普遍的家电,电视机前有众多对未知渴求的孩子,当他们听见“唧唧复唧唧,木兰啃烧鸡”,当他们看见只能令人发笑的傻大妞形象,花木兰在他们心中将会被定形什么样子,我想,先入为主的大概将是一个好笑的娱乐形象,而非替父从军,英勇无畏的巾帼英雄形象。那么,经典作品的经典作用与意义即被娱乐偷换(消解)。面对这样的节目,我们该拍手发笑,还是有所反思, 是该反思,是该抗议~于是有了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对于木兰文化被亵渎的痛心与愤怒。然而,仅仅是热爱者,力量单薄。放眼电影电视剧市场,IP热(那些对“IP”趋之若鹜、垂涎欲滴的国人口中喷出的所谓“IP”其实只不过是诸多“IPR”(他们落了一个R)中可以被改编为电影的“文学财产”而已)已成一种常态。公众熟知的小说(作品)被改编翻拍成电影、电视剧,能够吸引大量原著迷前去观影,电影票房、电视剧收视率无形中有了保障。(改编经典往往是收视的保障,是媒体的炒作话题,让网友吐槽,故意制造雷剧,也是营销的一种手段。)
16
这样唾手可得的肥肉有多少导演、投资商不想分得一块,于是,在利益的驱动下,改编经典换得的收益似乎越来越好了,而改编的成果鱼目混珠,吐槽的观众也越来越多。
显然,许多的制片人,导演投资商,他们非出于对经典的那么一丁点热爱,而是出于这个经典能带来多少收益。但是,正如东方卫视及贾玲对于《木兰从军》的不尊重,他们受到了舆论的批评。
娱乐不可缺,但娱乐绝不能以对经典的亵渎为代价,否则将得不偿失。各种类型文化产品的制作者与表现者,应思考“利益”与经典的关系,平衡二者,方能得到真正的肯定。而文化部门也应加强审核,莫为量而舍弃质,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引导,让经典得到应有的尊重。 【相关时评】
1【文化观察】《芈月传》不尊重历史吗,
[摘要]如果《三国演义》是今天的人写的,并在此时此刻第一次被拍成电视剧,那网上估计这类的文章少不了:《亮瞎狗眼~面如美玉的张飞惨被“黑”》、《编剧脑残~大英雄周瑜竟被写得如此小肚鸡肠》……
整个2015年12月,中国荧屏都被《芈月传》这部电视剧霸占了。与此同时,争议一直伴随该剧,很多人认为剧中呈现的内容与事实不符:“相差几十岁的芈月、黄歇怎么可能谈恋爱,”“一代名将白起居然是义渠草原的?狼孩?,”“怎么哪个男人都是情种,都被芈月迷得五迷三道的,”……
17
这其中涉及到了两个问题,一是由真人真事改编的历史题材影视剧,要不要尊重历史史实,二是所谓尊重历史,是不是就要完全按照史实一点不改地呈现,接下来我们就拆解一番。
一、《芈月传》“瞎编”处太多, 《三国演义》可能更多
张飞是个黑脸大汉,睁眼睡觉;关羽是个红脸硬汉,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受伤了华佗给他刮骨疗过毒;刘备胳膊跟长臂猿似的,逮谁跟谁哭;周瑜小心眼,是被诸葛亮气死的 ……
以上印象,大家都有吧,在我们心里,这些人就是这个样子,然而……这都不是真的。 历史上的张飞,长得面如美玉,风流倜傥,擅长书法,喜画美人;关羽的脸是什么颜色,史书上没记载过,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都是别人干的,刮骨疗毒倒是有这事,不过刮的时候,华佗已经死了11年;刘备所谓的“双耳垂肩双臂过膝”,咱在现实生活中见谁是这样的,“既生瑜何生亮”听起来很有画面感吧,事实上周瑜真没说过。
什么,你说空城计特别酷,是挺酷,不过那不是诸葛亮干的,是赵云干的。
举这些例子无外乎想说明一点:我们对三国人物的很多印象根深蒂固,仿佛他天生就应该是这样,但其实都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给我们进行的误导。《三国演义》全名《三
18
国志通俗演义》,名字就很清楚地告诉大家,我这是以《三国志》为蓝本,为了通俗的目的而进行了演义化地处理。
得亏当年没有互联网,要不罗贯中一定被喷死。
相比起来,《芈月传》的改编并不比《三国演义》更离谱,有些甚至还挺巧妙。例如白起,历史上只记载白起是“战神”,并非世勋大族,却深得秦昭襄王和宣太后(就是芈月)的信任,打仗特牛。同时他也很残暴,长平之战坑杀40万敌军。关于他成人之前的记载则缺失,只记载他是秦国郿县人。
在《芈月传》中,编剧给他续上了童年经历:他是个“狼孩”,骨子里的残忍嗜血是与生俱来的;他落难义渠后,被芈月所救,成为她的义弟,后来又被送到了秦国军队中。这样一改编,芈月为何信任白起,白起又为何异常残暴,都有了比较合理的解释。
三国时期距今1700多年,芈月生活的时代距今更是长达2300多年,那时的史书能流传到今天已经不容易,记载不详细在所难免。如果把这些历史改编为完整的故事,一定是要虚构一些情节的。所以动不动就扣上“瞎编”的帽子,对历史小说的作者和影视剧的编剧而言,都不太公平。
二、影视剧即便普及的是有错漏的历史 也比不普及好
宋丹丹的儿子巴图最近很红,因为他搞了一次成功的“危机公关”。《芈月传》中他扮演秦武王,一个肥头大耳还很猥琐的君王,死法很奇葩:跟人比力气,举鼎举得两目出血而
19
死。最关键的是他的名字:嬴荡。(别告诉我你没念歪没想歪)
对于这样的角色,观众自然没好气,一会儿抱怨“方中信、刘涛(剧中演秦武王父母)怎么生出这么个孩子来,”他在微博中回答:“我是充话费送的呗。”一会儿又抱怨:“这个角色看着神烦”,他又回答:“60集死,大家熬一熬~”
这一系列自黑的行为获得了网友的喜爱,光是自我调侃“60集死”的一条微博,转发3万多条,点赞数近10万。而在此之前,全中国有多少人知道一个叫嬴荡的举鼎而死的秦武王呢,
这就是互联网思维传播历史知识的典范。通过《芈月传》,我们知道了芈这个字念“米”,不念“损”、“千”、“干”什么的。知道了秦惠文王赢驷和他的两位姓芈的老婆,知道了他两个儿子秦武王嬴荡和秦昭襄王嬴稷,以及他们跟我们熟悉的秦始皇的关系:芈月是秦始皇爷爷的奶奶,嬴稷是秦始皇的太爷爷。
别说其他人物和历史背景、风俗知识了,就说这一家人的名字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在《芈月传》播出之前,除了历史专业人士和爱好者,又有几个人熟悉呢,这部剧可能有虚构得不合理,甚至是根本上错误的史实,但大致历史脉络是交代得很清楚的,并非“戏说”一类。一些细节也做得很到位,比如历史上的秦武王就是剧中巴图那样高大魁梧、肥头大耳
20
的样子。
且不说影视作品本没有传播历史知识的义务,把戏拍好看了获得高收视率才是正经事。就算它应该肩负历史教育的重任,一部以先秦为背景的《芈月传》,其价值也大过很多清宫剧(包括原班人马打造的《甄嬛传》)。毕竟相对清朝历史,先秦离我们太远,我们也太不熟悉,把这段历史大致拍出来,呈献给观众,已经是很好的历史普及了。
至于你说这个普及的过程中有些错漏,这个嘛,说句不好听的,二十四史就真的都可信吗,而且就算有错,总没有抗日神剧离谱吧,
三、互联网时代 有错的影视剧也不会误导观众
《芈月传》最为人诟病的一个历史错误,是被戏称为“穿越时空的爱恋”的“芈黄恋”。芈月和黄歇这对苦命鸳鸯从少年就开始谈恋爱,一直谈到了中年,黄歇谈出了胡子,芈月谈成了寡妇。最终两人也没能在一起,分别时两人在屏幕里头哭,泪点低的观众在屏幕外头哭。
但是,这一切都是编的……剧中二人年纪相当,戏外两位演员对比,扮演芈月的孙俪比扮演黄歇的黄轩大3岁,而历史上芈月比黄歇大多少呢,
30岁,可能还不止。那么我是怎么知道的呢,往下看——
“《芈月传》为了给芈月塑造一个初恋情人的角色,而将?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黄歇移花接木放置在剧情中,不仅使得
21
年代错乱,更强行改变了一个既有人物的履历与性情。据历史记载,黄歇活跃于秦昭襄王晚期及楚考烈王时期,与历史上的宣太后年龄差距有三四十岁,两人在剧中却年龄相仿,彼此恩爱,难免给人一种东拉西扯的不适感。”
好吧我承认,上边这段是抄的,它来源于《北京晚报》12月30日的一篇报道。我是怎么找到这篇文章的呢,百度一下“芈月+黄歇”,在搜索结果第一页随便点开一篇,里头就有。整个搜索找寻时间不到十秒。
这就是互联网的威力——纠错成本变得极低。不管编剧用了什么改编的小心思,改写了哪些史实,都会在播出之后成为众多“键盘历史学家”(转 载 于:wWw.zAIdian.cOM 在 点 网:真人真事的作文250字)的攻击目标。各种纸媒、网媒、自媒体会写出无数或正经或诙谐的文章,把那段历史和人物关系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你听。只要你心存疑问,或者哪怕只是喜欢看八卦,都会在网上轻而易举找到答案。
在当下的互联网环境中,一部影视剧想误导观众,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你不主动搜索,也会在朋友圈、微信公众号里读到大量诸如《芈月和秦始皇什么关系,》、《春申君黄歇和芈月什么关系,》、《秦武王嬴荡: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君王》之类的文章,想躲都躲不开。很难想象你看过一部剧,对里边的人物、情节感兴趣,在看到朋友圈里的类似文章时会不点进去看看。
22
试想一下,如果《三国演义》是今天的人写的,并在此时此刻第一次被拍成电视剧,那网上会出现什么情景,估计这类的文章少不了:《亮瞎狗眼~面如美玉的张飞惨被“黑”》、《编剧脑残~大英雄周瑜竟被写得如此小肚鸡肠》、《演关羽的演员疑似被导演潜规则:怎么谁的好事都写成他的》……
有关三国的史实错误会被网友一一纠正,并不会“误导”任何人。只是这样做,除了口水之外,是不是也变得不那么好玩了,
结语:
影视剧要不要尊重历史,当然要尊重,但按照史书一丝不变地翻拍也不可取。且不说那会少了很多趣味,史书本身也并不绝对可信,所谓尽信史不如无史。像《芈月传》这样,将历史讲成一个好看的故事传播出来,让大家对陌生的历史感兴趣,本身就是对历史的尊重。
2干露露母女电视节目中爆粗口
2012-11-30 02:43:51 来源: 华商报(西安)
篇五:写作文多写真人真事_辅导技巧
亲身经历真情实感
小朋友没有作家那样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慎密的构思能力,所以我们对小朋友的作文是写真人真事。小朋友只要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详细的记叙出来,就会令人感到生动有趣,就会有真情实感。童学森的《学雏鹰,见行动》,写自己上
23
学三年中都由长辈接送,自从开展学雏鹰,见行动以后,他上学就坚决不要爸妈接送,还在家帮妈洗碗扫地。接送是件普通的事,却又是普遍的现象。不让雏鹰试飞,什么都依赖长辈,这雏鹰怎么会飞呢,这是很值得写的题材。陈展非的《教训》写自己早上骑车上学时,看见路旁一个小孩被运货汽车撞死的悲惨状况,他从这可怕的车祸中悟出了骑车要千万注意安全的教训。陈盛的《第一次吃火锅》,记述自己第一次吃火锅的经历,文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充满着童趣。黄海丽的《放学路上》,写自己的书包带断了,路旁的一位补鞋的主动招呼她,把她的书包带缝好。她身边没带钱,补鞋的竟说没关系。一件小事,写出了一个补鞋匠的质朴善良。陈盈盈的《摆阔》,仅用了一个小镜头就写出了某个同学有了钱就摆阔的不良风气。一篇短短的小学生作文,提出了一个较为严重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叶娇娇的《变化》,写出了伯父家的穷困到富裕的大变化。从一户人家的变富,看出了开放改革带来的实际好处。上述这些小朋友都在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因为他们忠实于真实的生活,所以就给人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
小朋友经历的事多的很,几乎每天都有可以写的小事情,小朋友们只要眼勤(勤观察)脑勤(勤思考),作文题材就多得很,就写也写不完。但有的小朋友写作文总觉得没有什么好写的,他们不去从自己亲身经历中去找作文题材,而一
24
看到作文题目,就动脑筋编造。他们认为作家可以创作,小朋友也可以创作。在这样错误的思想指导下,他们的作文就虚多实少,明眼人一读,就会觉得那是编造的。小朋友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要写自己亲身的经历,不要去造假。
多角观察选取一点
家乡的面貌日新月异,自然会引起小朋友去描写的兴趣。近来有很多小朋友用自己的眼睛多角度地去观察家乡的变化,他们并能选取他们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王增进的《小船荡悠悠》,写梧梃镇往日的交通工具是小船,而现在汽车四通八达,小船被冷落了。写出了乡镇交通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余海淑的《河水、井水、自来水》,写从前农村饮水条件差,这几年不断地改变着饮水的条件。从水的变化,看出农民生活的提高。王军的《今日西城路》,写了西城路旧貌和新貌的对比,使人看到了改革开放的真实成果。朱留丹《两张照片》,用不同时期同一地点拍的两张照片的背景的变化。上述这些同学们都能选取一点来写,所以能给人有较深刻的印象。
但有些小朋友却没有去选取一点做重点写。如周璇的《机场新貌》,题目是机场,却一大半去写去机场的路。写到机场时却仅好大的机场,好漂亮的轿车,侯机大厅的装饰更加富丽堂皇几句。好大,多少大,好漂亮,如何漂亮,富丽堂皇,怎么富丽堂皇,这里应该详写的都没有写。这样,就不
25
能紧扣题目了。又如倪佳佳的《白石水电站》,写了骑摩托车,写了小溪流,写了白石水库,写了道士岩,但就是没抓重点写水电站。又如黄甜甜的〈家乡新貌〉,没有抓一点感觉最深的来写,一篇短短的作文。写家乡的路、房子、车、人,处处事事都提到一点,这样空乏地家乡新貌就写不出特有的新貌,也不可能令人引起兴趣,也就不可能成为一篇有特色的好作文。
26
作文十:《一个赌徒的故事!(真人真事)》300字
本人今年24周岁,属猴,人家说本命年多坎坷,一开始我是不信的,可是现在猴年临近尾声了,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也不得不让我相信这就是命,这就是一个赌徒的下场!
我的家庭条件一般,我不是一个富二代也不是一个官二代,可是我父母从小就对我很宠溺,尽管家里的条件一般,可我父母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给我最好的,从小我的穿着打扮可以说并没有比富二代差,以至于在同学眼中的我就是一个富二代!
可是老天并没有眷顾我们这个普通的三口之家,2001年,我们家遭受了重大的打击,作为顶梁柱的父亲,遭遇了一场惨不忍睹的车祸,这场车祸给原本不富裕但过的幸福的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万幸的是我父亲能够在昏迷了55天之后苏醒了,当时还得到了五十多万元的赔偿款!但是这五十多万元的代价,就是今后我母亲的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