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钱钟书的读书方法》800字
钱钟书,1910年生于无锡,曾任文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学问家、翻译家、小说散文家。他的长篇小说《围城》、长篇学术巨著《管锥编》等都在国内外产生很大的影响。他的成就和造诣是多方面的。他的学问渊博,在当代中国可谓出类拔萃。就其治学之道,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博闻强志,深思慎取。
钱钟书从启学之时,就博览群书。读中学时,就读了《天演论》等英文原版著作,还啃下了《古文辞类纂》、《骈体文钞》、《十八家诗钞》等,至于他喜爱的小说杂志更是爱不释手,披阅不倦。考入清华后,他的第一个志愿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终日泡在图书馆内,博览中西新旧书籍。自己的书就用又黑又粗的铅笔划下佳句,又在书旁加上他的评语。他阅读面之广,连许多教授也叹为观止。
钱钟书的博览,不仅在清华闻名,而且蜚声海外。1935年夏钱钟书到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这里拥有世界著名的专家、学者,尤其是该校拥有世界第一流的图书馆——牛津博德利图书馆,它不仅有规模庞大的中心图书馆,而且在其周围建有几十个专题图书馆。钱钟书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尽情阅读文学、哲学、史学、心理学等各方面的书籍,他还阅读了大量的西方现代小说。由于钱钟书的知识面极宽,“牛津大学东方哲学、宗教、艺术丛书”曾聘他为特约编辑。
钱钟书的博学,归功于他的博览。他阅读书籍所写的札记,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毫不夸张,他写学术巨著《管锥编》时,所用的资料足有几麻袋。
钱钟书做学问的深思慎取首先表现在对待前人的态度上。他的《管锥编》以札记形式,纠正了前人的不少谬误之处。同时也充满了许多自创的新见。钱钟书以文学的眼光发现不少被文学家忽视遗忘的“文心”,丰富了我国的文艺理论。其次,钱钟书对当代权威敢论长短。
钱钟书的深思慎取,又是与自己的独创之见相联系的。他常常以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资料去丰富中国文学研究的宝库。他以心理学来阐释古典诗文、小说中的心理状态。
钱钟书主张先博后约,由博返约。即先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然后再在此基础提炼吸收,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使他成为一代学术泰斗,也为后学者指出了正确的成功之路。
作文二:《酷爱读书的钱钟书》1100字
钱钟书先生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最早成员之一,他精通多国语言。
阅读钱先生的书,恐怕没人不惊叹他的知识之广博,读书之浩繁。能那样旁征博引,书海驰骋,没有“读书破万卷”的功力是断难做到的。钱钟书酷爱读书是尽人皆知的。这就是为什么他在提到一个观点、一个事件或典故时,他会叠句式地引用种种出典或不同来路,甚至列出多种外语的不同表达。难怪有的读者会产生这样的感觉:作者似乎在炫耀或卖弄自己的知识渊博。不过笔者的看法是,读钱钟书的著作不可忽略一个前提:他是作家型的学者,也可以说,他是学问家,而不是理论家。他不是用严密的逻辑思维企图建构或阐述某种系统理论,而是用散文式的书写表达他的各种观点和对知识的探寻与追踪。故他的著作少有枯燥的学究气,而是经常妙语连珠,不时迸发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思想闪光和催人一笑的幽默笔调。他的著述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创作。
大凡从事学术工作的人都是爱读书的。问题是在我们这个时代,至少在笔者所经历的这60年来,要安心读书,而且像钱钟书那样读如此多的书,写如此多的著作,谈何容易!关键是在阶级斗争的那些岁月,你经不经得住“白专道路”这一恶谥的恫吓;在经济大潮年代,你经不经得起各种“美事”的诱惑?作为过来人深知要能经受得住这两个关口的考验是非常之不易的。他们在是非面前的这种清醒和冷静,对学术的这种挚爱和坚守,不仅需要胆识,而且需要勇气。
在1957年,当周围同行们响应“助党整风”的号召,激情满怀,大鸣大放,只见钱氏夫妇依然“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不怕被扣“白专道路”的帽子,他始终坦然面对一切。这种态度非有大智慧的支撑是难能做到的。这个大智慧使他把自己永远定位在“读书人”这个身份上:读书、思考、著述,这是他的终身职业,是他的生命的核心价值之所在,须臾不得偏离。
关于钱先生的时间观念,我还有一次领教。那是1983年夏季的一天,我从北京西三环北外回家,需经过钓鱼台国宾馆那条路,离南沙沟很近,想顺便去看看久违了的钱钟书、杨绛两位前辈。那时打电话不方便,我就直接去敲门了。钱先生先轻轻地把门掀开一条细缝,见是我后马上高兴地说:“哦,叶廷芳!好久不见了,快进来,快进来!”遂将门链卸下,把门打开。但当我刚刚步入客厅,他马上跟我约法三章:“但今天我只留你一刻钟,一刻钟!?”他看我有点不解,马上捧起写字台上堆着的一摞信件,说:“你看,那么多外国信件等着我回……”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一个搞学问的人,就应该像钱先生那样“惜时如金”,对社会应酬,如果不作一些“硬性规定”,不学会一点“铁石心肠”,就成不了真正的学者。越到晚年,我越感谢钱先生的学者风范对我的启迪,并多次学着他对不速之客“约法三章”。
叶廷芳(作者为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翻译家,著有《跳动的音符》,花城出版社)
作文三:《“痴气旺盛”的钱钟书》4200字
钱钟书其人
钱钟书(1910—1998),著名学者兼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1910年出生在江苏无锡钱氏大家,国学大师钱穆、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等人均与他出自同一家族。其父钱基博是著名学者,历任清华大学、圣约翰大学、国立蓝田师范学院等校教授,曾参与20世纪初的新文学和新文化运动。
钱钟书先生青年时代曾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19岁时被清华大学外国语系破格录取。1933年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7年,钱钟书先生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并获副博士学位。随后又赴法国巴黎大学攻读法国文学。1938年回国,先后任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1941年,他由湘西回家探亲经上海时,时值上海沦陷,被羁留,于是创作长篇小说《围城》和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围城》一书,已译成英、法、德、俄、日及西班牙语,在世界许多国家发行。该书也是钱钟书先生在文学创作方面的代表作。夫人杨绛说《围城》的作者“是个‘痴气旺盛’的钱钟书”。
其后,钱钟书曾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在此期间,著有多卷本的《管锥编》等书。该书对传统的中国文化经、史、子等古籍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释,并将中西文化和文学在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进行阐发,辨析。因此书中的见解颇多,在学术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学者和翻译家。1978年,她翻译的《唐·吉诃德》中译本出版的时候,正好西班牙国王访问中国,**在接见西班牙国王时,把这本书作为礼物送给他。1986年,西班牙国王授予杨绛先生“阿方索”十字勋章。杨绛1911年出生在北京,祖籍也是江苏无锡。父亲杨荫杭,是上海鼎鼎有名的大律师。母亲也是有着很深厚文化积淀的知识分子。杨绛的三姑母杨荫榆在北洋军阀政府时期,曾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早在东吴大学已被人称为南国佳人的杨绛先生考进了清华大学研究院后,攻读外国文学。一进校,杨绛就听人说,三年级的本科生中有一个赫赫有名的才子钱钟书,也是无锡人,据说此人架子很大,一般低年级学生根本不敢冒昧去见他。杨绛来到清华后,也想一睹这个老乡的风采。这一年的春天,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杨绛经人引荐认识了钱钟书。似乎是缘分注定,他们两人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谈得十分火热。谈家乡、谈文学,谈得是那样投机。从此这位“清华才子”和“南国佳人”便一见钟情。
在无锡老家,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和杨绛的父亲杨荫杭都是当地名士,他们两人曾被前辈大实业家兼教育家的张謇誉为“江南才子”,钱杨两家又都是无锡有名的书香世家。因此人们称钱钟书和杨绛的结合真是门当户对,珠联璧合。
1935年的夏天,钱钟书与杨绛终于在两家老人选定的“黄道吉日”,在无锡七尺场钱家新居举行了婚礼。婚后不久,钱钟书带着妻子杨绛告别双方的父母和朋友,相伴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深造。
1937年,他们的女儿钱瑗降生了。这对“天造地设”的恩爱夫妻从此呵护着他们惟一的孩子钱瑗,直到她长大成人。
1997年的早春,钱钟书和杨绛的女儿钱瑗因患癌症不幸去世了。
第二年,1998年末,钟书先生驾鹤仙逝了。
为了纪念死去的亲人,杨绛先生强忍着失去亲人的痛苦,在她92岁高龄时完成了《我们仨》一书的写作。该书向读者披露了她和钱钟书及女儿钱瑗三人的家庭故事。书的内容分三个标题写:“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以及“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然而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彼此人间天堂的他们“仨”之间永远弥漫着浓浓的亲情。
女儿钱瑗:母亲的杰作
钱瑗(1937—1997),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副主任,教授。1937年出生在英国,小名圆圆。在她出生后的第二年,钱瑗在父母的相伴之下回到了祖国。
一
圆圆自幼聪明过人。那还是在抗战期间,2岁的小圆圆跟着妈妈杨绛住在外公家里。有一天,杨绛和姐姐拿出一本上下两册的《看图识字》给圆圆玩。从没有念过书的圆圆,接过书,将它倒过来,从头念到底,一字不错。对此,大家感到万分惊奇。经过仔细的分析,原因终于找出来了,原来杨绛姐姐有一个女儿,大圆圆两岁,杨绛的姐姐每天教女儿读《看图识字》时,小圆圆总是坐在表姐的对面听。聪明的小圆圆也就在暗地里跟着姐姐将《看图识字》上的字也全记下来了,不过小圆圆认的全是倒字。
后来,杨绛的姐姐也为圆圆买了一匣方块的数字教她。小圆圆听大姨教了一遍,就学会了。就这样,小时候的圆圆那些小儿书上的字只要别人教她一遍,那上面的字她就全认识了,并且记得很牢,也不用复习。
大人们还惊奇地发现,小圆圆识字时翻书的样子与父亲钱钟书一模一样,走路的神态也与父亲完全相同。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小圆圆从小注意大人们的一举一动,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
钱钟书和杨绛是一对对学习怀有十分虔诚态度的学者。尽管如此,他们对女儿钱瑗总是以一种包容的爱心呵护和关爱着她成长。从钱瑗很小的时候开始,崇尚一种自然的爱和教育的钱钟书夫妇,没有给女儿规划过什么未来。即使是女儿长大了,也很少向女儿提出什么具体奋斗目标,而他们只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女儿。希望女儿做一个有道德、治学严谨、不爱慕虚荣的人。钱瑗从小到大,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
钱瑗小时候身体虚弱多病,且有较长一段时间休学在家,妈妈杨绛就成了她的全科教师。圆圆小学和初中的课程基本上都是母亲杨绛教的。正是母亲的辛勤培养,使女儿能顺利地考上高中。
二
钱瑗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在外语系工作。她学的是俄语,而研究的是英语文体学。这是一门介于语言学和文学之间的新学科。正是钱瑗教授的努力,才在我国高校中首次建立了“英语文体学”这门课程。她编写的《实用英语文体学》教材,分别获国家、教育部及北师大三个大奖。
社会上一般的人只知道钱钟书、杨绛先生是学者,其实他们的女儿钱瑗也是学者。当有人称杨先生是学者时,杨先生总是说:“钱先生和钱瑗是学者,我不是。我的生平杰作就是一个钱瑗。”杨先生称女儿钱瑗是学者并不是过誉之词,是对女儿钱瑗教授的诚恳评价。
钱瑗教授对工作是极其认真负责的,尤其是教学工作。她的课备得很仔细,所有的例证既有学术性,也有趣味性,因此学生都爱听她的课。钱瑗教授的家离学校有几站路,但她每天去学校讲课时,从不搭“的士”。就这样每天匆匆地来,匆匆地去,从不迟到。有一次,钱瑗教授早上起床后,为了急忙赶到学校上课,忙得一只脚上穿的是黄色鞋子,一只脚上穿的是黑色鞋子。到学校后还是别的老师发现的,没有办法,只好临时找别人借了一双鞋穿着去上课。
即使身患重病住进医院里,钱瑗对她在国家教委、北师大和外语系里负责的工作仍然放心不下。在医院里,她几乎每天都要处理文件、写信、看书。钱瑗教授将自己的一生都无私地贡献给了教育事业,贡献给了她的学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当钱瑗教授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之时,也就是在她病逝的前几天,她还在病床上给妈妈杨绛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这样几句话:“牛儿不吃草,想把娘恩报,愿采忘忧草,藉此报娘生。”信的最后还画了一只嘻笑的丑脸。无论是从信的内容和信后的画都可以看出其中饱含着母女诀别之际,女儿对伟大母亲的无限崇敬与爱。
三
钱瑗教授也有过自己美满的婚姻。然而20世纪中期发生的那场十年动乱,夺走了她丈夫王德一的生命。王德一是山东济宁人。1955年9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在学校里,王德一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那时学校里评定成绩也是学习苏联老大哥的方法,实行五分制,王德一的各门功课都是5分。1956年,各高校开展了“向科学进军”的活动,王德一曾被评为优等生。在大学读书期间,王德一还担任过班长和系学生会主席。
钱瑗是1955年9月考入北师大俄语系的,与王德一是同届同学。那时的北师大俄语系和历史系同在“文史楼”,俄语系在一、二楼,历史系在三、四楼。那时钱瑗和王德一都会绘画,绘画水平也不错。业余时间,他们两人都参加了学校的美工队,因此,他们也常常在一起出黑板报,画海报。于是,两个人之间接触也就多了。据说,那时王德一曾向钱瑗表露过自己的爱慕之情,而不知什么原因钱瑗没有积极回应。不过他们两人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据同学们猜测,很可能是钱瑗将自己对王德一的爱深埋在心里。
1959年,钱瑗和王德一两人毕业时,同时留校。王德一留校后被分配到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组当助教,钱瑗则在俄语系当助教。此间,他们二人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关系。直到“**”开始后,钱瑗才向王德一表示了自己的爱,从此两人才明确恋爱关系。直到1968年初,二人才结婚。可见他们之间的婚姻是很认真的,是在经历了相识、相恋的漫长过程之后,才确定下来的。
1969年冬,“**”正处于十分激烈的阶段,钱钟书先生一家都受到了冲击。父亲钱钟书先生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钱瑗在北京一个工厂劳动,丈夫王德一在另一个地方劳动。每逢星期天,钱瑗和王德一都回到了父母身边。这天,王德一一回到家里,就将学校的运动情况告诉杨绛先生说:现在学校里正抓“5·16”分子,我又不知道“5·16”分子是怎么一回事,工宣队还要我交出“5·16”分子的黑名单,真是莫名其妙。但是既不能顶撞工宣队,又不能顶撞群众。我又不会说谎,编些瞎话来害别人。说到这里,王德一告诉岳母杨绛先生说:“妈妈,我现在心里乱得很,没心思去理发店理发。我的头发长得太长,你替我理个发吧!”在这个家里杨绛先生可说是一个高明的理发师。平时丈夫钱钟书、女儿钱瑗的头发都是她亲自理。钱瑗也跟着妈妈学了点手艺。今天,一听王德一要理发,也想练练手艺的钱瑗,于是拿着剪子就在王德一的头上剪了起来,结果把王德一的头发理成了一个台阶形。这时王德一大叫起来:“妈妈,你快来!”钱瑗就笑他说:“你又喊妈妈救命了!”
杨先生走过来,接过钱瑗手中的推剪,一边为女婿理发,一边宽慰女婿说:“德一,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许多挫折的,晚遇到不如早遇到,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我们一家人都会支持你。”
谁也不曾料到,这竟成了王德一人生最后的一次理发。过了一两天,王德一被驻校“工宣队”隔离起来,进行审察,其主要“罪行”是“炮打林副统帅”。工宣队还多次组织历史系和俄语系的师生对他进行批判。就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在他们的威逼之下,走上了绝路。从此,钱瑗失去了自己的丈夫,钱钟书和杨绛先生失去了他们惟一的女婿。
对王德一的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许多老师为之惋惜。值得庆幸的是在王德一去世一年之后,“炮打”的“林副统帅”因飞机坠毁,葬身于蒙古的温都尔汗大草原。粉碎“四人帮”后,王德一的问题得到彻底澄清,并彻底平反了。
作文四:《钱钟书先生的一生》2800字
1910年(宣统二年)出生
11月21日(农历庚戌年10月20日),钱锺书出生于江苏无锡县。伯父钱基成,父亲钱基博(子泉),叔爷钱基厚(孙卿)。
1911年(宣统三年)一岁
钱锺书出生那天,曾有人送来一部《常州先哲丛书》,伯父为他取名 “仰先”,取“仰慕先哲”之义,字“哲良”。至此周岁抓周,抓了一本 书,父亲为他正式取名“锺书”。
1916年六岁
在亲戚家的附塾附学,曾念《毛诗》。以后由伯父教他读书。读了《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以及《说唐》、《济公传》、《七侠五义》等小说。
1920年十岁
入无锡东林小学。父亲为钱锺书改字“默存”,有要他少说话的意思。
1923年十三岁
考入美国圣公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大量阅读《小说世界》、《红玫 瑰》、《紫罗兰》等刊物。
1925年十五岁
返家度暑假,乃得知《古文辞类》、《骈体文钞》、《十八家诗钞》 等大型选本,从此开始系统阅读,是一生治学之始。
1929年十九岁
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报考时,数学成绩不及格,因中英文成绩特优,被破格录取。
1929—1933年十九———二十三岁
在大学期间,建立了比较文化和比较文学观念,知识结构正式形成。 因出众的才华受到罗家伦、吴宓、叶公超等人的欣赏,被看作特殊的学生。1932年,结识杨绛。1933年,与杨绛订婚。
1933—1935年二十三———二十五岁
在上海光华大学任外文系讲师。
1935年二十五岁
以第一名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 特学院英文系留学。与杨绛结婚,同船赴英。
1937年二十七岁
在牛津大学英文系毕业,获得副博士(B.Litt)学位。同年,入法国巴黎大学进修。女儿钱瑗出生。
1938年二十八岁
秋,与杨绛乘法国邮船阿多士Ⅱ(AthosⅡ)回国。
1939年二十九岁
夏,自昆明回上海探亲,开始写作《谈艺录》。
秋,赴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
1939—1941年二十九——三十一岁
在湘西两年。其间于1940年暑假曾回家探亲,因道路不通,半途折回。完成《谈艺录》最初部分,约相当于《谈艺录》初稿的一半。完成《围城》 的布局、构思。有《中书君近诗》一册(非卖品)。有论文《中国诗和中国画》(1940)。此文后来收入了《开明书店二十周年纪念文集》(1947)、《旧文四篇》(1979)和《七缀集》(1985)。
1941年三十一岁
暑假由广西乘船到上海,时值珍珠港事件。散文随笔集《写在人生边上》由开明书店出版,是“开明文学新刊”之一。
1944—1946年三十四——三十六岁
写作《围城》。其时困顿于上海沦陷区时期的经历和情绪,对《围城》题旨和书名的确定有重要的影响。
1946年,短篇小说集《人兽鬼》由开明书店出版。
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48年再版, 1949年三版。是“晨光文学丛书”之一。《谈艺录》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1949年再版而止。是“开明文史丛刊”之一。
1949—1953年三十九——四十三岁
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并负责外文研究所事宜。1953年院系调整,清华改为工科大学,文科部分并入北京大学。钱锺书摆脱教务,在文学研究所工作,实际干的是《**选集》英译的定稿工作。极少发表作品,以静静读书为主。
1955年四十五岁
翻译德国海涅的《精印本〈堂·吉诃德〉引言》,刊载于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编的《文学研究集刊》上(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1月版)。
1955—1957年四十五——四十七岁
在郑振铎、何其芳、王伯祥等人的支持下,穷两年之力完成了《宋诗选注》,选注了宋代81位诗人的297首作品。
1957年因父病到湖北省亲,有《赴鄂道中》五首绝句,寄寓了对当时形势的感受。此年父亲钱基博病逝。
1958年四十八岁
《宋诗选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
五十年代末
成立《**诗词》英译本定稿小组。袁水伯任组长,乔冠华、钱锺书、叶君健任组员。小组的工作至**爆发暂时中断。
1966年五十六岁
“**”爆发。钱锺书、杨绛均被“揪出”作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经受了冲击。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锺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锺书、杨绛用事实澄清了诬陷。
1969—1970年五十九——六十岁
1969年11月,钱锺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省罗山县的“五七干校”。不久,“五七干校”迁至淮河边上的河南息县。1970年7月,杨绛也来干校。在“五七干”,钱锺书一度担任过信件收发工作。1970年6月,女婿王得一被逼含冤自杀。
1975年六十五岁
此年前后,海外误传钱锺书的死讯,在港、台、日本等地引起了一阵悼念活动。此误传于1977年前后被澄清。《管锥编》初稿完成,此后又陆续修改。
1976年六十六岁
由钱锺书参与翻译的《**诗词》英译本出版。诗作《老至》寄寓了对形势的感受。
1979年六十九岁
4月至5月,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赴美国访问。访问了哥伦比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贝克莱分校等,大受欢迎。《管锥编》 1—4册由中华书局出版。《旧文四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收有 《中国诗和中国画》、《读〈拉奥孔〉》、《通感》、《林纾的翻译》等4 篇文章。《宋诗选注》重印。
1980年七十岁
11月,赴日本访问。在早稻田大学作《诗可以怨》的演讲。《围城》重印。
1982年七十二岁
《管锥编增订》出版。本年起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1983年七十三岁
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的身分主持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并致开幕词。《人兽鬼》和《写在人生边上》被列入“上海抗战时期文学丛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4年七十四岁
《也是集》由香港广角镜出版社出版。此书上半部是1979年以后发表的三篇论文:《诗可以怨》(1981)、《汉译第一首英译诗〈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1982)、《一节历史掌故、一个宗教寓言、一篇小说》(1983);下半部从《谈艺录》补订本摘选。《谈艺录》补订本由中华书局出版。
1985年七十五岁
《七缀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包括《旧文四篇》和《也是集》上半部的3篇文章,共7篇文章。
1989年七十九岁
《钱锺书论学文选》(六卷本)由舒展编成,由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此书包含有钱锺书新补手稿约20余万字的内容。
1990年八十岁
12月,电视连续剧《围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获得普遍好评。
1991年八十一岁
全国18家电视台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钱锺书为首批36人之一,但他谢绝拍摄。
1998年12月19日八十八岁
上午7时38分,钱锺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当晚,****亲自给钱先生的夫人杨绛打电话,对钱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
作文五:《读钱钟书的《围城》》1500字
我不是因为《围城》来认识钱钟书,我是因为钱钟书来读《围城》。杨绛先生笔下的钱钟书像个淘气的孩子,用她的话来说是“痴气”:趁杨先生睡着时用毛笔给她画花脸;在女儿睡前把一堆杂物放在她被窝里作“地雷”;委屈的说自己做了坏事竟然是因为打翻了墨水瓶弄脏了房东的窗帘……-这个人太好玩了!我必须要看看这么有趣的人写出来的书是什么样的!就这样,我读了《围城》。?
第一个感受:“ 我感到很压抑。”这是我刚读了几章朋友问我感觉怎么样时我的回答。杨绛先生的《干校六记》、《我们仨》,读来让人觉得不像在读书,而是好像和她面对面坐着,听她微笑着给你讲故事,有很舒服的感觉。而钱钟书的《围城》我却几乎是皱着眉头在读。这并不是说它艰涩难懂,相反,其间有不少幽默。如叫鲍小姐“熟食铺子”、“局部的真理”,如“拍马屁和谈恋爱一样,不容许有第三者冷眼旁观”,还有最特别的脏话描述“汽车夫愿意跟汽车的母亲和祖母发生肉体恋爱。”这是一本被冠以“语言幽默”的小说,几乎没有一页让你找不到幽默点的,但这是让人不那么舒服的幽默。我把让人舒服的幽默等同于玩笑,通常是无足轻重的,而让人尴尬的幽默就不是这样了。“上帝会懊恼没在人身上添一条狗尾巴,因此减低了不知多少表情的效果”,这话任哪一个正在谄媚的人听了都要气的跳脚。旁观的人呢,一开始觉得精妙,笑完了以后会不会觉得这样说话不太厚道呢?继而,当你发现他调侃的某种行为你也有的时候,忽然就会觉得毛骨悚然,感觉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你。所以读《围城》的感觉是压抑的,我一面为他讽刺的人担忧,一面又担忧他讽刺的是我。?
第二个感受:“钱钟书太可怕了,他能读懂人心。”在常人眼中,知识分子应当比一般人正直,学校也被看作是勾心斗角最少的地方。而在三闾大学,同事之间充斥明争暗斗,知识分子的内心有很多“小九九”。衣冠楚楚下的不堪就这样被袒露出来。方鸿渐懦弱,迂执,盲动,他的性格来源于钱钟书的两个朋友的缺点的集合。钱钟书看透身边人的缺点,看穿他们的心思,这样的人怎能不可怕。男性如此,而女人心是被称为“海底针”的,钱钟书却是能“海底捞针”的人。苏文纨刻意当着赵辛楣改口“方先生”为“鸿渐”,是为了看两个人为她争斗,是为了享受成就感。看惯了衣着华丽的人们,忽然有个人将这些人赤身裸体地展现在你面前,这个人大胆又可怕。未读《围城》时我对钱钟书的印象是“顽童”,读了《围城》之后觉得他是真正的“老顽童”。区别在于“顽童”只是淘气,而“老顽童”的一个“老”字,却是知识和阅历丰富到了一定高度的世事洞明。?
最后,就觉得他是人如其名的“钟书”。因为在我看来只有强大的阅读底蕴才能让他把化抽象为具体的能力运用自如,用连珠的妙语和精到的比喻,将所有你无法确切领会的感觉转化为你可感知的。我不知道忠厚老实人的恶毒是什么样的,但我知道饭里吃出沙砾和骨鱼片里吃到未净的刺的感觉;我无法判定方鸿渐对假文凭的态度,但亚当夏娃身上的树叶的作用却很容易了解。能把自己想表达的感觉很清楚的表达出来已是不易,而能将每种感觉都清晰地表达的钱钟书,自然是令人佩服的。?
近来,大家很容易嘲讽一种人,就是刚了解一个人就声称自己赞赏这个人的,刚读了一本书就到处炫耀还强烈推荐大家来读的。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当你了解很多人才有资格判定哪个人好,只有当你读过很多书才能辨清哪本书好。但人不是一出生就能阅人无数的,更不是所有人都是博学的,而每一个博学的人也都是从第一本书开始读的。所以,我不能将“围城”与古今中外的小说做比较,也无法评价它在小说史上的地位。我只能很单纯的谈谈自己仅仅是读完这本书后,最不含杂质的体验。?
“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我沉静下来,觉得钱钟书就是这只老钟,《围城》就是老钟的声响,是他对人生的讽刺与感伤。?
《围城》是值得读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作文六:《被神化的钱钟书》1200字
钱钟书先生确实是一个叫人唏嘘不止的人物,30年代就驰名文坛的钱先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却不为新政权下的人民所熟知,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学语文课本竟找不到他的只言片语。十年前,随着电视连续剧《围城》的一炮走红,钱先生一夜之间又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至今钱先生的著述更是被当今学界力捧为一门显赫的“钱学”,被人誉为“文化昆仑。”钱先生的声誉和地位变化之快之大,恐怕连钱先生自己也始料不及!
钱先生的大起自有其必然性,他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
钱先生最引人的魅力大概就是为文化人所津津乐道的甘于淡泊吧。的确,在这名利不择手段的年代,钱先生把拱手相送的名利严拒于门外,这在一般人眼中是多么不可思议,钱先生这一形象和古代备受推崇的“大隐”竟然不谋而合,又激起了多少人的共鸣。
钱先生无疑是一位具有文化良知的知识分子,在人妖颠倒的年代,他没有为虎作伥,没有对友人落井下石,坚守了自己的操守,这一点也难能可贵。
以上三点,大概就是钱先生被当今学界奉为“教主”的原因!如果仅凭以上三点就认定钱先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我想不但大多数文化精英,尤其是思想界的精英不会同意,就连钱先生本人也不会同意(钱先生生前就反对研究钱学)。不说学识,单就人格而论,钱先生也不能算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
朱健国先生把人分为三类:一类是无良知,一类是知良知,第三类是致良知。英国作家纳拉扬·达斯曾写过一部《中国反右运动》,其中给一百名中国大右派画了一张争相讨论、高呼“我有罪”竞相揭发的群哀图,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可怜气节做了无情的辛辣讽刺,这类知识分子大概就是朱先生所说的无良知或在强权面前没有勇气坚守良知的人吧!
钱先生当然是一个有良知的人,在“反右”和“**”等考验人性的灾难面前,尽管他也做了一些违背自己良心的事,但主要还是尽量采取不合作主义。令人遗憾的是**过后,在舆论环境比较宽松的情况下,我们竟然看不到钱先生的点滴议论。这不是对钱先生苛求,而是事关一个知识分子对反人类反人性的暴行的态度,追求正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弘扬正义、鞭挞丑恶是每一个有良知有追求的知识分子的起码操守。
知良知是知善恶,致良知是扬善去恶,这是人类精神的更高境界。以这个标准衡量中国近50年的知识分子,其楷模非陈寅恪、顾准、马寅初莫属,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才使中国知识分子免于集体耻辱。顾准,一个妻离子散、浑身多病的人,冒着雨一般袭来的拳头,嘶叫着:“我就是不服”。在那个思想极度贫乏的年代,顾准用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鲜血和生命,独立地建筑起具有先知先觉意识的思想大厦。正如作家朱学勤所言:“幸亏有了顾准,才挽回我们这个民族思想界在那个可耻年代的集体荣誉”。陈寅恪、马寅初也和顾准一样,以“致良知”的人间情怀,给中国知识分子树起了一座丰碑,让人高山仰止,他们才真正是民族的脊梁。
中国人喜欢造神,“新儒学”的先生们又把钱先生生拉硬扯拖上了神坛,现在该是钱先生还原为人的时候了。我们不如多抽点时间,研究一下那么多的中国知识分子的膝关节为什么这样松,这对于我们挺直腰杆做人是大有益处的。
作者:冯远理
作文七:《钱钟书的著作解析》2100字
钱钟书的著作解析
《管锥编》是钱锺书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本书用典雅的文言写成,引用了大量英、法、德、意、西原文,是一部不可多得、必然传世的多卷本学术著作。三联书店版4册(中华书局版5册)近130万字,是他研读《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子张湛注》、《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补注》、《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十种古籍时,所作的札记和随笔的总汇。此书考论词章及义理,打通时间、空间、语言、文化和学科的壁障,其间多有新说创见,皆发前人之覆者,颇能开拓万古之心胸,推倒一时之豪杰。书中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所论除了文学之外,还兼及几乎全部的社会科学、人文学科。此书未刊部分尚有考论《礼记》、《庄子》、《全唐文》、《杜少陵诗集》、《玉溪生诗注》、《昌黎集》、《简斋集》等十种书的札记。显而易见,这部高品位的著作是钱先生数十年心血的结晶。本书出版后,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重大反响。尽管出版者中华书局起初并没有为该书申报"国家图书奖",然而,博学的评委们还是公正地将其列入了首届获奖名单。《谈艺录》是中国最后一部集传统诗话之大成的书,也是第一部广采西方人文、社科新学来诠评中国古典诗学诗艺的书。全书45万字,古来诗家作品多所评骘,唐以后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更被重点论列。本书征引或评述了宋以来的诗话近130种,中国诗话史上的重要著作几乎都被涉及。举凡作者之心思才力、作品之沿革因创、批评之流敝起衰等等,都包容其中。各节论述具体入微,多所创见,行文则或兼综、或条贯,或评点、或专论,长短自如,不拘一格。采二西而反三隅,引述西方论着500余种,内容包括曾作为思想理论界显学的佛学、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文化人类学、新批评和较新起的流派如超现实主义、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等。本书是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必读书。《七缀集》是文艺论集。本书基本上是《旧文四篇》和《也是集》的合编。收入本书的是七篇被钱先生戏称为"半中不西、半洋不古的研究文章"。此书当与《管锥编》参互而读。集中每篇文章就是《管锥编》中某一节之铺张扬厉、充类至尽;《管锥编》中每节札记则如本书各篇之缩略提纲。《围城》是钱先生唯一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现代文学经典,有论者认为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围城》内涵充盈,兼以理胜于情,是小说中的宋诗。所谓"围城",如书中人物所说,
是脱胎于两句欧洲成语。英国人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法国人的说法是:结婚犹如"被围困的城堡fortressassiegee,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本书的主人公方鸿渐本来不知道有"围城"之说,然而,当他听人说到"围城",并且经过后来的坎坷,便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想法。""围城"是对一种人生情境的形象概括,也是对一种心理意态的巧妙把捉。"围城"所描绘的,乃是人类理想主义和幻想破灭的永恒循环。古往今来,多少人都是从自以为天佑神助开始,而从意识到造化弄人结束。《围城》中时起时伏,处处申说的,都是理想的不断升腾和一再破灭。经常是事将成矣而毁即随之,浪抛心力而已。许多人终身处于"围城"境遇而不察,因此,"围城"完全可以作为人类身处困境、屡遭挫折的象征。钱锺书先生旁观浮生,思虑沉潜;指点世态,寄慨遥深,以形而下示形而上,使读者对人生恍然如有所知。本书风格幽默,妙譬可人,读
兽.鬼》是钱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共收之颇可领略汉语文字的丰赡粹美。《人.
作品四篇。其中,《上帝的梦》描写了人的孤独和人际关系的疏离;《猫》讽刺了一群无聊的知识分子,可以看作《围城》的雏型;《灵感》所表现的是自作自受和精神产品的异化;《纪念》则是写家人、夫妇间无法弥合与沟通的疏隔。《写在人生边上》是钱先生的散文集。收入《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等十篇。作者带着"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以旁观者的姿态对世道人心发表看法,博闻善说,睿智幽默,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算得上一个独特的品种。《槐聚诗存》是钱锺书先生自己选定、并由杨绛先生抄录保存下来的旧体诗集。钱先生自幼读书学诗,几十年间所作至少也有上千首。但钱先生自觉比较满意而收入本集的,却尚不足三百首,足见其标格之高。书中言志、抒情、感时、论诗之作,应有尽有,殊耐吟咏。其中古意、无题诸章,最具李义山风致。作者在序中自叙少年学诗门径以及编定本书之原则与经过,皆是首度披露,必能引起读者极大兴趣。《宋诗选注》人们习惯于并称唐诗、宋词和元曲,其实宋诗自有其独树一帜的创造和唐诗不可替代的地位,情文并茂的佳作也不在少数。历来的宋诗选本中,钱锺书先生的《宋诗选注》是最富有影响的选本之一。钱氏对宋诗素有研究,在其40年代所著《谈艺录》一书中有关宋诗的评述已多创见,上世纪五十年代选注宋诗时,更在论述宋诗的特色与成就、评价诗人和诗歌流派及诗歌的注释等方面言人之所不曾言,提出一系列富于启发性的见解,在海内外引起广泛的反响。本书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中文学科指定书目。《钱
锺书文集》文集收录了钱先生的《围城》《人兽鬼》《写在人生边上》《管锥
编》《谈艺录》《七缀集》《槐聚诗存》等部分著作,书后附有钱锺书年表。
作文八:《浅论钱钟书的《围城》》700字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拟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论钱钟书的《围城》
学员: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2010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论文成绩:
工作单位:石河子****学校
浅论钱钟书《围城》
摘要:
《围城》是钱钟书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以留法回国的青年方鸿渐为中心,描绘了一群留学生和大学教授的生活、工作、婚姻恋爱等方面所遇到的矛盾和纠葛,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猥琐灵魂与灰色人生,色彩生动地描绘了中国病态社会中学术圈子里伪文化人的真实故事。
《围城》是一部具有很深的悲剧意味的讽刺小说,但又充满浓郁的喜剧色彩。钱先生的创作根基是讽刺。《围城》语言的独特性在于强烈的讽刺性。讽刺技法也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比喻、议论、夸张等的运用,有时在简短的言语或词语中显露机峰;有时却在大段的叙述或描写中深藏着;而且文章还含有深意的象征。本文将从人物形象、典型情节、语言艺术三方面来论述《围城》这部具有很深的悲剧意味的讽刺小说。
关键词:知识分子 人物塑造艺术 语言艺术 典型情节
提纲:
《围城》是一部具有很深的悲剧意味的讽刺小说。曾被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称为“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其语言深得“文字游戏三昧”,而又绝非词浮意浅的游戏文字。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钱钟书和他的《围城》。 一、介绍小说《围城》的故事梗概。
1、介绍作者钱钟书。 2、介绍故事梗概。
二、论述小说的人物和典型的故事情节。
1、小说的人物塑造艺术 2、典型的情节与评价 三、论述小说的语言艺术
1、幽默的形象讽刺 2、讽刺手法的多样性 (1)比喻讽刺 (2)微妙的心理讽刺 3、蕴含深意的象征
四、结语:杨绛所言《围城》的主要内涵是:“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围城》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作文九:《钱钟书的痴气》1100字
钱锺书八九岁的时候,有一个“项昂之”的别号,因为佩服项羽,“昂之”是他想象中项羽的气概。那时包中药的纸片有两层,里层的写着药名和药性,外层是白纸,他积攒成一沓子,在上面临摹《芥子园画谱》,和印在《唐诗三百首》里的“诗中之画”。在这些作品下面,挥笔暑上“项昂之”的大名,“得意非凡”。
去年冬日,我翻《史记》,读到项羽一节,说实话,西楚霸王的那种气概没有引起我的兴趣,恰恰相反,他身上散发着的痴气,让我着迷了好一阵子。春天很快来了,《史记》读不下去,也就连同他身上让我着迷的痴气,一同搁浅了。
无锡话里所说的痴气,“包括很多意义:痴、傻、憨、稚气、?I气、淘气等等。”我们方言也差不多,不属骂人的话,也不是好话。我从没听见过有家长夸孩子痴气!甚至连憨厚都少说,仿佛只有机灵、聪明等词,才配得上将来会成为大材的娃娃。
钱先生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位憨厚的“大材”,贪玩,说话少,有烟火气,恍惚间很能给人一种错觉,玩儿才是他的本业,治学和创作,是本业之外的余事,不值一提的。钱锺书上中学了,穿皮鞋还左右不分,体育课上也是,先抬左腿,或是先迈右腿,他往往搞乱;吃饭时筷子一把抓,毛衣的前后,他也经常颠倒呢。钱先生家养的一只猫儿闹春,天气冷,为了助阵,他拿个竹竿守在门口,敲林徽因家的那只“爱的焦点”。很有些意思。
我一直喜欢恶作剧,有这样的经历。比如和相熟的朋友一起,看着他的正经样子,昨日信誓旦旦保证:“要做一个文明人,不再说脏话。”今日我就忍不住想钓他上钩,惹其说脏话。等他脏话喷出口,收回来不及了。这时我就有成功的自豪感,看着他捶头懊恼,再大笑“刺激”他,心里那个高兴,是真高兴。
不过我清楚,这是小聪明,偶尔玩之可以,若是常耍,自己也觉寡淡,相熟的朋友更是受不了。当我看到钱先生和小辈一起玩,也用同样的办法,引诱他们说“坏话”,就觉得很亲切,蓦地升出一种“吾道不孤”的感觉。他可爱的样子时不时在我眼前浮现了。但是钱先生玩得高明,“他虽然挨了围攻,还俨然以胜利者自居。”我就自叹不如。如果有人要说,你这是抱名人大腿,给自己脸上贴金。
不是的,不是的,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自认是画家石鲁的弟子,和石鲁相亲的人说:“别说是石鲁的优点,就是缺点,他都学不来。”
钱先生小时候还爱玩“石屋里的和尚”,就是一个人盘腿到帐子里,披一条床单上身,放下帐门,在里面自言自语,或者想天想地。他的夫人杨绛不觉得有什么好玩,我觉得有点好玩。这不现在,经常开会,看到坐在主席台上木着脸发言的领导,坐在下面的我偷想,假若此时,他肚子不舒服,忍不住底下泄气,声音有点大,台下的人都听到了,会是个什么样子?
选自《新散文论坛》
作文十:《论钱钟书的《围城》》7100字
当代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围城》是一篇“五四”以后新文学中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它不仅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它的文学艺术成就也是十分凸显的,在当今文坛上就有新《儒林外史》的美誉。作品以留法回国的青年方鸿渐为中心,描绘了一群留学生和大学教授的生活、工作、婚姻恋爱等方面所遇到的矛盾和纠葛。作者用漫画夸张的手法,嘲弄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揭示了人生如“围困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一典型的社会心理。含苞待放
纵观整部作品,其独特的讽刺艺术与比喻艺术是最为突出的。在中国文学史上就讽刺而言,鲁迅是辛辣幽默,老舍是深切温婉,沙汀是沉毅浑厚,张天翼是冷峭尖刻,而《围城》将钱钟书独特的讽刺艺术表现的淋漓尽致。它的幽默的讽刺手法灵活多样,运用漫画式的笔法、调侃式的行文、微妙至极的心理讽刺来达到讽刺的效果。就艺术表现而言,尤以比喻使用得最多最精彩。《围城》的故事情节只好比一幅画的简单线条,而语言修辞则是它的色彩,比喻却是其中最亮丽的颜色。这种语言修辞艺术贯穿了小说全篇,将各人物的性格、心理与行为特征刻画得入木三分。以下对这两个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一、 《围城》的讽刺艺术
(一)幽默的讽刺手法灵活多样
钱钟书在自序中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有忘记他们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而这一类人物,就是当时的病态的知识分子。《围城》中常用诙谐的锋刃刺向这些所谓的“无毛两足动物”。这主要表现在:
1、漫画式的笔法
在《围城》里的“芸芸众生”中,几乎每个人物出场时,作者都对其肖像常常采用既含蓄而又挖苦的漫画式笔法,进行了一番讽刺描绘。令其形神毕露。例如:那位出场一次的“哲学家”,他的名气是靠同外国著名哲学家通信和会面猎取来的。当他沾沾自喜,吹嘘他同罗素会面的对话时,其实是在揭露自己的空虚和无聊。再如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自称是一位研究生物的老科学家,人们却看不到他的科学家风范,其实是一位心术不正、好色贪杯玩弄权术的学界官僚,他本身就是那所黑暗腐败的大学的化身??像这样的例子,在《围城》中随处可见。每一个人物,在钱钟书的笔下都化作一幅幅讽刺性极强的漫画,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品尝到漫画式的幽默。
2、调侃式的行文
作者常用半讽刺半悲怜的口吻调侃“芸芸众生”,他联想特别丰富,思维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他总是尽情地挥洒着那种博引经传,融贯中西,联想无穷的、超越具体描写对象、
驰向更广阔思维空间的讽刺幽默笔墨,创造出一种由博识、睿智、谐趣构成的巧喻迭出、纵横恣意的独特文体。在调侃方鸿渐购买假文凭时,作者引用《圣经》里的故事作比“: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在嘲讽他的自我解嘲时,又拉来了中西古代哲人柏拉图和孔子作陪衬“:撒谎欺骗有时并非不道德,柏拉图《理想国》里就说士兵对敌人,医生对病人,官吏对民众都应该哄骗。例如孔子,还假装生病,哄走了儒悲,孟子甚至对齐宣王也撒谎装病。父亲和丈人望自己是个博士,做儿子女婿的好意思教他们失望么?买张文凭去哄他们,好比前清时代花钱捐个官,或英国殖民地商人向帝国府库报效几万镑换个爵头衔,光耀门楣,也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养志,反正自己将来找事时,履历是决不开这个学位。”如此调侃,活画出主人自欺欺人的阿Q相。正如作者所说“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虚、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在谈到方老爷给孙儿取名“阿丑”时,作者也要引经据典戏谑一番“人家小儿要易长育,每以贱名为小名,如犬羊狗马之类。又知道司马相如小字犬子,桓熙小字石头,范晔小字砖儿,慕容农小字恶奴,元叉小字夜叉,更有什么斑兽、秃头龟儿、獾朗等等,才知道儿子叫‘阿丑’还算有体面的。”从中看出方遯翁父子的迂腐,是典型的封建“遗老”、“遗少”。
3、微妙至极的心理讽刺
作家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尖锐的笔法去刻划人物心理,其犀利精微的心理讽刺,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立体感。
首先,《围城》的讽刺幽默大胆借鉴西方心理描写的技巧,对人物的心理进行细腻的观察和分析,深层次地进行艺术挖掘。《围城》中对老处女范懿装腔作势的心态描绘格外细腻,十分传神且深刻。如范懿听说汪太太给她做媒,求之不得,但又故弄玄虚,强自矜持,经过一番自我克制,还掩盖不了胸中的那点猴急的心情。汪处厚夫妇请吃饭,她五点钟才过就到汪家。见过辛楣以后“,像画了个无形的圈子,把自己跟辛楣围在里面,谈话密切得泼水不入”[1](P251)。而且处处随口凑趣。“辛楣说这儿闷得很,没有玩儿的地方,范懿说:‘可不是吗?我也觉得很少谈得来的人,待在这儿真闷。’”辛楣说曹禺是个伟大的戏剧家,范懿快乐得拍着手掌说:“赵先生,我真高兴,你的意见跟我完全相同。”[1](P251)高校长进来,辛楣乘机把首席让出来。高校长想了想后不同意,仍旧要辛楣坐,辛楣不肯“,高校长让给范懿,范小姐只是笑,身子像一条饴糖粘在椅子里。”[1](P251)回去的路上,她几次设法要把同行的方鸿渐、刘小姐支开,留下赵辛楣和她两个人走。她一会儿说桥太窄,让辛楣陪她走河底;一会儿说忘了手提包,让辛楣陪她回汪家去取。这样的描绘,逼真如画。既不失幽默,又颇具讽刺色彩。
其次,他还善于透视人物言行举止的心理基础,探索人
物的内心世界,揭露出讽刺对象内心世界的丑陋之处,戳穿和嘲笑对象在言行举止上的虚假性。[2](P263)李梅亭在赴三闾大学就职的路途上所表现出的吝啬心理就很有讽刺意味。启程时,他抢着买低等船票,明明是为了自己省钱,却偏要撒谎骗取别人的好感。路途中,他因为舍不得用自己的新雨衣,便找借口用别人的伞。他带了一木箱药品,准备在内地的学校卖个好价钱,但是一包仁丹开封后就卖不到好价钱。因此当孙柔嘉身体不适时,他却不愿意让她服用一些仁丹。但不给药,又显得过于小气。左思右想,灵机一动,拿出前些天已打开的一瓶鱼肝油丸,给孙柔嘉服下,弄得她又一次呕吐。虽然鱼肝油丸比仁丹贵,但已开封的药“好像嫁过的女人减了市价”。李梅亭这种吝啬鬼式的怪诞心理就这样暴露出来,给人们以厌恶之感,其正人君子的假面具也就被一层层撕下来。这样的讽刺,不同于疾言厉色的抨击,而是平淡中却有讽刺,达到幽默的效果。
(二)语言幽默诙谐,尖锐泼辣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围城》作为一部带有浓厚讽刺意味的作品,它必须有高度的语言技巧。博学广识的钱钟书先生以一种平心静气的客观笔调写出这篇作品。在流畅的行文中,大量使用了精妙、新奇的比喻,风趣幽默。[3](P55)而且他还运用词语活用、英语词语、文言文进行讽刺,读罢令人心生敬佩。
在《围城》中,英文真是大放异彩。一般来说,现代汉语能表达清楚的,就不需要再借用外来词语了,胡乱使用会有反效果。然而,钱钟书先生在小说中运用的英文,却是达到了讽刺人的效果。如张吉民接待方鸿渐时所说的一段话:“Hello!Doctor方,好久不见!”“Sure!havealooksee!” “Sure!值不少钱呢,Plentyofdough。并且这些东西不比书画。买书画买了假的,一文不值,只等于Waste paper。磁器假的,至少还可以盛菜盛饭。我有时请外国Friends吃饭,那就用那个康熙窑‘油底蓝五彩’大盘做Salad dish,他们都觉得古色古香,菜的味道也有点old-time。”[1](P42)这段描写,作者大量运用了英文,生动形象地刻划了张先生那种崇洋媚外的丑态,讽刺了他善于卖弄自己、炫耀自己的洋奴才身份。
钱钟书先生接受过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有着丰厚功底。在《围城》中,钱先生灵活地运用了文言词语,对人物进行刻画与讽刺,收到良好效果。如写方遯翁说的话“:女人留洋得了博士,只要洋人娶要她,否则男人是双料博士,鸿渐,我这话没说错罢?这跟‘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女必须不若吾家’一个道理。”[1](P34)这里的“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女必须不若吾家”是一句文言文,作者通过这句话,讽刺了方遯翁男尊女卑的思想,也讽刺了他卖弄学问的本质。
(三)在人物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展开讽刺描写
《围城》并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情节,而是以方鸿渐的活动贯穿全篇。通过方鸿渐不断地从被围困的城堡里逃出来或冲进去,展现他留学回国后所遭遇的人和事。作者对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讽刺。方鸿渐不通事务、无能懦弱,苏文纨装作冷若冰霜孤芳自赏,而不顾廉耻、惟利是图。高松年撒谎老练、作假超真,对属下的妻子不怀好意,以生物学原理治校。李梅亭表面道貌岸然,实际男盗女娼、贩卖药材、勾搭妓女。这里面也有专门背后骂人,又擅长用各种借口来博取男人情感,包括采用假冒作家题字赠书的女生指导,也有由教员蜕变成“资本家走狗的走狗”的女大学生,有自称为“老古董”而打扮得妖形怪状,所写东西搬来搬去,几十篇如同一篇,宣言不问政治却随同已受伪职的丈夫离职遁去的报馆女编辑,也有认为机会要自己找快乐要自己寻,换情人像换衣服一样随便,出洋学医而学到了不致怀孕的性开放女郎,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围城》中应有尽有,确实达到了作者想要写出某一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的目的。
在人物的展示过程中,作者对官场腐败、政府无能、学术虚伪、社会落后等都不失时机的进行嘲弄讽刺,钱钟书的笔触及了那十里洋场的政界、银行界、新闻界、和工商界的丑陋,还描写了寓公们的可笑可鄙生活。小说又揭露了所谓自由区国立大学内的种种黑幕,学校条件差,教学质量低,
学生意识落后,教育界的败类、投机政客、伪君子充斥了校园,写出了“为人师表”们逐利倾轧、蝇营狗苟的肮行径与丑恶灵魂。
所有这些反映的社会生活是相当广阔的。钱钟书更站在哲理的高度讽刺这些社会现象,他的讽刺早已远远超出那个社会,超越了那个时代。
二、《围城》的比喻艺术
(一)喻体的广泛性与奇特性
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围城》中所使用的喻体非常广泛,上至国家体制,下至日常生活;大如抽象的理念,小如具体的事物,无所不有,新颖奇特;从调侃中现卓识,从谈笑中露儒雅。下面我们按喻体分类论述《围城》中的比喻艺术。
1、取喻于生物
《围城》中多处取喻于动物,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动物种类繁多,形状各异,习性天成。利用动物丰富多姿的表现来喻人,可以使描述生动形象。例如在描写方鸿渐回到上海,房子难找时,写道:“上海仿佛希望每个新来的人都像只戴壳的蜗牛,随身带着宿舍。”用带壳的蜗牛来比喻房子紧张、生活艰难,用调侃的灰色幽默来寄托一种虚无的愿望,表现出他对当时生活的伤感与无奈,比喻十分形象。
2、取喻于日常事物与自然景物
作者真实地热爱生活,他呼吸在和我们一样平常的自然环境中,有着和我们一样的日常阅历,但他的体验却更深。用杨绛的话说,钟书有几分痴气。日常事物的方方面面是人生和社会的载体,点点滴滴包含了人的价值观和社会性。《围城》中有许多取喻于日常事物的比喻,通俗贴切。例如在赵辛楣请客的酒宴上,大家都在吹牛,只有“鸿渐追想他的国文先生都叫不响,不比罗素、陈散原这些名字,像一支上等哈瓦那雪茄烟,可以挂在口边卖弄”。把大哲学家、文学家比作“上等哈瓦那雪茄烟”。这个比喻通俗且似不恭,而事实上在那些庸俗文人的嘴里,这些名人大师只是他们瞎吹牛的资本,其作用和份量不就是一支“上等哈瓦那雪茄烟”吗!比喻之贴切令人赞叹不已。
3、取喻于封建礼教
作者对中国封建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封建礼教在旧中国是神圣的,至高无上的。封建礼教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辛酸的血泪史。《围城》中多处取喻于封建礼教,语气调侃幽默,表现出作者对封建礼教的反叛和讽刺。例如在描述方鸿渐的弟媳时,对封建社会时期大家庭里妇女的地位有一个一般性的概论:“大家庭里做媳妇的女人平时吃饭的肚子要小,受气的肚子要大;一有了胎,肚子真大了,那时吃饭的肚子可以放大,受气的肚子可以缩小”,揭示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和母以子贵的礼教意识。写方老先生因为拒绝了本县汉奸的引诱,
有家难归,而政府并没有给他什么名义,觉得他爱国而国不爱他,“大有青年守节的孀妇不见宠于翁姑的怨抑”,用青年守节的孀妇作喻体,重揭了青年守节这种残酷封建礼教的伤疤,读来令人沉重。又如“当系主任和结婚一样,‘先进门三日就是大’”,“讲师比通房丫头,教授比夫人,副教授呢等于如夫人”,取喻中国封建时期一夫多妻制的传统文化,把高高在上的教授、讲师的地位关系通俗而准确、同时不无嘲讽地比喻为夫人丫头。这些取喻于沉重的封建礼教文化的比喻,形象贴切,生动俏皮。“围城”的命题涵盖小说全篇,世间事物均如围城,不过尔尔。所以高贵如教授讲师,卑微如夫人丫头,原来如出一辙。这样的比喻使人顿悟人间世态、人生大同。
4、取喻于国政时弊
《围城》属于一部贵族小说,写的是30年代知识分子的生活琐碎事,似乎并不关国家大事、民众疾苦。然而作者对国政时弊却有鲜明的立场,在小说中多次巧妙地使用比喻对中国30年代的社会状况作了无情的揭露。
30年代后期,中国深受日本蹂躏,国民党政府却积极剿共,消极抗日,置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围城》中多处用国政时弊作喻体,间接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认识。如“鸿渐每见她(柔嘉的姑母)一次面,自卑的心理就像战时的物价又高涨一次”。在描写赵辛楣与方鸿渐初次见面,赵误认为方是情
敌,而方明白赵对自己无礼是在吃醋,不作还击时,写道:“鸿渐也许像这几天报纸上战事消息所说,‘保持实力,作战略上的撤退’”,讽刺国民党政府无视国难当头的不抗日政策。在描写鸿渐等五人去三闾大学途中坐车时,“这辆车倚老卖老,修炼成桀骜不驯、怪癖难测的性格,有时标致像大官僚,有时别扭像小女郎”。写旅途中雨夜赶路,“四个人脱下鞋子来,上面的泥就抵得贪官刮的地皮。”对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官僚、贪官的丑恶面目作了无情的嘲讽和鞭挞。
5、取喻于西方文化和抽象事物
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文化,在《围城》中,作者将西方文化随手捏来,恰到好处,可谓中西合璧,使人感受到一种高雅的语言艺术美感。
例如写到博士文凭的重要性时,“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亚当夏娃的传说是西方文化的根源,他们下身那片树叶是用来遮羞包丑的。这一比喻揭示了文凭的虚伪的一面。崇高的博士文凭,其实也未必圣洁无暇,比之真才实学,不过是亚当夏娃下身那片可以遮羞包丑的树叶。这里作者蕴含了文凭如装潢的深刻见识,装潢之内,真假皆有,然而有此装潢,假亦成真。写哲 学家褚慎明“危坐不说话,像内视着潜意识深处的趣事而微笑,比了他那神秘的笑容,蒙娜丽萨的笑算不得什么一回事”。在15世纪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笔下,蒙娜丽萨那端
庄神秘的微笑,一直是世界画坛议论和挖掘的艺术之源。而作者以神来之笔,将褚慎明那一刻的微笑,用蒙娜丽萨来衬托——注意,作者在这里让蒙娜丽萨来比褚慎明,而不是相反,更增加了这一比的份量——褚慎明把蒙娜丽萨给比下去了!中西交融,无限幽默尽在其中!
钱钟书先生还十分善于用抽象喻具体,以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例如在描写汪处厚的形象时,刻意描绘了他的胡子,“象新式标点里的逗号,既不能翘然而起,也不敢飘然而袅”十分新奇别致。
(二)比喻方式的多样性
《围城》中的比喻有六百多处,形式多样。如果把其中的比喻按形式进行归类,那么小说中所用到的比喻不失为一本优秀的比喻实例丛书。以下仅就比较典型的几类择例说明。
1、明喻:简单地用喻体来比喻本体。如:“顾而谦的兴致像水里浮的软木倾盆大雨都打它不下。”,写苏小姐因为鸿渐没跟自己亲近,临出门特送他到走廊里,“心理好比冷天出门,临走还要向火炉前烤烤手。”这个比喻同时也是用具体喻抽象的例子,十分形象而且准确地表现了苏小姐当时的心情。
2、隐喻:把喻体和本体说成是相同的东西。如:“大学是张休息的摇篮。”(李梅亭)“适才不过是立春的爬虫,现在
竟是端午左右的爬虫了”,用具体喻具体,把貌离神似的事物联系起来,把李梅亭那神似爬虫、蠢蠢欲动的丑态准确而生动地刻划出来了。
3、借喻:不说出本体,也不用喻词,而直接借喻体来代替本体。如:写欧亚大旅社的女胖店主,“她手上生的五根香肠,灵敏得很”,直接用五根香肠来代替她的五只手指,使人立即想像得出这五根手指的油渍红腻。还有在描写三闾大学时,把它比作摇篮:“摇篮也挑选得很好,在平成县乡下一个本地财主的花园里,面溪背山”等等,用香肠喻手指,摇篮喻大学,都很形象贴切通俗而又鲜明。
4、博喻:钱钟书先生谓之是“宋代讲究散文的人所谓‘博喻’或者西洋人所称道的沙士比亚式的比喻,一连串用五花八门的形象来表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即“说理明道而一意数喻者,所以防读者之囿于一喻而生执着也”。《围城》中用到博喻的例子有:方鸿渐家乡的民风是“铁的硬,豆腐的淡而无味,轿子的容量狭小,还加上泥土气,这算他们的民风”,“有人失恋,会把他们的伤心立刻像叫化子的烂腿,血淋淋地公开展览,博人怜悯,或者时过境迁,像战士的金疮旧斑,脱衣指示,使人敬佩。”,“那声气哗啦哗啦,又像风涛澎湃,又像狼吞虎咽”,均使用数喻来说明一意,强化对于被喻事物的刻画。
5、除了上面几类典型的比喻,《围城》一书中还使用了
比喻和其他修辞方式并用的手法,从而产生妙语连珠、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同时扩大了比喻艺术的表现力。例如,比喻与夸张并用:“李先生头一晃,所说的话仿佛有手一把从他嘴边夺去向半空中扔了。”;比喻与比拟并用:“辛楣也累得很,只怕鸿渐鼾声打搅,正在担心,没提防睡眠闷棍似的突然一下子打他入黑暗底,滤清了梦,纯碎、完整的睡眠。”,比喻与较物并用:方鸿渐“惭愧得比忘了国庆日和国耻日都利害”。结合谚语使用比喻:汪处厚在外面只听得笑声不绝;真是“有鸡鸭的地方,粪多;有年轻女人的地方,笑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