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极限运动》400字
极限运动
大年初六 , 爸爸妈妈、小云阿姨,带着邝震禹和我来到了海 湾公园玩。 我和邝震禹爬到一座很高的山上玩飞纸飞机, 纸飞机 在空中旋转,然后再降落下来。玩了好久,我们才停下来。邝震 禹对我说:“我们去爬对面那座山吧! “于是我们收起纸飞机,向 那座山走去。 爬到一半, 我们就被极限运动场给吸引住了, 于是, 我们就跑下山来到了极限运动场。
运动场上有很多小朋友, 还有几个外国小朋友呢! 大家都把 极限运动场当游乐场。有的向上爬,有的向下滑。很多人只爬到 一半就滑下来了。我和邝震禹相互点了点头,就开始了。首先, 我们选择了最高的那个极限坡。我来个当头阵,冲过去,接着邝 震禹也冲了过来, 结果我们都没有冲上去。 我俩就只好去冲那个 较低的那个极限坡,当我们冲了几次,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后,再 向“最高峰”冲去。最后我们终于冲了上去。我们还看见几个高 年级的学生在这里踩滑板车, 看上去他们学了很久, 技术很熟练 的样子。
虽然,今天我和邝震禹玩得很累,但我们玩得很开心。因为 所有这里玩的小朋友都有爸妈陪伴着, 他们也在感受着孩子们的 快乐!
作文二:《极限运动心理》6300字
想挑战极限运动?
什么是健康四要素?
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合理的营养、包括愉悦的心情,大概这四类。其中重要的一块就是讲适量的运动。什么叫适量?大家关心的是一些极限运动,其实极限的运动对我们的人体来讲是有一定的伤害,但是它可以满足你的超越自我、挑战自我、实现一个自信心提升的积极因素。可是我们在做一些极限运动的前提下,在尝试做极限运动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尤其是还要有一个系统的安全保障。
小细节可致命!
户外运动前做好准备
一个是专业的领队来带着你去参加这样一些比较有一定风险的户外运动,同时要做充分的身体的热身,包括知识的一个沟通,包括路程、路线的一个讲解,包括设备、吃的喝的,你的登山杖,你的鞋子抓地能力怎么样,你的帐篷,防风能力、防雨,这些都是非常认真非常小的事情,但是都是非常致命的一些小问题,我们都要去高度的重视它。
不要太逞强!
为身体有时要“甘愿服输”
另外在做这些极限运动的过程中,有一个心理要素一定要注意,就是不要逞强,不要挑战极限。比如说你的身体极限爬到海拔3000已经很受罪了,很痛苦了,但是你看别人跑到4000、跑到5000,你觉得你不服输,你一定要超过他,或者你已经非常疲惫的时候,还要继续再把自己的体能做最后的释放,那个时候就会出很大的风险。
可能你的同伴都已经累得不行了,可能救你的难度也就更大了。所以我觉得我们首先要,心态要调整好,我们做户外运动,最大的目的是要享受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把它当成一种逞能的一种表现。
大自然是无情的 我们不能用来玩命还有,就是该做的一些防范工作要做,尤其是还要做好你的后勤保障部队的沟通,不能说你自己去哪儿了,手机电也不充,也不跟你最好的朋友说你去哪儿了。或者是咱们有些景区,或者特别危险的一些山峰呀,这些都是要跟当地的管理部门沟通的。不能说咱们野爬或者是逃票,这种行为都是风险比较大的,所以我们应该做一个理性的户外运动的爱好者,在享受这种户外运动带来的快乐、刺激以及普通的运动所无法感受的这种美好的前提。
我认为安全是始终要放在心上,不要觉得忽略觉得无所谓,大自然是无情的,根本没有机会让你再去尝试第二回。所以我在很多场合跟很多人也讲,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不是来玩命的,而是用来享受生命的这个过程,所以大家一定要热爱生命,要活得健康、活得快乐。至于自己的双脚能不能够踏到珠峰的8844那个顶点没那么重要了,其实你达到你心中的那个珠峰的制高点,这一点最重要。
(一) 户外运动的需要与行为动机
都出一定的行为动机支配着,没材明朗的行为动机,人的行为便失去了动力源。从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观点来看,有目的的户外运动绝不是为了生理与安全的需要,而是为了挑战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这是人类高层次的需要。内此需要产生的行为动机,使我们在户外运动有了明确的目标,行动
才不至于盲目。端正的行为动机、明确的活动日的、清晰的行为目标是我们在户外运动中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的动力源泉。
(二) 目的地与旅游内容的选择
1.确定目的地
对于将去的地方,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掌握和了解更多的信息了解目的地的交迥、住宿、民俗、历史、文化、建筑。多研究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特点,多了解当地的风俗和各种禁忌,准备一份洋细的地图并认真地阅读,多速一些相关资料,比如河流的走向和流速,水的落差、速度以及有无险滩;山的高度、坡度;植被的种类、特点勺分布情况;气候条件、凹夜温差及变化特点、何的天亮、何时天照、月亮阴睛圆缺、何时潮起潮落、风力风向如何等情况。对于这些情况,我们了解得越多,在户外因地制宜地带虏、取火、野炊、采药和取水等技能才能更强o
2旅行方式
从自己的居住地到目的地之间有多远,与11—A 人一道去还是自己单独去,乘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或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目的地,达—Lj 都必须考虑在刘划之“八
3.活动内容
到达目的地后开展什么样的户外运动项目,怎样才能通过这些运动项目实现自fA .使自己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
4.量力而行
要根据自己所拥有的可随意支配的收入和闲暇时间行。
(三) 合理制定计划
在有了以上这些基本条件后,我们就应该对户外行程制定一个合理的行动汁划。总体来说,我们的整个行动可以分为行动前准备阶段、行动开始阶段和行动结束后恢复阶段。对于每个阶段.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并列出详细的进程表,对于这一阶段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应该进行全面的预想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刘于每一阶段的每一次行动,在出发前我们也应该有一个细致而周密的计划,并严格按照t1—Ad 进行落实。也就是说,对于整个户外行程我们应该有个整体计划,每一个小的行动我们都应该有详细的计划,这样,我们才能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牢牢掌握住户外运动的主动权
(四) 树立安全防范意识
范意识。
1.安全防范意识
在户外运动过程中,安全最为重要。树市安全防范意识,才能使安全得以保障。户外运动中意外受伤时有发生,出行之前务必允分准备好旅游的基本装备,策划好出行路线,学会急救常识,了解野外生存知识等均会减少意外的发生。一旦发生意外,AEI 果了解救护的基本常识,准确、充分地利用事发后最为关键的时间、正确及时地组织施救,不但可以减少损伤的程度,挽救同伴的生命,还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出行8e6的实现。
2.保持良好心态
户外运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参加者有时候可能会在不经意问陷入1分危险的境地。然而,面对危险和困难,你不仅需要有各种生存的技巧,同时更需要有顽强的意志。险恶的环境利巨大的困难并不是打倒自己的第一因素,打倒自己的往往是渐渐薄弱的意志。所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心理,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是克服困难、走出逆境的重要前提。
3.正确认识各种困难
面对因难时,往往容易因为体能和心理上的变化而扭曲对各种客观现象的看法,产生各种错误的认识,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就可能会误导自己的行为。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必须首先要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头脑中仍然存在的各种错误想法,然后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自我纠正。
4.风险可以化解
户外运动的风险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是否有应付风险的思想准备和安全措施。ZX 大的后勤支撑,实用的精良装备,充沛的精力体能,熟练的户外技能等,这些都是化解户外运动风险的重要
条件。
(五) 培养心理承受能力
户外运动是艰苦的活动,是对意志和体力的考验。花钱并不是贪图享受.必须吃苦,在身体上还要随时承受意想不到的折磨。疲劳、饥饿、严渴、联冷、孤独、悲观等,这些身体的木适和精神上的感受都会带给我们心理上的压力。因此,我们要努人提高白己的心现承受能力,尽力分散自己对这些身心感受的注意力,把精力全部集巾刁:如何克服眼前客观存在的困难上,这样,注意力的转移就会比身心的不适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
先举几个例子,看大家觉得他们的心理是否正确。
回归大自然,体验渔猎生活。美国青年McCandless1990年大学毕业,把友人资助他攻读法律的两万五千美元捐给了慈善机构后开始游历美国,1992年4月进入阿拉斯加的荒野,身上只有10斤大米,一把半自动步枪,400发子弹,几本书,和一些露营装备。112天后饿死,体重仅60斤。死前留言“我的一生很快乐,感谢主。再见,愿上帝保佑大家。”
完美攀岩哲学。1886年出生的奥地利攀岩大师Preuss 奉行几条攀岩原则:只攀低于自身能力的路线;不攀不能轻松下攀的路线;不用岩锥;不用绳索;一切辅助器械仅在危急情况下使用;保证安全最重要,但安全来自自身能力和目标的匹配,不可以通过器械提高安全。他总是单人徒手攀爬当时难度最高的岩壁,成为当时红极一时的登山演说家。不过很快的死神在他27岁那年追上了他,他被发现坠落在360米深的崖底,死因不明。
国内的例子,刘喜男,李红学,严冬冬。这几个登山青年的故事比较容易查,驴友可以自己查到。他们和19世纪的欧洲青年一样,喜欢爬大山,爬未登峰,爬前人未爬过的路线。这些线路的难度在当前登山界里,并不算什么;他们并不徒手爬山,都作保护,尽量保证安全。可以说,他们的冒险程度低于19世纪的欧洲青年,但还都不幸失足。
看这些人的事迹,我第一个感觉是佩服。佩服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胆识和勇气,不管是为了征服大自然或为了征服自己。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心理,人类的很多突破得以实现。我不会因为他们的行为没有给他人带来益处(他们的精神和敢于冒险的宇航员是一样的),或他们的死亡给亲人带来困难或悲伤(意外导致经济困难这方面社会还有一些事可以做),而责怪他们。除了佩服之外,我当然也会感到惋惜。但作为一个社会,我觉得我们在惋惜之余,应该继续鼓励支持所有的冒险行为,不应该冲动的禁止户外活动(禁止不等于防范)。社会应该做的是搜集事故信息,客观分析情况,长期进行事故统计,这样可以方便其他人在从事户外活动前,作为安全学习的一部分。
注:征服自然这句话经常被误解。人乃自然的一部分,绝对脱离不了自然(想不融入都不可能),也绝对不可能改变自然界的物理定律。人可以从山上找些石头,给自己盖座漂亮的房子。人可以把一些金属凑一块儿,挖出一些燃油,做出飞机,汽车,带着自己跑的更快。人可以找些合适材料,裹在身上,零下50度也不受冻。所有这些都是人类挪动自然里的物质,或挪动自己的一些动作,都是暂时的,将来都是要被自然的力量再挪动的。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是人类在改变自然环境,让自己过得舒服一些的努力,这就是一般的所谓的征服自然。至于我们是否都应效法McCandless 回归自然,从大自然理获取少量够用的物资(小动作的征服自然),简单的活着,那是个人的选择。另一方面,在户外的大自然里,随便乱扔垃圾,随便摘取植物,随意改变自然景观,能叫征服自然吗?不能。那么人通过学习使用装备和登山技巧,在暴风雪中安全爬上几十万年前山顶洞人爬不上的山峰,可不可以用征服自然来形容?我认为可以。
看完了几个个体案例后,接下来咱们看一下大方面的,登山群体的普遍心理,咱们试图从登山史中找出一些端倪。
登山最早的纪录是公元前3300年生活在现今意大利的Oetzi ,他死于3210米的阿尔卑斯山上,被埋在“下鞍冰川”里。冰川融化后露出上身,1991年被一对德国驴友发现。科学家鉴定后发现他中箭死亡,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早的悬疑命案。至于他为什么走进大山,现在只能臆测。
18世纪之前历史记载的登山多数和军事行动有关,当然也有史册外的活动,这些主要是山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比方说夏尔巴很早就翻越喜马拉雅山的高山哑口,从事贸易运输。而阿尔卑斯的山上,也活跃着羊倌,猎户和找水晶石的人。这些穷人为生活所迫,必须在充满危险的高山和冰川上讨生活,也练出了攀爬高山的技巧。可以说,早期的登山是为了生活。 现代的登山活动可以追溯到18世纪(清乾隆年间)的西欧。1760年年仅20的日内瓦科学家Saussure 为了他的科学研究,来到法意交界的白山脚下的夏木尼山谷,告诉当地村民,他会奖赏两块金币给第一位找出白山登顶路线的人(可能他有意留着自己首攀),从此启动了当地攀爬白山的竞赛。白山,有人翻成勃朗峰,有很多冰川,终年白雪覆盖,故名白山。4810米,西欧最高峰,当时不属于法国。很难想象花了26年的等待,直到1786年才由当地的两位山民Paccard 和Balmat 成功登顶。下山后,消息轰动日内瓦和夏木尼地区,两人成了当地的英雄。
Paccard 是当地富家子弟,学医的,Saussure 来的时候他才三岁;而和他一起登顶的Balmat 更年轻,1762年出生,是个靠在山里找水晶石为生的穷人。1787年Saussure 组织了18名高山向导,由Balmat 领头,带他登顶白山,进行他的科考工作。征服白山的壮举开启了现代登山的活动,也带来了两种新的登山目的,一种是Saussure 为代表的科考,一种是Paccard 为代表的纯粹为爬山而爬的目的。从此科学家们开始瞄准各个高山,逐个攻下。
而纯粹为登山的登山家则都涌到白山,验证自己的能力,成功登顶下山后夏木尼的姑娘们还会给予英雄式的欢迎。西阿尔卑斯山地区的装备和技术,也一步一步的改进,从开始只带一根带铁锥的长木杖,演变到后来的绳索,冰镐,冰爪俱全。
之后七十多年的登山多数为了科考。不过,登山界正孕育着另外一个纯登山的高潮。那个年代,英帝国什么都想到手,连首登山头也不例外。Saussure 登上白山六天后,马上由英国人成为第四个登顶白山的人,次年另一英国人成为第五个登顶白山的人。英国贵族圈里有一群热衷于登山活动的人,他们有钱有闲,体能又好,经常去西部阿尔卑斯山,雇用当地的瑞士或法国高山向导,花大钱进行远征式的登山(20世纪英国人攻下珠峰用的也是远征式)。现代登山的黄金时期从1854年到1865年,由英国人霸占了阿尔卑斯山的登山舞台。1854年英国人拿下韦特宏峰,短短11年内拿下几乎所有阿尔卑斯超过4000米的处女峰,在1865年拿下马特宏峰后,仅存一座当时技术还不足以对付的Meije 峰。 有钱的英国人接着去征服世界其他高峰。而毗邻东阿尔卑斯山的德国人,奥地利人,意大利人并未闲着。这些是来自民间的平民老百姓,没有远征式登山的资本,但自家后院有的是山脊,次高山,以及更难,更险的路线,需要更高的攀爬技术。他们开始设计出现代的攀岩辅助器具如岩锥,锁扣,托架,攀岩鞋等。可以说,西阿尔卑斯山孕育了冰川,雪地攀爬的技术和设备;东阿尔卑斯山则孕育了攀岩的技术和设备。
保守的说,如果从登山黄金期算起,纯粹为了兴趣而登山的传统已经超过150年了。山的高度不能再增高,路线的难度却可以永无止境的加大,危险也可以不断的加大。另外,山里的事故不断,仅法国白山地区,每年大约百人丧命,这些人中有野地滑雪者,有技术攀登者,也有很多徒步的驴友。而人们对山区的户外活动的热情却丝毫不减,每年总有2万多人造访白山。
从历史的角度看,登山的目的由军事,生活,演变至科考,再后来演变成休闲/娱乐/探险。现在已经是五花八门,什么目的都有了。个人觉得没有哪个目的比较高尚,或比较值得人类追求,各取所需吧。
最后咱们看看心理学家对这方面有什么说法。
比较权威的解释是“寻求刺激的理论”。该理论试图解释人们为了追求新鲜,强烈感觉而罔顾身体,社会,法律,财产等风险的行为。科学家发现从事危险户外活动的人和吸食毒品的人有类似的地方: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自己所需的刺激,毒品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户外运动的危险也有同样的功效。而研究对象普遍都认为可以通过努力,锻炼,或谨慎准备来降低或规避活动中的风险,并且不太关心失误后会造成的重伤,脑残或死亡。
另外一个研究发现是,需要寻求刺激的人普遍从新奇事物得到更大的效应,即他们脑部产生较多的多巴胺的化学激素,使他们感到极度愉悦,也使他们一再想重复体验那样的愉悦。关于为何这类人群中较多年轻男子,理论说法是年轻男子的大脑里,愉悦机制已形成但抑制机制尚不发达,表现出的行为自然是追求刺激(愉悦)并忽视危险。
以往的研究偏重于年轻气盛的人群,有人觉得应该也研究那些岁数较大,仍然在从事高危户外活动的人。现在有些学者进一步用现象学的方法做更细致的研究,研究对象也不仅包括那些“冲动无畏”只知追求刺激的年轻男子。他们主要调查当事人对自己冒险行为的反思,然后想办法找出一些心理规律。初步的结论是,当事人很清楚活动中会有什么风险,而且也对危险产生恐惧,并不像一般人认为他们不怕死。我个人等不到这些研究结果,已经开始去了解一些户外活动高手的一些心理过程的看法,另外自己也在检视自己这方面的心理。
编辑者北方野外生存,如有异议联系北方野外生存管理员
作文三:《上海极限运动》1600字
上海极限运动
一、上海滑板公园指南
1、上海新江湾城 SMP 滑板公园——世界最大的极限公园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淞沪路 2100号
2、浦东源深 SMP 滑板公园——上海最大的免费滑板公园
地址 :浦东新区源深路 655号源深体育中心 4号门 (近张扬路 )
二、上海卡丁车场地攻略
1、上海迪士卡卡丁车赛车馆
地址:枣阳路 809号
2、上海飞霆卡丁车馆
地址:真光路 1288号百联中环 B1楼
3、上海曲阳赛车馆
地址:中山北一路 880号
4、上海国际卡丁车世界
地址:嘉定区伊宁路 2000号 F1国际赛车场内
三、冰上芭蕾 盘点上海真冰溜冰场
1、冠军溜冰场 (百联又一城店 )
地址:杨浦区淞沪路 8号百联又一城 7楼 (近邯郸路 )
2、冰之魅真冰溜冰馆
地址:长宁区仙霞西路 88号百联西郊购物中心东区 5楼 (近哈密路 )
3、世纪星滑冰俱乐部
地址:浦东新区世博大道 1200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 B1楼
4、大学生国际冰球馆
地址:松江区文翔路 2000号 (近上海外贸学院 )
5、南桥百联炫冰真冰滑冰场
地址:近郊奉贤南桥百联购物中心百齐路 588号 B1楼 (近南奉公路 )
四、寻找上海攀岩好去处
室内攀岩馆
1、上海体育场攀岩运动中心
地址:徐汇区天钥桥路 666号八万人体育场内 (近中山南二路 )
2、岩舞空间攀岩馆
地址:虹口区花园路 128号运动 LOFT 创意园区一街区 A 座 1楼 105室 (近景祥路 ) 3、恒毅室内攀岩馆
地址:虹口区东江湾路 444号虹口足球场 21看台上楼 (近四川路 )
4、奥索卡攀岩中心
地址:长宁区江苏路 1号 (江苏北路江苏路 )
5、白浪攀岩馆
地址:上海体育场攀岩运动中心地址:上海市天钥桥路 666号,上海体育场 6号大扶梯上 6、 ROCK GYM攀岩馆
地址:浦东新区金科路 2555号 (近中国芯科技园 )
室外人工岩壁
7、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攀岩场
地址:崇明南明港外 12公里原东平林场
8、东方绿舟攀岩
地址:青浦区沪青平公路 6888号
五、沪上真人 CS 全攻略
1、九号仓库真人 CS
地址 :松江区通跃路 83号 3楼 (近九号线新城站 )
2、镭战大联盟 (世界广场店 )
地址 :浦东新区浦东南路 855号世界广场 B2楼 (近东昌路 )
3、赤柱真人 CS 俱乐部
地址 :闵行区莲花南路 1500号梅陇新都会 2号楼 1楼 (近银都路 )
4、军道俱乐部
地址 :闵行区吴中路 1389号丰收日大酒店 10楼 (近金汇南路 )
5、滨江森林公园真人 CS 野战场
地址:浦东新区高桥镇凌桥高沙滩 3号
6、普兰尼镭射星光战场
地址:虹口区东江湾路 444号虹口足球场 2区电梯厅 4台 4搂 (近四川北路 ) 六、上海射箭射击场馆攻略
1、上海射击射箭运动中心
地址:上海市西南闵行区金都路 3028号
2、上海东方射击射箭馆
地址:徐汇区虹桥路 663号 (近番禺路 )
3、上海浦东射击俱乐部
地址:上海市南汇区滨海旅游度假区东首
4、道顺射箭馆
地址:卢湾区肇嘉浜路 96号 C 座 (近瑞金二路 )
5、领域射箭台球馆
地址:徐汇区田林路 140号越界创意园区 15号楼 2楼 (近苍梧路 )
6、思域射箭馆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大林路 239号
七、上海玩滑翔伞好去处
1、上海我心飞翔滑翔伞俱乐部
地址:上海市沪闵路 6780弄 12号 801室
2、上海滑翔伞俱乐部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滴水湖
3、上海华银滑翔伞俱乐
地址:上海市安顺路 87弄 7号 2808室
八、上海潜水俱乐部指南
1、海上星潜水俱乐部
地址 :徐汇区零陵路 800号东亚体育大厦 2103室 (近上海游泳馆 )
2、联合水肺潜水俱乐部
地址:上海市长宁路 1188号圣约翰名邸
3、悠蓝潜水俱乐部
地址:上海浦建路 60弄澳丽花园 27号 602室
4、上海潜行者潜水俱乐部
地址:上海市西乡路 218号体育中心内
5、上海长风海洋世界潜水俱乐部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大渡河路 451号
作文四:《极限运动赏析》1500字
那些激发出本心的运动
——我所喜爱的极限运动
小时候的自己,一直是个胆小怯弱的女孩子,想要的东西不敢要,反对的意见不敢说,规规矩矩,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样是好事,女孩子还是保守本分些要好。可是我却觉得这样性格对于成长是很不利的,毕竟将来的路还要自己走,好多事情都要自己奋斗来,别人更不会拱手相让。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和爸爸妈妈去游乐场玩,有一个大型的充气城堡,城堡中央有一道几十公分的缺口,想去到另一边玩耍必须要越过这个沟堑,其实对于一个几岁的孩子来说,那个宽度真的没多远,轻轻一跃就可以过去了,而且下面还是软绵绵的充气垫子,我却特别害怕,硬生生放弃了对面那一片更精彩的玩具,当时的自己沮丧极了。
后来年龄稍微大了一些,可能胆子也变大了吧。看到路上其他孩子们都在滑旱冰,满眼都是羡慕,羡慕他们的速度,羡慕他们的欢乐,更羡慕他们的勇敢。于是便鼓起勇气也买了双直排轮来练习,运动神经还不错的我竟然没怎么摔跤,而和我一起学习的孩子都摔得前仰后合,渐渐觉得这个可能也不是什么好害怕的事了,心好像慢慢坚强了起来。小区里面滑旱冰的队伍里面多了我的身影。之后和同学们一起经常去溜冰馆去滑,喜欢里面的坡道,可以带来平地无法比拟的快感。从这之后,我的胆子渐渐变得大了起来,不再害怕与别人相处,谁说规矩的女孩子才好,我觉得有自信的最棒。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学、初中、高中,我的学业渐渐紧张了起来,不再有多余的时间去溜旱冰,或许是年龄大一些了,身边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已经没有了,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觉得这项运动就少了些趣味,想想到现在,真的已经好久没有去溜旱冰了,有些怀念过去的那段时光了。
生活中一些事物小时的同时会出另一种可以代替它的事情,或许只是没发现。仔细想想好像自己不溜旱冰后便会偶尔和一些朋友家人去滑雪了,我最喜欢的一项“极限”运动。
初去滑雪场的时候就像过年时的小孩子似的,心里欢呼雀跃,身体却寸步难行。脚上的雪橇好像不听我的使唤似的,朝着一个低洼的地区就缓缓溜了过去,心里干着急却没办法,眼看着身体一斜就要栽倒在雪地里面,雪场工作人员及时制止
了我栽倒的趋势,真是太感谢了。回归正轨以后跟着指导开始中规中矩的学习滑雪的基本技巧了,脚要保持内八,身体要保持半蹲,背要微微向前猫着,这样才能站得稳稳地。后来慢慢地一点一点从向前挪动,到后来可以滑行一小段距离。还记得第一次上的便是中级滑道,坐缆车上行的时候心里忐忑不安,又有些小小的期待与激动,怕摔倒,怕撞到别人,怕的东西好多好多,只是却抵不过下滑时速度与激情的诱惑。下滑的那一瞬间,心脏都提到了嗓子眼里,身体就像飞起来一样,轻飘飘的,随着雪道而左右晃动,我赶紧把姿势摆正,紧绷着神经注视着眼前的滑道。不好!正前面有人摔倒了还没离开滑道,速度太快,我还不会转弯,尽量躲也没躲过去,就这么的被绊倒了,雪橇也掉了一只,人还向下滚了好远,不过还好穿的厚实,不会摔伤。唉,我的第一次滑雪就以摔跤的结局划上了一个不太完美的句号。从此我便爱上了滑雪这项运动。
说到滑雪,还是大学时的极限运动赏析课才让我知道了原来我这么热爱的滑雪是一项极限运动,好高端的名字。据老师介绍,极限运动有分类,有广义和侠义之分。广义上来看,一些挑战性高的非奥运非世界运动会项目都可以叫做极限运动,比如蹦极、攀岩、悬崖跳水等等。但是狭义的极限运动单指各个大型极限运动会中包含的成型的项目,比如极限摩托车、极限轮滑等等。由于快速的发展,极限运动正被一些运动会接受,小轮车竞速已成为奥运会项目,滑雪板U型池也是冬奥会项目。极限运动的项目许多都是近几十年刚诞生的、方兴未艾的体育项目,在世界上广受欢迎,主要以年轻人为主。运动领域广泛,涉及“海、陆、空”多维空间。
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多参与运动,舒展身心,拥有健康的体魄,过更健康的生活,运动让我获得了不一样的生命。
作文五:《极限运动》6000字
Extreme Sports (like barefoot water-ski, base jumping, bungee jumping, hang gliding, heliskiing, inline skating, kayaking mountain biking, skateboarding, skydiving, skysurfing, snowboarding, sport climbing etc.)
Extreme sport (also called action sport and adventure sport) is a media term for certain activities perceived as having a high level of inherent danger. These activities often involve speed, height, high level of physical exertion, highly specialized gear or spectacular stunts.
The history of several core "extreme sports"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splintering of the ancient Polynesian leisure activity now known as surfing, and the appropriation of existing-technology (the skateboard) for new purposes. In the 1970's surfers from Venice and Santa Monica, California began "surfing" on skateboards to keep their skills fresh in the surfing off-season. Until that time, skateboards had been seen more as a toy than a piece of athletic equipment, having enjoyed brief periods of popularity in the 50's and 60's. As portrayed in the feature film "Lords of Dogtown" and the documentary "Dogtown and Z-Boys", skateboarding soon became a sport.[8][9] With the widespread availability of skating terrain, skateboarding eventually surpassed surfing in popularity. The popularity of extreme sports has continued to grow, branching in all directions to include land and sea-based events like street luge and windsurfing, and even aerial activities like skydiving and sky surfing.
The term extreme sport was populated by X Games, a multi-sport event created and developed by ESPN.The first X Games (known as 1995 Extreme Games) were held in Newport, Providence, Mount Snow and Vermont in United States.
An extreme sport (also called action sport and adventure sport) is a popular term for certain activities perceived as having a high level of inherent danger, and that are counter-cultural. These activities often involve speed, height, a high level of physical exertion, and highly specialized gear or spectacular stunts.
The definition of an extreme sport is not exact — for example, although studies show that (road) cycling ranks as the sport with the highest rate of injury, it is not considered an extreme sport because it is not counter-cultural. The term's origin is also unclear, but it gained popularity in the 1990s when it was picked up by marketing panies to promote the X Games.
History
The origin of the divergence of the term "extreme sports" from "sports" may date to the 1950s in the appearance of a phrase usually, but wrongly, attributed to Ernest Hemingway[10]. The phrase is
"There are only three sports: bullfighting, motor racing, and mountaineering; all the rest are merely games."
The implication of the phrase was that the word "sport" defined an activity in which one might be killed. The other activities being termed "games". The phrase may have been invented by either writer Barnaby Conrad or automotive author Ken Purdy.
In recent decades the term extreme sport was further promoted by X Games, a multi-sport event created and developed by ESPN. The first X Games (known as 1995 Extreme Games) were held in Newport, Providence, Mount Snow, and Vermont in the United States.
A history of the sports was published in 2004. Amped: How Big Air, Big Dollars and a New Generation Took Sports to the Extreme. The book provided an overview of the history, culture, and business of the sports and included interviews with athletes, pany owners, and marketers
Bungee jumping (also spelled "Bungy" jumping)[1][2] is an activity that involves jumping from a tall structure while connected to a large elastic cord. The tall structure is usually a fixed object, such as a building, bridge or crane; but it is also possible to jump from a movable object, such as a hot-air-balloon or helicopter, that has the ability to hover above the ground. The thrill es as much from the free-falling as from the rebounds.[3]
Bungee Jump in Normandy, France (Souleuvre Viaduct)When the person jumps, the cord stretches and the jumper flies upwards again as the cord snaps back, and continues to oscillate up and down until all the energy is dissipated
Surfing is the term is used for a surface water sport in which the person surfing moves along the face of a breaking ocean wave (the "surf"). However, surfing is not restricted to saltwater, but can sometimes take place on rivers, using a standing wave. The main use of the word "surfing" is for riding waves using a board on which the surfer stands. Other forms include bodyboarding, in which the individual riding the wave only partly raises his upper body from the board surface, and from bodysurfing, where no board at all is used.
Two major subdivisions within contemporary stand-up surfing are
longboarding and shortboarding, reflecting differences in surfboard design and riding style.
In tow-in surfing (most often, but not exclusively, associated with big wave surfing), a surfer is towed into the wave by a motorized water vehicle, such as a jetski, generally because standard paddling is often ineffective when trying to match a large wave's higher speed.
Depending on wave size, direction, and on wind conditions, sailboats can also surf on larger waves on open sailing waters. Unlike "surfers", sailors usually do not surf in beach waves, and they usually do not go out in order to surf; instead, the wave and wind conditions may allow them to boat surf during a sailing trip. More recently, the same principle of craft-based surfing has been increasingly used by kayakers, notably in the sport of playboating, which is mostly carried out on rivers (see playspot).
Surfing-related sports such as paddleboarding and sea kayaking do not
require waves, and other derivative sports such as kitesurfing and windsurfing
rely primarily on wind for power, yet all of these tools may also be used to ride waves.
Recently with the use of V-drive boats, wakesurfing has grown. Wakesurfing is surfing behind a boat, riding the wave or wake which is created by the boat.
作文六:《极限运动简介》1100字
学英语报社://.e-l-e.net.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极限运动简介1
极限运动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源于欧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使之成为一个包含有几十个竞赛项目的新兴运动种类。极限运动所倡导的理念是“追求自我、挑战自我”,发展到今天极限运动已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它所涵盖的文化已影响并成为今天年轻人的一种生活理念“追求自由的空间、探索未知的世界、创造自身的价值”。
极限运动作为一种竞技类的体育运动是由于ESPN自1995年创立的世界极限运动在全球的推广宣传普及,到今天它已成为拥有近20种比赛项目的体育运动,每年ESPN主办的世界极限运动会在年轻人心目中的影响力是仅次于奥运会的另一大体育盛会。
极限运动的比赛项目繁多,如:极限滑板、极限直排轮、BMX特技单车、极限摩托、宽板滑水、水上极速摩托、单板滑雪、空中滑板等20多种比赛项目,由于极限运动所追求的冒险性、新奇性和观赏性使它的竞赛项目种类会经常的有所变化。
极限运动进入中国约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由一些极限运动的爱好者凭借着对极限运动的热爱坚持着,并发展和影响了一批年轻的爱好者。1999年在浙江省湖州市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极限运动大赛是中国极限运动的里程碑,由此,极限运动在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的管理推动普及下经过六年的时间发展到今天已拥有三十多家俱乐部团体会员、二百多年名注册选手,一万多名的极限运动爱好者,每年有5-6个全国和国际性的赛事。
由于极限运动进入中国的时间短,目前在国内开展比较普及的极限运动主要是极限运动的主体项目:极限滑板、极限直排轮、BMX特级单车、极限攀爬单车;并且在近二年的国际比赛中我们的运动员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中国极限运动协会(Chinese Extreme Sports Association 简称CESA)于2004年6月经过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政部、国务院的批准正式成立,它也是我国目前第一百个单项体育协会。
第 1 页 共 2 页
学英语报社://.e-l-e.net.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中国极限运动协会的职能是管理极限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从竞赛、市场、俱乐部、选手等多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建立一套健康、有序的发展机制,普及极限运动在中国年轻一代的受众群体,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热爱极限运动。中国极限运动协会愿意与所有热爱极限运动、关心极限运动、致力于极限运动的朋友们一起携手共同创造中国极限运动辉煌的明天。
第 2 页 共 2 页
作文七:《极限运动 文档》9900字
content abstract:
I.the difference of girls and boys in their leisure time
II.a presentation about extreme sport a.what is extreme sport? b.the development of extreme sport
III.a presentation about Parkour
a.what is parkour?
b.v arious movement of Parkour
c.the meaning of parkour
D.the attitude about parkour,also about extreme sport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in you leisure time ? Watching movie ,listening to music , playing sports, reading or just sleeping in home......
For most of girls ,they prefer shopping .They would never feel tired even if they have shopping for a whole day.For most of boys,they like to play online games.They would spend much money on equipment ,but they don not care.When the game clearance,they feel achievement and everything they have paid is worthy.Girls can not understand boy’s infatuation of
games as well as boys can not understand girl’s enthusiasm of shopping.
Nowaday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health awareness, in spare time,more and more people like doing sports out of doors,rather than be a indoor man or a indoor female .Some outdoor sports are popular ,such as bicclye-riding,skidding,go hiking,climbing etc.Compared to such ordinary activities, some people prefer extreme sports.
What is extreme sport?
Extreme sports (also called action sport and adventure sport )
is a challenging entertainment and gym sports formed fro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ature and human,which let us developing our
full body and spirit potential at a big extent by modern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s.Extremesports stress
and “higher,fasterand bravery ”, through stronger ””participation,entertainment
extreme sport ,we receive a sense of pleasure and achievement. Extremesportsalso show the pursuit of freedom and a positive life attitude,so extreme sports are also called “the future sport”. the development of extreme sport:
T he origin of the divergence of the term “extreme sport”from “sport”may date to the 1950s in the appearance of a phase. But at first,extreme sports had less species, ”there are only three sports :bullfighting, motor racing and mountaineering,all the rest are merely games.” In recent decades,the term extreme sport was further promoted by X Games,a multi-sport event created and developed by ESPN(Entertainment and Sports Programming Network ,即娱乐与体育节目电视网).The first X Games(know as 1995 Extreme Games) were held in Newport,Providence,Mount Snow and Vermont in the United States.
CX--- Chinese e xtreme sports:
The full name of CX is “CHINA X--GAME ”,which first organized by the Chinese Extreme Sports Association in 1999.It is the authority
of e xtreme sports event in China.It can be called the carnival event of the e xtreme sports.
Now e xtreme sports has broadimplicationand narrow implication.Some challenging highsports which is not Olympic world games projectcan be called extreme sportsbroadly,such as Bungee jumping,Rock climbing.
Bungee jumping蹦极
Rock climbing
But innarrowsense,Extreme sports only refer to formed project in various large x games,such asMX Moto , extreme skidding etc.
MX Moto extreme skidding
Alpine skiing高山滑雪
In my introduction,i will pay attention on Parkour(跑酷)
What is Parkour?
Parkour sometimes is called free running,and the idea is to get from one place to the other as fast as possible,jumping and climbing over whatever is in the way. So parkour is a art of movement.it is popular among young people.
Parkour regards the whole city as a big training ground,all walls,roofs can be a climbing and crossing target,especially that discarded houses. The origin of Parkour: Parkour is an extreme sport of street scamper, initially it were launched by French soldiers in the Vietnam War. Later it was developed by David Belle.The term of “Parkour” steamed from french “parcourir” which means running around or surpassing obstacle course (超越障碍训练 )in deep mean.
Why young people like Parkour?What`is the meaning of Parkour?
Firstly,for many young people ,parkour is really funny.
Secondly,t he risk is everywhere and we are nowhere to escape,so we should improve our ability and courage.Parkour helps you to pass any Obstacle or reach a destination through your own strength.therefore Parkour is not only a sport of arts,but also a way of life.the soul of Parkour is unlimited extension ,Parkour expends the ability and limitation of human. The most important of all,for many tracers,parkour is a gateway to freedom from social constraints as they “free their minds”from society’s messages of how public spaces and their body are to be used.
A Parkour lover of British once said:
”I like to view it as a discipline that provides absolute freedom and something that, through lots of practice,can put you in a position of being able to move in a way that is animal like,fluid,explosive and graceful.But I also like
to use it as a means to keep fit,to build upper body strength and to keep my mind sharp.the face that no equipment other than a pair of trainers and an open mind are needed makes it all instantly accessible.”
Various movement of Parkour:
Monkey Jumping
Cat Leap
moonstep
Lazy Vault
David actor, parkour founder.
Belle, A French famous
A handsome man!!
Banlieue 13(《暴力街区》),a French movie about culture of Parkour,David Bell act the leading role in the movie.
Parkour do not need any special equipment,you just use what’s around you like steps, railings and trees, but as long as you’ve got a good pair of trainers.
Although parkour is cool dynamic and passionate,but do not ignore that it also dangerous,sometimes traceur will get injured. However,all extreme sports can be dangerous,they are fierce sports.If no assurance of physical support,technical
assurance and security measures,we should rationally treat them and do not try it easily,take charge of the life of yours and others 。But do not give up food for being afraid of being choked.。extreme sports brings us not only crazy,but also more enjoyment of life!so do not give up extreme sports because of the danger of it!
Jumn Wall
It is perfect and cool!!
Parkour is not confined to this movement,Traceur (the name of practicer in Parkour)can create new action based on their belief.
The actions of Parkour pursuit freedom and they want to create unexpected effect. 跑酷) 在Parkour 的世界里, 练习者称谓“Traceur ”。Parkour 的动作是结合了所有自由的动作, 提升创意,并且鼓励人们去找到属于自己的信仰。在Parkour 的领域里,不少
Traceur 极力想表现flips 、spin 这些未收录的的动作, 这也表达出了Parkour 并不局限于某些固定的动作,甚至你也能够把自己的“独门武功”加到Parkour 里面。Parkour 的动作追求的是自由. 出其不意的效果,往往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即为Parkour 。Parkour 运动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大训练场,一切围墙、屋顶都成为可以攀爬、穿越的对象,特别是废弃的房屋。 Parkour 诞生于80年代的法国,“Parkour”一词来自法文的“parcourir”,直译就是“到处跑”当然在其中含义就是“超越障碍训练场”的意思。
跑酷是一项街头疾走极限运动,有点Free-running 的意思,它们的区别在于
Free-running 更讲求表演---观赏性,而parkour 是速度---实用性。配合猿猴一样的灵活攀越。不过这项运动的热衷者倒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种青年亚文化所倡导生活方式。它帮助你只用本身的力量穿越任何障碍物,或到达一个目的地。跑酷不仅是门运动的艺术,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跑跳攀爬中的自由灵魂在运动中无限伸展,这的确是一门艺术。喜欢跑酷的人在中国越来越多。在Parkour 的世界里,练习者称为“Traceur”,所有Traceur 参与这项运动前一定要经过专业训练。
What do adrenalin junkies (极限运动发烧友) do in the city? Well, parkour (跑酷), sometimes called free running, is being popular in London. Parkour started in France. And the idea is to get from one place to the other as fast as possible; jumping and climbing over whatever is in the way. Rebecca Ahmed has been doing parkour for more than a year.
极限运动发烧友们在城市里都做些什么呢? 跑酷正在伦敦时兴. 这项运动源于法国. 所谓跑酷, 基本意思就是你要用最快的速度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 中途遇到任何障碍物你可以跳跃, 可以攀爬. 丽蓓卡·艾哈迈德玩跑酷已经一年多了.
Hostess:
So Rebecca, why do you like parkour?
丽蓓卡, 你为什么喜欢跑酷?
Rebecca:
It’s really fun, it’s original and it keeps me fit. That’s why I e.
有趣, 有创新, 让我锻炼身体. 这就是原因.
Hostess:
Do you need any special equipment?
需要什么特殊设备吗?
Rebecca:
Not really, we just use what’s around us like steps, railings and trees, but as long as you’ve got a good pair of trainers, you’re fine.
不需要, 我们只需要身边的东西比如台阶, 栏杆, 树等等. 只要你有一双运动鞋就行了.
Hostess:
Is it difficult?
难吗?
Rebecca:
I wouldn’t say it’s difficult - it’s more about the fear. If you’re not scared you can do it.
我不认为它很难, 更多的是胆量的因素. 如果你克服恐惧, 你就能做到. Hostess:
I’m not sure I’ve got the balance for parkour. Extreme sports can be dangerous, but they’re also lots of fun.
我不知道自己的平衡感是否能玩跑酷. 极限运动有时候很危险, 但同时也非常有趣.
An extreme sport (also called action sport and adventure sport) is a popular term for certain activities perceived as having a high level of inherent danger, and that are counter-cultural. These activities often involve speed, height, a high level of physical exertion, and highly specialized gear or spectacular stunts.
The definition of an extreme sport is not exact — for example, although studies show that (road) cycling ranks as the sport with the highest rate of injury, it is not considered an extreme sport because it is not counter-cultural. The term's origin is also unclear, but it
gained popularity in the 1990s when it was picked up by marketing panies to promote the X Games.
History
The origin of the divergence of the term "extreme sports" from "sports" may date to the 1950s in the appearance of a phrase usually, but wrongly, attributed to Ernest
Hemingway [10]. The phrase is
"There are only three sports: bullfighting, motor racing, and mountaineering; all the rest are merely games." The implication of the phrase was that the word "sport" defined an activity in which one might be killed. The other activities being termed "games". The phrase may have been invented by either writer Barnaby Conrad or automotive author Ken Purdy.
In recent decades the term extreme sport was further promoted by X Games, a multi-sport event created and developed by ESPN. The first X Games (known as 1995 Extreme Games) were held in Newport, Providence, Mount Snow, and Vermont in the United States.
A history of the sports was published in 2004. Amped: How Big Air, Big Dollars and a New Generation Took Sports to the Extreme. The book provided an overview of the history, culture, and business of the sports and included interviews with athletes, pany owners, and marketers.
For most of people,we don ’t dare to play extreme sports.but in your leisure time ,do not always stay at home,. Let’s go out and have joyful time.
That ’s all !
Thank you !
作文八:《极限运动赏析》2600字
极限运动赏析
——轮滑魅力
前不久在极限运动赏析的选修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关于极限轮滑运动的相关知识。平日里就有看到周围有同学玩轮滑,又在老师讲解和视频观看下被极限轮滑运动的魅力所深深吸引。于是,私下里我又搜集了关于轮滑运动和极限轮滑相关信息,以作深入了解。
轮滑(Roller skating),又称滚轴溜冰、滑旱冰,是穿着带滚轮的特制鞋在坚硬的场地上滑行的运动。今日多数的滚轴溜冰者主要都使用直排轮,又称刷刷、66,(直排旱冰爱好者对这项运动的别称,来源于溜冰中轮子和地面摩擦时所发出的声音,同时也称溜冰鞋为“刷子”,称在马路上溜冰为“刷街”,而66与溜溜同音,更有趣味顺口,多为爱好者的互称)。因此直排轮也几乎成为了轮滑运动的代名词。
关于轮滑运动的历史起源,最早起源于于公元1100年的溜冰鞋是利用骨头装在长皮靴脚掌上帮助猎人也能在冬天才能进行的打猎的游戏。由苏格兰人Dutchman 于公元1700年爆炸性的创造了第一对溜冰鞋;他希望能在夏天模拟出冬天溜冰,于是把敲钉的线轴长条木附在他的鞋子上。在这一年在爱丁堡组成了第一个溜冰俱乐部。 下一款新鞋的出现在公元1760年,一位伦敦乐器制造商约瑟夫·梅林(也许是第一位真正发明单排轮的人)决定制造金属有轮子的长靴。一天他参加妆舞,他从入口溜冰进去演奏小提琴。1819年,M.Peitibled 于法国发明专利中记载了第一双单排滑轮,那双鞋的构造是由2-3个轮子组成一直线,但是这构想却未到达到预期的“流行”以不了了之收场。1823年伦敦,RobertJohn 设计一双溜冰鞋称它”rolito”经由放置于五个轮子成一排地在这一双鞋的底部。1863年,美国的Plimpton ,发现一途径制造可使用的溜冰鞋。他提出一双有四轮的溜冰鞋且轮子是并排,溜冰轮鞋它允许转弯,和前进和向后溜冰。也就是最传统的溜冰鞋!1884年,发明滚珠承轴的轮子帮助了以后溜冰运动得蓬勃发展。 直到1980年,明尼苏达州两位热爱冰球的兄弟,为了在球季之余能够继续练习,便将轮子装在刀底座之内,产生了第一双单排轮滑鞋这种轮子排列成一条直线的溜冰鞋正式的学名为In-LineSkate ,这就成为了今天单排轮滑正式名称。 1984年,RollerbladeInc 开始研发各种不同用途之轮滑鞋,ROLLERBLADE 一直是国际飞轮业界领导品牌,1994更把ABT 简易煞车系统带入市场,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单排轮滑。单排轮滑运动,不单只限于曲棍球运动员更成为一种时上休闲运动风行世界各地。 1995年,ESPN 第一届极限运动更把特技单排轮滑运动(AggressiveIn-lineSkate )推向了全世界!特技单排轮滑运动起源于美国,其特技鞋也不同于普通单排轮滑,是在单排轮滑附加了许多配件。最终使单排轮滑更好玩,更刺激。
轮滑运动进入2010年广州亚运会竞赛项目,共设9块金牌。
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轮滑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同时也开始成为奥运项目。
因为上的是极限运动赏析课,我主要了解了一些关于极限轮滑运动的相关知识。极限轮滑也叫特技直排轮,玩极限轮滑的人被称ROLLERBLADING 。极限轮滑是现在年轻人的追捧。主要分为街式和专业场地,专业场地分道具赛,和半管(U 型池)。 轮滑是一项休闲运动,但同时也是竞技项目,随着它的不断完善,目前
已形成多项轮滑竞技项目。 比较大众化的轮滑鞋可分为速滑鞋平花鞋极限鞋速降鞋休闲鞋越野鞋等都有很强的娱乐性,从速度或技术上的都很是有趣,并且既可以个人单独练习也可以群体游戏。所以无论是平时休闲运动抑或朋友、同学之间举行的小型比赛,通过轮滑这项运动,可使人们从平时紧张、繁重的学习和工作中解脱出来,适当进行一些活动,从而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轮滑是一项全身性运动,它能促进心脑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的改善和代谢作用的加强,例如促进心脑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的改善和代谢,能增强臂、腿、腰、腹等各处肌肉的力量和身体各个关节的灵活性,特别是对人平衡能力的掌握上有很大的帮助和协调。同时,轮滑也是一项健康的有氧运动,一般来说轮滑的最大氧气消耗量(测量运动强度的基准)是跑步的90%,而保持有氧运动的最佳强度很有效果是保持23km/hr的速度滑轮滑时测量的心跳数是最大心跳数的74%,这属于典型的有氧运动可以达到强化心血管和燃烧脂肪的效果。所以,也有越来越多女孩子把轮滑作为一项改善体形,减肥塑身的运动。
轮滑最初的出现是为了进行花样滑冰的训练,所以二者的观赏性也几近相当,当然由于花样轮滑动作目前尚没有达到花样滑冰的难度,抓地性比花样滑冰差一些,这会使得在实践中花样轮滑的观赏性较花样滑冰略有逊色。可轮滑的魅力依然很大,况且轮滑的另一个项目——平地花式轮滑同样极具观赏性。从事平地花式轮滑时,运动员穿轮滑鞋灵活运用各种灵活多变的步法绕过放置在地上的障碍物,动作敏捷、灵巧,往往让观众惊叹不已,掌声不断。而速度轮滑则与跑步类似,更多注重的是速度,以至于在轮滑的三个单项中是观赏性相对较差的一项,但由于运动的高速度和高难度,使得速度轮滑看起来仍是非常精彩。虽然轮滑是相对危险系数较低的一项极限运动,但这其实仅限于业余休闲的玩家来讲的,例如极限轮滑仍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与刺激的运动。极限轮滑主要分为街式极限轮滑和专业场地极限轮滑,而专业场地的比赛又可以分为道具赛和半管赛。这些比赛主要是做些危险动作,比如下梯,跳台,空中动作。评委根据动作的难度和完成情况来评分,在观众大饱眼福的同时也绝对能让你体会到轮滑无与伦比的刺激性。
最后当然要提到轮滑健身的好处啦:
1大脑:锻炼平衡能力,堪称脑部平衡操。
2减肥:缓步持续刷街30分钟平均消耗热量285卡;间断式轮滑(1分钟低姿冲刺+1分钟的直立式轻松滑)30分钟内耗掉了450卡热量。
3关节:轮滑对关节所造成的冲击力比跑步低大约50%。
4心脏:促进心脑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的改善和代谢。缓步持续轮滑30分钟心跳达每分钟148次。
5体形:大腿后部、臀部、下背部更有型。如果加强手臂摆动,还有助于前臂与胸部塑型。
6环保:既不消耗能源也不造成环境污染。
7减压:轮滑的愉悦性,让你因工作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
总而言之,任何极限运动虽然都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更大程度上是希望通过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动作或者想法去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运动当中,去体会运动的乐趣和达到健身的目的,所以,多运动,多健身,去体会轮滑的魅力,体会极限运动的魅力。
作文九:《极限运动》2600字
极限运动 (高难度、挑战性较大的体育运动) Extreme Sports或者 X-games
轮滑 (Roller skating) 1863年由美国人詹姆士 . 普利普顿发明
BMX ,全名是 BICYCLE MOTOCROSS(自行车越野)它是在 70年代中后期在美国兴起 的一种自行车越野运动。
滑水 Surfing
水橇滑水,其前身是滑板滑水,滑水板是本世纪初由一位叫拉尔森 . 萨缪尔森的美国人在滑 雪板的基础上试制出来的, 并成功地进行了水上滑行表演, 此后, 美国一公司设计了一种新 型滑水板,使滑水板更趋合理。
蹦极 Bungee jumping
人类在与自然的融合的过程中, 借助于现代高科技手段、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身心潜能, 向 自身挑战的娱乐体育项目。
攀岩 Rock climbing
攀岩运动是一项深受人们欢迎的运动项目, 它集健身、 娱乐和竞技于一体。 攀岩运动是 从登山运动中派生出来的竞技运动项目。 50年代起源于苏联,是军队中作为一项军事训练 项目而存在的。 1974年列入世界比赛比赛项目。
滑板 Skateboard
滑板是冲浪运动在陆地上的延伸。 前者受地理和气候的限制, 而后者则有更大的自由度。 50年代中后期, 美国南加州海滩社区的居民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滑板, 一块 50X10X50CM 的木板固定在轮滑的轮子上。 第二代滑板诞生于 1962年,由橡木多层板压制而成的板面、 轮滑转向桥和塑料轮子组成。 1973年,一个叫弗兰克的滑板爱好者首次将聚氨酯轮子安在 他的滑板上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种柔韧的轮子不仅耐磨, 而且可以使滑板安全稳当 地急转弯,这就是第三代滑板 .
冲浪 Surfing
冲浪的玩法区分正如同装备一样, 其竞速及曲道两者讲求的是速度及过弯的技巧, 不同的是 前者是直线竞速,大都在极强的风况下进行,世界上的直线疾速为 94km/h,而一般冲浪运 动的玩家平常的速度大概有 40~50km/h。
另外, 在花式及浪区的玩法则是完全不同, 花式玩法一般都是在碎浪区或平水区做较大的动 作,如空翻、跳跃、花式转帆及空中转向等等,此种玩法难度及危险性都较高,须有一定的 程度才可学习,而且最好是有专人指导。
冲浪运动的注意事项
冲浪板拿着朝海边走出去时, 手上拿着冲浪板的角度要成直线, 千万不可把浪板放在身 体前面,防止海浪撞击浪板打到自己的身体。
冲浪板由外海冲回岸边距离水深约 30公分时,请立即下板,避免冲浪板直接冲击到石 头上。
冲浪板跟海浪在撞击的时候,千万不可用手去拉安全脚绳和冲浪板,以免手被拉伤。 冲浪时每个人在海上的距离请保持二个冲浪板的长度。
当你是初级的冲浪手,请注意下水前要检查装备,蜡块打过没、安全绳、救生衣检查好,暖 身运动做二十分钟后,始可下海冲浪。
冲浪起乘规定是以最靠近海浪崩溃点, 且他的动作是第一个站立起来, 旁边的冲浪手都 要停止冲浪, 如果你不管三七二十一冲下去的话, 发生事故抢浪的人要负起一切的后果和赔 偿责任。
冲浪最好的浪形以中间崩溃往两边斜面推进的海浪最好, 最危险且最不好的浪是以一排 涌起瞬间崩溃的海浪,此时请上岸休息。
在沙滩上做柔软体操时, 海风此时吹得非常强, 请赶快绑好安全脚绳, 我们的身体要站在顺 风方向的前缘,免得被自己的冲浪板打到受伤。
在海中冲浪时如果看到水母出现,或是被水母咬到,冲浪请赶快上岸休息。
在外海冲浪时最靠近第一个起浪区的冲浪手,如果有一道疯狗浪从你的上方整排盖下来时, 你要迅速把冲浪板往后丢,赶紧拨水潜水躲藏。
在冲大浪时最前面的冲浪手,跟旁边或中间或后面的冲浪手,都要保持 3个浪板安全距离, 免得疯狗浪盖下来时,大伙的冲浪板和安全绳缠在一起。
冲浪手一定要遵守冲浪起乘规则, 一个人一个浪, 谁最靠近浪壁起乘点第一优先站起来, 此 时在旁边竞争的冲浪手迅速刹车或抽板停止冲浪。
初学冲浪手要加强手部划水训练、体能训练、脚部训练、水中前滚翻憋气训练。
冲浪要冲得好必须具备潜越越浪技术, 斗志要高、 体力肌肉要强, 平时请多看冲浪录像 带、冲浪杂志、多跟冲浪高手一起冲浪、多多观摩、没事多上网络和同好交流经验,保证你 很快就能成为冲浪高手。
冲浪时如果碰到往外海外面拉出去的海流时,只要以斜面方向跟着海流走,把握海浪, 千万不要把安全脚绳丢掉用游泳的游回来,请趴在浪板上休息等待救援。
定向运动 orienteering sport
定向越野(ORIENTEERING )运动对国人而言或许有点儿陌生,但在欧美各国已风行 多年,参与活动者需要利用地图及指南针判读地形、地势、方向等,穿越那不可知的地区, 活动内容相当丰富及充满趣味性。
定向运动在军事上的用途也很广泛, 看看电影中的特种部队在丛林中, 凭借各种地形地 物就能找到自己的求生之道,你会有兴趣参与这一极限运动的。
溯溪 Upstream 或 river source tracing
溯溪是一种新兴的户外运动项目, 原是流行在欧洲阿尔卑斯山脉一带的登山方式, 后演 变为相对独立的户外运动。 60~70年代在日本盛行, 70年代后传入我国。所谓溯溪,是由峡 谷溪流的下游向上游,克服地形上的各处障碍,溯水之源而
跑酷 Parkour
即为 Parkour 。 Parkour 运动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大训练场,一切围墙、屋顶都成为可 以攀爬、穿越的对象,
特别是废弃的房屋。 Parkour 诞生于 80年代的法国,“ Parkour ”一词来自法文的 “ parcourir ”,直译就是“到处跑”当然在其中含义就是“超越障碍训练场”的意思。
跑 酷 是 一 项 街 头 疾 走 极 限 运 动 , 有 点 Free-running 的 意 思 , 它 们 的 区 别 在 于 Free-running 更讲求表演 ---观赏性, 而 parkour 是速度 ---实用性。 配合猿猴一样的灵活攀越。 不过这项运动的热衷者倒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种青年亚文化所倡导生活方式。 它帮助你只用 本身的力量穿越任何障碍物, 或到达一个目的地。 跑酷不仅是门运动的艺术, 也是一种生活 方式, 跑跳攀爬中的自由灵魂在运动中无限伸展, 这的确是一门艺术。 喜欢跑酷的人在中国 越来越多。在 Parkour 的世界里,练习者称为“ Traceur ”,所有 Traceur 参与这项运动前 一定要经过专业训练。
self-challenge (Positive, courageous, pleasure, stimulate)
作文十:《“议论文三要素”批判》11800字
“议论文三要素”批判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可以追溯到1922年出版的陈望道的《作文法讲义》,他当时称之为:论题、证据、证明法式(其中也出现“论证”一词),虽没有明确的“三要素”的提法,但“三要素”雏形初具。他在该书第九章“论辩文”部分说的主要就是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大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学的议论文教学中基本上仍沿袭此说,其基本概念、知识系统仍是由“三要素”构成。现在的新课标教材有的虽然不明确提“三要素”这一概念,但还是不自觉地遵循着这一思维定势,说的还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一套老掉牙的知识,对议论文本、议论体式阅读与写作的认知还是极其混乱。人教版教材就是如此。请看初三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知识短文”《议论文的阅读》(一)(二):
阅读议论文必须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一般是完整的句子。论点在文中的位置没有一定。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阅读议论文要把握论据。事实和道理是论据的两种形式。一般说来,应该首先分析作者所提供的事实,从事实中看出道理,再检验它与文章的论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道理论据往往由于它与论证过程联系得十分紧密而不容易辨认。能够用来作为论据的道理,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阅读道理论据,应该能够从作者提供
的道理中联系相应的事实,并以此来检验这些道理是不是能够证明论点。
阅读议论文还要把握论证。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与方法。
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另外,在论证中,可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法和“归谬法”。以上几种论证方法,在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高中语文必修(三)“表达交流”部分涉及到议论体式写作,它的四个部分的标题是:??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习选择与使用论据;??学习论证;??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具体内容很长,从略)。
可见,不论议论体式阅读还是写作,编者的指导思想依然是“三要素”。其实“三要素”说并不符合议论体式阅读、写作的实际,在认知方法、思想方法、说理方法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师生的观念与实践,学生议论体式阅读、写作的诸多问题盖出于此,他们认识上的诸多偏颇亦出于此。由于“三要素”说影响深远、根深蒂固,对其弊病,教材既无变革,教师也无觉悟,因此,议论文本教学改革,必先由对“三要素”的批判入手。议论文本的教学是
语文教育的最重要的部分,也承载了世界观与方法论教育的重任,如果在理论上未能对其作深刻反思,肃清其流弊,必将贻害无穷。
一、要素提炼不当:特征的偏离
“议论文三要素”认知是错误的。“三要素”作为议论文本的构成要素已不准确,以此作为议论体式阅读要素便难免捉襟见肘,作为写作要素那就完全失范了。
先说作为议论文本“三要素”的问题。
“论点”作为要素就不尽妥当。议论文本不是有“论点”就成,它需要的不是任意的“论点”,而是“具有较高逼真度的论点”或“新论点”。作为要素要对此作明确界定。至少将“论点”作为要素是不严谨的。
“论据”就更不能称为要素了。“论点”与“论据”“论证”不是在一个层面上的概念。“论据”比“论证”方法低两个层次,它是“论证”方法之下的概念,在“论证”方法的“例证法”“引证法”中才用到“论据”,其他的“论证”方法如“归谬法”“类比法”“比喻法”等就用不到“论据”,所以,“论据”顶多只能称为“论证”方法中“例证法”“引证法”的要素之一。因此三者不能并列。“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好比是“太爷”与“曾孙”的关系(“论证”是“儿子”)。
“论证”方法作为“议论文”的要素也同样是有问题的。首先,“论证”是“说理方法”之一,如果“论点”与“说理方法”是同一层
次的话,“论证”就比“论点”低一个层次,因此,它与“论点”也不能并列。其次,“论证”这个概念也不适当,“论证”是动词,若与“论点”“论据”这两个名词对应,应称为“论证过程”或“论证方法”。第三,由于“论证方法”还只是若干说理方法之一,说理方法还有很多(下文会谈到),如果“论证方法”是要素,那其他说理方法是不是要素,第四,并不是所有议论文都需要用到“论证方法”,比如“驳论文”、随笔、议论散文等大多不运用“论证方法”。可用可不用的能称为要素吗,“论证方法”作为要素是以偏概全。
再说“三要素”作为议论体式阅读“要素”的缺陷。往好处想,只能说它勉强与极少数只采用例证法或引用法进行“论证”的议论文本阅读的理解、认知过程有着某种联系:阅读时,先寻找文章的“论点”,再看作者是用什么“论据”支持论点的,最后才考虑它的“论证”过程与方法是否合理。把这个寻找“三要素”的过程看作是一个由表及里、探求“所以然”的过程。但即便在这里也能发现“议论文三要素”与议论文本阅读要素的冲突,文本要素是静态的,阅读(行为)要素是动态的。当然更重要的是,由于它并没有准确体现议论文本的特点,因而也是不适用于大多数议论文本的阅读。如前所述,“驳论文”、随笔、议论散文等议论体式一般不用“论证方法”,阅读这类议论文本自然就找不到“三要素”。议论文本的说理方法那么丰富,阅读时其他说理方法一概视而不见,单去寻找
“论据”“论证方法”行吗,
最后再看“三要素”作为议论体式写作“要素”的错误。与阅读认知一样,它也要对“三要素”进行改造:将由静态的名词构成的文本要素,改成由动态的动宾词组构成的写作行为要素。如前面所举人教版高中教材所做的那样,将静态的“论点”,改为动态的“选取立论的角度”;将静态的“论据”,转换为动态的“选择与使用论据”;将静态的“论证”(过程与方法),替换为动态的“论证”。这至少表明对“三要素”的静态描述,要还原到写作行为的动态特征中来考察。
一旦还原到写作行为中,就会发现这种简单的改造仍然不能真正解决“三要素”与写作认知不匹配的问题,这个问题比阅读认知方面的问题还要严重、显豁得多。作为阅读认知,可以始于寻找文中的“论点”;而作为写作认知,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有没有“论点”,“论点”是什么,而是“论点”得以产生的“材料”。写作行为,当始于“搜集、感悟材料”。
人教版教材为了迎合、迁就“三要素”,竟然无视、篡改了写作行为过程,导致了对写作行为特征描述的失真。大家知道,真实的议论体式写作不是从“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开始的(其实“选择角度”与“立论”是两回事,教材之所以将二者糅合起来,混为一谈,显然其目的就是为了体现这个步骤是形成“论点”、获取“三要素”的第一要素),应是始于“材料”的发现、搜集与占有。没有“材
料”,议论就是无米之炊,是没法选择角度与立论的。接着要做的也不是“学习选择与使用论据”和“学习论证”,应当是“对材料的分析与判断(提出问题、阐明论点)”,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了选择角度(选题)与立意。中心论点确定之后,需要做的是说理系统的建构:界定、阐释、联系、分类、论述、比较、论证、证伪等的组织,而不是像教材中设置的那样,简单化地处理为先“选择与使用论据”与“论证”——就写作行为来说,绝不是单一的“论证”行为所能涵盖的。就拿“论据”与“论证”二者行为的顺序来说,也是不恰当的,应是先考虑如何“论证”,在进行“论证”时,再考虑该如何“选择与使用论据”。即“论证”在先,“论据”在后。——如果是“驳论文”,它与“三要素”相距就更远了。它倚重的不是如何“论证”“论点”,而是如何“证伪”“敌论”,其认知行为大相径庭。可见,“三要素”与议论体式写作的认知要素、认知过程是极不吻合的。
还需附带指出的是,落入“三要素”窠臼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它的思维方式还兼具“议论文”应试写作特征。例如,它讲“议论文”写作教学从“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开始,该文所举的例子是对寓言“滥竽充数”的多角度思维,这从现成的材料中寻求立意的角度,就是“供料作文”题型写作的思路。“供料作文”,写作的材料是教师(命题者)提供的,学生无须自己去搜集材料,
寻求有议论价值的生活内容或书本资料,一上手就是考虑如何选择角度,如何立意,这显然是与真实写作的思维状况相悖的。其他的应试题型写作也是如此,如“话题作文”“标题作文”,也是越过了对“材料”的搜集与感悟,让学生直接进入到“选取立论的角度”。“三要素”认知与应试写作,是对学生议论写作认知的双重误导。
总之,“三要素”与议论文本要素、议论体式阅读和写作要素是不相吻合的,因而是不科学的。“三要素”俱全,未必是好的议论文本,甚至可能是最差的议论文本。“三要素”思维定势,导致了议论文本“伪阅读”“伪写作”错误的发生。
二、目的意识丧失:论点的失真
“议论文三要素”关注的是对“论点”的“证明”,构成的是一个推理链条,它主要关注的是“论证”的合理性,却忽视了“论点”本身的真理性、逼真度。
“三要素”属于“形式逻辑”范畴,它不论观点的正确与否,只考虑推理方式是否恰当。它是一种推理形式,讲求的是论证方法的合理运用。将其作为认知方法,属于线性思维或平面思维,是不合适的。而议论体式写作的运思,与其认知方法相匹配的应是“辩证逻辑”,属于二元对立思维或多维立体思维——系统思维。它不但关注论点的正确与否,而且更为注重论点的逼真性、新颖性。就是说,“议论文三要素”,是误将“推理形式”当作“认知方法”,造成了写作上的舍本逐末:重点不是“论点”,而是“论证”。这可谓
思维的“灯下黑”。
“三要素”的重心是向“论证”倾斜的。对于“论点”,要求的仅仅是有没有论点,顶多就是要求论点是否鲜明。而“论据”与“论证”则是关键:“论据”要确凿、充分,“论证”要合乎逻辑,即“观点与材料的统一”。所以,在写作中,“论点”是什么往往无关紧要,学生最重要的事就是找“论据”进行“论证”。殊不知,如果论点不新颖、“逼真度”不高,即便论点正确,论据、论证也没有问题,写了还是等于没写。偏离了议论体式写作的“目的”——求真,这个观念性偏差,将学生引入了无谓议论的死胡同。
“形式逻辑”的推理不考虑论点正确与否,只讲求推理是否合乎逻辑。其结论——论点,即使是错误的,只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就是“合法”的。而任何观点几乎都可以找到与其相匹配的材料:“地心”说未必就找不到“论据”,以人的“常识”论,“地心”说可以找到的论据远比“日心”说要多得多;要把一个慈善家说成“恶人”,也未必就找不到“论据”,只要“慈善家”是人,就绝不会没有过失、缺点,甚至罪过。反之亦然。在“三要素”观影响下,形成了这样的“议论”思维定势:“论点”无所谓质量高低,“鲜明”就好,关键是找“论据”和运用“适当”的“论证”方法。(他人的、现成的)“观点”加(自己的)“论据”即“议论文”。
在这样的观念下,学生误以为论点无所谓,切题就成,找寻合适的论据才是最重要的。他们的“议论文”写作,几乎所有的“论点”
都是陈旧的,“论据”都是雷同的。诸如:贵在有恒;诚信;助人为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志者事竟成;失败是成功之母;知识就是力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知足常乐;不知足者常乐??这些“论点”被一代代中学生反复撕扯咀嚼,早成了“食之无味,弃之不舍”的“鸡肋”。教学中便是老师不厌其烦地将这些老态龙钟的“论点”以至“论据”传递给学生,作为他们加工、制造文字垃圾的原料。
其实,似乎无关紧要的“论点”却至关重要。“观点”的创新是议论体式写作的先决条件。议论体式写作的目的便是“求真”,“求真”是议论的动力与生命,也是其价值与魅力所在。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王充对其《论衡》一书写作的缘起及其主旨是这样表述的:“??《论衡》之造也,起众书并失实,虚妄之言胜真美也。故虚妄之语不黜,则华文不见息(华丽虚假的文章就不会被制止);华文放流,则实事不见用(实事求是的文章就不会被采用)。故《论衡》者,所以铨轻重之言(阐明是非之言),立真伪之平(确立真伪的标准),非苟调文饰辞(不是随意玩弄修饰文字),为奇伟之观也(故作奇特伟岸的样子)。”[1]在王充看来,文章最本质的区别便是“真”与“伪”,起于“疾虚妄”(伪),终于“归实诚”(真),不论驳论、立论,都是为了求真。这可以看作是对议论体式写作最早的、最明确严谨的定性。遗憾的是两千年过去了,后学们竟然把议论写作当文字游戏,不知为何“议论”,“论点”缘何而发。
议论体式写作的目的是追求真理,然而,由于认知是没有尽头的,所以真理往往又是遥不可及的。真理就像远处的地平线,永远可望而不可即。诚如英国学者波普尔所说,不可能达成真理,只能逼近真理。认知所追求的是“逼真性”。“逼真度”如何,是衡量“假说”(论点)的指标。因此,“议论”的要素不是看是否有“论点”,或论点是否鲜明、正确,而是看“论点”是否具有高“逼真度”,是否新颖。有“论点”不难,白痴也会制造“论点”;“论点”正确也不难,“互联网”上格言警句妙语应有尽有。难就难在要推陈出新,对成见有所超越或发展,提出有较高逼真度的假说。这才是议论体式写作教学的终极目的。这个目的不论对于学者还是小学生都是一样的。
三、材料意识缺乏:基础的浅陋
“三要素”思维是“论点”先行的,是以“论点”为原点的思维,而议论体式写作的原点不是“论点”,应是“材料”,“论点”是来源于“材料”的,而如此重要的“材料”工作居然在“三要素”思维中视若无睹,因而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也是付之阙如。是先有论点还是先有材料,这涉及到“唯心”与“唯物”之辩,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议论文三要素”的逻辑起点是“论点”,以“论点”作为第一要素,加之应试写作按题目作文,恰巧印证了“议论”始于“论点”的“正确性”。“三要素”与应试写作都越过了“材料”工作这个“前
写作”环节,公然将极其重要的“材料”遗忘了。应试写作一般都是从“审题”开始的。“材料”是题目的构成部分,是现成的,因而“审题”不包括由学生自己去搜集原始资料,在应试情境中也没有条件去搜集资料。学生一般从“审题”直接就进入到“立意”。通常学生所“立”之“意”也是题目中固有的,是由命题者“明示”或“暗示”的。这就使学生误以为“议论”写作就是由“审题”而“立意”,久而久之,势必给学生一种假象:搜集“材料”是命题者的事,与自己无关,并非写作行为之必需;无须靠自己去寻求“材料”,“议论”思维始于“审题”,始于选择角度“立意”,即确立“论点”。这就造成了“材料”意识的严重缺失和写作观念的偏颇。
“论点”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可能凭空产生,“论点”基于“材料”。这里所谓的“材料”,不是“供料作文”中命题者提供的“材料”,题目中的“材料”是经过精心选择、处理过的寓有作者之意
“论的“材料”;也不是学生写作时用来“论证”的“材料”——据”。“论点”藉以产生的“材料”可称为“原始材料”或“原始资料”,与“供料作文”题目中使用的“材料”和用于论证“论点”的“论据”有着根本的不同。“原始材料”是“议论”发生、完成的物质前提,论题、论点等得以产生的基础。题目中使用的“材料”是命题者搜集来专门用于命题的,与作者为写作而搜集的“原始材料”是两码事;而“论据”是用来说明“论点”的,仅仅是“原始材料”中的一小部分,或是“原始材料”之外的某些与“论点”有
关的事物。“原始材料”包括的内容很广,涉及某一范围内的事物、对象、现象、成见、知识等。
对于议论写作来说,可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材料”。“材料”是决定议论质量的客观条件,“材料”工作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论点”的正确性与逼真度。片面的材料只会产生片面的“论点”,残缺的材料产生残缺的“论点”,丰富的材料可能产生全面的“论点”;错误的材料产生错误的“论点”,真实的材料可能产生正确的“论点”。因此,古往今来的作者都极为注重“材料”的完整、全面、真实,注重对“材料”的搜集、甄别、思考。“材料”意识,可谓议论体式写作的首要意识。
缺乏“材料”意识,虽然在今天应试写作中未必能看出其危害,因为在应试写作的评价上对“论点”的质量要求不高,对作者学养的关注度也不高,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根本性的缺失。因为没有良好的“材料”意识,便没有搜集、研究“材料”的自觉与对“材料”的敏感,便不可能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没有细致、严谨、艰苦的“材料”工作,便不可能有深入的认知与探究,不可能获得理性、科学的判断,就不可能写出高水平的议论文本,也不可能在未来的思想、学术领域登堂入室。
古人说积学以储宝,厚积而薄发。在议论体式写作教学之初,就要打破“三要素”与应试写作的思维定势,从实际写作的要求出发,
让学生围绕着一定的领域、专题、论题搜集、学习、思考相关资料,积累相关学养,养成定向搜集资料的习惯与良好的“材料”(资料)工作意识。例如,搜集与教材相关的传统思想文化史中的某一较小领域的材料,或文学史上的某一作家、作品及其相关评论,或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问题的各种不同反应等,随着积累的增长,自然会有新见的诞生,会产生表达的欲望——这才是治本之举。
四、思想方法片面:矛盾的掩盖
“议论文三要素”着眼点是论点与论据的统一,而不是矛盾。
由于“三要素”认知将思维的逻辑起点放在“论点”(立意)上,缺乏“材料”意识,未能看到“材料”的多面与复杂,未能着眼于材料的丰富性、矛盾性,因而,所形成的“论点”不但陈旧,而且往往是封闭、片面、绝对化的。例如,“失败是成功之母”、“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坚持就是胜利”、“熟能生巧”、“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开卷有益”??这些学生耳熟能详、老师百读不厌的“论点”,都不是建立在对“材料”(现象)的全面分析之上的,而是从前人那儿继承来的。“信手拈来,皆为论点”。究竟这些“论点”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材料”的特点,这是师生们从不考虑的。只要文章中“论点”鲜明,“论点”与“论据”统一,“例证”、“引用”恰当便好。
其实这些陈陈相因的“保留论点”,不论是“全称肯定”还是“全称否定”的判断,都是以偏概全,说的都是片面之理,都没有揭示
出事物的矛盾,因而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如“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未必尽然:有些“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些“失败”则是“失败”之母,也许后者比前者还要多。经过一辈子努力,称得上“成功人士”的人还只是少数。“少壮不努力”未必就“老大徒伤悲”:“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老大”发奋努力,也还是有可能大有作为的。——缺乏“材料”意识,便不考虑“论点”是否涵盖了“材料”,不注意“材料”中包含的多种多样的规定性,就不会去检验“论点”是否全面、严密、妥帖,以至拜倒在那些所谓的颠扑不破的“真理”面前,置经验与常识于不顾,丧失了基本的思考机能。
高考作文题往往也为这种“绝对化”思维推波助澜。在“三要素”观念影响下的高考作文的命题者所命之题也不乏封闭、片面之“论点”。如“诚信”、“心灵的选择”、“找回童年”、“拒绝平庸”、“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情有独钟”等,这些作文题目不但越过了搜集“材料”的环节,而且代替了考生“立意”思维,直接给予学生片面的“论点”,学生所要做的就只剩下找片面的“论据”去“论证”片面的“论点”了。这类命题无疑强化了学生的“绝对化”的线性、单极思维,使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变得简单、肤浅、偏执。
封闭式论点、论据、论证思维,势必导致学生在认知上主观臆断、以偏概全。学生从“论证”“论点”的需要出发去寻找“论据”,眼里只看到那些符合“论点”的“有用”的“论据”,对“材料”作
随意择取,对不符合“论点”的“无用”的“材料”视而不见,一概加以排斥。写出来的文章似乎“论据”也很充分、典型,“论证”也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但其实说的只是一面之词、一偏之理。如此,论点的偏颇便不可避免,议论便沦为儿戏,实用主义思维由兹发生。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都是对立统一体、多元统一体。是否具备“三要素”不重要,“三要素”俱全未必就是好的“议论文”,有的很可能是最差的“议论文”。议论体式写作,重要的是能否发人之所未见,“论点”是否
全面、辩证、深刻,是否较为准确地揭示了事物的内在矛盾性、复杂性。
五、具体分析欠缺:说理的贫乏
“议论文三要素”说,让人们觉得似乎靠“三要素”就可以完成议论说理的任务,其实运用“论据”“论证”“论点”的说理作用是很有限的。单一的“论证”说理,忽视多种说理方式的互补,忽视“具体分析”方法的运用,这显然又是一大缺失。
“论证”虽然也是一种说理(推理)方式,但是它只是诸多说理方式之一。界定、阐释、阐述、分类(说明)、比较、论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等,都是说理方式,其中的每一种说理方式都有必要,其作用一点不亚于“论证”,而“三要素”说则囿于“论证”一隅,将其作为唯一的说理方式,这就有了极大的局限,甚至是偏
颇。这就如同一张桌面需要几只腿的合力撑持,如果只有一条腿,不论多么牢固,也很容易倾覆。
其实“论证”这个概念本身就有问题:“论点”是没法“证明”的。“论证”最重要的两种方法:归纳法与演绎法,在具体运用中,近似于中学教材中的“例证法”与“引用法”,前者是用事实论据“证明”论点,后者用理论论据“证明”论点。实际上,与其说是“证明”,不如说是“说明”。在议论体式写作中,不论是用“归纳法”还是“演绎法”,都只能在极其有限的程度上“说明”“论点”,而没法“证明”观点。
大家知道,要用归纳法“证明”论点(归纳出结论),必须是穷尽一切对象的“完全归纳”,由于在议论写作中没法做到“完全归纳”,因而没法真正运用“归纳法”,只好退而求其次,采用“例证法”。“例证法”属于“简单枚举”性质,靠这种随意性地“举例”——“片面归纳”自然是没法“证明”“论点”的。比如,要证明“凡人都是要死的”这个“论点”,你必须列举出古今中外所有人的死亡作为“论据”进行“论证”才是有效的,才能算是“证明”,而这是任何人也做不到的。即便假设有人能列举出以往一切人的死亡,也还是不能“证明”未来的人是否会死亡,还是不能得出“凡人都是要死的”结论,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过去的人要死,不等于将来的人也一定会死。不是有人已经预言在若干年后人将不死,
“演绎法”则是以某一公认的“真理性”的论断作为“大前提”,以涵盖在该“大前提”之内的某一具体研究对象作为“小前提”,由于“小前提”属于“大前提”中的一部分,所以可以从“大前提”的性质中推导出“小前提”的性质,即得出“结论”。“演绎法”的运用,前提条件是“大前提”的论断必须是公认的,这就很困难。由于作为“大前提”的论断,在该文中是未加验证的,也无法验证,因此,作者所“引用”的“理论论据”逼真度如何就不得可知。有的“大前提”在作者看来也许是“真理”,在读者看来却是“谬误”,或是“逼真度”不太高的道理。许多“大前提”的“逼真度”究竟多高是颇可质疑的。而且,即使是“公认”的“真理”也是不断地被批判、被超越的。如果“大前提”的“真理性”不足,或读者对“大前提”(理论论据)不认同,那么,该推理对读者也就没有任何说服力。例如,有的读者根本就不相信“凡人都是要死的”这个大前提,信佛教的人就认为人的“灵魂”是不死的,可以在“六道”中轮回,有些得道高僧则可以在西方极乐世界永生不死。如果抱持这样的观点,由“凡人都是要死的”这个大前提出发的演绎推理对他们就没有说服作用。因此,“演绎法”(引用法)也是难以“证明”“论点”是正确的。
可见,所谓的“论证”论点,充其量只能说是在有限程度上“说明”“论点”。即便是“说明”,也还是一厢情愿的,其说服力是远
远不够的。议论文本必须靠各种说理方法的互补形成一种合力,来提升其说服力的强度。
那么最基本的说理方法是什么呢,笔者以为是“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是“议论”的生命。“议论”真正的功力不在“论证”,而在“分析”(“论证”也可以视为一种“分析”)。就是运用各种说理方式、围绕“论题”与“论点”所展开的“说理”。“论题”“论点”(包括分论点)是“分析”的对象,也是“分析”的产物。“论题”“论点”中所包含的矛盾、条件、因果、过程、本质、实质等是“具体分析”的内容。界定、阐释、阐述、分类(说明)、比较、论述、论证、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等说理方式都可以归为“具体分析”的手段。
当然,不是每一篇议论体式写作都要涉及上述所有的说理方式,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要让学生明白,说理方式绝不只有“论证”一种,更不是只有仿佛无往而不胜的“万应良药”“例证法”,说理的方法是非常丰富的,说理的空间是非常开阔的,说理方法的运用是非常自由灵活的。
总之,简单化的“论点、论据、论证”思维是一种自残,阉割了议论文本生机勃发的雄辩力,使之沦为散发着腐败气息的“论据”陈尸场。
六、证伪方法缺席:驳论的遗忘
“三要素”思维导向是用“论据”“论证”“论点”的正确,其方
法是“证明”。如前所说,事实上,“证明”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在科学研究的进程中,在说理方法的运用中,“证伪”的作用往往大于“证明”。这就是之所以“驳论文”“论辩文”为人们所重视的原因。然而,“三要素”思维对于“证伪”的方法是完全被忽略的,就是说,“驳论文”与“论辩文”是在“三要素”视界之外的。这就存在着极大的疏失。关于“证伪”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波普尔的理论中得到启示。
波普尔否定证明主义,肯定证伪主义:“教条态度显然关系到这样的倾向:通过试图应用和确证我们的规律和图式来证实它们,甚至达到漠视反驳的程度,而批判态度则是准备改变它们——检验它们,反驳它们,证伪它们(如果可能的话)。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把批判态度看做是科学态度,把教条态度看做是我们所说的伪科学态度。”[2]他把是注重“证明”还是“证伪”,视为“伪科学态度”与“科学态度”的分界。“三要素”认知可归入“证明主义”范畴,即“伪科学态度”范畴。
他比较了“科学增长”的两种方式:“我们可用于解释科学增长的两种主要方式,一种不甚重要,而另一种十分重要。第一种用知识的积累来解释科学:科学像扩充着的图书馆(或博物馆)。像书籍越积累越多一样,知识也同样与日俱增。另一种用批判来解释:科学借助于一种比积累更加革命的方法增长,这种方法破坏、改变和改造一切,包括它最重要的工具即我们的神话和理论所由表达的语
言。颇有意思的是,我们发现第一种方法即积累的方法远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重要。科学中,知识的积累远不及科学理论的革命变化。”[3]第一种方式即“立论”的方式,第二种方式即“驳论”的方式。在“科学增长”中“证伪主义”方法比“证明主义”方法更为重要。“三要素”所注重的是不甚重要的,所忽略的恰恰是更为重要的。
那么为什么“证伪主义”方法比“证明主义”更重要呢,他说:“我们致力于认识真理和发现真理的尝试不是终极的,而是尚待改进的;我们的知识和学说是猜测;它由猜想、假说构成。而不是由终极的确定的真理构成;批判和批判的讨论是我们接近真理的唯一手段。这样,它便导致了大胆猜测和自由批判的传统,这个传统创造了理性的或者说科学的态度,并创造了我们西方的文明——唯一建基于科学的文明。”[4]由于现有的知识与学说,不论如何“证明”也只是猜测与假说,不是终极真理,而“批判”(证伪)则推翻了先前的猜测与假说(孕育了新的猜测与假说),推进了认知的进步,因而“批判”(证伪)能使我们更加接近真理。
批判与证伪的主要方法便是寻找反例。好比我们知道“一切天鹅都是白的”这一知识,无论如何用“白天鹅”来“证明”这一知识的正确都无助于推进认知的发展,而一旦我们发现了反例——一只黑天鹅,我们就不再停留在原先的认知上了,便推翻了原来的结论,产生了新论断:天鹅有白天鹅与黑天鹅。知识便因而得以增长。这
就告诉我们,对于逼近真理来说,寻求“证伪”比寻求“证明”来得重要,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要寻找各种颜色的天鹅:蓝天鹅、绿天鹅、红天鹅??可称之为“寻找永远的黑天鹅”。
从这个意义上说,“驳论文”“论辩文”比“立论文”重要,“三要素”恰恰与“驳论文”“论辩文”相错位,无视“证伪”的意义与价值,这不能不说是思想方法上极大的缺陷。
由于“议论文三要素”影响深远,已经成为语文界的集体无意识,因此,进入到议论文本教学领域,势必要对此先作一番梳理与澄清,对其缺失进行反思与检讨,使之走出认知误区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为2009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b183。)
注释:
[1]王充:《论衡?对作》,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卡尔?波普尔著,傅季重等译:《猜想与反驳—— [2][3][4][英
科学知识的增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71页,第182-183页,第214页。
(潘新和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3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