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关于邓亚萍的英语作文》1300字
精品文档
关于邓亚萍的英语作文
网络关于邓亚萍的英语作文 Deng Ya-ping table tennis
most great woman player at the history, she learn, fight ball with father from the 5 year old, entered the national team in 1988, successively obtained world champion‘s title 14 times; In table tennis circles the world ranking for 8 years in succession keep first,bee only continue to hold Olympic Games table tennis the gold medals athlete, get 4 Olympic gold, include singles and with doubles that Hong made up Qiao. After 1997, she successively t to Tsing-Hua University, British Cambridge University and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to receive a training and study, get English professional bachelor‘s degree and
China contemporary research specialized master‘s
degree; Deng Ya-ping morals mittee and sport and environmental mittee hold the post in IOC 2002; In 2003, Deng Ya-ping became a staff member of Market Development Department of BOCOG.
上一篇英语: Autumn下一篇英语: 出国留学与在国内学
习(Studying Abroad or Home)查看更多关于初中英语作文
的文章网友同时还浏览了:
1 / 2
精品文档
2010年备战中考英语作文范文10
2010年备战中考英语作文范文9
2010年备战中考英语作文范文8
2010年备战中考英语作文范文7
2010年备战中考英语作文范文6
2010年备战中考英语作文范文5
2 / 2
作文二:《有关邓亚萍的英语作文 _0》900字
óD1?μ?????μ?ó¢ó?×÷??
????Deng Ya-ping table tennis most great woman player at the history, she learn, fight ball with father from the 5 year old, entered the national team in 1988, successively obtained world champion's title 14 times;
????In table tennis circles the world ranking for 8 years in succession keep
first,bee only continue to hold Olympic Games table tennis the gold medals athlete, get 4 Olympic gold, include singles and with doubles that Hong made up Qiao.
????After 1997, she successively t to Tsing-Hua University, British Cambridge University and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to receive a training and study, get English professional bachelor's degree and China contemporary research specialized master's degree; Deng Ya-ping morals mittee and sport and environmental mittee hold the post in IOC 2008; In 2008, Deng Ya-ping became a staff member of Market Development Department of BOCOG.
????
作文三:《高考英语满分作文-邓亚萍》1900字
高考英语满分作文 Deng Yaping(邓亚萍 )
Deng Yaping, 28, from Henan Province, is a talented woman player f table tennis. She was the table tennis champion of the 1 l th Asian Games nd the 41st 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 And in the 25th Olympic ames she won two gold medals. Why can she make such brilliant chievements with the disadvantage of her Short figure? Her hard work and etermination to succeed helped her to overe many disadvantages. At the age of 4, she began to play table tennis under the guidance of her father. When she was 8, she won the championship in the national petition of the amateur sports school. In 1988 she became a member of the National Training Team. On her way to success, she proved that height was nothing and hard work was everything.
邓亚萍,女, 28岁,河南人,一位杰出的乒乓球运动员。她分别在 11届亚运会 和 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得冠军, 并在 25后奥运会中获得两枚金牌。 为什 么她能在个子不高的状况下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 ? 是她的勤奋和决心弥补了她 的缺陷,指引她走向功。 4岁时,她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打乒乓球; 8岁时就夺 得业余体校全国冠军; 1998年,成为国家集训队员。在成功的路上,她向我们 证明了:个子矮小并不重要,勤奋才是成功的关键。
Deng Yaping, 28, is a world-famous woman player of table tennis.She es from Henan Province. At the age of 4, she began to play ping-pong under her father's instructions. When she was 8 years old, she won the championship in the national petition of the amateur sports school. In 1988 she entered the National Training Team. After that she won medals one after another, including gold medals in the 1 l th Asian Games' Table Tennis Competition and the 41st 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 and two gold medals in the 25th Olympic Games. Is she born a table tennis player? No. She is only 1.5 meters in height, which is her disadvantage. However, she overcame it by hard work and perservance.Her success proves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邓亚萍,女, 28岁,世界著名乒乓球运动员,河南人。 4岁时,在父亲指导下开 始打乒乓球。 8岁时,获得业余体校全国冠军。 1988年进入国家集训队 , 之后获 得了一枚又一枚的奖牌。其中包括:11后亚运会冠军, 41后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冠军及 25届奥运会金牌 2枚。 邓亚萍天生扰是乒乓球运动员吗 ? 不。 她身高只有 1. 5米,这对她非常不利。然而,她靠勤奋和毅力克服了这些不利因素。她的 成功证明.有志者事竟成。
作文四:《邓亚萍学英语的故事》5100字
邓亚萍:我是如何学英语的(一种学习方法)
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清华获得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
邓亚萍1997年退役进入清华大学,2001年拿下学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英国诺丁汉大学,2002年12月12日,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邓亚萍用求学路上一路奋斗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世界冠军求学的悬梁岁月
??
清华:从写26个英文字母开始“临近退役时,我便开始设计自己将来的路,有人认为运动员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而我就是要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的新起点也就开始了。”邓亚萍说。
“1996年底,我被萨老提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我明白,这既是国际奥委会的重用和信任,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奥委会的办公语言是英语和法语。然而,这时我的英语基础几乎是零,法语也是一窍不通。面对如此重要的工作岗位和自己外语水平的反差,我心里急得火上房。”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邓亚萍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身份初进清华时,她的英文几乎是一张白纸,既没有英文的底子,更别说有口语交流的能力。
“怀着兴奋而又忐忑的心情迈进清华大学。老师想看看我的水平——你写出26个英文字母看看。我费了一阵心思总算写了出来,看着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就这个样子了。但请老师放心,我一定努力!”
“上课时老师的讲述对我而言无异于天书,我只能尽力一字不漏地听着、记着,回到宿舍,再一点点翻字典,一点点硬啃硬记。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一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
课,直到深夜12点。”
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邓亚萍几乎完全取消了与朋友的聚会及无关紧 要的社会活动,就连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也大大减少。为了提高自己的听力和会话能力,她除了定期光顾语音室,还买来多功能复读机。由于总是一边听磁带,一边跟着读。同学们总是跟她开玩笑:“亚萍,你成天读个不停,当心嘴唇磨出茧子呀!”“但我相信:没有超人的付出,就不会有超人的成绩。这也是我多年闯荡赛场的切身体验。”
学习是紧张的,每天的课程都排得满满的。除学习之外,邓亚萍每周还要三次往返几十里路到国家队训练基地进行训练,疲劳程度可想而知。
“每天清晨起床时,我都会发现枕头上有许多头发,梳头的时候也会有不少头发脱落下来。对此我并不太在意,倒是教练和队友见到我十分惊讶: “小邓,你怎么了??我说:“没什么,可能是学习的用脑和打球的用脑不样吧。”
“虽然都是一个”苦”字,但此时的我却有不一样的感受:以前当运动员,训练累得实在动不了,只要一听到加油声,一咬牙,挺过来了;遇到了难题、关坎,教练一点拨,通了;比赛遇到困难,观众一阵吼声,劲头上来了,转危为安。但读书呢,常常要一个人孤零零面壁苦思,那种清苦、孤独是另一种折磨,没意志、没恒心是坚持不下去的。”
为了更快地掌握英语,几位英语老师建议邓亚萍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经清华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批准,1998年初,刚在清华读了几个月的邓亚萍作为交换生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突击英语。 剑桥:每天凌晨5点起床攻读
1998年2月26日邓亚萍怀着复杂的心情,飞向剑桥。对她来说,这自然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却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
“第二天就是开学上课的日子,全班一共9个同学,教室不大,9张课桌椅向着黑板,摆成半圆形。老师先让大家做自我介绍。接下来给每人发了两张讲义就开始讲课,课堂上没什么纪律,讲解方式也很随意,老师一边讲课,同学们一边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我在云山雾罩中上完了课。四五个星期过去了,每天十五、六个小时的付出,但收效并不大,英语水平的提
高也不显著。作为一个插班生要赶上其他同学困难太大。加上没有教材,每次上课才能拿到老师发的讲义,这种教学方法也很难让我适应。” “生活的环境也不尽如人意。到英国留学的留学生,多数都是住在学校所安排的英国人家里,我也不例外。本想住在英国人家里,一来可以更多地了解英国的风俗民情,二来可以有更多的英语会话机会。但是我所居住的这个女房东家,距学校太远,而且房费伙食费很高,每月除了要交 200多英镑房租,还要交100多英镑饭费,两项合起来每月的支出约合人民币将近5000元。对于自费到英国上学的我来说,惜金和惜时同样重要。”
“记得当我头一次穿着防雨运动衣,骑着自行车到学校时,许多同学见了都大为不解:怎么世界冠军还骑自行车来上学?是啊,世界冠军也是凡人,我的所有,是我用汗水换来的,它来之不易,我必须十分珍惜它。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困扰着我,我急切盼望能改变这种状况。”
“刚到英国不久,我想往家寄点钱,然而到邮局拿了单子,却不知如何填写,邮局的人在单子上指指点点,我却一脸茫然,我站在邮局前,两眼发呆,我能怎么办?问谁去?问了,自己还是听不懂,最后,只好悻悻而归。”
“开学前,为了让我熟悉一下环境,房东开车送我去学校转了一圈。第二天人家不送了,我虽然买了辆自行车,却找不到上学的路了,七拐八拐,赶到学校已经上课了。一向守时的我成了迟到生。我急得迸出几个单词解释,然而解释不明白,那滋味,那窘迫,现在都忘不了!”
邓亚萍就读的纽汉姆学院是隶属剑桥大学的一所小学院,类似于国内的
语言进修学院。这里的学生主要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而邓亚萍是唯一来自中国内地的留学生。
“刚到剑桥的那段时间,我虽然比较刻苦,效果却不明显。我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的语言基础还相当薄弱,要想在剑桥这个精英云集的学府里站得住、学得好,更需要全力以赴地去拼搏。做学问与体育训练一样,没有任何捷径可寻,更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儿,一切靠自己去拼去搏吧。”
为了赶功课,邓亚萍起早贪黑,每天只睡几小时。“开始的一两个月之内,根本听不懂老师在上面讲什么,我把老师所有写在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一遍。回到家里以后,自己再翻字典,再看。每天的生活比较单调,上课时间是四个半小时。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吃饭对我来说好像都很费事,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我一般都不回宿舍,就是吃上午带去的三明治,然后看一会儿书。晚上经常吃的东西就是自己做的方便面条加青菜、西红柿和鸡蛋。几乎每天都要学习到12点才能睡觉。”
虽然基础比其他同学差,她总是不甘心,想超过别人。这种好胜的心理后来才慢慢开始转变:“毕竟基础不同,从运动员到学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学习上升也要有个过程。”
回到清华,邓亚萍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国球的历史及发展》。从开题报告到第一次提交论文、以至论文的最终修订,邓亚萍不仅每一项都达到标准,而且步步提前,赶在时间表前完成。
“我终于戴上了学士帽,在毕业典礼上,我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诺丁汉:一看她学习的劲头就知道她是世界冠军
2001年9月,邓亚萍从清华走进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原本更喜欢剑桥,那里风景可人,令我心醉。可我还是投奔了诺丁汉大学,因为诺丁汉大学有全英国最棒的外语系。”
“导师对我不太了解,似乎有些不放心,担心一个运动员能否完成学业。我恳切地对导师说:我可能比您的其他学生基础要差,请你多费心了,别人能听懂的课程,我可能要两次甚至多次,别人需要一年,我可能需要一年半甚至两年。但不管费多少力、多长时间,我都要把学业拿下来!我是那种很要强,性子也很的人,因此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
“在英国,修硕士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类似于应试教育。就是上一门课考一门,直到通过所有课程;另外一种是跟导师做课题研究,研究结束后做论文,如果论文通过就可以毕业,我采取的是第二种办法。比语言更难的是这里的学习方式,和国内真是大不一样。我有自己的导师,但并不经常见面。往往是他给我提供一个阅读书目清单,我自己到图书馆或大学找书,然后阅读。有了问题才和他预约见面、答疑。开始时,我很不习惯这种方式。而且我修的方向是“中国当代研究”,一个似乎和体育无关的冷门专业,即便图书馆里也不一定有相关材料。这样,我就必须在不同的图书馆和大学里去找。不过,现在看来,这也是我在国外学习的重要收获之一。新的学习方式让我学会了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找到实现目标的办法。”
“打球的时候,视力两眼都是1.5,上学以后下降得很快,现在有一只眼已经0.6了。学习
和打球相比完全是两码事,睡眠不足,上课总是犯困,眼睛睁不开,越坐
越困,恨不得用根棍
儿把眼皮撑起来。可对面坐着的是老师,你又不可能睡觉,更不可能溜号。刚开始时这种感觉特别明显,后来慢慢适应了这种生活,知道该怎样安排好作息,找到一些规律。”
“我的研究课题是《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例子用的就是中国女子乒乓球队。为了研
究这个课题,我阅读了一些对中国女运动员的研究材料,大部分是外国人写的。这些外国人并
没有真正了解中国女运动员的生活和成长经历,因此他们的研究并不到位。我希望能够从我开
始,有人真正关注中国妇女和中国女运动员的研究。我也希望通过在国外学习,在工作中便可
以尽量避免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会,以便更好地介绍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而在
国际体育界,能让人理解你的见解,接纳你的主张并非易事。”学习上的她拿出打球时的劲头。按说老师安排的课程已经呈饱和状,每周天天有课,周末的作业也不轻松,做罢作业还要准备下一周的课,周而复始。可她还是觉得“吸收”得不够。
也难怪,她心里真的是着急。邓亚萍刚撂下球拍儿,就成了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一位
年轻的委员,她恨不得赴会时能立马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于是,这位乒乓球世界冠军心底悄
悄萌生着愿望早一点进入高级班,明年向Master(硕士学位)进军。 在诺丁汉大学上课的过程中,邓亚萍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抢着发言。老师用开玩笑说从她学习的劲头可以看得出她是一个世界冠军。“下了课,我必须匆匆赶到另一个老师那里去做个别辅导,这是学校针对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同而特别安排的单独辅导时间。每次出去开会之前,我的老师都会帮助我准备发言材料,纠正我的语音语调和演讲的方式方法。另外学校还专门为我开了一门课,教我如何用英语进行采访。在学校我过着典型的大学生三点一线式生活,和校园里那些普通的女孩子没有什么区别。”
“这个硕士学位我非拿不可,而且一定要在国外的大学里拿到。”那样的话,在中国的奥运
会冠军当中,她可能又拿了一项第一。作为诺丁汉大学的一名学生,邓亚萍每天的时间表比较
紧。“除了上语言系的课,还要上英语系的课。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
个小时。”
“过语言关对我来说还有着另外的意义。当时我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同时还负责国际乒联的一个项目,如果你没有办法跟别人交流,那么一切都是零。同时还有一个公众形象,就是说我毕竟代表着中国,同时代表着中国运动员,所以精神风貌是很重要的。”
深切感受到知识缺乏、交流不畅。尽管基础差,我不想投机取巧走捷径,更不要说我就读的清华、剑桥等国际知名大学治学严谨,容不得弄虚作
假!”
饺子可以速冻,人才却难以速成。邓亚萍学业上的成功与打乒乓球的辉煌,其实并非得益
于她具备多大的天赋。恰恰相反,无论学业还是打球,她都是在先天条件不大有利的情况下,
靠坚忍不拔的毅力,靠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金牌。
“我现在依然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体育与环境委员会和改革委员会三个委员。特别是运动员委员会,委员都是很有名的奥运会冠军,都有自己代表的权益,很长一段时间我是
唯一的亚洲委员,因此我不仅代表中国,而且还是亚洲的代表,有责任为亚洲和第三世界国家
运动员争取权益。”
在邓亚萍的努力下,运动员委员会已经向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提出在推举奥委会委员时必须有一名(共8人)亚洲委员的建议。
而她在剑桥的博士学业也已经到了第二年,谈到学业,邓亚萍说:“难啊,真是太难了,感觉压力很大。一天到晚就是绷着,所以感觉特别辛苦。但我要感谢当学生的这段经历,因为它让我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找到了自己新的价值。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在清华获得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
拼搏、拼搏、再拼搏!无论是做运动员还是做学生,邓亚萍对自己的要
求都几近苛刻:“必须做好,我没有理由做不好!” 这就是一份自信!
作文五:《邓亚萍英语学习的经验》8800字
邓亚萍:我是如何学英语的?作者: 魏婷婷?
邓亚萍:我是如何学英语的?
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清华获得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
——邓亚萍
1997年退役进入清华大学,2001年拿下学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英国诺丁汉大学,2002年12月12日,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邓亚萍用求学路上一路奋斗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世界冠军求学的悬梁岁月……
清华:从写26个英文字母开始
“临近退役时,我便开始设计自己将来的路,有人认为运动员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而我就是要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的新起点也就开始了。”邓亚萍说。 “1996年底,我被萨老提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我明白,这既是国际奥委会的重用和信任,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奥委会的办公语言是英语和法语。然而,这时我的英语基础几乎是零,法语也是一窍不通。面对如此重要的工作岗位和自己外语水平的反差,我心里急得火上房。”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邓亚萍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身份初进清华时,她的英文几乎是一张白纸,既没有英文的底子,更别说有口语交流的能力。 “怀着兴奋而又忐忑的心情迈进清华大学。老师想看看我的水平——你写出26个英文字母看看。我费了一阵心思总算写了出来,看着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就这个样子了。但请老师放心,我一定努力!”
“上课时老师的讲述对我而言无异于天书,我只能尽力一字不漏地听着、记着,回到宿舍,再一点点翻字典,一点点硬啃硬记。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一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12点。”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邓亚萍几乎完全取消了与朋友的聚会及无关紧要的社会活动,就连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也大大减少。为了提高自己的听力和会话能力,她除了定期光顾语音室,还买来多功能复读机。由于总是一边听磁带,一边跟着读。同学们总是跟她开玩笑:“亚萍,你成天读个不停,当心嘴唇磨出茧子呀!”“但我相信:没有超人的付出,就不会有超人的成绩。这也是我多年闯荡赛场的切身体验。”
学习是紧张的,每天的课程都排得满满的。除学习之外,邓亚萍每周还要三
次往返几十里路到国家队训练基地进行训练,疲劳程度可想而知。
“每天清晨起床时,我都会发现枕头上有许多头发,梳头的时候也会有不少头发脱落下来。对此我并不太在意,倒是教练和队友见到我十分惊讶:?小邓,你怎么了??我说:?没什么,可能是学习的用脑和打球的用脑不一样吧。?”
“虽然都是一个?苦?字,但此时的我却有不一样的感受:以前当运动员,训练累得实在动不了,只要一听到加油声,一咬牙,挺过来了;遇到了难题、关坎,教练一点拨,通了;比赛遇到困难,观众一阵吼声,劲头上来了,转危为安。但读书呢,常常要一个人孤零零面壁苦思,那种清苦、孤独是另一种折磨,没意志、没恒心是坚持不下去的。”
为了更快地掌握英语,几位英语老师建议邓亚萍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经清华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批准,1998年初,刚在清华读了几个月的邓亚萍作为交换生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突击英语。
剑桥:每天凌晨5点起床攻读
1998年2月26日邓亚萍怀着复杂的心情,飞向剑桥。对她来说,这自然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却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
“第二天就是开学上课的日子,全班一共9个同学,教室不大,9张课桌椅向着黑板,摆成半圆形。老师先让大家做自我介绍。接下来给每人发了两张讲义就开始讲课,课堂上没什么纪律,讲解方式也很随意,老师一边讲课,同学们一边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我在云山雾罩中上完了课。四五个星期过去了,每天十五、六个小时的付出,但收效并不大,英语水平的提高也不显著。作为一个插班生要赶上其他同学困难太大。加上没有教材,每次上课才能拿到老师发的讲义,这种教学方法也很难让我适应。”
“生活的环境也不尽如人意。到英国留学的留学生,多数都是住在学校所安排的英国人家里,我也不例外。本想住在英国人家里,一来可以更多地了解英国的风俗民情,二来可以有更多的英语会话机会。但是我所居住的这个女房东家,距学校太远,而且房费伙食费很高,每月除了要交200多英镑房租,还要交100多英镑饭费,两项合起来每月的支出约合人民币将近5000元。对于自费到英国上学的我来说,惜金和惜时同样重要。”
“记得当我头一次穿着防雨运动衣,骑着自行车到学校时,许多同学见了都大为不解:怎么世界冠军还骑自行车来上学?是啊,世界冠军也是凡人,我的所有,是我用汗水换来的,它来之不易,我必须十分珍惜它。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困扰着我,我急切盼望能改变这种状况。”
“刚到英国不久,我想往家寄点钱,然而到邮局拿了单子,却不知如何填写,邮局的人在单子上指指点点,我却一脸茫然,我站在邮局前,两眼发呆,我能怎么办?问谁去?问了,自己还是听不懂,最后,只好悻悻而归。”
“开学前,为了让我熟悉一下环境,房东开车送我去学校转了一圈。第二天人家不送了,我虽然买了辆自行车,却找不到上学的路了,七拐八拐,赶到学校已经上课了。一向守时的我成了迟到生。我急得迸出几个单词解释,然而解释不明白,那滋味,那窘迫,现在都忘不了!”
邓亚萍就读的纽汉姆学院是隶属剑桥大学的一所小学院,类似于国内的语言进修学院。这里的学生主要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而邓亚萍是唯一来自中国内地的留学生。
“刚到剑桥的那段时间,我虽然比较刻苦,效果却不明显。我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的语言基础还相当薄弱,要想在剑桥这个精英云集的学府里站得住、学得
好,更需要全力以赴地去拼搏。做学问与体育训练一样,没有任何捷径可寻,更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儿,一切靠自己去拼去搏吧。”为了赶功课,邓亚萍起早贪黑,每天只睡几小时。
“开始的一两个月之内,根本听不懂老师在上面讲什么,我把老师所有写在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一遍。回到家里以后,自己再翻字典,再看。每天的生活比较单调,上课时间是四个半小时。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吃饭对我来说好像都很费事,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我一般都不回宿舍,就是吃上午带去的三明治,然后看一会儿书。晚上经常吃的东西就是自己做的方便面条加青菜、西红柿和鸡蛋。几乎每天都要学习到12点才能睡觉。”
虽然基础比其他同学差,她总是不甘心,想超过别人。这种好胜的心理后来才慢慢开始转变:“毕竟基础不同,从运动员到学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学习上升也要有个过程。”
回到清华,邓亚萍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国球的历史及发展》。从开题报告、到第一次提交论文、以至论文的最终修订,邓亚萍不仅每一项都达到标准,而且步步提前,赶在时间表前完成。
“我终于戴上了学士帽,在毕业典礼上,我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 诺丁汉:一看她学习的劲头就知道她是世界冠军
2001年9月,邓亚萍从清华走进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原本更喜欢剑桥,那里风景可人,令我心醉。可我还是投奔了诺丁汉大学,因为诺丁汉大学有全英国最棒的外语系。”
“导师对我不太了解,似乎有些不放心,担心一个运动员能否完成学业。我恳切地对导师说:我可能比您的其他学生基础要差,请你多费心了,别人能听懂的课程,我可能要两次甚至多次,别人需要一年,我可能需要一年半甚至两年。但不管费多少力、多长时间,我都要把学业拿下来!我是那种很要强,性子也很犟的人,因此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
“在英国,修硕士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类似于应试教育。就是上一门课考一门,直到通过所有课程;另外一种是跟导师做课题研究,研究结束后做论文,如果论文通过就可以毕业,我采取的是第二种办法。比语言更难的是这里的学习方式,和国内真是大不一样。我有自己的导师,但并不经常见面。往往是他给我提供一个阅读书目清单,我自己到图书馆或大学找书,然后阅读。有了问题才和他预约见面、答疑。开始时,我很不习惯这种方式。而且我修的方向是?中国当代研究?,一个似乎和体育无关的冷门专业,即便图书馆里也不一定有相关材料。这样,我就必须在不同的图书馆和大学里去找。不过,现在看来,这也是我在国外学习的重要收获之一。新的学习方式让我学会了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找到实现目标的办法。”
“打球的时候,视力两眼都是1.5,上学以后下降得很快,现在有一只眼已经0.6了。学习和打球相比完全是两码事,睡眠不足,上课总是犯困,眼睛睁不开,越坐越困,恨不得用根棍儿把眼皮撑起来。可对面坐着的是老师,你又不可能睡觉,更不可能溜号。刚开始时这种感觉特别明显,后来慢慢适应了这种生活,知道该怎样安排好作息,找到一些规律。”
“我的研究课题是《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例子用的就是中国女子乒乓球队。为了研究这个课题,我阅读了一些对中国女运动员的研究材料,大部分是外国人写的。这些外国人并没有真正了解中国女运动员的生活和成长经历,因此他们的研究并不到位。我希望能够从我开始,有人真正关注中国妇女和中国女运
动员的研究。我也希望通过在国外学习,在工作中便可以尽量避免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会,以便更好地介绍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而在国际体育界,能让人理解你的见解,接纳你的主张并非易事。”
学习上的她拿出打球时的劲头。按说老师安排的课程已经呈饱和状,每周天天有课,周末的作业也不轻松,做罢作业还要准备下一周的课,周而复始。可她还是觉得“吸收”得不够。
也难怪,她心里真的是着急。邓亚萍刚撂下球拍儿,就成了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一位年轻的委员,她恨不得赴会时能立马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于是,这位乒乓球世界冠军心底悄悄萌生着愿望早一点进入高级班,明年向Master(硕士学位)进军。
在诺丁汉大学上课的过程中,邓亚萍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抢着发言。老师用开玩笑说从她学习的劲头可以看得出她是一个世界冠军。“下了课,我必须匆匆赶到另一个老师那里去做个别辅导,这是学校针对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同而特别安排的单独辅导时间。每次出去开会之前,我的老师都会帮助我准备发言材料,纠正我的语音语调和演讲的方式方法。另外学校还专门为我开了一门课,教我如何用英语进行采访。在学校我过着典型的大学生三点一线式生活,和校园里那些普通的女孩子没有什么区别。”
“这个硕士学位我非拿不可,而且一定要在国外的大学里拿到。”那样的话,在中国的奥运会冠军当中,她可能又拿了一项第一。作为诺丁汉大学的一名学生,邓亚萍每天的时间表比较紧。“除了上语言系的课,还要上英语系的课。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
“过语言关对我来说还有着另外的意义。当时我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同时还负责国际乒联的一个项目,如果你没有办法跟别人交流,那么一切都是零。同时还有一个公众形象,就是说我毕竟代表着中国,同时代表着中国运动员,所以精神风貌是很重要的。”
一年后,邓亚萍面对严格的考官,用英语宣读了3万5千字的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以翔实生动的材料和清晰有力的论点论述了中国妇女及中国妇女体育的巨大发展和变化。临场考官的一致结论是:无条件一次通过!2002年12月22日,她如愿获得硕士学位。萨马兰奇先生称赞她“拥有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至此,从1997年进入清华大学起,邓亚萍已在校园度过了近六个春秋,并将自己当年的小学“学历”变为研究生学历。邓亚萍坦言,从运动员到学生,尤其是一个留学生,她付出的努力并不亚于打球。“从对英语一窍不通到熟练地用英语与教授交流,从人生地不熟到朋友遍英国,从开始时的迷茫到后来的迎接挑战,每一步都走得很辛苦。但海外生活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真正了解了世界。” 其间,她还作为北京申奥成员,赴莫斯科为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作了贡献。
2001年7月13日,邓亚萍用流利的英语向国际奥委会委员呼吁:请给中国运动员一个机会,让我们做一次奥运会的东道主!
再回剑桥:学习、紧张工作与速冻饺子
知识,没有止境。2002年,她如同一个长跑运动员,又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开始新的拼搏——满怀信心地攻读剑桥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2008奥运会对当代中国的影响”,邓亚萍的“中国研究”又得以继续下去了。
2003年2月24日,正在剑桥攻读博士的邓亚萍又回来了,在北京奥组委,
新的忙碌又开始了。“我在剑桥的导师彼德·纽伦是一位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已经研究中国经济30余年,他深知2008年奥运会对拉动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会有极高的经济研究价值,他认为我回国,不仅能为祖国服务,也能为论文收集第一手珍贵材料,因此,他特批我回国边工作,边学习。未来的工作很艰苦,但这是非常好的机会。”
2004年的春节假期,她为了赶写剑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放弃了与亲人的团聚,买来一堆速冻饺子,每天的水饺餐伴她度过了假日。
“有人可能觉得我这是自讨苦吃,甚至有人说你的荣誉多得一大把,不攻读什么学位,后半生照样可以过得不错,即使读学位也不必那么辛苦,甚至不妨找个?枪手?代笔写论文。但我读书上大学可不是为了?镀金?,我上学只是要圆自己的读书之梦。我从自己与外国朋友交往中深切感受到知识缺乏、交流不畅。尽管基础差,我不想投机取巧走捷径,更不要说我就读的清华、剑桥等国际知名大学治学严谨,容不得弄虚作假!”
饺子可以速冻,人才却难以速成。邓亚萍学业上的成功与打乒乓球的辉煌,其实并非得益于她具备多大的天赋。恰恰相反,无论学业还是打球,她都是在先天条件不大有利的情况下,靠坚忍不拔的毅力,靠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金牌。
“我现在依然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体育与环境委员会和改革委员会三个委员。特别是运动员委员会,委员都是很有名的奥运会冠军,都有自己代表的权益,很长一段时间我是唯一的亚洲委员,因此我不仅代表中国,而且还是亚洲的代表,有责任为亚洲和第三世界国家运动员争取权益。”在邓亚萍的努力下,运动员委员会已经向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提出在推举奥委会委员时必须有一名(共8人)亚洲委员的建议。
而她在剑桥的博士学业也已经到了第二年,谈到学业,邓亚萍说:“难啊,真是太难了,感觉压力很大。一天到晚就是绷着,所以感觉特别辛苦。但我要感谢当学生的这段经历,因为它让我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找到了自己新的价值。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在清华获得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
拼搏、拼搏、再拼搏!无论是做运动员还是做学生,邓亚萍对自己的要求都几近苛刻:“必须做好,我没有理由做不好!”这就是一份自信!(来源/《大学生》杂志,作者/赵迎新)
·答谢友人---- 读邓亚萍学英语的故事有感
非常感谢这篇给我震撼和启迪的文章,我被邓亚萍的精神折服,一个不甘平庸的人,通过坚定的决心和坚强的毅志,超越艰辛就一定能达成心中的梦想。这篇文章最触动我的地方是一个只有小学基础的运动员,十多年后重新学习外语,通过四年的努力,获得硕士学位,超越了许多外语专业的大学生,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人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地平线。当然有环境和机遇的因素,但我更把它看作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尤其是她的那一段,心无旁骛,充实而又疯狂的时光。我觉的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如能有这样一段 single-minded 时光,她的人生将不在一样。
这几天我也刚巧读到了类似的文章,一个学生用三个月的时间背完了新概念的108篇文章,每天15,16 个小时的疯狂背诵,终于使自己脱胎换骨。这给我的启发是: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信息爆炸,充满诱惑的时代,我们仍要坚守一
样东西--执著,认定一样东西做到极致,也就是说精品意识。一口井认准了就挖到底,当然前提是这口井值得去挖。她选定了畅销30年的经典教材,选择了背诵这一简单有有效的方法,坚持到底自己那一决定,取得了一次伟大的质变。一套教材,一个方法,一个决心,三个伟大而简单的“一”成就不简单的事情。 邓亚萍:从冠军到博士
谈吐间十分注重逻辑排列和遣词用字——当年乒坛上叱咤风云的世界冠军,如今一派温雅、干练的学者型官员形象。邓亚萍,中国体坛的骄傲,被普遍认为是事业转型最为成功的运动员之一,日前,她以北京市“英语走进百万家庭”活动形象代言人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并谈了攻读剑桥博士的学习生活。
攻博进入第二年
邓亚萍1997年选择退役后,迈入了清华大学的校门。她曾多次毫不讳言,当初连26个英文字母都无法完整写下。但凭借超强的信心和坚定的目标,在7年时间里她取得了英国诺丁汉大学硕士学位,出版了英文专著《从小脚女人到奥运会冠军》。
今年是邓亚萍攻读英国剑桥博士的第二年。邓亚萍说,现在最大的困难是没有大块时间进行思考,思路常常被现实的事情打断。她说,目前论文尚未动笔,因为需要阅读积累到相当程度。她希望尽快把想法确定下来,但这需要跟导师进行大量沟通后才能实现。
现在已经能用英语流畅交流的邓亚萍,初步突破了语言的瓶颈,她轻松地表示,用英文做论文没问题,硕士就是这样拿的。事实上,邓亚萍的硕士论文总计4万多字,经历了选题、格式、结构等严格学术训练,邓亚萍称“已经熟悉了用英文做学问的整套方法”。
但剑桥的博士却并不那么容易取得。邓亚萍直言未来的学习之路并非坦途:博士论文难得多,要求不一样,要有创新点。特别是在剑桥,硕士论文可以阐述一个观点,能自圆其说即可,但博士论文则要求必须要有一个别人没有的观点,而且要写得更长。
夺冠读博均不易
深谙体育成功之道的邓亚萍,对运动员和学者生涯的异同有着明确比较:一个运动员成功的条件是:付出+天赋+好的环境。她认为,读书从某种意义上比拿冠军容易一点,因为不需要拿第一。她说,只要努力,意志坚强,遇到困难忍受得了,看不懂多看几遍就行了。
此外,赛场上的高压和寂寞显然带给邓亚萍铭心刻骨的体验。她说,打球要在规定时间、地点,把所有学到的最优秀的东西全部拿出来。在赛场上,只有你一个人,任何人都帮不了你。她欣慰地说,读书是有伸缩性的,并且可以随时向老师和同学求助。
笨鸟先飞勤当头
作为一个群众性学英语活动的形象代言人,邓亚萍用自己独特的经验告诉人们学英语的方法,并宣传外语学习的重要性。
邓亚萍说:我不见得比别人聪明,但我舍得下工夫。学英语重要的是胆子大,敢讲,不怕出丑,也不怕说错。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说错和不标准是非常正常的,即便是英语国家的百姓说英语也可能出现很多语法错误。就普通人而言,学英语就是要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
她说,作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成员,这些年她深深体会到掌握外语特别是掌握英文的重要。“在我当运动员期间,很多外国运动员都很愿意与中国运
动员交流和沟通。由于我们乒乓球队成绩非常好,外国运动员很希望能从我们这里得到更多的经验。但非常遗憾,我们的运动员由于语言问题无法跟他们进行交谈,我曾为此深深感到苦恼。”
(刘洋)
李阳: 当有人说你基础差时,你就“疯狂征服它”吧!
“疯狂就是百分之百的投入!忘我、忘物、忘时!排除一切杂念,克服胆怯,树立信心!打破传统,突破极限,淋漓尽致地挑战自己的潜能!
“疯狂就是以苦为乐、以苦为甜、苦尽甘来!”
我坚信征服英语的核心秘诀是:听一百遍录音的热心,抄写一百遍的恒心,自言自语一百遍的痴心。我发现这样的热心、恒心和痴心,可以征服英语,也可以做成任何事情。
我在研究奥运冠军的时候也发现,运动员夺冠的精神,也可以帮运动员突破新的领域。如果别人认为你英语基础很差,你还不够聪明,没有英语天赋,那你就看一看、想一想国球世界冠军邓亚萍,是怎样用笨的办法,征服了英语,征服了世界!
邓亚萍退役后,开始到奥委会工作时,连写26个英文字母都难,初到英国剑桥大学上课时,听老师讲课像听天书,但她一字不漏地听、一字不漏地记,回到宿舍,再一字不漏地翻字典,一字不漏地硬啃硬记,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晚上整理笔记,直到深夜12点休息。邓亚萍用打乒乓球的心态,来享受练英语的苦,享受疲累,享受困乏,享受孤独,取消朋友聚会,取消社会活动,每天疯狂跟着复读机大声喊英语。
邓亚萍说:“如果学英语后,却没有办法跟别人交流,一切都是零。所以,我特别舍得下功夫。而我学英语的经验是——胆子要大,敢讲,不怕出丑,也不怕说错。因为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说错和不标准是非常正常的。”
由于她每天坚持14个小时的学习,百分之百疯狂投入的学习,完全达到了忘我、忘物、忘时,排除一切杂念地疯狂苦读,以苦为乐、以苦为甜,结果苦尽甘来!一位当初只有小学学历的邓亚萍,在中国向国际奥委会争办2008奥运会时,代表中国的运动员,用流利的英语发言,争得了成功的一票!
邓亚萍说:“一个运动员成功的条件是——付出+天赋+好的环境。”她把体育精神用到读书学英语上,也形成了一个读书成功的公式:付出+看不懂就多看几遍的意志力。
我多年的体会是:当你集中所有的精力,将消极的东西变成积极的东西,全神贯注地梦想一定能获得它,那世界上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你!(nothing that?s going to stop you!)
我的座右铭是:
行动 行动 再行动
Action, action, and action again.
说、说、说,疯狂地说!
练、练、练,疯狂地练!
喊、喊、喊,疯狂地喊!
与其空想,不如马上行动。
Instead of thinking about doing something, do something.
作文六:《作文邓亚萍的运动生涯》3600字
作文邓亚萍的运动生涯
篇一:成功人士励志故事之邓亚萍
成功人士励志故事之邓亚萍
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成功人士励志故事之牛顿
牛顿研究学问非常专心。有一次,朋友请客,席间,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嘱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牛顿回来,只好去看个究竟。原来牛顿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项实验的做法,到家后,就一头栽进实验室,做起实验,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净。又有一次,他饿了,煮鸡蛋吃,却一边想问题,一边把鸡蛋放进锅子中,等问题解决了,想吃鸡蛋时,揭开锅盖,捞起的竟是自己的怀表。
成功人士励志故事之司马光
宋朝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机智过人,勤奋好学。刚满二十岁即考上进士。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读书,立志写一部通志,作为人们的借鉴。为了把握时间读书,他特意制作一个圆木枕头,枕头的妙用是睡觉时身子只要一翻动,它就会滚动,人也就惊醒了,可以继续研究学问,因此称“警枕”。每当司马光需休息时,便枕着“警枕”,如此学习的结果,终于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
成功人士励志故事之卓别林
卓别林能编,能导,能演,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影人.有一次,他召开影片摄制会议,一只苍蝇在他四周绕着圈子飞.起初他用手打几下,没有打到,就要了一个苍蝇拍.会议进行中,他就握着苍蝇拍,摆出打苍蝇的姿态,眼睛狠狠地望着那苍蝇.可是打了三次,都没有打到.后来苍蝇就在他面前的桌上,他慢慢地拿起苍蝇拍,正要作死命一击时,忽然放下手中武器,让苍蝇飞走.旁边在座的人看了,就说:为什么你不把它打死?这位谐星耸了耸肩,说:这只不是方才那只!
成功人士励志故事之约翰逊
约翰逊博士,他的父亲经营一个大旧书摊.有一次,距离不远处有个节目,大家都去赶集,这天正下着雨,他的父亲想要约翰博士分一部份书籍,运到赶集的地方去贩卖.他的父亲接连呼唤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约翰逊博士这时正专心阅读一本又厚又大的书,竟假装听不见,也不理睬,父亲叹了一口气,只得自己亲自
去了.这时候,约翰逊博士年十八岁.五十年后,有一天中午十一时,
当地人看见这个体态臃肿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夹在腋
下,拐杖放在一边,低头跪在太阳下,热泪直流.这时约翰逊
篇二:高考英语满分作文 Deng Yaping(邓亚萍)
高考英语满分作文 Deng Yaping(邓亚萍)
Deng Yaping, 28, from Henan Province, is a talented woman player f table tennis. She was the table tennis champion of the 1 l th Asian Games nd the 41st 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 And in the 25th Olympic ames she won two gold medals. Why can she make such brilliant chievements with the disadvantage of her Short figure? Her hard work and etermination to succeed helped her to over
e many disadvantages. At the age of 4, she began to play table tennis under the guidance of her father. When she was 8, she won the championship in the national petition of the amateur sports school. In 1988 she became a member of the National Training Team. On her way to success, she proved that height was nothing and hard work was everything.
邓亚萍,女,28岁,河南人,一位杰出的乒乓球运动员。她分
别在11届亚运会和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得冠军,并在25
后奥运会中获得两枚金牌。为什么她能在个子不高的状况下取得
如此辉煌的成就呢?是她的勤奋和决心弥补了她的缺陷,指引她走
向功。4岁时,她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打乒乓球;8岁时就夺得业
余体校全国冠军;1998年,成为国家集训队员。在成功的路上,
她向我们证明了:个子矮小并不重要,勤奋才是成功的关键。
Deng Yaping, 28, is a world-famous woman player of table tennis.She es from Henan Province. At the age of 4, she began to play ping-pong under her father's instructions. When she was 8 years old, she won the
championship in the national petition of the amateur sports school. In 1988 she entered the National Training Team. After that she won medals one after another, including gold medals in the 1 l th Asian Games' Table Tennis Competition and the 41st 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 and two gold medals in the 25th Olympic Games. Is she born a table tennis player? No. She is only 1.5 meters in height, which is her disadvantage. However, she overcame it by hard work and perservance.Her success proves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邓亚萍,女,28岁,世界著名乒乓球运动员,河南人。4岁时,
在父亲指导下开始打乒乓球。8岁时,获得业余体校全国冠军。
1988年进入国家集训队,之后获得了一枚又一枚的奖牌。其中包
括:11后亚运会冠军,41后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冠军及25届奥运
会金牌2枚。邓亚萍天生扰是乒乓球运动员吗?不。她身高只有
1(5米,这对她非常不利。然而,她靠勤奋和毅力克服了这些
不利因素。她的成功证明(有志者事竟成。
篇三:邓亚萍的人生攀登
邓亚萍的人生攀登
【推荐语】作文鲜活素材:邓亚萍以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 邓亚萍的人生攀登
从只会说中文,到如今英文达到母语水平,并用英文完成博士论文。近日拥有18个世界冠军头衔的“乒乓女皇”邓亚萍,又将英国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收入囊中。 作为体育界曾经的王者,邓亚萍在拥有了耀眼的18个世界冠军头衔之后,完全有条件,充分享受这些胜利果实。但是她不但继续在运动领域尽职尽责,并开始向完全陌生的领域攀登。邓亚萍以实际行动拒绝沉沦,突破了一些“后奥运冠军”的老路。很多曾经和邓亚萍一样成功的运动员,在获得奥运会的金牌以后,国内一些大学纷纷向他们伸出了破格录取的橄榄枝,但有些奥运冠军并没有珍惜“来之容易”的学习机会。而邓亚萍在1997年结束运动员生涯后,开始了11年的求学之路,分别在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从2003年至今,邓亚萍又花了5年时间戴上了剑桥大学的博士帽。而这些国外大学,是不会管你是不是奥运冠军,是不是世界著名的运动员,邓亚萍的博士帽货真价实,令人羡慕。 邓亚萍以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毫无疑问,这样的攀登人生,更值得称道,也更能激励年轻人去奋斗。
作文七:《高考英语满分作文 Deng Yaping(邓亚萍)》1900字
高考英语满分作文 Deng Yaping(邓亚萍)
Deng Yaping, 28, from Henan Province, is a talented woman player f table tennis. She was the table tennis champion of the 1 l th Asian Games nd the 41st 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 And in the 25th Olympic ames she won two gold medals. Why can she make such brilliant chievements with the disadvantage of her Short figure? Her hard work and etermination to succeed helped her to overe many disadvantages. At the age of 4, she began to play table tennis under the guidance of her father. When she was 8, she won the championship in the national petition of the amateur sports school. In 1988 she became a member of the National Training Team. On her way to success, she proved that height was nothing and hard work was everything.
邓亚萍,女,28岁,河南人,一位杰出的乒乓球运动员。她分别在11届亚运会和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得冠军,并在25后奥运会中获得两枚金牌。为什么她能在个子不高的状况下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 是她的勤奋和决心弥补了她的缺陷,指引她走向功。4岁时,她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打乒乓球;8岁时就夺得业余体校全国冠军;1998年,成为国家集训队员。在成功的路上,她向我们证明了:个子矮小并不重要,勤奋才是成功的关键。
Deng Yaping, 28, is a world-famous woman player of table tennis.She es from Henan Province. At the age of 4, she began to play ping-pong under her father's instructions. When she was 8 years old, she won the
championship in the national petition of the amateur sports school. In 1988 she entered the National Training Team. After that she won medals one after another, including gold medals in the 1 l th Asian Games' Table Tennis Competition and the 41st 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 and two gold medals in the 25th Olympic Games. Is she born a table tennis player? No. She is only 1.5 meters in height, which is her disadvantage. However, she overcame it by hard work and perservance.Her success proves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邓亚萍,女,28岁,世界著名乒乓球运动员,河南人。4岁时,在父亲指导下开始打乒乓球。8岁时,获得业余体校全国冠军。1988年进入国家集训队, 之后获得了一枚又一枚的奖牌。其中包括:11后亚运会冠军,41后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冠军及25届奥运会金牌2枚。邓亚萍天生扰是乒乓球运动员吗? 不。她身高只有
1.5米,这对她非常不利。然而,她靠勤奋和毅力克服了这些不利因素。她的成功证明.有志者事竟成。
作文八:《邓亚萍:我是如何学英语的》6100字
邓亚萍:我是如何学英语的
1997年退役进入清华大学,2001年拿下学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英国诺丁汉大学,2002年12月12日,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邓亚萍用求学路上一路奋斗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世界冠军求学的悬梁岁月??
清华:从写26个英文字母开始
“临近退役时,我便开始设计自己将来的路,有人认为运动员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而我就是要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的新起点也就开始了。”邓亚萍说。
“1996年底,我被萨老提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我明白,这既是国际奥委会的重用和信任,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奥委会的办公语言是英语和法语。然而,这时我的英语基础几乎是零,法语也是一窍不通。面对如此重要的工作岗位和自己外语水平的反差,我心里急得火上房。”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邓亚萍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身份初进清华时,她的英文几乎是一张白纸,既没有英文的底子,更别说有口语交流的能力。
“怀着兴奋而又忐忑的心情迈进清华大学。老师想看看我的水平——你写出26个英文字母看看。我费了一阵心思总算写了出来,看着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就这个样子了。但请老师放心,我一定努力~”
“上课时老师的讲述对我而言无异于天书,我只能尽力一字不漏地听着、记着,回到宿舍,再一点点翻字典,一点点硬啃硬记。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一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12点。”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邓亚萍几乎完全取消了与朋友的聚会及无关紧要的社会活动,就连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也大大减少。为了提高自己的听力和会话能力,她除了定期光顾语音室,还买来多功能复读机。由于总是一边听磁带,一边跟着读。同学们总是跟她开玩笑:“亚萍,你成天读个不停,当心嘴唇磨出茧子呀~”“但我相信:没有超人的付出,就不会有超人的成绩。这也是我多年闯荡赛场的切身体验。”
学习是紧张的,每天的课程都排得满满的。除学习之外,邓亚萍每周还要三次往返几十里路到国家队训练基地进行训练,疲劳程度可想而知。
“每天清晨起床时,我都会发现枕头上有许多头发,梳头的时候也会有不少头发脱落下来。对此我并不太在意,倒是教练和队友见到我十分惊讶:‘小邓,你怎么了,’我说:‘没什么,可能是学习的用脑和打球的用脑不一样吧。’”
“虽然都是一个‘苦’字,但此时的我却有不一样的感受:以前当运动员,训练累得实在动不了,只要一听到加油声,一咬牙,挺过来了;遇到了难题、关坎,教练一点拨,通了;
比赛遇到困难,观众一阵吼声,劲头上来了,转危为安。但读书呢,常常要一个人孤零零面壁苦思,那种清苦、孤独是另一种折磨,没意志、没恒心是坚持不下去的。”
为了更快地掌握英语,几位英语老师建议邓亚萍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经清华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批准,1998年初,刚在清华读了几个月的邓亚萍作为交换生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突击英语。
剑桥:每天凌晨5点起床攻读
1998年2月26日邓亚萍怀着复杂的心情,飞向剑桥。对她来说,这自然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却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
“第二天就是开学上课的日子,全班一共9个同学,教室不大,9张课桌椅向着黑板,摆成半圆形。老师先让大家做自我介绍。接下来给每人发了两张讲义就开始讲课,课堂上没什么纪律,讲解方式也很随意,老师一边讲课,同学们一边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我在云山雾罩中上完了课。四五个星期过去了,每天十五、六个小时的付出,但收效并不大,英语水平的提高也不显著。作为一个插班生要赶上其他同学困难太大。加上没有教材,每次上课才能拿到老师发的讲义,这种教学方法也很难让我适应。”
“生活的环境也不尽如人意。到英国留学的留学生,多数都是住在学校所安排的英国人家里,我也不例外。本想住在英国人家里,一来可以更多地了解英国的风俗民情,二来可以有更多的英语会话机会。但是我所居住的这个女房东家,距学校太远,而且房费伙食费很高,每月除了要交200多英镑房租,还要交100多英镑饭费,两项合起来每月的支出约合人民币将近5000元。对于自费到英国上学的我来说,惜金和惜时同样重要。”
“记得当我头一次穿着防雨运动衣,骑着自行车到学校时,许多同学见了都大为不解:怎么世界冠军还骑自行车来上学,是啊,世界冠军也是凡人,我的所有,是我用汗水换来的,它来之不易,我必须十分珍惜它。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困扰着我,我急切盼望能改变这种状况。”
“刚到英国不久,我想往家寄点钱,然而到邮局拿了单子,却不知如何填写,邮局的人在单子上指指点点,我却一脸茫然,我站在邮局前,两眼发呆,我能怎么办,问谁去,问了,自己还是听不懂,最后,只好悻悻而归。”
“开学前,为了让我熟悉一下环境,房东开车送我去学校转了一圈。第二天人家不送了,我虽然买了辆自行车,却找不到上学的路了,七拐八拐,赶到学校已经上课了。一向守时的我成了迟到生。我急得迸出几个单词解释,然而解释不明白,那滋味,那窘迫,现在都忘不了~”
邓亚萍就读的纽汉姆学院是隶属剑桥大学的一所小学院,类似于国内的语言进修学院。这里的学生主要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而邓亚萍是唯一来自中国内地的留学生。
“刚到剑桥的那段时间,我虽然比较刻苦,效果却不明显。我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的语言基础还相当薄弱,要想在剑桥这个精英云集的学府里站得住、学得好,更需要全力以赴地
去拼搏。做学问与体育训练一样,没有任何捷径可寻,更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儿,一切靠自己去拼去搏吧。”为了赶功课,邓亚萍起早贪黑,每天只睡几小时。
“开始的一两个月之内,根本听不懂老师在上面讲什么,我把老师所有写在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一遍。回到家里以后,自己再翻字典,再看。每天的生活比较单调,上课时间是四个半小时。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吃饭对我来说好像都很费事,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我一般都不回宿舍,就是吃上午带去的三明治,然后看一会儿书。晚上经常吃的东西就是自己做的方便面条加青菜、西红柿和鸡蛋。几乎每天都要学习到12点才能睡觉。”
虽然基础比其他同学差,她总是不甘心,想超过别人。这种好胜的心理后来才慢慢开始转变:“毕竟基础不同,从运动员到学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学习上升也要有个过程。”
回到清华,邓亚萍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国球的历史及发展》。从开题报告、到第一次提交论文、以至论文的最终修订,邓亚萍不仅每一项都达到标准,而且步步提前,赶在时间表前完成。
“我终于戴上了学士帽,在毕业典礼上,我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
诺丁汉:一看她学习的劲头就知道她是世界冠军
2001年9月,邓亚萍从清华走进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原本更喜欢剑桥,那里风景可人,令我心醉。可我还是投奔了诺丁汉大学,因为诺丁汉大学有全英国最棒的外语系。”
“导师对我不太了解,似乎有些不放心,担心一个运动员能否完成学业。我恳切地对导师说:我可能比您的其他学生基础要差,请你多费心了,别人能听懂的课程,我可能要两次甚至多次,别人需要一年,我可能需要一年半甚至两年。但不管费多少力、多长时间,我都要把学业拿下来~我是那种很要强,性子也很犟的人,因此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
“在英国,修硕士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类似于应试教育。就是上一门课考一门,直到通过所有课程;另外一种是跟导师做课题研究,研究结束后做论文,如果论文通过就可以毕业,我采取的是第二种办法。比语言更难的是这里的学习方式,和国内真是大不一样。我有自己的导师,但并不经常见面。往往是他给我提供一个阅读书目清单,我自己到图书馆或大学找书,然后阅读。有了问题才和他预约见面、答疑。开始时,我很不习惯这种方式。而且我修的方向是‘中国当代研究’,一个似乎和体育无关的冷门专业,即便图书馆里也不一定有相关材料。这样,我就必须在不同的图书馆和大学里去找。不过,现在看来,这也是我在国外学习的重要收获之一。新的学习方式让我学会了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找到实现目标的办法。”
“打球的时候,视力两眼都是1.5,上学以后下降得很快,现在有一只眼已经0.6了。学习和打球相比完全是两码事,睡眠不足,上课总是犯困,眼睛睁不开,越坐越困,恨不得用根棍儿把眼皮撑起来。可对面坐着的是老师,你又不可能睡觉,更不可能溜号。刚开始时这种感觉特别明显,后来慢慢适应了这种生活,知道该怎样安排好作息,找到一些规律。”
“我的研究课题是《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例子用的就是中国女子乒乓球队。为了研
究这个课题,我阅读了一些对中国女运动员的研究材料,大部分是外国人写的。这些外国人并没有真正了解中国女运动员的生活和成长经历,因此他们的研究并不到位。我希望能够从我开始,有人真正关注中国妇女和中国女运动员的研究。我也希望通过在国外学习,在工作中便可以尽量避免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会,以便更好地介绍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而在国际体育界,能让人理解你的见解,接纳你的主张并非易事。”
学习上的她拿出打球时的劲头。按说老师安排的课程已经呈饱和状,每周天天有课,周末的作业也不轻松,做罢作业还要准备下一周的课,周而复始。可她还是觉得“吸收”得不够。
也难怪,她心里真的是着急。邓亚萍刚撂下球拍儿,就成了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一位年轻的委员,她恨不得赴会时能立马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于是,这位乒乓球世界冠军心底悄悄萌生着愿望早一点进入高级班,明年向Master(硕士学位)进军。
在诺丁汉大学上课的过程中,邓亚萍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抢着发言。老师用开玩笑说从她学习的劲头可以看得出她是一个世界冠军。“下了课,我必须匆匆赶到另一个老师那里去做个别辅导,这是学校针对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同而特别安排的单独辅导时间。每次出去开会之前,我的老师都会帮助我准备发言材料,纠正我的语音语调和演讲的方式方法。另外学校还专门为我开了一门课,教我如何用英语进行采访。在学校我过着典型的大学生三点一线式生活,和校园里那些普通的女孩子没有什么区别。”
“这个硕士学位我非拿不可,而且一定要在国外的大学里拿到。”那样的话,在中国的奥运会冠军当中,她可能又拿了一项第一。作为诺丁汉大学的一名学生,邓亚萍每天的时间表比较紧。“除了上语言系的课,还要上英语系的课。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
“过语言关对我来说还有着另外的意义。当时我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同时还负责国际乒联的一个项目,如果你没有办法跟别人交流,那么一切都是零。同时还有一个公众形象,就是说我毕竟代表着中国,同时代表着中国运动员,所以精神风貌是很重要的。”
一年后,邓亚萍面对严格的考官,用英语宣读了3万5千字的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以翔实生动的材料和清晰有力的论点论述了中国妇女及中国妇女体育的巨大发展和变化。临场考官的一致结论是:无条件一次通过~2002年12月22日,她如愿获得硕士学位。萨马兰奇先生称赞她“拥有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至此,从1997年进入清华大学起,邓亚萍已在校园度过了近六个春秋,并将自己当年的小学“学历”变为研究生学历。邓亚萍坦言,从运动员到学生,尤其是一个留学生,她付出的努力并不亚于打球。“从对英语一窍不通到熟练地用英语与教授交流,从人生地不熟到朋友遍英国,从开始时的迷茫到后来的迎接挑战,每一步都走得很辛苦。但海外生活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真正了解了世界。”
其间,她还作为北京申奥成员,赴莫斯科为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作了贡献。
2001年7月13日,邓亚萍用流利的英语向国际奥委会委员呼吁:请给中国运动员一个
机会,让我们做一次奥运会的东道主~
再回剑桥:学习、紧张工作与速冻饺子
知识,没有止境。2002年,她如同一个长跑运动员,又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开始新的拼搏——满怀信心地攻读剑桥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2008奥运会对当代中国的影响”,邓亚萍的“中国研究”又得以继续下去了。
2003年2月24日,正在剑桥攻读博士的邓亚萍又回来了,在北京奥组委,新的忙碌又开始了。“我在剑桥的导师彼德?纽伦是一位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已经研究中国经济30余年,他深知2008年奥运会对拉动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会有极高的经济研究价值,他认为我回国,不仅能为祖国服务,也能为论文收集第一手珍贵材料,因此,他特批我回国边工作,边学习。未来的工作很艰苦,但这是非常好的机会。”
2004年的春节假期,她为了赶写剑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放弃了与亲人的团聚,买来一堆速冻饺子,每天的水饺餐伴她度过了假日。
“有人可能觉得我这是自讨苦吃,甚至有人说你的荣誉多得一大把,不攻读什么学位,后半生照样可以过得不错,即使读学位也不必那么辛苦,甚至不妨找个‘枪手’代笔写论文。但我读书上大学可不是为了‘镀金’,我上学只是要圆自己的读书之梦。我从自己与外国朋友交往中深切感受到知识缺乏、交流不畅。尽管基础差,我不想投机取巧走捷径,更不要说我就读的清华、剑桥等国际知名大学治学严谨,容不得弄虚作假~”
饺子可以速冻,人才却难以速成。邓亚萍学业上的成功与打乒乓球的辉煌,其实并非得益于她具备多大的天赋。恰恰相反,无论学业还是打球,她都是在先天条件不大有利的情况下,靠坚忍不拔的毅力,靠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金牌。
“我现在依然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体育与环境委员会和改革委员会三个委员。特别是运动员委员会,委员都是很有名的奥运会冠军,都有自己代表的权益,很长一段时间我是唯一的亚洲委员,因此我不仅代表中国,而且还是亚洲的代表,有责任为亚洲和第三世界国家运动员争取权益。”在邓亚萍的努力下,运动员委员会已经向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提出在推举奥委会委员时必须有一名(共8人)亚洲委员的建议。
而她在剑桥的博士学业也已经到了第二年,谈到学业,邓亚萍说:“难啊,真是太难了,感觉压力很大。一天到晚就是绷着,所以感觉特别辛苦。但我要感谢当学生的这段经历,因为它让我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找到了自己新的价值。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在清华获得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
拼搏、拼搏、再拼搏~无论是做运动员还是做学生,邓亚萍对自己的要求都几近苛刻:“必须做好,我没有理由做不好~”这就是一份自信~
作文九:《读《邓亚萍学英语》的感想》300字
读《邓亚萍学英语》的感想
石家庄市裕华区金马小学 二年级一班 王思淼
最近,我读了一本《小
故事大道理》的书,里面写
了许许多多的名人故事,通
过他们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很
多的大道理。其中有一篇让
我记忆深刻的是《邓亚萍学
英语》的故事。
这篇故事主要讲了邓亚
萍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身份
初进清华时,她的英文几乎
是一张白纸,经过自己不断的刻苦努力,然后又到英国剑桥大学去突击英语口语。她起早贪黑,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以她的好胜心理,不甘心的劲儿去努力拼搏,后来终于戴上了学士帽,而且在毕业典礼上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感受到在成功者光彩照人一面的背后,他们付出的汗水和努力。要想有所成就,成为别人仰视的对象,就要比别人更勤奋,更努力才行。很多成功者,他们的起点并不比普通人高,有的甚至身处逆境,经受着压力和羞辱,而这恰恰成了他们奋发向上的动力。看一看他们,我们真的没有偷懒的理由。
作文十:《邓亚萍是如何学英语的》4200字
邓亚萍学英语
2001年11月17日
此亚萍非彼亚萍,4年不见,邓亚萍已经是清华大学的硕士生了,一口标准的英语让老外都感到吃惊。近日,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主题是:邓亚萍是如何学英语的?
赛场上的夙愿
学英语的最初想法是在邓亚萍进入国家队后,由于要频繁参加国际赛事,她越发感到知识的不足,尤其是外语方面的欠缺。
在多次的比赛中,惟一给她留下遗憾的,就是语言不通,无法与外国的同行们随时交流。遇到非说不可的事,只能找翻译帮忙。亚萍越来越觉得这样“别扭”———朋友之间说说话,交流交流感情,还要劳驾翻译,多不方便。如果精通外语,哪有这些麻烦?她就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下功夫学好外语,解决这个难题。”
终于有一天,她找到张燮林教练,非常认真地说:“张指导,我们每次出国比赛,还要带翻译,整天通过翻译与别人对话,多不方便,我现在想学习外语,你能不能帮我请一个英语老师?”
看着亚萍那既稚气又执著的脸,张教练笑了笑说:“亚萍,你的想法很好,但估计行不通。因为时间和精力都保证不了。这一点,我有亲身体会。我当运动员时,也曾经有过这个想法,并且也付诸行动了,可是坚持了没几天,就搁下了。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实现这个愿望。因为我们的工作太特殊了,我没做到,估计你也做不到。”
听了张教练的话,一向倔犟的邓亚萍又显出犟劲来:“你不行,不一定我就不行。”
张教练十分了解邓亚萍的性格,不管干什么事,只要她说做,就一定要做。看来不满足她的要求,肯定不行!不久,张教练果真帮亚萍请到了一位英语教师。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英语教师风尘仆仆地走进了邓亚萍的宿舍。这是师生首次见面,双方约定:每周上两次课,一次一个半小时。
开课了,老师教得十分认真,亚萍也学得非常努力。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她学会了26个英语字母,掌握了几十个常用的单词、短语。英语老师也相当高兴,不断鼓励她:“像这样学下去,你完全可以学好外语。”
谁知,不久,亚萍要参加赛前的封闭式训练,学习中断了。接着又出国参加比赛,等到结束比赛,返回北京,教师再来给她上课,却发现已经学会的短语、单词被忘得干干净净了!
面对英语教师那惋惜的目光,亚萍差点掉下泪来,师徒俩又费了好大的劲,总算把忘掉的东西补上了。可是,正准备上新课时,又赶上赛前的封闭式训练,接着便是比赛……
这样学学停停、停停学学,反复几次,亚萍觉得挺对不住老师,最后只好向老师表示:“我现在确实不具备学好外语的条件!”她泪眼朦胧地送走了老师,心里却留下了这样的愿望:将来有机会,我一定会重圆学外语这个梦!
教室里的尴尬
1996年底,邓亚萍被前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提名任命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她明白,这既是国际奥委会的重用和信任,也是一次严峻挑战。
按国际奥委会的要求,奥委会的办公语言是英语和法语两种。因此,每一位国际奥委会官员和所有的工作人员必须熟练地使用英语或法语。然而,这时的邓亚萍,英语基础几乎是零,法语更是一窍不通。当她以奥委会委员的身分首次走进奥委会总部大楼时,听到那些奥委会官员们流利自如地用英语对话,那一瞬间,她心里好生尴尬。
邓亚萍着急了,她更加强烈地意识到:学外语已迫在眉睫了!
1997年11月,邓亚萍被清华大学正式录取,在确定专业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英语。走进了清华大学那幽静、雅致的校园。当天晚上,她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我是文化知识领域里的一棵幼苗,如今有幸植根于清华大学这块沃土,我要在这里吸收更多的知识营养,让自己尽快长成参天大树……”
谈何容易呀!邓亚萍终身难忘上第一节课时,自己所遭遇的尴尬──那是初冬里的一个日子,当她兴高采烈地走进教室的那一瞬间,同学们齐唰唰地将目光投到这位世界冠军身上。亚萍懂得,那目光不仅传递着钦佩,也夹杂着神秘。
老师问邓亚萍:“你的英语基础相当于什么水平?”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答道:“几乎是零!”就在她的声音传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大家的目光里射出的全是惊讶!
尽管老师内心里也有些吃惊,但还是平静而亲切地说:“没关系,你试试看,能不能将26个英语字母分清大小写,默写一遍。”
看着老师那慈爱的目光,亚萍虽然有点犯难,但还是勇敢地点点头。花了半个多小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26个字母还是没写全,大小写更是难以区别。
回到宿舍,这位曾经在世界乒坛上叱咤风云的姑娘竟流下了心酸的泪水。她一遍一遍地问自己:邓亚萍呀邓亚萍,为什么你不坚持下来呀?
她又打开日记本,一串泪珠洒在那白花花的纸上,晶莹的泪珠犹如一颗颗星星向她眨眼。她赶紧拿出钢笔,用笔尖吸干本子上的泪水,然后端端正正地写下了整整两页的“拼”字。看着这些用自己眼泪和着墨水写下的“拼”字,她有些激动,干脆把这两页纸揭下来,订在自己宿舍书桌的对面,让它时刻提醒自己要在学海里拼搏。
学校对邓亚萍进行了简单测试之后,根据她的实际水平,单独为她制订了教学计划,遴选了系主任、副主任和一位教授作为她的专业教师。尽管老师们水平很高,讲授得很透彻,但对于毫无基础的邓亚萍来说,听起来还是十分吃力。
一向要强的邓亚萍又岂能被吓倒?她暗暗告诫自己:打球你是冠军,学习上你决不能自暴自弃、甘拜下风。
于是,她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近乎苛刻的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即从书的第一页开始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开始背,毫不马虎;一天必须保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清晨5点准时起床,预习功课、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一干就是两三个小时,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十一二点。
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她完全取消了与朋友们的聚会及许多社会活动,就连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也减少了一大半。
为了提高自己的听力和英语会话能力,除了定期光顾语音室外,她还买了一部多功能复读机,在宿舍里使用。为了使自己在室外活动不间断听英语,她又将自己过去用于听音乐的“随身听”也“转业”作了英语磁带的单放机。不论是在去教室途中,还是整理宿舍内务,或是在校园里散步时,她总是一边听英语磁带,一边不厌其烦地跟着读。同学们见她如此痴迷,总是跟她开玩笑:“亚萍,你成天这样读个不停,当心嘴唇上会磨出茧子哦!”
有耕耘必有收获。由于邓亚萍刻苦、勤奋,学业成绩提高很快。“从我一入学,清华大学就根据我以后的发展方向,为我制订了学习计划,有专门的老师为我辅导中文、地理、英语、国际关系等,课程的设置有的放矢。为了给我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入学不久,清华大学就将我作为交换生选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语言中心,主攻英语。”
1998年3月26日,邓亚萍披着明媚的春光,登上了飞往英伦的民航班机。飞机上,邓亚萍凝神思索:我曾经作为运动员多次从这条航线上飞往赛场,经过激烈的赛场拼搏之后,每一次都载誉而归,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而今,我的身分变了,出行目的也变了,不知能否再创辉煌?
走进剑桥,邓亚萍受到了其他同学没有的礼遇。因为眼前这位东方大国的学子,作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及国际乒联负责人,经常参加国际间的研讨会、讲课、接受记者采访等,所以剑桥大学专门安排了专业老师,给她讲授公共场合形象指导课,包括回答西方记者采访的技巧,怎样进行演讲、在不同的场合用什么样的方式讲话等。
知识派上了用场
刚到剑桥的那段时间,邓亚萍虽然学得十分投入,但效果却不十分理想。亚萍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的语言基础还相当薄弱。要想在剑桥这个精英云集的学府里站得住,更需要全力以赴的拼搏精神。无论如何,我也不能示弱,不能给中国人丢脸。
为了使自己能够安心学习,她专门将父母接到英国,照顾她的生活起居,以便她挤出大量的时间学习,她除了像在国内那样,常常夜以继日地整理讲义、查阅资料、练习听力外,还创造了自己的“实践学习法”:课余时间她经常带上袖珍录音机,专门到英国人中间,先是听他们谈话,然后慢慢试着与他们对话。每次归来,她总把录音反复听,将英语语言特点和汉语的语言特点加以比较,仔细琢磨,然后整理成书面材料,并从中进一步挖掘英语的文化背景、历史沿革、语言规律,以便帮助自己理解、分析,寻找学习规律。也许女孩子本身就有学好语言的天赋,语言模仿能力特强。经过1年多的努力,她的英语会话已相当熟练。
在近3年的留学生活中,亚萍从剑桥到诺丁汉,又时常回到清华,她在不同的学校,要选修不同的科目,也有不同的学习侧重。在国内,她重点学习语法,在英国她重点练口语、听力和写作。在这样的交叉学习优势互补中,她进步特快。就在她离开诺丁汉时,她的口语和听力已进入班里的优等生之列。
2001年2月22日,邓亚萍回到北京。第二天上午,一身西服、长发披肩的邓亚萍就出现在北京奥申委向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进行评估陈述现场上。她首先用英语热情地与评估团成员互致问候,接着她陪同评估团参观了北京的城市基础设施。每到一处,她都用英语准确地向评估团作详细介绍,听着她那非常到位的陈述和评介,评估团成员们一次次竖起了大拇指。有人开玩笑似地对她说:“亚萍,要是不看你这一头乌黑的秀发,光听你的口语,还真以为你是一位英国姑娘呢!”
邓亚萍告诉记者,作为申奥大使,她当然希望奥委会委员支持中国,支持北京,让每个委员都投北京一票。为此,那段时间,她一直在积极地宣传中国,宣传北京。她平均两天一个国家,三天一个往返地来回奔波。
在这段工作中,她几年所学的知识,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运用。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次申奥工作中,我所学的知识都派上了用场。可以说,受益匪浅。”
很难想像,那段时间,邓亚萍一边参与紧张的北京奥申工作,还一边坚持学习。临近毕业,还要撰写论文,准备论文答辩。
看见自己的学生学业如此出众,学习态度仍如此诚恳,清华大学的领导和老师们都高兴得合不拢嘴。6月30日下午,清华大学在外语系会议室里,专门为邓亚萍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毕业典礼”。学校考虑到邓亚萍即将赴莫斯科作陈述报告,无法参加学校7月5日举行的全校毕业典礼。会上,邓亚萍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戴上校领导颁发的“学士帽”,实现了她多年的梦想,此时此刻,她激动得热泪盈眶。
记得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经说过:“邓亚萍是世界杰出的年轻运动员之一,她非凡的成绩是其艰苦努力与天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尊重奥林匹克伦理观相结合的结果。我们相信邓亚萍小姐的成就将有助于促进中国乃至世界的女子体育运动。”萨翁的预言今天已得到了初步的印证。
“是体育成就了我,现在我还要继续念硕士,将来学业有成,我要为体育事业作点贡献。要为世界体育事业的发展尽一分微薄之力。”邓亚萍诚恳地说。 ?常艳春??李媛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关于邓亚萍的英语作文